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套(含详细解析)

2021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套(含详细解析)

2021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套(含详细解析)
2021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套(含详细解析)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一)

本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湿作用

C.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不能用作导电材料

D.葡萄与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鲜

2.某烯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A.2,2,4-三甲基-3-乙基-3-戊烯

B.2,4,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C.2,2,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D.2-甲基-3-叔丁基-2-戊烯

3.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A.粗盐的提纯 B.制备乙酸乙酯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配制0.1 mol·L-1的盐酸

4.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不可能是() A.3p64s1 B.4s1

C.3d54s1 D.3d104s1

5.Calanolide A是一种抗HIV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alanolide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C.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l mol NaOH

6.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 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 、Y 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X 、Z 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

B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 .Y 、Z 组成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 .W 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7.利用反应CCl 4+4Na=====937 K

Ni -Co

C(金刚石)+4NaCl 可实现人工合成金刚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

B .该反应利用了Na 的强还原性

C .CCl 4和C(金刚石)中C 的杂化方式相同

D .NaCl 晶体中每个Cl -周围有8个Na +

8.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9.锡为ⅣA 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 4,熔点144.5 ℃,沸点

364.5 ℃,易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 +2I 2=====△

SnI 4制备SnI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 .SnI 4可溶于CCl 4中

C .装置Ⅰ中a 为冷凝水进水口

D .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 2

1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马蒂逊(Mathieson)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阶段,参加反应的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若反应①通过原电池来实现,则ClO2是正极产物

C .反应②中的H2O2可用NaClO4代替

D .反应②条件下,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工业上电解NaHSO 4溶液制备Na 2S 2O 8。电解时,阴极材料为Pb ;阳极(铂电极)电

极反应式为2HSO -4-2e -===S 2O 2-8+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Pb +HSO -4-2e -===PbSO 4+H +

B .阳极反应中S 的化合价升高

C .S 2O 2-8中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

D .可以用铜电极作阳极

12.已知Pb 3O 4与HNO 3溶液发生反应Ⅰ:Pb 3O 4+4H +===PbO 2+2Pb 2++2H 2O ;PbO 2

与酸化的MnSO 4溶液发生反应Ⅱ:5PbO 2+2Mn 2++4H ++5SO 2-4

===2MnO -4+5PbSO 4+2H 2O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由反应Ⅰ可知,Pb 3O 4中Pb(Ⅱ)和Pb(Ⅳ)含量之比为2:1

B .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HNO 3>PbO 2>MnO -4

C .Pb 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Pb +16HNO 3===3Pb(NO 3)4+4NO ↑+8H 2O

D .Pb 3O 4可与盐酸发生反应:Pb 3O 4+8HCl===3PbCl 2+4H 2O +Cl 2↑

13.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H +、O 2、NO -3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 释放电子的

物质的量为n 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 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 mol Cl时n e=a 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10H++8e-===NH+4+3H2O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ZVI的投入量,可使n t增大

14.25 ℃时,向10 mL 0.10 mol·L-1的一元弱酸HA(K a=1.0×10-3)溶液中逐滴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c(HA)+c(OH-)=c(Na+)+c(H+)

B.溶液在a点和b点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b点时,c(Na+)=c(HA)+c(A-)+c(OH-)

D.V=10 mL时,c(Na+)>c(A-)>c(H+)>c(HA)

15.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N≡N键的断裂过程

B.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乙酸甲酯,其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C6H13(l)+CH3OH(l)

CH3COOCH3(l)+C6H13OH(l)催化剂

已知v正=k正·x(CH3COOCH3)·x(C6H13OH),v逆=k逆·x(CH3COOC6H13)·x(CH3OH),其中v正、v逆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x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1)反应开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 K、343 K、338 K 三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该醇解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348 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x=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曲线①、②、③中,k正-k逆值最大的曲线是________;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是________,v逆最大的是________。

(2)343 K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进行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为________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与按1:2投料相比,按2:1投料时

化学平衡常数K x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该醇解反应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下列关于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参与了醇解反应,但并不改变反应历程

b.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的倍数

c.降低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

d.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

17.(12分)非线性光学晶体在信息、激光技术、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我国科学家利用Cs2CO3、XO2(X=Si、Ge)和H3BO3首次合成了组成为CsXB3O7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C、O、Si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I1(Si)________(填“>”或“<”)I1(Ge)。

