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

南京市海英小学付佩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位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准备的活动角,学生准备活动角

板书设计:

一、趣味引入

谈话:今天付老师要和二(1)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数学的王国走一走,看看在那里有什么新朋友在等着我们,好不好?

谈话:老师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有几个我们认识的图形(出示三个图形,一起认识三个图形)。谁能上来摸一摸,从袋子里找到三角形?

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其他小朋友一边看他摸到的是什么图形一边思考怎么摸到三角形。

生:摸到的图形有三个尖尖的角,它就是三角形。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追问:长方形为什么不摸?

生:长方形有四个角

追问:为什么你们摸到它(圆)的时候就知道它不是三角形了?

生:因为圆没有尖尖的角。

引入:老师注意到大家在摸图形时用到了一个新的概念——角(板书:角),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他!(板书:认识角)齐读标题。

二、新知授予

1.认识角的特点。

师:为了大家研究方便,老师把这些图形上的角都移下来。(PPT出示图

形上的角移下来)。这些移下来的图形我们都叫它?(生:角。)

谈话:观察这些角,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提问:你能用老师为你准备的道具,自己做一个角吗?抓住它的特点,

动手试一试!

学生用之前准备好的吸管,毛线,扣条,白纸等工具做出一个角。

学生自己选择道具做角,再进行小组交流。

请小组上台展示自己做的角。

追问: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

①吸管靠在一起

追问,(吸管分开一些)老师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

再追问:要怎么样才可以呢?

生:要靠在一起!(操作)

师:看来,吸管靠在一起很重要!

②毛线拉直

追问:为什么你的手崩得紧紧的?

生:因为角的两条边要是直直的。

③扣条

师:扣条扣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角

谈话:你发现这个角怎么样?(动一动扣条)它是可任意动的!

提问:刚刚大家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角,你发现这些被称作角的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板书:角的共同特征)

生1:都有一个尖尖的点

指导:每个角都有这样一个尖尖的点吗?(生:有)

指出: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

追问:每个角都有这样一个顶点吗?

(每个角都有一个这样的顶点)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提问:谁能来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学生总结,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①出示研习单上的六个图形,学生自主在研习单上完成,完成之后,同

桌之间进行交流,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理由。(围绕图形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作答)图2强调没有顶点,课件将两条边延伸到一起,形成顶点。

图4强调没有直直的边

图6强调既没有直直的边,也没有顶点

课件旋转图5,并提问:现在这个图形还是角吗?

指出:还是角,因为还有顶点和直直的边。

2.学会画角。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如果让你画一个角,你准备怎么画?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你要怎么画?(板书角,不写名称)

谈话:睁开眼睛!老师也画了一个角,你的脑海里画的角和老师一样吗?

生自由回答。

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要先画顶点。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标出顶点。

追问:接下来我们要画什么?

生:两条直直的边。

再追问:那我们要用到什么?

生:直尺。

拿出直尺,板书两条直直的边,并表上边。

讲解:我们给它标上小小的弧线,表示一个角。(边说边板书)

提问:现在,你会画角了吗?拿出铅笔和直尺,把你脑海中的角画在

研习单上!

学生在研习单上自主画角

下台巡视,看一看学生画的角有什么遗漏,及时补充提醒。

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请学生上台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②出示研习单上第二题,图形中的角

提出:图形上也有许多角,你能来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都有几个角吗?

要求学生用角的符号标出角,并数出角的个数,标在图形下方。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

追问:图1为什么只有一个角?

指出:没有直直的边,不能算是角

3.认识角的大小

每个人用扣条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更大!

请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①眼睛比一比,一眼看出

追问:谁能比的更有挑战性一些!

②相近的角

提问:这两个角我们要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提出可以对齐顶点,比较角的大小。

追问:谁有更好的比较方法?

提出对齐顶点,再对齐一条边,就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再追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角谁更大?

生指出另一条边在外边的角更大一些。

得到结论:张开程度越大的角就越大。

出示三个边长不同的直角

提问:你知道这三个角谁比较大,谁比较小吗?

生指出一样大。

追问:为什么一样大呢?

