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波米欧利

波米欧利

波米欧利
波米欧利

水晶玻璃器皿源自欧洲,主产地为西欧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各具特色。

水晶根据它的原材料分为两种:

1. 一种是铅人造水晶,主要是白水晶玻璃,含24%铅(或以上者)称为全铅水晶,低于24%者则称为铅水晶,它有较好的折射率、硬度,以及较大的比重。但,它容易折断、较软、易磨花,而且,经长期实验证明,含铅水晶杯中的铅会析出并溶于酒或酸性饮料之中,长期使用会引起铅蓄积而导致中毒,损害健康,现代人越来越讲究环保健康的理念,所以含铅的水晶产品将越来越受到环保健康的挑战。

2.另一种是无铅人造水晶,就是以其它元素(例如光学玻璃常用的钾)代替原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铅加入玻璃中,它既包含了有铅人造水晶的优点,又极富弹性、特别晶莹透澈,使无铅水晶杯透光度极佳,呈现晶莹剔透的质感,且,不含铅,所以更加的环保健康、安全无毒,是目前欧美市场上水晶玻璃杯的新主流。市场上常见人造水晶杯子准确来说应该是铅玻璃,含铅量高了之后提高自身的折射率和色散(火彩)

水晶玻璃杯的常见特性:

水晶玻璃器皿会发出铮铮的悦耳金属声响

水晶玻璃器皿会熠熠生辉,折射出斑斓的七彩之光,而普通玻璃器皿光泽度很低,没有折射光,不能给人晶莹剔透的美感。

手握一只水晶杯,您会感到一种厚度、沉着的手感

一般都认为是产自波西米亚但是中国在很早就有玻璃杯出现也被认为是水晶杯

但是请注意水晶杯含铅盛酒会慢性中毒

用水晶餐具装盛的食物、饮品,看起来华美绚丽,令人爱不释手。但很多人想像不到,它也会使人慢性中毒。水晶制品是一种颇具威胁的铅污染源。其中的氧化铅含量往往高达20%—30%,用它来盛水,一般还不至于引起铅中毒,但若用来盛酒或酸性饮料,水晶制品中的铅就会被析出并溶于酒或酸性饮料之中。实验表明,盛酒的时间越长,酒中的含铅量就越高。另有国外的实验证明,把1升白兰地酒置于水晶器皿中,5年后,酒中的含铅量可高达2万微克/升,远远超过环保部门关于饮品中含铅量要低于50微克/升的规定。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如果一个人的血铅水平大于100微克/升就属于铅中毒。血液中的铅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人记忆力、智力下降,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等问题。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容易引起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因此,要尽量避免用水晶制品长期储存酒类、果汁或酸性饮料,以免铅蓄积引起中毒,损害健康。

水晶杯碰撞之后颤动浮动小,持续时间长,放到嘴唇上会感到震动,感觉有点麻!这个震动也叫“水晶杯之吻”

水晶&玻璃的差异,教大家几个简单的方法:

1.摊开手心平托底部,用金属勺敲击,听到的声音不同。水晶的声音清脆、余音袅绕,而玻璃制品的声音则闷重、无回音。

2.掂重量。同样大小的两件物品,水晶制品要比玻璃重。

3.观成色。水晶透明而耀眼,玻璃的明亮感不足。在同一光线下,水晶制品折射率率要明显高于玻璃。

4.比硬度。水晶硬度为7,而玻璃硬度在

5.5左右,如用水晶片的新鲜棱角去划玻璃,玻璃上会出现划痕。

5.口舌感。用舌头舔水晶有冰凉的感觉,玻璃有温热感

葡萄酒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红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就包含典型的波尔多杯和勃艮第杯、白葡萄酒杯和香槟杯。各种葡萄酒要选用不同种类的酒杯,才能令酒更香醇。酒杯的功能主要是留住酒的香气,让酒能在杯内转动并与空气充分结合。标准杯型为腹大口小的高脚杯,即所谓的郁金香杯,如此才有利于香气聚集于杯子上方。高脚的原因是可以供手握住杯子,以免手碰到杯腹而影响酒温。

1线

奥地利riedei(利多)

德国SPIEGELAU(诗杯客乐)德国SCHOTT-ZEIESEL (肖特)

而riedei(利多) 为SPIEGELAU(诗杯客乐)工厂OEM

意大利的uiqi boimioli(路易治波米奥尼)和bormioli rocco(波米欧利罗克)

2线品牌就是以美国利比。土耳其帕莎。法国弓箭,泰国海洋等品牌了

一般都认为欧洲产的酒杯比其它地方产的要好,就像欧洲的汽车普遍比日本和美国产的高一个档次!

白酒

红酒喝红酒可不能随便拿一个杯子就对付了,要学会真正地品尝它。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香槟酒杯的形状都不一样,更讲究的连不同年份和产地的红酒都有不同的酒杯来搭配,像奥地利最著名的酒杯生产商,生产的世界知名水晶杯品牌RIEDEL(利多),有100多种形状各异的红酒杯,每一种形状都有相匹配的红酒。平常人家当然不需要买100种红酒杯啦,买上常规的五件套就可以了,稍微学习一下就能知道这五个酒杯的盛放方式了:

杯口小,杯肚子大的酒杯,可以配法国勃艮地出产的红酒,它的酒香清淡,由于杯口小,喝时晃动两下,酒香也不会轻易挥发。

杯口大的酒杯,适合盛放法国波尔多的红酒,这种酒的香味浓郁,需要大口杯散发一下香气再喝,味道才最好。

还有两个杯身和杯口相差不大的酒杯,酒柄高的用于盛放旧世界白葡萄酒,酒柄低的用于装新世界白葡萄酒。在红酒界,把意大利、法国这些用传统工艺生产白葡萄酒的老牌地方,称为旧世界白葡萄酒,在澳大利亚、美国这些用新工艺生产白葡萄酒的地方称作新世界白葡萄酒。

杯身细长的是香槟杯,我们现场拍摄的图片中名为木马红带的香槟酒,是F1赛车手指定的赢得赛事时开启的香不太理解葡萄酒配夜光杯的说法,呵呵,仅仅因为古诗么?

