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2

论文2

村民自治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5-29 16:44:00 ] 作者:郁建兴黄红华编辑:studa20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研究有“政治民主”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两种视野:前者把村民自治看作是中国政治民主制度的起点或实验场;后者认为村民自治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转型提供了客观的活动空间。这两种研究范式遇到了中国村民自治由“国家主导型”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制度短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反思关于村民自治的已有研究,分析村民自治的变量,总结出村民自治的新的政治理论资源。

关键词村民自治民主国家市民社会

一、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视野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了村民自治,此后,它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村民自治研究不仅成为我国农村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无意对所有村民自治研究作出概述,而只是试图分析其中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内容,并试图通过对村民自治这一“标本”

的解剖,提炼出某种理论资源;通过对当前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两大视野进行区分,对当前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发展、新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1、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视野的涵义

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视野,指研究主要集中于村民自治制度本身运行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持这种视野的研究又因其对“民主”理解的不同侧重,大致分为两种观点。

2、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视野的观点

一种观点偏重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实质内容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

的作用,即认为村民自治的民主是对村庄场域内的公共资源的一种支配方式,而国家政治民主是对国家场域内的政治资源的一种支配方式,两者是同质的;认为村民自治是中国建设民主的试验点和突破口,把建设民主的试验点和突破口放在农村,可以大大降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成本和风险,既可以推动民主进程,又可以保持全国的政治稳定。他们以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两票制”选举试点工作的成功为例,

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开始由村民自治向更高层次的民主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迈进”。

后一种观点认为,村民自治的民主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示范意义主要是形式上的,村民自治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的承包制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国家外壳时,国家急于以一种替代性组织填补国家治理真空;村民自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民主价值,作为“草根民主”

的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是有限度的“,村民自治的形式示范效应远远大于其实质性”;“村民自治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民主进程中,建立起一系列民主规则和程序,并通过形式化民主训练民众,使民众得以运用民主方式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不断赋予民主以真实内容”;“对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来说,一方面必须重视为民主创造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更不可忽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主形式实践,通过在民主形式实践中建立民主规则和程序,训练民众,为民主创造内在的条件,逐步实现由形式化民主到实体性民主的转换。这便是村民自治给我们的启示。”这可以看作是对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的一个总结。

上述两类观点,前者认为村民自治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实质性价值,将社会民主(自治) 和政治民主相等同,把作为“市民社会内部的民主发展”与作为主要政治体制的政治民主相等同,研究视野从村庄所代表的社会范畴不自觉地转到了某种意义上与之相平行的

国家这一政治范畴;后者则始终将视野限定于村民自治的社会范畴,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揭示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形式上的示范

意义。当然,前者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从法律条文上看,《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个“自我”、四个“民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正式法律文本对村民自治的性质概括和定位。

3、村民自治研究的“政治民主”视野的意义

有些研究者没有区分这四个“民主”的程序和形式上的意义,以及三个“自我”所代表的村民自治的实质上的内涵,从而把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混为一谈。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村民自治机构既是群众自治的组织,又充当着国家在农村的“代理人”的角色,这使村民自治的社会独立空间和政治体制内的民主的末梢不能从实际上分别开来,容易使人只看到两者形式上的共同点而没有看到其实质上的区别。罗伯特·达尔给政治民主的定位是:“在最低水平上,民主理论关心的是普通公民借以对领导行使相对强的控制的过程”④,而“独立的社会组织在一个民主制中是非常值得需要的东西,至少在大型民主制中是如此”⑤。达尔这里前半句说的是政治民主,后半句说的是独立社会组织对政治民主的作用,但独立社会组织内部也可以有民主形式,社会空间内的民主形式使社会组织的运作更公平有效,也就是说,社会民主对政治民主的影响和推进只是形式的或外部的,而不是实质的与内部的。

持“政治民主”视野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村民自治制度具有“国家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性质,认为虽然村民自治起源于群众的自发行为,具有“诱致型制度变迁”的初始特点,但是大多数村民自治的相关

