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

2011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

2011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
2011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

2011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

A.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理解以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等事件为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C.运用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

2.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3.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依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为了突出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初中历史学科学业终结性考试将渗透以下具体目标:

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

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5.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在考查学生学业水平时,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维度,因此在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中,力求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四、例证性试题

例1:中国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中,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依据的主要是()

A.鱼纹彩陶盆

B.四羊方尊

C.甲骨卜辞

D.兵马俑

【规范解答】(C)

例2:右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规范解答】(B)

例3:右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某一阶段发展示意

图。产生该现象的国际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投资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规范解答】(B)

例4: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B.加入世贸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大国崛起D.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规范解答】(A)

例5: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物的是()

A B

C D

【规范解答】(A )

例6:观察右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

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 .依据①和②推测③,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 .最早在太空邀游的是美国人

D .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规范解答】(C )

例7: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A.独立时间

B. 斗争对象

C. 领导人

D. 发展状况 【规范解答】(C )

例8:安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史实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中共安徽省委的建立 B.皖南事变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

【规范解答】(B )

【解析】例1~8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是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的叙述等),也可以是图片形式(如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等),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能力。该类试题客观性较强,覆盖面较广,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一些关键性的限定词语、一些图片的主要特征等;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一看备选项本身是否正确,二看备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排除干扰项,从而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例9:某班模拟“中国古代文物图片展”,请你写出下列图片的名称。

图A 图B 图C 图D

图A,世界工艺珍品,是属于陶瓷类的。

图B,现存最早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图C,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图D,宋代发明,并运用于航海的是。

【规范解答】

A.唐三彩 B.《金刚经》卷子 C.毕昇 D.指南针

例10、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往往能改变历史的进程。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开启中国近代化序幕的事件是。

(2)1919年,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3)1935年1月,发生于贵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4)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规范解答】

(1)洋务运动(2)五四运动(3)遵义会议(4)三大改造完成

例11、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会议名称。(每小题写出一例即可)

(1)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会议:。

(2)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3)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会议:。

【规范解答】

(1)慕尼黑会议(2)雅尔塔会议(3)亚非(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海(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会议)等。

例12: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请列出下列人文古迹的所在地。

(1)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

(2)徽州古民居的代表

(3)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

(4)淮海战役“总前委”

【规范解答】

(1)寿县安丰塘(2)西递、宏村(3)泾县云岭(4)濉溪临涣集小李庄

【解析】例9~12题为组合归纳列举题,该类试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上。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

例1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生活中常用的0~9十个数字,最早是由阿拉伯的发明的。

改正:

【】(2)唐朝时期,鉴真从长安出发去天竺取经,后将其见闻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改正:

【】(3)《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东方文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改正:

【】(4)美国的好莱坞制作了许多轰动世界的影片,好莱坞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改正:

【规范解答】

(1)×,阿拉伯改为古代印度。(2)×,鉴真改为玄奘,或改为与鉴真相关的正确史实亦可。(3)√(4)√

例14、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学习小结,其中有五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过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旧贵族。革命中,英国议会通过了《人

权宣言》,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这表明英国最终确立了总统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正如学者所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纳西

比战役是它的关键转折点,美军打败了英军,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在法国大革命中,罗

伯斯庇尔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他还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规范解答】(1)错误:旧贵族;改正:新贵族。(2)错误:人权宣言;改正:权利法案。(3)错误:总统制;改正:君主立宪制。(4)错误:纳西比战役;改正:萨拉托加战役。(5)错误:罗伯斯庇尔;改正:拿破仑。

【解析】例13~14题为史实辨析题。这类试题通常是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提供一段对史实的文字描述,或一段对历史实物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察学生

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必须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下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做出相应改正或运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错误的原因。

例15、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14世纪~20世纪初,那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①②③

④⑤

(2)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①从纪念章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②图中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③用最简短的—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

纪念章

①②③

(3)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的仁人志士在近代化探索中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4)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知往鉴今。以中西方近代化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

【规范解答】

(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英国的新生(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⑤工业革命。(2)①三民主义;②资本主义;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4)言之成理即可。如: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等。

例16、美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美国发展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美国诞生的标志。

(2)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选择实行“新政”,其中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新政”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根据下表内容,概述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材料: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

(1)《独立宣言》的发表;(2)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地位和作用: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步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3)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或经济高速增长,空前繁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缓慢(或负增长,经济衰退);20世纪90年代,经济逐步持续稳定发展(或经济发展有所回升)。

