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2):194~20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刘朝莹 江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武汉 430079)

摘 应用现理论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主要人一生所做的都是综合行为,人唯一、优强调人的选择,否认心理疾病,重视关系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选择理论产生的历程,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文化及咨询经验对。 分类

1引言

的咨询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reality erapy )中发展起来的,是对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 )自点的总结和发展,是格拉瑟所有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也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础与核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与现实治疗法融合在一起,难以清楚地划分过程。参照Brian Lennon 对格拉瑟的40多年来所做工作的介绍,笔者将选择理论的 要 选择理论是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 )”成为现实治疗法所实治疗法的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取代“控制观点是:能够选择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理论修正了基本需要在咨询中的应用,最后结合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和内涵,强调内部控制,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选择理论,现实治疗法,格拉瑟,内部控制号 R395

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 )是从一种成功th 60年代以来思想、观过去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

会导致(We choose everything wo do.)[1]这一观念一直伴随着现实治疗法,但直到格拉瑟正式用“选择理论”取代“控制理论”才将这一观念明确无误的表达出来。现在,选择理论二者的界限。

2 选择理论的产生历程

选择理论的正式提出经历了比较长的们不是过去的受害者,除非我们选择成为受害者。”[1]

1965年,格拉瑟出版了《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 ),标志着现实治疗法的正了巨大成功,得以迅速推广。但是,格拉瑟无法回答“现实治疗法是怎样起作用的?为什么会起作用?”他开始为此寻找理论解[2]第二阶段(1980~19

收稿日期:2004-09-02

通讯作者:江光荣,E-mail: zj8411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

产生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80):现实治疗法问世。

60年代初流行的心理学观点是:人们是;人们不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格拉瑟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观点当事人逃避责任,放弃对生活的控制,不利于当事人的改变。因此他提出:“我式问世。现实治疗法在咨询和教育领域取得释。

96):借用控制理论。 80年代,格拉瑟对William Powers 的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产生共鸣。征得Powers 的同意,用控制理论解释现实治疗

第13卷第2期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195-

法。1984年出版的《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成为现实治疗法的理论基础。此时,格拉瑟版本概念,加进了许多心理学观点。例如依赖知觉到的现象而不是纯粹的现实,用动词的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来强调人类行为的选择特点;将人的基本需要由两种(爱和自我价值)发展为5种等。从此控制理论成为现实治疗法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阶段(1996~):提出选择理论并推广。

1995年,在爱尔兰召开的现实治疗法协会全国会议上,John Murphy 指出使用“控”一词会遇到很多麻烦,因为“控制”好控制别人,与格拉瑟的本意正好相反。次年4月,之行遇到的纪律问题使格拉瑟更明确的意识到外ernal control )与内部控制(internal co [2]

。格拉瑟及其同事面临主要问题是为他的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内部控制——做更明晰的定义,以及从所有体系中淘汰外部控制,用内部控制来取代;创制系统更人性化。

最后,格拉瑟决定用“选择理论”代替“控制理论”。这个变更代表了格拉瑟思想中一个完全不同的新阶段。他终于完全使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自己创立的疗法。

1998年,格拉瑟出版了《选择理论》阐述了选择理论。以教给当事人和学生作为管理生活的方式。

论与现实治疗法日渐成为

世界咨询主流,在选择理论基础上发展的优质学校和领导管理程序被广泛应用,并获得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我们决定要做的每件事情,包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才转化为行动和思维[2]。我们以选择行为和思想,进而间接决定自己的感觉和生理反应。 3.1内部控制心理学

,反对外部控制观念做错了,就受到惩罚,这样他就会按照我为力,进而产生痛苦。

能让一个人做什么,而是个体对信息进行铃响的控制理论已远离了Powers 的了很大的成功。

,人们 3 选择理制像指的是澳大利亚等国家部控制(ext ntrol )的差别立内部控制体系,而不是使外部控(Choice Theory )一书,详细他称选择理论是全新的心理学,是内部控制心理学,取代破坏性的外部控制心理学。选择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心理治疗,还可选择理论强调内部控制现在,选择理选择理论别人无法左右我们的喜怒哀乐,只能传递给我们信息;我们也不能控制别人,只能向别人传递信息。而信息本身是不会让一个人做什么或感觉到什么。信息传送到大脑,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可。外部控制心理简单的操作性前提为:一个人们说的去做;然后表扬他一番,以促使他继续遵照我们的意志行事[2]。一个接受外部控制心理学的人会利用惩罚、奖励控制别人,使别人听命于他。但是,这样会遇到反抗,破坏两人的关系。同样,这样的人忽略了人的主动权,觉得自己是受别人控制的,对现状无能格拉瑟曾说:“我们所做的没有一样是外界发生的事情引起的。如果相信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外界力量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像一

台死的机器。”[3]

人的行为是他自己控制和选

择的,而不是对某个刺激做出的反应。人们从外界接收到的和传递给外界的都是信息。信息不加工,进而选择如何去做。例如,电话了,人可以去接电话,也可以不接。去接电话只是因为这一行为最能让他满意。笔者认为选择理论可以称为内部控制心理学

-19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有两个原因:一是选择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

自己的选择,外界不能强迫你做什么或者不

做什么;二是选择理论认为人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去强迫别人。因此,运用选择理论可以避免别人的控制,也避免了控制别人。

格拉瑟认为选择理论可以教给当事人一种既不影响他人,又能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因为人天生具有5种基本需要:求生存(su

fun)和自由(freedom)。这5种基本需要

并伴随着成长不断发展、更新。它以

息以画面

如果

时,他也会痛苦,但痛苦

取得成功,治疗者必须是当事人优质世界中的人。

3.2 对行为的解释

选择理论认为:从生到死人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行为,而且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们选择的(极少数情况除外)。选择理论中的行为指的是综合行为(total behavior),由行动(acting)、思考(thinking)、感觉(eling)以及生理反应(physiology)4个部分构成。如果把综合行为比作汽车,基本需要就是发动机,行动、思考、感觉和生理反应都是轮子,行动和思考都是驱动轮,他们引导汽车前进的方向,感觉和生理反应是后轮,紧紧跟随驱动轮,汽车前进的目的地就是优质世界。

