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a)

C.憔.悴(qiáo) 堪.摘(kān)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

D.怆.然(qiànɡ) 暮霭.(ǎi)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

B.“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ù)履.行(lǚ)亟.待(jí) 茕.茕孑立(qióng)

B.脚踝.(huái) 契.约(qì)教诲.(huì) 天崩地坼.(cha)

C.拔擢.(zhuó) 趔.趄(lia)百舸.(kě) 鼎铛.玉石(chēng)

D.庇.护(bì) 笃.诚(dǔ)逋.慢(bū) 有条不紊.(wě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销赃变本加厉明信片舐犊情深 B.善长察言观色摄像机出类拔萃

C.震撼不径而走绿茵场招聘启事 D.焦躁蛛丝马迹挖墙角韬光养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

....的大事情啊!

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

C.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

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大国国民意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C.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以上。

D.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环节。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若一场梦境。

①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②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③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④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

A.④①②③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阕,首句先写秋景。词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以景物侧面烘托自己的绵绵思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语言运用

9.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不仅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还有丰富的含义。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依照例句形式,表达它们的特点和寓意。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例:春节——爆竹震响,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发生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呢?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终于被浙江省攻克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a)

C.憔.悴(qiáo) 堪.摘(kān)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

D.怆.然(qiànɡ) 暮霭.(ǎi)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解析:A项,噎yē;C项,处chǔ;D项,怆chuànɡ。答案:B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A项,销:烧完了。答案:A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解析:B项,“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答案:B

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

B.“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解析:A项,“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错,应该是“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答案:A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ù)履.行(lǚ)亟.待(jí) 茕.茕孑立(qióng)

B.脚踝.(huái) 契.约(qì) 教诲.(huì) 天崩地坼.(cha)

C.拔擢.(zhuó) 趔.趄(lia)百舸.(kě) 鼎铛.玉石(chēng)

D.庇.护(bì) 笃.诚(dǔ)逋.慢(bū) 有条不紊.(wěn)

解析:C项,舸gě。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销赃变本加厉明信片舐犊情深 B.善长察言观色摄像机出类拔萃

C.震撼不径而走绿茵场招聘启事 D.焦躁蛛丝马迹挖墙角韬光养晦

解析:B项,善—擅;C项,径—胫;D项,角—脚。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

....的大事情啊!

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

C.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

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

解析:A项,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C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D项,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大国国民意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C.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以上。

D.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环节。

解析:B项“过程是时代”搭配不当。C项“存在”后少宾语中心语,在“紧张”一词后加上“的情况”,“上升到50%以上”句式杂糅。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心环节”或“要以……为中心环节”。答案:A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若一场梦境。

①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②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③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④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

A.④①②③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解析:按照“落日降落”“剩下了半个”“已经消失”“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这一过程可判断。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_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①运用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②全词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阕,首句先写秋景。词人通过_____视觉、嗅觉、触觉三方面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以景物侧面烘托自己的绵绵思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答:点明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无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答:)本词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动作和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韵味。整个下阕都是写“动”,把一个少女惊诧、羞涩而又好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全词动静结合,静中见动,以静衬动,对比鲜明,富有表现力。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答:李清照的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表现无遗。

三、语言运用

9.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不仅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还有丰富的含义。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依照例句形式,表达它们的特点和寓意。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例:春节——爆竹震响,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答: (示例一)元宵节——灯火万家,表现祝福团圆,欢庆太平。

(示例二)端午节——龙舟竞发,寓含奋发进取,缅怀先哲。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发生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呢?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终于被浙江省攻克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答案: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浙江攻克……难题”“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为两个主要信息点)

