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

绪【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会学习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用书。它是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规程》为出发点,以《纲要》为依据,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而编写的教材。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概括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特点和基本类型,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等。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

这部分内容主要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以及幼儿在上述各领域的发展特点,并以案例及点评的方式说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

(四)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

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观察等,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并特别就新教师如何适应幼儿园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二、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一)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二)为新教师从事和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幼儿教师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三、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方法

(一)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三)要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四)养成搜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书目】

[1]张琳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瑾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思考题】

1、为什么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3、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方法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

【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二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的“教育过程”可以说包括了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而狭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广泛性和启蒙性(二)趣味性和游戏化

(三)综合性和整合型(四)随机性和潜在性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按特征分类

1、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常见的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区、积木区、音乐角、嬉水区、沙池区、科学区、语言角、美工区、故事角、图书区等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依据目标专门设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节日的庆祝、做操、劳动、参观、运动会、郊游等。

(二)按教育内容分类

1、分学科式教学活动

分学科教学历史久远,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90年代初,受苏联幼儿园教育思想的影响,按学科划分的课程成为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课程模式。

学科课程是指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即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科目或学科,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课程。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幼儿园一般开设计算、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对于新教师来讲,掌握分科教学的方法仍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进行综

合、整合,灵活地运用。

2、综合主题式活动(或称单元式主题活动)

综合主题式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把学习内容融会成一种新的体系。综合主题式活动的特点在于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自然的、有机的联系。其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

3、按领域分类的活动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按组织形式分类

1、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组织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此种形式最为普遍,效率也较高。

2、小组活动:就是将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的活动。分组可以使教师安排的,也可以是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容易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和小伙伴、教师的谈话或交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此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

3、个体活动:一般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自由的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更易于教师增强对幼儿的了解,因材施教。

集体、小组、个体活动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必须互相配合、合理交替、互相补充。

(四)按学习方式分类

1、接受式学习:指幼儿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2、体验式学习:指幼儿亲身介入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特点:情境性和活动性。这种方式的组织适宜教师在比较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

3、探究式学习:指以幼儿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这一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并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

4、合作式学习:指以共同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为先导,以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这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五)其他形式的活动

1、全园活动:全园活动是指根据某一主题、某一类的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全园性的集体活动。

2、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指对婴儿及家长实施亲子同乐、亲子互动的活动。一般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亲子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早教模式。

另外,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为社区服务、救助小动物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和内容。

以上介绍的种种教育活动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交叉融合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加以灵活运用,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二者的关系

1、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幼儿园课程包含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两个等同的概念。

2、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幼儿园课程为一门一门的学科,那么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的依据和基础,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幼儿园课程得以实现的中介和途径。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概述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人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规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

《规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五大领域目标

1、健康领域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这一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形成身心和谐的健康观念。

(2)养成保护和锻炼并重的健康方式。

(3)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2、语言领域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一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提倡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3)关注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

3、社会领域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一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2)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4、科学领域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一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保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4)数学与科学的有机融合。

(5)关爱环境,珍爱生命。

5、艺术领域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一领域的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

(2)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3)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

以上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各领域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健康领域是幼儿成长的基础;语言领域是幼儿交流交往、提高认知水平的基本条件;社会领域是幼儿发展的组成部分;科学、艺术领域是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可分为五个层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学期目标→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月目标→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具体活动目标

三、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途径

(一)幼儿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

目标的实现是自然的、流畅的,每一个“即时目标”的达成,都是以“中、长期目标”为方向的,各目标均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又是可调整、可生成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分析幼儿的各种行为,接纳幼儿生成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提出了各自的内容和要求。但这些内容和要求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实际上是一种观念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内容,而不是具体的、直接可操作的内容。具体的教育内容是落实教育目标的载体,因此,本教材依据《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将幼儿园教育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使初学者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初步的了解。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

(一)保健方面

1、日常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养成穿脱、整理衣服的习惯;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坐、站、行、睡姿势正确;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会整理活动用具;保持玩具清洁;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等。

2、饮食与营养:主要包括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认识常见的食物,平衡膳食,少吃零食,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进餐习惯良好等。

3、身体认识与保护:主要包括了解自己身体的外形和主要器官,认识与保护五官;初步掌握换牙、护牙的知识;用眼卫生;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具有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逐步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情感,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4、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对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与规则的了解及遵守,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认识有关的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应对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二)体育方面