制度都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行政网络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而且在推广这些制度的过程中对原生的制度作了选择和改造。研究者从中国的民主政治(包括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的现实情况出发,认为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家处于主动的地位,中国的民主政治有必要“自下而上”提供政治的社会基础,但是国家的权力体制与村民自治的原则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不从制度结构上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权力不断向乡村渗透和国家与乡村的权力边界问题,村民自治的发展限度是可想而知的。到此为止,村民自治“政治民主”研究视角的困难已经显现出来了。正如这些研究者所说:“虽然更高一级的基层民主制度知识是一种可以交流和学习的知识,但是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出发,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向更高一级民主制度演进面临无法回避的困难。”虽然村民自治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从形式上有示范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支撑,农村社会范围内的民主形式又有多大示范意义? 更何况村民自治本身的民主形式也并不规范,所以村民自治的社会民主没有上升到政治民主的逻辑必然性。部分学者认为:“在国家民主和基层民主缺乏连接时,想不通过改革国家民主制度而享用基层民主的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似乎可以进一步认为,试图找出村民自治内的社会民主对政治民主的直接而实际的作用是不现实的。

二、“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村民自治

运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于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始于邓正来和景跃进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 年11 月创刊号上发表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一文。该文引发了一系列以“市民社会”为话语的研究。持“国家与社会”视野的研究者把国家与社会视为某种意义上的两个平行体。正如邓正来所说,这些研究者是想寻找一个与国家的体制外对话的模式。

1、“政治民主”视野和“国家与社会”视野的比较

科勒尔( Kelliher) 发现,在非组织的、个体分散的中国农村,国家能够影响社会的原因,在于两者结构上的同一性而非社会独立的组织化③。持“政治民主”视野的研究者基本上认同这种观点。在从“政治民主”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村民自治出现困惑时,有研究者渐渐转换了视野,从寻找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治民主体制的“同”,转而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异”,试图找出促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另一途径。他们除了承认国家对村民自治的介入和巨大影响外,还看到了村庄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与国家进行着一种独立的对话和博弈。“农村的经济改革不仅突破了人民公社这一结构性外壳,而且使亿万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国家的体制性权力上收至乡镇,在乡镇一下便产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这个社会空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利益主体组成的,同时也有公共事务、公共权力、群己的界限,有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也就有了民主的原始动机”④。这里说的“民主”是社会民主而不是政治民主。当然,“政治民主”视野和“国家与社会

的关系”的视野有内在的联系,因为民主可以看作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方式,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

2、“国家与社会”视野的形成

1998 年“国家与社会关系”课题组“中国乡村制度: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对“国家与社会”视野形成共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十周年之际,《中国书评》5 月号刊发了该次会议综述和对徐勇教授专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题书评。张小劲在《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再思考》一文中指出:“研究村民自治有两个视角是应当给予特别重视的,其中之一是所谓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研究视角,其二是社区内部权力结构与权力关系的视角”。景跃进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是消除…乡政村治?内在紧张的根本出路”,村民自治研究“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政府行政管理的合理/ 合法性(抽象到理论高度,也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题) ”。其实,早在1997 年王旭就指出: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与农民权力相互增强的绩效”“,从长远来看,一种相对和平而有序的民主化转型过程是可能的,而国家的专制性权力在这过程中最终将被消解,其基础结构性权力则得以保持甚至加强!”

3、“国家与社会”视野的内容

持“国家与社会”视野的研究者认为,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国家仍试图改造农民传统的生活理念却无力安排村民的一切政治经济生活”,国家介入基层社会的成本过大,没有必要。而另一方面村庄借国家的力量合法地扩大自己的利益空间和与国家对话的实力:“村庄

