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影响

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影响

目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1章问题提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现有研究不足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意义 (3)

1.4.1 理论意义 (3)

1.4.2 实践意义 (3)

1.5 研究假设 (3)

第2章文献综述 (5)

2.1 童年期心理虐待 (5)

2.1.1 童年期心理虐待的概念 (5)

2.1.2 童年期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 (6)

2.1.3 童年期心理虐待的特征 (6)

2.1.4 童年期心理虐待的测量 (7)

2.2 自尊 (8)

2.2.1 外显自尊的概念 (8)

2.2.2 外显自尊的结构 (9)

2.2.3 外显自尊的测量 (10)

2.2.4 内隐自尊的概念 (11)

2.2.5 内隐自尊现象 (11)

2.2.6 内隐自尊的测量 (14)

2.3 自卑 (17)

2.3.1 外显自卑的概念 (17)

2.3.2 自卑的理论 (17)

2.3.3 外显自卑的测量 (18)

2.3.4 内隐自卑的概念 (19)

2.3.5 内隐自卑的测量 (19)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6内隐自卑和外显自卑的关系 (20)

2.3.7 外显和内隐自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

第3章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外显自尊和外显自卑的关系 (21)

3.1 研究目的 (21)

3.2 对象与方法 (21)

3.2.1 研究对象 (21)

3.2.2研究工具 (21)

3.2.3施测过程 (27)

3.2.4 统计方法 (27)

3.3 结果与分析 (28)

3.3.1 心理虐待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 (28)

3.3.2 外显自尊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 (29)

3.3.3 外显自卑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 (30)

3.3.4 心理虐待、外显自尊、外显自卑的关系分析 (30)

3.4 讨论 (34)

第4章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内隐自卑的关系 (36)

4.1 研究目的 (36)

4.2 对象与方法 (36)

4.2.1 研究对象 (36)

4.2.2 实验工具 (36)

4.2.3 实验实施 (37)

4.2.4 实验设计 (37)

4.2.5 实验程序 (38)

4.2.6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9)

4.3 结果与分析 (39)

4.3.1 两组被试内隐自尊的方差分析 (39)

4.3.2 两组被试外显自尊的方差分析 (40)

4.3.3 两组被试自尊分离程度的方差分析 (40)

4.3.4 两组被试内隐自卑的方差分析 (41)

4.3.5 两组被试外显自卑的方差分析 (41)

4.3.6 两组被试自卑分离程度的方差分析 (42)

4.4 讨论 (42)

目录

第5章总讨论与研究展望 (46)

5.1 童年期心理虐待:一种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46)

5.2 外显与内隐自尊的现状分析 (47)

5.3 外显与内隐自卑的现状分析 (48)

5.4 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外显、内隐自尊和自卑的影响 (49)

5.5 研究展望 (50)

第6章结论 (52)

参考文献 (53)

附录 (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2)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63)

致谢 (64)

摘要

摘要

目的:童年期心理虐待对个体的影响是隐秘而持久的,甚至影响个体的一生。本研究目的为探讨童年期受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影响。方法:(1)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410名,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二维自尊量表、学生自卑感量表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85份。(2)依据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阳性、阴性检出标准筛选出心理虐待组被试23人,对照组被试21人,进入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两则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内隐自卑水平。结果:(1)童年期心理虐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F=8.191,p<0.01),男生的心理虐待程度高于女生(1.841 VS 1.676)。(2)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在独生子女(F=7.841,p<0.01)和母亲文化程度(F=6.588,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外显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3.450 VS 2.280),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越高(3.293~3.597)。(3)大学生外显自卑水平存在显著的家庭类型差异(F=6.235,p<0.05),完整家庭大学生的外显自卑水平低于不完整家庭大学生(2.056 VS 2.308)。(4)性别和家庭类型、以及心理虐待中的恐吓和忽视维度对外显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性别和家庭、以及心理虐待中的恐吓、忽视、贬损和干涉维度对外显自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两组被试的外显自尊(F=24.407,p<0.001)、外显自卑(F=46.799,p<0.001)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心理虐待组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对照组(2.894 VS 3.634),外显自卑水平高于对照组(2.784 VS 1.847)。(7)两组被试的内隐自尊、内隐自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8)两组被试的自尊分离程度(F=15.402,p<0.001)、自卑分离程度(F=40.385,p<0.001)具有显著差异,心理虐待组的自尊分离程度高于对照组(0.788 VS -0.742),自卑分离程度低于对照组(0.838 VS -0.882)。结论:大学男生童年期遭受心理虐待的程度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外显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越高。家庭完整的大学生外显自卑水平低于家庭不完整的大学生。童年期遭受心理虐待程度越高的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越低,外显自卑水平越高。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内隐自卑没有影响。童年期遭受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的自尊分离和自卑分离有影响。

关键词心理虐待;自尊;自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