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首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石首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石首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石首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石首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我市如期实现“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战略目标,加快老区、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整村推进、“雨露计划”、产业化扶贫、老区建设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凝聚合力、强化措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市共解决1.1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不含因自然灾害等因素致贫返贫人口),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4.6 %的速度增长,老区、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布局初步形成,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大扶贫”格局正在形成。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石首市“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市“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一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按新的扶贫标准,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899人。二是现行脱贫标准过低,部分贫困人口虽然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但收入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脱贫根基不牢,遇到自然灾害等风险,极易返贫。三是一些新的致贫因素,如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市场波动减收等,加上一些制度性障碍,使贫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四是贫困地区与大中城市、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仍然十分明显;非重点地区的特殊类型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影响了全市脱贫进程。五是扶贫开发脱贫成本增大,扶贫投入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情况表明,“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改变贫困地区面貌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推进“十二五”扶贫开发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三农”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对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将给予更大的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我省“两圈一带”建设,为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贫困地区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和积累了成功经验做法,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依法扶贫、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些有利条件,是我们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并取得更大成效的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扶持重点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村发展,实行专项扶贫、部门扶贫、社会扶贫、党员干部帮扶与群众自立有机结合,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乡镇办区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村的开发建设。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情形

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桃花山区、低洼湖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重点扶持对象。全市2010年底建档立卡的农村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贫困人口54899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扶贫标准,适当扩大扶贫覆盖面。重点扶持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桃花山区、低洼湖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全市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村,确定重点扶持老区乡(镇)。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老区乡镇、重点插花贫困乡镇为我市重点扶持范围,各乡镇办区可根据本地情况确定重点扶持村,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三、“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基本任务

1、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加大对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争取省重点财政扶持村20个,老区扶持村15个;本市每年重点扶持10个村。

(二)奋斗目标

1、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15年,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按2008年不变价格),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明白人。

2、重点贫困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15年,每个重点贫困村建有1—2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有1条通畅到组的公路;9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通信难等“三难”问题得到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3、连片扶贫开发主要目标。到2015年,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区域要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各项社会保障有力,群众安居乐业;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主要开发途径和重点内容

“十二五”时期的扶贫开发,采取脱贫奔小康试点、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等四种基本途径有机结合的方式,实行全面、有序地推进。

(一)加快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强力推进带动贫困乡镇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建设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脱贫奔小康试点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安排,强力推进省定重点乡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引资开发等带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以项目为载体,高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扶持资金,有效整合资源,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二)积极实施连片开发,稳步推进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在部分贫困相对集中的连片区

域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稳步推进扶贫开发综合项目试验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集中投入、连片开发,以增强区域与周边基础设施衔接和产业发展关联度。实行片区开发,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研究、分期推进。“十二五”期间,重点探索和实施跨村、跨乡区域的连片开发。对跨村小片区连片开发,要按照市统筹、乡(镇)组织、村实施的原则,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壮大支柱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培育“中心村”。探索“富村帮穷村、中心村带边远村”的小片区开发模式,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区域内各村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机制,实现共同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集中新增财政扶贫资金,选择1—2个重点小片区开发试点。对跨乡中片区连片开发,由市里统一组织实施。按照“市级统筹、整合资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原则,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试点,努力探索整村推进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三)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着力推进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启动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实施7个重点贫困村、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前两年重点对2009、2010年实施的村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后三年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根据形势变化,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整村推进围绕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提高能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新风文明和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展开。一是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开展增加收入的产业建设。二是开展以提高人口基本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三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开展以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为主要内容的树立文明新风的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开展以完善村民自治和议事制度为重点的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开展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面实施扶贫到户,扎实推进农村贫困户能力建设

——对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的扶持政策,通过扶贫开发和低保制度予以全面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通过项目扶持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活常年困难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根据贫困人口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基础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多途径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

——帮助贫困户发展基本支撑产业。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效果显著的产业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畜牧养殖等短期增收的产业和林果特等长效致富的产业。完善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投放方式、办法和途径,解决贫困户生产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