1、基本动作发展

2、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

3、器械类活动和游戏

4、形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主要培养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方面的能力。

1、学习说普通话

2、语言交往能力

3、学习文学作品

4、早期阅读

5、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的学习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

1、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爱护自然环境,适应社会环境

3、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

4、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科学方面

1、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

2、认识常见物品和材料

3、认识常见的科学现象

4、探索发现活动

(二)数学方面

1、量与计量

2、数与数量关系

3、几何图形

4、空间方位

5、时间

五、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音乐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4、音乐欣赏活动

5、识谱

(二)美术方面

1、绘画活动

2、手工活动

3、欣赏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它有何特点?它有多少种类型?

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

【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的预期;或是追随幼儿的兴趣,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

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但首要的和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是以幼儿为本,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幼儿园活动的一般原理和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以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的,是建立在选择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教育活动的环境、调动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依据之一。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

思想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及影响,培养幼儿形成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的内容,使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科学发展性原则

科学发展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该是正确的、准确的,要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注:最近发展区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

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痛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则为“最近发展区”。)

1、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教师向幼儿传授的观念、知识技能应是正确的、准确的。

3、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易兴奋、易疲劳,因此设计活动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一日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在同一活动中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有动有静地开展活动。

(三)趣味直观性原则

趣味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恰当地运用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常用的直观手段有观察实物和模具、电化教学、语言描述、动作示范等。

(四)启发探索性原则

启发探索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比较、观察、游戏、示范、讲解、创造问题情境和联想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语言技能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准确、简练有趣的语言讲解知识、设计问题。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主体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全面渗透性原则

全面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将各项教育任务和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之中,做到幼儿事事、时时、处处皆能接受生动而规范的教育,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七)艺术创造性原则

艺术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能够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式等组织各类教育活动。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有一定程序和规律的。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

“目标”是指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兴趣、需要和经验”是指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或者已经具备的经验和技能及年龄特点;“环境和材料”是指可利用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材料等;“活动”是指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等。

教育活动的设计虽然有较大的灵活性、变通性,但可以灵活变通的只是设计的程序,而不是其中的要素。

(一)以“目标”为起点设计的活动程序

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有比较具体的教育目标。一般从目标出发设计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全班幼儿的。

(二)以“兴趣、需要和经验”为起点设计的活动程序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常常是一个新的活动的起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敏感地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这类活动可以是针对全班或某个幼儿。

(三)以“环境和材料”为起点设计的活动程序

一年中的季节和节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一件随手可得的材料等都可作为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

(四)以“活动方案”为起点设计的活动程序

选择他人已经设计好的活动,或参照自己以往组织的较成功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

四、巩固练习

根据以下图中提供的内容设计其活动方案的简明线索

(一)以目标为起点的活动设计

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二)以环境和材料为起点的活动设计

各种包装纸,如糖纸等

(三)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起点的活动设计

幼儿喜欢玩沙、玩水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意义

(一)教育目标指明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方向

(二)教育目标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三)教育目标是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

(一)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

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

3、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4、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反映社会的要求(三)遵循教育的总目标

(四)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

(一)要科学的分解教育目标

分解教育目标即将幼儿园总的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为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的活动目标,不仅要考虑各领域的目标,还要考虑各年龄班的特点。例如健康领域中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跑”:会一个跟一个跑;会手脚协调地向指定方向跑;会变向跑;会听信号变速跑;会灵活躲闪跑。

(二)教育目标的内容要全面

无论制定哪一层次的教育目标,一般都要包括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每个方面的全部内容,比如体、智、德、美,或态度、情感、知识、技能、方法,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例如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的目标是:(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他们的特点;(知识目标)

(2)幼儿自主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能力目标)(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育目标的实施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目标之间要互相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使每一层教育目标都能成为实现上一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四)要适时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表现、兴趣、“最近发展区”等进行适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势利导,灵活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不是拘泥于事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五)教育目标的表述要准确

在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和总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师学会恰当地制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既是切切实实实现幼儿园保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之前完成。目标是活动过程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围绕它的活动目标展开的,因此要注意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的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另外,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突出重点,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脱离幼儿实际。

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三个维度: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是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由幼儿园教师根据《纲要》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幼儿的特点,设计安排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规划。

一、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一)体现《纲要》精神

1、终身教育的理念

2、幼儿为本的理念

3、面向世界的理念

(二)符合幼儿特点

1、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2、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