正在利用非均质的国家来塑造村庄的边界与整合村庄的利益。国家进退与村庄建构是同步的,村庄最终是与非均质国家一起完成自我定位和自我构造”。

4、“国家与社会”视野所面临的困境

那么,我国农村形成的独立的社会空间有多大? 我国村庄的自治程度又如何? 对此,郑法援引达尔的话说:“如果一个组织从事的活动被另一个组织认为是不当的,但任何其他组织——包括国家的政府———都不能阻止,也不能通过提高其行动的成本来阻止它这样做,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组织才是相对自治的”,并提出了衡量村民自治制度中的社会活动空间的尺度:“农民组织首先必须在组织上独立:能够以一个独立组织的主体资格参与社会生活,自主处理有关事务”,而我国村民自治的许多相关制度和职能设置都是由政府代为设计和规定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往往同时扮演村民的自治机构和国家“代理人”的双重角色,国家可以按自己的利益和意愿比较容易地调整农村社会的权力和活动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村庄社会的自治程度还是十分有限的。

由于“国家与社会”的研究视野主要注重国家与社会间的利益权衡关系,而国家在“利益权衡中的绝对优势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上介入…基层社会?的抉择,国家一贯的利益取向也决定了并不因为基层社会的自治空间的大小而改变…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性质”,这样“国家与社会”的视野也就回到了前述“国家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困境。

三、村民自治研究的新进展

以上我们区分了村民自治研究的两种视野。在大多数论者的研究中,这两种视野并不表现得泾渭分明,这与村民委员会往往同时扮演村民自治机构和国家“代理人”的双重角色的现状有关。两种研究视野最终都把关怀点落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体制的建设上。有论者说:“对于村民自治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意义不宜过分强调,那样可能反会损伤村民自治的实效与进展”。也有论者说:“现在不是担心民主来得太慢而是担心民主来得太快,知识界不能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和制度构造。”目前研究者基本上已取得的共识是,村民自治的实行是国家管理在某种意义上从社会的退出,同时村庄在村民自治中也为自身争取了一定的“社会空间”。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大师泰勒说:“就最低限度的含义来说,只要存在不受制于国家权力支配的自由社团,市民社会便存在了”。换句话说,社会从国家那里争得一个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虽然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关注大多超越了村民自治本身,但无论持“政治民主”视野还是持“国家与社会”视野的研究者都认为,当前制约村民自治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是国家的制度供给不足,尤其是裁量手段缺乏,使得地方政府在具体制度实施中随意性过大,造成了村民自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形式化等问题。这些论者认为,当前国家颁布法律制度应强化制裁手段,对于违规行为尤其是政府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予以司法制裁,对于村民则应提供法律救济。对此贺雪峰评论说:“在当前的村民自

治研究中,特别容易出现简单化和直观化的判断,不能科学分析表象背后的真实。更糟糕的是,在村民自治研究领域,有些学者并未真正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即匆匆提出成套对策,由此严重损害了村民自治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村民自治制度供给不足和裁量手段太少的判断,大致就属于这种情况。”?

1、村民自治发展中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市民社会理论把重点放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是想在国家体制外的社会领域用功,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转移了研究的视线。当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因国家方面的动作迟延而影响互动效果甚至影响良性互动的可能性时,必须强调国家体制内的变革。这样说并不是要回到“民主先导论”的作法上,而是指为使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健康持续地进行,国家必须对社会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使社会拥有更多的原生性资源。这一要求与“民主先导论”的不同之处是,它并不要求从结构上对现有政治体制作根本性的变革。这一要求在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互动中表现为:给农民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给农民更完整的土地产权,使农村社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同时更少地受政治权力的直接干预,增强农村社会与国家对话的力量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味强调制度变迁的“国家主导型”的性质。如果每一个具体情况都要有政策法规来规制的话,恰恰为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认为应给社会更多的原生性资源以实现更多的社会空间和与国家互动中的主动性,同时规范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汲取方式,减少国家与社会互动的随意性。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需要国家对社会的行