——着力改善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运用政府调控与政策导向,引导交通、农业、水利、住建、卫生等部门,在安排相关项目时,优先考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难点问题。

——制定和完善扶贫到户、能力建设的程序办法。将对贫困人口的各项扶持政策整合起来,制作成简单明白的“政策菜单”,由帮扶党员干部或村干部直接提供给受扶贫困户,由贫困户自主选择1—2个到户项目和相关优惠政策。2011—2015年,全市每年组织实施500名贫困户的扶贫到户能力建设工程,平均每户安排额度不低于2000元的扶贫项目直接扶持到户,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能力、增加收入。

五、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主要政策措施

围绕“脱贫奔小康、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等四大扶贫项目建设,整合专项扶贫、

部门扶贫、社会扶贫、党员干部帮扶等四大扶贫资源,统筹协调,优化配置,为“十二五”扶贫规划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一)完善专项扶贫政策,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1、增加财政扶贫投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逐年增加扶贫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每年配套资金不低于省拔资金的20%。扩大贫困资金投入总量,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十二五”期间,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不含以工代赈资金)逐步减少到20%以内,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直接扶持到贫困户。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的办法,放大资金使用效益。

2、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着力构建脱贫的长效机制。一是培植壮大支柱产业。每个乡(镇)、每个村都要选择1—2个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使之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来源。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的到户方式,扩大贫困村生产互助资金试点,发挥其在发展特色产业、扶持贫困户方面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扶持贫困地区兴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要达到2万亩。二是加大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以此辐射和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信息农业、网络农业,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等途径,多渠道、多形式与市场对接。四是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积极开展招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培植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雨露计划”培训对象,对老区、贫困地区的中、高考落榜贫困生以中长期培训为主,对存量贫困劳动力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不断提高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为减轻贫困户参加培训的经济负担,短期培训实行全免费,中长期培训实行扶贫补贴。积极探索培训补贴直补到贫困户、由贫困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确保贫困户真正参加培训、真正转岗就业、真正转移增收。“十二五”期间,全市转移培训3000名贫困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增收、就业脱贫。将实用技术培训纳入“雨露计划”范畴,不断提高农村低收入农户科学种田水平。“十二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科技明白人2000人。

(二)发挥部门扶贫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十二五”扶贫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作出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市发改、民宗、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扶贫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减贫和老区贫困地区发展。

——市交通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加快贫困地区县、乡级公路建设的同时,制订有差别的村级公路补贴标准,对每年实施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的村级公路,实行全额补助,确保到2015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村、组公路通达率90%以上。

——市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加强贫困乡村国土整治和低产林改造,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15年9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实施“生态林保护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市电力、广电、通信、邮政等部门。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少数农户用不起电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

——市教育、文化等部门。巩固“普九”成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

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出台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的补助办法,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等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

——市卫生、计生等部门。加强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大病救助。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控力度,落实防病防疫卫生投入,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补助标准,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组织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活动,定期组织城市医疗专家赴乡村开展巡回医疗,提高老区、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制订支持计划生育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加强优生优育。

——市科技、农业等部门。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围绕支柱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农特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社会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提高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贡献率。

——市人社、民政、住建、能源等部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覆盖没有劳动能力或生活常年困难的贫困人口。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在宜建沼气池的地方,全面实施“一建三改”,改善人居环境。市直各部门都要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定点扶贫、驻基层帮扶工作,每年为老区、贫困地区基层办1—2件实事。

(三)动员社会扶贫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充分发挥各社团组织、各类市场主体等在社会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加强社会捐赠扶贫钱物的规范化管理,出台办法,完善机制,推动社会扶贫深入、长久地开展下去。

——共青团、妇联、残联要结合各自职能和特色,组织开展巾帼扶贫、残疾人扶贫等行动,提高扶贫实效。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协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的组织和桥梁作用,引导多方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到老区、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制订激励政策,推动村企共建。引导国有和民营公司、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合作机制,到贫困村兴办基地、领办产业、创办企业,带动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和农民增收。

