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汇编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语出《论语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1、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立。(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北伐》

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7、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

8、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9、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2、水落石出——《醉翁亭记》)7、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10、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11、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12、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7、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10、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11、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12、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汇编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语出《论语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初中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初中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源于《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源于《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源于《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需要长期奋斗。源于《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源于《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源于《塞翁失马》。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源于《夸父逐日》。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 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论语〉十则》) 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 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1、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22、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23、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24、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rFoL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一)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学会成语里面的文言语法,从此会读文言文

学会成语里面的文言语法,从此会读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 “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 “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

中学语文古文名句大全(初中篇)

中学语文古文诗歌名句大全 (初中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本文中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2.《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行军之神速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以互文、对偶修辞写战斗惨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含义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课文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磨刀霍霍。 3.《杂诗》中借梅花写思乡的句子是: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夜雨寄北》诗中写诗人想象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淮上与友人别》中写景寄予别离情意的句子是: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描写握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以比喻寄予自己豁达胸襟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的原意是: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现在的新意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卖油翁》中揭示道理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三峡》一文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比喻水流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陌上桑》一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运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人物之美丽。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写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高中必背的成语中的有关文言文词语和语法

高中必背的成语中的有关文言文词语和语法 1、名词作状语 “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 “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 “春华秋实”中的“华”同时也是通假字,同“花”。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 《十则》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 2、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3、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现也常指吸收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见到品德和才能比自己高强的就想着向人家学习。 6、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7、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8、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又长。比喻责任重大,并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9、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岁寒(知)松柏:严寒之时,才知道松柏寒而不凋。比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里才能够看出一个人坚持节操的品格。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桃花源记》 12、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的样子。形容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色。 13、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一下子领悟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14、怡然自乐:形容安于悠闲自在而自得其乐。 15、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对外人说。 16、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十分冷落。 17、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8、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之声,形容一派祥和景象。 19、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环境优美的地方。 《爱莲说》 20、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三峡》 21、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送东阳马生序》 2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现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岳阳楼记》 23、浩浩荡荡(原作浩浩汤汤):本指水势广阔浩大,后形容规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汇编 第一册 ?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语出《论语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二册 ?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成语典故文言文

(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1)[诵]背诵。少(sh4o):小时候。③辍(chu^)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中止。④諠(xu1n):因为分心而遗忘。⑤裂其织:割断她自己织的布。织:这里指织的布。⑥戒:警告。⑦自是:从此。 译文: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 '. 《童趣》《闲情记趣》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 《<论语>十则》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历历在目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 《龟虽寿》老骥伏枥 《浣溪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木兰诗》扑朔迷离 《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 《观书有感》源头活水 《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游山西村》柳暗花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夜不闭户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 《小石潭记》犬牙交错 《岳阳楼记》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飞沙走石、汗流浃背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 《登幽州台歌》空前绝后 《陈涉世家》鸿鹄之志、披坚执锐 《隆中对》如鱼得水、箪食壶浆 《出师表》三顾茅庐、妄自菲薄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扁鹊见蔡桓公》 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卖油翁》熟能生巧 《黔之驴》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晏子故事两篇》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荆轲刺秦王》切齿拊心 《卫风·氓》载笑载言、二三其德、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短歌行》对酒当歌、月明星稀、周公吐哺 《咏怀古迹》千山万壑《孔雀东南飞》坚如磐石 《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追亡逐北、因利乘便、金城千里、万世之业、瓮牖绳枢、斩木揭竿、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深谋远虑、同年而语、度长絜大 《苏武传》)屈节辱命、啮雪吞毡、人生如朝露、肝脑涂地、白发丹心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欣欣向荣 《劝学》《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顺风而呼、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跬步千里、驽马十驾、锲而不舍 《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心凝形释 《师说》授业解惑 《六国论》如弃草芥、抱薪救火、日削月割 《阿房宫赋》鼎铛玉石、付之一炬、敢怒而不敢言、勾心斗角、钩心斗角、尽态极妍 《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灰飞烟灭、人生如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雨打风吹、金戈铁马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 《离骚》九死不悔、偭规错矩 《烛之武退秦师》秦晋之好、危在旦夕、临危受命、洞若观火、以退为进、化险为夷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劳神焦思、慎终如始、戒奢以俭、卑以自牧、善始善终 《廉颇蔺相如列传》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肉袒负荆(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鸿门宴》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虎狼之心、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胜杯杓 《秋水》(节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季氏将伐颛臾》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大动干戈、虎兕出柙 《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登高》穷困潦倒 《琵琶行》千呼万唤、切切私语、珠盘玉落、整衣敛容、秋月春风、暮去朝来、门前冷落、杜鹃啼血、司马青衫 《雨霖铃》寒蝉凄切、晓风残月 《声声慢》)乍暖还寒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盛筵难再、陆海潘江 《逍遥游》鲲鹏之志、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至人无己 《陈情表》零丁孤苦(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皇天后土 《项脊轩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不能得日、垣墙周庭、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东犬西吠、逾庖而宴、呱呱而泣、瞻顾遗迹、凭几学书、亭亭如盖 《报任安书》推贤进士、勤勤恳恳、动而见尤、欲益反损、辇毂g ǔ之下、拾遗补阙、岩穴之士、攻城野战、斩将搴旗、苟合取容厕身下列、叨陪末议、仰首伸眉、戴盆望天、大谬不然、奋不顾身、食不甘昧、救死扶伤、无可奈何、九牛一毛、泰山鸿毛、摇尾乞怜、画地为牢、削木为吏、南面称孤、衣赭[zh ě]关木、王侯将相、贪生恶死、放失[y ì]旧闻、天人之际、一家之言、藏之名山、日肠九转、俯仰随俗

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课文及诗词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语出《论语·学而》。亦,也。乎,语助,相当于“吗”。原意为:不也值得高兴吗?现常用以表示事态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2 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温,温习。故,旧的。……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3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4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5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源于《< 论语>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源于《< 论语>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源于《< 论语>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源于《< 论语>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1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源于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1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14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1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桃花源记》) 17·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1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9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20·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21·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22·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23·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4·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25·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26·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