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第七节、病例分析
【病案1】
患者,女.1岁半。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啼哭,拒食,发热2 d。
现病史:2 d前患儿发热,烦躁不安,夜间啼哭。昨天拒食.流涎增多。今晨发现患儿口内黏膜及口唇部有小水疱。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38.2℃。口唇黏膜、舌、牙龈广泛充血水肿,有成簇透明的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形成浅表小溃疡;直径1—2 mm,部分溃疡融合成较大表浅形态不规则的浅表溃疡。上唇肿胀明显,在唇红与口周皮肤可见成簇小水疱,井可见疱破渗出液形成黄色痂皮。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取疱疹基底物直接涂片可见病毒损伤细胞(气球状变性、细胞水肿、多核
巨细胞、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和培养,确诊为单纯疹疱。血清学试验,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l诊断: 疱疹性龈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2诊断依据:
(1)发病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6个月至2岁儿童更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3)病损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充血黏膜上出现成簇小疱疹,不久破溃形成小
的浅表溃疡,小溃疡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溃疡。
(4)疼痛明显,尤其进食时,表现为患儿拒食,同时流涎增多。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5)同时伴有口周皮肤损害:成簇小水疱、渗出、结痂。
3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①发病多见于成人。②病程反复.不经过疱疹期.全身
反应轻。③损害仅限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轻差的粘膜,无皮肤损害。④病损表现为口内粘膜散在分布多个小溃疡,有自限性。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后较多见。②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颌面、胸'腰、腰背皮肤均可发病。③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损害不超过中线。④疱疹和疱破后形成的溃疡疼痛剧烈,老人更明显,有时病愈后,有顽固的疱疹后神经痛。⑤病程一般为2—3周,愈后很少复发.甚至可终生免疫。
(3)手一足一口病
①发病者多为3岁以下儿童。⑦夏秋季节发病多见,有疾病流行史。③有前驱症状:低热、困倦和局部淋巴结肿大。④皮损为手掌、足底、手背、足背、踝关节及臀部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斑疹、丘疹和小水疱,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中央为小水疱,皮肤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⑤口腔黏膜均可发生疱损.疱粟粒大小.聚集或散在分布,迅速破溃形成溃疡。⑥全口牙龈无红肿。⑦病程一般5~10 d。
(4)疱疹性咽喉炎 ①儿童以l~4岁发病者居多,夏末秋初流行..②患儿突

然高烧38~40 0c,持续2—4 d,伴食欲不振、咽痛及吞咽困难。③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处。④表现为丛集成簇的小疱疹,很快破溃形成小溃疡。整个口咽黏膜呈充血状,唇部不受累。⑤病程约7 d.痊愈后几乎不复发。
(5)多形渗出性红斑 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②多急性发作.春秋季多见。③常见诱发困素:感染、药物、食物、日光等。④口腔黏膜损害:口唇为其好发部位.表现为糜烂伴大量血痂.颊、舌、腭等处也可累及.表现为充血水肿、红斑、水疱、大面积糜烂。口臭明显,流涎.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剧烈。③皮损呈多形性。主要分布于颜面和四肢,呈对称性,损害有红斑、水疱、丘疹、糜烂和结痂。典型损害为靶形红斑(虹膜状红斑)。
4、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病毒治疗,使用干扰素、聚肌胞、无环鸟甙、病毒唑等药物。
(2)口腔局部使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1%普鲁卡因含漱.2%四环素液或3%硼砂液含漱,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外用。
(3)唇红及唇周皮损可用激光局部照射,外涂疱疹净或金霉素软膏。
(4)中医中药,使用口炎冲剂和清热解毒液口服等。

