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不确定度习题

测量不确定度习题

测量不确定度习题

测量不确定度习题(9月26日交)

1、某圆球的半径为r,若重复10次测量得r±σr =(3.132±0.005)cm,试求该圆球最大截面的圆周和面积及圆球体积的测量不确定度,置信概率P=99%。(t0.01(9)=3.25)

2、某校准证书说明,标称值10Ω的标准电阻器的电阻R在20C

时为Ω

.

000742

10(P=99%),求该电阻器的标准不确定度,129

±

Ωμ

并说明属于哪一类评定的不确定度。( 2.58

K=)

p

3、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0.15 μ 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

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9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5μv;

③仪器分辨率为0.10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15% 。求该检定仪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 体积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1.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D 和高度h ,由函数关系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h D V 4 2 π= 由分度值为0.01mm 的测微仪重复6次测量直径D 和高度h ,测得数据见下表。 表: 测量数据 计算: mm 0.1110h mm 80.010==, D 32 mm 8.8064 == h D V π 2. 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体积V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直径和高度的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都21u u ,和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3u 。分析其特点,可知不确定度21u u ,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3u 采用B 类评定方法。

①.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直径D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48.0=D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h D D V 2 π=?? 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77.0mm D s D V u =??= ②.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高度h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26.0=h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4 2 D h V π=?? 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221.0mm h s h V u =??= ③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说明书获得测微仪的示值误差范围mm 1.00±,去均匀分布,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mm 0058.0301.0==q u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 q D u D V u ??= 3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 对被测量Y 进行n 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y y y n ,........,21,则其n 次测量平均值y 的实验标准差为 B 。 A:1)(12)(-= ∑-=n i y s n i y y B:) 1()(12)(-=∑-=n n i y s n i y y C:n i y s n i y y ∑-==12)()( 2. 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常常需要对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在缺乏可供判断的信息 情况下,一般估计为 A 是较为合理的。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 两点分布 3. 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其出现在区间 [?2? ,2? ]内的概率为: C 。 A :68.27%; B :81.86%; C :95.45%; D :不能确定。 4. 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和u 2,则两者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C 。 A :u 1?u 2; B :21u u -; C :2221u u +; D :不能确定。 5. 某长度测量的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3mm ,u 2=4mm ,若此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 立无关,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应为 D 。A :7mm ; B :12mm ; C :3.5mm ; D :5mm 6. 若某被测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的大小相互接近且相互独立,则该被测量接近于满足 A 。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反正弦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40分) 1.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了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2. 若测量结果为l=10.001mm,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0.0015mm;取k=2,则测量结果报告可以表示为:l=(10.001mm±0.0015mm)mm;k=2。 3. 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其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通常服从均匀分布。 4.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5. 有限次的重复测量结果通常服从正态分布,t分布的极限情况(即n →∞)为正态分布。 6. 用千分尺测量某尺寸,若读数为20.005mm,已知其20 mm的示值误差为0.002mm,则其修正值为0.002mm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0.007。 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计量标准(测量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2. 标准偏差反应数据的分散性,数据分散性越小,标准偏差就越小。( × ) 3.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通过一次测量得到的。(×) 4. 相对不确定度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 ) 5. 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某个被测量重复测量2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一定小于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 ( × ) 四.计算题(20分):.某关键测量参数,在同样条件下做十次重复测量,数据填入下表(单位:mm):

工业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工业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用于检定工业热电阻的自动测量系统,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229—1998)对不确定度分析时可以在0℃点,100℃点,现在A 级铂热电阻的测量为例. B1 冰点(0℃) B1.1 数学模型,方差与传播系数 根据规定,被检的R(0℃)植计算公式为 R(0℃)=R i 0 =??? ??t dt dR t i = R i 0=??? ??t dt dR * * *0=??? ??-t I dt dR R R ℃)( = R i - 0.00391R * (0℃)×) ℃(0 0.00391R 0* *℃) (R R I - = R i - 0.391×1 .00* *℃) (R R I - = R i - 0.39 [] ℃)( 0* *R R I - 式中: R(0℃)—被检热电阻在0℃的电 阻值,Ω; R i —被检热电阻在0℃附近的测得值,Ω; R *(0℃)—标准器在0℃的电阻值,通常从实测的水三点值计算,Ω; R * i —标准器在0℃附近测的值,Ω。 上式两边除以被检热电阻在0℃的变化率并做全微分变为 dt 0R =d ()391.0R i +d ??? ? ???-2500399.0** 0i R R =dt Ri +dt *0 R +dt *i R 将微小变量用不确定度来代替,合成后可得方差 u 20 R t =u 2i R t +u 2t *0R +u 2t *i R (B-2) 此时灵敏系数C 1=1,C 2=1,C 3=–1。

