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王爱国1

,王荣军

2

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进行断肢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伴组织严重损伤的断肢实施再植手术,术中对撕脱性离断血管均进行吻合,其中直接行断端直接吻合12条血管,移植血管吻合22条。结果 再植断肢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足背动脉发生自发破裂出血结扎,再植肢体无缺血表现。8例因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移植修复,2例因骨缺损行游离植骨。按赵书强手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9例,差1例。结论 吻合撕脱离断的血管采用灵活的手术方案进行断肢再植是切实可行的。关键词:断肢再植;血管/损伤

中图分类号:R 658;R 6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87(2008)05-0428-03

L ong avulsed vessel used i n the repl an t a ti on of am put a ted lim bs WAN G A i 2guo,WAN G R ong 2

jun (D ept of Hand and Foot M icrosurgery,D rum To w er Hospital,M edical School of N an jing U ni 2versity,N anjing,J iangsu 210008,Ch ina )

Abstract:O bjecti 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 ong avulsed vessel used in the rep lantati on of a mputated li m bs .M eth 2ods 12cases of a mputated li m bs under went rep lantati on .The avulsed vessels were end 2t o 2end anast omosed in 12cases,and 22were perf or med vessel trans p lantati on .Results A ll li m bs survived .1got s pontaneous he morrhage of dorsal foot artery and was treated with ligati on,which got no ische m ic sign of foot .8got skin necr osis and treated with flap s trans p lantati on .2got bone defects and repaired with bone graft .According t o ZHAO Shu 2qiang ′s hand functi on evaluati on standard,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2cases,good in 9,and poor in 1.Conclusi on s It is feasible t o used l ong avulsed vessel in the rep lantati on of a mputated li m bs .Key words:severed li m bs rep lantati on;bl ood vessels/surgery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江苏南京

 210008

2

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和县 238200

作者简介:王爱国,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显微外科、失神经肌

肉萎缩研究。

伴有离断平面严重损伤的断肢再植时常需明显短缩肢体或需大量长段移植血管。为此,笔者继在

不全离断断指及撕脱离断断指再植中使用撕脱离断

血管行断指再植获得成功后[1-2]

,2003年1月~2006年1月,又尝试在伴严重组织挫伤的离断大肢体中使用长段撕脱血管进行断肢再植,治疗了12例患者也获得成功,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53岁。上肢5例,其中腕部平面3例,前臂中

段平面2例,撕脱动脉长度3~6c m ,静脉3~10

c m;下肢7例,其中踝关节平面3例,小腿中段平面4例,撕脱动脉长度3~13c m ,静脉3~11c m 。所有断肢创面存在较大范围组织严重挫伤。见图1~3。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

带止血。常规清创后行骨端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

定,然后清创探查血管,测量并记录血管长度,分析手术再植可行性及决定手术方案。对血管腔圆而有弹性,断端清除后有血不断溢出,而镜下见血管腔内无明显絮状物者使用血管端端吻合术;撕脱静脉呈扩张松弛状态,行断端清除后用肝素盐水灌洗至无管壁水肿,镜下见血管腔内膜光滑无絮状物者使用吻合,对血管断端无张力者直接吻合,而对血管缺损过长者采用静脉血管移植修复(一般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条件许可者吻合2条动脉3条静脉)。一期修复肌腱或二期功能重建,神经一期修复。由于离断平面组织存在严重挫伤,行经此段的血管常无法被正常组织覆盖,采用筋膜瓣转位或皮瓣转位的方法覆盖。2 结果

所有断肢均再植成活,见图1~3。其中1例因

足背动脉发生自发破裂出血结扎,再植肢体无缺血表现;8例因皮肤坏死二期行游离胸脐皮瓣或股前

?824?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 linical O rthopaedics 2008Oct;11(5)

图1 严重撕脱性踝上离断伤,胫后血管多段断裂,无法应用,吻合撕脱离断的胫前血管并行血管移植 A.断足残端严重挫伤; B.小腿残端撕脱,小腿内侧严重损伤;C.再植成活 图2 小腿撕脱离断伤,仅跟腱相连,直接吻合撕脱离断的胫前、后血管后成活 A、B.创伤区软组织坏死但血管周围肉芽组织生长良好;C、D.皮瓣修复创面 图3 腕部撕脱性离断伤,吻合撕脱离断桡动脉及尺动脉,吻合的腕背静脉撕脱长度达7c m A.断掌及自近端撕脱的屈伸指肌腱; B.腕部残端,皮肤脱套后残留创面;C.已吻合的撕脱静脉; D.血管被覆软组织;E.再植成活

外侧皮瓣移植修复;2例因骨缺损行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移植。治疗周期3~8个月。12例均获随访,时间3~8个月,断肢成活良好。下肢7例术后均出现足趾屈曲畸形,足底感觉于术后3~12个月恢复,并均恢复负重行走功能;上肢5例均恢复手指屈伸功能,但手掌内在肌功能完全丧失。按赵书强手功能评定标准[3]:本组优2例,良9例,差1例。

