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案 §2—1运动的水分子

导学案 §2—1运动的水分子

导学案   §2—1运动的水分子
导学案   §2—1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知识梳理】

一、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

1、水是由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和

构成的。水是由和组成的。

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因此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又是由构成的。

2、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能量,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此变化过程是变化。

3、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

的和分子的。

二、微观粒子(分子等)的特性

1、分子的性质:①分子,

②相互间存在,一般安固体——液体——气体,其

变;随温度的升高。即。

③总在不停的,随温度的升高。

三、水的天然循环

水通过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为水提供能量,既实现了水的,又完成了水资源的。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纯净物

分类的依据:

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例如:空气

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例如:氧气

★纯净物组成固定,可以用一定符号表示

混合物组成不固定,各成分仍保持原有的特性

例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黄泥水②冰水混合物③氯化钠④硫酸钾⑤二氧化碳

⑥氧化铜⑦水银⑧水⑨河水

【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

B、水分子获得能量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的状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的结果

D、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2、水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数量发生了改变

C、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3、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

B、1L芝麻和1L绿豆混合均匀后体积小于2L

C、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4、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因为()

A、水分子的质量变了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C、水分子的结构变了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5、“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

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6、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7、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

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9、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两种不同

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11、有两瓶气体,上面盛的是空气,下面盛的是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中间的

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 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12、在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的石灰水⑥铁

⑦白酒⑧二氧化锰⑨氯酸钾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

【知识梳理】

五、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1、沉降

2、过滤把与分离。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①泥沙和水②泥沙和食盐③泥沙和大米④食盐和蔗糖⑤酒精和水⑥植物油和水

过滤实验

过滤的仪器:、、、。

过滤操作要求:

①、一贴:与要紧贴,不留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液面要低于。

③、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紧靠,

漏斗末端应紧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

3、吸附常用于除或中的,常用吸附剂是

4、通氯气

5、蒸馏根据的不同,把分离开。

或通过加热将液体气化,再冷凝将液体分离出来

6、蒸发把分离出去。

7、结晶:

六、净化水的步骤

由自然界中的水净化成纯水的步骤、及除掉的物质是

②除

③除

经上述操作得到的水是,是否是纯净物?含有性物质。④除

除水中是色素、异味常用,该物质被称为

水的净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七、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指

软水是指

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硬水软化的方法:工业上:生活中:

【自我检测】

1、在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烧杯

2、除去混在白糖中的少量泥沙,需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A、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加热、结晶

C、溶解、蒸发、振荡

D、搅拌、溶解、称量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空气

4、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合适的序号填空

(1)食盐和泥沙(2)酒精和水(3)海水中获取食盐

5、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易选用的饮用水是()

A、自来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纯净水

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大地震,为了防治疾病传染,对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7、城市中的生活用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过滤、吸附、

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8、以下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9、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

解,静止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过滤,请问:

(1)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其作用

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

有:、。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有:、。

(4)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 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海水的运动(新教材导学案)含答案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像材料认识海浪类型及形成。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潮汐的成因和作用。 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难点: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海浪 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浪:为海里的波浪,并且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来描述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 3.海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______________,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4.风暴潮:在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___________,称为风暴潮。当___________与_________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势倍增。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__________。 5.海浪的作用:塑造____________地貌的主要动力。 6. 人们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________________等。 二、潮汐 1.概念: 潮汐是__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_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_________有关。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_________。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_,合称潮汐。 2.潮汐的规律: 农历一个月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各出现两次。望(农历十五、十六)、朔(农历初一)日,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__________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__________在一起,形成__________;上弦(农历初八前后)、下弦(农历二十三前后)日,月球、地球和太阳大致成_________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运 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 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 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 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 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

实验现像: 实验结论: 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 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 (1)扩散:指 (2)扩散现象说明: A: B: 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 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运动》学案

海水的运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像材料认识海浪类型及形成。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潮汐的成因和作用。 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难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波浪 1.主要要素 2.常见形式及影响

知识链接: 1.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 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思考1:非洲南端好望角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浪区? 提示:南半球中高纬地带,由于陆地面积较小,对盛行风的阻力较小,故风力强劲,强劲的风力作用于开阔无阻的洋面上,常常形成滔天巨浪。 知识点二:潮汐 1.含义: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 变化 ?? ? ??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月变化 ? ? ?日、地、月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大潮朔、望月 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垂直时:形成小潮上、下弦月 3.潮汐规律的利用 各地各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知识点三:洋流

1.含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按海水温度分类???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1)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3)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思考2:千岛寒流又叫“亲潮”,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所以寒流也可以称为寒潮,你认为呢? 提示:该说法错误。寒流是洋流的一种,其性质为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的海水。寒、暖流的划分是以相对温度为准的,所以寒流的实际温度不一定都比暖流低;反之,暖流的温度也不一定比寒流高。 寒潮是气象灾害。通常把造成地区广、降温幅度大(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风力达5~7级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 2.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日、地、月三个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引力最大,故为大潮。日、地、月三者位置成直角时,引力最小,故为小潮。 易误辨析: 寒流的温度一定比暖流低吗? 不一定。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相比,高纬度的暖流比低纬度寒流温度还要低。 三、启迪思维,重点突破 重点: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成因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活动: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生在大西洋上的“三角贸易”长达400年不衰,既有政治社会经济原因,也有地理原因,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洋流推进了北大西洋“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示意图如下: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3.分子热运动第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预习检测】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多媒体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

