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管理科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内容摘要:伴随着公民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西方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正在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的首要职责就是迅速发展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执政的合法性,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发达国家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和中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一些严重滞后的挑战以及应对方略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挑战方略社会管理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职能在根本目标上始终具有政治性,即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在社会结构松散、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平衡就无法实现。一旦政府对社会管理偏离公共目标,就会丧失其合法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可及性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审视中国在未来“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重大任务。如何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妥善化解社会、民族矛盾,顺应世界发达国家把经济重心向服务业转型的大背景、大潮流,探讨进一步加快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一、世界潮流: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已悄然转向服务业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

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需求,乃至诉求,对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部门、单位来说,虽然有着各异的文化信仰,但对个人利益取向意志的本质体现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和永恒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由革命夺权到发展经济、由发展经济到加强社会建设这是执政的一个必然逻辑,重视公开公正的民生服务建设,是执政的一个基本遵循。据2012年4月15日的《世界经济导报》报道:“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实现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2012年4月18日的《环球时报》也报道“在国际金融后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是放缓了,而是加快了,谁要赢得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加快社会化管理建设,尤其是要提升公共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打开目前的被动和落后。” 二、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拉开了现代化建设序幕之后,社会建设就自然成为重心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大发展,西方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正在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让公众评价政府绩效已成为常态化。依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全面、系统地完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6000美元时,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支出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4%。我国以上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还不到30%。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正在由经济建设转向更加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把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全面履行职能,不能只定位在公共财政的支出上,也不能只讲服务意识和责任,还要强调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人民群众应成为评价服务型政府绩效的主体,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结果指标中服务公众指标也应占有较高的权重。三、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由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和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片面导向,导致社会建设严

重滞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严重不协调,使社会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块“短板”,不仅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导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既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换句话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欠账较多,在社会建设领域,就有一个补课或还账的问题。例一,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而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28.73%,与人均GDP3000~6000美元的国家相比,低25.27%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近4000美元,这样使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仍没有同比跟上。例二,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0.68%,到2020年,有可能接近或超过6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加快社会建设步伐,而且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例三,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97%,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6个百分点,成为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社会。今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与储蓄水平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压力加大。例四,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率只有41%,医疗保险率是53%,工伤保险率是48%,生育保险率是35%,基本养老保险率是57%。农民工各种社会保险覆盖率更低,失业保险覆盖率只有 3.7%,医疗保险覆盖率是13%,工伤保险覆盖率是24%,生育保险覆盖率是2%,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不到10%。此外,我国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滞后;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食品安全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社会管理服务的匹配创新。四、我国公共服务应对挑战的方略(一)要加快把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的步伐不论是从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服务业的主流趋势看,还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尤

其是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现实看,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各项新要求,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把社会建设作为重心,才能把公共服务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二)要加强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指导美国战略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也指出:“如果战略错了,那么,将军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士兵的勇敢、辉煌的胜利,都将失去它们的作用,只有在战略正确的情况下它们能取起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组织和有效开展公共服务,要求党和政府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公共服务的战略规划,对公共服务进行科学有效的战略指导。公共服务建设,只有在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才能整体协调、前后相继,使公共服务与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相互匹配、互相促进。(三)要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职责权限在现代社会,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服务是政府的本质所在,服务型政府价值的终极结果是对效率的追求,并且服务价值的追求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必须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政府。在社会服务建设中,政府发挥着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作用。为使政府正确履行社会服务建设职能,必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职责权限。尤其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事权及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使社会服务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四)构建“电子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追求的普遍、平等的国民待遇水平随着现代社会管理复杂化的需求,政府行政职能在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机构和人员的膨胀。面对这种传统的行政权力组织架构,有必要通过构建“电子政府”来进行彻底变革,就是把原来具有直线职能的科层结构变革为扁平化结构,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组织内部的分权,这些职能中心借助电子互联网来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并联成一体。这样就能按照电子流程向公民和企业直接提供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所要求的普遍、平等的国民待遇得到贯彻。