例17、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发展。他们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正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二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 3%.欧洲27. 7%.俄罗斯13.7%……

英国工业革命时德国埃森的克20世纪20年代美国

期的煤矿一瞥虏伯钢铁公司的汽车到处排成长龙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2分)

【以史为鉴促发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规范解答】

(1)贡献: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时期:20世纪50年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控制广阔的世界市场;重视教育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3)例:第二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举一例即可)

(4)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认识: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总结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的看问题。)

【解析】例15~17题为材料解析题。这类试题大都是通过一些情境设置,以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具体材料设计了适当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立意上主要是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价值判断等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古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炼、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18、2009年底,希腊债务问题爆发,引发欧元危机,欧洲急剧动荡,欧盟前途扑朔迷离。探究欧洲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起源]

(1)气候温暖、面向海洋、港湾优良的希腊半岛曾诞生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的制度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崛起]

(2)进入近代,以资本主义为先导,欧洲文明强势崛起,猛烈扩张,发展为世界的中心。试说明14至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能够强势崛起的文化、政治、科技条件。

[战争梦魇]

(3)在崛起过程中,欧洲各国纷争不休,战争不断。下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请写出该图图名及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联合之路]

(4)二战后,为实现欧洲复兴,并增大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发言权,欧洲各国捐弃前嫌,走上联合之路,1967年组成欧洲共同体,后建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由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请写出欧盟的建立时间,并谈一谈欧盟带给我们的启示。

【规范解答】(1)奴隶主民主政治。(2)条件:文化上通过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科技上发生了工业革命。(3)图名:《格尔尼卡》。信息: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暴行。(4)1993年。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各国之间的联合有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例18题为适度开放性综合题,属于延伸探究题型。延伸,并不是向课外进行知识延伸,而是强调一种历史思维的延伸,是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去强调历史事件间的纵横联系,更多地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互动与结合;探究是强调一种探究能力,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呈现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概括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呈现方式可以是史实报道、看图配文、观点评析、人物小传、叙述历史小故事以及情境探究、实践探究(如问卷调查、绘制图表、信息整合)等多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历史主干知识活学活用,既要注意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又要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史实,史论结合,自主发挥,语言表述要简洁、流畅。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思想品德同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

(二)试卷结构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约占15%

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

世界古代史约占5%

世界近现代约占35%

安徽历史约占5%

2.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归纳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等。

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

选择题:30%±5%

非选择题:70%±5%

3.难度要求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适中题和稍难题。估计难度系数(通过率)在0.8以上为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5~0.8之间的为适中题,难度系数为0.5以下的为稍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7: 2: 1。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教材和其他资料。考生应独立答卷,不得互相借阅资料,杜绝相互抄袭行为。

六、参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渡姆人

答案:B

解析:通过一组文物图片呈现出问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辨析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

2.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

答案:A

解析:通过《三字经》的内容来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嬴秦氏”为秦朝,“汉业建”为汉朝,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

3.“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以孙中山的名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辨别判断能力,属理解层次要求。4.下列中国社会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照相馆和电影院在上海等地出现②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③黄埔军校创办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区分能力,并按合理顺序排列再现。属识记层次的要求。

5.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

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

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

期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该题以历史照片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重大史实和事件的辨析能力,形式活泼新颖,属理解层次的要求。

6.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忧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答案: A

解析:该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属理解层次的要求。

7.右图是1991年中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可它左上角残缺了,只能模糊看到“一百二十周年”“1871—1991”“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字样。依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枚邮票是为

纪念下列哪一运动而发行的()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日本明治维新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能力,属运用层次的

要求。

8.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人,能乘坐到的最新陆路交通工具应该是()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汽船

答案: B

解析:该题从生活角度出发,考查了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属识记层次要求。

9.下表为我省某地农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辨析能力,属理解层次要求。

10.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通过新政逐步恢复了经济

B.德日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以判断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辨析能力,学生容易出现审题上的失误,属理解层次的要求。

(二)组合列举题

1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历史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经济政策、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等等,请写出以下概念中“新”的含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

(2)罗斯福新政。

(3)新文化运动。

(4)新经济政策。

答案:(1)无产阶级领导(2)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3)民主科学(或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4)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解析:该列举题从历史概念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准确把握和思维应变能力,属识记与理解层次要求。

1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制度创新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2)隋朝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3)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4)由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是。