3 讨论

3.1 血管损伤特点 断肢的撕脱离断血管分成游离段和包埋段,但其损伤特点与断指中的撕脱血管有明显不同[4]。游离段血管呈游离状态,周围无组织相连接,血管外膜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它是血管由近端或远端抽出所致,所以该段血管长度较其生理状态下延长;包埋段血管位于创伤区软组织内,血管与周围组织仍有组织相连接(见图3C)。由于血管的弹性回缩,部分游离段血管被创伤区软组织覆盖,应注意区别。包埋段血管周围组织常有出血或淤血样改变,此段组织内血管可能因挫伤而存在血栓。包埋段血管测量以断肢创伤区与非创伤区交界点至血管游离区根部为准。本组测量结果:游离段血管长度在3~10c m间,可>10c m,相伴行的动静脉离断平面不同,一般静脉较短,但其中1例最长达13 c m;静脉多自肢体近端撕脱,而动脉多自肢体远端撕脱;撕脱动脉仍保持其腔圆而有弹性的特点,而静脉外观松弛塌陷,充盈后明显扩张,外膜红肿,可存在间断性的挫伤区;包埋段界限不易确定,这与血管走行于肌肉间隙而被保护有关,因此其包埋段与皮肤挫伤平面可不一致。

3.2 手术适应证选择及其意义 并非所有撕脱性离断血管均可在断肢再植中使用,必须严格掌握其适用范围。血管能否被使用主要通过显微镜观查结

?

9

2

4

?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 linical O rthopaedics 2008Oct;11(5)

果确定,依据血管形态和内膜是否损伤决定。有时即使利用撕脱血管仍存在缺损,则仍可利用该段血管与移植血管直接吻合。利用长段撕脱血管可以减少断肢再植时移植血管的量,甚至不用移植血管,减少了创伤,也可保留更长肢体,避免肢体短缩,使因严重损伤而无法再植的肢体有机会得以保留,避免肢体缺损,为断肢再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尝试。

3.3 注意事项 ①通过肉眼即可发现长段撕脱动脉存在的局部挫伤区,而静脉充盈后明显扩张,外膜红肿不易发现,需用肝素盐水灌洗观察有无管壁水肿,局部有无损伤区或血栓,同时注意血管内膜有无絮状物。应清创血管直至内膜光滑段为止。②血管必须有较松弛的软组织覆盖,若局部无皮肤缺损或缝合时张力较大,不可强行缝合,应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或筋膜瓣转移,以保证血管的完全无张力覆盖(见图3D)。③离断平面创腔组织必须彻底清创止血,创腔需充分引流,避免术后形成积液,对吻合段血管尤应注意避免血管长期浸泡于渗出液。一般在术后2周血管周围即可有丰富肉芽覆盖血管。④由于断肢离断平面组织严重损伤,常需行二期皮瓣修复或植骨,神经亦因长段损伤而功能恢复有限,常遗留一定的功能缺失和畸形,且周期长,因此需要术者有丰富的皮瓣移植修复技术,而吻合存在一定程度损伤的血管亦需要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经验,因此,是否吻合使用撕脱离断血管行严重损伤肢体再植需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避免盲目手术,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李 昶,席海军.不完全性断指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6):352.

[2] 屈跃峰,郑谟英,张 叙,等.36例复杂性断指再植治疗体会

[J].临床骨科杂志,2002,5(4):303-304.

[3] 赵书强,王澍寰,徐 军.手功能评定标准改进[J].中华外科

杂志,1994,32(2):69.

[4] 王爱国,李 昶,张 彬,等.撕脱性断指再植的临床应用[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5):320.

(接收日期:2008-05-19)

?方法与应用?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早期股骨头置换

Sen ile prox ima l fe m ora l fractures trea ted w ith early fe m ora l head repl ace m en t

龙玉宝1,冯 震1,张 濒1,桂鉴超2,王黎明2

LON G Yu2bao,FEN G Zhen,ZHAN G B in,G U I J ian2chao,WAN G L i2m ing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骨折;股骨头置换 Key words:aged;fe moral fractures;fe moral head rep lace ment 中图分类号:R683.42;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87(2008)05-0430-02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共收治12例90岁以上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均实施早期(伤后48~72h)股骨头置换手术,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90~98(94±016)岁。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转子骨折8例。合并症: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10例,脑梗死4例,糖尿病3例,腰椎退变12例,膝关

作者单位:1南京市浦口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31

2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1

作者简介:龙玉宝,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研究。节骨性关节炎3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

其中10例伴有2种以上疾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请内

科和麻醉科医师会诊,确保患者全身情

况良好能耐受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

生素3d。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均

行双极股骨头骨水泥柄置换手术[1]。

股骨转子骨折者,采用长柄双极头加用

钢丝捆扎转子间骨块。术中输血400

m l。关节引流72h内或引流量少于每

日30m l拔除引流管。术后患肢外展中

立位。术后转重症监护室监护、心电监

护,每日雾化吸入2次。术后3d床上

被动活动患髋关节,2周后坐起。下地

前复查Ⅹ线片。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延迟

到2个月后下地。

2 结果

手术时间均<1h。切口均一期愈

合。术中和术后无一例死亡。并发肺部

感染3例,其中1例为真菌感染。心律

失常4例,均在住院期间治愈。平均住

院时间(18±1)d。12例均获随访,时

间17~36个月,患髋功能按Harris评分

法:优7例(5813%),良3例(25%),可

2例(1617%),优良率8313%。

3 体会

老年患者多有基础疾病,骨折后卧

床并发深静脉血栓、肺炎、褥疮、泌尿系

统感染等,且并发症多,机体应激及代偿

能力差,不手术多数不能下地,常在数月

?

