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台湾宝岛在我心中

台湾宝岛在我心中

台湾宝岛在我心中
台湾宝岛在我心中

《台湾宝岛在我心中》涉台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历史,了解台湾,认识台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不忘国耻,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准备:

确定两名主持人。并熟悉主持槁及班会程序。

拟写好知识竞赛填空题

活动过程:

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A :1997年7月1日那一刻,举国上下欢歌起舞喜迎香港回家。

主持人B:1999年12月20日那一刹,各族人民着起盛装共庆澳门回归。

主持人AB:瞧,一刹那间,一切都变了,离散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多么震撼人心啊!

主持人A: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但欣喜之余,**分子却数典忘祖,陷祖国统一于水深火热之中。

主持人B: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目前虽未与祖国大陆统一。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不仅是不容改变的历史,而且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每一个有理智的中国人,都要时刻永记“台湾宝岛在我心中”

下面,请欣赏小组唱《我爱我的台湾岛》

主持人A :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主持人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

主持人A :台湾省面积虽小,但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同学们,台湾知识你知多少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竞赛,看看你对台湾的了解有多深。请同学们作好准备。

[附知识题]

全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台湾岛)

台湾省包括哪几个岛屿?(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

台湾省的最高山峰是什么?(玉山)

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浊水溪)

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台湾省三大城市是?(台北、高雄、基隆)

台湾居民百分之九十七以上为——族,他们的祖先大多数来自-------省,和-----省。主要少数民族为-----族。(汉、福建、广东、高山)

------年,-------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省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后来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1620年、荷兰)

1661年,----率部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郑成功)

1683年,请政府设置------府,隶属------省。(台湾、福建)

主持人AB :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同学进行表扬。

主持人B:通过这次的知识竞赛,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台湾的一些情况。我们要记住台湾那被荷兰殖民者掠夺长达38年的艰苦岁月,勿忘国耻,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用美妙动听的琴声奏出我们心灵的回声。

请欣赏电子琴合奏《高山青》

主持人A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祖国大家庭不能分离的一员,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而不是**分子所说的“亲“与”邻“的关系。

主持人B :**分子表面上一副亲善的样子,骨子里却包藏祸心,企图离间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关系,如此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主持人A :就算赐予他们神的力量也休想将台湾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因为母亲与孩子间的骨肉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孩子时刻都在呼唤,用心编织出一首优美的诗《给我的母亲》

请欣赏配乐诗朗诵《给我的母亲》

附:诗歌《给我的母亲》

男:许多神圣的回忆,在我的心中已不复在。

女:唯有你那令人神往的形象,母亲啊,却使我依然记得和热爱。

男:你摇过我的摇篮,唱着那慈爱和迷人的歌曲。

女:整夜整夜地守护着我,在我不平静的睡梦里。

男:我在你的抚育下茁壮成长,在你亲切的关怀下变得坚强。

女:我从你的言语和目光中,吸取了快乐和精神力量。

男:我的心灵从你那里学会了,强烈的爱和憎。

女;从你的心灵中吸取了,对一切事物的热情。男:你不但生育了我,你还把我造就成人。女:你还把光辉的美德给了我------你是我双重的母亲。

主持人B:一首深沉的《给我的母亲》,体现出母爱的伟大,融合了母子间的骨肉亲情,如此感人肺腑的言辞,听后,**分子还能一意孤行吗?不能,一定不能。

主持人A ;台湾这里不但山水美,而且人也美。美丽的台湾岛孕育出美丽的台湾人,瞧,一群可爱的高山族小姑娘正朝我们这边赶来,带来了高山族舞蹈《阿里山的姑娘》,请欣赏。主持人B:非常感谢高山族小姑娘们的精彩表演,从中流露出她们对台湾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主持人A:亲爱的同学们,作为90年代的青少年,你又将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呢?看,那位小学生就给我们起了一个模范作用。那他究竟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迎接这一天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请大家欣赏小品《同在蓝天下》

主持人A:欣赏完小品,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4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来发言。

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大家究竟用怎样的行动来创造和平,迎接台湾回归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吧。

