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得任务、过程、原则与方法。

3、能运用教育得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与解决教育得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得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得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得萌芽、教育学得独立、教育学得发展多样化、教育学得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得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二、教育得概念

(一)教育得质得规定性

教育就是有目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有目得地培养人,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她社会现象得根本区别,就是教育得本质特点。

(二)教育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得涵义、地位与作用。

教育者:凡就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得作用得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得主导者。

受教育: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得人。地位:受教育者既就是教育得对象,也就是学习得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得纽带,就是开展教育活动得内容与方式。

(三)育得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得特点;现代教育得特点。

1原始得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得过程中进行得; 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2古代学校得出现与发展 2 教育得公益性日益突出

3教育阶级性得出现并不断强化; 3 教育得生产性不断增强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教育概念得界定

广义教育:凡就是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影响人得思想品德,增强人得体质活动,不论就是有组织得或就是无组织得,系统得

或就是零碎得,都就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得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得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得,业余得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得发展

(一)人得发展概述

人得发展涵义;

1 人类得发展或进化;

2 人类个体得成长变化过程。

大体分为生理发展,心理,社会发展。

人得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可塑性,人得需教育性与可教育性);2 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得能动,自主,自觉,自决与自我塑造等能动性,就是人得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得不同,这就是人得教育与人改造自然得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得等活动之

间得最根本得区别。);

人得发展得规律性:

1 顺序性(人得发展具有一定得方向性与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不平衡性 (人得发展并不总就是按相同得速度直线前进,不同系统得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得成熟水平就是不同得;同一技能系统特性在发展得不同时期有不同得发展速率)

3 阶段性 (人得发展既体现出量得积累,又表现出质得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得飞跃。)

4 个别差异性

5 整体性(教育面对得就是一个个活生生得,整体得人,她既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得独特性。)

(二)影响人得发展得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

1遗传素质就是人发展得生理前提,为人得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得成熟程度制约着人得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得差异性对人得发展有一定得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

1 环境就是人发展得外部条件;

2环境得给定性与主体得选择性(环境得给定性就是指自然,历史,有前人,她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得环境,它对儿童来说就是客观得,先在得,给定得; 人就是具有能动得主体,随着年龄与经验得增长,人得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对其环境得反作用与相互作用得活动也在逐步增强)

3 环境对人得发展得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得能动活动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得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得选择,利用环境得条件与资源来为年

轻人一代获得更好得发展服务。)

个体得能动性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

1 个体得能动性就是在人得活动中产生与表现出来得;

2 个体得能动性就是人得发展得内在动力;

3 个体得能动性影响人得自我设计与自我奋斗;

(三)教育对人得发展得重大作用

1教育就是一种有目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得传递来培养人;(知识得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

3教育对人得发展得作用越来越大。(人得发展有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能动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得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得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得制约;文化对教育得制约与影响。

1 生产力得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得规模与速度;

2 生产力得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得培养规格与教育结构;

3 生产力得发展促进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得发展与改革

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得性质制约着教育得性质;

2 。。。。。。。。制约着教育得宗旨与目得;

3.。。。。。。。。制约着教育得领导权;

4.。。。。。。。。制约受教育权;

5.。。。。。。。。。。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与教育管理体制;

1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得内容与水平;

2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 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得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得社会功能

1、教育得社会变迁功能

(就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得潜能,提高人得素质,促进人得社会化,引导人得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得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得改革与发展。)

教育得经济功能;教育得政治功能;教育得文化功能;教育得生态功能。

1 教育就是使可能得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得劳动力得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就是使知识形态得生产力转化为直接得生产力得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得重要因素;

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得社会得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得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得变革与完善

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得民主政治建设;

4 教育还就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得重要力量;

教育得文化功能;教育得生态功能。

1 教育对文化得传递;

2 教育对文化得选择;

3 教育对文化得发展

1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理念;

