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试卷及答案

科学试卷及答案

科学试卷及答案
科学试卷及答案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

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2、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

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6、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v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 )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v )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v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x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x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 A )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 )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 )。

A 栖息地

B 居住地

C 生活区

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C )。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9、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C)。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10、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

A、金属热胀冷缩

B、煤炭燃烧

C、纸折叠

四、连线题: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三条食物链

2、你所写的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

是。

3、如果捕杀鸟,会产生什么后果?并请说明你的依据。

1、当有害()和()等进入空气时,空气就被污染了。

2、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到的几种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简化成为简单的()形式,分级表示()状况和()的程度。

3、空气污染指数可分为()、()、()、()、()五个等级。

4、干净的水是()、()的。如果水里混入了()或()的物质,水就受到了污染。一些()的过量繁殖也会造成水的污染。

5、用放大镜观察可以了解水的()和()等特征。用飘闻法可以了解水里是否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水里是否有()。用酒精灯烘烤水滴可以了解水里是否有残留的()。

6、水污染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的地方,水污染更为严重。

7、常见的污水来源有()、()和()三种。

8、经调查,在生活垃圾中,纸张占(),果皮菜叶占(),玻璃占(),金属占(),灰土占(),塑料占(),其他占()。

9、根据垃圾是否可以回收可把垃圾分为()、()和()三种。

10、回收垃圾可以有效地(),同时可以减少垃圾对()

的污染。

11、将烂菜叶和果皮等有机垃圾收集后堆放在一起,让它(),能变成很好的()。

12、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和()的需要。

二、判断题(1*5=5分)

1、植树造林是减少空气中尘埃的有效办法。()

2、街道上每天焚烧垃圾,大大地减少了垃圾量,值得提倡。()

3、用鼻子凑近水样闻一闻,就能知道水里是否有异味。()

4、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5、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只要措施得当,就不会影响到环境。()

三、选择题(2*4=8分)

1、空气污染指数中“轻度污染”所指的数值为()

A、51~100

B、101~200

C、201~300

2、各种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和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污水是()

A、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

C、农业污水

3、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焚烧后体积不到原来的()

A、5%

B、10%

C、20%

4、关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确的说法是()

A、能快速地提高经济的发展,应大力发展。

B、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当禁止。

C、通过科学的规划,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

四、简答题(4*11=44分)

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2、尘埃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哪里的尘埃多,哪里的尘埃少?

3、怎样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绿化

4、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5、本地的水源因为哪些原因受到了污染?

6、保护水质不受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7、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不乱扔垃圾

少用一次性制品

8、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塑料泡沫、大头针、纸屑、回形针和铝箔分离开来?

9、用哪些方法可以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10、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1、创作几条保护环境的标语:

三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级期末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10分) 1、声音能在()()、()中传播。 2、每个磁铁都有两极。()磁极相互排斥,()磁极相互吸引。 3、光是沿()传播的。 4、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六个部分。 5、液态的水温度降到()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6、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7、水变成()的过程叫蒸发,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由于()现象变干的。 8、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好。 9、蜗牛是用()爬行的,金鱼是用()呼吸的。 10、25摄氏度可以写作()。 二、选择题(共10分) 1、钢琴发出的声音由()产生的。 2、A、琴弦的振动B、空气的振动 3、、雷雨天的闪电可以击坏物体,潮湿的空气是() 4、A、绝缘体B、导体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叫() 6、A、司南B、指南鱼C、指南针D、软盘

7、在太阳下晒衣服,要是还有一点风,衣服干得更() 8、A.快 B.慢 9、下列物质中________能溶解在水中。( ) 10、A土壤B面粉C盐 11、“举伞步行艰”所指的风级是。() 12、A、5级B、6级C、7级D、8级 8、堤坝上种防护林的作用是() A、保持水土 B、吸烟滞尘 C、减少噪音 9、夏天,在冰棍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A 冰棍周围的水蒸气 B冰棍里水气变成水蒸汽 C 冰棍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雾状小水滴 10. 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________。 11.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三、判断题(共5分) 1、沙土、粘土、壤土中壤土的渗水性最强。() 2、蚯蚓被称作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3、3、“蜻蜓低飞要下雨”是没有道理的。() 4、4、液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不一样。() 5、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而言,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实施建议表述更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下面简述主要的修改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修改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将“(四)突出科学探究”修改为“(四)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 二、课程目标的的修改 在总目标上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的6条目标整合为4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1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2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3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的标题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并由原来的4条目标调整为5条,即增加: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内容标准的修改 1、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其中原专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科学试题及答案

