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然而,如果中国没有控制海洋的权力,即“海权”,那么即使如今拥有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无法永远保持海洋资源资源的控制权。尤其,中国仰赖能源和外贸,不容有断炊之虞,如何“确保海上重要战略通道安全”,成为中国建军备力最为紧迫的任务。此外,中国有着广袤的海洋权益,但并非得到了很好的主张及维护,如今,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对我国领海、岛屿的争夺变得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南沙群岛、钓鱼岛局势更显得紧张,而我国缺乏远洋作战能力,维护海疆的巩固与安宁成了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虽然我国派出大型渔政执法船远洋执法宣布主权,但人所皆知,执法船毕竟只是行政执法,一旦犯我海疆的外国军舰铤而走险的开火,渔政执法船是没有招架之力的,何况南沙群岛的大量岛礁都被外国占领,钓鱼岛也实际为日本控制,中国政府要真正的收复那些被占岛屿,以及在领海有效的进行巡航监管,在国际社会中彰显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慑力,都不可回避的提到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陆地资源已开采数百年,日益枯竭。从现有储量看,铅、锡、锌、石油、天然气、铜、金等数十种矿产,只够开采30^60年左右。但海洋资源的开发目前还不到1%。而50年后,世界资源的消耗量将是现在的3倍,海洋资源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资源。随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我国海洋领土问题,我国的海权面临着严厉的挑战。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国家对南海的认知度愈演愈烈,尤其越南和菲律宾,更变本加厉的搅动南海格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底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知程度、以及它在未来巨大作用,越来越强烈得吸引着周边国家的眼球,这也是有关国家对南海海海域的野心越发的强烈根本之所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2007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

2007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

4万所公立学校图书馆。更为严重的是,菲政府竟然企图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妄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1]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中国的海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

这主要因为我们在东海、南海面对着不同的国家。南海问题的解决、处理起来虽有一定难度,但毕竟我们面对的都是小国弱国,所以还不至于与这些国家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中国在处理和解决南海问题时,与有关国家的谈判、协商是第一位的,动用军事手段解决始终是第二位的。但是,我们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演等。

南海范围很广,我们可以先开发海洋资源,遇到问题再与相关国家谈判。当然,南海的开发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军事力量作保障、作后盾。我相信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地位,我们在南海任何海域进行钻探和开发石油等资源,别的国家都毫无办法。因为这些地方就是中国的领海

而东海问题就比较复杂,其复杂就复杂在它涉及到一个世界强国日本,而日本后面还有一个美国。首先,中国应该加快对东海区域油田的监测,尽快发现油田并进行开采。还可以控制对日本稀土的出口,逼迫日本对中国进行让步。其次,必须坚持大陆架延伸的方法划分东海,拒绝中间线划分原则。其次,对于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我们应该拿出史料记载,据理力争,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再者,中国应该对钓鱼岛及东海区域进行定期的巡航.目前看,只要日本不在钓鱼岛开发石油和其他资源,中国就可以继续忍耐,否则那就只好选择与日进行海空交手。中国跟日本人交战,就必须要做好同时对抗美日的准备,那就将是一场恶战,且战争的范围、规模都是难以控制的。中国目前要加紧准备的,实际上是将来有可能爆发的东海、黄海方向的战争,这场战争还牵涉到台湾问题。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东海决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总而言之,想要真正解决中国海洋争端,那就必须拥有海权。而想要拥有海权,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只有像美英等西欧国家一样,拥有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的海军,才能对海洋进行控制,才能使中国海洋不被外国侵犯,使我我国国家利益得到保证。因此,建设强大的海军才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海权论”指导下的美国全球海洋扩张战略实践