答案:(1)禅让制(2)科举制(3)民族区域自治(4)一国两制

解析:本题以制度创新为线索,时间跨度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属识记层次的要求。

13.思想进步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之一。请你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

改正

【】(2)动摇中国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

改正

【】(3)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反对基督教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

改正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改正:

答案:(1)√(2)×,辛亥革命改为新文化运动(3)√(4)×,新文化运动改为戊戌变法

解析:该题涉及了中外历史上相关思想解放运动的史实,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判断分析,综合理解能力。属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4.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几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同盟国集团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一千多名代表,但实际上会议被称为“三巨头”的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奥兰多所操纵。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激起了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答案:(1)错误:同盟国改正:协约国;(2)错误:华盛顿改正:巴黎;

(3)错误:奥兰多改正:威尔逊;(4)错误:《九国公约》改正:《凡尔赛和约》(5)错误:新文化运动改正:五四运动

解析:该辨析题通过对巴黎和会相关问题的陈述,中外历史融汇,涉及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属识记与理解层次的要求。

15.某一节历史课上,李老师在介绍孙中山先生一生的时候,首先出示两则材料,并提出了三个问题,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信你一定能给李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孙中山先生的手迹

材料二: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发表的《考师范之笑话》一文中,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多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孙中山先生是中小学生崇拜的人,而且名列第三。

(1)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参观和瞻仰。他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哪一个城市?

(2)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请你列出三项他的主要革命活动。(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先生是当时中小学生崇拜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1)广东省中山市。(2)活动:1894年创建兴中会;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4年参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等。(列举任何三项均得分,如考生列出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也可得分。)

(3)原因:第一层次回答的内容包括: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二层次回答的内容包括:忧国忧民,品德高尚,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辛亥革命光耀千古,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历经挫折,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如考生能结合其贡献和品格两个方面回答,虽表述不同,也可得分。)

解析:该题考察的问题多样,涉及的知识面广,但都围绕着孙中山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体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以致用的理念。

16.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走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

【关注现在】

材料三如右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

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

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

实力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

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

【思考未来】

(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

答案: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3)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不断增长(可以不写时间),并逐渐超过西欧主要国家。

(4)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民富国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该题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曲折发展历程为主线,综合考查了与之相关的阶段史实,时间跨度大,覆盖知识范围较广,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渗透国情和时政教育,体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以致用的理念。属识记、理解层次。

17、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好形式。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安徽有典故的名胜古迹

1、项羽乌江自刎,乌江在和县,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长江西岸,安徽江苏二省交界处上有乌江镇,楚汉之际,中国历史最强武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于此地独杀汉军数百人,自刎而死; )所见到 公里处的虞姬村; 4、周瑜墓,在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 5、孔雀东南飞,在池州; 6、朱元璋的家族陵寝在凤阳县明皇陵; 7、八公山,淮南王刘安用那水磨豆腐; 8、琅琊山,欧阳修的“环滁皆琅琊也······”; 9、桃花潭,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 弋江上游); 10、月亮湾,月亮湾风景区位于离泾县县城18公里处的蔡村镇大康村,是国AA级旅游景区,80年代的著名电影《月亮湾的笑声》; 11、李克农,故居在烔炀河,李克农故居位于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 12、孙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还有一位于合肥市庐江县金牛镇,在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金牛镇金牛中学内; 13、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 14、刘铭传,刘老圩,附近的圩堡群,是淮军的发源地,应该有不少淮军名将,在合肥西乡(今肥西县)修建了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圩子,形成了中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圩堡群落,其中代表性的,还有张老圩(淮军二号人物、两广总督张树声)、周老圩(湖南提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唐老圩(太子少保衔唐殿魁、唐定奎兄弟)等家族的私家庄园。院筑高墙,环以堑壕,用吊桥与外界联系。现在,多数圩堡已遭严重破坏,刘老圩得以复修,使我们对于这段远去的历史,有了一个直接观察的现场环境; 15、李鸿章的享堂、李府,分别在合肥的市中心和东郊; 16、段祺瑞,段家祠堂,段家祠堂位于当年的合肥淮河路上,建于民国初年。严格地说,段家祠堂庞大的建筑群实际上分为调堂、公馆(住宅)、花园三部分,西至今第一人民医院,北迄今合肥工业大学北区,共占地200多亩。祠堂三进九大间,琉璃瓦、风火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跨过山门,过天井院,祭把大厅高悬"百世其昌"、"再造共和"、"国家干城"匾额。厅西壁嵌石明确标示段氏家祠为段芝贵所建。段芝贵别号"小段",其地位次于段祺瑞而辈分高于段祺瑞,故有"小段不小,老段不老"之说。祠堂天井院西墙有月门通往公馆区和花园。整个建筑群据说共用去6万多块银元。不幸的是,段家调堂1974年毁于大火。灾后重建办公、宿舍楼,原在段家祠堂南边办公的新华社安徽分社搬了过来。其西边的四合院式住宅建筑,1985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终在90年代初被拆除盖了单位宿舍楼; 17、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制的确立 (3)法国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安徽文化100名人