(五)引入市场竞争规律,将一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私人企业下放从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型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干预不能取代市场机制,政府不能取代市场。在当今政府公共管理从“统治型”向“治理型”、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基本趋势下,作为政府行政的职能在仍然保留传统的权力组织形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招标和承包合同等方式引入私人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由私人企业来承担这部分职能。这样,行政机构减轻了工作负担,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引入,公共事业和服务也会随之提高效率。结语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倡导和鼓励发展公共服务业,但是仍然存在着服务理念滞后,公共服务机制欠缺,公共服务回应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方式单一等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导向的作用力与政策意图相悖。因此,我国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今后的变革转型上,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在以下五个转变上下功夫:即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封闭性政府向透明型政府转变;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通过这样的变革转型,促使公共服务尽快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能,进而真正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道路。参考文献: &nb

/h1 --

--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

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管理科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sp;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9页。魏永忠:《现代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9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国民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80%;实施就

业优先战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不断强化,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451万人,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就业率平均达70%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整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2类,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5%,大病保险覆盖全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和380元,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全国累计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013万套、其中改造棚户区住房2191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794万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8%。 同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层设施不足和利用不够并存,人才短缺严重;一些服务项目存在覆盖盲区,尚未有效惠及全部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尚政公考申论教研室 【政策背景】 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 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 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键概念】 (1)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指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打破二元体制的限制,在逐步缩小差距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衔接与统一。 (2)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热点逻辑】 【主要内容】 1、城市与农村公共服务行政体制的差异与不同是制约它们实现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行政职责不清。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职责划分上强调上下级相对应,不仅导致了上下级的职责不清,而且处于低层级的农村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责。 第二,权力配置错位。城乡财权事权不匹配,财权上移而事权被下放,公共服务的财政偏向城市,而事权又被下放至县乡,使农村比城市具有更大的财政负担。 第三,服务机构的全方位差异。农村的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化水平低,不健全,大部分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包括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文化、交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变成了个人付费项目。 第四,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除了管理人口以外,还划分了农

村人和城市人,并因而享受不同的就业、教育、保障和迁徙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2、对策措施 第一,户籍改革。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享有统一的公共服务权利,城市不仅要给农民市民化的待遇、福利和社会保障,而且还要将提供给市民的机会和设施安排到 农村去,目前重点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 第二,权力下放。合理划分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城市负责规划、监督和财政保障,农村负责执行。以义务教育为例,前者主要通过财政手段公平地将教育资源在城 乡之间分配,后者则负责督促辖区内中小学严格执行,比如办学标准、教师资质认证、学校收费项目等。 第三,加大投入。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城乡公共投入的最低保障标准和均等化标准,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 第四,行政区划改革。逐步消除市与市、市与县之间的行政级差,不再将市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这样有利于实现城乡政府合作供给公共服务。 【典型事件】 【1】浙江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2005年9月绍兴首先进行了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 的试点,2007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 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将改革推 广到全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141个省级中心镇的目标,培育和发展的途径就是通过下放部分县级政府的经济社 会管理权限、强化中心镇政府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还明确规定将部分财政 权力下移,如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出部分向中心镇倾斜。此外,扩权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如绍兴路桥区金清中心镇在促进农民就业、新农合参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2】杭州新添城市“金名片”。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昨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杭州被评为“2010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本届论坛以“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10年,‘东南第一州’杭州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重新定义,其城市地位也与日攀升。”在颁奖典礼上,组委会说,杭州市正在加快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推进市、区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这是杭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征程、新挑战。同时荣获“2010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的还有成都、长沙、唐山、东莞。 【3】近年来,海城市抢抓沈阳经济区和鞍山与海城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实施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五个一体化”,初步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经济互动共促、城乡形态和谐相融的喜人局面。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率先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海城再次抢占全省县域排头,踏上城乡协调发展、社会融洽和谐新征程。近几年,海城的综合实力始终领跑东北,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城市活力最足的县(市)之一。海城也是东北唯一一个入选“2009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县级市。 【4】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汉南实践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缩影”。汉南教育实行“捆绑式”发展,投入近2亿元对全区20余所学校进行了新、改和扩建,全