“海权论”指导下的美国全球海洋扩张战略实践马汉的海权论于1890年发表,并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 国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借助美西战争、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这几场战争,构筑了全球海洋战略体系,并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海上霸主直到今天。 标签:海权论理论指导全球海洋战略体系海上霸主 一、海权论产生的背景、内容 1.马汉的“海权论”产生背景 马汉“海权论”这本重要著作是由杰出的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至1905年期间完成,并且此人在美国海军院担任过两任院长。马汉在著作中指出若要主宰国家并且决定世界命运的走向就需要争夺海上的主导权,此观点长久不衰的在世界上盛行了百余年。而海权论对众多国家的国家战略都起到重要影响,其中对美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就算到了现在,这本军事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也被认定为对历史有巨大的影响。 2.“海权论”本质的内容 海权论本质的论点,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夺取海权,以及怎样夺取海权。其理论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控制世界通过夺取制海权其实是马汉海权论的本质理论,因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体现就在于能否有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能力,即这个国家是否有强大的海权。 第二,自然的结构,领土的范围,地理的位置,民族的特点,人口的数量及政府的性质这六大要素也影响着海权,只有这六个要素都具备或者有优势的海洋国家,才会在海权的争夺中取得优势。 第三,陆权“依托”海权。马汉指出:海权对陆权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陆权和海权是互相依存且是互相制约的,因此,一个国家的海军建设,离不开海军基地以及对重要海上咽喉要道的控制。 二、美国早期海洋扩张战略 1.海权论出台与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开始 马汉在1886年出任海军学院的院长,其理念对美国的第一个直接影响是促使美国开始大规模的海军扩建。

关于海权的论文

透过钓鱼岛事件看海权在中国政治、经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地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里海岸线的国家,其海权问题更是紧密联系于其政治和经济安全。 相信大家对去年的钓鱼岛事件还历历在目吧,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形吧: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事件后来进展中,日本法院批准拘留中国船长10天。 在钓鱼撞船事件上,中方的态度强硬,不仅要求日方迅速停止一切非法拦截行动,而且决不允许对中国公民在自己领土上的捕鱼等行为有任何不规行为,否则,中国政府也将按照相关公约和规定,对日本巡逻船进行查处。许多中国国民还进行了游行示威活动,力保钓鱼岛。看到中国人民在保护海权的态度与行动上,我们不禁觉得欣慰,因为国人的海权意识明显提高了,在这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谁又想得到,历史上,中国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而在历史上,应对陆疆的压力始终是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防务重心,明朝中叶以来,中国才开始面对来自陆海的双重压力,这一情况,在清朝演变成日趋严重的“塞防”与“海防”危机并存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然深受陆海复合国家双重易受伤害性的困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陆海方向的双重挤压,使得国家的安全环境极其恶劣,直到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中国海权发展的较好战略机遇期才宣告到来。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华夏经纬网 2011-06-16 14:08:59字号:小大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题材著作的兴趣。他尤其喜欢阅读英国军官撰写的拿破仑军队海上作战的著作。14岁那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在20余年的海上生活中,马汉似乎无心于热闹的舰艇生活,唯独对军事、历史题材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宁静的学院生活为他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890年,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从而正式提出了"海权论" 思想。 首先,马汉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海权概念及深刻内涵。 1884年,马汉随舰至秘鲁,在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该书"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是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远路先占伊比里亚半岛,尔后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究下去,原来伽太基人缺少一只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马汉不禁扼腕兴叹,一个曾经是历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却因为缺乏制海权而昙花一现。进而他又发现,在历史上,还有不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因缺乏对海权的认识而盛极而衰。他认识到,海洋控制是一个尚未为历史学家系统认识并加以阐述的重大历史性因素。从另一方面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由于海上贸易具有"有限性",必然导致竞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海权来控制海洋。为了构筑新的理论,马汉创造了极具魅力的词"海权"(sea power)何为"海权",是指"有益于使一个民族领先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它不仅"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其任何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一支军事舰队源于和赖以存在的平时贸易和海运的发展。"前者是指一国拥有的海军舰队,包括附属于海军的陆上及海外基地、港口等设施,后者主要是指以海外贸易为核心且与海洋有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或者称为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具体是指用于海外贸易的商船队的运输能力、国家造船与修船能力、港口吞吐能力和为海外贸易服务的殖民地。马汉认为,上述两者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海上军事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以海上经济力量为基础,反之,海上军事力量也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可以直接夺取海外殖民地和抢占海外市场,两者构成有机整体,对国家繁荣昌盛有直接影响。 其次,马汉深刻揭示了影响国家"海权"产生的六大基本要素。马汉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一个国家建立和发展海权的首要条件: "如果一个国家所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