(2)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SiO2、GeO2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其中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H3BO3晶体的片层结构,其中B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硼酸在热水中溶解度比在冷水中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CsSiB3O7属正交晶系(长方体形),晶胞参数为a pm、b pm和c pm。如图为沿y轴投影的晶胞中所有Cs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标。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s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CsSiB3O7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sSiB3O7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用代数式表示)。

18.(13分)四溴化钛(TiBr 4)可用作橡胶工业中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已知TiBr 4常温

下为橙黄色固体,熔点为38.3 ℃,沸点为233.5 ℃,具有潮解性且易发生水解。实验室利用反应TiO 2+C +2Br 2=====高温

TiBr 4+CO 2制备TiBr 4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后,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此时活塞K 1、K 2、K 3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电炉并加热反应管,此时活塞K 1、K 2、K 3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 为________,装置单元X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需要用热源间歇性微热连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 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连接管切断并熔封,采用蒸馏法提纯。此时应将a 端的仪器改装为________、承接管和接收瓶,在防腐胶塞上加装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19.(11分)普通立德粉(BaSO 4·ZnS)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可利用ZnSO 4和BaS 共沉淀法制备。以粗氧化锌(含Zn 、CuO 、FeO 等杂质)和BaSO 4为原料制备立德粉的流程如下:

(1)生产ZnSO4的过程中,反应器Ⅰ要保持强制通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锌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已知KMnO4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2+,在弱酸性、弱碱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O2,在碱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O2-4。据流程判断,加入KMnO4时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

a.2.2~2.4b.5.2~5.4c.12.2~12.4

滤渣Ⅲ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4)制备BaS时,按物质的量之比计算,BaSO4和碳粉的投料比要大于12,目的是________;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氧气进入反应器Ⅳ,反应器Ⅳ中产生的尾气需用碱液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立德粉(BaSO4·ZnS)中ZnS含量为29.4%,高品质银印级立德粉中ZnS含量为62.5%。在ZnSO4、BaS、Na2SO4、Na2S中选取三种试剂制备银印级立德粉,所选试剂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BaSO4相对分子质量为233,ZnS相对分子质量为97)。

20.(14分)酯类化合物与格氏试剂(RMgX,X=Cl、Br、I)的反应是合成叔醇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可用于制备含氧多官能团化合物。化合物F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信息如下: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C→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五元碳环结构;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3)判断化合物F中有无手性碳原子,若有用“*”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羟基能与格氏试剂发生反应。写出以、CH3OH和格氏试剂为

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一)

1.C乙醇为绿色燃料,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A项正确;甘油结构中含3个羟基,甘油有很好的吸水性,B项正确;某些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导电的性质,可以用作导电材料,C项错误;葡萄可释放出具有催熟效果的乙烯,KMnO4溶液能与乙烯反应从而使葡萄保鲜,D项正确。

2.B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含碳碳双键的主链有5个碳原子,应从离碳碳双键近的一端开始编号,2号碳原子上有1个甲基,3号碳原子上有1个乙基,4号碳原子上有2个甲基,则其名称是2,4,4-三甲基-3-乙基-2-戊烯,B项正确。

3.B粗盐提纯涉及过滤操作,缺少漏斗,A项不符合题意;制备乙酸乙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试管、酒精灯、导管,B项符合题意;萃取操作要用到分液漏斗,C项不符合题意;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要用到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缺少量筒和胶头滴管,D项不符合题意。

4.A'由题给已知信息可知,该元素可能是K、Cr或Cu,基态K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1,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综上可知A项符合题意。

5.D'该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标注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A项正确;该分子中含2个醚键、1个酯基和1个羟基,共3种含氧官能团,B项正确;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该有机物可发生消去反应,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及苯环,则该有机物可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酯基为酚羟基形成的酯基,故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2 mol NaOH,D项错误。

6.A'常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化合物有CO、CH2===CH2,常见的18电子分子有H2O2、H2S、HCl等。若A为CO,B为H2O2、H2S或HCl等,转化关系均不成立;若A为乙烯,则B为HCl,C为氯乙烷,D为H2O,E为乙醇。综上可知X为H,Y为C,Z为O,W为Cl。H、C形成的化合物为烃类物质,种类繁多,部分烃类物质常温下是固体,比H2O、H2O2的沸点均高很多,A项错误;碳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碳酸为弱酸,B项正确;CO2为非极性分子,C项正确;Cl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Cl原子半径在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中是最小的,D项正确。