B1.2 标准不确定分量的分析计算 B1.2.1 u 2i R t 项分量 该项分量是检热电阻在0℃点温度t i 上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包括有: a) 冰点器温场均匀性,不应大于0. 01℃,则半区间为0.005℃。均匀分布,故 u 1.1= 3 005.0=0.003℃ 其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20﹪,即自由度1.1ν=12,属B 类分量。 b) 由电测仪表测量被检热电阻所带入的分量。 本系统配用电测仪表多为6位数字表(K2000,HP34401等),在对100Ω左右测量时仍用100Ω挡,此时数字表准确度为 100×106×读数+40×106×量程 对工业铂热电阻Pt100来说,电测仪表带入的误差限(半宽)为 被δ=±(100×100×106-+100×40×106- =±0.014Ω 化为温度:391 .0014 .0±=±0.036℃ 该误差分布从均匀分布,即 u 2.1= 3 036.0=0.021℃ 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0﹪,即1.1ν=50,属B 累类分量。 c) 对被检做多次检定时的重复性 本规范规定在校准自动测量系统时以一稳定的A 级被检铂热电阻作试样检3次,用极差考核其重复性,经实验最大差为4m Ω以内。通道间偏差以阻值计时应不大于2m Ω,故连同通道间差 异同向叠计在内时,重复性为6m Ω,约0.015℃,则 u 3.1= 69 .1015 .0=0.009℃ 3.1ν=1.8,属A 类分量。 d) 被检热电阻自然效应的影响。 以半区间估计为2m Ω计约5mK 。这种影响普遍存在,可视为两点分布,故 u 4.1=1 5=5mK 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0﹪,即4.1ν=5,属B 类分量。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实例 【案例】对一等活塞压力计的活塞有效面积检定中,在各种压力下,测得10次活塞有效面积与标准活塞面积之比l(由l的测量结果乘标准活塞面积就得到被检活塞的有效面积)如下: 0.250670 0.250673 0.250670 0.250671 0.250675 0.250671 0.250675 0.250670

0.250673 0.250670 问l 的测量结果及其A 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由于n =10, l 的测量结果为l ,计算如下 ∑===n i i .l n l 1250672 01 由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612 100521-=?=--=∑.n l l )l (s n i i 由于测量结果以1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给出,由测量重 复性导致的测量结果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6 10630-=?=.)l (u n )l (s A 【案例】对某一几何量进行连续4次测量,得到测量 值:0.250mm 0.236mm 0.213mm 0.220mm ,

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案例分析】由于测量次数较少,用极差法求实验标 准差。 )()(i i x u C R x s == 式中, R ——重复测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差系数c 及自由度ν可查表3-2

表3-2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ν 查表得c n=2.06

mm ../mm )..()x (u C R )x (s i i 018006221302500=-=== 2)测量过程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对一个测量过程或计量标准,如果采用核查标准进行长期核查,使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该测量过程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 P 。 若每次核查时测量次数n 相同,每次核查时的样本标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试 题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考试题答案 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测量误差=测得量值减参考量值。 2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利用可获得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是非负的参数。 3不确定度可以是诸如称为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或其特定倍数),或是说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半宽度。 4扩展不确定度定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 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5包含概率定义: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一组量值的概率。 6包含区间定义:基于可获得的信息确定的包含被测量一组量值的区间,被测量值以一定概率落在该区间内。 7仪器的不确定度:由所用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 8GUM的三个前提假设:1. 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呈对称分布;2. 输出量的概率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或t 分布;3. 测量模型为线性模型。 9最后结论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其有效数字很少超过 2 位数(中间计算过程的不确定度,可以多取一位)。 10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取到测得量值相应的有效位数。 计算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y=x1x2,x1与x2不相关,u(x1)=1.73mm,u(x2)=1.15mm。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y)。