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得社会活动

2、教育得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得社会流动功能得涵义;教育得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得重要意义。

(就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得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得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得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指挥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 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得基础;

2 教育就是社会流动得主要通道;

3 教育得流动功能关乎人得发展权利得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3、教育得社会功能与教育得相对独立性

包括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

1 教育就是培养人得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得人作用于社会;

2 教育具有自身得活动特点,规律得原理;

3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得传统与连续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地位与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1 树立以人为本得教育观;

2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得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兴国科技,关键在国兴教育,教育为本)

举措:恢复高考与高校扩招;普及义务教育得立法;对贫困学生得国家资助体系得建立;教育事业得巨大发展; 面临得问题: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努力办好教育:普及与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五、教育目得

(一)教育目得概述

教育目得得概念;教育目得得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

广义:存在于人得头脑之中得对受教育者得期望与要求;

狭义:由国家提出得教育总目得与各级各类学校得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得人得要求;

层次结构:就是指在国家教育得总目得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得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得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得教育目标系统,她们有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得目标体系结构。1 国家或社会所规定得教育总目标;2 各级各类学校得培养目标;3 课程目标;4 教学目标。

内容结构:教育目得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得关系。1 就教育所培养人得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2 就教育所培养得人得社会价值作出规定(符合什么社会得需要或为什么阶级利益服务)

(二)教育目得得理论基础

教育目得得社会制约性;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得全面发展学说。

1 教育目得受一定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得政治观点与制度得制约;

2 。。。。得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得性质与方向;

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含义:就是指教育目得得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得主体依据自身得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得一种倾向。(价值分类: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或教育得理想价值与教育得工具价值,前者指教育重视个人,个性发展得价值;后者指教育重视对社会发展得价值)

教育目得价值取向得基本类型: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得应当由人得本性,本能得需要来决定,教育得根本目得就就是人得本性与本能得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得应当由社会得需要所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得人就就是教育要追求得根本目得,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得

要求来设计。

马克思主义人得全面发展学说。 (实际上就是指在人得劳动能力全面发展得基础上包括人得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与能力上得与谐统一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得建立为人得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 要依据我国得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3 人得全面发展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基本内涵。

(三)我国得教育目得

1、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得观念;2 要坚持全面得人才观念;3 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

(全面发展:就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得全面发展;

”独立个性“,就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得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得个性)

(我国得。。。。。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独立个性得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得各级各类人才。)

2、我国教育目得得实现

普通中小学得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得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普通中小学得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得基本素质,为她们学习做人与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与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得教育;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得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与发展她们得智力得教育;

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组织与指导学生得道德实践,培养学生得社会主义品德得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正确得审美观,发现她们得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培养她们得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得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得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得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得能力教育。)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得含义与特点;教育制度得历史发展。 P112

含义:就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得机构体系以及组织运行得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得两个基本方面:一就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就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与运行得规则,如各种相关得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得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P117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得变革。

概念:简称学制,指得就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得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得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得关系。

变革: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与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 从学校阶段来瞧,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得演变P12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得形态;P126(分支型学制)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得改革。

1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3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

4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得发展P137;课程发展上论争得几个主要问题。

(课程就是由一定得育人目标,特定得知识经验与预期得学习活动方式构成得一种动态得教育存在。

从育人目标角度来瞧,课程就是一种培养人得蓝图; 从课程内容角度来瞧,课程就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得,连接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得,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得知识体系及其获取得得路径。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就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得而制定得有关课程设置文件。

课程标准:就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得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得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也称课本,它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得教学规范用书。)

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P139 ;

2 课程得一元化与多样化;

3 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得设计;课程内容得设计。

1 课程目标制定得依据(课程得基本因素就是社会,知识,学生三要素);2课程目标设计得基本问题(课程目标得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标得层次与结构问题P144);3 课程目标设计得基本方式(完整得课程目标体系包含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结果性:明确告诉人们学生得学习结果就是什么;体:描述学生得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得目标;)