在这4个成分中,比较容易选择的就是行动和思考这两个成分。通过选择或改变行动和思考,可以间接选择或改变感觉和生理反应。因此,选择理论认为不愉快感觉都是自己的选择。当然,人不是直接、主动地选择痛苦,他选择的是让自己停滞不前,不再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这种行为无法满足基本需要,人就会感到痛苦。在治疗中,如果当事人可以学会选择更有效的行动和思考,开始与需要的人建立更好的关系或建立新关系,他就会停止选择沮丧,感觉会更好。因此,现实治疗者可以接受当事人感觉不好或生理不健康,但是不把精力集中在这两个成分上,而是集中于综合行为的行动和思考成分,这两个成分是人们能直接控制的。

在行动与思考两个成分中,人更容易控

rvival)、归属(belonging)、权力(power)、乐趣(

必不可少,这些需要驱使人们终生做出行动来满足。人的大脑不断检查输入信息,用感觉表示行为满足需要的情况。快乐是告诉人们一个需要被满足了,痛苦则是说正在做的事情不能满足迫切想满足的需要[4]。受到痛苦的驱使,人们会不断的寻求满足需要的方法。

大脑中有一个小小的世界,记录了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最佳方式。它会比较现实与这个世界中的信息,通过感觉给予反馈。这个世界就是“优质世界”(quality world)。优质世界是每个人出生后开始在记忆中组建的,

人类的需要为基础,但是又具有个人特殊性。优质世界中的信息可以分为3类:生活中最喜欢的人,最愿意拥有或经历的事情,最常遵循的想法和观念[2]。这些信的方式存在,如果人们的行为使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符合优质世界的某个画面,人们就会感到快乐。反之则带来痛苦。

优质世界是一个人生活的核心,里面的信息对这个人是最有意义的。三类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人,最喜欢、最想交往的人[5]。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反对他或强迫他,双方的关系就会恶化,他会很痛苦,选择抑郁、焦虑等行为。尽管陌生人强迫一个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程度小得多。这意味着治疗要

fe

第13卷第2期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197-

制的是行动。因此,即使有时候思考没有改

变,也能控制并改变自己的行为,让思想跟

着跑。但是做出有效行为不是天生就具有的

能力,需要后天学习。选择理论就能教给当

事人如何选择满足需要的行为。

格拉瑟强烈批判“心理疾病”的概念,他认

用动词代替名词或形容词、用主动语

3.3

03年

,精神病学会对心理健康有

外部控制者常用批评、指责、抱怨、唠叨

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协调好。

为不论是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冲突还是用现代的脑内化学成分不均衡来解释心理疾病,都会给人们留下一种印象:患心理疾病的人对症状没有什么控制,人们可以对此不负责任[6]。选择理论对此提出挑战,认为DSM所描绘的行为都是人们的选择或选择的结果。就像跑步可以导致出汗一样,行为可以带来大脑化学成分的变化。不是有病的大脑造成不愉快,而是因为选择了一些无效的行为[7]:如不能发展满意的当前关系;总是将困难归咎于他人;不面对事实等。

格拉瑟

态代替被动语态来描述所谓的心理疾病,把感到沮丧(being depressed)改为正沮丧着(depressing),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负性情绪不会自己产生或存在,而是当事人主动选择了抑郁、沮丧等行为,同时也让当事人认识到他需要改变,可以做出更有效的选择。“如果我们想改变我们的感觉——几乎所有的当事人都想感觉更好些——人们必须做出更有效的行动或思考选择,例如,如果感到极度孤独就去找一个朋友。找到一个朋友之后,人们就会快乐。这个选择还会改变脑内化学物质,从孤独化学成分变成满足爱和归属需要的正常化学成分[1]。”

关系的重要性

格拉瑟认为,在5种基本需要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最重要的[4],这样人们可以依靠与别人建立联系来满足自己的其他需要。当事人与他优质世界中的人的关系对他是非常重要的。格拉瑟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发现,来咨询的人“只有一个基本心理问题:一个人要么为目前不满意的关系而痛苦,要么他或她根本没有满意的关系”[6]。20

格拉瑟出版了《警告

危害》(Warning, Psychiatry can be hazardous to your mental health)一书,指出不愉快并非心理疾病,而是由于不能与优质世界中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8]。如果人们学习选择理论,学会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行为,他很快或最终会感觉愉快。

改善目前的关系或建立一种新的满意的关系是现实治疗法的咨询目标。格拉瑟认为思维可以表现在语言中,他写了《选择理论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Choice Theory),比较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语言[9]。

、威胁、惩罚和为控制而奖赏这些方式,例如“如果现在你不关掉电视,我和你父亲就一个星期不允许你看。”这不仅不能让别人做出自己想要的改变,还会破坏现有的关系。运用选择理论的父母会强调亲子关系比问题重要,采用温暖、支持、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调解圈”(solving circle)是运用选择理论解决关系问题的最好方法[2],这是一个假想的圈,进入调解圈意味着承认关系是最重要的,这是调解问题的前提。如果不愿意进入或退出调解圈,表明想放弃两人的关系。双方接受选择理论、了解自己的需求后就可以进入这个圈,只告诉对方你愿意付出多少,而不再要求对方做什么。只要呆在圈内,并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婚姻关系都是非

-19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常重要的关系,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关系。