【病案2】
患者,男,3个月。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口内起白点、斑片3 d。
现病史l周前患儿感冒、发热、哭闹不安。服抗感冒药后,症状有所好转。3 d前.发现口腔内有散在白色小点,渐增多呈片状。患儿烦躁,拒食。
检查口内双侧颊黏膜,舌腹充血,上有凝乳状白色斑点,针尖大小。同时颊、唇区域呈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斑片,用棉签用力拭擦,白色斑片可脱落,遗留溢血的剖面。
实验室检查 取白色斑片涂片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芽孢。培养: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
l诊断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雪口病)。
2诊断依据
(1)发病多见于婴幼儿。
(2)起病急,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现色白如雪、针尖大小的斑点,融合成块如奶酪的白色斑片,蔓延可遍及整个口腔,状如铺雪,故名雪口病。
(3)斑片与其下面黏膜附着较紧.用力可擦掉.露出其下滥血创面。
(4)患儿哭闹不食。
(5)假膜涂片可见假菌丝或芽孢,培养可确诊。
3.鉴别诊断
(1)白喉 ①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②起病缓慢,轻度或中度发热。
③全身中毒症状明冠,尤其是心肌损害和周围神经麻痹;局部淋巴结肿大。④局部病损主要为灰白色假膜覆盖于扁桃体上,界限清楚。⑤涂片镜检和培养可见病原菌。
(2)球菌性口炎 ①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

引起。②口内病损为致密而光滑的假膜.呈灰白或黄褐色。③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球菌.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病原菌。
4.治疗
(1)局部弱碱性液含漱或涂布:2%~4%NaHC03溶液;0.05%龙胆紫水溶液。
(2)局部含化或涂擦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5万-10万u/ml水混悬液涂擦患处.或50u
含化,每日3-4次。克霉唑0.25g,含化等。
(3)患儿奶具和餐具应煮沸消毒,并置弱碱性液中浸泡。
(4)哺乳前后母亲应用弱碱性液清洗乳头。

【病案3】
患者,男,20岁,学生。
主诉皮肤红斑,口腔溃烂10 d。
现病史lO d前,皮肤(手背、双上肢、背部、下肢)出现红斑,中央有高起水疱,剧痒,搔抓即破。5 d前口腔内溃烂,眼红,外阴部刺痛感。在外院就诊按“荨麻疹”、“口腔炎”、“结膜炎”给“吗啉呱”、中药(配伍不详) 口服。各部位病变痒感明显,口腔伴刺痛。 于发病前1个月左右患“细菌性痢疾”,口服“磺胺嘧啶”l周,“痢特灵”2次,于半月前又服“磺胺嘧啶”2次。
检查 口腔:左颊黏膜大面积糜烂,下唇黏膜呈片状溃烂,唇红缘以外有黑色于痂。
眼:双眼球结膜外侧充血明显,略呈红斑样改变。外阴:右侧大阴唇内侧黏膜充血性红斑,中心有小水疱;右侧小阴唇有一溃疡.周围充血,表面有黄色假膜。皮肤:双上肢、手背、背部、下肢、面颊部、颈部皮肤有多发性红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面积为lmm×l mm~3 cm ×5 cm.中心区有粟粒大小透明小水疱,类似“虹膜”或“靶环”。
1、诊断 重型多形渗出性红斑(重型多形性红斑)。
2、诊断依据
(1)急性发作,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2)有口腔唇红部的糜烂伴血痂及颊黏膜大面积糜烂性损害。
(3)皮肤:皮肤多部位红斑性损害,并有典型的“虹膜’’或“靶状”红斑,痒感明显。
(4)眼部:双眼球结膜红斑样损害。
(5)外阴:右侧大阴唇有典型的红斑样损害,右侧小阴唇溃疡性损害。
3、鉴别诊断
(1)药物性口炎 ①有明显的药物应用史。②发病突然,通常在用药后24~48 h后发病。③口腔黏膜损害为肿胀、糜烂,唇部也可发生糜烂、结痴。但少有厚血痂。④皮损为多形性损害,但无虹膜状损害。
(2)天疱疮 ①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②病情逐渐发展呈慢性经过。③皮损以躯干部多见,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薄壁松弛水疱。易破,尼氏征(+)。④口腔病损为圆形大疱,单个或广泛发生,大小不等,易破露出鲜红糜烂面,边缘扩展现象(十)。⑤无自限性.预后不佳。
(3)类天疱疮 ①皮肤反复形成大疱,较丰满,疱壁厚,不易破裂,