第1课亲历科学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落下来);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光秃秃)。 9、我们主要通过(报纸)或(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你会发现(纸片会向中间靠拢)我的解释是这个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系。 1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吹气时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你会发现(乒乓球悬在空中转动)。 12.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的缘故。 2.认识自己 1. 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 在人的一生中,酒窝、指纹、胎记等特征是不变的;小辫、胖瘦、身高、体重、血型等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3. 我们可以目测足长,但是如果要记录更为准确的足长信息,则可以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4.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因此,公安局经常利用指纹来(侦破案件)。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登陆)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5. 我们可以借助尺子或放大镜观察用眼睛不能准确看出的物体。 6.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7.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 8. 测量人的胸围使用卷尺。称量体重使用称。 9、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两个长的(完全一样)的人。10、我们找自己的特征时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用(镜子)看,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 二、判断。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2、在人的一生中,身上的特征是不会改变的。(X) 3、双胞胎兄弟的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5、男的都是单眼皮,女的都是双眼皮。(×) 三、选择 1、如果测量身高、胸围却没有尺,应该选择下列哪些工具( ab) a小直尺 b绳子 c秒表 d秤 2、要看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和酒窝,要用(b ) a放大镜 b眼镜 c镜子 d显微镜 四、连线 容貌秒表 身高镜子 体重尺子 心跳加速秤 五、问答:1、人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科学家已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什么系统中?答:主要应用在指纹登陆和银行储蓄中。 第3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1、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对不了解的物体(用手摸)。 2、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爱护)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3、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来(爱护)它们。 4、各种树木的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树皮(光滑),有的树皮(粗糙)。 5、分辨动物和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手(摸摸)。 6.我们在观察之前,先要定一个(计划)。 7.眼、耳、鼻、舌、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的重要感觉器官。 8.眼睛可以分辨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耳朵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鼻子能识别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舌头能尝出事物的味道;手能分辨接触物体的冷热、软硬、和大小形状。 9.一只杯子中分别盛有糖水、酒精、牛奶、矿泉水,要区分它们应该先看再闻,最后尝。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用________________观察昆虫的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 ________________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用它第一次看见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这是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________才会有的。 4.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5.目前书籍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成功,首位航天员是________,随后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你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貌相。 9.在太阳系中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近,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远。 10.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1.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历许多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科学试题和答案

三年级科学试题 出卷人陈琳 一、选择(30分) 1、下列液体中流动速度最快的是() A、纯净水 B、油 C、胶水 2、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3、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A、量筒 B、放大镜 C、绳子和尺 4 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 A、大小 B、形状 C、颜色 5、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气味 B、声音 C、舞蹈 6、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A. 肉 B.饼干 C.蔬菜 7、下列材料的吸水性最好的是()。 A、木片 B、金属片 C、塑料片 8、把一小片纸撕开,我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 A. 纸浆 B.纸纤维 C.塑料 9、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植物 B、生物 C、动物 10、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利于保护环境。 A、焚烧 B、回收 C、在垃圾场填埋 二、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4分)。 1、为了研究树洞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小明把手伸进去仔细地摸。() 2、进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的好方法。() 3、淀粉是白色粉状的,它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所以,白色粉状的东西遇到碘酒都会变成蓝紫色。() 4、5毫升相当于大雪碧瓶的一瓶。() 5、小动物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我们不能随意去破坏或打扰它们。() 6、食用油也是液体。()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8、小明上完体育课回家,口很渴。他看到家里墙角放着一个已经打开的可乐瓶,就拿来大口的喝了下去。() 9、比较树叶的大小只能用数方格的方法。() 10、画图、拓印、搜集实物标本等,都是我们描述树叶时的方法。()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秋季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 等级: 科学部分 一、我来当裁判。(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 1.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2.粉笔折断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此这属于不可逆变化。(×) 3.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4.火车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滚动等。(√) 5.坐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座位是运动的。(×) 6.物体的惯性有时候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 7.地球是静止的,飞奔的汽车是运动的。(×) 8.鸵鸟属于鸟类,但它不能飞行,只能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 9.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即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物质。(√) 二、自选超市。(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中横线上) 1.细菌的繁殖方法是 B 。 A.复制 B.分裂 C.繁殖 2.在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C 。 A.有气泡冒出 B.看不出明显变化 C.出现粘稠状物质,并发生沉淀 3.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A 。 A.不可逆变化 B.可逆变化 C.形态变化 4.车辆的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B 。 A.保持车距 B.靠右行驶 C.系安全带 5. C 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A.易拉罐 B.风车 C.秋千 6.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C 。 A.在空气中的一半 B.在水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交界处 7. 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车厢内,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这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 A.车厢本身 B.行进的路面 C.路边的房子 三、科学积累。