在家庭和学校,人们常常觉得自己有权控制

对方,导致了许多关系走向破裂。选择理论

就是要教给人们,抛弃外部控制心理学,改

用内部控制,接受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

自己

现实治疗法中的许多观点,如对当事人

问题的理解、治疗目标、治疗程序等都是以

治疗者对选择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4.目标

选择理论产生之前,咨询目标是协助当

事人找出有效的方法满足需要,学会负责任

的行为。运用选择理论的现实治疗法,咨询

目标变成:帮助来访者与优质世界中的人

恢复或建立良好的关系,教给当事人选择理

论。

4.2治疗过程特点

选择理论认为是由当前令人不满意的关系引起的,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建立和改善当事人与优质世界中的人的关系上。格拉瑟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外部控制,没有意识到这会破坏两人的关系。咨询中,治疗师会运用某些技术让当事人认识到他问题的实质:缺乏满意的关系。进入当事人的优质世界是治疗的艺术。通过和治疗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事人学习如何接近他们需要的人,学会选择更有效的方式满足基本需要。

选择理论认为人能改变的只是行为,而且只是自己的行为。尽管治疗师不否认当事人有抱怨症状、责备别人的权利,但会告诉当事人他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治疗者经常让当事人回答下列问题:你想要什么?正

从选择理论的产生历程可以看出,它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了基本需要、优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并加以修正、综合,强调内部控制的思想。而且选择理论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注重人际关系,认为关系问题是人们带到咨询中的所有问题的核心。““控制理论”能更精确的表述内部控制心理学的特点,能够激发人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了“控制”一词带来的误解。

选择理论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对关系的

的行为这一观念,建立“关心而不占有”的良好人际关系。

4 治疗中的应用

1治疗

[5]

当事人问题一般

[10]在做什么以得到想要的?有作用吗?除了这些你还能做什么?通过上述问题可以促使当事人对行为进行自我评估(Self- Evaluation),从不同角度帮助人们探查需求和行为,检验行动计划是否为好的计划。伍伯丁(Wubbolding)认为自我评估是WDEP*的基石[11],现实治疗者不厌其烦地帮助当事人对行为、计划等进行自我评估,使当事人看到改变的益处,进而改变行为。当计划无法完成时,治疗师从不接受借口。他们认为,接受借口就等于承认当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咨询中,当事人很难意识到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症状,所以现实治疗法的咨询中,咨询员是一个指导者,教给当事人选择理论。这是现实治疗法的特色之一。此外,现实治疗法还有不重视症状、反对医学模式、反对移情等特点。

5 评价

[12]选择理论”比

WDEP是现实治疗法的治疗程序,W:want,问当事人想要*

什么;D:doing,询问当事人正在采取的行动;E:self- evalua

定计划。

tion,要求当事人做自我评估;P:plan,要求当事人制

第13卷第2期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199-

重视。许又新曾经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表

现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反过来说,良

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之基本

的和重要的表现。”[13]弗兰克(J. Frank)认

为在治疗中起作用的4种重要因素之一就

是: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的、

有情感交流的信赖关系[14]。可见,拥有令人

理健康至关重要,格拉

瑟将改善不满意的关系或建立新的、满意的

关系放在治疗的中心位置是非常正确的。

Ellis将选择理论与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做比较,认为二者都是内部控制心理学[15],强调外界发生的事件不能直接决定个体的感觉与行动,外界信息经过个体加工后,才对个体有影响,因此,个体可以选择如何做出反应。不同的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思想改变在前,行为改变在后,而选择理论强调人们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是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行动成分,思想跟随行动。人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也无法直接改变感觉和生理反应。这种思想促使当事人变得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行动。正确的行动能够带来成功,而成功体验可以提高当事人对自己的信心,增加他对自己、对事件的控制感——我并非对目前状况无能为力,这些体验对当事人的改变非常重要。

对心理疾病的看法和不重视过去是选择理论的两个特点,它们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不足的一面。

尽管格拉瑟承认心理疾病的确存在,但是只是在具有明显的大脑病理学、脑瘤、脑感染、脑外伤以及遗传情况时[1]。他认为通常所说的“心理疾病”完全是一种误导,抑郁、沮丧、痛苦等不愉快的感觉都是人的选择。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医学模式,用心

论聚焦于现在的行为,治疗中很少深

样可以引导当事

,做出行为改变。

不足之处在于忽视过去经验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过去经历、体验造成的,了解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有针对性地改变现在。忽视过去使治疗不够深入,当事人的人格改变效果会受到影响。

根据笔者的咨询经验,选择理论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非常适用,因为中国的当事人大多希望咨询员能更像老师、更像一位长者,给予他一定的指导,现实治疗法中咨询员的角色与中国当事人的期望相符,能很快达到咨访双方的配合协调,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选择理论比较简单易学,可以在学校广

满意的关系对人的心理学的观点解释心理问题。接受此观念就不能把自己当成疾病的受害者,不能再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这对调动当事人的责任感和信心很有帮助。

同时,忽视心理疾病的存在也是有不足。精神疾病确实存在[16],而且并非所有心理与情绪上的困扰都能简化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经验表明,有些当事人的确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而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药物治疗。所以,否认心理疾病会贻误病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选择理

入研究过去。如果涉及,也是把过去看作满足需要的资源和学习有效行为方式的资源。其有利的一点是能够传达给当事人这样的信息:不要沉溺与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要注重现在的事件、行为,注重现在能做什么以改变现状。这

人面对现实

泛传授,指导学生选择健康、快乐的生活。考虑目前中国学校咨询的实际,在人员、费

-20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选择理论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理论。 [1] Glasser W. Reality Therap in the Year 2000. 2000 retrieved

March 17 2004 fro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rt2000.htm [2] Glasser W. Choice theory: A New Psychology of Personal

Freedom(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8

[3] Howatt W The Evolution of Reality Therapy to Choice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2001, 21(1): 参考文献

y 7~12

[4] Glasser W. A new look at school failure and school success.

