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历的今天1995年4月7日佛光山寺第三、四任住持心平法师逝世 精品

最新-历的今天1995年4月7日佛光山寺第三、四任住持心平法师逝世 精品

历的今天:1995年4月7日佛光山寺第三、四任住持心平法师逝世法名智宗,佛光山寺第三、四任住持。

心平法师1938~1995年台湾宜兰人,俗姓吴。

别号慈均。

名天赐,台湾省宜兰县人,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三日出生。

自幼循序就读,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

一九五五年前后,十八岁的吴天赐在宜兰一家印刷厂工作。

民国五十二年1963于宜兰雷音寺依星云大师出家,次年于基隆大觉寺受具足戒。

出家以来,协助其师开创佛光山,曾多次代表中国佛教会访问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

曾任佛光山寺监院、彰化福山寺住持、宜兰雷音寺住持、台湾省佛教分会宜兰县支会理事长、私立普门中学董事、佛光山沙弥学园园长等职。

一九五一年时代,宜兰地方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地方上没有弘法的法师。

一九五二年秋冬之间,宜兰有位李决和居士,在台北中国佛教会遇到星云法师,相谈之下,约请星云法师到宜兰讲经。

是年年底,星云法师单枪匹马到宜兰,住进一所破落的雷音寺。

雷音寺位于宜兰市北门口,始建于清季道光年间。

星云法师初到的时候,寺中仅有一位妙专老尼师,另外住了三家军眷,星云法师住在大殿旁一角没有窗子的小屋中。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他难忍能忍,惨淡经营,渐渐的有了信徒,也有青年学生依他学习。

星云法师乘便组织雷音寺学生会,心平法师就是当时学生会中的一员。

心平于十八岁时皈依星云法师,每当星云法师在各城乡弘法,他总是随侍左右,那时他就有出家的心愿。

后来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入营服役,退役后在宜兰经营一家小印刷厂。

一九五九年,星云法师在台北县三重埔、开设佛教文化服务社,每天要包书寄书,人手不够,就打电话召心平来帮忙。

心平接到电话,什么也没有问,只说我就来,丢下印刷厂的工作,来到三重

达摩大师无心论

《菩提达摩大师无心论》 【梁】菩提达摩 注:此经出自《大藏经》第85卷No.2831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粗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闻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那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得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回六趣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有人,于暗中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于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恼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槃。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槃。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槃者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槃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槃既不可得,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木石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似暗非暗,如明不明。舍之不灭,取之无生。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烦恼混之不浊,涅槃澄之不清。真如本无分别,能辩有情无情。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灵。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灭则不见其坏,生则不见其成。大道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如斯运用自在,总是无心之精。” 和尚又告曰:“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拙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为颂曰:“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心。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无心无照亦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也。” 又问:“何名为太上?”

达摩大师《无心论》

达摩无心论 (此书是敦煌经卷之一,原本为斯坦因第5619号)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闻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那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得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回六聚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有人,于暗中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于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恼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者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盘既不可得,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木石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似暗非暗,如明不明。舍之不灭,取之无生。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烦恼混之浊,涅盘澄之不清。真如本无分别,能辩有情无情。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灵。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灭则不见其怀,生则不见其成。大道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如斯运用自在,总是无心之精。” 和尚又告曰:“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拙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盘,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为颂曰:“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心。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无心无照亦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