主持人B:同学们,台湾被荷兰统治了三十多年,使祖国蒙受了莫大的痛苦与屈辱。我们要牢记这惨痛的历史,台湾的回归,牵动着神州十二亿五千万人民的心,牵动着2300万台湾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让我们勿万耻辱,振兴中华,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浩荡东风,昂首阔步跨进21世纪。

主持人AB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努力学习,朝着“迎接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奋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我们的一份热情。

主持人A:我们是华夏儿女。

主持人B:我们是炎黄子孙。

主持人A B :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台湾同胞和我们是一家人。

主持人A:老师们、

主持人B;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AB :53班主题班会“台湾宝岛在我心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 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然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每一节的考核结果与上一节的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周评价考核、月评价考核、半期评价考核和期末评价考核的阶段积分。最后建立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价系统方案。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评价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积分制评价模式的定义与意义积分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立在 学习过程中定向积分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兴趣大小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学生本节积分和上次积分进行累加,可以形成阶段性积分。积分制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积分制评价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节课内容,还需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 (二)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流程 1.建立实施目标

①在原有学习习惯基础上,培养提出问题、积极思维、 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谨慎、勤于思考等习惯。②初步学会民主参与、倾听欣赏、分享交流、互助互评等学习方式。 2.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堂积分、作业 积分、 测评积分、奖励积分。四部分积分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差异发展,基于合作且有竞争意识,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开拓思维,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巨大作用。 第一,课堂积分标准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主 要包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一次积2分、上课能够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且语言组织清晰的一次积3分、上课主动参与交流, 并把交流成果清楚表达的一次积2分、有创新思考积5分、 小组合作并推荐代表回答的每个组员积1分,回答者积2分。 课堂减分项目包括:上课睡觉一次扣2分、玩手机一次扣 2 分、讲话影响教学者扣3分、迟到一次超过5分钟者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 ,作业积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核练习 部分。课堂作业实行等级制加分,共有六个等级分别是:1个 A+积6分、1个A积5分、1个A—积4分、一个B+积3分、 1个B积2分、1个B—积1分,低于这六个等级的不加分,未完成的视分量扣分。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与预习内容,这部分是对积极者的奖励分,视内容难易来量分。考核内容在 上课环节中完成,每完成一道积1-5分不等。第三、测评 积分包括阶段测验、半期和学期考试,这些积分直接实行百分制打分,最后在折算加到总分上。第四、奖励积分,在上 课的每个环节上有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的每次每人积5分。

浅析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浅析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教学模 式 摘要:介绍了纯黑板教学、纯多媒体教学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其中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是对前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对教师和学生从课前到课后的教与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符合信息时代的大背景。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这也给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基础。微课视频、网络公开课和Mooc 等网络教学形式作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对于好奇心强的年轻人具有一定吸引力。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引用庄子的名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来形容物理学的涵盖范围之广和物理之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铺垫。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高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与各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1] 1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简介

大学物理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而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可能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我校,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教学模式,即纯黑板教学,纯多媒体教学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但是,有数据表明,纯黑板教学和纯多媒体教学都不是受多数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所以,二者怎样结合、扬长避短是当代物理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3]笔者通过本人的教学体验,对这三种教学模式的体会是:(1)纯黑板教学模式讲究一板一眼,学生能够看到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方便记笔记,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是数学、物理学科老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所以对于新进教师我们还是提倡使用纯黑板教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有限,而且由于教师要在黑板上进行大量的推倒和演算,从而大大降低了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频率,加上缺乏新鲜感,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及手机和网络来得快。(2)纯多媒体教学相比于黑板教学,呈现的信息量更大,并且可以大大解放教师的双手和精力,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及时作出回应,而且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可以通过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做形象的展示,降低了理解难度。但是基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动脑动手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幻灯片一页一页的播放有时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按照教学思路对幻灯片做了处理,并非整页播放,但由于是课前做好的内容,不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机应变的调整,学生也可能来不及做过多思考,就已经进行到下一页,有些学生跟不上,干脆就不去追随老师的进度,开起了小差。(3)基于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混合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 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 一种计划或范型。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称为“理论说”.. 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 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种观点可称为“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第三种观点可称为“程序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 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四种观点可称为“方法说”..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 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鉴于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观点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 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 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 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操作性 2.整体性 3.简约性 4.开放性 5.针对性 ..三..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 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 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3..操作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 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4..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 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 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台湾地区大学排名