不向周围扩展,易愈合。②口腔损害为口腔内水疱.破裂后形成红色剥脱面.不向四周扩大。③尼氏征(一)。④组织病理为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
(4) 白塞病 ①皮损为结节性红斑,针刺可出现脓疱或丘疹,面部反复出现毛囊炎或痤疮。②口腔损害为口腔内散在的浅小溃疡或深大溃疡。③眼部损害为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脉络膜炎。④生殖器及肛周为单个或多个溃疡或糜烂。⑤多伴有发热不适、关节疼痛,免疫功能榆查多有异常。⑥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4进一步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细胞内水肿,表皮下疱,血管多伴红细胞渗出,淋巴细胞浸润。
5、治疗
(1)祛除可疑的致病因素。
(2)全身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补液,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3)全身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苯海拉明。重症者全身用皮质激素。
(4)口腔局部使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
(5)皮肤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可用5%炉甘石洗剂;大水疱抽吸疱液,糜烂渗出时,应湿敷创面。
(6)眼部损害用生理盐水清洗,外涂四环素、泼尼松软膏或硼酸软膏。
(7)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病案4】
患者,男,37岁,工程师。
主诉 口腔反复溃疡20年。
现病史 20年来口腔反复发生溃疡。近4年来,溃疡面积增大,糜烂增深.愈合后留瘢痕。愈合时间一般需1—2个月。曾用多种抗生素、维生素和中药,疗效不佳。3 d前左颊部出现一深大溃疡,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检查左颊黏膜上有一较大的深溃疡.约1 .5cm×2cm,中央凹陷,周边部隆起呈瓣状,色紫红,溃疡表面有黄白色假膜覆盖,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明显,触诊基底部较硬。下唇内侧、舌中央有白色瘢痕。悬雍垂有组织缺损,呈弯月状凹陷,并可见瘢痕。区域淋巴结肿大。
l诊断 重型(大型)口疮(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
2诊断依据
(1)口腔长期反复发生溃疡。
(2)溃疡位置不定。
(3)溃疡深大,愈合后遗留组织缺损、瘢痕。
3鉴别诊断
(1)癌性溃疡 ①发病多见于老年人。②溃疡呈“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基底硬结、增生。③早期无痛,后期疼痛渐加重。④无复发史,病程无自限性。⑤组织活检可见癌细
胞。
(2)结核性溃疡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多见。②常伴有肺结核体征,如咳嗽、
咯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③溃疡较浅,边缘有侧凹,呈鼠啮状,底部有肉芽组织及坏死物质。④溃疡早期即有明显自发痛。⑤活检可见结核性肉芽肿、缺血性坏死、郎罕细胞。


(3)坏死性涎腺化生 ①发病部位主要见于硬腭或软硬腭交界处.其他有黏液腺或浆液腺的部位也可发生。②好发于男性。③初起时为一隆起的肿块.以后形成溃疡。④溃疡较大,深及骨面.圆形或不规则,界清,表面有肉芽组织,边缘充血。⑤组织活检可见邻近梗死区的小涎腺导管和腺泡广泛的鳞状化生。
4进一步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非特异性炎症。
5治疗 治疗原则同口炎型口疮。若溃疡大而深,长期不愈合,疼痛明显。用皮质激素局部封闭;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5-1.0ml,加1%普鲁卡因0.5-1.0ml,以浸润方式注射于溃疡下方,可促进溃疡愈合。根据免疫功能测定情况酌情选择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

【病案5】
患者,女,16岁。舌背水疱破裂后疼痛3天。一年前有类似发作史,发病部位固定于舌背。两次发病前均因感冒而口服复方SMZ。检查见舌背2×2.5cm2糜烂面界清,周缘见白色残留疱壁。
.诊断:药物过敏性口炎
诊断依据:
1)发病急,发病前有用药史,服用药物与发病时间有因果关系,符合药物过敏 性口炎的特点。
2)病损演变过程由水疱-疱破-糜烂,符合符合药物过敏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3)先后两次发病,损害固定于舌背,符合药物过敏性口炎中的特殊类型—固定型药疹。
鉴别诊断:
1)接触性口炎:与药物直接相接触的部位出现的急性炎症反应,可出现水疱、糜烂等损害,本例患者为口服药物,而并非是含服药物,顾可排除。
2)天疱疮:病损类型与固定型药疹相似,但该病为慢性病程,迁延反复,病损面积广泛。可排除。
3)疱疹性口炎:发病急,损害多见于口唇、牙龈、硬腭粘膜,为成簇分布的小水疱,疱破后融合成不规则糜烂面。发病与服用药物无关。可排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