安徽100位文化名人 安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省:徽山皖水孕育出来的徽派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是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各朝各代的文学、学术以及科技名人对人类历史的前进,也曾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其中不乏曾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学者等等,历史上的安徽可谓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为您了解安徽的文化历史名人,加深对安徽的认识。遴选出安徽历史上100位文化名人: 1、管仲(?—前645)名夷吾,一称敬仲,颍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今存有《管子》一书。 2、老子(生卒不详)传说为李氏,名耳,字伯阳,或称即老聃,涡阳人,一说河南鹿邑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今存有《老子》一书。 3、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人,一说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 4、文翁(生卒不详)庐江人。西汉教育家,曾任蜀郡守,创立官学,大兴教育,风气影响全国,垂范后世。 5、刘安(约前179—前122)寿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封淮南王。善鼓琴,尤工词赋,曾集宾客编写《淮南子》一书。 6、桓谭(约前20—56)字君山,淮北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又好音律,善鼓琴。著有《新论》29篇。 7、华佗(约141—208)又名旉,字元化,亳州人。东汉医学家,精通诸科,以创“麻沸散”和“五禽戏”闻世。 8、曹操(155—220)字孟德,亳州人。东汉末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治才,精兵法,又善诗文,开启独具风骨的建安文风。著有《魏武帝集》。 9、曹丕(187—226)字子桓,亳州人。三国时期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善诗文,尤擅文学批评,所著《典论》开中国文学批评之先河。 10、曹植(192—232)字子建,亳州人。三国时期文学家,诗文冠当世,尤工五言诗,与父操、兄丕并称“三曹”。著有《陈思王曹植集》。 11、嵇康(223—262)字叔夜,濉溪人。三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正始文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之一。著有《嵇中散集》 12、刘伶(生卒不详)字伯伦,濉溪人。魏晋之际玄学家,力倡“无为之化”,为竹林七贤之一。又以嗜酒闻名,作有《酒德颂》。 13、王蕃(228—266)字永元,庐江人。三国时期天文历算学家,曾确认一年为365.25天,回归线为24度。著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 14、戴逵(?—396)字安道,濉溪人。东晋画家、雕塑家。擅画山水人物。所塑瓦官寺《五世佛》,

安徽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 先秦两代 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 三国魏晋 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 恒温桓伊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何敬容 隋唐 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 五代十国 朱温朱友贞杨行密 宋 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 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 元明 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 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 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 清 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 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 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 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 汪莱 近代 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 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 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 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 当代 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 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 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 严凤英 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 先秦: 老子 (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德”就是得到道。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人生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就是与道合一。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篇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管仲春秋时齐国名相,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被尊称“仲父”。他辅佐齐恒公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筹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特许在庶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齐国日益昌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现存《管子》76篇,多为后人假托。 孙孙敖霍邱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 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见下面的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件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己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l.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解读及调考试题的导向

2013年孝感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调考试题的导向 一、命题有变,但不变的是命题的根本原则 1.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要依据考试性质而定 根据教育部教基[2005]2号文件: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教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的主要环节,考试是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有地方称为合理分流)。根据中考历史这种以水平性考试为主又带有一定选拔性考试的特点,确定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科学实施的问题。 2.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发展性的思想,也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即有利于引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开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 (2)有利于为高中选拔合格的新生。为此试卷应保持可靠的信度,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效度。(此“四度”为考试分析中最主要的指示)。今年我市参加高三“三统”的人数文科为11926,理科为21334,文科生超过了理科生一半。文科生应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①试题难度:指试题或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系数是用正答率或平均得分率来表示。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有题目内容的要求不同,题目信息量的多少,题目结构的繁简程度,题目的变化程度。 试卷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作为主要是水平性考试的历史中考试