结合与应对中国与马汉海权论的关系分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70 结合与应对 ——中国与马汉海权论的关系分析 陈王龙诗 (四川大学 南亚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指出,大国之崛起的决定因素在于能否拥有强大的海权,即是否能够利用和控制海洋,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海上力量以获取海权。马汉的这一海权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但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并没有将马汉海权论作为自己的战略取向,因为马汉海权论与中国的自己的海权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二者一个强调权力、一个强调权益。从国际法原则的角度看,中国的海权理论无疑更具有正当性,但在坚持自己的海权理论的同时,中国还需要对马汉海权论做切己的考察,并将二者相“结合”,以指导于自己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马汉海权论;中国;权力;权益 作者简介:陈王龙诗(1988— ),男,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南亚国家对外关系。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70-2 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到1905年出版《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再到1911年出版《海军战略》,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体系。该理论对处于列强争雄年代的各资本主义大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其所涉及的核心地理事物(海洋)概念来看,它为各大国带来了新的发展视角;从其内容所强调的力量增长与控制权来看,它又为各大国提供了扩张依据。时间划过百年,国际格局几经转变,在海洋事务方面,作为世界一员的中国不应也不会总是一个观察者和评价者。我们不妨从马汉海权论里获取些“灵感”。 一、马汉海权论的核心内容 马汉所言之海权是指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它“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这些事情包括海军及相关军事设施、海外贸易船队及相关民用设施的建设和运作。马汉认为,近代欧洲海上强国之间的争斗历史证明,一国能否立足于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效利用和控制了海洋。15、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8世纪的俄国,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和美国都是以强大的海权崛起为世界大国。因此发展海权至关重要。 发展海权受以下六大条件的影响,即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和政府的性质。此六者与其说是影响海权发展的条件,不如说是发展海权所需的六方面配合因素。地理位置是指国家拥有一种可以使己方或大或小规模的海上力量便捷出入大领域海洋的位置态势;自然结构是指气候、地质和地形,重点是临海地区和附近海域的地质和地形;领土范围是指国土面积的大小和海岸线的长度,这决定着资源的汇集范围、港口的配置以及港口在海岸线中的比例问题,从而成为港口安全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是指国家所拥有的人口总量,尤其是从事海洋事务的人口数量以及其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民族特点是指国民有从海洋获取利益的思维和行动天性;政府的性质是指政府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能够将利用和控制海洋作为战略重点,并对海洋事业发展给予连续而实际的政策和行为支撑。[1]38 二、对中国海权发展要素的考察 出于加深理解以及使海权发展要素对于中国而言更加切己之目的,这里将对中国的海权发展要素做一简要的考察。地理位置方面,中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临海型国家,背靠亚欧大陆,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之太平洋海域,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隔海相望。中国基本上是东、东南部面向连续的海域,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集中海上力量,加之陆上又有广阔的纵深地带,因此中国在本国的海陆区域内可以专注于追求优势态势。这是使海上力量便捷出入大领域海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几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呈现出一个近似弧形的状态,并且他们本身与中国的距离亦并不遥远。一般来看,相对于陆上和空中力量的运行来看,海上力量运行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其作战单元移动速度缓慢,因此中国在东、东南洋面上面临的是一种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和封锁的不利情况。 自然结构和领土范围方面,中国拥有陆上领土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6000多个、领海37万平方公里。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等”之规定,中国还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面积。中国漫长的海岸中有5000多公里是石质海岸,拥有上百处优良港湾资源,并且在山东胶州湾、浙江北岭山、广东大亚湾还有可建设10万至15万吨级泊位的深水港址。目前中国的海岸线上已发展起众多海港,加之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使东部沿海地带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集中了全国近半数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以及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人口数量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充足。就从事与海洋相关事务的行业人口数量而言,据国家海洋局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民族特点方面,中国人缺乏利用海洋获取利益的思维和行动天性。即使在东部沿海地区,也只有在城市港口从业或传统上以捕鱼业为生活支柱的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1529513.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185.html

