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进一步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与成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148例, 其中男488例, 女660例, 年龄1-70岁, 体重10-65kg。结果:1135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手术,并送回病房继续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并采取相应的观察护理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98.9%。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6个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或破损。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预防、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02-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无创、少创、微创等介入手段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水平的

标志之一。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不留疤痕等特点,且效果可与手术媲美,达到根治目的。我院2005年2月~2011年6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148例,治疗成功1135例,手术成功率98.9%,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和结果报道如下。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 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一)住院健康教育 1.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陌生环境的影响等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同时术前家长因担心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告知家长不良的心理可加重患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家长学会自我调整,在患儿面前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减轻患儿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说明术前禁食禁水的意义,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误吸甚至窒息,手术前12小时需禁食,术前4-6小时禁水。 (3)呼吸道准备指导 术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必须在控制感染后才能进行手术。肺部并发症是心脏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必须训练腹式呼吸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肺部并发症。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咳嗽应在深呼吸后进行)。这样可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并随咳嗽排出。 (4)术前准备指导 手语训练指导,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时患儿不能讲话。为使患儿能更好地与医务人员进行非语言沟通,术前要教会患儿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伤口疼痛就皱皱眉,想小便时可

握拳等。患者只要点头或摇头示意一下,护士会用简单的话语与其沟通。 2.术后宣教 (1)体位指导术后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2)饮食指导拔除气管插管6小时后可进流食,无呛咳、呕吐可适当添加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菜汤、蒸蛋、肉末、各种水果,进食量要控制,实行少量多次。 (3)病情观察指导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如术后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通常为外科术后吸收热,为正常现象,于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天又出现发热,应警惕手术切口、双肺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4)呼吸道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术后为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咳痰,促进分泌物排出。 (5)引流管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折叠、抓脱、扭曲,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伤口护理指导指导家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伤口敷料有无脱落。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等症状。告知患儿不要自行抓脱敷料,必要时指导家长做好四肢约束。 (二)出院健康指导 1.术后患儿体质虚弱,指导家长给予营养价值高、清淡易消化的乳类、瘦肉、鱼虾等食品,可适当食些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病症复杂、心功能低下及术后持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应少食盐。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区别对待。轻型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 2.预防感染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防止感染的知识,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病室要空气新鲜,穿着衣服冷热要适中,防止受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3.供给营养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摄入,还要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大便通畅,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4.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l)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2)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可立即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通知医师,并做好普萘洛尔、吗啡应用和纠正酸中毒等准备。(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4)合并贫血者,可加重缺氧,导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饮食中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5)合并心力衰竭者参阅本章心力衰竭护理。 5.做好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说服家长和患儿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6.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根据病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活动量,维持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行扁桃体摘除术与拔牙时,给足量的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较好者可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使患儿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专家笔谈·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马春野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2.006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外科 Email :Machunye001@yahoo.com.cn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 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活产婴 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 8?[1] 。早产儿先心病的发病 率为12.5?[2]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1604万人, 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3万人以上患有先心病。 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大,有时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瘢痕大,给患者及家属留下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一直成为困扰医师和患者的难题。而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特点的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全球医学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自1966年Rashkind 等 [3] 首先应用头端带有球囊 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 ),介入性治疗开始成为先心病治疗范畴, 1967年Porstmann 等[4] 应用泡沫塑料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 1974年King 等[5]及1977年Rashkind 进行了房间隔缺损(ASD )封堵术,1982年Kan 等[6]报道球囊扩张术治疗 肺动脉瓣狭窄, 1984年Lababidi 等[7]成功进行了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这个阶段因为器械及操作均尚 未成熟、 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使得国内很少开展。直到1997年Amplatzer 发明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其具有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可控制性强、并发症少的优点。其后随着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的研制成功,治疗成本大幅下降,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我国迅速推广与普及,目前,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种先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病变可以通过介入方式达到治愈的目的,使几乎100%的PDA 、 80%的ASD 、70%的室间隔缺损(VSD )均可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获得痊愈。 一、目前国内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区域和医疗单位 从2009年我国开展正规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及资格认证,至今培养了大批专科技术人才,至2010年我国先心病注册介入医师是738名,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已开展了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很多基层医 院也已经陆续开展该项目。 二、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例数、病种及疗效我国从1998年正式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开展的医院有350多家,根据卫生部先心病直报系统统计结果显示,其中每年完成数量>500例的有3家医院;完成200 500例的有16家医院;100 199例的有27家医院;其余的医院每年完成数量不超过100例。2010年我国共完成各类先心病介入治疗18648例,其中PDA 封堵术5466例,ASD 封堵术6793例,VSD 封堵术4252例,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680例,总成功率97.6%,并发症发生率为0.92%,死亡率0.05%。因为目前我国有许多基层医院也已经开展先心病介入手术,但尚未进入直报系统,根据介入器材厂商统计,目前我国年完成介入治疗例数已经超过20000例。随着 技术进步与器械发展, 国内许多大的心脏中心陆续开展了一些少见复杂的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同时杂交手 术(Hybrid )(镶嵌)治疗手术室的建立及推广使得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使其治疗效果及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目前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病种及治疗范围达到国际领先。 三、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 1.PDA :PDA 封堵术的成功率已达98%以上,且极少发生晚期并发症,单纯PDA 介入治疗已经基本替代外科手术;封堵材料选择PDA 直径≥2mm 应用蘑菇伞形封堵器;PDA 直径<2mm 采用Cook 公司可控弹 簧栓子。动脉导管开口位置欠佳、 从肺动脉侧通过困难的病例可以通过主动脉侧导入置换导丝抓捕建立动 静脉轨道的方法获得成功治疗。但目前PDA 封堵术仍有些问题需待解决,如PDA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介入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随访;婴儿PDA 介入治疗时机的把握;PDA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选择;介入术后溶血的规范性治疗方案等。 2.ASD :ASD 封堵术的整体成功率也已达97%以上。缺损条件佳者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但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准确的术前检查及诊断要比手术医师的技术更为重要。目前国产小型号封堵器在组织相容性及成型效果方面已经基本与进口封堵器效果无统计学差 · 9207·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1月第6卷第22期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November 15,2012,Vol.6,No.22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严选内容)