试析社区第三部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试析社区第三部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摘要】:在探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第三部门概念范围的基础上,以潍坊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第三部门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第三部门;公共服务;潍坊 一、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 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定义的社区服务概念,而是把立足于社区的社会服务,例如社区的邻居辅导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妇女避难所等机构的服务称之为社区服务。对于这部分服务内容,国际社会更经常用的词不是社区服务,而是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或者就是社会服务。可见,并没有一个可以与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相分离的社区服务概念。 中国的社区服务定义是发动”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是指”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者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力量”在这里是特指非民政部门即非社会福利主管政府部门的其他一切力量。包括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事业、社团、非正式组织以及社会个人。可见,这样的社区服务既非纯粹的专业性概念,又非纯粹的政策性概念,而是两者在特定背景下的概念混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区服务发展20多年来,在服务内容、服务分类、服务体制和机制等基本问题上一直没能取得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总是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往往遇到理不清的诸多矛盾。 提出社区公共服务概念,其目的是打破社区服务的混乱概念,提出一个既可以与国际社会又可与我国现实状况接轨的概念内涵。 我们将社区公共服务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 其中,社会公共服务的概念取其包括社会福利服务内容在内的广泛定义,那么,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也就包括两个部分:为社区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为社区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由此,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就剔除了为社区提供的社会化的私人服务,从而突显了我们一直呼吁但又找不到适当方式予以强化的那部分为全体居民所共用的社区服务。解决了随着社会发展在社区不断涌现的公共性质更强的那部分服务无法与便民利民服务共用一套话语系统的矛盾。 二、我国城市社区第三部门范围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城市社区组织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2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毋庸置疑,经过前一阶段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引发的严峻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有关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继超越生存型社会的临界值。就恩格尔系数来看,2000年城市达到39. 4%,农村达到49. 1% ,均低于50%的临界值。同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首次降至50%的临界值。2001年,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4. 1%,首次低于15%的临界值;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7%,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2003年,城镇化率达到40. 5%,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从这些量化标准来判断,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一进程中,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1]由此可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在当前,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有的是发展不够的问题,有的则是共享不够的问题,即没有很好地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按理说,社会进步的成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共享,但实际上是由强势群体来享受或首先享受;同样,社会代价的后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分担,但实际上大部分却由弱势群体来承担或主要来承担。因此,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What: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阐述,十七大报告中两次予以强调,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共同财政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 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 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 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缩小发展差距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进一步强 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 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根据美国学者罗尔斯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在自由、平等和幸福之间的统筹协调原则有两条,即第一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第二正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根据这两条正义原则可以推断基本公共服务的三大原则①(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原则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高血压考核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高血压)综合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人员:时间:201 年月日专干签字:院长签字: 项目内容标 分 考核方法及标准扣分得分 组织管理队伍建设5分组织机构及职能 3 有项目领导小组及分工、项目实施方案、规范各1分。 组织队伍 2 专干人(毎镇至少1名以上专职慢性病工作人员),仅1人且兼职扣2分;人员分工文件 (201 )号,无分工文件扣1分(有2人以上时)。 制度建设5分首诊测血压制度 及落实 3 有首诊测血压制度并上墙,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门诊落实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 制度,测血压率达90%以上。按时上报首诊测血压季报表,缺制度扣1分,有制度未上墙扣 0.5分,未按时报报表扣1分,一科不达标扣1分。 双向转诊 2 有登记册及记录,有转诊单且相符(1分)、按时上报双向转诊季报表(1分). 资金 管理5分资金使用管理 5 费用与绩效挂钩,费用按时按标准下发,未按时扣1分;未按标准扣3分,未发放扣5分(要 求检查会计帐务)。 - 1 -