——鼓励信息咨询、营销经纪、劳务输出、资产评估、法律维权、贷款服务等中介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对贫困户实行优惠、优质服务,提高贫困人口市场经营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

(四)健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使帮扶工作科学化、常态化

在继续坚持“1321”(即1名县处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用2年时间,帮扶1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使帮扶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坚持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亲”的作法,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三帮一扶”措施,即帮助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帮助提高素质能力,扶持建起一项支撑产业或致富项目,做到扶贫扶本。各乡镇办区要将组织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作为一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纳入工作责任制管理范畴,实行定期考核,不脱贫不脱钩。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二五”扶贫规划顺利实施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

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政府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各级主要领导要围绕扶贫开发的“四大建设”任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要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要从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乡镇办区要按照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市直相关部门要制订本部门、本系统的扶贫计划。同时,围绕全市规划的实施,制订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专项规划。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重点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改进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切实解决资金计划到位迟、项目难安排的问题,加快规划实施。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赋予的职责,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规范资金管理,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乡村规划的制订、实施,培养和选派政治思想好、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五)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制订适应实施“十二五”扶贫规划需要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认真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贫困统计监测工作由各级统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扶贫工作队伍,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扶贫干部的实际困难。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宝安区福永街道十二五年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1) (一)经济运行情况 (1)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2) (三)“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4)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 (5)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5) (二)面临的挑战 (6) 三、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8) 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0) 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1) (一)优化工业结构体系 (11)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7) 六、优化空间布局 (18) (一)“两轴”——宝安大道、107国道两侧用地 (18) (二)“六区” (18) 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 (21) (一)进一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 (21) (二)强力推进城市更新 (22) 八、优先发展社会事业 (25) (一)促进人口协调发展 (25) (二)继续推进教育发展 (25)

(三)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6) (四)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26) (五)加强社区建设 (27) 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 (一)强化社会治安保障城市安全稳定 (29) (二)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 (29) (三)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30) 十、保障措施 (31) (一)完善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与考核评估制度 (31) (二)体制保障 (31) (三)资金保障 (32) (四)人才保障 (32) 附件1:宝安区福永街道“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表.. 33附件2: 宝安区福永街道“十二五”时期重点谋划综合项目 (35) 附件3:宝安区福永街道“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一览表 (39)

上海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发展成效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8) (一)“十二五”发展环境 (8)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8)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9)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0)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强化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12) (二)扎实推进能源审计,切实挖掘节能潜力 (12) (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 (12) (四)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专项 (12)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13) (六)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再制造 (13) (七)协调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促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13) (八)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推进低碳示范工业区建设 (14) (九)积极营造社会节能氛围,组织节能宣传展示培训 (14)

五、“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14) (一)建立健全能效监控体系 (14) (二)深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5) (三)推进落实“批项目、核能耗”制度 (15) (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15) (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5)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16)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

龙华大浪街道办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1) (三)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2) (四)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 (3)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 (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4) 二、“十二五”大浪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4) (一)大浪街道是宝安区的后发区域 (5) (二)大浪街道是全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的区域 (5) (三)大浪街道是全市建设“时尚创意中心”的重要支撑区域 (7) (四)大浪是连接福田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和光明新区的重要节点 (7) (五)大浪是全市重要氧吧之一 (8)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0) 四、发展战略 (13) 第三章高标准规划建设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打造时尚硅谷 (14) 一、以国际国内服装名城为标杆完成服装产业集聚基地规划修编 (14) 二、完善功能布局 (15) 三、加强时尚产业项目落实和推进力度 (15) 四、培育时尚品牌 (16) 五、引领时尚文化 (17) 第四章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8) 一、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18) 二、加快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21) 三、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适应特区一体化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2)