3

4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of C linical O rthopaedics 2008Oct;11(5)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 时间:2014.7.24 地点:会议室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员: (护士长): 昨天晚上我们科室发生了一例患者跌倒事件,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比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觉得如何避免患者跌倒是对于护士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今天大家聚集在此一起来讨论患者跌倒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很有必要。下面让当时的值班护士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事情发生的经过向大家汇报一下。(护师): 患者,男,67岁,系“头晕、头痛一年加重半月伴纳差乏力一周”入院,拟“颈动脉硬化”收住我科。入院后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支持治疗。患者予7. 23 06:30分洗澡后在卫生间门口发生跌倒,护士听到呼叫后立即奔赴事发地点,协助将患者安置予病房,查看患者神智清楚,无明显外伤存在,测生命体征正常,立即通知医生,告知生命体征情况,协助医生给予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安抚患者情绪,告知安全事项。(护士长): 将患者的基本病史及事情的发生经过向大家汇报完了,下面大家就该患者跌倒的原因开始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该类时间的发生。(主管护师): 我来讲一下该患者首先存在的一个护理问题就是躯体移动障碍,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都知道,所以这属于一个高危人群,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护理和监护的对象,像该类患者,一定需要我们加强巡视和安全知识的宣教。在思想上,我们也要有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掉以轻心。我觉得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之

一就是患者的安全告知和护理是欠缺的,需要加强。(护师): 我同意,我想补充的就是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自身的评估是欠缺的,该患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到卫生间,所以他在入厕的时候没有告知家人也没有通知护士来协助。我不知道该患者是害怕麻烦别人,还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缘故,总之,他对自己的自身情况的评估是欠缺的。(护士): 患有糖尿病,此类疾病是易致机体平衡失调的慢性疾病,还有像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冠心病等,常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药,降血糖药,安眠药,镇静药等,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因此我认为从患者的疾病因素考虑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跌倒因素。(护士): 我从环境因素来考虑,患者发生跌打的原因还包括:患者入住病房后,对环境不熟悉,时有地面潮湿、光滑,光线不足,卫生间、走廊等未加扶手,病床两旁未加床旁栏,床尾摇手柄外露,座椅松动等,这些都是导致患者意外跌倒的因素。其中,因床尾摇手柄使用后未及时归位而导致患者跌倒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护士长): 大家就该患者发生跌打的原因从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的很全面,下面就如何预防跌倒现在开始提出你们的意见。(护师): 我来回答一下,做好患者入院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年龄较大、老年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在入院时护士要做好患者安全评估,从各方面判断是否属于易跌倒高危人群,并标示黄色“防跌倒”醒目标志在床头,以有效提醒护士、患者及陪人提高警惕,预防跌倒。向入院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病房规章制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的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的临 床疗效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封堵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封堵器 0引言 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做心脏相关检查和治疗后,因其穿刺点小,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包扎时间较长,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我科2004年起应用血管封堵器后,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感,提高了其舒适度. 1临床资料 200411/200612,收集病例180例,根据术后是否用血管封堵器止血,将患者分为2组,各90例.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42~74岁;未用血管封堵器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45~70岁.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的患者,手术操作完后,放置血管封堵器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无须加压包扎.卧床4~6h后可下床活动,在床上可侧卧或平卧.未用血管封堵器的患者,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后,加压股动脉穿刺点20~30min后,覆盖15块左右无菌纱布,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平卧、术侧下肢制动24h.结果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可侧卧、平卧,卧床4~6h便可下床活动,无腰背酸软和排尿困难等[1].

未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24h内只能平卧,术侧下肢制动,患者均有腰酸背痛,16例患者有尿潴留发生.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无出血、水肿发生.未用血管封堵器组股动脉穿刺处有4例发生血肿.

2讨论 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是一种用于血管封闭的止血装置,由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组成.其中锚泊装置包括3个可吸收组成,即丙交酯和乙交酯构成的可在血管内展开的锚,覆盖于血管外壁的明胶海绵及一段可吸收缝线,在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完成后置入,使管腔内侧壁的锚和外侧的明胶海绵夹住并紧贴管壁,从而牢牢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伤口,达到止血处理,缩短卧床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①排尿情况:卧床的患者常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出现尿潴留.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多饮水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但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不得行导尿术,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感染机率[2].在应用了血管封堵器后,正好解决了这种问题,患者卧床4~6h后便可在床上随意活动,无尿潴留.②腰酸背痛:未用血管封堵器组的患者,都出现腰酸背痛,有的甚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能正常睡眠,这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的患者,可平卧、侧卧,4~6h后即可下床,避免了上述不适症状的发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病情的恢复,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脑血管疾病题库4-2-10

脑血管疾病题库4-2- 10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0岁。右眼睑下垂,复视3个月。查体:神清,右眼睑下垂,右眼球外斜,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和调节反应消失,双侧视神经乳头边清色淡。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CT 扫描增强后发现鞍旁右侧一小圆形高密度影,周围无明显水肿。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A.右侧小脑幕切迹疝 B.右侧鞍旁脑膜瘤 C.右侧脊索瘤 D.右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E.右侧颞叶动静脉畸形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为尽快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询问病史时应注意() A.A.头痛的部位 B.家人有无类似发作 C.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D.有无慢性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及视力减退史 E.有无全身慢性感染病灶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为明确定性,体检重点应是() A.A.眼底 B.感觉神经系统 C.运动神经系统 D.脑膜刺激征 E.自主神经功能 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616413.htm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如果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此病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A.颅内肿瘤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积水 D.高血压脑出血 E.脑梗死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如需做出病因诊断,应进行下述哪项辅助检查() A.A.颅脑CT增强扫描 B.颅脑MRI检查 C.脑电图检查 D.SPECT检查 E.脑血管造影