指出:三个角张开的程度一样大。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将三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个角重合了!

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三个角一样大!

三、课堂练习

出示钟面

学生完成研习单,并说一说哪个角最大,哪个最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所以图三的角最大。两边张开的越小,

角越小,所以图一的角最小。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角。

追问:角有什么特征?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再追问:你知道怎么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生: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课堂研习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是的图形下打“√”,不是的图形下打

“×”。

2.画角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

()

()()()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片活动角 学具:一张圆片每人一个活动角三个大小不同边长短不同的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就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来自龙三小,姓刘,叫刘雪梅,你们该叫我什么呢?猜猜看,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刘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爱举手,大胆发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你们能作到吗?)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角”你想到什么?(请四人)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板书:认识)数学中的角! 2、(举起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老师这个神奇的袋子里就藏着一些尖尖的角,不许用眼睛看,很快的把角摸出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四名小朋友来摸,摸到就藏在背后)好!一个一个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里?(真能干,谢谢你,好!不错!) 你这么快就摸到了角,高兴吗?你怎么摸到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好吗? 刚才老师发现你摸呀,摸呀,半天才摸到,你怎么想的呢? 告诉大家,你失望吗?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圆上没有角呢? 生可能汇报:圆是弯的,没有角,其他的图形都有角!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真会动脑筋!谢谢你)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长方形上找到了四个这样的角,在三角形上找到了三个角,在五角星上找到了5个这样的角,因为圆是弯弯的没有角!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 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实践感知 (1)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

集体交流。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找一找。 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 形。 ②反馈摸出的图形。 ③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④用手势反馈。 (2)做一做。 ①交代活动要求。 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④学生质疑,评价。 四、总结提升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画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 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清晰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己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从前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角(教案)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学画角。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图片、三角尺。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一)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