红酒要用肚子圆圆的高脚杯,当然脚不要太高,端酒的时候五指分开握住杯身,让手温传递给酒,因为红酒只有在相近于室温的时候才能品出滋味。

同是葡萄酿制,香槟酒则要用那种细窄的纤长脚的高脚杯,喝的时候手握杯柄,避免手温传到酒上,因为香槟酒是要凉一些才可口。

当然,这两种杯子最好是水晶制的,尤其是用上好的法国水晶制的。(不知道夜光杯是不是水晶的啊,呵呵。)

威士忌之类烈酒最好用玻璃杯,较矮,口宽,圆柱形,仅倒杯底一点点即可,可按喜好加入冰块。

这只是常见的酒所配的杯子,其实中外文化里面,什么酒配什么杯什么食品,什么茶配什么杯什么食品,都有很深的讲究,里面深藏着美好的生活艺术,值得我们大家深入研究。建议你看看台湾一位美食家所写的《痴酒》一书,时间久了,让这种艺术渗入生活,你会活得比别人快乐。

槟酒。

不同种类的酒用不同形状的酒杯

图中第一至第三,郁金香型,葡萄酒。白酒杯其实不是很明确的,它和红酒杯共同的是杯口大,杯肚是弧形的。葡萄酒用来佐餐已经是西方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红酒配肉类白酒配海鲜也是众所皆知的小常识。而红白酒的杯子区别就在于杯口不同造型,因为白酒青涩且附有淡淡的清香所以白酒杯采用包杯口的造型,一方面可以留住白酒的清香一方面不会大口的喝到白酒的青涩。

香槟杯,状也似郁金香,是最细高的。如此高贵浪漫的酒杯,可细饮慢啜,并能充分欣赏酒在杯中起泡的乐趣。杯型比葡萄酒杯下口稍细。

第四只,梨型,矮脚杯,白兰地。白兰地杯天生就有一种贵族的气息,真不愧是为盛装白兰地而设计。圆润的身材可以让百年琼浆的香味一丝一毫存留于杯中。放松心情让你手中的温度慢慢的温热这百年琼浆,细细品尝这天造地设的美味。

第五只,沙瓦杯是用来调制酸甜味道的鸡尾酒。用威士忌或杏仁酒加上特制的柠檬汁,充分混淆后放入沙瓦杯中果真别有一番风味。

第六只,稳重大方的老式酒杯总觉它有一股男子汉的气概。而也正因这样它通常用来盛装冰块加上烈酒,一盎斯的威士忌加上少许的冰块你一定可以在老式酒杯中找到乐趣。

第七只,可林直杯从外表看来远比高球杯(外观相似,底部厚,内部形状半球)高上许多,也就因为这样高挑的身材可以让鸡尾酒做出口感变化的味道。就拿“新加坡司令”来说在高林斯杯里可以把口感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直杯还可以用来喝绿茶。

讲究的西式大餐,桌上往往摆满了各式水晶杯,有直身的,有带颈的,大小各异,让人一时间无从下手。其实酒杯跟西餐的刀叉盘碗一样,虽然是礼仪的一部分,但是有规可循,并不难掌握。了解之后,却不必拘泥于礼仪,因为饮食之道毕竟是以能更好地享受美味为最高原则。

喝葡萄酒,通常用高脚水晶杯。古时也曾用直身无颈的杯子,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使用,这种杯已改用来喝威士忌。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持杯颈,不要手握杯身,这样既可以充分欣赏酒的颜色,手掌散发的热量也不会影响酒的最佳饮用温度。

基本上,大部分类型的葡萄酒(红、白、桃红)都可以用郁金香型的杯子,杯颈长、杯碗圆、杯身向上收窄。但讲究的饮酒者不仅根据葡萄酒的种类选用不同酒杯,甚至同类的酒,由于产区、年份不同,酒杯也要有所区别。

香槟杯通常是长而直身的,纤长的郁金香型也可以,这会令美好的气泡有更长的旅程,集结成束,翩然飘向杯顶。

杯身细小,容量不大的杯子,宜用来喝甜葡萄酒和波特酒。

喝白兰地,用的则是短颈的杯子,杯口的收弧较大,杯子较宽。不是持颈而饮,而是掌心轻托杯碗,让体温加速酒的挥发。

有的酒需要过酒(酒瓶),以去除沉淀物。不同种类的酒所用的decanter(酒樽)形状略有不同。

好杯薄如纸、声如磐、晶莹剔透

最初的葡萄酒杯,通常是木制、锡制或其它不透明材料制作,改用玻璃质地,最初只是为了炫耀,然而烛光映照下,玻璃杯中的香醇美酒的确格外醉人,后来又在玻璃中加铅制成水晶杯,不仅形质悦目,而且音色悦耳。

18世纪,圆底有颈的玻璃酒杯被创造出来。那种细腻而优雅的外表,令欧洲的贵族们趋之若鹜。

最初的玻璃酒杯又雕花又烫金,不切实际。讲究功用似乎是上世纪初才开始的事情。不过也有例外——喝德国摩泽尔出产的雷司令葡萄酒的杯子上刻花是为了增加折射,令金黄色的酒更显晶莹;而阿尔萨斯酒杯颈长而呈绿色,也是为了映衬酒的颜色。