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④景色都不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积累作文素材 一、名句默写 (一)链接高考 1、(2015·四川) 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2、(2015·浙江)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2014·江西,2013·北京、湖北,2012·浙江)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 4.(2013·山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 5.(2013·天津)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 6.(2011·江西)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7.(2010·湖北)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8.(06天津10福建)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9.(2009·山东)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0.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05重庆10上海) 11.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09安徽)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08山东) 13.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 残玉簟秋》06山东07安徽)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5全国I) (二)情景式默写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二、文本重读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拓展:李清照写愁的名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汇总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窦娥冤》 一、生字 窦(d?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亢旱:大旱。亢,极。 二、词语辨析 1.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 “怨气”指怨恨之气,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三、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 《窦娥冤》——窦娥 《西厢记》——崔莺莺、红娘 《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3、文学典故 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六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人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比喻冤案。 ④东海孝妇:传说汉朝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官吏就把她杀死以偿命。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a) C.憔.悴(qiáo) 堪.摘(kān)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 D.怆.然(qiànɡ) 暮霭.(ǎi)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 B.“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ù)履.行(lǚ)亟.待(jí) 茕.茕孑立(qióng) B.脚踝.(huái) 契.约(qì)教诲.(huì) 天崩地坼.(cha)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目标,高一语文老师有哪些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练案13李清照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

练案13 李清照词两首(1) 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A ) A.东篱.(lí)销.魂(xiāo)乍.暖还寒(zà) B.纱厨.(chú)瑞.脑(ruì)暗香盈.袖(yíng) C.憔悴.(cuì)婉.约(wǎn)日薄.西山(bó) D.堆积.(jī)梧桐.(tóng)凄凄惨.惨(cǎn) 【解析】乍音zh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B ) ①评论认为,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危言危行 ....的背后是日本历史教育的长期缺失。此次事件暴露了日本当局拒绝正视二战历史的错误态度。 ②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 ....,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③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活动的专家学者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 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 ④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教 育和经世致用 ....,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⑤《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 ...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 ⑥社会深刻变革的当下,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促使传统幸福观发生了改变,很多人面对 简单规律平凡的生活,不再安之若素 ....。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解析】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弦歌不辍: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一得之愚:谦辞,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D ) A.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总结

北师大万宁附中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组长:王莲日期:2015.07.07 2014-2015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8位教师(王闻香中途请产假)在教科室,教务处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课堂少教多学”思想,积极参加、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现将本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进行思想动员。 开学初,高一语文组每位老师在参加组内备课会时,认真分析了上学期的高一段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了解了高一各班级的差异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备课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我们对语文教改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打算: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在这些方面我们投入了不少精力。

二、坚持育人砺志,扎实做好教学工作。 全组成员能够比较认真参加学校及备课组的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找差距、找原因、订措施,争取下一步的工作有所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开学时每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们特意强调了备课环节中的学情分析及教后感,一学期下来,各位老师都在努力地实施。都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场运用能力,而且在备课中能注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并能充分控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以载道”“课以载业”。另外,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上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配合文化建设,开展师生多样活动。 这学期以来,我组将语文课堂教学及拓展性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开展了多项活动,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职场性、社会性、人文性的大语文。 1、在开学初我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承办了学校的“读书月”活动。 2、我组本学期举办了“我是妈妈好帮手”、“父亲,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 3、我们积极开展组内互助,尽量每人每学期开出一节公开课活动。如:马清华老师开出组内观摩课《李清照词两首》,李盼盼、陈仕芩等老师在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提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同中求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知人论世”为原则,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不同之处的成因的同时,深化理解词人作词时心境与词的意境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学生对两首词的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共有的意象的同与异,探究作者前后心境的差异,由此分析作者风格转变与其自身经历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从作者前后心境的变化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前后不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 (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 (三)此“愁”何处是?——两首词具体意象对比 (四)“愁”之所以——两首词的愁不同的原因探究 (五)“愁”之表现——两首词愁的不同表现方式探究 (六)“愁”之展示——你笔下的愁情 (七)三读“愁”之词,总结课文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 ◆总体对比——“愁” 1、从《醉花阴》和《声声慢》当中读出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愁”在两首词当中如何体现? 行为显愁 《醉花阴》:孤眠、把酒 《声声慢》:寻寻觅觅、淡酒、守着窗儿 心理绘愁 《醉花阴》:永昼、佳节又重阳、凉初透、销魂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伤心、怎生得黑 景与物衬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黄昏、西风、黄花 《声声慢》:冷冷清清、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 愁字只是一个中心意象,不止是李清照,本单元其他的词作家也在词中透露了自己