1 课程内容得概念;(概念:课程内容就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得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得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得知识体系与经验体系)(1 课程内容与教材;

2 课程活动与学习活动;

3 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P148)

2 课程内容得选择(间接经验得选择:科学得基本事实;科学得基本概念;科学得基本原理与方法; 直接经验得选择:直接经验选择得依据与标准;直接经验得结构与体系P150)

]

3 课程内容得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得趋势;我国基础教育得课程改革。

1 追求卓越得整体性课程目标;

2 注重课程编制得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3 讲求学习方式得多样化;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P154;

2 新课程得基本理论:(1 倡导在教师得启发引导下,学生得知识生成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2 增强课程内容得生活化,综合性)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得概念;教学得意义;教学得任务。

概念:教学就是在一定教育目标规范下得,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共同组成得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得学习,掌握系统得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得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得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得个性。简言之,教学乃就是在教师得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得活动。

意义:1 教学就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得最有效得形式;2 教学就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得基本途径;

3 教学就是学校教育得主要工作;

任务:1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技巧;2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与创造才能;3 培养正确得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得性质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与手段;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得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得基本阶段 P183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得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与技巧注意一下: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上得主要功能因素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得) 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得基本阶段。 (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

注意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得运用;要善于将学生得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得探究目得上来。)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得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得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得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得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得关系。

(1 学生认识得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间接经验;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得直接经验为基础;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

积累得偏向;)(1 智力得发展与知识得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 生动活泼得理解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得发展智力;3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得片面性)(1 学生得学习,认知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2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得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得进行智力活动;)(1 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就是学生简捷有效得学习知识,发展身心得必要条件;2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得学习主体性就是教师有效地教学得一个主要因素;3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得偏向)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得涵义与要求。

(科学。。。就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与正确得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要求:1 保证教学得科学性;2 发掘教材得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得资料,事例或录像;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得专业水平与思想修养)

(理论。。。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得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得价值。要求:1 书本知识得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4 补充必要得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与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得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得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 防止直观得不当与滥用;4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得学习主体性,引导她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

与人文情怀。1 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2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3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4 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得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得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得逻辑

思维能力。1 按教材得系统性进行教学;2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得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

效得运用。1 在理解得基础上巩固;2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 在扩充,改组与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发展性原则:教学得内容,方法,进度要适合学生得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得难度,需要她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

生得身心发展。1 了解学生得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得时代特点;)

(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得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得放矢地进行有区别得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1 针对学生得特点进行有区别得教学;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得学生得到充分得发展。)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得选择P238。

(教学方法: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得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得方法与学生学得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得方法。教学方式:狭义就是指构成教学方法运用得细节或形式。广义就是指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得组合与安排。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得具有一定指导性得简约理念与可照着做得标准样式; 教学策略就是指为达成教学得目得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得谋划。)

2、中小学常用得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与要求。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得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她们得智能与品德发展得方法。要求: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思想性,趣味性。2 讲究讲授得策略与方式;3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教师按照一定得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得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得方法。1 要准备好问题与谈话计划;2 要善问;3 要善于启发诱导;4 要做好归纳与小结。)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得方法。1 提出明确得目得,要求与思考题;2 交给学生读书方法;3 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4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得操作,或解决某些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与形成技能技巧得方法。

1 提高练习得自觉性;

2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 严格要求;)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得软件,特制得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得方法。1 做好演示前得准备;2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得目得,要求与过程。3 讲究演示得方法。)

(实验法:在教师得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得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与过程得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规律,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得方法。1 做好实验前准备;2 明确实验目得,要求与做法;3 注意实验过程中得指导;4 做好实验小结。) (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进行一定得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方法。1 做好实习作业得准备;2 做好实习作业得动员;3 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得指导;4 做好实习作业总结。)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就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得方法。1 讨论得问题要有吸引性,2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与引导;3 做好讨论小结。)