静脉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

静脉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岁病历号: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拟施手术日期:20 年月日 拟施麻醉:静脉全身麻醉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呼吸:次/分,脉搏:次/分,血压:/mmHg 体重:kg,血红蛋白:g/L,心电图: 过敏史:ASA分级:级,备注: 麻醉风险告知 实施麻醉过程中存在以下麻醉风险,麻醉科医师将竭力预防以下情况发生,并作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将竭力救治。 1、麻醉药物、其它治疗用药以及输血、输液可引起过敏、中毒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 2、围术期发生呕吐,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气道痉挛,呼吸道梗阻,窒息,缺氧。 3、围术期发生呼吸抑制,呼吸停止。 4、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神经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 5、麻醉和手术可加重原有疾病。 6、按计划实施的麻醉可能失败,或因病情变化需改用其它麻醉方式。 7、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医师将进行紧急救治,急救可能引起新的并发症。 8、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均可引起受术者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9、其它: 注意事项告知 1、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钟之后,禁食、禁饮。 2、手术前五日内有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或打喷嚏、流涕、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症状, 须在术前告诉医生。 3、术前脱掉胸罩,排空膀胱(术中需用B超者除外),去掉活动假牙。 4、术后病人达到离院标准后,方可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5、术后24小时不饮酒、不驾车、不登高、不操作复杂仪器。 6、离院后出现不适,请拨打电话,与主治医师联系。 受术者对上述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均已了解清楚,同意接受麻醉手术,并自愿承担上述麻醉风险和相关费用。 受术者或法定代理人签名:与受术者关系: 麻醉科医师签名: 签同意书地点:麻醉科门诊时间:20 年月日时分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概述 考纲要求:脑出血、脑梗死 技能不考,但笔试要求的。硬膜下血肿=外伤+持续性昏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动瘫(运动性失语)+感觉瘫(一过性黑矇)+眩晕,可以出现在鉴别诊断中。具箱——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脑出血 一、诊断公式 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 高密度灶 、 点

三、注意事项 1.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具体位置需要考生指出,例如:脑出血(左基底节区)。 2. 考试趋势预测:从考试情况上看,让学生读头颅CT 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这种将成为主流形式,建 议考生同第3 站内容一同复习。 例男性,58 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 天。 患者1 天前入睡后一直未醒,家人多次呼唤,发现其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尚能听懂他人言语,但不能交流,右侧上肢不能平举,端坐费力,向右侧歪倒,右侧口角流涎,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诊就诊。头颅CT 检查如图。既往从未测量过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8 ℃ P 88 次/ 分R 18 次/ 分BP 200/105mmHg。嗜睡,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查体:双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1 和2 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Babinski 征(+),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8g/L,WBC7.8×109/L,N 0.70 ,L 0.30 ,Plt 150×10 9/L 。肝、肾功能正常。 四、进一步检查4 分 1. 头颅CTA、MRA或DSA检查。 1 分 2. 必要时复查头颅CT 或MRI(条件允许时)。1 分 3. 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检查。1 分 4. 心电图检查。1 分 五、治疗原则6 分 1. 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1 分 一、初步诊断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答 侧”扣0.5 分)3 分 2. 高血压3 级很高危1 分二、诊断依 据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 (1) (2) 分 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 嗜睡、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基底节出血”或 1 分右侧肢体偏 瘫、右侧 (3) 高血压3 级很高危:BP 200/105mmHg,此次合并脑出血。 三、鉴别诊断4 分 1. 脑梗死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肿瘤 头颅CT 检查:左侧基底节高密度病灶(脑出血)。 1.5 分 1.5 分 1 分 左侧豆状核出血”均得 3 分,未答出 Babinski 征阳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1 分2. 1 分

经皮血管封堵器在介入治疗中的优点

经皮血管封堵器在介入治疗中的优点(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经皮血管封堵器;介入治疗;优点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创伤小、伤口愈合快, 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但介入治疗术后要求患者术肢平卧制动 24h,绷带加压包扎,随着卧床和制动时间的延长,常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而经皮血管封堵器是一种用于血管封闭的新型止血可吸收装置,术后患者平卧制动4h,即可在床上适当活动[1],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我科从2006年用经皮血管封堵器进行伤口止血后,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感,提高了其舒适度。 1临床资料 2007年6月一2008年12月,收集病例90例,根据术后是否用血管封堵器止血,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5?60岁;未用血管封堵器组:男38 例, 女7例,年龄40?70岁。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的患者,手术操作完后放置血管封堵器用无菌纱布覆盖,无须加压包扎。卧床4?6h后可下床活动,在床上可侧卧或平卧。未用血管封堵器的患者,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加压股动脉穿刺点20?30min后,覆盖15块左右无菌纱布,再用弹力绷带加