何谓水晶

所谓水晶制品,通常是加铅的玻璃。17世纪的英国玻璃工厂,为了降低熔点而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铅,结果产生了透明、有高折光率并有重量感的水晶玻璃。全铅水晶(full lead Crystal)是玻璃杯中最美的,拥有钻石般的光泽。水晶制品这个名称只准含铅30%以上的产品使用,欧洲所称的铅水晶(lead Crystal)一般是指含氧化铅24%以上的产品,而日本却并未遵守这样的规定。

通常说“水晶”时,都没有表示铅的含量有多少,因此购买时要问清楚。全铅水晶和单纯的水晶,价格可能会相差数十倍。

酒杯的料理

好的酒器,需细心呵护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有助于提升欣赏佳酿的乐趣,反之则影响美酒的真正酒质。

所谓最佳状态,即无味、无尘垢、无水印。

“薄如纸,声如磬”的水晶酒杯极易破损,因此在清洗时要格外小心。

要单独清洗,不要和陶瓷器具放在一起洗,要严禁与金属类器具(如刀叉)放在一处。

杯子在杯口及杯颈部分最薄,杯碗及杯底较厚,所以洗杯时应用掌心托着杯碗,以有柄的海绵伸入杯中轻拭。

酒杯不会太油腻,用少量中性洗洁精即可,以温水冲洗干净,如果洗洁精残留在杯上,不仅影响味觉,更严重的是会妨碍汽酒及香槟的气泡形成。

热水冲净后,将酒杯倒转滴干。最好不要用布擦干,以免杯中留下旧抹布的异味或纤维。

收藏玻璃酒杯时,应避免日光的直射,否则会影响玻璃的张力。

长期存放在餐柜中的酒杯,容易沾上柜子或木材的味道,使用前最好用清水冲洗。

第一次使用的酒杯,使用前应用醋或柠檬汁清洗一遍,这样才对得起杯中的玉液琼浆。

葡萄酒杯的分类,除了按照产地、厂牌之外,另有工艺、材质、功能、形状之分,这些区分当然也直接反映在价格上。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一些实用的玻璃酒杯及分类。

按工艺分类:机器、半机器半手工、全手工

按材质分类:一般水晶玻璃、无铅水晶玻璃、普通玻璃

按功能分类:香槟杯、红酒杯、白酒被、甜酒杯、白兰地杯以及醒酒器等酒杯具

从功能角度又衍生出不同的杯形,为葡萄酒增添品尝的视觉享受。

按形状分类也是从消费者最容易识别的分类方法,例如笛形高脚香槟杯,最能展现香槟中冉冉上升的气泡的美丽,及香气表现的魅力;但我们也常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另一种可以堆叠香槟塔的浅而宽的短脚香槟杯,据说这是根据拿破仑的情妇约瑟芬的乳房形状打造的,但因为易使气泡过快扩散,只用于开庆功宴或婚礼等特殊场合。家庭饮用,还是建议使用笛形高脚香槟杯。

红酒杯的杯形,主要分别有勃艮第式和波尔多式。勃艮第的特征是近于圆胖的形状。这种杯子相对于高瘦的波尔多酒杯,更易于散发出勃艮第黑品诺葡萄酒的浓郁香气。

也有酒杯以郁金香作为灵感,设计成先收再放的杯口,这种酒杯可以将葡萄酒清新的香气完整地保留。

根据不同的酒而设计的酒杯形状造就了缤纷多彩的酒杯世界,这种看似繁复的分类也在RiedeI(利多)等著名酒杯生产厂家的不断试验下,有了科学的依据---既在符合味觉和嗅觉的生理学基础上,充分引出各酿酒产地的个性精髓;同时综合考虑了不同的葡萄品种、果味、酸度、单宁和酒精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设计酒杯时,结合以上多重因素来定出杯形。

Riedel、Schott、Spiegelau、ARC等国内常见好的品牌皆有以上各种分类的酒杯可供选择。

另外介绍几款值得收藏、把玩、欣赏的特殊酒杯:

ISO杯

国际标准品酒杯又称ISO杯(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杯脚高5~6厘米,酒杯容量在215毫升左右。酒杯口小腹大,杯形如郁金香。杯身容量很大,这使得葡萄酒在杯中可以自由呼吸;略微收窄的杯口设计,是为了让酒液在晃动时不会溅出来,且使酒香能聚集杯口,以便品味鉴赏酒香。

此杯是1974年由法国INAO(国家产地命名委员会)设计,现在广泛用于国际品酒活动,不论是品酒比赛还是葡萄酒学校或者研究机构都用这种酒杯作为品评用杯。ISO杯是个全能型酒杯,这也是它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不论是红、白葡萄酒、起泡酒还是加强型葡萄酒(波特酒或雪利酒)甚至白兰地,都可以用这个酒杯来进行品尝。它不突出酒的任何特点,只是反映酒原本的面貌,并不会说因为使用了ISO杯喝酒,酒就变得好喝。

Riedel Vinum ISO试酒杯

INAO提出的ISO杯,既称国际标准杯,因此各主要国际性的杯厂皆有开模制作,杯形也大同小异,不过Riedel设计的VinumISO试酒杯则多了些功能,更有其恰到之处。首先是可以精准地确认倒酒的量,加宽加粗的杯柄容量刚好20毫升,哪怕是没有经验的服务人员,一瓶标准容量(750毫升)的葡萄酒,也能轻易地倒出35杯,避免浪费;其次,以此份量的酒倒入杯碗时恰能在90度横放在桌面,不至于溢出杯口。接下来可以360度在桌面滚动,让整个杯碗均匀地布满薄薄的一层酒痕,再将酒杯正常直放,观看酒痕滴下的速度及轨迹,可以更科学地得知酒体的饱满或细致程度等信息。

无情杯(Les Impitoyables)