工作基本资料40分 年度工作计划 2 工作计划(201 )号文件,随访工作计划(201 )号文件,各1分 半年、年终总结 2 各1分 三册资料 6 有筛查登记册(1分),有管理登记册且电话达85%以上(2分)、有服务管理登记册且随访人 员签名及随访时间相符(3分) 。报表及汇总资料8 及时按要求上报慢性病常规报表有纸质及电子版存档(3分)、有各村常规报表(2分),有以 村为单位的高血压汇总册且村、镇、县三级相符(3分) 报告卡资料 6 心脑血管及肿瘤报告卡填写完整、规范(2分)、数量与报表相符(2分)、肿瘤报告卡按时上 交疾控中心(2分). 培训 6 每2月1次小型培训(有记录,2分),每半年1次大型培训(有通知、签到、培训资料、试 卷、影像、小结等资料4分). 健康教育 6 有每年不少于6次的宣传板报底稿及宣传资料下发记录(2分),有康复指导工作记录(2分), 有每年不少于6次的活动日宣传资料(有安排、总结、影像资料2分)。 康复指导 4 随访卡上有针对性康复指导意见达90%以上,达不到不得分。 信息 化建设10分信息录入8 应录入村,实录入村,(少1村扣1分,可倒扣),应录入高血压患者随访信息 人次,实录入人次,(达不到90%扣3分,达不到80%扣5分,达不到60%扣6分) 随机抽查1个村查看信息录入是否及时、完整,网上查看录入不及时扣1分,录入不符扣2 分。 信息共享 2 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系统且能共享(2分)。 - 2 -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2021年怎样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怎样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章标题:怎样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已成为我国建设 ___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在增加社会公 ___品供给的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 ___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 ___的问题。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务之急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乡居民共享 ___发展的成果。但目前,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外,农村还面临着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匮乏的突出矛盾:农民难以获得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并由此导致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保障。因此,尽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

务,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阶段扎实推进 ___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在。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具备条件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总体上已具备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基础与条件:一是我国公共财力及社会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xx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万亿元左右,增幅达24.7,有比较充足的经济力量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积弊和问题。二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和五个统筹战略的提出,以及 ___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行,为全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___日前明确提出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农村公 ___品供给的方式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革。三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严重缺失以及农民对公 ___品的强烈期盼,使农村理所当然成为实施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破口。 如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国防、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服务等。目前除国防、外交等公共服务具有城乡均等化意义外,其它众多的公共服务

第10课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问题,知道其含义。 2、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4、思考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对环境的认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五、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六、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七、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八、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九、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十、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一、总结延伸 1、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5、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马梅英来源:青海日报转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2444446.html, 2008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城乡公共服务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立足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如何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城乡差距做点初浅探讨。 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对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概括起来农民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三是治理农村公共环境的需求。四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在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1、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而逐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仅包括城乡生产要素的重组、城乡产业的有机整合以及用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造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等,还包括整个社会结构、组织、文化等的变迁。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困难和深层次矛盾,制约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目前仍缺乏足够的统筹城乡公共产品大致均等化供给的财政经济能力。在乡镇财政短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农民生产剩余较少的情况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只能是一种较低水平的改善,很难真正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财政支出压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

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 (市规划局 2011年9月) 1、总则 1.1为了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建立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推动农村地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等国家、省、市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南京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参照同类城市农村地区的技术标准与准则,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制定。 1.3本指引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市镇和新社区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指引合理安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规模。 现状新市镇和新社区的更新改造,可参照本指引优化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配套标准和服务水平。 1.4本指引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基于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

筹、社会公平、运行高效、兼容配置的原则,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实施管理等因素,对农村地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出的配套要求,着重于对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 1.5新市镇、新社区进行规划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指引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6本指引将根据试行的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必要时进行版本更新。 2、术语 2.1农村地区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含主城、副城)、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地区。 2.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一系列设施的总称,包括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商业等社区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2.3新市镇 农村地区镇街的镇区,规划人口规模一般在 2 万人以上。按照南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类:(1)有行政建制的现状涉农街道或建制镇的镇区(镇街政府所在地),为其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虽已撤销行政建制但规模较大且功能较为齐全的镇区。 2.4新社区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越,这也使得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一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城乡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衡。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社会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完全靠市场,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主导,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实施新型的公共财政政策来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标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公共财政政策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2444446.html,ki.16723198.2016.21.080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 公共产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它无偿服务于社会大众,并且具有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很多国内外学者从公共财政学的视角出发,他们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大体一致的概念。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健康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与大众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要尽最大地努力满足公众的基本物质诉求,做到城乡、区域和个体之间的均等化。 2我国出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失衡的原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严重失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就会出现二元化的就业、医疗保险、教育等问题,从而导致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公民所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不同,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自然少于城市地区,这无形中也就拉大了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其次在分税制改革以后,逐步导致我国很多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财力向上集中但是事权下放的弊端日益凸显,如此一来,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必然会导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失衡。 第三,我国多层级的政府管理体系导致基层政府间事权的交叉重叠,事权责任划分不清楚容易造成政府职能缺失的情况,这对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形成极为不利。 第四,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方财政收入微薄,政府的财力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不完善,光凭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现状报告