(1)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5~6岁是学前晚期,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

(1)好问、好学;(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之间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还存在着智力发展的差异、动作水平的差异、语言发展的差异等,因此幼儿教师在制定计划时必须以幼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幼儿实际水平的教育计划。

(三)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

在安排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年龄班之间、各学期之间,甚至月、周、日都要保持衔接,保证教育过程的连贯性。同时,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即在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以及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与家长的配合工作等方面,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的整体作用。另外,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同一班级的工作人员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保证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四)具有可行性

制定教育计划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环境、季节特点、本园实际,特别是师资条件、设备情况等,使计划具有可行性,如某一课程模式的实施、教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时,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依据,计划必须具体,突出重点,并有实施的具体措施、要求、步骤和方法等,便于执行和检查。

(五)坚持创新型

制定教育计划必须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模式的创新等,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在制定幼儿园教育计划时,教师除了要不断总结整理自己的实践经验外,还应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一)全面了解分析情况

1、了解本园的基本情况,如办园思想、管理方法、现行的课程模式、工作重点、设施状况、玩具资料等。

2、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正确评估本班幼儿的智力、体质的发育程度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前一阶段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情况,取得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现有器材、玩具、书刊、经费等物质条件;,明确本学期的季节特点及本地区的社会人文特点等。

(二)明确任务

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纲要》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明确计划期内的具体任务,经过层层分解,最后具体落实到诸项计划之中。

教育任务不但要具体,而且要全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教育教学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及家长工作等,都应在计划中不同程度的反应。

(三)选定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实现的。因此,明确了任务以后,必须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有比较的选择那些符合幼儿实际的,科学的、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内容;或对指定的内容进行挖掘、综合、创新,以增添活动的情趣,产生对幼儿的吸引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安排时间

根据确定的教育内容,结合幼儿园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地区和社会的客观环境、季节特点以及前期的实践经验,本着全面照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将教育内容分解,并计算出教学时数,在时间上给予科学合理的

安排。特别是对于专项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应统筹安排,如“六一”庆祝活动、参观旅游活动、运动会等。

(五)编写计划

编写计划是教师制定教育计划的最后形成阶段。计划的编写应有一定的规范,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表格、网络图式显示;可以简述,也可以详述。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编写形式,都要注意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条理纲目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切实可行、便于检查。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纲要》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是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依据和全面实现幼儿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本教材根据计划的时间,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一)班级学期计划

在每学期开始前,由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本班情况分析、男女比例、幼儿智力水平、道德和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家庭教育状况等;对本班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对个别幼儿的教育要求,教材内容的确定以及按要求完成教育任务的具体措施,家长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联系方式等;班级学期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身体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社会性发展目标以及个别教育目标等;新班幼儿的接待工作或大班幼儿的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等。

(二)班级月工作目标

班级月工作计划,是在每学期开始前按年龄班,由幼儿教师根据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紧密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的月工作计划。大致内容包括:上月幼儿情况分析、各领域活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的个别教育、环境设计、家长工作等。一般是由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制定。

(三)班级周工作计划

班级周工作计划,是根据班级月工作计划制定的周教育工作计划(或活动安排),它是在上一周计划执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是在前一周末设计完成并由园长审阅后执行。它是通过每日活动安排体现一周的教育工作重点、内容要求和具体措施,是各年龄班教师每周教育工作的依据。

每周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比较具体的一种教育计划。它包括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期间幼儿每日活动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其中,幼儿生活与组织的常规内容及要求,如晨检、早操、睡眠、进餐、卫生要求等,不必天天写,只需要将要求综合写在计划的相应栏内,每天按预定的方式进行即可。但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必须详细写在计划内,如一周的工作重点和每日的工作重点、对个别幼儿教育的要求、家长工作等。其中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有组织的活动、区域活动等,这些都要通过周计划清楚地反映出来。

(四)班级一日活动计划

班级一日活动计划是按照周工作计划的安排进一步详细制定的每日活动计划。具体包括:入园,早操,早餐,活动区游戏(美工区、计算区、益智区、科学区、玩具加工区、表演区、语言区、棋类区等),教学活动前准备(如厕、喝水),教学活动,过渡环节(如厕、喝水、外出服装及鞋的检查、自查),户外活动,午餐前活动,午餐,散步,午睡,起床(午检、穿衣服、梳理头发等),午点、户外活动、晚餐,离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