法文字义为冷酷无情,就像包公审案,任何葡萄酒倒入此杯,皆能将酒质各方面大公无私的表现出来。此品酒杯没有脚,只能用手指托住两个凹下去的部分持住。杯口与ISO杯口同口径,杯底则是无柄平底,底部及旁边各有凹陷,在摇杯过程中很容易将酒的液体流打破,帮助释放香气;两处凹陷还有另外一个作用,用拇指和食指持杯的时候,能够避免手心温度影响酒的口感。

普邦尼无底座香槟杯

普邦尼杯跟一般香槟杯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底座,是喜爱派对的法国普邦尼伯爵发明的,他将两个没有底座的香槟杯用绳子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如此他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享用香槟,喝完后还可空出手与女伴共舞,舞毕后随时再来两杯。

现在这种杯常随时尚品牌的香槟赠礼一起出现,把它们如同插花一样随意插入另外一个玻璃容器就可以了。在这个讲求个性的年代里,普邦尼无底香槟杯让人可以像普邦尼伯爵一样

葡萄酒杯的分类,除了按照产地、厂牌之外,另有工艺、材质、功能、形状之分,这些区分当然也直接反映在价格上。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一些实用的玻璃酒杯及分类。

按工艺分类:机器、半机器半手工、全手工

按材质分类:一般水晶玻璃、无铅水晶玻璃、普通玻璃

按功能分类:香槟杯、红酒杯、白酒被、甜酒杯、白兰地杯以及醒酒器等酒杯具

从功能角度又衍生出不同的杯形,为葡萄酒增添品尝的视觉享受。

按形状分类也是从消费者最容易识别的分类方法,例如笛形高脚香槟杯,最能展现香槟中冉冉上升的气泡的美丽,及香气表现的魅力;但我们也常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另一种可以堆叠香槟塔的浅而宽的短脚香槟杯,据说这是根据拿破仑的情妇约瑟芬的乳房形状打造的,但因为易使气泡过快扩散,只用于开庆功宴或婚礼等特殊场合。家庭饮用,还是建议使用笛形高脚香槟杯。

红酒杯的杯形,主要分别有勃艮第式和波尔多式。勃艮第的特征是近于圆胖的形状。这种杯子相对于高瘦的波尔多酒杯,更易于散发出勃艮第黑品诺葡萄酒的浓郁香气。

也有酒杯以郁金香作为灵感,设计成先收再放的杯口,这种酒杯可以将葡萄酒清新的香气完整地保留。

根据不同的酒而设计的酒杯形状造就了缤纷多彩的酒杯世界,这种看似繁复的分类也在Riedel等著名酒杯生产厂家的不断试验下,有了科学的依据---既在符合味觉和嗅觉的生理学基础上,充分引出各酿酒产地的个性精髓;同时综合考虑了不同的葡萄品种、果味、酸度、单宁和酒精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设计酒杯时,结合以上多重因素来定出杯形。

Riedel、Schott、Spiegelau、ARC等国内常见好的品牌皆有以上各种分类的酒杯可供选择。

另外介绍几款值得收藏、把玩、欣赏的特殊酒杯:

ISO杯

国际标准品酒杯又称ISO杯(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杯脚高5~6厘米,酒杯容量在215毫升左右。酒杯口小腹大,杯形如郁金香。杯身容量很大,这使得葡萄酒在杯中可以自由呼吸;略微收窄的杯口设计,是为了让酒液在晃动时不会溅出来,且使酒香能聚集杯口,以便品味鉴赏酒香。

此杯是1974年由法国INAO(国家产地命名委员会)设计,现在广泛用于国际品酒活动,不论是品酒比赛还是葡萄酒学校或者研究机构都用这种酒杯作为品评用杯。ISO杯是个全能型酒杯,这也是它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不论是红、白葡萄酒、起泡酒还是加强型葡萄酒(波特酒或雪利酒)甚至白兰地,都可以用这个酒杯来进行品尝。它不突出酒的任何特点,只是反映酒原本的面貌,并不会说因为使用了ISO杯喝酒,酒就变得好喝。

Riedel Vinum ISO试酒杯

INAO提出的ISO杯,既称国际标准杯,因此各主要国际性的杯厂皆有开模制作,杯形也大同小异,不过Riedel设计的VinumISO试酒杯则多了些功能,更有其恰到之处。首先是可以精准地确认倒酒的量,加宽加粗的杯柄容量刚好20毫升,哪怕是没有经验的服务人员,一瓶标准容量(750毫升)的葡萄酒,也能轻易地倒出35杯,避免浪费;其次,以此份量的酒倒入杯碗时恰能在90度横放在桌面,不至于溢出杯口。接下来可以360度在桌面滚动,让整个杯碗均匀地布满薄薄的一层酒痕,再将酒杯正常直放,观看酒痕滴下的速度及轨迹,可以更科学地得知酒体的饱满或细致程度等信息。

无情杯(Les Impitoyables)

法文字义为冷酷无情,就像包公审案,任何葡萄酒倒入此杯,皆能将酒质各方面大公无私的表现出来。此品酒杯没有脚,只能用手指托住两个凹下去的部分持住。杯口与ISO杯口同口径,杯底则是无柄平底,底部及旁边各有凹陷,在摇杯过程中很容易将酒的液体流打破,帮助释放香气;两处凹陷还有另外一个作用,用拇指和食指持杯的时候,能够避免手心温度影响酒的口感。

普邦尼无底座香槟杯

普邦尼杯跟一般香槟杯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底座,是喜爱派对的法国普邦尼伯爵发明的,他将两个没有底座的香槟杯用绳子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如此他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享用香槟,喝完后还可空出手与女伴共舞,舞毕后随时再来两杯。