7.D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原子晶体),A项正确;由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CCl4中的碳元素被Na还原生成金刚石,B项正确;CCl4和金刚石中的C均为sp3杂化,C项正确;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有6个Na+,每个Na+周围有6个Cl-,D项错误。

8.A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项正确;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pH试纸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B项错误;溴水中的Br2与苯酚反应生成的2,4,6-三溴苯酚会溶于苯,且苯能萃取溴水中的Br2,故利用题给操作无法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C项错误;实验室中制备乙酸乙酯应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乙酸,D项错误。

9.D加入碎瓷片能防止暴沸,A项正确;锡为ⅣA族元素,SnI4为非极性分子,故SnI4可溶于CCl4中,B项正确;球形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C项正确;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中使产物水解,D项错误。

10.C'由题给流程图可知,NaClO3反应后生成ClO2,SO2反应后生成NaHSO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项正确;反应①中ClO2为还原产物,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反应②中的H2O2是还原剂,ClO2被还原为NaClO2,而NaClO4中Cl是最高价态,无还原性,则反应②中的H2O2不能用NaClO4代替,C项错误;反应②中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故反应②条件下,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D项正确。

11.C电解池的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由题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HSO-4转化为S2O2-8,S2O2-8的结构为,S的化合价为+6,O的化合价为-2和-1,则阳极反应中O的化合价升高,B项错误;由上述S2O2-8的结构可知,S2O2-8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项正确;若铜作阳极,Cu失电子被氧化,D项错误。

12.AD Pb3O4可以写成2PbO·PbO2,则Pb3O4中Pb(Ⅱ)和Pb(Ⅳ)含量之比为2:1,A 项正确;反应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二价铅没有被HNO3氧化为四价铅,故HNO3的氧化性不比PbO2的强,B项错误;由上述分析知,硝酸不能氧化二价铅,故Pb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Pb+8HNO3===3Pb(NO3)2+2NO↑+4H2O,C项错误;实验室可利用KMnO4与盐酸反应制备Cl2,即氧化性KMnO4>Cl2,而反应Ⅱ说明氧化性PbO2>KMnO4,则PbO2可氧化HCl生成Cl2,D项正确。

13.B反应①②③④均为还原反应,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由题图可

知,三氯乙烯转化为乙烯为有效腐蚀,三氯乙烯中C 的化合价为+1,乙烯中C 的化合价为-2,三氯乙烯脱去3 mol Cl 时,n e =6 mol ,故三氯乙烯脱去a mol Cl 时,n e =2a mol ,B

项错误;结合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 -3+10H ++8e -===NH +4+3H 2O ,

C 项正确;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ZVI 增多,可使n t 增大,

D 项正确。

14.A a 点时,c (H +)=10-3 mol·L -1,而HA 的电离常数K a =c (H +)·c (A -)c (HA )

=1.0×10-3,则此时c (A -)=c (HA),由电荷守恒可知,a 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 (H +)+c (Na +)=c (OH -)+

c (A -),故a 点时,c (H +)+c (Na +)=c (OH -)+c (HA),A 项正确;a 点溶质为HA 、NaA ,此

时溶液pH =3,则水电离的c (OH -)=10-11 mol·L -1,b 点溶质为NaOH 、NaA ,此时溶液pH

=11,则水电离的c (H +)>10-11 mol·L -1,B 项错误;b 点时,由电荷守恒可知c (H +)+c (Na +)

=c (OH -)+c (A -),则c (Na +)

质为NaA ,c (A -)≈0.05 mol·L -1,此时溶液中c (H +)c (HA )=K a c (A -)

<1,则c (HA)>c (H +),D 项错误。 15.BC 由题图可知过程①为N 2吸附过程,A 项错误;高温有利于化学键的断裂,过程②③涉及N ≡N 键的断裂,由题图反应历程的物质变化可知,过程②③在Fe 区域进行,则Fe 区域为高温区,Ti -H 区域为低温区,故过程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过程④⑤在低温区发生,B 项正确;由题图反应历程的物质变化可知过程④前后N 原子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过程④为N 原子由Fe 区域向Ti -H 区域的传递过程,C 项正确;不管是否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均为放热反应,D 项错误。

16.答案:(1)>(1分) 3.2(2分) ①(1分) A(1分) C(1分) (2)21(1分) 不变(1分)

(3)bc(2分)

解析:(1)由题图可知,曲线①对应的反应体系最先达到平衡,则该曲线对应的温度最高,又该曲线对应的乙酸甲酯平衡转化率最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醇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ΔH >0。曲线①为348 K 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变化曲线,由题图中有关数据可知,348 K 下反应达平衡时,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为64%,设起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列出“三段式”:

CH 3COOCH 3(l)+C 6H 13OH(l)催化剂

△CH 3COOC 6H 13(l)+CH 3OH(l)

起始量/mol 1 1 0 0

转化量/mol 0.64 0.64 0.64 0.64

平衡量/mol 0.36 0.36 0.64 0.64

则348 K 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x =????0.6422???