压包扎,术侧肢体平卧制动24h。结果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4?6h便可下床活动,无腰背酸软和排尿困难等[2]。未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均有腰酸背痛,12例患者有尿潴留发生。 2讨论 经皮血管封堵器由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组成,其中锚泊装置包括 3个可吸收组成,即丙交酯和乙交酯构成的可在血管内展开的锚,覆盖于血管外壁的明胶海绵及一段可吸收缝线,在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完成后置入,使管腔内侧壁的锚和外侧的明胶海绵夹住并紧贴管壁,从而牢牢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伤口,达到止血处理,缩短卧床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3],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3优点 3.1体位不适的改善传统加压包扎的方法常要求患肢制动24h,而长时间卧床会造成患者腰酸背痛、身心疲惫、腹胀、烦躁等,用血管封堵器的病人术后平卧4?6h后就能在床上适当活动,大大缩短了患者肢体制动的时间,有效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3.2减少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介入治疗大多需穿刺股动脉来完成,若术后对穿刺局部加压止血不当,会导致淤青、疼痛、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股动脉并发症的发生[4]。而血管封堵器则基本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因血管封堵器能紧密地缝合于伤口处并能快速止血,使其减少伤口出血的可能性,也避免造成股动脉并发症的发 3.3减少迷走反射的发生发生迷走反射的原因多为拔除鞘管对血管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报告.doc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评述 医学期刊论著:《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题目】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研究目标】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各种跨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 【研究人群】2010 年1 月--2012 年5 月口岸接受预防接种的出入境人员6870 位,其基本资料如下:男3678 人,女3021 人;年龄在3-79 岁之 间,平均年龄45.6 岁。经免疫前检查和询问,研究对象均无严重 的疾病,且无接种疫苗过敏史及禁忌症。 【资料类型】本资料是计数资料。 (1)原文:研究对象:选择我处2010 年1 月-2011 年4 月,2011 年5 月-2012 年5月两个时间段6870 位出入境人员,将其按公务人员、船员、劳 务人员、留学人员、旅游探亲及商务等进行分组。 (2)问题:①文献中未明确“我处”的具体含义,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来源。 ②文献中未提及“6870 位出入境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即是普查, 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未明确抽样的方法,是如何应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这6870 位研究对象的? 【统计方法】 (1)本论著未明确使用了何种统计学方法,我们组认为:首先应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满足正态、方差齐,选择χ2检验,否则应选用秩和检验。 一篇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需根据该篇论文所选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没有检验方法或检验方法不合理,就无法知道检验结果是否出错,也就无法对结论进行准确判断。 (2)文献尽管在“1.4 统计学处理”中提及了“使用SPSSl5.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注明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但方法中未注明统计推断方法,没有明确

脑栓塞案例分析

1病因 1.心源性 最常见,占脑栓塞的60%~75%.脑栓塞通常是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脏瘤仍是并发脑栓塞的重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并发证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 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较少见的还可有:肺静脉血栓或血凝块、肺部感染、败血症可引起脑栓塞,血管内诊断治疗时的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亦可发生脑栓塞。 3.来源不明 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原因。 2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脑栓塞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栓塞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取决于栓子数目,范围和部位,急性起病时可有头痛,头晕或局限性疼痛。 3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CSF可呈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CSF细胞数增高(200×10/L或以上),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CSF可见脂肪球。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有栓子可能来源的感染,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检查。 3.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不仅明确脑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水肿情况,有无出血等,而且应尽量寻找栓子的来源,如心源性,血管源性及其他栓子来源的检查,即明确脑栓塞的病因。 (1)针对脑栓塞的辅助检查①脑CT扫描。②脑MRI检查。③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④脑电地形图、脑电图等检查。 (2)针对栓子来源的辅助检查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②超声心动图检查。③颈动脉超声检查。④X线检查。⑤眼底检查等。 4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5治疗 脑栓塞的治疗应包括对于原发病即栓子来源器官病变的治疗和脑栓塞的治疗两部分。脑栓塞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各种治疗措施与脑梗死大致相同,由于脑栓塞极易发生梗死后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重。 1.一般处理 ①卧床及镇静处理。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③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解质 的平衡。④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并发证的发生。 2.脱水降颅压 是治疗脑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 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3.血管扩张药 若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或脑脊液有红细胞,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病程已超过24小时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Angio-Seal血管封 堵器的应用观察 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技术。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常用人工压迫方法止血,压迫时间长,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且易出现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为便于术后止血,减少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已发展了多种血管封堵器,明显减少了穿刺部位并发症和患者痛苦。本科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穿刺部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术后即刻置入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9.7)岁。CAG 27例,PCI 13例。42例采用术后人工压迫止血(CAG即刻,PCI 术后4h),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9±9.6)岁。CAG 28例,PCI 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出凝血时间、抗凝治疗、手术用动脉鞘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操作均采用股动脉途径,由同一组介入医师完成。 1.2 研究方法 (1)血管封堵器组:血管封堵器为Angio-Seal ,ST JUDEMEDICAL(美国××公司)产品,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由股动脉鞘侧孔注射造影剂5ml,透视下确定鞘管进入股动脉入口点,

