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Impairment of assets

5Impairment of assets

5Impairment of assets
5Impairment of assets

1. Impairment of assets

Impairment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carrying amount of the asset with its recoverable amount. This is the higher of its fair value less costs to sell and its value in use.

The main accounting issues to consider are therefore as follows (a) H ow is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when an impairment loss may have

occurred?

(b) H ow shoul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sset be measured?

(c) How should an “impairment loss” be reported in the accounts?

1.1Identifying a potentially impaired asset

An entity should assess at the end of each reporting period whether there are any indications of impairment to any assets. The concept of materiality applies, and only material impairment needs to be identified.

If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possible impairment, the entity is required to make a formal estimate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ssets concerned.

(a) E xtern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ⅰ) A fall in the asset’s market value that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would normally be expected from passage of time over normal use (ⅱ)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technological, market ,legal or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in which the assets are

employed.

(ⅲ)An increase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or market rates of return on investments likely to affect the discount rate used in calculating value in use.

(ⅳ)The carrying amount of the entity’s net assets being more than its market capitalization.

(b) I ntern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evidence of obsolescence or

physical damage, adverse changes in the use to which the asset is put, or the asset’s economic performance

Even if there are no indications of impairment, the following assets must always be tested for impairment annually.

(a) An intangible asset with an indefinite useful life

(b) Goodwill acquired in a business combination

1.2Measuring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sset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an asset should be measured as the higher value of:

(a) the asset’s fair value less costs to sell; and

(b) its value in use

The value in use of an asset is measured as the present value of estimated future cash flows (inflows minus outflows) generated by the asset, including its estimated net disposal value (if any) at the end of its expected useful life.

1.3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n impairment loss

I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an asset is lower than the carrying amount, the carrying amount should be reduced by the difference (ie the impairment loss) which should be charged as an expense in profit or loss.

2. Cash generating units

When it is no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a single asset, then that of its cash generating unit should be measured instead.

A cash-generating unit is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group of assets for which independent cash flows can b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3. Goodwill and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llocating goodwill to cash-generating units

Goodwill acquired in a business combination does not generate cash flows independent of other assets. It must be allocated to each of the acquired’s cash-generating units( or groups of cash-generating units) that are expected to benefit from the synergies of the combination.

allocation of impairment loss

(a) First, to any assets that are obviously damaged or destroyed

(b) Next, to the goodwill allocated to the cash generating unit (C) Then to all other assets in the cash-generating unit, on a pro

rata basis

Example: A cash-generating uni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m

Building 30

Plant and equipment 6

Goodwill 10

Current assets 20

66

Following a recession, an impairment review has estimate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cash-generating unit to be $50m.

How do we allocate the impairment loss?

Carrying amount Impairment loss Carrying amount

post-impairment

$m $m $m Building 30 (5) 25

Plant and equipment 6 (1) 5 Goodwill 10 (10) --- Current assets 20 --- 20

66 (16) 50

Example2: impairment loss

A company has acquired another business for $4.5: tangible assets are valued at $4.0m and goodwill at $0.5m.

An asset with a carrying value of $1m is destroyed in a terrorist attack. The asset was not insured. The loss of the asset, without insurance, has prompted the company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has been an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the acquired business and what the amount of any such loss is.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business( a single cash generating unit) is measured as $3.1m.

Solution

There has been an impairment loss of $1.4m ($4.5-$3.1).

The impairment loss will be recognized in profit or loss. The loss will be allocated between the assets in the cash generating unit as follows.

(a) A loss of $1 can be attributed directly to the uninsured asset that

has been destroyed.

(b) The remaining loss of $0.4m should be allocated to goodwill The carrying value of the assets will now be $3m for tangible assets and $0.1m for goodwill.

Reversal of an impairment loss

(a) The reversal of the impairment loss should be recognized

immediately as income in profit or loss.

(b) The carrying amount of the asset should be increased to its

new recoverable amount

An exception to this rule is for goodwill. An impairment loss for goodwill should not be reversed in a subsequent period.

Question

A cash generating unit comprising a factory, plant and equipment etc and associated purchased goodwill becomes impaired because the product it makes is overtaken by a technologically more advanced model produced by a competitor.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cash generating unit falls to $60,resulting in an impairment loss of $80m,allocated as follows.