台湾大学排行榜,台湾高校排名(公立前五名) 1.台湾大学 全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台湾“教育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全岛陆地的百分之一。 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为数可观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2008年被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124名 2.成功大学 成功大学(英文: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为台湾顶尖大学之一,现为全台规模第二的全科性综合大学。 成大校本部由八大校区组成,另有安南校区、归仁校区及斗六校区,是全台唯一校区最集中的国立综合大学。此外,成大也是南台湾教育中心、医学中心、光电系统科技中心。 3.台湾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 (英文: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NCTU)创校于1896年上海,最初取名为南洋公学,即今日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共有八个学院,学生一万两千余人。 4.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数所顶尖大学之一,经常与交通大学相提并论。 目前共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七个学院;共有十七个学系,十九个独立研究所,占地面积105.5公顷。 著名毕业生有:梁启超,王国维,杨振宁,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5.政治大学 政治大学于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创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学科著称的学府。现有文、理、法、商、社会科学、外国语文、传播、国际事务、教育等9个学院、33个学系、2

个学士学位学程(欧洲语文学士学程、传播学院学士学位学程)、48个硕士班(含硕士学程)、32个博士班、16个硕士在职专班、5个全英语学位学程(台湾研究英语硕士学程、中国大陆研究英语硕士学程、国际经营管理英语硕士学程、国际传播英语硕士学程及亚太研究英语博士学位学程)。 台湾大学排行榜,台湾高校排名(私立前五名) 1.辅仁大学 作为21世纪以来唯一曾主动调降学杂费的台湾大专院校,辅大自2006年开始即连续获得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为世界第500名左右的大学,总排名为全台第十,人文与艺术领域为全台第二。目前除已拥有海峡两岸最早获得AACSB认证的世界级商管学院之外,在国际化资源与医学院国考合格率方面亦持续保持全台第一。近年在总额全台第三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补助之下,校方已经备有促使辅大医院营收承担九成办学经费之筹划,重新设立辅大附中的计划亦在进行当中。 2.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于1900年在苏州由基督教监理会创建,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亦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东吴大学一向坚守民办学府的特色,董事会立场超然,学校运作制度化。 东吴大学秉持中英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与“Unto A Full-Grown Man”的精神,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充实、优质且具前瞻性的一流“教学大学”。培养具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有创新及执行能力的社会中坚人才。 3.淡江大学 台湾淡江大学(英语:Tamkang University,TKU),简称淡江或淡大,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淡江英语专科学校(淡江英专),该校先后开设三年制及五年制课程,为迁台后第一所私立高等教育院校;1958年改制为四年制的淡江文理学院;1980年获准升格为大学。 台湾淡江大学目前共有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淡水校园(教学与研究并重)、台北校园(以服务为主的终身推广教育为重点)、及教学为主的英式全人教育的兰阳校园(2005年开始招生,以90%英语授课,并采大三学生全部出国留学的教学设计)。同时,并积极建构网络校园,以运用信息科技与因特网,进行与国内大学之远距课程交流、国外大学之在线合作计划,亦邀请国际知名大师开授远距课程与演讲,开拓淡江大学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 指导教师:X X 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浅析高等教育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浅析高等教育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摘要】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一直是国家政府垄断的教育,在上个本世纪末,为加强整体国民素质教育,逐渐加大扩招力度,政府允许成立二级学院,半公半私的大学在各地兴起,也就是所谓的三本院校。与此同时,大学的入学门槛降低了,学生的素质相对有所减弱,而且整体教育质量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特别是现在的教育体制,扩招的加大,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与应有的教学,使得教师只有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传授知识;在大学教育的扩张背景下,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问题也日趋明显化。 本文正是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相比较的研究,来探讨新型教学模式推广的意义与其受到的阻力,目前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对学生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实则有相当的难度。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使适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能够与时俱

