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3982557.html,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作者:刘琳等

来源:《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对健康志愿者脾脏弹性值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7例健康志愿者,其中青年健康志愿者55例,中年健康志愿者31例,老年健康志愿者41例,使用具有VTQ技术的超声仪器对志愿者进行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值(shear wave velocity, SWV,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脾脏平均SWV与身高,腰围,体重,BMI,脾脏厚度及长度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脾脏SWV正常值范围为2.36±0.57m/s。结论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反映脾脏的弹性强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脾脏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是通过超声给组织局部施加辐射压力,组织受到辐射力的推动产生一定的应变,从而反映组织弹性的方法[1]。声触诊组织

定量分析(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2]是将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进行量化应用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3~6],也在肝脏、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中进行大量研究[7],但目前对脾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通过VTQ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的脾脏弹性值进行测定,得出正常者的参考范围,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脾脏弹性强度有无差异,腰围、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脾脏厚度及长度对正常值的影响,为脾脏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名,女性65名;小于30岁55人,30-50岁之间31人,50岁以上41人,平均年龄为40.4

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脾脏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史,常规超声检查无脾脏弥漫性病变。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探头型号为4C1,探头频率为3-5MHz,应用VTQ 测量软件测量组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据此定量组织的弹性。

1.3 方法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正常情况下脾脏能触及。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向下移位。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脏肿大。脾脏明显肿大而位臵又较表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即可查到。如果肿大的脾脏位臵较深,应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气,手掌臵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后胸向前推动并拇指共同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迎触脾尖,如同触诊肝脏一样,直至左肋缘。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再用双手触诊容易触及(图3-6-12)。 脾脏触诊比较困难,初学者常不能掌握要领以致漏诊。需注意按压不要太重,否则可能将脾脏挤开。脾脏肿大形态不一,有的很薄很软,触到后也常不易察觉。有的呈狭长形,紧贴腰肌前面,故需沿左肋缘仔细触诊,认真体会。亦可站于受检查左肩旁,用钩手触诊法双手在左肋缘触诊脾脏边缘。 脾脏肿大的测量与记录法(图3-6-13):

第I线(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皮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下同)。脾脏轻中度肿大时只作第I线测量。 第II线(又称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一般应大于第I 线。 第III线(又称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十”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一”表示。 临床记录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为轻度肿大;超过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此时应加测第II线和第III线,并作图示。 在左肋缘下还可能触到其它包块,需与脾脏鉴别:①增大的左肾,其位臵较深,边缘圆钝,表面光滑并无切迹。即使高度肿大,也不会越过正中线。②肿大的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诊,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后或与肝右叶相连,则为肝左叶。肝左叶肿大不会引起脾浊音区扩大。③结肠脾曲,肿物质硬,多近圆形或不规则,不与左肋缘后相连,与脾脏边缘不同。④胰尾部蘘肿,无锐利的边缘和切迹,并且不随呼吸移动。 如同肝脏触诊一样,触到脾脏后除注意大小外,还要注意它的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这些常可提示引起脾肿大的某些病因。脾脏切迹为其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脾轻度肿大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一般质地柔软;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高度肿大,脾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黑热病和慢性疟疾等。表面不光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表面有蘘性感者见于脾囊肿。脾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塞等。脾周围炎或脾梗塞时,由于脾包

中医诊断触诊、腹诊.doc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中医诊断触诊、腹诊 「触诊」 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 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触诊常能收 集到协助诊断的第一手资料。触诊皮肤温度时,应注意室内温度;触诊胸腹时,应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情绪,不可令其神经紧张。 (1)触扪皮肤:主要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若皮肤清凉,自 觉畏寒,而不发热,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多,常 为外感;肌肤清凉,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 自感发热,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血虚、气阳虚)。 (2)触摸手足:手足清冷,身不发热,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手足 清冷,而头身发热,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热 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热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消耗 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小儿发热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细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 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大叶性肺炎)。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