【答】 2 12 3 x x y x = ,且各输入量相互独立无关。已知:x 1= 80,x 2= 20,x 3= 40;u (x 1)= 2,u (x 2)= 1,u (x 3)= 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输出量是各输入量的商和积,采用相对不确定度计算比较方便,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r (y )为: 因为题目要求求u c (y ), 所以 3 用一稳定性较好的天平,对某一物体的质量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测量结果 分别为: 10.01g 10.03 g 9.99 g 9.98 g 10.02 g 10.04g 10.00 g 9.99 g 10.01 g 10.03 g (1) 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 求实验标准偏差; (3) 用同一天平对另一物体测量2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求 两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 (1) 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求取如下: 10 1 10.0110 i i m m ===∑g (2) 实验标准偏差为: (3) 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的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4 某长度测量的四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16nm ,u 2=2 5 nm ,u 3=2 nm ,u 4= 6 nm , (1) 若上述四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 (2) 若u 1和u 4间相关系数为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 【答】 (1) 四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采用方和根方法合成: (2) 若u 1和u 4间相关系数为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为: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试卷word版本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 识试卷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 考核试题 分数: 一判断题 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一个参数() 2. 标准不确定度就是计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3.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4.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是一次测量得到的标准差() 5. 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一种极端情况(即样本数无穷大的情况)()二填空题 1.计算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是 2.不确定度传播律的公式是 3.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来说,在95%的置信区间内,对应的 包含因子k = 4.已知随机变量x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rel ,其(绝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5.已知某测量值y = 253.6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7kg,,请正确表 达测量结果y = 三选择题 1.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 A B类评定 B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D A类评定 2.一个随机变量在其中心值附近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该随机变量 通常估计为() A 三角分布 B均匀分布 C 正态分布 D 梯形分布 3.对一个量x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并用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 则应用()式计算标准偏差 A 1) ( ) ( 2 - - =∑ n x x x s k B )1 () ( ) ( 2 - - =∑ n n x x x s k

C n x ∑-=2)(lim )(μμσ D )1()()(2 --=∑∑n m x x x s k p 4. 若已知随机变量x 的变化范围为mm 0.6±;估计其分布为正态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 A 2mm B 6mm C 1.8mm D 0.3mm 5. 用砝码检定一台案秤,对此项工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则应评定的 量是( ) A 砝码的不确定度 B 台秤的不确定度 C 台秤的示值误差 D 台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四 计算题 1. 对某一物体质量进行6次测量,得到6个测量值 m 1=158.2g, m 2=158.3g, m 3=158.0g m 4=158.6g, m 5=158.1g, m 6=158.3g 求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2. 说明书给出电子秤的示值误差的范围为g 2.0±,资料未给出其他信 息,求示值误差给称量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 3. 将以上两个不确定度合成,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 u =? 4. 如欲使上题中计算出的不确定度达到大约95%的置信概率,则扩展 不确定度U =?(简易评定) 5. 正确表达最终的测量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考试题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考试题 1 测量误差=测量值- 2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 ,与 相联系的参数。 3 不确定度可以是诸如 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 。 4 扩展不确定度定义: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 可望含 于此区间。 5 包含因子定义: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之数字因子。 6 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是用对观测列进行 的方法,以实验标准偏差表征。 7 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用 A 类的其他方法,以估计的标准偏差表示。 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 和协 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9 最后结论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其有效数字很少超过 位数(中间计算 过程的不确定度,可以多取一位)。 10 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取到 相应的有效位数。 计算题(每题10分 共60分) 1 y =x 1+x 2,x 1与x 2不相关,u (x 1)=1.73mm ,u (x 2)=1.15mm 。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2 123 x x y x =,且各输入量相互独立无关。已知:x 1= 80,x 2= 20,x 3= 40;u (x 1)= 2,u (x 2)= 1,u (x 3)= 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3 用一稳定性较好的天平,对某一物体的质量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为:

10.01 g 10.03 g 9.99 g 9.98 g 10.02 g 10.04 g 10.00 g 9.99 g 10.01 g 10.03 g (1)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求上述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3)用同一天平对另一物体测量2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和10.09 g,求两次测量结 果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 4 某长度测量的四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1= 16nm,u2=2 5 nm,u3=2 nm,u4= 6 nm, (1)若上述四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2)若u1和u4间相关系数为-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答】 5 校准证书上给出标称值为10 ?的标准电阻器的电阻R S在23℃为 R S(23℃)=(10.000 74±0.000 13) ? 同时说明置信水准p=99%。求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rel(R S)。 【答】 6 机械师在测量零件尺寸时,估计其长度以50%的概率落在10.07mm至10.15mm之间,并给出了长度l=(10.11±0.04)mm,这说明0.04mm为p=50%的置信区间半宽度,在接近正态分布的条件下,求长度l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

测量不确定度试题0701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知识培训测验题 李正东编姓名 一.填空题成绩□优□良□中 1.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确定的事件被称为事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结果不可预知的事件被称为事件,也称事件。 2.随机变量具有的二个特点是性和性。 3.随机变量的主要特征值包括和等。 4.表示随机变量本身大小的取值中心,也称。其估计值为一系列测量结果的。5.测量误差是和之差,测量误差也称之为误差。 6.相对误差是除以所得之商。其近似值等于误差除以所得之商。7.误差通常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误差、误差和误差三类。 8.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被称之为误差。 9.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被称之为误差。10.给定条件下,误差明显超出了预期值,被称之为误差,也称或误差。11.为消除或减小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应将值与未修正的测量结果用法相加。12.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增加测量次数,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结果的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13.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14.标准不确定度是以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数学符号为。 15.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的方法有两类:A类评定是用对列观测值进行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是用对列观测值进行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16.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可分为影响和影响两类。但不要因此把用A类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亦不要把用B类方法评定不确定度称为。 17.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和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被称之为不确定度,它是测量结果的估计值,数学符号为。18.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应按定律计算,当各输入量彼此不相关时,协方差项等于,其数学表达式为 u ,式中的被称为灵敏度 c 系数。该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 19.为使测量结果以更高的置信概率落在某量值区间内,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2~3的数字因子,该因子称为因子,乘以该因子后的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数学符号为。20.相对不确定度是是除以所得之商,其近似值等于不确定度除以所得之商。在不确定度符号右边加脚标。 21.在方差计算中,自由度等于和的减去对和的。自由度的大小反映相应实验标准差的。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试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试题分数:姓名: 单位: 5分,共计3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yyy y的实验标准差为,则其次重复测量,测量 结果分别为n 次测量平均值 1. 对被测量Y进行n,........,n12n2n2n2)?(y?y)y(??y)(?y?y i ii C: B 。A: B: 1i??y)s(1?i1?i?y)s(?s(y)1?n)1n(n?n ,一般估计为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常常需 要对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在缺乏可供判断的信息情况下2. D:两点分布C:三角分布A:正态分布B:矩形分布 A 是较为合理的。 。C,2? ]内的概率为:3. 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其出现在区间[?2? :不能确定。 D C:95.45%;:68.27%;B:81.86%;A和u,则两者的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为:C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4. 2122u?u u?u D:不能确定。;B:;C:A:u?u;2121215. 某长度测量的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3,u=4,若此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则其合成标准21不确定度应为D。A:7;B:12;C:3.5;D:5 6. 若某被测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的大小相互接近且相互独立,则该被测量接近 于满足 A。A:正态分布B:矩形分布C:三角分布D:反正弦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40分) 1.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了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ll=2,则测量结果报告可以表示为:u =0.0015mm2. 若测量结果为;取=10.001,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10.001±0.0015);2。 3. 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其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通常服从均匀分布。 4.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5. 有限次的重复测量结果通常服从正态分布,t分布的极限情况(即n →∞)为正态分布。 6. 用千分尺测量某尺寸,若读数为20.005,已知其20 的示值误差为0.002,则其修正值为0.002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0.007。 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计量标准(测量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2. 标准偏差反应数据的分散性,数据分散性越小,标准偏差就越小。( ×) 3.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通过一次测量得到的。(×) 4. 相对不确定度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 5. 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某个被测量重复测量2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一定小于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 ×) 四.计算题(20分):.某关键测量参数,在同样条件下做十次重复测量,数据填入下表(单位:):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以及实例