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比较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们所处的教学环境,来研究与探讨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及定位。 1.2 预期研究目标 呼吁允许教师选择更适合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程和内容的教学选择上以适当的方式直接与实际接轨,以达到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学习知识的需求。正是如此,教学安排应找到学生的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点,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2新型教学模式 2.1慕课教学 慕课已进入各大高校,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是,它是在线教育的革命。慕课课程整合网络各信息资源,用录制好的教师授课视频进行网络播放授课。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课堂人数的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慕课教学依托于互联网,世界各地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可在家学到国内外高校慕课课程。 其主要特征有: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慕课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本文结立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背景着手,分析了四所典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并据此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设计和预期成效进行了讨论。 标签:台湾;教学发展中心;启示 在新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引导广大中青年教师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更新知识结构等,无不关系到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些方面,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类似中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背景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逐步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教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发展优先的特点。但究其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仍可发现其发展受到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台湾当地经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下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起短短十数年之间,台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此期间,因为高校规模的迅速发展,教师规模急剧膨胀,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迹象。 其次是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失衡,教师重科研而轻视教学。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出台,客观上也导致广大教师对教学的轻视,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界人力资源需求的脱节,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如上文所述,台湾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其懒以发展的机电、现代农业等产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时至今日,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等原因,产业升级换代势在必行。因此,台湾高校迫切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学科门类,培养新进教师。 第四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该计划对台湾所有公办和民办高校开放,所有高校如培育出成熟有效的教学教改成果均可申报该计划。为保证教学教改成果培育质量,台湾高校纷纷通过设立教学发展中心,培养提升教师从事教学教改项目的业务素质。 二、台湾地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特色分析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核心业务职能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因高校自身科系设置和办学定位不同,导致各高

近十年来台湾高等教育之改革与展望

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之改革與展望 連秀玉1 摘要 從教育部教育統計處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教育粗在學率從1997年的43.08成長到2007年的85.31幾乎將近倍增的狀況,2007年計算時還不包含研究所及進修學校學生數;這顯示高等教與已從昔日精英教育轉變成為大眾教育。為強化教學品質,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各級學校生師比都下降的情況下,大學與獨立院校卻一枝獨秀地增加,在量值改變的背後,高等教育的品質是否也獲得保證?本文旨在透過文獻收集及分析之方式對過去十年高等教育改革相關議題進行分析,以期了解過去十年台灣高等教育的改變與發展,並提出對高等教育未來之展望。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台灣教育 關鍵詞 1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暨台中市國民中學候用校長 185