论海洋强国梦

论海洋强国梦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共同的战略选择,是人类未来的出路。我国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阻挠,如何捍卫海权,如何发展海洋强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梦海洋强国梦海权 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把海洋强国战略列为政府重要工作任务。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建设海洋强国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海洋强国梦,才会进一步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建设“海洋强国”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梦,正是我们中国梦的一部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实现海洋强国梦 实现海洋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我国应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并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强化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能力,建设现代渔业经济区。培植特色优势品种,加强水产养殖的规范管理,加快水产良种产业化,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健康生态养殖,强力防范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出现于海洋经济发展过程。 实现海洋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海洋环保.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的原则,在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使沿海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资源承载相适应,走产业现代化与环境生态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快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实现海洋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必不可少的是科技的创新发展。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综合国力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全国政协委员周祖翼指出“海洋科技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将海洋科技纳入到国家海洋战略,制定相关规划,同时设立国内涉海机构的联盟,整合研究力量和研究设施的建设等”。 目前,我国建设的“数字海洋”专项网络与真正的“数字海洋”应用服务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迫切需要在已有框架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功能提升、数据充实、产品丰富、服务拓展等,提升我国海洋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我国应该用高新海洋科技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继续推动我国海上科技的创新发展 实现海洋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战略,已成为国家高层的战略考虑,海洋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没有关注海洋意识,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就很难实现可持续,我们的海洋强国之梦就不会真正实现。要想真正成为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强化国民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孩子的头脑中有了深刻的海洋意识,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就得到了普及。因此,依托公民教育,在孩子的知识体系中增添丰富的海洋知识,是普及、提高公民海洋意识的重中之重。对孩子进行海洋意识灌输应讲究阶段性、层次性、连贯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层次中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 中小学的海洋意识教育可以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增加南海知识的教材,突出对300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 最近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引发了我对中国海权的一些思考。 马汉的《海权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频海国家,如果没有面临陆地的根本性威胁,而政府又是一个开明政府的话,那它就有能力也有条件发展海军,争夺海权。而海权是否能够确保,也就一个国家的安全,财富和权力能否确保的先决条件,一句话,想富国强兵,必先优先发展海权。所谓海权,就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海权论》以战略家的理性与史学家的智慧,总结研究了有史以来的海上战争及其影响,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在该书中,马汉提出,沿海国家的历史既是由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结构、人口和民族特性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也是由政府的眼光和战略等人为因素决定的,但政府的政策会随着时代的精神和领导者的性格和英明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基于此,马汉认为影响各国海权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构造、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性以及政府和国家的特性。 而我们反思中国,中国拥有18000公里左右的漫长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于此同时在东与日本有东海和钓鱼岛争端,在南与菲律宾、越南等国有南海争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美国积极重返亚太。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在将来要巩固海防,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势必要积极发展海权,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在地理上,中国又是一个发展海权的地理不利国。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中国海权发展的优势在于有远见和眼光的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并向着未来的远大目标一以贯之的执行,这必将决定中国海权的未来。 因此,我认为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那么,中国如何在未来建立强大海权呢?首先,完善海洋法律机制,保障人民可以从海洋获取利益;其次,加强海军战术演练,开展海军战略战术理论研究;最后,积极发展海军院校,选派海员留学。中国在未来如果不能保障自己的海权和航路的通畅,将始终会有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横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海权论

《海权论》中的理论是一种主张拥有并运用具有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战略目的的军事理论。也有人译作“海上实力论”。马汉的海权论,是在美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阶段时产生的,它适应了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成为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海军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他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发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海权的概念逐渐为中国人所熟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争取强大的海权,是中国从地域强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要因素。而说到海权,最经典的著作莫过于美国人马汉所著的《海权论》,可以说,是马汉提出了海权这一概念,并将之发扬光大。 一、要读懂《海权论》首先要了解的是该书的时代背景。 《海权论》讲述的是木帆船时代的故事,马汉出生在这个时代。在他的后半生,海军经历了一场技术革命:军舰普遍装备了爆破弹和有来复线的大炮;煤炭取代风力成为军舰动力;钢材取代木材成为军舰制造材料。军舰的攻击能力、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都大大提高。马汉看到了这个时代。在《海权论》中,他用了不少篇幅讨论帆船和钢铁战舰在战术应用上的区别。 海权论体现了美国人马汉的视角。海权不是孤立的,它在与陆权的对抗中存在。美国位于北美大陆,却是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岛国,远离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美国仅有的两个陆地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太弱,不会对它的安全构成威胁,况且它们的关系还不错。 在马汉写作《海权论》的时候,美国人已从东海岸杀到西海岸,完成了大陆扩张。为美国大陆扩张做总结的是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189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中,特纳提出“边疆理论”。他指出,不断向西的陆地扩张塑造了美国的国家性格。这样性格的国家肯定不会满足于守成。位于两大洋之间的美国需要新的扩张目标,马汉站出来,引导它把目光转向海洋。 二、本书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论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具体提出了海权的几大要素。一是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二是地形: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三是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四是人口: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五是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六是政府的决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论述了对于欧洲、亚洲、美国而言应当如何建立强大的海权。作者在书中举出了几处战略要地: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彝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有意思的事,作者在书中的亚洲部分着重叙述了关于中国的问题,作者认为,亚洲问题的中心是中国,为了保证美国的利益,必须在保证中国门户开放,尤其是长江流域开放的同时遏制住中国的发展。因此,马汉在1893年鼓动吞并夏威夷群岛。他说:中国一旦从沉睡中醒来,将产生种种冲动,向东突进。要防止这种威胁,美国必须占领夏威夷。1898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日本反对,中国没有说话,这毫不奇怪。马汉预见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但中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他的判断。直到今天,中国军舰没有威胁夏威夷——我们在为家门口的钓鱼岛生气。美国从夏威夷开始海上扩