判断是否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封堵器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导丝经动脉鞘管插入股动脉,退出鞘管沿导丝插入Angio-Seal递送鞘管,撤出导丝,将含有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的套管通过鞘管插入股动脉,推出鞘管和套管,牵拉缝线保持锚泊装置的张力,同时通过切口推入顶压管,从而牢固地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伤口,观察无渗血后,于皮下剪断缝合线,切口以小沙布覆盖固定。术后2~4h限制穿刺下肢活动。(2)人工压迫组: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常规徒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CAG 15min,PCI 30min,必要时延长压迫时间,证实止血成功后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kg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穿刺下肢制动24h。 1.3 观察指标 观察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情况,血肿并发症。止血时间指鞘管拔除后开始应用血管封堵器至血管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卧床时间为术后平卧开始至下肢可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血管封堵器组无1例出现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瘘或大出血,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血管迷走反射发生,1例患者出现血肿。人工压迫组患者有6例在徒手压迫15~20min后仍出血,继续压迫15min后止血,5例患者局部有血肿,5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射。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迷走发生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_宋卫华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宋卫华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宁陵 476700 [摘 要]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硫喷妥钠、非巴比妥类药物,其的麻醉药种类非常之多,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有: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C-羟丁酸钠。由于硫喷妥钠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在镇痛上比较差,另外其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本文就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目的是为了在临床上能够更好且合理的选择恰当的麻醉药物。 [关键词]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5(c)-0186-02 为了使得临床上能够恰当而合理的使用麻醉药物,本文2012年11月—2013年3月期间,对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γ-羟丁酸钠一直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以下详细的综述介绍。 1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介绍 1.1 氯胺酮的简介 其从1970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目前仍还在临床上使用,且是唯一的苯环己哌啶类药物。然而其与其他的静脉麻醉药物有着区别,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1]。现在对该药物的研究情况做以下介绍: 1.1.1 镇痛作用 在患者进行手术切皮之前,对患者的静脉注射氯胺酮0.15mg/kg[2]。然而对于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说,具有超前的镇痛效果[3]。并且其没有明显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4]。在小儿患者方面: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0.2mg/kg的氯胺酮,可以减少因注射罗库溴铵而导致的疼痛逃避反应。但是,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于吗啡耐受患者来说,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给患者使用氯胺酮,对切口周围的痛觉过敏和感觉中枢对外周的伤害刺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同时使得患者对药物的需求减少[5]。 1.1.2 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 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于进行外科整形手术的患者,使得患者减少手术以后的疼痛,另外其还具有抗抑郁的效果。对于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其还能够使得患者产生兴奋的情绪,然而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因而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患者手术以后的心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让患者能够保持心情舒畅和头脑清楚。给患者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患者的语言恢复以及言语的流畅和思维有一定的损害[7]。但是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够让患者产生思维思维奔逸和脑电流描记的活跃,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丘脑感觉传出、觉醒。所以,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以后的注意力和定向力以及回忆能力都不会受到改变,并且还能够提前恢复。 1.2 丙泊酚的简介 丙泊酚则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快效和短效的优点[8]。患者的苏醒时间快且完全,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注射之后,患者体内不会产生蓄积的情况。这个优点,其他麻醉药物不具有。目前,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普遍的使用。另外在手术以后和ICU病房以及麻醉中的手术中的镇静使用[9]。1.2.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 经过研究表明,丙泊酚对患者的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然而丙泊酚的抗氧化机制和其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关系[11]。因为丙泊酚对脂质氧化的夺氢过程有很大的干扰作用。其最终形成的酚基和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能够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且没有活性的产物。对脂质的过氧化的链式反应起到了中断效果[12]。丙泊酚具有非常好的脂溶性。这样可以使得其能够更加容易积聚在细胞的脂质双层膜上,进而使得细胞的抗氧损伤能力得到了提高。 1.2.2 镇痛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超短效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13]。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多。但是,对患者使用丙泊酚,对目前伤害性刺激所导致的疼痛,目前是否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经过研究表明,对患者使用亚睡眠剂量和睡眠剂量的丙泊酚,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丙泊酚不仅没有起到镇痛的效果,其还对患者引起痛敏反应。 1.3 依托咪酯的简介 自从1964年合成依托咪酯以后,在1972年进入到临床使用[14]。这种药物主要是咪唑类衍生物[15]。它主要是一种催眠性的静脉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呼吸循环有轻微的影响,对患者的诱导和苏醒非常的快,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多。然而在临床上对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其对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所以,临床上对其的使用开始呈减少的趋势。 1.4 C-羟丁酸钠 C-羟丁酸钠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钠盐。其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C-羟丁酸钠主要是C-氨丁酸钠的中间代谢物;它的中枢抑制效果非常的强。对患者使用此药物之后,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在1960年被推荐为静脉麻醉药物,之后在意大利和法国开始使用。之前在中国使用的也非常多。但是患者在使用之后,患者的睡眠时间非常的长,可控性非常差。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少,还有可能被其他的静脉麻醉药物取代。 2 小结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过的静脉麻醉药物非常之多,但是仍在临床上使用、且广泛使用的非常少。对于临床上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应该在化学性质和物理上不与水相溶,溶液非常的稳定,能够进行长期 (下转第188页)