壹、前言 Martin Trow(1973)表示:高等教育人口數佔18至21歲年齡層的15%以下稱為菁英期(Elite Higher Education),15%-50%時稱為大眾期(Mass Higher Education),達50%以上稱為普及期(Uinversal Higher Education)。2005年是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期進入普及期的轉捩點(教育部統計處,2008a)。學校數與學生數激增的情況下,招生方式的改變成為近十年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之ㄧ;高錄取錄,低分上大學也成為大眾對高等教育的品質的擔憂,因此,受教品質成為重視的焦點,高等教育的評鑑如火如荼展開,但是高等教育的生師比在近十年是各級學校中唯一增加的一個階段。 近十年台灣在高等教育改革著墨相當深,從高等教育招生方式的改變、評鑑、改名、整併、資源整合與重點發展、校務基金、師範院校轉型、產學合作與授權、鬆綁都有相當大的改革,本文將先對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分析,然後針對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方案與面臨挑戰作分析,接著提出台灣高等教育改革之展望,最後做結語。 貳、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分析 一、學校數與學生數 學校數方面從1999年到2008年間,公私立大專院校數從137所增加到164所,公立大學數也從21所倍增到42所(教育部統計處,2008a),學生人數部分,專科學校人數從1999年的452,346人,遞減至2008年的133,890人,獨立學院及大學部分,則從409,705人,倍增到987,914人(教育部統計處,2008b),在1999年到2002年間,許多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教育部,2008),專科學生人數減少,但獨立院校及大學人數增加,整體上,大專院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近26萬人。就在學率而言,淨在學率-也就是各該級教育相當學齡學生人數÷各該相當學齡人口數× 100-從1999年的33.2%到2008年的61.41%,在2005年首度衝破50%(教育部統計處,2008c),高等教育也正式邁入普及期,粗在學率到2008年更到達85.31%(教育部統計處,2008d)(如表一),幾乎是想上大學的人都有機會,但似乎高中到大學的升學壓力不減反增,這種種都迫使大家必需面對這重大的轉變。 在外國在華學生數上也有長足的增長,從1999年5,109人,到2008年15,436人,人數成長近3倍(教育部統計處,2008e)(如表二),由此可見國內對於外國學生是相當鼓勵的。 表一1999-2008年高等教育在學率、大專院校校數及學生數數量變化表 專科學校獨立學 院 校數大學 校數 小計 粗在學率淨在學 率 校數 學生數學生數 校數學生數 八七46.98 33.32 計53 452,346 45 39 409,705 137 862,051 1998-1999 公立 6 63,928 22 21 153,891 49 217,819 私立47 388,418 23 18 255,814 88 644,232八八50.52 35.43 計36 457,020 61 44 470,030 141 927,050 1999-2000 公立 4 61,134 25 21 164,151 50 225,285 私立32 395,886 36 23 305,879 91 701,765八九56.14 38.70 計23 444,182 74 53 564,059 150 1,008,241 2000-2001 公立 4 55,294 24 25 178,509 53 233,803 私立19 388,888 50 28 385,550 97 774,438九十62.96 42.51 計19 406,841 78 57 677,171 154 1,084,012 186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皮亚杰);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加涅);概念获得模式(布鲁纳)。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如前苏联戈盖巴维利等一批学者创立的合作教育学。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育看作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它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并驾驭自己的环境,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的行为。如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里培林)等。 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有多种。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第一类教师活动强度最大,学生最小,依次递减(递增)至第五类则表现为教师活动强度最小,学生最大。 有人从教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替代性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教师呈现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二类是“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略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第三类是“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折衷于前两者之间的产物”,它在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扬长避短,使前两者的优点相得益彰。再如,有人从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_袁薇佳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袁薇佳 摘要台湾高等教育多年来坚持改革、推动教育普及,在落实办学自主权、探索去行政化、加强分类评鉴和提升管理绩效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台湾高校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文章总结了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举措和部分高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高校去行政化大学分类评鉴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助理研究员(广州5104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高等教育发展注重传承与改革,注重借鉴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既有国际化办学特色、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办学之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办学自主权、去行政化、分类指导和细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大陆高校带来启发和反思。 一、台湾高等教育重改革、重普及 (一)高等教育改革举措频出 目前台湾教育面貌的形成,与“四一〇”教育改革运动密切相关。1994年4月10日,台湾200多个民间团体、3万多民众走向街头,表达教育改革的诉求,提出了四项目标: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1994年修订的《大学法》确定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主的原则。1998年起,开始改革大学入学方式,推行由高校主导的“申请入学”方案,改变“一试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实施推荐甄选和申请入学等多元入学制度。