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 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积聚属肝(肝肿大);左侧积聚属脾(脾肿大);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坚硬拒按的为“积”(血积)。肝脾肿大,均属积聚,积聚还包括腹腔包块,肿瘤。脘腹胀痛,喜按为虚, 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移动震荡,按之随手而起,全身浮肿为水臌(多见于肾性 水肿);按之坚硬,肤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瘦削者,为血臌(多见于肝 性腹水);小儿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发干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 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疼痛,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 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移动者为虫 积(可为蛔虫性肠梗阻);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 1/3 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 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大便色黑, 可能是肠出血)。 「腹诊」 过去,对中医的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诊。对腹诊有的根本 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的腹诊源远流长, 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诊的理论和框架;东汉 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腹诊,扩展了其临床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触诊要注意触诊手法、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触诊法及注意事项。 1.腹部触诊方法 (1)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2)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要轻柔。 (3)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 (4)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 (5)触诊手法的应用:①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②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肿物的状况;③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及大小;④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⑤浮沉(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块;⑥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6)注意事项:①为避免被检查者腹肌紧张,检查者可先将手掌置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再行触诊检查;②检查时可同时与被检查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③各种触诊手法应结合不同的检查部位,灵活应用。 2.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正常腹部触诊时无疼痛感,重按时可有一种压迫感。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压痛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如果抓捏腹壁或仰卧屈颈抬肩时触痛明显,可视为腹壁病变,否则多为腹腔内病变。腹部压痛常因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 压痛的部位常提示相关腹腔脏器的病变。临床常见的压痛点和压痛部位有:①阑尾点叉称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②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③急性肝炎时,可在右季肋部、上腹部产生压痛;④十二指肠溃疡可在中上腹部产生压痛;⑤胰腺炎症,可在左侧腹部产生

肝脏触诊

肝脏触诊 3.肝脏触诊:主要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1)单手触诊法: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使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配合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向腹部,吸气时手指自下而上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脏边缘。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及肝下缘或肋缘为止。分别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线上触摸肝下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右腰部,并限制右下胸壁扩张,以增加横膈肌下移的幅度,提高触诊的效果。 (3)肝大的测量: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正常肝脏于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肝脏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4)肝脏触诊的内容:①肝脏大小:健康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摸不到。如触及肝脏,且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者,应考虑肝下移。可叩诊肝上界,如肝上界相应降低,肝脏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抬高,则为肝大。②肝脏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摸口唇;质韧者如触鼻尖,质硬者如触前额。③肝脏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薄厚一致。肝淤血、肝炎、脂肪肝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硬化者,肝脏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整齐;肝癌、多囊肝者,肝脏表面呈粗大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巨大型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病者,肝脏表面呈大块状隆起。④肝脏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当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被增大的肝脏牵拉时,则有压痛。急性肝炎、肝淤血时,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较表浅的肝脓肿有剧烈而局限性压痛。 ⑤肝脏搏动:正常肝脏触不到搏动,当肝大压到腹主动脉或右心室增大到向下推压肝脏时,可出现肝脏搏动。 由于肝脏病变的性质不同,物理性状也各异,故触诊时须逐项仔细检查,综合判断其意义。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增大,质稍 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慢性肝炎

触诊肝脏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触诊肝脏评价参照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实 得 分 评分细则 准备质量标准20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佩戴胸卡 2.规范洗手 3.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嘱其腹 部放松 4.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两下肢屈曲 5.训练患者做腹式呼吸 5 3 5 2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 腹式呼吸错误扣5分 操 作流程质量标 准70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自脐水平以下沿右腹直肌外缘向上触诊,腹式呼吸呼气 腹部下落时右手下压前顶,腹式呼吸吸气腹部上起时右 手被动上抬 2.用手指指腹或食指尺侧,感触吸气腹部上起过程中右手 被动上抬时,有无肝脏从指下滑过 3.每次上移不超过2cm,检查至肝脏边缘或肋缘 4.自脐水平以下沿正中线向上触诊,腹式呼吸呼气腹部下 落时右手下压前顶,腹式呼吸吸气腹部上起时右手被动 上抬 5.用手指指腹或食指尺侧,感触吸气腹部上起过程中右手 被动上抬时,有无肝脏从指下滑过 6.每次上移不超过2cm,检查至肝脏边缘或肋缘 7.触及肝脏时测量肝脏下缘距肋缘或剑突的距离,用直尺 水平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询问患者有无触痛 8.叩诊肝上界 9.做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 (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 10 10 5 10 10 5 10 5 5 开始未举手示意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询问者扣4分 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 终末质量标准10分1.操作熟练,手法正确:用腕关节活动为主,富有弹性, 与腹式呼吸合拍 2.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致谢 3.报告体检结果 规定时间5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2 3 动作僵硬扣3分 与腹式呼吸不合拍扣3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肝脏触诊