第五章跨越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3)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3)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 (23) 三、强力推进城市更新 (26)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7) 第六章优化宜居环境建设生态大浪 (29) 一、形成城市六大特色景观 (29) 二、加强生态建设 (30) 三、着力改善水环境 (31) 四、空气污染防治 (32) 五、噪声污染防治 (32)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33) 第七章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34)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4) 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35) 三、加强社区建设 (35) 四、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36) 五、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37) 六、促进社会稳定 (38) 第八章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39) 一、优化人口结构 (39) 二、推进素质工程 (39) 三、发展特色文化 (40) 第九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完成规划目标 (41) 一、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41) 二、强化项目、政策、资金保障 (41) 三、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42) 四、强化规划执行力 (42) 附件:大浪街道“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推动出台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结合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求,印发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宣贯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标准制修定方面,制修订了400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初步形成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基础。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通过加强标准宣贯,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推动企业淘汰低效设备,采用高

效节能、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节水标杆企业,规范再生资源利用,不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在标准宣贯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通过实施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转型,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覆盖面不够、更新不及时、制定与实施脱节、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国务院标准化改革也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好未来几年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决定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字号大中小】 日期: 2011-07-0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广东省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第四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规划期内,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与本规划相关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各项规划,应将本规划关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建设空间分布等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 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及附图。 第二章“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第五条“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首次将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形式,科学系统地对住房发展进行空间统筹和年度安排。全市规划建设住房总量69万套、建筑面积 57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城市更新方式建设住房18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房用地供应13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新供应6平方公里,利用存量5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 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要求,2006年至2010年各年度实施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中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目标由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调整为16.77万套、建筑面积945.2万平方米。 第六条“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有效衔接相关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了全市住房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住房发展中的职责,切实指导了全市住房建设与发展,有效贯彻落实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了住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配套作用,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的持续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扶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县扶贫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田头村实际,特制定田头村2011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规划,现予上报。 田头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贫困状况原因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项目内容和重点工程 五、资金概算和项目分析 六、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表1、基本情况汇总表 2、项目建设一览表 3、资金需求一览表 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表 5、项目分布图 6、各项目建议书

田头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主管部门“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我村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贫开发行政村。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村两委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针对自然条件与村情及征求群众意见,特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一)自然条件 地处田头乡政府所在地,于2004年7月由平河、田头、岭后三村合拼,东与五河镇河南村、西与菖蒲镇长岭村、南与本乡方边村、北与本乡土库、泥潭村接壤,距县城50公里,村内平均海拔550米,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辖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413.3公顷,其中山场1290.8公顷,村内原有耕地面积122.5公顷,其中水田77.15公顷,旱地45.35公顷,村内茶园150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80亩,桑园700余亩,高山蔬菜、生姜60亩,五谷米50亩,香菇20万棒,旱地已分部退耕还林或间作茶、桑、栗等。 (二)经济状况 田头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总人口2032人,劳动力1296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 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总面积约6026.05平方公里。 市区:即芜湖市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三山区的行政区范围,面积1495平方公里。 二、市域规划 1、市域发展定位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市域主要城市职能 芜湖市及所辖县的主要职能依据各市县至 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确定。 芜湖市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无为县城市职能: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贫困村九江市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 2011年---2015年 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规划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扶贫开发规划小组编制 二〇一一年五月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2011—2015年贫困村扶贫 开发整体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纱笼村位于修水县港口镇西北部,与湖北通山相邻,是一个边缘的偏僻山村,全村拥有版图面积40多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45个自然村,合计935户3705人。耕地面积2120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地990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山林面积30000多亩,果园450亩。各类社会保障户64户133人,贫困户153户574人,一般户718户2998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贫困边缘地带人口占我村40%左右。全村劳动力1350人,其中小学文化700余人,初中文化800人,高中文化120人,综合文化素质偏低。在这穷乡僻壤,有丰富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但由于我村地处偏低,村级基础设施薄弱,造成了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传统耕作模式依旧是我村主要谋生方式,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矿业经济仍未起步,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全县下游水平。近年来,农副产品市场效益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转岗劳动技能,外出务工增收效益不明显。2010年全村粮食仅为410吨,人均口粮220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1790元。 二、贫困农户基本情况

