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霉玉米中毒

霉玉米中毒

霉玉米中毒
霉玉米中毒

霉玉米中毒

摘要:霉玉米中毒是动物饲料中毒中最常见及最易发生的一类。霉玉米是指霉变的玉米,多由镰刀菌属与黄曲霉菌导致,且在霉变的玉米当中含有这两类细菌所释放的毒素,动物不慎食用过后会引起中毒症状。

关键词:霉玉米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中毒

正文:

1、黄曲霉毒素

概念: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理化特性: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280℃。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临床症状: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3)致癌性:

AFT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特点是: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AFB1在动物体内经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AFB1发生脱甲基、羟化及环氧化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为AFM1.AFP1.AFQ1和AFB1-2,3-环氧化物。

对动物机体造成的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产量和产蛋率.

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降低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据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统计,由于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每年至少要使美国畜牧业遭受10%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由此而带来的畜牧业损失可能会更大.黄曲霉毒素能导致家禽法氏囊和胸腺萎缩,皮下出血,反应差,抵抗力下降,疫苗失效,度疫病感受性提高,蛋变小,蛋黄重量变低,受精率、孵化率降低,胚胎死亡增加及不健康,。对家畜引起生长缓慢,饲料率下降,黄疸,皮毛粗糙,低蛋白血症,肝癌和免疫抑制有相关研究实验表明,黄曲霉毒素能与DNA、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生成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与人类的健康: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相关研究表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但也能诱发胃,肾,直肠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2、玉米赤霉烯酮

概念: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其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理化性质: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分子式为C18H22O50它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氧化碳,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酸类,微溶于石油醚。由于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内酯的结构,因此在碱性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将酯键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可将键恢复。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 才被完全破坏。

动物中毒表现: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急性中毒:动物表现为兴奋不安,走路蹒跚,全身肌肉振颤,突然倒地死亡。同时还可发现粘膜发绀,体温无明显变化。动物呆立,粪便稀如水样,恶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肠粘液。频频排尿,呈淡黄色。同时还表现为外生殖器肿胀,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特征。在剖检时还能发现淋巴结水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肝轻度肿胀,质地较硬,色淡黄。

(2)慢性中毒:主要对母畜的毒害较大。它会导致母畜外生殖器肿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产的现象大面积产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现象。50%的母畜患卵巢囊肿,频发情和假发情的情况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肿大,自行泌乳,并诱发乳房炎,受胎率下降。同时对公畜也会造成包皮积液、食欲不振、掉膘严重和生长不良的情况。

霉玉米中毒

霉玉米中毒 摘要:霉玉米中毒是动物饲料中毒中最常见及最易发生的一类。霉玉米是指霉变的玉米,多由镰刀菌属与黄曲霉菌导致,且在霉变的玉米当中含有这两类细菌所释放的毒素,动物不慎食用过后会引起中毒症状。 关键词:霉玉米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中毒 正文: 1、黄曲霉毒素 概念: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理化特性: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280℃。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临床症状: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3)致癌性: AFT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特点是: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AFB1在动物体内经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AFB1发生脱甲基、羟化及环氧化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为AFM1.AFP1.AFQ1和AFB1-2,3-环氧化物。 对动物机体造成的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产量和产蛋率.

羊中毒

一、羊有机磷中毒 症状:病羊流涎,流泪,咬牙,瞳孔收缩,眼球颤动,个别羊严重拉稀,无食欲,反刍停止,全身发抖,步态不稳,卧倒在地全身麻痹,呼吸困难,有的窒息死亡病羊心跳100次以上/分钟,呼吸50次以上/分钟,体温正常 治疗:1.阿托品皮下注射,剂量每只2毫克~4毫克,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2倍~3倍,第一次注射后隔2小时再注射一次,直到症状减轻为止 2.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碘解磷啶注射液15毫克/公斤,静脉滴注;2小时后再静脉推注一次,剂量同上 二、羊肠毒血症 病因:本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雨季、气候骤变、过量食用嫩草和精料、运动不足等都易发病 症状:死后肾脏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因其多急性发作突然死亡,又称"羊快疫"多发于膘情好及2岁以下的羊,呈散发性发病时或呆卧或跑、咬牙、侧身倒地、四肢抽搐痉挛,左右翻滚,头颈向后弯曲、呼吸急促、口鼻出沫,有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多于1-2小时内死亡 建议尽快联系兽医确诊,对症用药 日常不注意,小病酿成大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羔羊口疮、消化不良、山羊口炎、眼病、疥癣病(癞子病)、肝片吸虫病、肺丝虫、羊绦虫等山羊八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一、羔羊口疮 1、症状口角、唇部、口腔黏膜及面部形成脓包,溃疡、丘疹和疣状结痂、无热症、严重者口唇肿大外翻、难以正常采食、应与羊痘区别。 2、治疗隔离治疗。先用0.1%~0.3%高猛酸钾水或2%明矾水冲洗创面、再涂2%紫药水、碘甘油或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软膏。 二、羔羊消化不良 1、症状体温不高、食欲减少、腹泻、逐日消瘦。 2、治疗人丹2袋、健曲50克、一次服、每日二次。 三、口炎 1、症状口腔黏膜充血、肿胀、有的产生水泡、溃疡、创伤、咀嚼缓慢、吐草、流口水等。 2、治疗0.5%高猛酸钾水冲洗口腔、再撒青黛散。青黛散:青黛6克、冰片3克、黄柏9克、研末备用。 四、眼病 1、症状夏秋季多发。病羊流泪、怕光、眼睑肿胀、有脓眼屎。 2、治疗先用1%~2%硼酸水冲洗或擦试患眼、再交替点氯霉毒和地塞米松眼药水、严重者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五、疥癣病(癞子病) 1、症状奇痒难忍,到处乱蹭,唇、眼圈、耳廓、口角、鼻孔周围及乳房、大腿内侧结痂、脱毛。此病易治、但不容易彻底治疗、需连续治疗。 2、治疗先用温肥皂水清洗患部、再涂药液,下列药液任选一种。