肝脏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臵和肝脏的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以使肝脏上下移动。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l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或叩诊肝浊音界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在平静呼吸时分别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触诊肝脏时需注意:①触诊最敏感的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故应主要以示指前外侧指腹接触肝脏。②检查腹肌发达者时,右手宜臵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否则肝缘易被掩盖或将腹直肌腱划误为肝缘。③触诊肝脏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于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而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这样就可能有两次机会触及肝缘。④初学者触诊应自骼前上棘平面开始,逐步向上,以免遗漏明显长大的肝脏。⑤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法不能触及肝脏时,可应用浮沉触诊法,即用并拢的三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连续冲击式触诊数次,排开腹水后常可触及肝脏。此法在脾脏及腹部包块触诊时亦可应用。⑥鉴别易误认为肝下缘的其它腹腔内容如:横结肠为横行索条状物,可用滑行触诊法于上腹部或脐水平触到,与肝缘感觉不同。腹直肌健划有时酷似肝缘,但左右两侧对称,不随呼吸上下移动。右肾下极位臵较深,边缘圆钝,不向两侧延伸。 (2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臵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臵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图3-6-11)。( 3 ) 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音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 ~5 指弯成钩状,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动作,脸查者随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此手法亦可将双手第2 ~5 指并拢,弯成钩状进行。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 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若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 4.若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

二、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分述如下: (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 (1)全腹紧张度增加有以下几种: 1)腹部饱满感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压痛。见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 2)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指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所致。 3)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或柔韧感指全腹紧张,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此乃由于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较缓,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所致。此征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2)腹壁局部紧张度增加常因其下的脏器炎症波及邻近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另外,在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1)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或经产妇。 (2)局部紧张度减低腹壁局部松软无力,较少见。常为该部腹肌瘫痪或缺陷所致。前者见于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损伤,后者见于疝或腹直肌分离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正常腹部触压时不引起疼痛,重按压时仅有一种压迫感。 1.压痛(tenderness)为采用触诊方法检查病人患处时出现的一种疼痛反应。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第一操作流程文字 目的: 1.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 2.触诊时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3. 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 4.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用物准备: 屏风,需要时备手套,必要时准备木板。 二.操作前评估 1.告知:操作的原因、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征得患者同意。 2.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 3.认知:对腹部触诊的认知。 4..环境:隐蔽程度、清洁、安全。 三.操作计划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戴口罩无菌手套。 2.用物:按需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四.实施操作 1.触诊时必需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病人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放松后进行触诊。可取右侧卧位触诊脾脏;取直立位,上身稍前倾来触肾脏。触诊时,检查者应以整个手掌平放在病人腹部,手应温暖,动作要轻。手过凉或用力过大过猛,可造成腹肌紧张,使触诊检查不能顺利进行。触诊应先从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最后检查病变部位,检查压痛及反跳痛要放在最后进行。一般常规体检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触诊前应教会病人进行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检查时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尤其是检查压痛、反跳痛等。 2.常用触诊的方法有:(一)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二)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的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

肝脏触诊

肝脏触诊 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臵和肝脏的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以使肝脏上下移动。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 l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或叩诊肝浊音界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在平静呼吸时分别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触诊肝脏时需注意:①触诊最敏感的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故应主要以示指前外侧指腹接触肝脏。②检查腹肌发达者时,右手宜臵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否则肝缘易被掩盖或将腹直肌腱划误为肝缘。 ③触诊肝脏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于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而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这样就可能有两次机会触及肝缘。 ④初学者触诊应自骼前上棘平面开始,逐步向上,以免遗漏明显长大的肝脏。 ⑤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法不能触及肝脏时,可应用浮沉触诊法,即用并拢的三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连续冲击式触诊数次,排开腹水后常可触及肝脏。此法在脾脏及腹部包块触诊时亦可应用。⑥鉴别易误认为肝下缘的其它腹腔内容如:横结肠为横行索条状物,可用滑行触诊法于上腹部或脐水平触到,与肝缘感觉不同。腹直肌健划有时酷似肝缘,但左右两侧对称,不随呼吸上下移动。右肾下极位臵较深,边缘圆钝,不向两侧延伸。 ( 2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臵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臵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图3-6-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