?0.3622=25681

≈3.2。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可推出平衡常数K =k 正k 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则K 越大,k 正k 逆

越大,k 正-k 逆越大,故曲线①的k 正-k 逆最大。曲线①对应的反应温度最高,反应速率较大,又反应达到平衡前,v 正逐渐减小,v 逆逐渐增大,故A 点v 正最大,C 点v 逆最大。(2)反应物中己醇的含量越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故己醇与乙酸甲酯的初始投料比为2:1时,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最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投料比为1:2和2:1时,平衡常数相等。(3)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可以改变反应历程,a 项错误;催化剂可改变速率常数,且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的改变倍数相等,b 项正确;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 项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能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d 项错误。

17.答案:(1)O>C>Si(1分) >(1分)

(2)[Ar]3d 104s 24p 2(1分) SiO 2(1分) 二者均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Si

(3)sp 2(1分) 热水中晶体内的氢键被破坏,硼酸分子与溶剂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溶解度增大(2分)

(4)4(1分) 4×1030M N A abc

(2分) 解析:(1)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则电负性O>C ,同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下到上逐渐增强,则电负性C>Si 。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则I 1(Si)>I 1(Ge)。(2)Ge 为32号元素,与Si 同主族,故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24p 2。SiO 2、GeO 2均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Si

则晶胞中Cs 原子数目为4×14+4×12

+1=4。晶胞的体积V =abc ×10-30 cm 3,晶胞的质量m =4M N A g ,则该CsSiB 3O 7晶体的密度为4×1030 M N A abc

g·cm -3。 18.答案:(1)通入CO 2(1分) 排出装置中的水蒸气(2分) K 1打开,K 2、K 3关闭(1分) K 1关闭,K 2、K 3打开(1分)

(2)浓硫酸(1分) 吸收剩余的Br 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到收集瓶中(2分) 防止产品凝结而造成堵塞(1分)

(3)排出残留在装置中的TiBr 4和Br 2(2分)

(4)直形冷凝管(1分) 温度计(量程不小于250 ℃)(1分)

解析:(1)由题干信息中四溴化钛具有潮解性且易发生水解及后续第(3)问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 2”可知,加热前需通入CO 2以排出装置中的水蒸气,因此加热前进行的操作是关闭K 2、K 3,打开K 1,通入CO 2。开始加热时,需关闭K 1,打开K 2、K 3。(2)为防止通入的CO 2带入水蒸气,试剂A 应该是干燥剂浓硫酸。装置单元X 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Br 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到收集瓶中。间歇性微热连接管,可防止产品在连接管处凝结而造成堵塞。(3)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CO 2可排出装置中残留的TiBr 4和Br 2。(4)蒸馏装置中需要冷凝装置和测温装置,故a 端的仪器改装为直形冷凝管、承接管和接收瓶,在防腐胶塞上加装温度计(量程不小于250 ℃)。

19.答案:(1)防止产生的H 2浓度过大,发生爆炸(1分)

(2)Zn +Cu 2+===Zn 2+

+Cu(2分)

(3)b(1分) Fe(OH)3、MnO 2(2分)

(4)防止生成CO(1分) 尾气中含有SO 2,用碱液吸收SO 2,防止污染环境(1分)