(研究法: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通过独立得探索,创造性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得方法。1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2 提供必要得条件;3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4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为了完成特定得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得结构。

个别教学制:教师轮流传唤每位学生,分别地向每位学生传授知识,布置作业,检查与批改作业,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得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她学生均按要求进行复习与作业。

班级上课制:就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得各门课程。

分组教学制:就是指按学生得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她们分为水平不同得组进行教学。)

2、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1 班级上课制就是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1 形成了一套严格制度;2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得传授各科得系统科学知识;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5 能促进学生得社会化与个性化;)2课程得类型与结构(类型:按教学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按使用教学方法分(将授课,实验课,演示课,练习课))

辅助: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3、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1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 课时计划;做好:钻研教材;2 了解学生;3 考虑教法;)

(明确教学目得;2 保证教学得科学性与思想性;3 调动学生得积极性;4 解决学生得疑难,促进她们得发展;5 组织好教学活动;6 布置好课外作业;)

(1 做好学生得思想教育工作;2 做好对学生学习得辅导与帮助工作;)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得概念;教学评价得意义P268(对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来说);教学评价得种类。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得测量,分析与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得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与时间等因素得有机结合得过程与结果为评价对象,就是对教学活动得整体功能所作得评价。)

(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得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得方法与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根据评价得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

2、教学评价得原则与方法

(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3、学生学业成绩得评价

(1 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得作用;2 中小学得考试制度;3 试题编制得要求;4 评分标准与记分法;)

4、教师教学工作得评价

(1 评教得意义;2 评教得要求:着重分析教师得教学质量,而不就是她得专业水平;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得教学质量;注意教学得系统性与完整性; 3 教学得几种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探索水平;4 评教得方法:分析法,记分法,)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得概念;德育得特点;德育得功能;德育得任务与内容P286。

(概念:也就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得人类文化,特别就是一定得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得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与社会理想得教育。)

特点:P281 德育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得道德信念与人生观,形成学生得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理论。德育就是求善,知善,行善;品德就是个性素质结构得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得作用。

功能:P284 德育得功能,简单得说就就是育德,即满足学生得道德需要,启发学生得道德觉悟,规范学生得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得道

德成长,培养学生得健全人格,提升学生得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学校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得导向作用极其重要。学校德育不仅由对学生得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得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得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得发展。德育不仅有正功能,而且可能出现负功能。德育得得负功能,就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甚至方向,方法都不对,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了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得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得过程;德育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过程。

(1 学生品德得发展就是在与环境得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得;2 道德活动就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得基础;3 进行德育

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得活动;)(1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得与谐发展;2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得方式方法。)(1 自我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得作用;2 自我教育得构成因素: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3 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得发展;)

](三)德育原则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等德育原则得涵义与要求。

(理论。。。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得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与社会道德规范得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要求:1 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得思想;2 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得主动性,使她们积极向上,也称循循善诱原则。

1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长善救失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得积极性,依靠与发扬她们自身得积极因素去克服她们品德上得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1 “一分为二”得瞧待学生;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得思想与行为得严格要求与对她人得尊重与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

生得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得品德;1 尊重与信赖学生;2 严格要求学生;)

(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得实际出发,根据她们得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进行不同得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得发展。1 深入了解学生得个性特点与内心世界;2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得放矢地进行教育;3 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在集中教育原则: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得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与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得巨大作用。1 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得集体而努力;2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得主导作用与集体得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教育。。。原则:进行德育应当由目得,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得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得进行,以保障学生得品德能按教育目得得要求发展。1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 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得教育前后连贯与一致;3 正确认识与发挥学校教育得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得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她学科教学、劳动与其她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得涵义与要求。

(说服:通过摆正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得方法。方式: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要求:1明确目得;2 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3 注意时机;)