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角? (二)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让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很快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做角。 教学准备:几何角,三角板,小棒,硬纸条,图钉,毛线,扇子,(两个明显角,两个不明显角,两个钟面)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名字叫角(板书: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角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新朋友非常调皮,还没和我们见面就想和大家玩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把他们找出来,怎么样?(课件出示“角的感知”) 师: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角朋友,把他们请出来怎么样?(出示几何角) 师:这几个图形是什么?(角)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三角板)上面有角吗?有几个?谁能上来指出其中一个角?(生指尖尖的) 师:尖尖的是角吗?那我们把这尖尖的移到黑板上来看看(师画一下顶点)问:“这是角吗?”生:不是,只是一个点。 师;“对了,这个只是角的一部分叫做顶点,(在点前写顶点)请大家拿出你的三角板,把一个角的顶点往另一只手的手心按一按,再拿开看一看手心留下什么?” 师:对了,这就是角的顶点留下来的痕迹,那么,除了顶点,角还有什么呢?(两条直直的线)这就是角的两条边(师画出两条边,标出边)现在这就是一个角了,刚才那位同学只指出了角的顶点,那么我们该怎样指角呢?(师板书一弧线,边指边说;这就是一个角)。师;现在谁能小结一下,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设计理念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 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在创造中发展。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尝试、探索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出发,采取摸角──指角──做角──玩角──找角等多种 感官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 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或用两根小棒摆角、或用吸管等做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找角、做角、比角等过程,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角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初步形成了角的表象, 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意味着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引导学生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 3.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独立 学习能力的创造意识,体会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钟面、吸管、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认一认:你们认识这些图形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图形) 2.摸一摸:蒙上眼睛摸出这些图形,并说说是怎么摸出来的。 3.说一说: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通过蒙眼摸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通过质疑,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二、结合实物,认识角 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实物)让学生从实物中指出角。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课件演示从物体中抽象出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⑴学生摸三角尺上的角,感知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名称。 ⑵学习规范地指出角。 【学情预测:在指角时,可能还有很多学生只指出角的顶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指顶点,接着从顶点开始沿射线方向指两条边,最后画弧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至例2。 二、教材简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初步的基本图形,也 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和角 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 藏在情境中,1 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 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 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 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 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朋友起得早,正在校园 做早操。”(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同桌互相说一说,你 都看到些什么?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这样的图形。(电 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 红色闪动的角)。你们认识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和音乐的营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 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二、探究引导,掌握新知 (一)角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位大家的老朋友,看看你们都还认识吗?师:是的。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 师:那这个图形宝宝有小朋友认识吗?(三角形) 师:像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认识角。 教学提示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两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所拼出的图形叫做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并逐步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过程与方法: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动手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活动角材料 学具准备:小棒、活动角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来看大家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1:正方形…… 生2:三角形…… 师:正是它们呢,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小棒,你能用小棒摆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吗?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学生同桌结对子一起摆图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都摆出来了,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摆这些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 生1:我用了4根小棒摆出了正方形…… 生2:我用了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用2根小棒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拼的过程中悄悄的讨论着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我们发现用两根小棒拼不出图形,两根小棒只能有一头连接在一起,另一头拼不到一块…… 生2:是啊,拼出这个图形叫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2根小棒可以拼成图形,但是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说明 平安小学郭洪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用重合等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制作角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 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哪些认识的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突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启发:在这些平面图形里面图上还藏着一个图形,它就是“角” 2、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板书:角。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再运用角的表象回到实物中去找角,这一来一回,便建立了角的初步表象。】 二、初步认识角 1、摸角。 出示三角尺教具,谈话:老师这里有一把大三角尺。你们有吗?举起来。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儿? 组织学生用手感受三角尺上角各个部分的特点,并交流自己摸到的感受。 明确: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角有两条直直的线。 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用手感受了角的特点,谁能把刚才感受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学生交流后组织学生集体说一说角的两个主要特点。 2、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和地位 《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由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法和学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结合本班实际,适当拓宽知识面,充分利用教材原有资源进行教学。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互动,激趣导入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加小学现场教学观摩获一等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64页—65页。本单元包括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设计等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认识角》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自主探索角的特征,使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的、整体的把握。本课时容量较大,难度也不小,因此,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和高效性,是有效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角。角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不是带着零认知来学习的。但是,学生对角的理解基本上是停留在生活经验和日常用语的层面,如桌角、铅笔尖角、羊角、手肘角等等,这些角跟数学概念中顶端尖尖、两边直直的角并不一样。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强大功能,直观、形象、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概念的两种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正确建立数学平面图形——角的概念。“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是本课难点,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气氛愉悦的实践活动是化解难点的良方。因此教学中安排了猜一猜、比一比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长短完全没关。 教学设想: 新课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江门五邑风景图片,创设形象生动、轻松愉 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新知探索 阶段,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组织了三次找角活动——找出生活中见过 的角、找出指定实物中的两种角、找出街景图中的数学的角,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数学 平面图形——角的概念。通过开展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等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并充分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 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2)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图形纸片等。 学生准备:图形纸片、三角板、纸板条、图钉等。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兔妈妈新建了一座漂亮的新房子,我们在漂亮的新房子中找一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直直的边,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红领巾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摸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word版本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 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认识角。 教学提示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两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所拼出的图形叫做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并逐步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过程与方法: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动手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活动角材料 学具准备:小棒、活动角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来看大家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1:正方形…… 生2:三角形…… 师:正是它们呢,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小棒,你能用小棒摆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吗?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学生同桌结对子一起摆图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都摆出来了,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摆这些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 生1:我用了4根小棒摆出了正方形…… 生2:我用了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用2根小棒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拼的过程中悄悄的讨论着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家岗小学刘文会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知识点【教材分析】 《认识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顺序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认一认、比一比、画一画等来认识角的形状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角是有大小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角,对角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头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一认”“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抽象感知出角的形状,学会画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口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的角。什么是角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角。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2、通过生活物体,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表象。 师:在我们的周围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找得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生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角都在那里呢?引导学生感知“角尖”是尖尖的,“两边”是直直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引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对角有整体的把握,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表象,同时为后面学习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气氛。】 3、从实物中找角,凸显角的特点。(电脑演示)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上面有角吗?你能找到它藏在哪里吗?(注意指角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