三、村级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统筹规划、促进我村全面、协调、文明发展。 2、目标和任务: (一)通过扶贫开发的实施,使我村的主要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自然村建设规划合理,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治安稳定,群众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增强,农民增产增收,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调高。 (二)主要任务: 在5年内大力加强农村村级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全面完成本村组级主干道硬化,完善全村公路9.9公里;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新农村精品示范点1-3个,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万寿宫等地区安全饮水工程。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养农村养殖专业户30户,新增集体工业1个;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组建龙灯队、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积极抓好农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林政管理各项工作,构筑农村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 四、村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纱笼由于地处偏僻,居住分散,32个村民小组有5个生活在深山高岭之中,居住人口高达194户800多人。最边缘山区组距村部多达4公里,交通始终是发展重要瓶颈。 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房偏老偏旧,农村生存环境迫切需要改

芜湖市规划

第一篇芜湖的骄傲——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火车站 芜湖新火车站是最新颁布的中国60铁路枢纽中心站之一,规划拆除原先火车站,将继续扩大在原先规划的5万平米上扩大到6万平米(目前是7200平米左右),最终规模将达到14台,20线,共计三个站场,分别为普速场,宁安城际,商杭高铁(和规划的皖赣高铁二线共用),将成为华东地区大型枢纽站之一。车站另有多条存车线,具备始发京津方向、沪宁方向、杭州方向、汉粤方向和全国各地动车组的能力。芜湖火车站位于芜湖市中心,分东西站广场,候车室架于铁路线上方。采用上进下出似飞机场的下客运输模式。芜湖市内采用“铁路四线高架”的方式全线穿越芜湖市区。另外还将建设芜宁路特大铁路立交桥。芜湖新火车站整个设计大气磅礴,造型之中既有现代动感的线条,也有徽州古民居的写意与凝重,体现出长江文化、皖江明珠、现代铁路枢纽的形象特征,体现芜湖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据了解,在宁安铁路沿线各站房中,芜湖站规模最大。芜湖站位于中心城区与新兴城区结合区域,将成为芜湖城市景观新的标志性建筑。 在站型设计上,芜湖新火车站的主体站房为“上进下出”高架跨线式,分为高架候车进站层、地面站场层、出站大厅层和地下出站层共4层。同时,以火车站为核心,将打造一个连接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兼顾长途汽车、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芜湖新火车站以主体站房为核心,沿东西轴线布置东、西双广场和高架候车站房,与神山、赭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轴有机衔接。其中,东广场站前路结合站区规划路与弋江北路相接,西广场站前路结合梅莲路和北京东路,与赭山东路相接。建筑造型取两江交汇、皖江明珠之寓意,是神山、赭山之间城市视觉走廊上的重要亮点之一。 据了解,芜湖新火车站的初步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将在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尤其要重点解决火车站内部旅客流线和外部旅客流线的对接问题,形成一体化、零距离的换乘,最终方案预计在7、8月份确定。另外,围绕新火车站还将打造一个2。5平方公里的核心商圈,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将车站旅客引入商圈,增强服务功能,并通过商圈道路辅助车站交通。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完整版)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全文) 时间:2012-02-28 09:40来源:工信部作者:工信部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1 前言 “十二五”(2011–2015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节能的指导性文件。 2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十一五”期间,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05 年的41.8%降至2010 年的40.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 “十一五”期间,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以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全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 年的2.59 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 年的1.91 吨标准煤,5 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 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持续降低。2010 年同2005 年相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吨钢、铜冶炼、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35.9%、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 万吨、10700 万吨、37000 万吨和1130 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任务。 工业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发布了一批能