现在这种杯常随时尚品牌的香槟赠礼一起出现,把它们如同插花一样随意插入另外一个玻璃容器就可以了。在这个讲求个性的年代里,普邦尼无底香槟杯让人可以像普邦尼伯爵一样与人

酒杯种类与酒的基本搭配(连载之一)

2009-10-10 13:10:1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套完整的酒杯应包括一只醒酒器,一套水杯,( 又称“ 常饮杯” ,喝水和软饮料) ,一套威士忌杯,一套红酒杯,一套香槟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杯。从左到右,最大号杯( 水杯) 在最左边,最小号杯( 烈性酒杯) 在最右边。

真正喝酒的人都知道杯子的重要性,因为好酒配好器,如果你准备喝的是一瓶有丰富香气和品种特色的美酒,那么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容忍使用一只平庸的酒杯,如此,酒杯的重要性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就不言而

喻了。

醒酒器又称调酒器,主要的造型特征是无色大肚细颈,其主要功能是去除酒中沉淀,让酒的香气完美呈现。市场中常见的是经典水滴形结构,上窄下宽,红酒倒入瓶中大约五分之一的高度,让酒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极大便最为合适。当然近些年也有一些造型的简单变化,但其所有变化都是紧紧围绕其功能的,也就是让红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同时又不至于让酒香偷偷溜走,去除腥味之后能够把红酒的原味保留下来,达到最高的品酒境界。

一个好的酒杯需涵盖三个方面,首先杯子的清洁度及透明度对品酒时视觉的感觉极为重要;其次,杯子的大小及形状会决定酒香味的强度及复杂度;最后,杯口的形状决定了酒入口时与味蕾的第一接触点,从

而影响了对酒的组成要素( 如果味、单宁、酸度及酒精度) 的各种不

同感觉。

通常一个系列中水杯和威士忌杯没有脚,较高的一款是水杯,较矮的一款是威士忌杯,高脚杯中杯身最大的是用来喝红葡萄酒的,最小的一款是用来喝烈酒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用来喝白葡萄酒的,如此,可以强化果香的特质而不是酒精味。装葡萄酒的杯子杯身开阔,杯口呈不同程度收缩,就把酒的香气保留在了杯子里,品酒时鼻子埋在杯口,就能闻到充溢在整个小空间里的浓郁酒香。

用来饮用气泡酒或香槟的香槟杯,通常杯身较细长(用来观尝绵延不绝升起的气泡)、杯底收缩成一个类点(让气泡可以反弹)、杯沿向内收拢(以聚集香气)等特徵;常见的香槟杯多为高脚设计(或郁金香型),至于圆形呈碗状的香槟杯,则多在特殊场合(喜庆或宴会)时用来堆叠香槟塔,但不适合作为一般饮用香槟时的选择。

此外,用于喝白兰地的酒杯狭口肚大挺短,便于置于两手间搓动,用手覆暖杯以产生白兰地酒香。喝鸡尾酒的酒杯口部完全敞开,杯身呈正三角形。当然还有雪莉酒(sheery )杯,波特酒(port )杯等

一些专门酒杯。

新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东南大学

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材料(发明奖(含专利类)、发明奖-直报类) 1、项目名称:新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 2、推荐奖种:技术发明奖 3、推荐单位(专家):东南大学 4、项目简介: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导向,而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全球石油平稳供应不足40年,未来的几百年内将耗尽地球25亿年积累的化石型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蕴藏着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潮流、波浪、温差等能量。英国Carbon Trust公司评估世界海洋波浪近岸能量约为1TW,而离岸的波浪能量更大,约10TW。英国海洋平均有6.27GW的波浪能可以利用,相当于目前英国电能总量的14%。 我国有1.8万公里大陆岸线和1.4万公里海岛岸线,海浪能资源也很丰富。根据我国沿岸55个海洋站一年(中等波浪)的波浪观测数据统计,全国沿岸的波浪能资源平均功率为12.8GW,相当于我国2017年总发电量的15%,因此有效利用我国波浪能资源,可以缓解我国用电,特别是海岛及沿岸的用电问题。 通常波浪能发电需要经过三级能量转换,先将波浪垂荡动能通过空气透平机构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然而空气透平等中间机构运行效率很低,不会超过30%,从而影响了波浪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本项目发明了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即用直线电机与波浪能转换器结合,直接将波浪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波浪发电系统整体效率。因此我们的发明工作主要围绕直线电机、运行控制等,取得了以下的主要成果: 1、圆筒直线电机新结构:圆筒型直线电机式波浪发电的主要部件,其绕组没有端部,电机结构紧凑、效率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类电机涡流损耗过大,制约着其在波浪发电等工业领域的应用。项目组首先采用径向叠片技术,阻断电磁感应涡流回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圆筒直线电机的损耗,突破了该电机的技术瓶颈。同时发明了该电机的等效迭压系数表达式,将径向叠片式圆筒直线电机的复杂结构化为二维问题,简化了仿真计算方法。圆筒直线电机的新结构解决了该电机世界性

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

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 【摘要】为研究和认识多种储层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以利于多波地震资料解释,高精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可得到不同类型介质的弹性波场。同时,文中也分析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多波波场特征的影响。通过对高精度数值模拟得到的波场快照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得高精度弹性波正演结果,为研究各种复杂介质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和传播规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多波多分量波场特征各向异性弹性波正演 1 引言 随着油气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1][2],人们对地震资料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纵波地震资料在含油气的显示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单一纵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问题尤为突出。在地震勘探领域中,过去一直把各向同性弹性体理论作为研究地下介质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地层中普遍存在各向异性,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如周期薄互层引起的各向异性、以及裂隙引起的各向异性)产生的弹性波场与各向同性介质产生的弹性波场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异。由此,多波地震勘探作为油储地球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应运而生。在多波资料解释过程中,要求搞清楚储层的岩性与多波的波场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多波波场数值模拟技术显得非常重要。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是联系地震、地质、测井以及油藏工程的纽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对各种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知,并可为新技术、新方法提供试验数据,以满足方法技术研究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检验解释结果的正确性。 弹性波波动方程高精度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全波场信息,包含了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点,为准确描述地震波场特征和波的传播规律奠定基础,本文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比较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场响应异同,并分析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多波波场特征的影响,这对研究各种复杂介质中弹性波的波场特征和传播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高精度正演模拟方法原理 多波波场正演模拟以弹性波方程为基础,其核心是研究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实现高精度正演。 2.1 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方程 弹性波理论主要是依据物体受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弹性体运动平衡关系分析,进而建立弹性波波动方程[3]:

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速度异常体 PB05007106 马晓静地震震相按照震中距的大小,可分为近震震相和远震震相。近震接收到的主要利用高频波,可用来研究地壳的结构构造,如近地表的倾斜界面的形态(反射、折射波),地壳的结构特点。远震接收到主要为衰减较小的低频波,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如地球速度垂向分布、间断面的特征(范围、形状、成因等)。 以下,着重讨论D”层的超低速区震相识别。 1.D”层的重要性 D”层是固态地幔和液态外核之间的边界,是地球内部重要的边界层之一;控制着核幔边界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地球内部对流、板块运动、磁场变化有紧密联系。 D”层也是下地幔中最为复杂的区域,很多研究成果已表明,比如某些地区的D”层顶部速度跳跃及横向不均匀性,在某些地区D”是低速的,存在大量的散射体,存在尖锐的分界。 2、超低速区 D”中存在一种极为异常的结构,称为ULVZ(ultra low velocity zone)。它的厚度为5~60 km,横向尺度大约200 km。剪切波速(Vs ) 异常达-30%,压缩波速(Vp ) 异常达-l0% ,密度异常可达+l0 %,是一种高密度、低地震波速度的异常体。地幔其他地区的速度异常范围一般不超过3%,所以称这种异常体为超低速区。一般认为,超低速区是化学异常及后钙钛矿相变共同影响下的化学-热对流体系中形成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 研究D”层的结构,一般选择来自核幔边界的反射波(ScS,ScP,PcP)、透射波(SKS,PKP等)以及沿着核幔边界传播的衍射波(Pdiff,SKPdS,SPdKS,ScPdiff)或者它们的组合。 下面介绍几种研究超低速区的地震学方法。 (1)SKS+SPdKS/SKPdS SKS从震中距70°开始出现,但比较弱;在83°之后,成为径向分量上的主要震相;根据PREM 模型,地幔一侧:Vs=7.6 km/s,Vp=13.6 km/s;外核侧 Vp=8.0km/s),在震中距超过105°后,外核中传播的P波经过核幔边界进入地幔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 班级:12级物理一班 姓名:陈昊昱 学号:1207020008 摘要:引力波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奇特预言之一,现代引力波研究已成为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 关键字: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广义相对论电磁波 一、引力波初期探索 牛顿在数学,物理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许多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最为人知的贡献是发现了引力学定理。爱因斯坦的许多理论,包括对引力波的预言,都是从牛顿引力学理论中得到灵感的。 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描述有一天,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底下思考着宇宙。突然一个苹果从天而降砸到了他的头上。震惊中的牛顿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一瞬间,他认识到了引力是怎样将物体拉向地球的。 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它却符合事实。牛顿对自然的观察使他发现了引力定理。他认识到那个将苹果拉向地球的力很可能与使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力是一样的。从而,他认为所有物体之间一定存在一种吸引的力,并称之为引力。 根据他的发现,牛顿注意到所有物体都互相吸引。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随离开物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他称这就是引力定理。 在他的引力学理论中,牛顿结合了另外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的理论。牛

顿的理论解决了许多他那个时期的难题,包括潮汐产生的原因,地球和月亮的运动,以及彗星的轨道问题。 虽然牛顿的理论解释了什么是引力,但是,在随后的300年中,引力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爱因斯坦认为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动,称为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引力辐射是另外一种称呼,指的是这些波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现象。牛顿认为是一种即时超距作用,不需要传递的“信使”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二、引力波检测的开拓者 爱因斯坦在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过程中,他不但向世人说明引力是一种场,而且还发现了场方程,而场方程是联系引力物质的质量与时空“弯曲”的程度、性质之间的桥粱。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分布及运动不仅决定其周商整阊的“弯曲”程度,同时还影响周围时间的流逝。这个“弯曲”的空间和时间一起,反过来再决定其周围物质的运动。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就是通过上述过程来实现的,这当然不能在瞬间完成。 当某一物体作加速运动时,就会以有限的速度逐步影响周围的时空结构,若这种影响以波动方式向空问传播,从而逐点改变着原来已经弯曲的时空,进而影响周围物体的运动。例如激发起其他物体作机械振动等,而那正是引力波的传播。这就好似电荷发生运动变化,引