安徽历史开卷资料

吴头楚尾话安徽——安徽历史开卷2012-1-10 第1课历史悠久的安徽★ ★杰出政治家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颍上人,齐国之相。★先秦时期江淮地区经济的初步发展:⑴寿县安丰塘,原名芍陂,楚国政治家孙叔敖主持兴建,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水利工程。⑵安徽地区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战国时以寿春(今寿县)。⑶战国中期,楚国的吴起变法加速了安徽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李耳、庄周和道教文化:⑴李耳即老子,春秋末年人,今涡阳人,道家创始人。⑵庄子,今蒙城人。二人并称“老庄”。 ▲第2课秦汉时期的安徽★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今宿州市,以淮北农民为主体的农民军。■★江淮与皖南经济的发展:⑴总体水平上,淮北比较发达,江淮属于过渡地带,江南比较落后。⑵东汉时水利专家王景任庐江太守,清理芍陂,大力推广牛耕、铁农具。■★璀璨绚丽的江淮文化:⑴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编成《淮南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和地理,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⑵桓谭,今淮北市人,东汉初年的无神论者,著有《新论》。⑶华佗,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制成“麻沸散”,创制了“五禽戏”。⑷《孔雀东南飞》,诞生于东汉建安年间江淮地区,被誉为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叙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第3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安徽★ ■曹操、孙权鏖战江淮:⑴曹操,今亳州市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⑵张辽威震逍遥津发生于215年,地点合肥。■★★南北对峙和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江淮屯田和皖南的开发:⑴今贵池市东北梅花根冶是当时皖南也是全国最大冶铸中心之一。⑵南陵县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群,是始于西周的我国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硫化矿采冶铜遗址群,堪称中国冶金史上的奇迹。■★三曹与建安文学:⑴曹操,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拓者。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曹植。 ▲第4课隋唐时期的安徽★ ■唐朝前期江淮地区经济发展:丝织技术:亳州的绢纱质量居全国首位,宣州的红线毯也很有名。■吴王杨行密崛起庐州:保护了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群星璀璨的安徽诗坛:⑴盛唐“诗仙”李白游踪、绝唱、归仙处。⑵中唐诗人李绅、张籍,是白居易掀起的诗歌改革的中坚力量。⑶晚唐诗人杜荀鹤。■★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隋唐时期,安徽兴起文房四宝手工业。⑴宣纸,产于宣州泾县,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誉。⑵徽墨,歙州特产,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⑶宣笔,产于宣州泾县,是历代贡品。⑷歙砚,产自于歙州。 ▲第5课五代、宋、元时期的安徽★ ■分裂至统一期间的安徽政局:采石之战,南宋与金之战,虞允文指挥,南宋以少胜多,遏制了金兵南下,稳定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江以南社会得以安定。■★农业生产的新气象:⑴北宋时,宣城、芜湖至池州,出现千亩以上旱涝保收的“圩田”。⑵水稻栽培技术有了进步,出现了“烤田”的田间管理方法。⑶占城稻成为皖南早稻的主要品种。⑷皖南丘陵地区,已用高转筒车,引水上山,提高了农作物产量。⑸南宋后期,印度棉花从两广、福建扩展到安徽。甘蔗、柑枯等生产在皖南也很兴旺。■清正廉明的政治家包拯:包拯,庐州(今合肥市)人,闻名古今的大清官。■★光彩夺目的科技文化:⑴元朝初年,王祯任安徽旌德县令时创制的木活字使活字印刷术得以迅速发展。⑵1259年,南宋防守寿春的士兵发明了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标志着兵器制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⑶南宋时,安徽词人张孝祥与北宋诗人梅尧臣。⑷北宋画家李公麟今舒城人,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擅长“白描”画法⑸安徽地区最早的书院是槐溪书院,另有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黟县的石鼓书院、无为的林泉书院、六安的龙山书院都比较著名。

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 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 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 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 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 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 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

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变化及复习建议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变化 及复习建议 2009年12月15日,陕西省出台了2010年中考工作方案,2010年全省统一的初中毕业 学业考试时间与去年相比推迟近一个星期,为6月26日至27日。考试科目仍为7科5卷。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未变。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计入英语学科的总分。继续实施体育与健康考试,继续开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薄弱初中分配比例应达到20%以上。 2010年初中历史中考在整体把握上要与去年持平,考试的性质、范围、命题原则、能 力要求、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故而在复习时多去研究2009年的正、副题,这样才能从 宏观上把握中考。 一、2010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说明》的一些变化 1.考点表现形式方面 以板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 2.考试内容要点方面 删减了“以科举制度废除和京师大学堂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主要史实。”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史实,认识教育发 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 来的巨大灾难。”“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等6个考点。 增加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这一内容。 3.题型方面 (1)选择题 出现材料型选择题(单选、否定、组合、材料型、2道主题式) 例如:“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最早 应出现在 A.戊戌变法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非选择题 进一步深化价值立意,增加思辨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非选择题的材料来源于课 外,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是超本不超标。 例如:(2009年·陕西省)21.(14分)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 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