讲课人: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和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和心力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和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 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和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 成: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 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 立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和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 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和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刘宏宇王岩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ⅰ级。 1.2介入手术方法 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证实ado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放ado,封闭pda,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kg,24~48h 后复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asd封堵器在x线及tte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及导管

【实用】-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胚胎发育畸形或遗留缺损,如左右心房间隔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间隔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室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四种畸形并存)等。临床表现为发绀、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杵状指(趾)、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1、健康史:一般资料、过敏史,本次疾病的类型、特征、发病及以往诊疗及用药过程。 1.2、身体状况 1.2.1、局部表现: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状况。 1.2.2、全身表现:全面体格检查,了解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估病人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判断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1.2.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其它特殊检查。 1.3、心理社会状况 1.3.1、认知程度: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术前配合、术后康复和预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1.3.2、心理状态:评估病人对接受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生理功能的变化和预后是否存在焦虑、恐惧和无助心理。评估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 1.3.3、社会支持系统:评估病人家属的经济承受程度。 2、术后评估 2.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2、身体状况

2.2.1、生命体征 2.2.2、循环和呼吸功能 2.2.3、伤口及引流情况 2.2.4、意识情况 2.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心理感受,评估有无术后心理变化。 2.4、判断预后:评估病人和家属对疾病预后的了解,康复训练和早期活动是否配合。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伤口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压塞。 3、体液不足危险:与体外循环有关。 4、受伤危险:与机械通气有关。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术前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 1.2、术日准确测体重,为术中、术后用药作准备。 1.3、正确给氧:发绀患者可低流量吸氧;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不需吸氧;动脉导管依赖性下肢血流灌注患者禁吸氧。 2、术后护理 2.1、同心脏术后护理。 2.2、先心手术患者多为儿童,应严密观察神志、表情、瞳孔、感觉及四肢活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神经系统合并症。 2.3、监测血电解质:血钾变化,并注意补钙。 2.4、预防低血容量及肺水肿。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减轻 2、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发生后得到及时处理 1、心功能改善,维持有效循环 2、患者无损伤或损伤得到及时处理