(5)ZnSO 4、BaS 、Na 2S(1分) 4ZnSO 4+BaS +3Na 2S===BaSO 4·4ZnS +3Na 2SO 4(2分) 解析:(1)粗氧化锌中含有Zn ,Zn 与硫酸反应生成H 2,H 2达到一定浓度后易发生爆炸,为防止爆炸,保持强制通风,对生成的H 2进行稀释。(2)经过反应器Ⅰ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有Zn 2+、Cu 2+、Fe 2+、H +,加入的锌粉主要与Cu 2+反应以达到除去Cu 2+的目的。(3)分析流程图可知,高锰酸钾被还原后以滤渣Ⅲ的形式除去,再结合题给信息,在弱酸性、弱碱性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二氧化锰,故加入高锰酸钾时溶液的pH 可调至5.2~5.4,该pH 范围也有利于除去Fe 3+,b 项正确。滤渣Ⅲ的成分为Fe(OH)3、MnO 2。(4)BaSO 4与碳粉反应生成BaS 与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BaSO 4+2C=====△BaS +2CO 2↑,BaSO 4与碳粉投料比大于12,即BaSO 4过量,可防止生成CO 。反应器Ⅳ中产生的尾气中含有SO 2,故采用碱液吸收尾气,可防止污染环境。(5)设银印级立德粉的化学式为BaSO 4·n ZnS ,则97n 97n +233

×100%=62.5%,解得n ≈4,即银印级立德粉的化学式为BaSO 4·4ZnS 。在制备银印级立德粉时,需增加-2价的硫的量,故除了ZnSO 4、BaS 外,可选用Na 2S 作为反应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ZnSO 4+BaS +3Na 2S===BaSO 4·4ZnS +3Na 2SO 4。 20.答案:(1) (1分) 氧化反应(1分)

羧基、羰基(1分)+CH3OH浓硫酸

+H2O(2分)

(2)、

、(3分) (3)有,

(2分) (4)CHOOH ――→KMnO 4

H 3O +,△ COOHO ――→CH 3OH 浓硫酸,△ COOCH 3O ―

―→HOOH

干燥HCl

――→(1)

(2)H 3O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分)

解析:(1)结合已知信息中的反应②③,由F 的结构简式逆推知E 为

,由E 逆推知D 为

,结合题给转化关系知,C为

。结合已知信息中的反应①,由C逆推知B 为,A为

。B生成C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中官能团是羧基和羰基。C→D的反应是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3OH浓硫酸

+H2O。(2)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

化碳,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含羧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醛基,又该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五元碳环结构,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3)F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二)

本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S—32,Na—23,Cu—64,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该记载涉及过滤和蒸馏两种操作

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D.“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今人以灰淋汁,取硷浣衣”中的“硷”是K2CO3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2017全国II卷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434618201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化学 【总体评价】:王康 2017年陕西高考化学继续使用全国卷Ⅱ,从整体上看,延续了2016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高级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都是考纲中的核心基础知识。选择题第7题依旧是化学常识的考查,查知识点是大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难度不大。第8题考查N A 都是平时重点练习的,其考查的实例也与课堂讲解的例题一致。第9目描述的数量关系很容易推出具体元素。第10质,与2014全国II 卷有机选择题类似,较简单。第11用,与2013年天津选择题第6正确选项。第12系中的经典题型。第13小比较,难度不大。 二、大题部分 【必做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呈现出“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特点。第26提纯的基本思路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第27题以正丁烷脱氢制备正丁烯为载体,与2016产率的变化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读懂图像,将很难作答。第28题为实验题,2016的选择,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误差的分析以及氧化还原计算。此题与9题非常类似,题目情景一致,测定方法相同,设问方式也有相同之处。 【选做部分】 2017年选考题变化比较大,第35颖之处在于引进大π键的概念,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第36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核心内容,题目中对A 、B 、D 的核心,题目比较传统,平时只要基本功训练扎实,推断题很容易突破。 【真题题号】7 【真题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此题考察化学与生活,难度较小。蛋白质含有肽键,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而C C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1,因此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确;硒是人D 正确。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 N A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D 此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考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各微粒数目。1L 0.1mol·L -1 溶液中,NH 4+会发生水解,所以离子数小于0.1 N A ,A 错误; 2.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0.1mol Mg 电子,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B 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分子数为0.1 N A ,C 错误;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根据 H 2 + I 2 2HI , 0.2 N A ,D 正确。 9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 此题遵循常规出题模式,由题目所给信息推出元素,而在选项中考察元素周期律(核外电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 新一轮高考改革经过三年试点,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各个省市。笔者结合三年来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复习的调研体会,就高三化学复习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各地高三化学教师借鉴。 一、高考复习中应谨防几个误区 笔者在听课与调研中发现,部分师生在高考改革,特别是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后,对相关学科地位的认识、复习指导思想及复习训练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X学科让位现象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3+X”高考改革后,“3”在总分中所占权重增加了,而“X”中的每一门学科权重大大下降,已失去往日“3+2”高考各科分值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师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学科让位的想法和行为,把本该投入化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让位于其他学科。显然,这与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偏科现象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 误区二:“不变”万能现象 “3+X”高考中X学科“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的命题思路,使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不变”万能的复习观。表现在,在化学教学中,不加调整地照搬以往“3+2”高考复习模式,忽视双基知识的整理和疏通,一味追求难题、怪题,强化计算技巧等等,而对学生如何立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如何摄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少引导;对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少思考、研究和必要的实践探索,消极等待高考的来临。 误区三:新一轮“题海战术”回潮现象