引力波

引力波 (Redirected from 重力波(相对论)) 本文介绍的是相对论中的引力波。关于流体力学中的重力波,详见“重力波(流体力学)”。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指时空曲率中以波的形式从射源向外传播的扰动,这种波会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根据他的广义相对论[1],于1916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理论上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射源包括由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组成的联星系统。引力波现象是广义相对论的局域洛伦兹协变性的结果之一,因为它限制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相反,牛顿引力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都以无限的速度传播,所以在这一理论下并不存在引力波。 科学家已通过各种间接方法发现了引力辐射的证据。例如,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在互相公转时逐渐靠近,这为引力辐射的存在提供了证据;两人因这项发现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科学家也利用引力波探测器来观测引力波现象,如简称LIGO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2014年3月17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宣布利用BICEP2探测器在宇宙微波背景中观测到引力波的效应,一经证实,这将成为宇宙暴胀和大爆炸理论的强烈证据。 概述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引力,是时空曲率所产生的一种现象。质量可以导致这种曲率。当物质在时空中运动时,附近的曲率就会随之改变。大质量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曲率变化会以光速像波一样向外传播。这一传播现象就是引力波。[7][8] 当引力波通过远处的观测者时,观测者会发现时空被扭曲了。两个自由物体之间的距离会有节奏地波动,频率与引力波相同。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两个自由物体并没有受力,座标位置也没有变化;改变的,是时空座标本身的距离。在观测者处的引力波强度和与波源间的距离呈反比。根据预测,螺旋形靠近的中子双星系统由于质量高、加速度高,因此在合并时会发射出强大的引力波。但是因为天文距离尺度之大,就算是最激烈的事件所产生的引力波,在到达地球后效应已变得极低,其应变的数量级低于10?21分之一。[9]为了探测到这种细微的变化,科学家不断增加探测器的灵敏度。截至2012年,最为敏感的探测器位于LIGO和VIRGO天文台,灵敏度高达5×1022分之一。[10]这些天文台未能探测到引力波,这为这种引力波的频率设下了上限。欧洲空间局正在研发一座用来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天文台,激光干涉空间天线。 线性偏振引力波 引力波能够穿透电磁波所无法穿透的空间。科学家推测,引力波能够帮助了解位于宇宙远处的各种天体,例如黑洞。这类天体无法用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传统方式观测。宇宙学家还能够利用引力波来观测宇宙最早期状态。传统的天文学方法无法用来直接观测早期宇宙,因为在复合之前,宇宙无法被电磁波所穿透。[13]对引力波更精确的测量还能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 引力波理论上可以取任何频率,但极低频率几乎无法探测,而极高频率也没有可观测的已知波源。史蒂芬·霍金和维尔纳·伊斯雷尔(Werner Israel)预测,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频率在10?7 Hz和1011 Hz之间。 引力波通过时的效应 一个由粒子组成的环在十字型偏振引力波下的作用

8分钟就懂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毫米波技术发展趋势

8 分钟就懂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毫米波技 术发展趋势 随着ADAS 普及率的提升,要能够全方位覆盖汽车周围环境的感测,一辆汽车会装载“长+ 中+ 短”多颗毫米波雷达,到了最终L5 级自动驾驶阶段甚至超过10 颗,预计2021 年全球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将达到8400 万个。 在上一篇《毫米波雷达在ADAS 中的应用》中,麦姆斯咨询提到随着ADAS 普及率的提升,要能够全方位覆盖汽车周围环境的感测,一辆汽车会装载“长+ 中+ 短”多颗毫米波雷达,到了最终L5 级自动驾驶阶段甚至超过10 颗,预计2021 年全球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将达到8400 万个。这是一个可预见的庞大市场,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汽车Tier 1 厂商,还是新兴的初创企业,都纷纷加入到汽车雷达产业中来,希望能分一杯羹! 不过现实的竞争又是很残忍的。首先,汽车的空间容量有限,特别是现在汽车主流是向轻便、节能方向发展,别说增加零部件了;其次,精明的消费者只接受加量不加价,性能提高了,价格还得降低。所以,能不能抢到市场先机,摆在各家毫米波雷达厂商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更小巧、更便宜、更智能”的毫米波雷达!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及其核心元器件,探一探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 毫米波雷达系统基本结构在《认识毫米波雷达》文章中,我们

知道了毫米波雷达是基于多普勒原理,根据回波和发射波之间的时间差和频率差来实现对目标物体距离、速度以及方位的测量。根据辐射电磁波方式不同,毫米波雷达主要有脉冲和连续波两种工作方式(图1)。其中连续波又可以分为FSK(频移键控)、PSK(相移键控)、CW(恒频连续波)、FMCW(调频连续波)等方式。 图 1 、毫米波雷达工作方式 FMCW 雷达具有可同时测量多个目标、分辨率较高、信号处理复杂度低、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德尔福(Delphi)、电装(Denso)、博世(Bosch)等Tier 1 供应商均采用FMCW 调制方式。 以FMCW 为例(图2),毫米波雷达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前端收发组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控制电路,其中天线和前端收发组件是毫米波雷达的最核心的硬件部分。以下将分别详细介绍。

弹性波理论

地震波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通过弹性波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实现了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并采用完全匹配层( PML) 吸收边界来消除边界反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模型的正演计算和复杂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 关键词: 地震勘探; 交错网格;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引言 地震数值模拟是模拟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数值模拟技术,随着地震波理论在天然地震和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地震模拟技术便应运而生,并随着地震波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数值模拟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目前具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虚谱法和积分方程法等各种数值模拟方法的现代地震数值模拟技术。 有限差分法是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数值解法之一。在各种地震数值模拟方法中,最早出现的数值模拟方法是有限差分法。Alterman和Karal(1968)首先将有限差分法应用于层状介质弹性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中。此后,Boore(1972)又将有限差分法用于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的模拟。Alford等(1974)研究了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模拟的精确性。Kelly等(1976)研究了用有限差分法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Virieux(1986)提出了应用速度——应力一阶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P——SV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交错网格方法提高了地震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并消除了部分假想。 有限元法也是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之一。Lysmer和Drake(1972)最早将有限元法应用于地震数值模拟。Marfurt(1984)研究对比了模拟弹性波传播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精度。Seron等(1990,1996)给出了弹性波传播有限元模拟方法。Padovani等(1994)研究了地震波模拟的低阶和高阶有限元法。Sarma等(1998)给出了三维声波模拟的虚谱法。 积分方程法是建立在波动方程的积分表达式的基础上的,其理论基础是惠更斯原理。积分方程法也是有限元法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数值模拟方法。Pao 和Varatharajulu(1976)提出了弹性波散射的积分表达式。Bennett和Mieras(1981)给出了流体目标声波散射的时间域积分方程解。Bouchon(1987)给出了裂隙或孔洞弹性波绕射的离散波数法模拟方法。Bouchon等(1989)研究了具有不规则界面的多层介质中波传播的边界积分方程——离散波数法。Bakamjian(1992)给出了三维地震波传播模拟的边界积分方程法。符力耘和牟永光(1994)提出了弹性波正演模拟的边界元法。符力耘等(1997)提出了非线性Fredholm积分方程的正演问题。符力耘(2003)给出了含起伏地表的广义Lipmann—Schwinger积分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射线追踪方法是建立在波动方程的高频近似基础上的一种地震数值模拟方法(cerveny等,1977)。这种方法实际只计算了最奇异部分的解,即旅行时和振幅函数的特征曲线,它们分别是程函方程和传播方程的解。这种方法计算效率高。但是,一些复杂的本构方程由于积分方程法和射线追踪法不满足假设条件而限制