马汉海权论

一、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 (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二、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 (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一八0一年,拿破仑为了削弱英国的商业,号召各国『武装中立』,俄国、丹麦、瑞典及普鲁士皆参加,一致反对在波罗的海行使交战国权利。英国必须仰赖波罗的海各国输入橡木、绳索和帆布,所以无法容忍上述诸国参加武装中立,乃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以武力来打破拿破仑的武装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海军舰队取得进出波罗的海的自由後并进入芬兰湾,打破武装中立的政策。 (二)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

海洋与国防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海权与国防 年级 10级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02102216 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2.04.01 成绩 (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

海权与国防 内容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缔造民族的荣辱兴衰。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关于海洋的重要性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关键字:国防力量,海权。 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海洋运输业在我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后来的中国疏远了海洋,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国海洋事业走上了曲折之路。历代统治者一直缺乏海洋战略意识,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时轻时重,而“重陆轻海”的思想却是一贯的,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其战略视野也一直局限于我国沿海,更多的则是在近岸海域。他们很少想到要以海上扩张来繁荣自己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即使郑和七下西洋,也并非有什么经济和军事目的。不过他之后的见解体现了一种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以海上贸易为手段,对海上敌国实施威慑的思想,这是我国至今为止见到的早期最为深刻的海权论述,其内容和现代海权论神似,且比马汉的“海上权力”论早了近500年。明朝中叶以后,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从海上向东扩张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却开始实行背向海洋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动放弃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海上优势。中国的门户就是在这时被西方殖民者从海上打开的。中国由此蒙受了一百多年的奇耻大辱。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各国对维护本国海洋权益问题高度重视。海洋战略地位的日渐突出,除了缘于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宝库、天然国际通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之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首先,维护海洋权益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潜力。一方面,海洋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但另一方面,海洋也很可能会成为侵略者来袭的主要方向。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海洋方向的防卫能力是国家战略防卫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其次,海洋对于一个沿海国家未来的兴衰荣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并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开发将对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作用。各沿海国家都把控制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作为增强

海权论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中国海权 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面对着中国东部这一片浩瀚的海洋,孙中山先生曾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为了建立中国的“海权”,毛泽东缔造了人民海军,并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如此可见,海洋的重要性。而如今,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因为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南沙群岛本属于中国,然而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在这种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域外大国是频频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口众多而陆地资源有限,目前有4亿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全国60%的工农业产值也来自于沿海地区。到了21世纪中期,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口的趋海移动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使全国人口的50%集中到沿海地区,这必然给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向海洋索求空间和资源。在此,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凸显了中国海权问题。地球实质是个水球,在陆地开拓完成、太空开发任重道远的今天,海洋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领域,它所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中国本应是个海洋大国,其发展前景能否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海洋空间的开拓和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权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是一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最有效的利用海洋的能力和程度,它包括与海洋事务有关的一切东西。然而,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 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的阶段。所以,中