留何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衡发展现状报告 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实现政府行政体制转型,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连接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3年以来,我镇通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也形成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条件。现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留何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目前我镇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镇、社区基层文化阵地初具雏形,农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入标准化学校行列,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等主要指标全县领先;镇、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贯彻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启动,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成留何镇综合文站和各社区文化活动室7个,且我镇综合文化站被评定为cc市一级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项目是:(1)图书阅览;(2)广播影视;(3)宣传教育;(4)文艺演出;(5)科技推广;(6)科普培训;(7)电子阅览;(8)体育;(9)青少年户外活动等。 2.成立12支特色文化队伍(包含安置小区和老年大学),并落实了“十有”:有队伍名称,有专人负责,有稳定队员,有固定场地,有专门经费,有统一服装,有简易道具,有自身特色,有自创节目,并有定期活动。 3.多次开展“送文化到农户院落,送文化到田间地头,送文化到企业单位”等活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演出60余场次,送戏到村到户100余场次,举办艺术赛事、展览6次,举办讲座43次,开办培训班55期,12000多人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4. 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通过组织文化骨干到先进地区现场参观学习交流、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参加县文旅局组织的各项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文化活动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全面提升我镇文化骨干的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5.以“三建立、三争创”活动为载体,从构建和谐留何、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出发,强队伍、抓特色、谋发展,形成了“一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发挥标准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培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确定试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部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发布试点征集、下达试点任务、开展试点监督、确认试点评估结果等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标准化试点的征集、初核、上报、评估等相关管理事宜。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试点建设。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六条试点工作应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自愿申报、有序实施的总体要求开展。 第七条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相结合; (二)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服务提供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相结合; (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

(完整版)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学校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教育层次: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论文提纲 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 (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 2、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 3、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 4、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策制度不全 5、政府定位不合理,各部门缺乏协调规划 6、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7、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8、居民参与意识不够,服务意识淡薄 二、社区公共服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够优化的社区组织 (二)社区职能和社区工作存在缺陷 (三)社区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协调 三、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一)理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社区自主管理权限的确定和保障 (三)丰富社区资金筹集方式

(四)改善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状况 (五)健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法律法规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行业准入规则。 (六)拓宽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 (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作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成果、发展状况以及和谐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当前社区会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此外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社区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精)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第一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第二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第二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及对策

CONTEMPORARYECONOMICS 【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接着阐述了城乡公共服务差别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确定了基调:包容性增长成为新的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围绕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抓手,加速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围绕社会公平正义目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的经济社会转型期,赋予了更新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内涵。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它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新确立,预示着一个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淡化功利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发展阶段的到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作了全面的论述:“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体现了城乡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根本原则。 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公共权力得以体现的载体。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成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转变执政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的助推器。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实现社会公正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是提供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平正义追求的是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的公平分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打破对农村居民政策性歧视,实现城乡居民处于相同的地位,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均等的权利,保障城乡居民利益公平分配的根本措施。所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原则,转变执政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增强公权意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地运行机制,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有序化。 二、充分认识城乡公共服务差别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别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差别 首先,城市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差别。近年来城市内部群体成分渐趋复杂化,同城不同待遇的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有城市户籍和未取得城市户籍但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群之间的差别,目前在我国进入城市还未取得城市户籍的人口有1.64亿之多。另外,城市中还存在大量短期居住的打工人口,这部分人以农村土地承包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农闲时期做非农工作,增加生活收入。城市中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差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城市社会最底层,没有话语权,没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工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人群,保障制度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如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一度成为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温总理还曾亲自为农民工讨要工资,这一举动表明国家对民生的关心。在称赞国家领导人关心民生精神的同时,社会在呼唤,时代在呼唤平等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农民工的其他合法权利问题诸如子女上学、工伤、医疗、社会保障问题等较之工资问题显得更加难以保障。其次,城市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别。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较大的城市以及中小城市间差距具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城市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在国家的地位不同,存在难以消除的差别。所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定行政范围内的均等化,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上的均等化。 2、农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 城市近郊区和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很容易得到城市公共服务网络的覆盖,如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文化教育、卫生、医 经济生活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的目标及对策 ○杨洁辛灵 (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34 《当代经济》2012年12月(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