为进行规范,相反在社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后,更有必要加强和规范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和方式;但这种规范社会的行为本身也需要规范,而不能成为行政干预的借口。这一点正是法治社会的精髓所在。在村民自治研究领域,对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具体研究是很缺乏的。在这方面,吴重庆对孙村的研究是一个有益尝试。在《孙村的路:“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一文中,吴重庆通过对孙村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展现的“权力的文化网络”进行考察,提出了“…合算?的国家”这一概念,并对国家与基层社会间的利益权衡关系进行了个案说明,但他“把…国家?与…基层社会?间的关系视为利益权衡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利益权衡的动态性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介入…基层社会?的抉择,而国家一贯的利益取向也决定了并不因为基层社会的自治空间的大小而改变…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性质”。这表明他仍然没有跳出“国家主导型制度变迁”定势的影响,所以还没有试图从扩大农村社会的自主性来解决村民自治发展的瓶颈问题。

2、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各种论点

萧楼、王小军认为,在国家与社会视野的研究中,“关键路径在以往的个案中总是未被深入探究”,因此提出了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视角,以权力问题为核心,以权力运行空间为背景,以正式或非正式政治组织为对象的村民自治研究框架,强调要着力从个案中考察村庄与国家的复杂的权力博弈:“国家在不断地塑造着村庄,一如村庄在不断地塑造着国家”;“国家独占意识形态上的正统性的局面已经打

破,村庄最终与非均质国家一起完成自我定位和自我构造。”但是他们的研究也并没有突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力量权衡的窠臼。

邓正来在对北京三个民营书店所作的案例分析中,对以前“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中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他吸取并改造了哈耶克关于“秩序原理”的社会理论,对其关于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完全“理性”的过程和结果提出质疑,提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过程中及其结果的“未意图扩展”的概念,即“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是介入这一过程的各方抱持自己的意图参与这一过程,却在每一阶段上和最后得到了事先未曾预料和计划的结果”。他发现,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是“理性”行为和“未意图扩展”的共同结果,“简单地…自上而下?强调国家政治经济力量对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意义,或反过来,同样简单地…自下而上?地看待社会转型的…民间动态?,都无法完整地覆盖我们正在经历的力量变局。”邓正来这项研究成果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了“国家主导论”,或者说突破了“国家力量在与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主动或主导的状态”这样一种粗放的结论。如果说此前部分论者只是论证了国家退出某些社会空间、社会在某些领域内保持独立的可能性的话,邓正来则论证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因为国家并不能完全控制它与社会互动行为产生的结果。他的研究试图告诉我们,政治制度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在政治之外,因而“国家主导型制度变迁”理论并不是铁板一块。这种探索为我们重新分析村民自治、为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援。

3、怎么才能真正的村民自治

那么,“未意图扩展”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中是否具有普适性? 或者换一句话说,村庄的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博弈过程中是否也有邓正来所说的“未意图扩展”的结果、而不是国家和社会的完全理性的设计和行动的结果? 村民自治研究如何村民自治窠臼? 一些研究者不管是否明确认识到,实际上已经在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一些论者的研究兴趣已逐渐从与村民自治相关的政治制度转向以下其他相关制度,以此试图在政治领域以外寻找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其一,农村土地制度。有论者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制度的可行选择”,因为“土地股份合作制既符合国家关于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政策,又确保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但是这种制度创新给农村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了权利主体缺位、产权边际模糊、物权债权化等问题,“村集体土地虽然法定由作为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经营管理,但是村委会实际上是以政府代理人形象作为政权末梢而存在的,因而村有土地事实管理者同样也是政府”;又有论者指出,我国土地产权“正是由于没有上升为物权,土地承包权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农户对抗他人的侵权行为尤其是乡村集体干部随意调整、处置土地、更改土地合同行为的权利效力随之降低”,农村土地所有制从多个层面影响了村民自治的绩效。其二,农村税收制度。有学者认为,农村、农民的一些权利保障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现代税收制度确立起

来,从而为村民自治争取一个比较稳定的、外在于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的政治资源和活动空间③;又有论者指出,要对农村税费制度进行深入改革,要彻底改革现行农业税制,实行与城市相配套的现代税收制度,废除农业税、屠宰税、三提五统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农业税费④,从而给农民更多的能与国家对话的稳定的社会资源,进而增大农村在自身发展问题上“自下而上”的体制创新的力量。其三,村级集体资产、农村财政体制等因素。