《海权论》 对后世的影响

海权论对后世的影响 (一)美国:一九〇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 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 海权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的上古时代是河流时代,只有靠近河流的文明才能发展壮大。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海洋并不是截断文明之间联系的深渊,而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纵观近代以来,所有的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在试图获取同一件事物:控制海权。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然而,受传统“陆权至上”思想的束缚,我们的海权意识薄弱以致中国近代两次险些亡国。 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由于没有海权,差点让西方国家把我们中国给肢解了;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原因是日本在近代是在亚洲率先实行海权战略,要获得强大的海权并有日本可控制的安全外围国家和地区。可见,要捍卫我们的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从世界历史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自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主导世界经济潮流之后,海权就成了工业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助推器和国家发展战略极重要的部分。海洋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最廉价的运输载体。比如,从欧洲陆上运货到中国要穿经多个国界,而海上航行则没有国界障碍,在公海上它是畅通无阻的。从军事角度看,与陆上运输比,从海上集中调动装备、军力等所需时间应是最快的;与陆地防务相比,由于海洋的天然屏障,在广阔的海上拥有基地可大大减少战时所用守备兵力:只要掌握了海上运输线,就可以最机动的方式集中最优势兵力在

海权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海权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虽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却终因统治者的漠视海洋而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再看今天,中国的海权依然遭受严峻的挑战。1、现如今我们实际上还被困美国布下的所谓第一道岛链之中,不能自由进出,面临着诸如马六甲困局之类的大麻烦。2、现阶段没有属于自己的航母编队,没有远洋海战能力,是一支实际意义的黄水海军。3、中国是一个在所有大国中唯一一个国家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宝岛台湾还处于分裂状态之下……4、我国和周边七个国家有海洋与岛礁纠纷,海洋权益和资源至今还受到别的国家的肆意盗采和侵占……钓鱼岛争端,南海纠纷······如此形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又应面向何方?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余公里海岸线和47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的世界海洋大国。但是因为我国海军力量的薄弱,因为我们以前海洋权益意识的严重不足,致使原属于我们的海洋权益和领海、岛礁受到周边国家的肆意蚕食和鲸吞,现在我国领海面积中就有高大一百余万海洋面积受到别的国家的侵占和面临纠纷,这其中既有西方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的作用,更有我们海洋意识严重不足,人民海军力量不是十分强大的原因存在。 在新的世纪中,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陆地资源趋于枯竭的严重挑战,从辽阔海域中要资源,要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个国家和民族面前的一道天大难题。如何保护我国在海洋权益及能源需求需要,如何真正保护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外贸大国的海洋安全,如何使日益增加的外贸舰队安全和海道畅通,是摆在海军面前一张不可放弃的重要职责。 海洋的作用在以前重要,在以后和将来会更加重要。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先天不足的认识和落后。 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听取有世界海权论鼻祖之称的马汉的宏论,更要吸取历史上所有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学习马汉的海洋论和从海洋上称霸全球的国家的历史,对我们是深有益处的。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古罗马西塞罗)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殖民扩张时期,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奠定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海上贸易交流的保障,对一个要走向世界的国家,海权的崛起是必须的条件 海权论的鼻祖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形式与政策论文(海权问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 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蔚蓝的领土-中国海权 年级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姓名

2011年5月27日 蔚蓝的领土 --中国海权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复杂的历史渊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慎重处理的问题:中国海权。海域,同样是中华民族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关键词:历史、海权、军事、启示 正文部分: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这正如"陆权"是涉及陆地的概念一样。 当然这是由于人类的生活而非仅仅人类的思想涉及到海洋。既然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那么,从理论上说,人类中的个体或群体都有共享包括大气层内外的所有地球资源的权利。当主权国家出现后,"海洋权利",就成了"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 1812年美国与英国海战是为了扞卫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当的海洋权利,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及2001年4月发生于中国东部海域的中美"撞机事件",都是中国扞卫其海洋权利的军事自卫行为。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形下的"海上权力"则是海上霸权,使用这种力量的国家,则是霸权国