海水的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波浪的要素,理解波浪的成因及对海岸地貌、航海、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 2.理解潮汐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掌握海水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的关键战役,最终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这一天? (原来联军司令部选定适合登陆攻击日期的范围是六月五,六,七日三天,原因是只有这三天符合攸关登陆作战生死的两大条件,那就是迟的月出和天明后的落潮),这体现了海水运动的重要影响。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三种:海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 波浪要素示意图1、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由气流与水面摩擦产生。 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 量越大。 组成要素:波长、波峰、波谷、波高 2、海浪的类型及成因 A.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占约80%。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B.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3、海浪影响 A有利影响 ●为冲浪等运动提供场所; ●塑造地貌,海浪堆积与侵蚀作用形成海岸地貌,可供游览,如海蚀柱、海蚀崖; ●提供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 ●影响海上航行,风平浪静适宜航行,顺风航行快速省力 B不利影响

●侵蚀海岸,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使大片农作物受淹 ●掀翻船舶,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另外使海港和航道淤塞影响海上航行 ●影响海上军事活动进行 ●影响渔业活动,捕捞养殖,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 ●影响海上勘探活动进行 ●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4、海浪防御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工程措施:修筑防波堤(阻断波浪的冲击力、围护港池、维持水面平稳以保护港口免受坏天气影响、以便船舶安全停泊和作业而修建的水中建筑物);防止港池淤 积和波浪冲蚀岸线。 生物措施:种植海岸防护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保护农田;吸 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减轻城市污染。 二、潮汐 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潮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2、潮汐利用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采集和养殖 赶海(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 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窗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_________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直径大约是 _____________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3、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_______ 。 4、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力和力两种。 二、合作学习: 1、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_ 体之间、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 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_ 有关,所以这种运 动叫做____________ 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 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 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反馈训练: 1、分子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 在_____ 地运动着。同时也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以_________ 态、 _______ 态或______ 态的形式存在,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排列 _______ 的缘故。

2.1 运动的水分子 学案(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2)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学习目标: 1.通过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室探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 2.学习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知识点(重点难点): 1.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操作过 程。难点是通过水的净化过程分析自来水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目的。 实验准备:多媒体,酒精灯,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三脚架,玻璃片,表面皿,石棉网,天然水(浑浊)明矾,活性炭 学习过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2.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A.导电性 B.传热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 3.做过滤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水仍然浑浊,原因是什么? 答案:1.B 2.C 3.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干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3.混合物与纯净物以及自来水的生产。 布置作业 助学P22课后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谁的净化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word学 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世界各大洋要紧洋流的名称。2.把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固地沿着一定方向做①________的流淌。 2.分类(按性质) (1)暖流:从水温②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③____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④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⑤____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要紧动力是⑥________,还会受到⑦________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阻碍。4.要紧洋流及其分布 (1)图中洋流A是⑧____________,B是⑨____________,分别是受⑩______信风和? ______信风的吹拂形成的;C是?________,是在?______吹拂下形成的。由图中能够看出,A、B、C洋流流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2)各大洋要紧洋流的名称: a.太平洋: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 b.大西洋:J?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M__________、 N________、P__________。 c.印度洋:Q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____时针方向,冬季____时针方向。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1.全球热量平稳:促进__________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______和交换。 2.气候 3.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4.海洋航行 5.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______,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________。 我的疑问 1. 2. 3. 探究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探究材料某中学课外地理小组的学生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之前,打算用圆形盛水容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等物品模拟洋流的成因,归纳分布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 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 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为什么在树下就会闻到槐花的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 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 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水的运动教案 【篇一:2.2 水的运动(教案)】 2-2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松岗中学唐小军 第一课时:《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 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 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 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 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 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 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 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激趣设悬引入】 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 循环 板书:水循环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 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 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 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 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 水循环,如下图。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图中的a—b—c过程, a—d—e—g、h过程,i—j—e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 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 学生回答: 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 —海洋 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 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 的过程叫水循环。 4、讨论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在各个圈层间进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理解扩散现象 自主学习: 一、扩散现象 阅读课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液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6、图7.2-3说明了: 总结: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2、。 (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 2

二、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是什么在做无规则运动,它反应了什么? 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影响布朗运动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A、 B、 三、热运动 1、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自主检测: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数树深红出浅黄 D.纷纷暮雪下辕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水的运动(水循环) 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2-2 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松岗中学唐小军 第一课时:《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 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 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激趣设悬引入】 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 板书:水循环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 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 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 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 J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 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 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 __ ;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重点: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策略 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速度,得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而得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可以利用实验来说明,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外表现不同。利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来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美工刀、钩码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或推理,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难点】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前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中发生。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00 mL.上述现象直观地说明____________. 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3.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 。 4.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且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有哪些例子能够说明这一点呢? 观看视频: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水的运动》学案1

《水的运动》学案1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 3.学会绘制简易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成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凝结降水、③________和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④____________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环节 (1)类型:A 为⑤__________循环,B 为⑥________循环,C 为⑦________循环。 (2)主要环节 a 为⑧________, b 为⑨________, c 为⑩__________, d 为?__________, e 为?________, f 为?____________, g 为?____________, h 为?________。 3.成因? ?? ??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 外因:? 和?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1.概念:洋流也称海流,是海洋____________大规模的沿着____________有规律地运动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 2.分类:按照水温,可将洋流分为________和_______。若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________;若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________。 3.世界洋流的分布 (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是________型大洋环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