4、村民自治研究的重大意义

在2001 年9 月召开的“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徐勇对新世纪村民自治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一是深入实际,调查比较;二是主动参与社会实验;三是强化理论构造,提出有前瞻性的分析和预见。他还指出,村民自治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除政治学外,还扩展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领域,所以是一个视野的扩展”⑤。不少与会者认为,有下列基础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两委会关系、乡镇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分层的影响、集体经济的产权研究、户籍制度研究、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村民自治中的妇女参与研究、村民自治的区域差异研究、对村民自治的观察评估研究、村民自治的推动机制研究等。

总之,村民自治研究已经在学科领域、理论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正在经历由宏观到微观、由发散型到积聚型、由综合研究到单一研究、由追求视野的广度到追求

对变量逐一探究的深度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我们需要自觉整合理论、方法、视野等方面,深入农村社会,对村民自治所涉各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寻求可以达至更大的“自下而上”制度创新的因素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为村民自治、为农村发展甚至为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更为现实的理论资源

徐勇. 1990 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 ,(2)

课程论文

附件二【学生用】 西北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面向对象编程实习报告 题目:网上购物管理系统 学号2013012972 姓名申金顺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1 指导教师胡少军 实践日期2015年3月2日—3月13日

目录 一、综合训练目的与要求 (1) 二、综合训练任务 (1) 三、总体设计 (2) 四、详细设计说明 (3) 五、调试与测试 (6) 六、实习日志 (10) 七、实习总结 (12) 八、附录:核心代码清单 (12)

一、综合训练目的与要求 1.通过团队协作,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类的设计,抽象,封装,包含与继承, 多态性,简易UML图)进行项目开发,并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2.掌握撰写规范程序设计文档的能力,训练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3.通过综合实训,使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有关面向对象的知识,同时加深对面向对象 和C++编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实际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4.培养我们使用MFC或者QT设计程序,使我们学会用这些工具去开发软件 二、综合训练任务 1. 网上购物管理系统中存在如下业务实体:顾客(编号、名称、级别、email、注册时间等),商品(编号、名称、价格、库存量、分类、上架时间等),商品分类目录(编号、名称、级别、创建时间、其他说明等,该目录需要支持嵌套亦即目录下面还可以设定子目录),购物车(编号、顾客编号、创建时间、失效时间、商品清单信息等),购物车商品信息(流水号、购物车编号、商品编号、数量、单价、应付款、添入时间等); 2. 支持对以上相关业务实体的新增、删除、属性编辑、查询等操作; 3. 网上购物管理中以上所有业务实体的保存与打开等文件操作。 4.我的主要任务是:购物单类的设计,manage类中有关顾客的操作,还有文件的读写,以及main函数的结构设计和代码编写。

小说赏析 论文

Essay The Sexual Liberation of Early 20th Century 11121106 何姗

The Sexual Liberation of Early 20th Century In this semester, we have a course called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A ppreciation”. By taking that class, I read three outstanding masterpieces. They are Story of an Hour, Araby and A rose for Emily.I found there is something in common for the three novels. Accordingly, I will compare these three novels respectively. In Story of an Hour and A rose for Emily, the heroes of the story are women. As for the another group, the theme of Araby and A rose for Emily are both included sexual desire and sexual fantasy under the severe social and religion atmosphere. By comparing these three novels, I find out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emotional demands at that time. (1)Story of an Hour 1894, Story of an Hour was published. The novel tells us a woman who had a heart trouble heard the grievous news that his husband was passed away just now. From the text of Story of an Hour, the hero’s emotional line is from grief, exhaustion, peace, monstrous joy, her fancy, feverish triumph to extreme disappointment.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Mrs. Mallard is never fully satisfied about her husband. She never feels to be loved, maybe. When Mr. Mallard was alive, she never enjoyed the pleasure of love from him. And now, the only man who has the possibility to fulfill her dream or desire has gone as well. I think that is the reason why she cried at first, for her dead husband, also for herself.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2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本文从多个财务管理目标选出比较有代表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通过两个目标的综合比较,得出我国目前最合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指标。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财务策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等以往的财务目标相比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大的缺陷性。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发达,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证券交易也不很规范,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小,存在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或企业,这部分公司或企业的价值难以计量,不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身非常抽象,难以计量,且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确定企业的价值,并且资本市场中过多的不可控因素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及社会的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重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物管理目标已经不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中的相关者是指企业的相关者,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国家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正常纳税,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投资者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债权人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及时支付利息,按时还本;经营者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从经营管理中得到锻炼,提高声誉,获得劳动报酬;职工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保障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更希望企业长期生存而不至于失业;社会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维护市场的公正,改善生态环境,等等。不同的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有相融合的一面,也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才可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会因为损害部分相关