第一节有关术语的定义 3.量值value of a quantity 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5.34m或534cm,15kg,10s,-40℃。 注:对于不能由一个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以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参照的方式表示。 4.〔量的〕真值rtue value〔of a quantity〕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 注: (1) 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2) 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3)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5.〔量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of a quantity〕 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例:a) 在给定地点,取由参考标准复现而赋予该量的值人作为给定真值。 b) 常数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阿伏加得罗常数值6.0221367×1023mol-1。 注: (1) 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2) 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13.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a) 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b) 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 c) 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14.测量结果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 (1) 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示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15.〔测量仪器的〕示值 indication〔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 注: (1) 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将它乘以仪器常数即为示值。 (2) 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他量。 (3) 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18.测量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试题及答案-201X年最新版

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考试题答案 填空题(每题4分 共40分) 1 测量误差=测量值- 真值 2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 分散性 ,与 测量结果 相联系 的参数。 3 不确定度可以是诸如 标准偏差 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 半宽度 。 4 扩展不确定度定义: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 大部分 可望 含于此区间。 5 包含因子定义: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相乘 之数字因子。 6 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是用对观测列进行 统计分析 的方法,以实验标准偏差表征。 7 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用 不同于 A 类的其他方法,以估计的标准偏差表示。 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 方差 和 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9 最后结论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其有效数字很少超过 2 位数(中间计 算过程的不确定度,可以多取一位)。 10 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取到 测量结果 相应的有效位数。 计算题(每题10分 共60分) 1 y =x 1+x 2,x 1与x 2不相关,u (x 1)=1.73mm ,u (x 2)=1.15mm 。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c () 2.077mm u y 2 123 x x y x =,且各输入量相互独立无关。已知:x 1= 80,x 2= 20,x 3= 40;u (x 1)= 2,u (x 2)= 1,u (x 3)= 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输出量是各输入量的商和积,采用相对不确定度计算比较方便,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r (y )为: ()()0.061c cr u y u y y ==== 因为题目要求求u c (y ), 123 40x x y x == 所以 c cr ()()400.061 2.44u y y u y =?=?= 3 用一稳定性较好的天平,对某一物体的质量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为: 10.01g 10.03 g 9.99 g 9.98 g 10.02 g 10.04g 10.00 g 9.99 g 10.01 g 10.03 g (1) 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 求上述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3) 用同一天平对另一物体测量2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求两次测量结果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 (1) 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求取如下: 10110.0110i i m m == =∑g (2) 先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0.02g s m ==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1倍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0.0063g u m s m == (3) 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的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10.07g)0.014g u ==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试卷资料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 考核试题 分数: 一判断题 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一个参数() 2. 标准不确定度就是计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3.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4.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是一次测量得到的标准差() 5. 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一种极端情况(即样本数无穷大的情况)() 二填空题 1.计算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是 2.不确定度传播律的公式是 3.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来说,在95%的置信区间内,对应的包 含因子k = 4.已知随机变量x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rel ,其(绝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x u= 5.已知某测量值y = 253.6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7kg,,请正确表达 测量结果y = 三选择题 1.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 A B类评定 B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D A类评定 2.一个随机变量在其中心值附近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该随机变量 通常估计为() A 三角分布B均匀分布 C 正态分布 D 梯形分布 3.对一个量x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并用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 则应用()式计算标准偏差 A 1) ( ) ( 2 - - =∑ n x x x s k B )1 () ( ) ( 2 - - =∑ n n x x x s k