Ph appan, 1997, 78(8): 596~602

C Direction. retrieved March 17 2004 from http: //w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 / chemistr.htm

[7] Glasser W. Counseling With Choice Theory: The New Reality

m

HarperPerennial, 1999

[10] Yaniger B. Self-Evaluation of Quality Choice in Reality

Therap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spring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 of Reality Therapy, 2000, 20(1): 41~46

[13] 许又新. 心理治疗基础.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9. 3 第二版. 台北: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353

ea lua Jia ment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 Abstract :Choice theory is developed during the practicing of reality therapy ,by Willaim Glasser. It’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theory of all the work done by reality therapy instead of control theory. A very important idea of it is that ‘all we do from birth to death is behave and all we do is chosen.’ Choice theory modifies the concept of basic sizes he a . At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s evaluation is given nce of cou rnal i Delta K [5] Cory. Reality Therapy and Choice Theory, with Sample ase

Study. retrieved March 17 2004 from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 /rtctart.zip

[6] Glasser W. Focusing on Chemistry Instead of

Compassion-Psychiatry Takes Another Step in the Wrong Therapy. 2001 retrieved March 17 2004 from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thenew.htm

A Review on R The Depiction and Eva Liu Chaoying, (Depart [8] Lennon B.book reviews. retrieved April 9 2004 fr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3218622.html,/reviews.htm

[9] Glasser W. The Language of Choice Theory. New York: needs, quality world, and total behavior. It empha of mental illness, and thinks much of the relationship. T on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pplication to counseling combining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uthor’s experie Keywords :choice theory, reality therapy, Glasser, inte 2003, 22(2): 4~11

[11] Corsini R ,Wedding D. 著. 朱铃億, 林美薰, 李立维等译.

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476~479

[12] Lennon B. From Reality Therapy to Reality Therapy in

l [14] 江光荣. 心理咨询与治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46

[15] Ellis A.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as an Internal

Contr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Fall 1999, 19(1): 4~11

[16] Corey G . 著, 李茂兴译. 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lity Therapy:

tion of Choice Theory

ng Guangrong

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internal control and choice. And it denies the concept rticle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choice theory, expatiates the end nseling. control.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 尹童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箱庭疗法课程

箱庭治疗师必修之箱庭实操技能课程招生简章 您是否希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掌握一套拿来就能用的模板? 您是否希望在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工作中自由挥洒游刃有余? 您是否希望去参透一套理论深厚,变化非凡奥妙无穷的咨询技艺? 您是否希望见证到箱庭理论的实践,能够应用处理心理冲突实现自我的整合? 您是否希望能独立操作箱庭疗法来解决常见的各类问题,让周围的人们因你的箱庭疗法而获益? 【课程定位】 一站式成为箱庭治疗师的关键环节; 心理箱庭/沙盘工作,实践操作的指导书; 补充完善整个箱庭课程的操作流程、理论落地。 课程定位/种 类张日升老师箱庭初级张雯老师(张日升老师钦 点弟子)箱庭实操 张日升老师箱庭中级 课程意义带你走进箱庭世界,感受 大师风采,助你打下坚实 基础。 非常具体得教会怎么做, 箱庭疗法理论和技巧的 细化、流程化、规范化。 传授更加深奥的箱庭技巧与 理论基础,帮你打开心门, 迈入新境界。 课程定位箱庭/沙盘打基础必学课 程希望用箱庭实际操作,问 题解决的必学课程 想要深入研究咨询,应用箱 庭技艺的必学课程 课程收获了解箱庭世界的“道”, 理论学习,专业提高,实 务技术。 一套完整的箱庭技术操 作模板,系列问题解决的 参考方案。 箱庭应用报告,个案督导, 精神分析、无意识理论与箱 庭的精髓探索。

【成长之路】 箱庭实操技能课程是: 一站式成为箱庭治疗师的关键环节; 心理箱庭/沙盘工作,实践操作的指导书。 学员成为箱庭疗法治疗师可实现: 用箱庭基础理论理解与用箱庭思维表达作品; 独立完成箱庭个体咨询引导、操作、剖析、总结; 独立完成箱庭团体咨询引导、操作、剖析、总结; 解决箱庭疗法在个体咨询、学校咨询、家庭咨询的常见问题; 箱庭疗法咨询案例的总结与汇报、箱庭疗法针对不同类型问题与案例的解决方案。 学员成为优秀的箱庭疗法治疗师的关键: 理论+技艺+实战+领悟 三次课程分别可帮你实现的: 箱庭疗法初级:入门+理论+部分技艺 箱庭疗法技能:技艺+实战+应用 箱庭疗法中级:深化技艺+应用+点拨助你领悟 【课程对象】 心理咨询师;学校德育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医院心理医生;箱庭疗法爱好者。 箱庭疗法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老师获得单位认可、学校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 箱庭疗法也是心理咨询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每个咨询师都应该学习的技术。 箱庭疗法技术实操课程也会帮助医院的心理医生、爱好者切实掌握实用技术 【学员收获】 个体箱庭技艺操作流程与模板; 团体箱庭技艺操作流程与模板; 能够立竿见影得实现咨询技能操作的突破; 箱庭实施操作中常见问题的提醒、汇总、解答; 学会在咨询中恰如其分的使用不同形式的箱庭疗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案例)

ABC理论自我分析 案例 毕业季到来,大家都处于各种压力综合的高压状态,因此情绪都比较浮躁,遇事都不够冷静。有一天A老师找我帮他整理了一些发票,我非常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老师说我很较真。后来选导师的时候我抽签抽到A老师,可是我把名额让出去了。后来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说“XXX啊,别再给我提她了,较真的很。”以至于我再也不敢去见这位老师。 后来导师选定了,是大三的时候某专业课的一个男老师B。当年上课时他的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化,言谈举止有点女性化,因此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X娘娘”。有一次我们没完成作业,他当着班上同学发了火,一副很讽刺的表情,很讽刺的哼哼了几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尖酸刻薄的印象。 前段时间“X娘娘”让我们几个同学帮他校对一些文字,我又非常认真的把每一个细小语病都揪出来,并注明错误原因。其中一处标注“严重语病问题”,写过之后我就后悔了。开会时老师看了我一眼,回去之后我越想越不对,好像老师当时是白了我一眼,一定是不满我昨天的话。再联想,以前A老师认为我太较真了,这次“X娘娘”被我说严重语病肯定会认为我较真的,肯定会和同学们说:“不要再给我提XXX了!”我都可以想象他的那种哼哼的语气,肯定恨死我了。以后毕业论文有问题需要请教,他一定会用鼻子哼哼回答。最后肯定也不会让我论文通过了。我最后肯定比不了业了。真是越想越恐怖,都不敢再去开会了,翻来覆去一晚都睡不着,做事更是毛焦火辣的。 情绪ABC理论分析 A:诱发事件。 我给老师B批注“严重语病问题”,老师B开会时看了我一眼。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过分概括的评价: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喜欢较真的学生;认为老师B对所有的事都会出言讽刺。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和老师心意就会被老师讨厌,只要被老师讨厌就毕不了业、前途无望了。 C: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