心脏病手术护理及注意事项

心脏病手术护理及注意事项

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养护 全网发布:2011-06-23 20:45 发表者:王新良(访问人次:1673) 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属于需要细心呵护的特殊 人群,我们应该从生活细节上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1、劳逸结合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2、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3、供给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 4、滴管喂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

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 5、控制情绪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7、适时接种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8、预防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进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9、及时就医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3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护理常规如下: 1.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及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乐观态度、坚持服药。 2. 一般护理 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舒适,被褥、衣着合适。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减少心脏负担、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动作宜轻、快,并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多次扰动患儿。患儿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小儿喂养困难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时呛咳和加重呼吸困难。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防喂食过饱,人工喂养儿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细,以免增加吸吮时体力消耗,喂养过程中,应拔出奶嘴驱气后再喂,如出现发绀加重,应暂停喂养,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年长儿可鼓励集体进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饮食或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 病情观察,预防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优.选)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90%以上属多发性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大致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外因中较重要的因素为室内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在怀孕最初的3个月是影响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时期。 有些准妈妈在孕初期没有察觉到已经怀孕,服用了一些药物和接受了X光的照射,这样胎儿都可能因此而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几率大概在30%左右。高龄产妇也是造成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子,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生出唐氏征婴儿的比例较高,这些婴儿有25% 的几率会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其实,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先天性心脏病还算是少数,还有约90%的患病原因不是十分明了,与许多因素均有关系,属多发性原因,如环境因素,在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就较高,这说明高原环境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 预防从孕期开始 正如前面所说,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多是多发性的,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现在大多数病因尚不明了的情况下,预防工作更是要及早开始,力求细致。有专家研究指出,先天性缺陷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够,所以,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从孕前及孕期开始。 孕前保健很重要,想要宝宝的夫妇应该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孕前合理膳食、禁烟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适量补充叶酸;女性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女性应加强防护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类药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孕期按时进行产检,对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及时做出诊断。 此外,建议糖尿病、癫痫等病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以及怀孕的时间。 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波检查后确诊。 为了尽早发现异常,年轻父母应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早产、临产时有过窒息,经抢救后发现面色青紫或有心脏杂音,应考虑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持续紫绀;孩子是否反复出现神志不清

30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小儿,6个月。健康查体时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诊为房间隔缺损。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 A.左房明显增大 B.主动脉弓抬高 C.左室增大 D.肺门舞蹈征 E.心脏外形无改变 【答案】:D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主动脉心影缩小。可见肺门“舞蹈”征。 2.某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告知家属该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该疾病合适的手术年龄为 A.1~2岁 B.3~5岁 C.5~9岁 D.9~12岁 E.12岁以后 【答案】:C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3.患儿女,1岁。消瘦,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狭窄

【答案】:B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困难,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该患儿符合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4.2~3岁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 A.120~140次 B. 110~130次 C. 100~120次 D.80~100次 E. 70~90次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心率。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5.小儿,5岁。患有法洛四联症。其母带其健康体检时顺便咨询,该小儿行走过程中常有下蹲动作是否为病态,护士解释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 A.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 B.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 C.使劳累及气促缓解 D.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E.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D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临床表现。法洛四联症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由于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6.小儿,1岁。患有法洛四联症,由母亲在家照顾。社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指出,对法洛四联症等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中,为防止其发生脑血栓等并发症,应特别注意 A.避免过劳 B.低盐饮食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

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就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就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3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护理常规如下: 1、心理护理?关爱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及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乐观态度、坚持服药。 2、一般护理?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舒适,被褥、衣着合适。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 减少心脏负担、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与大哭大闹,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动作宜轻、快,并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多次扰动患儿。患儿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与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小儿喂养困难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时呛咳与加重呼吸困难。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防喂食过饱,人工喂养儿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细,以免增加吸吮时体力消耗,喂养过程中,应拔出奶嘴驱气后再喂,如出现发绀加重,应暂停喂养,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年长儿可鼓励集体进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应根据病情,采用 4.病情观察,预防感染无盐饮食或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心脏杂音的变化。注意观察青紫程度、饮食及活动耐力的变化。病室内要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18~20℃,温度55%~65%,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接触。 3、对症护理? 3.1、预防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弱,易发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 一、护理评估 1.病史有无发绀、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运动耐量减少等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实验室检查。 3.心理社会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脱落等。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感冒。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