2000年初,台湾出台了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草案,拉开了台湾大规模高等教育改革的帷幕,其中一项重大措施即成立大学系统,鼓励高等院校整并,提升整体竞争力。2003年,对《大学法》进行修正,授予“国立”大学行政法人地位,使大学组织运行更加弹性自主。2005年,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学校务评鉴计划”,积极推进大学评鉴工作,加强对大学质量的管控。持续推进的评鉴机制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出由数量扩充向追求卓越、品质提升的转型态势,高等教育逐步由学究型转向兼顾社会服务功效,由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教育经营理念由管制走向开放。 (二)高等教育趋于普及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高等教育在广设大学和多元入学等方面采取了系列革新举措,由此带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增。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正趋于普及教育。1994年启动大规模教育改革时,大专院校总数为130所,其中大学23所、独立学院35所、专科72所。至2009年,大专院校总数已达164所,其中大学105所、独立学院44所、专科学校15所。[1]根据台湾“教育部”资料,2014年,台湾已有大专院校159所,其中大学124所、学院21所、专科学校14所。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从 46 教育评论/2016年第3期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 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理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与指导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提起并加以评述的是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它们构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依据,《决定》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决定》的这一精神为高校从知识、能力到素质多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办学,学科分隔,重理轻文,专业先行、技术至上等过分强调专才教育性质的办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文教育薄弱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设想,希望通过课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一些学校打破旧的教学体制,对大学新生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对不同类别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摘要在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适当地加入小组讨论、课外阅读、论文写作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传统教育模式研讨式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目前中国高校的师资水平,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相当大比例;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不能说大部分,但至少个别重点大学实验室设备也绝对不比欧美大学差;考入大学的生源质量也很好,我国的高中生知识水平普遍比欧美的要求高,那么,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不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原因在哪里呢?在教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教学方法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反应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作为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方法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是一个方法论体系,其中包含了讲授式、启发式、举例式、讨论式及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能是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现代高等教育始于西方,教学模式在历史上也发生了几次阶段性的变化。 二、高等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历史阶段西方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发生在19世纪之前,第二代的时间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后期,第三代是从20世纪后期到现在。第三代还在发展中,主要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国际互联网的建立、知识社会的出现使得大学教学模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第一代出现于19世纪之前社会、科技不发达,大学课程里还没有形成教材,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面对面的讲授。大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念书,学生记忆和背诵。学生主要学习修辞、语法、逻辑等。此时大学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读书写字,学会演讲和辩论。第二代是19世纪初出现于德国的“研讨班”,这种教学方法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然后老师和学生在“研讨班”上讨论,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得到了自我能力的提高。德国的“研讨班”教学模式被当时的许多大学所采用,但是随之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研讨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人数迅速增长的需求。后来,便出现了“班级授课”,这种模式的特点和现在我国高校的“班级制”类似,教师在规定的时间给某个班级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观众,教师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特征,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第三代是19世纪后期,美国的教育家提出了要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大学教学要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做中学。他们认为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第三代教育模式出现了,就是结合“研习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德国教育体系“讲座 培训日记 ——中德合作“FMH”引进项目 主讲人: Dr.Helmig 模块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的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吴晓华、仇海兵、单晓涛 日期:2月17日