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

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

√一个沙盘疗法治愈典型焦虑症的真实案例

一个沙盘疗法治愈典型焦虑症的真实案例 紧张、心慌、如坐针毡、手心出汗……两个月前,28岁的公务员小赵一坐到办公桌前,就开始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看到领导时,就更加烦躁得想逃。 在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有一间沙盘治疗室,里面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桌面被刷成蓝色,四边用木条包围起来,里面装满白色的细沙。这就是沙盘。治疗室三面墙壁有三个书架,上面摆满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各种人物、动植物、武器、运输工具、房屋模型等,这些小东西,是供咨询者在沙盘里摆设用的。 最终治好小赵焦虑情绪的,是沙盘测试疗法。心理医生介绍了小赵前来治疗的整个过程 第一次:9月25日 那天小赵犹豫着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四下里张望了一下,才进来。 黑眼圈,暗暗的皮肤,头发干净却凌乱,身高1.75米左右的小赵看起来一点也不挺拔,弓着腰坐到我的面前。 “我最近不知怎么了,一走进办公室就眼睛发花、胸闷心慌、手心出汗……”小赵显得很不安,不停用手掌来回搓着大腿,眼神飘忽。 “领导老是叫我加班,占用我周末休息时间……”他眉头紧锁,想表达,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急得站起来在治疗室里焦虑地来回走。 “对不起,我坐不住,我现在浑身都不舒服。” 当时小赵给我的初步印象,是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坐立不安,缺乏安全感。 他这样的情况,很适合进行沙盘治疗,这是一种非语言表达自我的方式,对引起他焦虑的事件不直接涉及,又能通过沙盘的摆放来将他的内心投射到外界。 我把小赵带到沙盘治疗室,请他自由发挥,在沙盘里摆下自己想摆的场景。(进行沙盘治疗的咨询者,第一次摆的沙盘很多时候并不能反映他的内心,可能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会带着伪装,摆放出一个很和谐美好的场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治疗,因为沙盘的摆放并不是“一摆定终身”的。) 小赵摆放的第一次沙盘,是一副惨烈战争场面,沙盘被篱笆隔成两边,两边放满了凶狠的猛兽、面目狰狞的男人、持枪打仗的战士和翻倒的飞机与船只。 小赵的这次摆放并没有刻意掩饰。 我尝试着问他,是不是感觉自己的生活就像是场战争。我想,假如我的判断能得到他肯定的回应,那他的情绪就会像泄洪一样倾吐出来。

认知行为疗法(三)

认知行为疗法(三) 四、适应症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抑郁症 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 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

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 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 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 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 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例如,当事人的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 焦虑患者的核心信念:

精彩团体沙盘案例分析—《和谐》概览

团体沙盘案例《和谐》(初稿) 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因共同的成长需要大家一起来体验团体箱庭,一方面想通过箱庭体验呈现潜意识的人格特质,另一方面让团体成员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团队的凝聚力更加紧密。 小组成员一共有六个人,分别为A 、B、L1、 D、S、L2(为了方便,以下依次简称为A、B、C、D、E、F)。六人均为女性,箱庭治疗师为Z,记录员为H。 制作的顺序以抽签形式决定,此次体验大家决定做四轮,制作顺序为:A、B、C、D、E、F; 箱庭制作地点在XX箱庭治疗室,准备工具为箱庭产品一套,记录笔、纸等。 指导老师要求记录员在箱庭制作结来后报告制作时间,并对每轮的作品和最终的箱庭作品拍照保存。 一、咨访关系的建立 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次箱庭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成员,均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指导老师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原则,与队员建立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咨访关系,此次团体箱庭体验活动为首次活动。在以后的时间,成长小组将定期开展系列的箱庭团体活动。 二、介绍团体箱庭疗法的制作原则 1、箱庭疗法坚持保密原则,个案的研究及发表都要征得来访者的同意。 2、不做人身攻击,只对物品的喜好阐述自己的态度,不对置放物件的人品头论足。 3、自我开放的程度由团队成员自己掌握,治疗师根据现场互动情况控制局面,但不轻易的插话和打断互动场景。 4、造型、抚沙、放玩具算一次制作次数。 5、不同类的玩具,一轮只能拿一个;相同类的玩具可以一次拿几个。 6、移动别人的玩具一次,就减少一次自己摆放玩具的次数。 7、每一轮的最后一个人放完玩具后,要告知记录人。 8、照相应从东、南、西、北、上五个角度拍摄。 9、团队成员要提早把自己想要摆的玩具看好,但不要提前拿在手里,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不干扰别人按顺序拿到自己的玩具。 10、成员在置放玩具前,要相对固定一个方向,不要随意变换位置。 11、团体箱庭以抽签的方式排序,遵从弱者优先,排到最后的一个人,可以调整到第一位(也可以不调整,按抽签顺序进行)。 12、团体箱庭的体验应该是持续的,成长性的。一般按照团体疗程3-5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是格式塔疗法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系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意识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中,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交往。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这些未完成的事情终究会被设法去实现,当它们蓄积了足够的力量时,其个人会受到偏见、担忧、强迫行为及许多自我挫败(seff-dereating)行为的困扰。尽管未完成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很早就被完形治疗流派提出来了,但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真正把未完成事件作为课题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只有关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素质里边会提到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师应该注意和处理好自己的未完成事件,以免这些未完成事件影响自己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怎么处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办法。本文拟结合一例因未完成事件引发焦虑的个案,讨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未完成事件引起的焦虑的解释与治疗策略,并报告此个案的治疗过程及要点,与同行分享因未完成事件而引发焦虑的理解与治疗经验,以 期共同探讨,互相提高。 1、个案情况