C n x ∑-=2)(lim )(μμσ D )1()()(2 --=∑∑n m x x x s k p 4. 若已知随机变量x 的变化范围为mm 0.6±;估计其分布为正态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 A 2mm B 6mm C 1.8mm D 0.3mm 5. 用砝码检定一台案秤,对此项工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则应评定的 量是( ) A 砝码的不确定度 B 台秤的不确定度 C 台秤的示值误差 D 台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四 计算题 1. 对某一物体质量进行6次测量,得到6个测量值 m 1=158.2g, m 2=158.3g, m 3=158.0g m 4=158.6g, m 5=158.1g, m 6=158.3g 求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2. 说明书给出电子秤的示值误差的范围为g 2.0±,资料未给出其他信息,求示值误差给称量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 3. 将以上两个不确定度合成,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 u =? 4. 如欲使上题中计算出的不确定度达到大约95%的置信概率,则扩展不确定度U =?(简易评定) 5. 正确表达最终的测量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 对被测量Y 进行n 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y y y n ,........,21,则其n 次测量平均值y 的实验标准差为 B 。 A:1)(12 )(-=∑-=n i y s n i y y B:)1()(12 )(-=∑-=n n i y s n i y y C:n i y s n i y y ∑-==12 )()( 2. 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常常需要对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在缺乏可供判断的信息情况下,一般估计为 A 是较为合理的。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两点分布 3. 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其出现在区间 [-2σ ,2σ ]内的概率为: C 。 A :68.27%; B :81.86%; C :95.45%; D :不能确定。 4. 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和u 2,则两者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C 。 A :u 1+u 2; B :21u u -; C :2221u u +; D :不能确定。 5. 某长度测量的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3mm ,u 2=4mm ,若此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应为 D 。A :7mm ; B :12mm ; C :3.5mm ; D :5mm 6. 若某被测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的大小相互接近且相互独立,则该被测量接近于满足 A 。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反正弦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40分) 1.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了被测量值分散性的 非负参数。 2. 若测量结果为l =10.001mm ,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0.0015mm ;取k =2,则测量结果报告可以表示为:l =(10.001mm±0.0015mm )mm ;k =2。 3. 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其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通常服从均匀 分布。 4.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5. 有限次的重复测量结果通常服从正态分布,t 分布的极限情况(即n →∞)为 正态 分布。 6. 用千分尺测量某尺寸,若读数为20.005mm ,已知其20 mm 的示值误差为0.002mm ,则其修正值为0.002mm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0.007。 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计量标准(测量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 ) 2. 标准偏差反应数据的分散性,数据分散性越小,标准偏差就越小。( × ) 3.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通过一次测量得到的。( × ) 4. 相对不确定度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 ) 5. 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某个被测量重复测量2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一定小于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 ( × ) 四. 1. 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及单次测量标准偏差x u ;平均值:10.010 x u =0.0012 2. 若所用量具的示值误差为0.005mm ,计算其B 类分量;()B u =0.0029 3. 求出本测量过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c u =0.0031 U=0.0093

不确定度考试题

不确定度考试题

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知识 考试试题 部门/实验室:姓名: 考试时间:评卷人:成绩: 一、填空题:(共56分) 1、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方法分为二种,一种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称A类评定,另一种是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称B类评定。 2、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3、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一般用重复性和复现性来表示。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相同条件(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 5、包含因子是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 6、误差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7、影响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因素主为:人、机、料、法、环、测、抽、样。 8、概述的内容主要是1,人员操作; 2,设备;3,标准方法;4,设备的溯源性;5,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9、A类评定方法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10、当测量结果取n次观测列值的平均值X时,A类评定为标准不确定度。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4分) 1、数字显示式测量仪器,若分辨力为ó,则:U(Xi)=0.29ó。 (√) 2、在改变了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叫重复性。(×)