脑血管疾病题库7-2-10

脑血管疾病题库7-2- 10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6岁。高血压病患者。旅游登山中突然右侧肢体发麻、乏力。急送医院,摄头颅CT片如下图。 CT影像中描述病灶呈() A.A.高信号区 B.低信号区 C.低密度区 D.高密度区 E.不等密度区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6岁。高血压病患者。旅游登山中突然右侧肢体发麻、乏力。急送医院,摄头颅CT片如下图。 病损部位在() A.A.左侧大脑皮质 B.右侧大脑皮质 C.左侧基底节区 D.右侧基底节区 E.小脑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高血压病史5年,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讲话不清和呕吐,2h后来急诊。查体:BP220120mmHg,心律齐,不能讲话,右侧肢体完全偏瘫。住院1h后,病人出现昏迷,查体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存在() A.A.海马沟回店 B.脑血管痉挛 C.小脑扁桃体疝 D.外展神经麻痹 E.脑桥中央溶解 (竞彩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616413.htm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高血压病史5年,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讲话不清和呕吐,2h后来急诊。查体:BP220120mmHg,心律齐,不能讲话,右侧肢体完全偏瘫。此病人可能的诊断为() A.A.脑栓塞 B.脑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高血压病史5年,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讲话不清和呕吐,2h后来急诊。查体:BP220120mmHg,心律齐,不能讲话,右侧肢体完全偏瘫。首选的检查是() A.A.脑电图 B.头颅MRI C.头颅CT D.经颅多普勒超声 E.脑血管造影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最新知识点)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 时间:2014。7.24 地点:会议室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员: (护士长): 昨天晚上我们科室发生了一例患者跌倒事件,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比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觉得如何避免患者跌倒是对于护士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今天大家聚集在此一起来讨论患者跌倒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很有必要。下面让当时的值班护士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事情发生的经过向大家汇报一下。(护师):...感谢聆听... 患者,男,67岁,系“头晕、头痛一年加重半月伴纳差乏力一周"入院,拟“颈动脉硬化”收住我科。入院后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支持治疗。患者予7.23 06:30分洗澡后在卫生间门口发生跌倒,护士听到呼叫后立即奔赴事发地点,协助将患者安置予病房,查看患者神智清楚,无明显外伤存在,测生命体征正常,立即通知医生,告知生命体

征情况,协助医生给予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安抚患者情绪,告知安全事项。(护士长):...感谢聆听... 将患者的基本病史及事情的发生经过向大家汇 报完了,下面大家就该患者跌倒的原因开始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该类时间的发生。(主管护师): 我来讲一下该患者首先存在的一个护理问题就 是躯体移动障碍,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都知道,所以这属于一个高危人群,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护理和监护的对象,像该类患者,一定需要我们加强巡视和安全知识的宣教。在思想上,我们也要有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掉以轻心。我觉得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之...感谢聆听... 一就是患者的安全告知和护理是欠缺的,需要加强。(护师): 我同意,我想补充的就是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自身的评估是欠缺的,该患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到卫生间,所以他在入厕的时候没有告知家人也没有通知护士来协助。

静脉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Venous Anesthesia 本章重点内容 熟悉静脉麻醉的特点。 掌握硫喷妥钠静脉全麻的特点,熟悉其麻醉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掌握氯胺酮麻醉和异丙酚麻醉的特点,熟悉其麻醉方法、常见并发症适应症与禁忌症。 熟悉芬太尼麻醉、咪达唑仑麻醉、依托咪酯麻醉的特点。 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又称全凭静脉麻醉T I V A(t o t a l i n t r a v e n o u s a n e s t h e s i a)。 一、静脉全身麻醉的特点 【优点】 1、起效快、效能强。 2、病人依从性好。 3、实施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 4、药物种类齐全,可根据病人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5、不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无燃爆危险。 6、麻醉效应可以逆转。 幻灯片5 【缺点】 1、可控性差。麻醉效应的消除依赖于肝肾功能和机体内环境。 2、单种药物无法达到理想麻醉状态,需采取复合给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药效学和药动学发生变化,导致对麻醉效应难预测性增大,或出现意外效应。 3、存在与剂量相关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 幻灯片6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进入体内后有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当血中游离药物浓度降低后再与血浆蛋白分开,继续发挥作用。许多麻醉药在肝脏经药物代谢酶系统进行生物转化,绝大部分经肾脏、少量经胆汁排泄。有的麻醉药的代谢产物有药理活性,可影响术后苏醒。 幻灯片7 药物在血浆内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经4~5个半衰期血浆浓度可下降95%左右,认为药物已基本排除。 大多数当今的CNS药物(如巴比妥类、安定类)没有特异性,除了影响要作用的受体之外,还影响其它受体。缺乏特异性的结果导致其副作用的增加。 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的特性: 1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应易溶于水,溶液稳定,可长期保存; 2对静脉无刺激性,不产生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 3漏至皮下不疼痛,对组织无损伤; 4误注动脉不引起栓塞、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5.在一个臂-脑循环时间内即产生麻醉作用,即能迅速发挥作用; 6.作用时间短,苏醒快;代谢灭活,体内无蓄积,可重复用药或静脉滴注;

脑血管疾病题库3-1-8

脑血管疾病题库3-1-8

问题: [单选]男,21岁,右侧肢体抽搐2年。突然昏迷1小时。查体:神志浅昏迷,左侧肢体偏瘫。CT显示右额叶脑内血肿,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原发性癫痫 B.脑动脉硬化 C.脑动脉瘤 D.脑血管畸形 E.高血压脑出血 突然起病的颅内出血,无外伤史,病人年轻,最可能是脑血管畸形。