严重以至不能保护中国最基本的海洋权利。这反倒诱发"台独"分子不断铤而走险,挑战中央政府的对台政策底线的企图。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的"台湾独立"恶果还会牵动从日本到东盟整个东亚政治的格局,使其对中国东部产生自然的钳合之势,并进一步对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产生无形的离心作用。这就是说,台湾问题的恶化将牵动中国现代化的全局,而要遏制"台独"势头的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中国的海洋战略力量即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中国海军是中国海洋战略力量的关键,鉴于此,集中一切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的海军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弱势转化为局部地区的强势,并以此解决分布于中国海区的海权问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海军问题,而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海军问题又实质上是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要实现台湾连同其合理的现代文明成果完整平顺地回归祖国,非海军大规模地扩展则不可能。 二、海权的历史启示 在当下讨论海权的种种观点中,有观点认为,海权不能决定人类文明历史,决定人类文明历史的根本因素还是生产力。这种观点固然完全正确;我们仅仅需要指出的是,海权也是影响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至于海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同生产力是何种关系,那是另外一个讨论的话题。我们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是要把一切事物发生的原因都简单地归诸生产力,仅仅是为了证明生产力才是终极的决定因素。 还有的观点往往把海权影响人类文明历史同陆权决定人类文明历史简单对立起来。其实,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里早就声明过:“当我们说海权决定历史的时候,我们并不否认陆权也决定历史的现象。”古代内陆国家的改朝换代都是陆上战争决定的,没有人会对此视而不见。 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看,相对而言,海洋文明是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它们经常地扮演着历史火车头的角色。因为海外贸易与强大海权支撑的基本社会结构,保证着这种开放性社会与外部异质文明世界的接触、交流、碰撞、融合和互动,不断刺激着社会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形成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的肥沃土壤。于是,我们看到,在海外贸易和强大海权搭建的平台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化艺术,以及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繁荣。如雅典的海权之于数学、几何学、医学、哲学、悲剧艺术、人体雕塑、奥林匹克运动和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威尼斯的海权之于手工作坊的兴盛和文艺复兴运动;英国的海权之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小说创作和浪漫主义诗歌;美国的海权之于诺贝尔奖、航天技术乃至好莱坞电影等等。 我们看到了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从陆权主义走向海权主义的路程。这似乎是地中海文明自古以来的普遍规律。因为强大的海权保障了财富的积累,丰足的财富反哺着海权的强大,这种商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_二_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ocean world 海权论衡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二)

——从马汉的海权论 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海权与美国的利益 在运用海权理论分析和谋划美国的国家利益时,马汉极力呼吁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并十分看重巴拿马地峡、夏威夷、菲律宾等地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控制海洋主要取决于海军方面的优势,但也部分取决于对关键要点的掌握,巴拿马地峡、夏威夷群岛就是这样的战略要点。 马汉指出,巴拿马地峡,位于中美洲地峡的最南段,联结北美洲与南美洲,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早在1881年法国人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之际,马汉就指出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地位相似,将会成为一条战略性水道。“显而易见的是,这条运河会改变贸易路线的走向,从而会导致商业活动和通过加勒比海的航运量巨大增加;而如今相对冷清的这一海域将成为像红海那样的航运要道,前所未有地勾起海洋国家的兴趣和雄心。这片海域的每一个地点的商业和军事价值都会上升,而运河自身将成为最为举足轻重的战略中心。” 马汉分析了运河一旦凿通将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警告,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海军力量来应对的话,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对美国将无异于一场灾难。他呼吁美国“必须在巴拿马运河挖第一锹土时,就开始建设新型海军”,到运河成为既成事实时,美国的海军力量至少必须与英国的 海军力量相平衡。 马汉指出,夏威夷群岛处于北太平 洋的中心位置,从地图上看,夏威夷群 岛在太平洋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 态,它构成澳大利亚、新西兰向美洲、 亚洲环绕的圆圈的中心,为太平洋的中 心战略据点。美国如果控制了夏威夷, 既能直接促进美国的商业安全和美国的 海洋控制力,又能防止该地区被其他强 国占据而造成威胁。1893年,马汉在题 为《夏威夷与我们未来的海权》的文章 中指出,“美国占领夏威夷同美国西海 岸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同美国必需控 制的贸易通道密切相关,同美国控制太 平洋、特别是北太平洋的商业和军事密 切相关,这些地区是美国在地理上最应 该得到的利益所在。而所有这些目标的 实现必须依靠建立一支同目前世界上最 强大的海军相匹敌的海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积极 地从大陆扩张主义转向海洋扩张主义。1893年,美国控制了夏威夷;1898年, 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战胜西班牙,从而 使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 美国最远的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从此 驶向海洋。 1900年,美国海军部建立“海军将 领委员会”,专门研讨未来海战计划, 其成员基本上都是马汉的信徒,他们根 据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提出美国 OCEAN WORLD7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