一、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 2月20日演讲人: Dr. Helmig 第一部分 Dr. Helmig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德国教育体系 第三部分三个体系的教学方法 第四部分学习规则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 二、培训内容整理 第一部分 Dr. Helmig自我介绍 个人介绍:教授本人从德累斯顿毕业,主修职业教育。之后到德国各个城市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之后回校读博士,还从事了一些医药方面的专业,他可以将医药和教学结合到一起。他的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个人发展。还在企业中有工作经历,在企业中从事教育工作。 今天主要讲的内容是教学法这一部分。 据他所知,中国的教育发展的很迅速,haoshi教授在职业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下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项目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德国教育体系 材料:有PPT,纸质版(英文)。 一、关于结构方面: 1、德国教育的体系。 1.1、高校,高职和大学统称为高校,不像过去或中国有比较严格 的划分。在大学中和职业院校中都有硕士,故把高校分为两 块:大学,工科类的(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对这两类进 行对比。 1.2、大学的可以念到博士,但高校里面一般注重应用,一般到了 bach就结束了,但今后是可以调转的。

1.3、Bachler注重双元制,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Uim、Fhs 是全日制的。 1.4、Bachler想要从职业学校跳到大学学习要提供优异的成绩, 大学有自主选择权 1.5、Bachler的学生一般毕业后可以直接选择就业,倾向于在企 业进行实操,也即是实习。就业后大部分学费也是由企业提 供的。 1.6、学生想要进入到大学学习(uim)是要文理考试的,fhs(工 科类)和ba(职业为导向)也有考试,但相对容易。 Bach Master PHD Uim ok ok ok Fhs ok ok ok/no Ba ok no no 2、三种院校对比 (在ba中学习3年,从ba到fhs,在fha至少2年,从fhs到uim,在uim 中需要3年,故最少需要8年)这种方式代表萨克苏州。 每年进入学校的比例:Uim中有3.8万人,fhs中有5000人,ba中有1000人。针对于就业来说,ba是最好的,学校培训完全依附于企业,故就业率是100%;fhs(工科类)有一定失业率,但也有限; Uim就业率相对最低。 在ba中的知识更有针对性强调就业,在fhs中突出动手能力。而在大学中的更注重于知识体系,理论性很强。那么学生就要自己做出选择。 有些专业如物流、接近于实操方面的都在fhs中设置专业,而大学中更偏重于理论(如德累斯顿)。 中国的高考是统一的试卷,而在德国是由各个大学决定的,大学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的(学生没有很充足的时间去复习)。工科学校和职业院校有很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复习(为了提高比例,适当的提高入学率,还会有辅导班,而uim 录取率严格控制)。 二、每种体系的教学方法 1、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31T15:04:34.1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8期作者:程林 [导读] 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75004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探索有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1 信息时代高等教学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 信息化的浪潮冲击着传统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知识传播更加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学内容更新更加及时,内容也不断丰富,使高校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广阔,让他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成本却大大降低,使教育公平化逐渐得以实现。信息时代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视野得到了拓宽,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而高校的教育教学也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得到不断的创新,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教育方式应运而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1.2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等教育面对挑战。例如,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提高和进步给教育者带来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的挑战;学生的“三观”形成及思想教育受到信息资源、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挑战;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和知识时,他们的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面临挑战;知识的碎片化、多元化特点致使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下降。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逐渐向全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课堂学习不再是学习的必要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过渡,普通高校在进行教育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创新力度较低,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仍然缺乏高度融合,在信息化教学中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学习的需求。而且,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机制单一,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缺乏个性和弹性。有些高校虽然耗巨资建设了实验教学中心和自主学习中心,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业贡献不大,出现了“高科技、低效率”的局面。信息时代下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主要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缺乏深入考量,无法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要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 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模式发展趋势 2.1 教育资源协同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这使得组织更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因为与其将资源消费于非擅长工作,不如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进而各取所需。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相同或类似专业,但很多未能体现出优势与特色。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课程设置追求广而全导致在特色建设中投入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内外部优势互补。 教育信息化进入2.0阶段后,封闭教育资源走向开放、专用教育资源成为通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在全网范围内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整合,高校可以同时成为优势资源的提供者和非优势资源的受益者,实现基于专业化的教育资源协同化。教育资源协同化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逐步倾向于理论联系实际,而多数教师并不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导致在课程讲授上实践性不足。通过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机构、产业的教育资源协同,实现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既通过产教融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机会,也提高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 2.2 教学关系灵活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当前社会逐渐向后工业时代演进。在后工业社会中,权威的树立更依赖于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组织中的职位。从组织行为学视角看,当信息和知识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时,组织中更多人有途径获取其所需的知识,这使得基层人员也有足够的能力对自身工作进行决策,而不仅仅只是被动接受上级的安排。随着决策的分散,上下级的界限逐渐模糊,组织结构越来越灵活化。与此类似,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教育信息资源,这使得其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一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这将极大改变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授课模式,通过教学关系灵活化实现教学相长。推动教学关系灵活化,实现教学过程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化为双向的知识互动,学生可以更多参与教学内容和模式设计,甚至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达到最佳教学效率与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实现了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结合、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完成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基于项目的指导和与学生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能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自我提升。 2.3 教学过程定制化 定制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供应链中信息的快速、准确共享,进而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牛鞭效应,企业基于客户实际需求面向订单安排生产成为可能。需求信息的实时传递,使得供应链各方能够实现对客户实际需求的快速反应,面向订单生产可以更大程度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定制化需求充分满足了需求方的个性化,而个性化不仅存在于生产制造领域,也是全领域需求者追求的目标,因此也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还做到针对不同学生完成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的定制化。 实现教学过程的定制化,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当前时代,学生的主要课后学习活动基本都是基于互联网完成,这使得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条件准确挖掘、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偏好和习惯,并以此向其推送符合其潜在需求的教学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基于数据、模型与算法推断出学习者的预期需求,为教师课程设计提供辅助决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社会组织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学生在其中完成知识资源的动态选择,进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高等学校也可以联合产业、科研院所等在平台中发布教育资源,实现产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