经过前几年化学高考命题的改革,如减少题量、变革“传统题”、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等,特别是借助信息迁移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化学问题,有效地测试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使愈演愈烈的题海训练有所扼制。但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各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由于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导致了新一轮“题海战术”的再次回潮。主要表现为,在不加筛选地继续沿用“3+2”综合试卷的同时,大量操练一些外来的、牵强附会的学科间综合试题,大搞题海训练。显然,这种“多多益善”的训练观与当前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方向已背道而驰。 二、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透析过去两年部分省市的理科综合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 1.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是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干,穿插少量学科间综合题。且组卷采取的是学科内综合相对集中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突出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多以社会生产生活知识为背景,全真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 4.试题改“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复习中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关系: 1.基础与综合的关系 回顾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人们对某一物质的认识往往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综合模糊感受到逐步分类感受,最终形成整体综合认识的发展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循着这种认知方式,展示了一个由综合到分科,再由分科到综合的交替变化过程。

2020年高考新高考卷山东省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新高考卷山东省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CdSnAs2是一种高迁移率的新型热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Sn为ⅣA族元素,单质Sn与干燥Cl2反应生成SnCl4。常温常压下SnCl4为无色液体,SnCl4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其固体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 (2)NH3、PH3、AsH3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3)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一种Cd2+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1mol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 _________mol,该螯合物中N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种。 (4)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四方晶系CdSnAs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晶胞中部分原子的分数坐标如下表所示。 坐标 x y z 原子 Cd 0 0 0 Sn 0 0 0.5 As 0.25 0.25 0.125 一个晶胞中有_________个Sn,找出距离Cd(0,0,0)最近的Sn_________(用分数坐标表示)。CdSnAs2晶体中与单个Sn键合的As有___________个。 二、选择题 2、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贮存白磷 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3、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 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 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2018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_ -------------------- 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_ 卷 _号 生 _ 考 __ __ __ _ __ __ __ 名 __ 姓 __ 答 __ __ __ __ __ 题 __ __ A . Al 3+——铝离子 B . 2K ——2 个钾元素 C . F ——2 个氟原子 D . 2SO ——3 个二氧化硫分子 64 65 3.下列 ------------- ------------- 绝密★启用前 6.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在 -------------------- 河北省 2018 年中考试卷 化 学 _ __ __ __ __ __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_ _ __ _ _ _ _ _ _ _ _ 学 业 毕 (满分 53 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 120 分钟。) 此 Cu : Zn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 1.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 是 ( )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油脂 D .糖类 上 -------------------- A .加入固体 B .量取液体 C .收集氢气 D .点燃酒精灯 _ --------------------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校 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 2 3 无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 A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俞科峰 摘要:上海、浙江成为2014年高考考试招生改革的试点地区,考查方式和考查内容都有很大变化,学生的选择余地也大大增加。化学教学必须想办法应对这些变化。 关键词:新高考;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2014年l1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重大变革?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1、考试方法的调整 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7”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学科,学生分别在每年的4月或10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成绩较高的一次计算成绩。其中学生还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 分,时间为30分钟。 2、学习内容的调整 2015、2016年高考内容: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删除专题3 第4 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 )、9个综合实验。自选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水平1和水平2。水平1要求 (即学考要求)如下: 《化学l》、《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 水平2要求 (即选考要求)如下: (1) 《化学l》、《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发展要求”部分; (2)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3)适当考虑其他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 二、新高考方案对教学的冲击 1.教学任务更重、进度更紧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新高考方案要求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完成三本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两本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这与 2014 届以前还需外加两个IB模块相比似乎任务减轻了很多,但由于考试时间发生改变,任务其实一点也没有减轻。原先到高二结束,基本只要完成5本书的教学即可,到高三高考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复习,但现在选考学考时间改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考生有两次机会,意味着最迟在高三第一学期的10月,即高三开学初就要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高考,也就是说到高二结束不单单要完成五本书的教学,还要留一定的时间复习,以便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参加第一次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这样任务就更重了。高一结束,大多数