Carrying amounts carrying amounts

Before impairment after impairment

$m $m

Goodwill 40 ---

Patent (with no market value) 20 ---

Tangible non-current assets 80 60

Total 140 60

After three years, the entity makes a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of its own, an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cash generating unit increases to $90m.The carrying amount of the tangible non-current

assets had the impairment not occurred would have been $70m. Required

Calculate the reversal of the impairment loss

Answer

The reversal of the impairment loss is recognized to the extent that it increases the carrying amount of the tangible non-current assets to what it would have been had the impairment not taken place, ie a reversal of the impairment loss of $10m is recognized and the tangible non-current assets written back to $70m.Reversal of the impairment is not recognized in relation to the goodwill and patent because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event that caused the original impairment has not reversed-the original product is still overtaken by a more advanced model.

最新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汇总

2015年会计科目表及 详细解释

2015年最新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 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 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 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 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到积极作 用。 2 1002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的货币资金。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 用(Due from Central Bank)是指各 金融企业在中央银行开户而存入的用于支 付清算、调拨款项、提取及缴存现金、往来 资金结算以及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 于中央银行的款项和其他需要缴存的款项。 4 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 5 1012其它货币基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是证监会和银监会首次提出的概 念。结算备付金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给出,但 对缴纳数额作出了界定。结算备付金是指结 算参与人根据规定,存放再期资金交收账户 中用于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资金交 收账户即结算备付金账户。

7 1031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交存的 保证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存出分保 准备金、存出理赔保证金、存出共同 海损保证金、存出其他保证金等。存 出保证金应按实际存出的金额入账。8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 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10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 111121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 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 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 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 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 121122应收帐款(Receivables)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 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 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 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131123预付帐款是付款性质的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 141131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 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股 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 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对 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会计科目名词的具体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的具体解释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是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是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 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工程物资:是核算企业购入用于工程项目建造或大型设备按装的专项工程物资科目。固定资产清理:是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等原因,而发生清理费用或清理收益。 无形资产:是核算企业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等非货币性资产。 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是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账户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是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偿还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各种借款,该科目只核算本金不核算利息。

2018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一)资产类(借:增加、贷减少、借方余额)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是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是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 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工程物资:是核算企业购入用于工程项目建造或大型设备按装的专项工程物资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是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等原因,而发生清理费用或清理收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会计科目表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表名词解释 一、资产类 1001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出纳手中拥有的现金) 1002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121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具有法律效应,开票即计息。 1122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无利息,较票据使用频率更高。 1123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算作企业资产。若交易中断,则应退还给与复方 1131应收股利站在购股方,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1132应收利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为借贷关系的产物。应收但仍未实际获得。 1221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一般很小,出现在较粗劣的表格。 1231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赊销当时即假定有多少收不回,并未真正发生,而是实现准备的。(体现会计的谨慎性) 1401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主要出现在制造业。 1402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出现在商品流通企业 1403原材料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1404材料成本差异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实际价买入,计划价记账)

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常用会计科目解注

特别提醒: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书写要求: 应收票据---按商业汇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也可以按债权人名称设明细科目) 如:应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如:应收账款---A公司 其他应收款---按其他应收的种类设置;如: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预支差旅费 预付账款---按供应商名称或预付款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如:预付账款---甲企业/预付租金 在途物资---按材料物资的品名规格设置明细科目;如:在途物资---乙材料 原材料---按材料物资的品名规格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特别多的,可设“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二级明细,在二级明细下设三级明细科目);如:原材料---主要材料(甲材料)或:原材料---甲材料 库存商品---按产品、商品品名设置明细科目;如:库存商品---A产品 应付票据---按商业汇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付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账款---按债权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付账款---B公司 预收账款---按采购商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如:预收账款---乙企业 其他应付款---按其他应付款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应付职工薪酬---按应付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养老金 应交税费---按应交税金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个人所得税 生产成本---按不同生产车间分设二级明细;如: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制造费用----按不同车间设二级明细(按费用类别设三级明细); 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或商品品名设置明细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主营业务成本---按产品或商品品名设置明细科目;如: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其他业务收入---租金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按成本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营业外收入---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营业外收入---盘盈收入 营业外支出---按支出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三个期间费用均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不设明细科目的有: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所得税费用等