小说 议论文 说明文 散文 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技巧 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小说的环境描写: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六、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七、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社会学课程论文 2

社会学课程论文 姓名:胡启蓉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2012444239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农村社区的发展情况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经历了两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国民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全市人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我市GDP迅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农村社区变化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社区概述 农村社区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共同体。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不仅包括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业人口,而且还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如家庭、邻里、农会等,人们通过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交流感情、共同解决生活和生产方面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我国的农村社区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按所从事的主要产业可以将农村社区划分为农业村、林业村、牧村、渔村和矿业村等;按照农村社区是否为一个行政单位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两类;根据居民点分布状况和社区演变过程可以将农村社区划分为散村社区、集村社区、集镇社区。散村是指居民点一般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库区等地散布的村落,居民聚居的程度低,或七八家或十几家聚居在一起。集村是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居民居住集中、一般几十户甚至上百户聚居在一起的大型村落。集村一般在平原比较常见,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集镇是指人口规模较大、拥有一定的工商服务业设施和集市的乡镇。 传统的(典型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虽然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重庆农村社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农村社区的一些根本特征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总体上说,重庆典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说阅读指导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小说阅读指导人教新课标版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般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心情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四、暗示社会环境;五、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考点三、分析小说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文献类型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专著M汇编G 会议录、论文集C标准S 学位论文D专利P 报告R电子文献来源网络EB/OL来源光盘EB/CD 报纸文章N数据库来源网络DB/OL来源光盘DB/CD 期刊文章J计算机程序来源网络CP/OL来源光盘CP/CD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小说研究论文

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以《阿南》、《威风》为例 中文系 10级对外汉语班 1040404065 张志伟摘要: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全都体现在“微”字上,首先,它的篇幅“微”1500字以内,更有百字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之说。其次,它的内容“微”,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此外还有“新”,“奇”二字。一,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二,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阿南》中主角阿南大智如愚,大巧如拙。《威风》中的结局完全出乎读者意料,读罢有一种让人焕然大悟的感觉。小说从头至尾都是围绕安德平和徐卫东的见面而写,尤其是安德平是为了展示他的威风而来,然而小说结尾了也没有描写他们见面后的场景,但是谁才是真正的威风却不言而喻。 关键词:人物形象、情节故事、环境特征。 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指艺术作品对鉴赏者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同时与鉴赏者的审美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鉴赏者深入、细腻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微型小说虽“小”,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小说最突出的地方也无外乎人物、情节、环境,则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也都通过这三个要素来体现。 一 龙钢华教授在《"冰山型人物"--谈微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中把小小说的人物界定为"冰山型人物",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种人物形象特点:一、从形象的选材要求来说,它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尖;二、从形象反映生活的方式来说,它以小见大,由微知著;三,从人物形象与立意的关系来说,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作为一种手段、一个符号来为实现立意目的服务的,换句话说,是意蕴大于形象,单纯而不单薄。"冰山型人物"的本质特征是,作家为了实现写作意图而载取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以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作家的审美取