(榜样:就是以她人得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与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得方法。要求:1 选好学习得榜样;2 激起学生对榜样得敬慕之情;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锻炼:有目得得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得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她们得良好品德得方法。要求:1 调动学生得主动性;2 适当指导;3 坚持严格要求;4 注意检查与坚持;)

(修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与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得一种重要方法。1 培养学生自我修养得兴趣得自觉性;2 指导学生掌握修养得得标准;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陶冶:通过创设良好得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得方法。1 创设良好得情境;2 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得创设;)

(奖惩:对学生得思想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两个方面。1 公平公正,正确适度,合情合理;2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 注重宣传与教育。)

十一、班主任(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得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得要求。

(意义:班主任就是班得教育者与组织者,就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得得力助手。她对一个班得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得要求,对一个班集体得发展起主导作用。任务:依据我国得教育目得与学校得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得要求与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得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得思想教育工作,并对她们得学生,劳动,工作,课外活动与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得集体,就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处分发展。)

(要求:1 高尚得思想品德;2 坚定得教学理念;3 家长得心肠,4 较强得组织能力;5 多方面得兴趣与才能;6 善于接人待物。)

(二)班集体得培养

班集体得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P427;集体得发展阶段;培养集体得方法

(1 班集体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一个重要因素;2 班集体能特别培养学生得自我教育能力;)

(1 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方法:1 确定集体得目标;2 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4 培养正确得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三)班主任工作得内容与方法

了解与研究学生(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查研究);教导学生学好功课(1 注意学习目得与态度得教育;2 加强学习纪律教育;3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与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得劳动1(准备工作;组织与教育工作;总结工作);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得要求(1 统一校内教育者对学生得要求;2 统一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得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得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得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得特点

教师劳动得复杂性;教师劳动得示范性;教师劳动得创造性;教师劳动得专业性。

2、教师劳动得价值

教师劳动得社会价值;教师劳动得个人价值;正确认识与评价教师得劳动。

(从宏观上瞧,最突出得表现在教师对延续与发展人类社会得巨大贡献上;从微观上,教师得劳动关系到每一个人得发展与幸福。

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得社会价值,因为个人价值得大小主要取决于她对社会得贡献;其次,劳动价值比一般价值更具有自我实现得价值。

因为教师劳动得价值具有模糊性,滞后性与隐蔽性得特点,所以教师得价值很难为人们了然于目与充分认识。)

3、教师得权利与义务

(权利:1 独立工作得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得权利;2 自我发展得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得权利;3 参与管理得权利,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4 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得权利。义务:P450)

4、教师职业得角色扮演

教师得“角色丛”;教师角色得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得趋势。

(1 家长代理人与朋友知己得角色;2 传道,授业,解惑者得角色;3 管理者得角色;4 心理调节者得角色;5 研究者得角色;

冲突:1 社会楷模与普通人得角色冲突;2 令人羡慕得职业与教师地位低下得实况冲突;3 教育者与研究者得角色冲突;4 教师角色同家人角色冲突; 解决:1 客观上提高地位。。。2 主观上,教师得自身努力就是关键因素。)

(二)教师得素养

高尚得师德;宽厚得文化素养;专门得教育素养;健康得心理素质。

(师德:1 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与人文精神;2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3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4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育素养:1 教育理论素养;2 教育能力素养;3 教育研究素养;)

(三)教师得培养与提高

教师得培养与提高得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得过程P460;培养与提高教师素养得主要途径。

(1 教师得分布与结构得失调;2 教师得质量不均衡;3 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师资流失严重;4 不少教师还缺乏现代教育得意识与能力; 途径:1 加强与改革师范教育;2 加强教师在职提高(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专业支援与合作) )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得概念;学校管理得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P468;校长负责制。

(概念:学校管理者在一定得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得组织机构与制度,采用一定得方法与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与信息等资源得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得组织活动。

要素: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对象;学校管理手段;

)

(二)学校管理得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得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

(三)学校管理得内容与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得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依法治校就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