问题: [单选]男,65岁。活动中突感头痛、右侧肢体不能活动1天。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发现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完全瘫痪,左侧身感觉减退,左侧偏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室出血 B.脑叶出血 C.脑桥出血 D.小脑出血 E.基底节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为脑出血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对侧偏身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及同向性偏盲("三偏")。

问题: [单选]内囊() A.一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B.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C.交叉性感觉障碍 D.偏身感觉障碍 E.偏身感觉障碍伴疼痛下列各部位病变应分别具有哪一项神经表现(湖南快乐十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616413.html,)

问题: [单选]男,52岁。高血压脑出血1天入院。浅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尚可,心肾功能良好,脑CT示颞叶出血约50ml。最合适的治疗是() A.手术清除血肿 B.使用止血药物 C.使用降颅压药物 D.使用降血压药物 E.鼻饲以保证营养 脑出血手术适应证为:①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②小脑半球血肿量10ml或蚓部6ml,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③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④脑叶出血,特别是AVM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此患者没有手术适应证。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隐形杀手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是常见的、极为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1]。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占院内死亡原因10%,占高龄患者死亡原因39%。1/3的VTE患者10年内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 ,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2]。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当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案例介绍: 黄某,男,49岁,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入院颅脑MRI显示右侧额叶、顶叶及放射冠区较大范围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70kg,体温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患者于6月11日行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ICU,患者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转入NICU,6月13日转出NICU,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患者于6月15日测D-二聚体定量显示纤维蛋白原1.89g/l,6月16日行双上肢双下肢彩超显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案例分析: 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问题3: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该如何处理? 案例反思:

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评估节点: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对入院病人、转入病人、普通手术病人、以及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在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再次(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患者治疗变化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评估工具[3]:caprini评分量表、Autar评估量表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2T09:54:19.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廖启伟 [导读] 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廖启伟 (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外科 523770) 【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病例分析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在基础病变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而发生急性、自发性的非外伤引起的出血,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其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是高血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可能的高危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3d内通过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其中,有37例为男性患者,有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岁,患者在住院两个星期后,病情稳定,无恶化现象。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依据自身病情采取内科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以调整血压,降低颅内压,补充水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防治并发症为主。外科治疗在头颅CT片指引下,选择出血量最大部位为穿刺点,头皮局麻、颅钻钻孔后,使用血肿穿刺针刺入血肿内,用注射器缓慢抽吸。如有因凝血情况而一次无法抽吸完全的患者,可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使血块溶解后6小时再行抽吸,直到将血肿基本排空为止[3]。 1.3 分析指标 记录患者出血部位,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之前的疾病史,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疾病的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采集静脉血3-5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中尿酸含量。血尿酸含量 > 420μmol/L则诊断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 2 结果 2.1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状况 62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主要病变在基底节23例,大脑叶17例,丘脑8例,蛛网膜下腔7例,小脑5例,脑干2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37.1%、27.4%、12.9%、11.3%、8.1%和3.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病例占88.7%,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3%。在脑出血病例中,87.3%发生于大脑半球,12.7%位于小脑与脑干;处于脑出血急性期者34例,恢复期28例。治疗中发生死亡患者5例,病死率为8.1%。 50岁以下患者8例,50-60岁患者17例,60岁以上患者25例,70岁以上患者12例,分别占12.9%,27.4%,40.3%和19.4%;50-70岁患者占67.7%,这见该病长发于50-70岁的人群中。 患者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者14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5例,分别占22.5%、8.1%和8.1%。而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各种并发症有37例,占59.6%.其中呼吸障碍2例(均死亡),心率失常27例(早搏13例,心动过缓9例,阵发性房速2例,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各1例,分别占21.0%,14.5%,3.2%和1.6%,其中有3例死亡)及感染性疾病8例,占12.9%。 患者在入院时神志清楚者仅10例,占16.1%,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生,其中浅昏迷15例,深昏迷19例,意识模糊18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24.2%,30.6%和29.0%;患者经检查发现高血压37例,占59.7%,合并脑疝者7例,占11.3%;经生化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普遍较高,更有24例患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占总患病人数的38.7%。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上升趋势[4]。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本病的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为脑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相对较小。脑出血中大脑半球部位发生出血的比例较大,而小脑及脑干出血比例较小。这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位置的一些特征。所有患者总急性期入院者占54.8%,而处于恢复期入院的患者达45.2%,而病死率高达8.1%,这说明该病发生急骤,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所以很容易延误就诊的时间,同时也说明该病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诊断并给与对症治疗则易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50-70岁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总人数的67.7%,再考虑到70岁以上的人口占整个人群的比重不高,所以我们认为50岁以上的患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所以意识障碍是本并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发生意识障碍的原因可能是脑部出血导致脑组织的相对供血量减少,也有可能是因为脑部出血后形成的血块挤压脑组织。然而意识障碍的发生优惠引发其他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59.6%的并发症发生率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占43.5%,说明心率失常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呼吸障碍并非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是本研究中发生呼吸障碍并发症的患者均治疗失败,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一旦有患者发生意识障碍且合并有呼吸障碍,应及时合理治疗,切不可麻痹大意。 在患者的既往病史调查中有14人患有高血压,而在入院后的体检中发现有37例有高血压,这在一方面说明高血压是出血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说明有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其患有高血压病的情况。这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的健康教育是一个提醒:50岁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