课程论文格式范文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课程论文题目: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姓名: 系:应用数学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05级 学号: 指导教师:姜永 职称:副教授 2008年 6 月23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关键字-------------------------------------------------------------------- 1 1、问题重述--------------------------------------------------------------- 2 1.1问题背景----------------------------------------------------------- 2 1.2数据来源----------------------------------------------------------- 2 2、问题分析--------------------------------------------------------------- 2 2.1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2 2.2研究意义----------------------------------------------------------- 2 2.3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3 2.4 研究目的---------------------------------------------------------- 3 3、模型假设--------------------------------------------------------------- 3 4、符号约定--------------------------------------------------------------- 4 5、模型建立与求解--------------------------------------------------------- 4 5.1 数据挖掘与分析---------------------------------------------------- 4 5.2 系统聚类分析------------------------------------------------------ 6 5.3 方差分析---------------------------------------------------------- 6 5.4 相关分析---------------------------------------------------------- 7 5.5 线性拟合---------------------------------------------------------- 8 5.6 层次分析---------------------------------------------------------- 8 6、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1 7、结论和模型的评价------------------------------------------------------ 12 7.1 系统聚类分析的优点----------------------------------------------- 12 7.2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

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浅谈石舒清《娘家》的心理描写艺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舒清《娘家》中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矛盾情感,去感受作家细腻的心理描写,细细品味作家的心理描写艺术,去欣赏描写人物内心的美。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心理概述、景物衬托、心理分析式。 石舒清,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他擅长写细微的感受、情绪及心理波动等等,而又不显琐碎、沉闷,这主要缘于他个人在体验上所达到的深度。现实生活中的石舒清,是一个心性极为敏感的人,他能穿行在各种细微的感受中,又有准确表述这种感受的能力。 娘家和丈夫到底哪方重要?这样一个可以与“母亲和媳妇同时落水”相比拟的经典问题横亘在夫妻生活中,一旦被选择,就像惊涛骇浪一样席卷平静安详的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娘家》作品中,主人公“她”就一直处于这种矛盾之中,在这个矛盾之中她一直都备受煎熬、痛苦地挣扎,不仅如此,她还处在多层矛盾之中。那么,主人公所处的矛盾都有哪些呢?正如陈书栋所说:“不能孤立地看待矛盾,如果把矛盾封闭起来,仅仅从对立双方的关系出发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与对立双方的第三个方面,或第三个事物或第三个运动方式等才行。”①首先就是丈夫和“娘家”那个更为重要?其次是“她”在爱丈夫与恨丈夫、故意气丈夫的矛盾中挣扎;再次是在老娃家和其他兄弟家之间,她处在两难的境地。同时,从女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及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小女人的任性、仰仗娘家势力的优越感、对丈夫无时无刻的牵挂和爱、普通农村妇女的习性(与丈夫生气回娘家)……而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刻画表现出来的。我们惊叹于作者对女子的心思的拐弯处、幽微处揣摩得那样仔细。“她”的一切回味、懊恼都只能往自己心里去。语言的内驱力化在生活的细处,化在人心的深处,化在暗夜的无形处。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表现形式上基本上都有所表现。 (一)内心独白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

课程论文格式大全

课程论文格式大全 课程论文格式大全 篇一毛邓三课程论文格式 一、字数不少于5000字,用A4纸单面打印。 二、论文正文之前须有150字左右、表达本文主要观点的[摘要],须有3-4个反映本文主题的[关键词],关键词之间要加分号。都为 宋体五号 三、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正文宋体小四,注释、页眉、页脚内 容宋体小五。页边距:上下各2.5CM、左右3.0CM,页眉、页脚 2.0CM。行距:固定值20。 四、页眉内容:班级号·学号·姓名、论文题目;页脚左边写手机、电话号码。 五、文章所引注释和参考文献(题注应放在当页页脚),请用序号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如[1]、[2]…),注释放在文末。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 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用“A”标识;其他 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用“z”标识。 (二)参考文献文末注的格式: 1.专著、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5.译著 [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五、文章中的一级标题采用“一”,二级标题采用“(一)”,三级标题采用“1”的形式,不要用圈码(如①②…),以免与注释号相混淆。 六、电子版论文文件标题为:班级号·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1.专著、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金国华.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或1-5.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张三.虚拟生存的哲学反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3,2:26-29. [1]张三、李四.现代性视野中的虚拟交往[J].清华大学学 报,2006,6:140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9-1(1). 4.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说类阅读知识方法总结