2020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20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 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 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 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 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 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 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 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 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 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 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 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 语文层次。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自己整理版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1、《醉花阴》中“, ”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情感基调。 2、《醉花阴》中 “, , ”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3、《醉花阴》中“,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4、《醉花阴》中 “, , ”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5、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 6、李清照《声声慢》中 “,,。”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7、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 , !” 9、) 10、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10、李清照《声声慢》中“, , ”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高中语文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收集材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点 1、分析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美。 2、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收集整理资料、朗读、讨论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给李清照的颁奖词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词人。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二)整体把握 1、让学生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初步把握一下这两首词的情感。要求学生将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请学生将收集到的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的资料展示出来。明确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迁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身在官宦之家,生活优越,受父亲影响,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 后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再嫁,遇人不淑,不到一百天就结束了这段婚姻,过着寡居的生活。无依无靠,迁徙漂泊,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理解所学词的内容,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3.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的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写作背景 《醉花阴》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沉重高雅。】 《声声慢》 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压在她的心头。 字词汇总 盈(yíng)袖纱厨(chú)薄(báo)雾乍暖还(huán)寒把(bà)酒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醉花阴》 这是“闺怨词”,以主人公的身份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自己思念丈夫的愁苦心情。 《声声慢》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身孤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把握重点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 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根据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 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四、作品分析,重点品读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翻译

辛弃疾词两首翻译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远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吴地产的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然而)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我来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李清照词两首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我一个人孤独地在陋室里若有所失地东寻西找,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找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只有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却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可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看见北雁南来,就自然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啊!我只能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这样怎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天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滋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在高中语文学教练案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高中语文学教练案中实现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1-10T13:09:32.9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林萍 [导读]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河南信阳息县一高林萍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本文认为他们由于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甚小,久而久之,便有轻视的心理。那么此时,新课改下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2]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李清照词两首>》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二、学教练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教练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的有效性体现在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首先第一道课后作业题是对课内问题的再次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课堂探究问题之后改正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诗词鉴赏中排除畏缩情绪,掌握鉴赏方法,再在课外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相近问题,以期巩固这个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最后一道课后作业题则是新课改下我们教研组的研究成果体现,以前我们总是反思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现在我们让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了什么,这样的转变不仅让老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是一个高中语文新课改下学教练案设计和使用的基本过程。高考的考查目标是立足基础,努力创新,拓展能力,追求发展。在知能关系上,要求知识与能力并举,基础与能力并举。[3]在学习教学中,教师要以能力立意,备课、讲课、编制学教练案、评讲都要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帮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明白了高考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白了有效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有效性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学教练案,帮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点复习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技巧,也是加深记忆的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柳永词两首》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积累运用 1、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东南/ 形胜,三吴/ 都会,钱塘/ 自古/ 繁华。 B.有/ 三秋/ 桂子,十里/ 荷花。 C.寒蝉/凄切,对/ 长亭/ 晚,骤雨/ 初歇。 D.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 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华fn 帘幕m 参差cī叠巘清嘉xin B.罗绮qǐ钓叟sǒu 箫鼓xiāo 吟赏烟霞yn C.寒蝉chn 骤雨zhu 暮霭ǎi 良辰美景chn D.凝噎yē经年jīng 甘霖ln 兰舟催发cuī 3、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窦娥冤》 一、生字 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亢旱:大旱。亢,极。 二、词语辨析 1.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

“怨气”指怨恨之气,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三、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 《窦娥冤》——窦娥 《西厢记》——崔莺莺、红娘 《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3、文学典故 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