猪霉玉米中毒的治疗

由于发霉玉米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其中的镰刀菌毒素会引起猪发生以神经症状、脑白质软化和出血为特征的中毒反应。本病在9~10月间玉米收割时,尤其是在阴雨连绵年份多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共126例,死亡5例,治愈121例,现介绍如下。 1症状 猪饲喂霉变玉米7~20天左右发病,病猪食欲废绝,精神迟钝,四肢动作失调,体温一般正常。最突出的表现是神经症状,一眼或两眼视力减退,继则失明;嘴唇麻痹,松弛下垂,舌伸出不能收回;局部或全身肌肉颤抖;有的开始就高度沉郁,呆立或垂头欲睡;有的一度狂暴,后转沉郁,或沉郁-狂暴-沉郁交替出现,步态不稳。检查:眼结膜潮红,口色淡白,有的口腔溃疡,咽部肿胀充血,鼻镜干燥,阴户红肿、充血,粪便干燥带有粘液和少量血液,心律不齐,心音微弱,心跳100~148次/分。中毒严重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2剖解 小肠粘膜发红,大肠、盲肠的粘膜下层有黄豆大的出血点;消化道浆膜、肠系膜有出血斑;心内膜及心冠沟脂肪出血;膀胱粘膜充血、出血;肝肿大而脆;肾、脾有时见有出血点;脑膜及脑实质充血、出血、液化坏死,脑水肿,大脑白质软化,脑脊液增多。 3 先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再用防风60g,甘草粉60g,复合维生素B液60ml,蛋氨酸0.5g,维生素C,500ml,温水2000ml,胃管一次灌服。三磷酸腺苷钠0.075g,10%安钠加注射液10ml,一次肌肉注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500~2000ml,25%~50%高渗葡萄糖500ml,40%乌洛托品50ml。此为75kg的量,用药量可根据猪只体重大小增减,一般连用3天即可。4典型病例 龙家镇光明村梁某饲喂10头仔猪全部发病不食,经当地兽医诊治无效死亡4头,后来站就诊。通过询问和调查,发现饲喂霉玉米近20天,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霉玉米中毒,经用以上处方3天,基本痊愈。

育肥猪发霉玉米中毒

育肥猪霉玉米中毒 玉米遇湿后或本身水分高(即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就会发霉,有多种有毒真菌生长,很多情况下会产生毒性巨大的黄曲霉素,喂了猪以后而引起中毒发病。猪食霉易中毒,应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否则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失损,现就一起猪食霉玉米中毒的事例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隆尧县双碑乡赵某,2003年11月1日从某种猪场购进20公斤左右长×约杂交育肥仔猪50头,怕自己养不好,又卖给临居20头,自己饲养30头,并接种了猪瘟、猪三联、仔猪付伤寒等疫苗。在这50天之内猪群长势良好,12月18日上午从外地买回部分便宜玉米,回来后发现玉米有一股霉味,有个别的玉米粒都已发黑、发绿。当时认为喂猪不会有问题,就配成混合饲料喂猪了。猪吃后第二天,也就是12月22日,猪群中有个别的猪精神不太好,并死亡1头。自己剖开后发现胃穿孔,认为是猪吃了异物或是被别的猪踏伤造成的。后来全群猪均陆续发病,并死亡6头。遂到我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诊断为霉玉米中毒。 二、症状:病猪精神不振,低头嗜睡,嘴唇麻痹,不食或吞咽困难,流涎,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有的蜷缩在圈舍一角,腹痛,肌肉发颤,最后哀竭死亡。 三、剖检病变:剖检死猪2头,重病猪1头,病理变化基本一致。剖开腹部后发现胃幽门下约4c m处有一个约2c m X 2c m的穿孔,穿孔周围呈弥漫性坏死。穿孔靠近腹腔底壁。胃内充满大量的食物,胃内容物流出,把整个腹部内脏全部污染,从穿孔处剖开胃穿孔周围有大面积的溃疡,溃疡坏死已凹陷深达肌肉层(包括一头活猪也是如此)。其他部位的胃粘膜有大量的出血性溃疡,呈弥漫性坏死灶,凹陷深达肌层,溃疡底部凹凸不平,胃壁变薄,胃内有出血和脱落的粘膜组

玉米霉菌毒素简介

玉米霉菌毒素简介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结果显示(表1),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环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