2017年广西中考考试说明之历史

2017年广西中考考试说明之历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历史学科考试结合北部湾四市同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史实的能力。 三、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常识、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历史基本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科主体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要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得当;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发展性原则。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适应高中阶段学习或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五)时代性原则。反映历史学科具有过去与现在紧密连接的特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六)人文性原则。体现历史人文学科的特点;试卷设计在体现严谨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语言富有亲和力。 四、考试范围

古代篇-安徽历史

古代篇 1、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P9 1995年在肥东的大城墩、五河县的壕城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亳州钓鱼台遗址均发现了炭化的麦粒,说明远古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很发达。 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原名芍陂(今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主持修建,为300年后的都江堰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商代青铜器两次铸造多块组合成型,以阜南青铜龙虎尊为代表。1959年舒城县龙舒公社春秋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有着极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安徽境内最著名的城市寿春(寿县)是楚国都城,发现商业免税的通行证“鄂君启金节”。战国中期的吴起变法,增强了楚国国力,加速了这个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2、名相管仲P11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外交政策,使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还是经济学家,主张加强资源管理,按土地好坏收税,鼓励发展盐铁业,统一铸造和管理货币,调节物价;注意选拔人才。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孔子赞他“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3、增加老子和庄子P12 老子(今涡阳人)春秋末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道德经》。 庄子(今蒙城人)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删减名医华佗P12 东汉的华佗(今亳州人),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创立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5、“文房四宝”P34 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隋唐时,宣州、歙州、池州等地兴起文房四宝手工业。 宣纸产于宣州泾县,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誉,歙州“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 徽墨,产于歙州。唐末奚超父子迁此制佳墨使歙州制墨产业兴起,宋徽宗时改称徽州“徽墨”自此定名 宣笔,产于宣州泾县。魏、晋、唐、宋贡品。王羲之、柳公权为求宣笔作“求笔帖”歙砚产于唐代的歙州。 6、宋代书院的兴盛P41(新) 两宋时,安徽书院多集中在皖南及沿江一带。欧阳修在颍州(今阜阳)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在龙眠山建“龙眠书院”。另外,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等名噪一时。 7、清正廉洁的包拯P40 包拯,北宋庐州人(今合肥市),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老百姓所称道。面对北宋中期统治的危机,提出了整顿吏治主张,同时关心百姓疾苦,经常为民请命。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夏、商、西周的文化。 (二)春秋战国 1.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三)秦汉 1. 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 秦朝的灭亡。 3.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冶。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6.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四)魏晋南北朝 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 4.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5.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隋唐五代 1. 隋朝政治与经济。 2. 唐朝前期政治和经济。 3.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社会危机。

4. 唐朝后期赋役制度改革。 5.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 (六)宋、辽、西夏、金、元 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 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5. 宋代经济的繁荣。 6. 元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 7. 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七)明清 1.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 郑和下西洋。 3.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 明末农民战争。 5. 清代疆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 清朝前期的政治。 7.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文化。 3 1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3.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河北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新版

2018年河北历史考试说明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经济和社会生活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安徽中考《安徽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中考《安徽历史》部分知识点全解 【古代篇】 一名相管仲P9 1 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 改革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 结果: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 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友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二老子和庄子P10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后人把他们和称为“老庄”。 老子: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于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著。 3.(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老子在政治上周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1)战国时期蒙城人。 (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现象。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3)所著《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刘安与《淮南子》P15 1 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 2 主要著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额吸取儒学精神,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神医华佗P17 1.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1)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淝水之战P19: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六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P20 1 魏吴双方常年争夺江淮地区,为解决粮食问题,魏吴都重视农业生产。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如刘馥民屯,邓艾军屯) 皖南开发——吴开发江南 2 原因:吴国重视农业生产;北方战乱至北民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吴国又迫山越人外迁,以共同开发。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安徽文综(历史)卷及答案[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图4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①②③④ 图5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

二、考试范围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