教育科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教育研究设计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A.现状调查来源:考试大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A.效度要求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罗吉尔·培根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A.分析B.综合C.归纳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B.三因素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考试大论坛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来源:考试大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B.独立性C.可测性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样本18.无关变量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最新三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1、我看到了什么 一、判断 1、每一种大树的表皮都是相同的。(错) 2、大树不会开花结果。(错) 3、要想了解大树,我们先从观察入手。(对) 4、树干上除了有一些寄生在上面的植物外,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活跃在大树上。(对) 二、选择 1、树木的(B)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通道,所以保护它十分重要。A、叶B、表皮C、根D、枝叶 2、大树的( C )能使大树牢牢矗立在土地上。A、叶 B 、皮C、根 D 、枝 3、每一种大树的叶子( A )A、各不相同B、都相同 C 、形状相同 4 树瘤是( C )原因造成的A、生病B、天生的C、树皮或树枝受到了伤害 2、校园的树木 一、判断: 1、所有的植物秋天都落叶。(错) 2、画树的拓片是用圆珠笔把树皮画出来。(错) 3、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对) 4、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对) 二、选择题: 1、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 b )组成。A 树皮B 种子C 树冠 2、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形态是( a )。A 整体B 部分C 粗细 3、一棵树都有生长、发育和( c )。A 开花B 结果C 生殖 4、树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c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空气 3 大树和小草 科学概念: 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一.判断1.小草和大树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分(对) 2.小草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错) 3.小草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对) 二.选择1.下面不属于大树和小草共同点的是(D)A.都长在土壤里 B.都需要阳光,水分C.都有根,茎,叶 D.寿命都很长 2.下面哪种植物不是陆生植物(B)A.蒲公英 B.水花生 C.狗尾草 D.车前草 4、观察水生植物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一.判断1.金鱼藻生活在水中,所以它的生长不需要空气(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试题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答案 一、单选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A、孟子B、墨子 C、老子D、孔子 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B

2020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0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D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 )。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3)准备播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答案参照课本第4页“播种方法”。)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答: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说明了植物的根能够吸收试管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用画图和文字将你观察到的凤仙花生长中的一些过程记录下来。 ⑴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⑵请描述一下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茎的颜色。(红色) ⑶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交叉分布) 五、我会填图: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略)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版) 义务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5) 三、课程设计思路(7)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3) 一、科学探究(13) 二、生命科学(15) 三、物质科学(26) 四、地球和宇宙(39) 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 一、教学建议(52) 二、评价建议(59) 三、教材编写建议(65)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68) 附录(72) 附录 1 行为动词(72) 附录 2 教学案例(73) 第一部分前言 20 世纪以来,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创建和发展了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大爆炸模型、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信息智能处理的图灵计算模型和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等基本模型,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在不断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升华着人类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全面而深刻的互动,诞生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技术领域,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不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设置一门整合的科学课程,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一、课程性质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 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合格 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其表现形式包含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个体的创新知识只有充分接受集体的评议、判断、筛选后,才可能有选择地被接纳为共识而成为集体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转换,科学知识的形成才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5 1.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3.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生活中很多方法 4.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5.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6.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夜)。 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1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20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 C )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 C )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将粮食堆放在( A )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 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 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 4.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 A、金属热胀冷缩 B、煤炭燃烧 C、纸折叠 5.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 A )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7.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 A )。 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肥性 8.( B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扬子鳄 B、大熊猫 C、藏羚羊 9.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B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10.馒头发霉是因为(C )。 A、温度高 B、气候干燥 C、温暖潮湿 三、判断题(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划√,错的划×) 20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 4.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5.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6.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7.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8.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9.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10.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简答题:20 1.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 烘干、冷藏、密封 3.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涂油喷漆镀金 五、实验回顾: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铁生锈的条件15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条件有关 1分 我们的假设:假设铁生锈和水有关 1分 实验方法:用2个铁块一个一半放在一半放在空气里;另一个就直接放在空气里 5分实验现象:有水的地方出现铁锈,没有水的肉眼看不见铁锈。 4分 实验结论:潮湿的地方会让铁生修铁生锈与水有关 4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最新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7~9年级的科学课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7~9年级)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

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科学最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植物部分 一、判断 1、(对)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错)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对)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错)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错)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错)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错)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对)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错)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对)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错)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错)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对)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错)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对)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错)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错)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对)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错)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错)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错)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错)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对)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错)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25、(错)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 二、选择 26、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C)。 A、水杉 B、葡萄 C、甘薯 D、爬山虎 27、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28、我们用扦插的方法来种葡萄,主要是因为葡萄的茎具有(C)。 A、贮藏作用 B、输送作用 C、繁殖作用 D、光合作用 29、一生要经过发芽、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这几个过程的植物是(B)。 A、水稻 B、棉花 C、苹 果 D、小麦 30、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C)。 A、根毛 B、叶柄 C、气 孔 D、导管 31、用镊子解剖白菜花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镊子要夹住被撕部分的(C)。 A、上部 B、中部 C、基 部 D、边缘 32、植物用茎和根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B)。 A、种子繁殖 B、营养繁殖 C、出芽繁殖 D、分裂繁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