2015年高考新课标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试新课标I 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 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解析:结合化学史料,考察氧化性强弱。氧化性最强的强水是硝酸。选择B 。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微粒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解析: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A ,D 2O 与H 2O 摩尔质量不同;B ,H 2SO 3是弱酸;C ,根据O 2~2e -,正确;D ,考虑NO 2与N 2O 4的相互转化,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 A 。选择C 。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 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 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解析:考察原子守恒原理。可以通过硬数C 、N 原子个数的方法,也可以用O 与2H 结合产生H 2O 的方法,有3CH 2O ~2NH 3,选择C 。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KSCN 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 氧化为 Fe 3+ B. 将铜粉加1.0mol·L -1Fe 2(SO 4)3溶液 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3T16:21:56.86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7年11期作者:季海东[导读] 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山东省沾化区第二中学季海东邮编256800 【摘要】: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困惑、化学教学、 2016年3月份,山东省发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即“3+3”。“3+3”科目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此方案一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来积极应对这一改革,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化学是高考“六选三”中的一科,是所有学生的合格考科目。在新方案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合格学考科目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化学的等级考科目是必修加选修Ⅰ,即必修一、必须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五个模块。同时新方案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分进行了调整,必修学分由6调为4,选修学分由4调为6。与原先的方案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化学必修的难度降低,降低到所有学生合格为基础。而化学的高考科目,有原先的三选一四个模块变为现在的五个模块,提高了选修的难度,增加选修的难度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其次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区分度。 二、目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 1、虽然目前山东2107年新高考方案已发布,但目前我们手中的材料只有“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炉,更加让我们为难的是还要沿用旧教材,这就是所说的“三新一旧”,面对这种情况一线老师的教学有点不知所措,目前我们只能借鉴浙江上海新高考的一些做法,防止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2、化学必修一难度的控制,合格考难度可能有所降低,我们的课堂难度如果仅按照合格考的的要求就会对选择化学的学生等级考不利,对这些学生来说深度不够,但如果进行知识的拓展,针对必修一内容多,难度较大的特点来看,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同学选择化学的积极性。 3、化学必修二与选修I的处理,选化学等级考的同学要完成三门选修模块,实际上学习任务较以前更重了,为了高三这一学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高二应尽可能早的结束课程。必修2与选修I中的三个模块其实都有联系,为此我们在必修二的教学中进行渗透补充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呢? 4、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关心的,尤其是高二这一学年三门选修模块的安排,以及如何进行考试测评等。虽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安排,但这仍需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来执行。 三、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教学 不管怎么样新高考已经来了,我们要做的唯有去积极的适应,下面我来谈一下新高考方案下我们所考虑的化学教学策略。 1、研读“标准”,明确目标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化学)指导意见》是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研究制定的。是我们山东省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一“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深广度,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选择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要准确把握化学学科指导思想中对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遵循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把握中学化学的整体结构与要求及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必修模块各学习要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与分工,了解各知识点的分布,学习层次与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知识的深度与练习的难度要适当,切莫一步到位。 3、循序渐进,做好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高一新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很不适应,易发生分化现象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度情况,要以落实基础,明确概念为目标,做好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共享合力,集体磨课 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新课开始之前,按照教学进度中的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难点,明确新高考的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学案导学,全组成员共同探讨,借助培训精心打磨课堂,提高效率,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力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坚持做到“三统一,一创新”。利用集体备课活动,统一进度,统一课堂教学,统一练习,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体特长,尝试创新调整教学内容的课程安排,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圆满完成我们的化学教学任务。

2018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 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OH?

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 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 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 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 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 红棕色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6. 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 温度/℃25304025 pH9.669.529.37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