小说类阅读知识方法总结 一、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二、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设置如下类型的题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 三、命题特点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四、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 (一)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此外叙述抒情描写结构) 方法点拨: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

课程论文要求

一、论文题目: 1.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2.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3.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4.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5.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研究 6.基于51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备注:除以上题目外,大家可以自拟题目,要求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是关于51单片机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论文结构与内容要求 1. 课程论文(设计)封面(格式见附录) 2. 课程论文(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论文(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对应的(1)~(4)项英文翻译:中英文对应一致;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因为论文要求为单片机的设计应用,其内容应该包括: 硬件电路设计,要求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进行绘制,如Protel DXP、Proteus 等。 系统框图,要求用viso软件进行绘制。 程序流程图,要求用viso软件进行绘制。 备注:大家可以广泛查找论文,总结学习。但是要求文字、图表、电路原理图、程序流程图自己编辑,有雷同的论文,均视为抄袭,按论文不及格处理。 从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大家对于常用的软件的使用掌握的非常的不好,希望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可以提高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对于论文的格式不确定的可以参考给出的湖南农业大学自然学报的科技论文。(无需按参考论文进行双列排版) (7)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 ●文章体裁=文体 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 1 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 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 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2)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更好地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暨大外国新闻史课程-课程论文的格式要求[2]

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论文的格式要求 2006年12月28日 1.课程论文的封面参照非闭卷考试的封面要求,见附件一。2.课程论文的字数要求在2500字左右。 3.课程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求有5种以上。 4.课程论文的摘要及其他格式要求与学年论文要求相同。5.装订顺序:1)封面(附件一);2)期末考查课程论文撰写和相关要求(附件二);3)正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不需翻页);4)论文成绩评定表。 附件一:课程论文封面 附件二:期末考查课程论文撰写和相关要求 附件三:课程论文评定表

附件一 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科生非闭卷考试(课程论文)(题目此处写题目,用小二宋体加黑) 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试方式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曾建雄教授

学习时间:年月至年月日 附件二 《媒介与社会》课程期末考查课程论文写作和交卷的相关要求 曾建雄 1.论文题目由同学们自己选定,文章篇幅控制在2500字左右(不应少于2000字,但也不要写得太长,3000字以内为好); 2.交卷时间最好是在第18周的星期五之前; 3.论文要自己动手写,如果发现有谁的课程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的文章,那就按作弊处理,给0分。这是 学校期末考试考查的纪律,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 4.学院要求: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作品、调查报告、实习 作品、课程作业等用A4纸单面打印,字体全部用宋体;标题行要求用小二号字加黑,正文内容要求用四号字;行距为单倍; 页边距左为3㎝、右为2㎝、上为2.5㎝、下为2.5㎝; 5.课程论文打印出来后,用学校统一的封面装订成一本,阅卷后 交学院存档。

课程论文范文

序号(学号):_______________(完整学号)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课程论文 浅谈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题目)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改成完成日期) 工商管理200962

浅谈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中文题目) [摘要]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它是对企业整个流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组织形式上达到能迅速响应环境变化、便于管理层注重整体利益以及员工能人尽其才的要求,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流程再造的产生和概念,企业流程再造的方法,基本原则,主要程序,企业流程再造实施中的误区,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结果:产生了新的组织形式——流程型组织,以及企业流程再造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组织变革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bstract]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corporation,which absolutely reform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rporation,but not works isolated.It requires reform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imultaneously,and the change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ustomers’requirements.The reform must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respond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t the aspect of the organizational make-up so as to make the management echelon lay stress on entirety interest and the staff’s request of making the best possible use of themselves.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and the methods,basic principles, main procedures of it.In addition,this article also deals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enforcement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and its prospects. [Keyword]Corporati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