3、误差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约定真值。 (×) 4、不确定度适用于需给出测量不确定度以及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的情况。 (√) 5、检测结果处于某一窄限,需依不确定度做出满足某些规范的决定。 (×) 6、在化学分析中评定不确定度时,还应考虑到样品的均匀性、反应效率、分析空白、基体效应、干扰影响、回收率等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作用。 (√) 7、B 类评定是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 8、对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只涉及输入量的和或差的数学模型,采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形式合成。 (×) 9、对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只涉及输入量的积或商的数学模型,采用标准不确定度的形式合成。 (×) 10、扩展不确定度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乘包含因子k 得到。 (√) 11、检测结果为100.02147g,扩展不确定度为0.70mg,k=2,报告可写为: 100.02147g,U=0.70mg ;k=2。 (√) 12、当测试样品在分析前要储存一段时间,则存储条件可能影响结果。存储时间以及存储条件因此也被认为是不确定度来源。 (√) 三、简答题:(注:每题10分,共20分。) 1、 在平行试验的条件下列出数学模型。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出的实验标准差S 1 -n X -X s n 1i 2i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 体积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1.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D 和高度h ,由函数关系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2 4 D v π= 由分度值为0.01mm 的测微仪重复6次测量直径D 和高度h ,测得数据见下表。 表: 测量数据 计算: mm 0.1110h mm 80.010==, D 32 mm 8.8064 == h D V π 2. 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体积V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直径和高度的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21u u ,和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3u 。分析其特点,可知不确定度21u u ,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3u 采用B 类评定方法。 ①.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直径D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 m 0048.0=D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h D D V 2 π=?? 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77.0mm D s D V u =??= ②.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高度h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 m 0026.0=h s 高度h 的误差传递系数: 4 2 D h V π=?? 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221.0mm h s h V u =??= ③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说明书获得测微仪的示值误差范围0.005mm ±,按均匀分布,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0.0029 q u ==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 q D u D V u ??= 3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高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q h u h V u ??= 3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体积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 ()()323233mm 04.1=+=h D u u u 3.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3232221mm 3.1=++=u u u u c 4.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当置信因子3=k 时,体积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3mm 9.33.13=?==c ku U 5.体积测量结果报告 () m m .93.88063±=±=U V V 考虑到有效数字的概念,体积测量的结果应为 () m m 48073±=V

一个简单的不确定度测量分析实例

一个简单的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摘自英国物理实验室出版的Measurement Good Practice Guide No.11《测量不确定度初学者指南》。 例3计算一根绳子长度的不确定度 步骤1.确定你从你的测量中需要得到的是什么,为产生最终结果,要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实际测量和计算。你要测量长度而使卷尺。除了在卷尺上的实际长度读数外,你也许有必要考虑: λ卷尺的可能误差 卷尺是否需要修正或者是否有了表明其正确读数的校准? ?那么校准的不确定度是多少? 卷尺易于拉长吗?? 可能因弯曲而使其缩短吗?从它校准以来,它会改变多少?? ?分辩力是多少,即卷尺上的分度值是多少(如mm)? 由于被测对象的可能误差λ ?绳子伸直了吗?欠直还是过直? 通常的温度或湿度(或任何其它因素)会影响其实际长度吗?? ?绳的两端是界限清晰的,还是两端是破损的? 由于测量过程和测量人员的可能误差λ ?绳的起始端与卷尺的起始端你能对得有多齐? 卷尺能放得与绳子完全平行吗?? 测量如何能重复?? ?你还能想到其它问题吗? 步骤2.实施所需要的测量。你实施并记录你的长度测量。为了格外充分,你进行重复测量总计10次,每一次都重新对准卷尺(实际上也许并不十分合理!)。让我们假设你计算的平均值为5.017米(m),估计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0021m(即2.1mm)。 对于仔细测量你还可以记录: ?你在什么时间测量的 你是如何测的,如沿着地面还是竖直的,卷尺反向测量与否,以及你如何使卷尺对准绳子的其它详细情况? ?你用的是哪一个卷尺 环境条件(如果你认为会影响你测量结果的那些条件)? ?其它可能相关的事项 步骤3.估计供给最终结果的各输入量的不确定度。以同类项(标准不确定度)表述所有的不确定度。你要检查所有的不确定度可能来源,并估计其每一项大小。假定是这样的情况:λ卷尺已校准过。虽然它没有修正必要,但校准不确定度是读数的0.1%,包含因子k=2(对正态分布)。在此情况下,5.017m的0.1%接近5mm。再除以2就给出标准不确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