[合集4份试卷]2021福建省名校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与温度、压强有关且对应单位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數:mol -1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1 C .物质的量浓度:g·L -1 D .摩尔质量:g·mol -1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单质溴杂质:加水,分液 B .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 .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3.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 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HCHO +HCl 2 ZnCl ??? →A 有机产物+H 2O A .有机产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6Cl B .有机产物A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 D .有机产物A 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 4.液氨中存在与水的电离类似的电离过程,金属钠投入液氨中可生成氨基钠(NaN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氨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 3?NH 4++NH 2- B .钠与液氨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H 2生成 C .NaNH 2 与少量水反应可能有NH 3逸出,所得溶液呈弱碱性 D .NaNH 2与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能得到四种盐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C 2H 5SH)的沸点比乙醇的高 B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醇可加入适量乙酸并充分加热 C .等质量的苯和苯乙烯(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 D .分子式为C 4H 8Cl 2且含有两个甲基的有机物有4种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 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 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生学业考试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l 至4页为选择题.共25分,5至8页为非选择题,共55分。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一12 0—16 Na 一23 Cl 一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令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5月,孙中山先生铜像回迁至南京市新街口。铜及铜合金属于 A .天然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 D .合成材料 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A .米饭 B .鸡蛋 C .黄瓜 D .菜油 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 2O 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A .一3 B .+ 1 C .+ 3 D .+5 4.F 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6.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红磷 D .铁丝 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 .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8.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A .CO(NH 2)2 B .KCl C .Ca 3(PO 4)2 D .CaSO 4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2018全国II卷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 (化学部分)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考点】物质性质及运用 【解析】A、碳酸钠水解显碱性,可去除油污;B、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C、氢氧化铝为弱碱,可用于中和胃酸;D、碳酸钡会与胃酸反应,应用硫酸钡作钡餐。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考点】氮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的转化 【解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B、雾霾中含有硫酸铵和硝酸铵;C、氨气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反应;D、氮肥的使用会增加氨气的含量。 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答案】D 【考点】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解析】产物中只有一氯甲烷为气体,为一个压强减小的反应,反应后液面会上升但不会充满试管,且氯气被消耗,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 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运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解析】W、x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W为N、X为O;Y周期数为族序数的3倍,Y 为Na;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W相同,Z为Cl; A、NO、NO2等Na2O、Na2O2Cl2O、ClO2; B、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 C、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其他三种离子不同; D、亚硝酸为弱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日为4N A B.100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答案】C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

2018高考江苏卷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 2.用化学用语表示 NH 3+ 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O B.HCl 的电子式: A.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8 7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 1 mol·L?1KI 溶液:Na+、K+、ClO?、OH? B.0. 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C.0. 1 mo l·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D.0. 1 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 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CO32?+CaSO4CaCO3+SO42? B.酸化NaIO 3和NaI的混合溶液:I? +IO3?+6H+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通电 Cl2↑+ H2↑ 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2021上海新高考模拟化学试题附答案

2021年上海新高考化学模拟题 1. 工业上大量获得乙烯的方法是 A .石油裂解 B .乙醇脱水 C .石油分馏 D .煤的干馏 2. 下列变化理论上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钝化 B .风化 C .干馏 D .分馏 3.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A. 温度 B. 压强 C. 微粒的大小 D. 微粒的数目 4. 下列有关NH 3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极性分子 B. 比例模型为 C .电子式为 D. 含有极性键 5. 在中和滴定中用于量取20.00毫升待测溶液的仪器是 A .胶头滴管 B .容量瓶 C .滴定管 D .量筒 6. 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 .NaHCO 3 B .NaBr C .KAl(SO 4)2 D .NH 3 7.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6O 2和18O 2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 B .沸点相同 C .互为同位素 D .摩尔质量相同 8.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 C .碱性:NaOH >Mg(OH)2 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9. 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无法使溴水褪色的是 A .CH 2=CH 2 B .KI 固体 C .NaOH 固体 D .苯 10. 丁苯橡胶的化学组成为 CH 2CH 2CH CH CH 2 n CH ,其单体一定有 A .2-丁炔 B .1,3-丁二烯 C .乙苯 D .乙烯 11.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物质是 A. HClO B. NO C. SO 3 D.FeCl 2 12. 氨碱法与侯氏制碱法的生产工艺中,相同的是 A .主反应原理 B .副产品 C .食盐利用率 D .循环物质 13.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后,反应速率(υ)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是 A .N 2(g)+3H 2(g) 2NH 3(g) B .C(s)+H 2O(g) CO 2(g)+H 2(g) C .H 2(g)+I 2(g) 2HI(g) D .FeCl 3+3KSCN Fe(SCN)3+3KCl 14. 将SO 2气体通入KIO 3淀粉溶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SO 2表现出 A .漂白性 B .氧化性和漂白性 N H H

2017年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解析版附后)

2017年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 0.6N个中子 A.0.1 mol 的11B中,含有A 0.1N个H+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 A 0.6N个CO2分子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 A 2N个P-Cl键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 A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