会计科目各种名词解释

1. 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 到积极作用。 2.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 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3.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 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是07年新增加的科目,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取代了原来的短期投资,与之类似,又有不同。 4.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 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 权凭证。应收票据按照到期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如无特指,应收票 据即为短期应收票据。 5. 应收账款(Receivables )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 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 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6. 预付帐款是付款性质的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外支付资金后,就直接记入成本或费用核算了,是不必通过预付帐款核算的,但有时,对于较大的合同,可能需要多次向对方支付款项才能完成一个交易(比如工程承包合同),若每次支付款项后就直接将支付额记入成本或费用,时间一长,可能就记不清已经付给对方多少资金了,只能通过成本费用帐,一笔一笔的查找、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预付帐款”科目进行核算,待所有款项支付完毕后,合同完成或即将完成时,再一笔将预付帐款科目的合计数转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帐,既清晰也简便。 7. 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s )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 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 应收、暂付款项。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会计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一)资产类(借:增加、贷减少、借方余额)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是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是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 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工程物资:是核算企业购入用于工程项目建造或大型设备按装的专项工程物资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是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等原因,而发生清理费用或清理收益。 无形资产:是核算企业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等非货币性资产。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是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账户 (二)负债类(借:减少、贷:增加、贷方余额) 短期借款:是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偿还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各种借款,该科目只核算本金不核算利息。 应付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接受劳务而向客户开出的商业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资产类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在途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贷方垫付的运杂费。即:赊销。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即:销售款未收而是收到商业汇票。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和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项代垫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金融企业专用)、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及所属单位款项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坏账准备: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原材料:是指已验收入库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在途物资:用于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不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价值比较低容易消耗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工程中好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和周转材料。

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表经典注释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 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 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 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行在建工程而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1131 应收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现金股利或者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润。 1132 应收利息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等应该收取的利息。企业购入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1221 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1231 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1321 代理业务资产企业因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和受托贷款等。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受托代销的商品,可以将本科目改为“ 资产的价值。 1401 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的采购 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 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者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常用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资产类 1.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2.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3.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4.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在途货币资金。 5.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6.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贷方垫付的运杂费。即:赊销。 7.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即:销售款未收而是收到商业汇票。 8.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9.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和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项代垫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金融企业专用)、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及所属单位款项等。 10.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11.坏账准备: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12.原材料:是指已验收入库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13.材料采购: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发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14.在途物资:用于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15.材料成本差异:是由于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而产生的一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即材料实际成本-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正数为超支差异,负数为节约差异).

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总结)

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即: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是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应收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其它单位的利润,也在本科目核算。 应收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是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发出商品:是指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销售而发出的产成品。 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银行常用会计科目表

银行会计科目表编号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101 现金 102银行存款 103贵金属 111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12存放同业款项 113存放联行款项 121拆放同业 122拆放金融性公司 123短期贷款 124中长期贷款 125抵押贷款 126贴现 127预期贷款 129贷款呆账准备 131进出口押汇 132应收利息 138坏账准备 139其他应收款 141短期投资 142长期投资 151固定资产 152累计折旧 153固定资产清理 154在建工程 161无形资产 162递延资产 163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 201活期存款 205定期存款 211活期储蓄存款-----------针对个人215定期储蓄存款-----------针对个人221财政性存款 231向中央银行借款 232同业存放款项 233联行存放款项 241同业拆入 242金融性公司拆入 233应解汇款编号会计科目 244汇出汇款 251保证金 252本票 261应付利息 262其他应付款 263应付工资 264应付福利费 265应交税金 266应付利润 267预提费用 271长期借口 272发行债券 273长期应付款 275住房周转金 281外汇买卖 三、所有者权益类301实收资本 302资本公积 303盈余公积 311本年利润 312利润分配 四、损益类 501利息收入 502金融企业往来收入511手续费收入 512其他营业收入513汇兑收益 514投资收益 515营业外收入 521利息支出 522金融企业往来支出531手续费支出 532营业费用 533营业税金及附加534其他营业支出535汇兑损失 536营业外支出 550所得税 56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知识分享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 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 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 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 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 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 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 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 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 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 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 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 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 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 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 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 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 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 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 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 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 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 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 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 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 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 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 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 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 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 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 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 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 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 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 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 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 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 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 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 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 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 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 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 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 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 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 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 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 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 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 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 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 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 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 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 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 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 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 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 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 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 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 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会计科目及解释

2007 版最新企业会计科目及解释: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4 1011 存放同业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企业(证券)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企业(证券)向客户收取的结算手续费、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的结算手续费。 7 1031 存出保证金企业(金融)因办理业务需要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款项。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企业(金融)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 10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11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12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13 1131 应收股利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14 1132 应收利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后确认的代位追偿款 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18 1221 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19 1231 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20 1301 贴现资产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出的资金。 21 1302 拆出资金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22 1303 贷款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 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企业(证券、银行等)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到期的证券。 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 26 1401 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27 1402 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