来访者为女性,25岁,供职于某大型台资企业IT部门,为软件开发人员。主要困扰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同居男朋友对自己很好,但还是怎么看男朋友都不顺眼,总想着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又觉得分手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此在分手与不分手这两种想法中反反复复,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觉很痛苦。来访者是二次寻求治疗,因为在一年前因为自己提出分手,男朋友做出开煤气自杀的过激行为而找一咨询机构陪男朋友去治疗,结果治疗师说问题并不在男朋友的身上,而是在她的身上,并和她进行了初步的同感和探索,但是因为300元/小时的费用,首次咨询后没有在继续。结果这次咨询后男朋友因为听咨疗师说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问题马上就好了,从此象没事的人一样了。而自己因为分手的想法一直盘绕在脑海,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而十分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感觉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没精神,十分痛苦。来访者再次求助希望通过治疗能消除自己莫名其妙的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快乐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初次谈话中来访者显的有些焦虑,但整体情绪反应正常。来访者自述其莫名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从他们恋爱开始不久就有,持续快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谈婚论嫁问题的日益紧迫,最近两年这种想分手的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依据DSM一IV,把来访者的情况诊断为“因未完成事件而焦虑”,严重程度为中度。 来访者感觉最初无明显的起因。从小做事认真,并且因为自己父母是学校老师,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很优秀,因此常受到长辈的表

箱庭疗法案例

一名遭受性虐待儿童的箱庭疗法案例 一、案例概要 1、C:7岁,女孩,样貌小巧可爱 2、家族:父亲51岁,母亲43岁,哥哥10岁,4人家庭 3、来访前: 根据儿童虐待报告进行了现场调查,被判断为受到身体、精神、性的虐待以及养育放弃,和哥哥一起被实施了远离父亲的分离保护措施。首次与咨询者进行了关于分离保护经过的面谈。在开往咨询中心的车子中,对于分离保护完全没有表现出不安,与哥哥高兴地聊天。着装虽然不清洁,但是可以看得出是精心打扮的一件带有蕾丝花边的短裙。 4、家族史 生于西南部A地都市。本来是家族4人一起生活,但是C四岁的时候,由于父亲的家庭暴力导致母亲离家出走。母亲出走后,父亲离开A市,与哥哥一起搬到B市。在B市,3个人度过了2年的风餐露宿生活。之后,3人住进救助机构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租房住。在这期间,父亲与住在C市的母亲再次见面,由于父亲的暴力再次致使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由于酒精中毒而患上了肺病。 5、问题史 父亲对C的暴力实施从脸部遍及全身。父亲很易怒,经常在没有喝酒的情况下反复地实施暴力性言语攻击。而父亲喝醉了的时候,更是经常不让C睡觉连续整晚进行暴力行为。住在A市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了对她的性虐待。在B市的救助机构居住的时候,这种行为被发现,C去了小儿精神科接受治疗。之后,继续受到来自父亲的性虐待。除去暴力和性虐待之外,父亲还经常不让C吃饭,只给她一些点心吃。分离保护时的生活环境是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和其他露宿生存者一起居住的。 二、咨询经过 1、心理判定 (1)社会面:由于家庭的解体,没有受到适当的养育,双亲的不合关系、来自父亲的暴力以及性虐待、养育放弃等等造成C不安程度很高。母亲的离家 出走导致C对与母亲的憧憬以及情绪上的缺乏陷于深度紧急状态。 (2)心理面:实施KEDI-WISC,HTP,KFD,SCT 在智力测验中得分93属于平均水平。其中,模型再构成能力、对抽象刺激 的视知觉能力比其他能力优秀。相反地,右脑的处理能力、对有意义刺激 的视知觉能力、集中力、对刺激群进行分析和分类的能力略低。 (3)性格测验:实施HTP,KFD, SCT, K-CBCL 内外紧张与不安度高,缺少自我统治力。对环境感到无力,并且显示出过 度的反应和压抑的反应(焦躁感、愤怒、哭泣等),情绪不安。另外,与他 人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方面,不能顺利地进行,有难以克服自身情感的倾向。 作为结果,形成了C高度不安、依存性人格、不能与他人进行积极接触、 倾向于对他人施加强烈印象的性格。 所有测验都标志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诉之于一种令自己痛苦的状态(身

一例运用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运用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报告 广东省广州监狱心理矫治科调研组 求助者罗某,减刑后没有受到家人的回信,近三个月以来忧心忡忡,产生了苦闷、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了饮食、睡眠以及改造生活,主动申请咨询。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试以及综合性分析,作出了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抑郁情绪,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罗某,男,现年31 岁,状族,广西鹿寨县人,中专文化。故意伤害罪,刑期8 年,2007 年2 月入监,现在某监狱服刑。 (二)个人成长史 罗某在农村长大,父母中年得子,是家中的独子,顺产,从小父母对他要求严格,读书成绩较好,后来考入中专,毕业后自谋职业,2001 年经人介绍和妻子结婚,育有1 名子女。广西鹿寨县有毒品走私活动,罗某于2003 年一次好奇染上了毒瘾,其妻劝其戒毒,罗某于2003 年底一人到广东打工,主要是想脱离不良环境远离毒品。在服装厂工作了3 年,其间认识了另一女子并同居,2006 年底回老家离婚,打算和女友结婚,回广东后女友改变了主意不仅不结婚,而且也不愿继续交往,一气之下将女友砍成重伤,自己也进了监狱。该犯刑期较长,入监后不久其妻抛下离婚书出走,小孩留给了年迈的父母照看。 (三)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及社会功能 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拘谨,眼神迷离,精神萎靡,神情略显紧张不安。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家庭无精神病遗传史。基本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劳动,和同改能够进行必要的交往。 (四)心理测验结果 S C L -90 测试结果显示,躯体化1.9,强迫症状2.0、人际关系敏感1.8、抑郁2.9,焦虑2.4、其他2.4,可以看出,求助者抑郁因子分最高,其次是焦虑因子、其他因子以及强迫症状。SAS 测试结果显示,SAS 标准分为58 分,提示有焦虑症状。S D S 测试结果显示,S D S 标准分为69 分,提示抑郁症状明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 例分析49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治疗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例有交往障碍的女大学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贝克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案例事件 1、个人资料 1 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2、症状详情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3、个人自述