等。 3.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 4.成人术前不需禁食,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避免过饱;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压迫6~8小时,12 小时制动,24小时下床活动;静脉穿刺者沙袋压迫4~6小时,6小时制动,12小时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循环等情况,并进行双侧对比。 3.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备好急救物品。 4.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术后行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 四、健康指导 1.减少激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脱落。 2.按时复查,术后1、3、6、12 个月来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3.按医嘱服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五、护理评价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常规 【概念】 先天性心脏病:指在胚胎发育时间(怀孕初期2~3 个月内),由于心 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机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闭合的通道未能闭合的心脏,称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形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 房间隔缺损: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室间隔缺损:在胚胎期室间隔的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交通,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2%~20%。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心脏病,其病理解剖包括(1)右室流出道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厚,故称为法洛四联症。 【护理措施】 1.呼吸管理 (1)术后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双肺呼吸音,常规拍床旁X 线胸片,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道,测量并记录气管插管的长度,便于及时判断气管插管有无移位或脱出。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节呼吸机各工作参数。

( 2)拔管后按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每4~8小时1 次,指导、鼓励并协助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同时应用排痰机协助排痰。婴幼儿可经鼻导管吸痰。 (3)对于重病人遵医嘱适量应用肾上腺素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气道内炎症。 2.循环支持 (1)严密持续心电监测,心率、 血压、CVR动脉血氧饱和度。 (2)严格记录出入量,根据CVR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尿量变化,如尿量v 1ml/(kg ? h),成人尿量少于30ml/h或低血压持续伴CVR> 10cmHO 时,应给予确切有效的心肌收缩药物,同时给予小剂量咲塞米,注意观察疗效。 (3)输血量应根据情况补充至血红蛋白100g/L 左右,患者无贫血貌 为妥。术后可应用硝普钠或前列腺素E1 扩张血管,以减轻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肺动脉压力。 3.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一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做好记录。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止血药物,输注血浆、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警惕有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超过200ml/h ,连续3h,应用止血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二次开胸止血的准备。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补钾,维持血钾~L。大量输血后及时补钙,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母亲妊娠史,在孕期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和服用过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孕母是否有代谢性疾病。患儿出生时有无缺氧、心脏杂音,出生后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是否有下列常见表现:喂养困难、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潜伏性青紫或持续性青紫,青紫的程度及与活动的关系,有无蹲踞现象和突发性昏厥,是否常急呼吸道感染或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2.身心状况患儿的一般情况与心脏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检查患儿是否有体格发育落后、皮肤发绀、眼结合膜充血、杵状指、趾,脉搏增快,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和三凹征等。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需要接受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以确立诊断及治疗。这对患儿除造成组织的损伤外,对其生命、生长发育及情绪亦带来威胁。患儿住院处于陌生环境、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危险状况、难以预测的预后以及高额医疗费用对家庭经济造成的压力,都可使患儿及其家长感到恐慌、紧张和手足无措。 3.辅助检查了解并分析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血液等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二、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心脏结构缺损导致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组织氧及营养缺乏有关。 4.潜在并发症 (1)脑血栓:与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 (2)心力衰竭:与心脏结构缺损,肺充血有关。 (3)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心内膜损伤及感染有关。 5. 恐惧与疾病的威胁及陌生环境有关。 三、护理目标: 1.患儿能掌握限制活动量的方法,使活动耐力增加。 2.能描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血白细胞数保持正常。 3.患儿营养状况改善。 4.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并发症。 5.患儿及家长能获得本病的有关知识及心理支持。 四、护理措施: 1.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区别对待。轻型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 2. 预防感染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防止感染的知识,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病室要空气新鲜,穿着衣服冷热要适中,防止受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