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范文

xx村“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北部,地形低洼,三面环水,多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大部分水利设施、防洪堤、农田损毁严重,交通不便,是xx 确定的扶贫重点村之一,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小组,有13个自然村、总户数1200户,4040人,劳动力2222人,耕地面积1861亩,山岭面积496亩,水面面积58亩,有效灌溉面积560亩,全村有果园96亩,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面积)1457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764.19吨,人均产粮17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全村贫困人口606人174户。有村小学1所,医疗卫生点2个。xx村是全市确定贫困村之一。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条件差,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具有贫困村的共性特征,广大群众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迫切,村干部廉洁公正,工作兢兢业业,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具有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 二、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和问题 ①交通条件差:由于交通条件差,影响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增加生产成本。 ②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存在放水难,难放水,农田灌溉基本靠水井用抽水机来灌溉,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地抗旱保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增收。 ③农民耕种的综合素质偏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落后,直接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不便,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等是造成村级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综合治穷、开发致富路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增产增收和基础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时,优先解决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 2、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户相结合,项目建设以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同时兼顾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重点扶持。 3、村民广泛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实施和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在用好国家扶持资金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使国家的有限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 5、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4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20亩;新开发果园面积200亩。进一步提高种养殖业产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化效益,使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村人均产粮达到430公斤,人均纯收入4200元,实现整村稳定解决温饱。 四、村级项目规划内容及资金 1、主要建设开发项目(见附表1) (1)柒棚下至寨下公路,全长1.1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柒棚下、岺下、庙下、寨下4个自然村。 (2)村组公路硬化,全程总长6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9个自然村。 (3)荒唐背三滴涵闸门工程长20米,宽5米,高8米 (4)农田灌溉,新建机电排灌站4座,容量每座17千瓦,主要配套设施,电动机、水泵、机房、8英寸钢质水管100米,打机井40口,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8000米。 (5)供电设施改善,新增变压器9台区,低压输电线路改造9000米。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

郴州市“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郴州市“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目录 一、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 二、“十二五”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空间布局 三、发展重点 (一)生物质能 (二)煤炭资源利用 (三)水电 (四)风电与核电 (五)地热能 (六)智能电网 四、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市场推广 (三)加强科技支撑 (四)拓宽融资渠道 (五)强化人才支撑

“十二五”郴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是指新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等各领域。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能源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产业以煤炭和电力开发利用为重点,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同时积极鼓励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煤矸石综合利用。2009年规模以上能源企业户数275家,完成能源产业总产值达211.97亿元,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完成增加值83.91亿元,同比增长20.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98%。能源产业代表企业有华润电力、郴州电业局、郴电国际、华电风电等。 近年来,全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我市第一台完全靠燃煤矸石发电的机组在资兴投产运行,年燃烧煤矸石40万吨,发电3.6亿千瓦时。2009年,我市500千伏和第10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仰天湖风电场正式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为3.63万千瓦,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对于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等,编制《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取得的成绩 1.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近13.2%。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登记的社会组织4110家,其中社会团体1662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441家,基金会7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4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3家。 社工组织逐渐壮大,2007年10月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到2010年底注册社工组织总量达43家,在教育、司法、妇儿等十多个领域开展社工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硬件、能力建设、智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十一五”期末,我市经济类社会组织占8%,科学研究类社会组织占6.9%,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占55.9%,慈善类社会组织占19.2%,综合类社会组织占9.8%。各类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劳动、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社会组织作用日益明显 动员社会资源能力持续提升,经费来源日益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和捐助的比重也日益增加。2008、2009年全市社工机构获得购买服务的经费分别达到5000多万元和7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慈善会设立具有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冠名基金14个,募集的慈善资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几十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承担政府委托或剥离的公共服务事项,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行业协会提供了技术研发、质量检验、人员培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苏发[2012]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中共江苏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3.27 【实施日期】2012.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 的通知 (苏发〔2012〕7号)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3月27日

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减少相对贫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面临形势 (一)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推进扶贫开发。2008年,瞄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群体,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底,贫困人口整体实现脱贫,经济薄弱村普遍实现“八有”和集体增收目标,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我省扶贫到村到户,对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健全“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实行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有效衔接,采取结果导向财政奖补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农村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任务。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差距,加快共同富裕进程,确保全省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任务。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仍很突出;虽然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但离生活宽裕、全面小康还有较大差距;虽然经济薄弱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扶贫开发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从总体上看,我省扶贫开发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主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