入学后曾与本宿舍一名同学(称为C)关系不错,这位同学家庭条件优异,各方面比较能干,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很好。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慢慢不敢与其交往。大概是从进入大学军训过后开始,求助者称自己开始感到严重的 不合群。宿舍的人都爱讨论买护肤品保养品,还时常约定好出去聚餐,自己家庭条件差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受到了孤立。C家庭条件好且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没有嫌弃求助者而是和她玩到了一起,但求助者很快就感觉到C有时候的言行是在刻意嘲讽她,让自己感到十分气愤。慢慢地, 2 求助者觉得与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害怕和他人交谈,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 4、咨询过程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第一次咨询时,主要运用人本主义 的咨询原则,让求助者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建立信任关系。 (2)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向她 简单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并且帮助患者明了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障碍,简要概括出目前的问题,并且设立咨询的具体目标。 核心理念:我无能(消极) 中间信念:我必须要很有能力,大家才会尊重我 自动思维:消极看待自己,我不擅长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行为目标:1.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列明出来。 2.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同学,而不是敌对的、 情绪化的方式。 认知目标:1.纠正“我不适合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我

心理沙盘游戏分析培训课程

心理沙盘分析师培训课程 您是否希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掌握一套拿来就能用的模板? 您是否希望在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工作中自由挥洒游刃有余? 您是否希望去参透一套理论深厚,变化非凡奥妙无穷的咨询技艺? 您是否希望见证到箱庭理论的实践,能够应用处理心理冲突实现自我的整合? 您是否希望能独立操作箱庭疗法来解决常见的各类问题,让周围的人们因你的箱庭疗法而获益? 【课程定位】 一站式成为心理沙盘分析师、箱庭治疗师的关键环节; 心理箱庭沙盘工作,实践操作的指导书; 补充完善整个箱庭课程的操作流程、理论落地。 课程定位种类张日升老师箱庭初级张雯老师(张日升老师钦点 弟子)箱庭实操 张日升老师箱庭中级 课程意义带你走进箱庭世界,感受大 师风采,助你打下坚实基础。 非常具体得教会怎么做,箱 庭疗法理论和技巧的细化、 流程化、规范化。 传授更加深奥的箱庭技巧与理 论基础,帮你打开心门,迈入新 境界。 课程定位箱庭沙盘打基础必学课程希望用箱庭实际操作,问题 解决的必学课程想要深入研究咨询,应用箱庭技 艺的必学课程 课程收获了解箱庭世界的“道”,理 论学习,专业提高,实务技 术。 一套完整的箱庭技术操作模 板,系列问题解决的参考方 案。 箱庭应用报告,个案督导,精神 分析、无意识理论与箱庭的精髓 探索。 【成长之路】 箱庭实操技能课程是:

一站式成为箱庭治疗师的关键环节; 心理箱庭沙盘工作,实践操作的指导书。 学员成为箱庭疗法治疗师可实现: 用箱庭基础理论理解与用箱庭思维表达作品; 独立完成箱庭个体咨询引导、操作、剖析、总结; 独立完成箱庭团体咨询引导、操作、剖析、总结; 解决箱庭疗法在个体咨询、学校咨询、家庭咨询的常见问题; 箱庭疗法咨询案例的总结与汇报、箱庭疗法针对不同类型问题与案例的解决方案。 学员成为优秀的箱庭疗法治疗师的关键: 理论技艺实战领悟 三次课程分别可帮你实现的: 箱庭疗法初级:入门理论部分技艺 箱庭疗法技能:技艺实战应用 箱庭疗法中级:深化技艺应用点拨助你领悟 【课程对象】 心理咨询师;学校德育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医院心理医生;箱庭疗法爱好者。 箱庭疗法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老师获得单位认可、学校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 箱庭疗法也是心理咨询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每个咨询师都应该学习的技术。 箱庭疗法技术实操课程也会帮助医院的心理医生、爱好者切实掌握实用技术 【学员收获】 个体箱庭技艺操作流程与模板; 团体箱庭技艺操作流程与模板; 能够立竿见影得实现咨询技能操作的突破; 箱庭实施操作中常见问题的提醒、汇总、解答; 学会在咨询中恰如其分的使用不同形式的箱庭疗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多样化箱庭案例报告的方法与示例,箱庭理论分解传达到技艺的具体方法; 在实践中提炼总结范式,将箱庭理论、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为撰写报告、论文研究、咨询总结做好扎实准备。 专业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训练和指导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和矫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便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例如:两个儿童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径自走过去了。对此,其中一名儿童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名儿童可能想:“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样他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继续干自己的事;而后者则可能觉得不安,而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一、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 RET 是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来访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来访者的情绪好转。 核心:改变认知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 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解读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最近接到两个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促使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 一、女,在校学生,20岁,学历大专,浙江湖州。 问题描述:我初中的时候老师每一节课都要有人上台讲一个时事新闻之类的,从那时起我觉得很紧张,平常没事就想我站在台上会是怎样的,平常总是想这事越想就越害怕它,很紧张的,后来到高中的时候就很害怕这些事也怕上课回答问题,现在大学也怕站在讲台上,真的好累,以前只是紧张,心跳加快,脸红现在是会发抖了,现在是只要是稍微人多的地方,比如说是去看医生,大家都看着我我也紧张。我真的好想解决一直困扰过我的问题。如果我胆子很大就好了,那我会多么幸福啊。 二、年龄26,性别女,工作无,婚姻未婚,籍贯山东。 问题描述:我不工作有4.5个月了,生活中,现在就是不敢看人的眼睛,不敢与人对视。害怕见到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以及以前所有认识的人。我很孤独,很自卑,因为我没有朋友,也不能交到朋友,因为与陌生人的交往都很困难了,失败的交往,痛苦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前进的道路是如此的漆黑。我很渺茫!不敢与人交往差不多三年了,在这其中断断续续的工作有好几份,都是我跟同事的交往不够自信,眼神总是闪烁,闪烁,不能控制的闪烁,让别人很不自在,都不愿意跟我交往,最终导致我辞职的。为此我心里一直很苦恼。更加在交往中不自信。害怕与任何人面对面。有时候觉得自己活的太卑微了,连门都不敢出。活的很多余,可是还有父母,自己也是很没有办法!请救我!救我! 社交恐惧是指暴露在不熟悉的人或被他人审视时感到极度恐惧。社交恐惧症以害怕社交情境和人际接触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害怕社交情境,表现为回避参加社交情境,或者是表现为虽然非常紧张,但强忍着参加。使患者感到焦虑的情境包括:当众演讲、在公共场所吃喝、使用公共厕所等。 社交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会有难堪言行,或者被人审视而感受到尴尬,极端恐惧,并极力回避,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通常不会认为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症,错误地解释为自己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能或人际关系不良。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着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迫,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社交恐惧常常会导致口吃、自主神经紊乱、晕厥等症状,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交活动。 一、社交恐惧症的病理学 1.体验到对一些社会/社交场合的恐惧与一些人际关系的焦虑,明知道自己的害怕恐惧、紧张担心没有相应根据和充足理由,但还是控制不住。 2.因为找不出到更合理的解释,患者就把这些问题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社交技能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关系中,常有自信心不足,若与人比较,甚至自卑。 3.由于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前后有人,或者是大庭广众面前举止不好、做事不当、手脚笨拙,或者会暴露自己心理的不踏实而常有窘迫或尴尬感受。 4.由于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在人际接触中被人审视,当背后有人时,会有被审视的感受,心理会因此紧张、焦虑、恐慌。 5.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与评价,特关注别人的眼神/表神。因此,周围有人在场情况下,做事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偶尔还会操作失误,因紧张与焦虑伴

高中心理健康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案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形式】讲解法、讨论法、交流法、心理案例分析 【活动步骤】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著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 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 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 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努力了吗?” 老师要告诉你们: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 你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3.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努力是相对而言的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前几天有个同学在咨询中说:“老师, 我觉得我挺努力的,以前上中学时我都不怎么学,平常别人学习我玩,就临近考试学几天,成绩还行。现在上高中,我也知道努力了,每天晚上回家也知道学习了,有时学到十点多钟呢!我觉得我很努力了,可成绩提高的不明显,怎么办?” 努力是相对而言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九、十点钟,有的同学则学到十一、十二点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 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同学比。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2】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有一名 女同学在咨询中谈到:“老师,我这段时间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不理想,以前我和××同学的成绩差不多,可上高中以后我的成绩就不 如他了,他的成绩怎么就提高得快。这是为什么?”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儿童箱庭疗法个案分析报告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箱庭疗法个案分析报告 作者:曹丽影, 孙秀颖, 李亮, 李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刊名: 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09,""(33)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约翰.麦克劳德.心理咨询[M]伦敦:SAGE出版社,2003 2.侯志瑾.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 3.张日.箱庭疗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迟希新.Chi Xi-xin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6,""(2)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2.期刊论文迟希新.CHI Xi-xin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3.学位论文张勇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调查研究2007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异地务工连续时间半年以上没有回户籍地农村老家团聚,而被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指导者。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是儿童成长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将给这些儿童的生活安全保障、身体健康发育、品德行为塑造、心理情感培养、知识学习等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 由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可知,重庆三峡库区农村人员的素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这些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将来大多要承担起建设家乡的重任,如果他们的生存环境仍然得不到改善,必然有碍于他们人力资本的提升,如果他们的发展状况堪忧,将来就很难提升库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最终将严重阻碍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如果解决不好今天的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就很有可能为明天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笔者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文献;第三部分笔者从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基本现状来研究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库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通过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缺位等家庭因素导致他们与非留守儿童在成长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缺陷主要体现在监护不力、品德行为发展不良、学习意识淡薄、心理与情感负担沉重、成长环境不和谐等;最后,针对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提出:通过整合影响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社区、学校及政府等相关因素来构建和谐的“一缺四补”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并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本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研究既能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理论成果,也以此希望引起重庆三峡库区当地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关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库区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政策,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国家及其它地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借鉴。 4.期刊论文秦晓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探析-总裁2009,""(10)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并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长期阻隔,使得大量的问题伴随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而产生.在对西部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的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对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有所帮助. 5.期刊论文刘美玲.李忠伟.LIU Mei-ling.LI Zhong-wei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介入的模式探索——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2(z1) 通过对实地调查问卷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出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负面环境.在探索解决策略上,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一个规范的制度化模式的构想,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并论证其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专业手法融人服务中,在满足留守儿童的生理需求的同时,为其提供一个心灵归属的港湾.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克服成长中的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同非留守.儿童一样茁壮成长. 6.期刊论文刘明兰.陈旭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2(7)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和父母亲情呵护的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7.期刊论文张莎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分析与对策-管理与财富2009,""(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l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8.期刊论文王锋生.孙业桓.杨林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2 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