中小尺度动力气象学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1、中尺度天气系统: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测站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 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即水平尺度为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时间尺度由1小时到十几小时。 2、划分依据及分类: 1)早期的经验分类 天气系统——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 空间尺度分别为:106m、105m和104m 时间尺度对应为:105s、104s和103s 2)依据物理本质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动力学分类方法) 行星尺度、气旋尺度、中尺度、积云尺度、小尺度 3)Orlanski的综合分类(观测与理论分类) 大尺度(α、β)中尺度(α、β、γ)小尺度 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散度、涡度与垂直速度; 4)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 5)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 6)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 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类: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 2、地形波的基本类型主要依赖风的不同类型 (1)层状气流 小风、层状气流。平滑浅波,波动只发生在山脉上空的浅层,向上很快消失——山脉波(mountain wave) (2)驻涡气流: 在山顶高度以上风速较大时,可能在山脉背风坡形成半永久性的涡动,上面则有气流的平滑浅波——驻涡(standing eddy) (3)波动气流 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背风波(lee wave)。背风波可以伸展到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 (4)转子气流: 在背风波出现时,当垂直方向有风速极大值出现时,则会形成转子气流(rotor streaming)。 驻涡和转子是背风波的特殊形式! 3、背风波的形成、特征及大气条件 背风波是地形波的一种类型,由于障碍物引起空气垂直振荡而造成的。 特征:波长:1.8~70km之间,多为5~20km左右。波长一般随高度而变,高层较长,低层较短。随风速而变,风速愈大,波长愈大。

潮汐波浪原理

潮汐波浪原理 一.潮汐运动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

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 形成原因: 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7.4概率波同步训练B卷(模拟)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7.4概率波同步训练B卷(模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 .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 .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 . 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 . 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考点】 2. (2分)(2019·河南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原子的特征光谱是由原子核内部的变化引起的 B . 物理学中,合力、交变电流有效值所共同体现的物理思维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C . 光电效应现象中逸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 D . 牛顿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考点】 3. (2分)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 .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但没有动量 C .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 . 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考点】 4. (2分)有中子衍射技术中,常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比较接近。已知中子质量为1.67× 10-27kg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 ,则可以估算出德布罗意波波长为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为() A . 10-17J B . 10-19 J C . 10-21J D . 10-24J 【考点】 5. (2分)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有些X射线的能量传给了电子,因此X射线的能量减小了 B . 有些X射线吸收了电子的能量,因此X射线的能量增大了 C . 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 D . 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 【考点】 6. (2分)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海洋学第五-六章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见教材p179-180) 加粗者为重点复习内容,部分题目有所改动。 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2.引起海水运动的力有哪些? 3.简述重力势、等势面、位势高度、位势深度的定义。 4.何谓压强梯度力?写出其解析表达式,说明物理含义。 5.简述等压面、压力场(内压场、外压场、正压场、斜压场)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6.何谓地转偏向力(科氏力)?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7.切应力和压力有何根本的区别? 8.海水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9.体积连续方程与质量连续方程有何不同? 10.动力学边界条件与运动学边界条件的含义是什么? 11.何谓地转流?它的空间结构如何? 12.地转流场与密度场、应力场之间的关系如何? 13.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有何实用价值?它能否用来计算由外压场导致的倾斜流?为什么? 1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是在什么前提下建立的?它得出了什么结论? 15.浅海风海流与无限深海风海流的空间结构和体积运输有何异同点? 16.由风海流的体积运输派生出哪些新的海水流动?(如上升流和下降流) 17.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基本结论有哪些?何谓西向强化? 18.何谓热盐环流?它与大洋环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19.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如何? 20.赤道流系包括哪些主要流动?说明其形成原因及水文特征。 21.北半球有哪几支西边界流?有哪些显著特点? 22.南、北两半球西风漂流区有哪些主要特征? 23.与西边界流区相比,东边界流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4.为什么北海道与南美西岸能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渔场? 25.极地海区有哪些主要环流?它们对海况有何影响? 26.世界大洋表层有哪些辐聚下沉和辐散上升区?怎样形成的? 27.何谓大洋中尺度涡?有何基本特征? 28.世界大洋中的五个基本水层(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9.全球大洋环流流向如何?

微波毫米波系统应用

微波毫米波系统应用 ——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技术的新进展 摘要:电子测量仪器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装备,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在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空间技术、测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是必不可少的测量手段。它复杂程 度高,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严格,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微波毫米波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 和信号分析仪设计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涉及到双端口和多端口网络分析仪及误差修正、非线性网络分析、频率合成、正交数字调制与解调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 1微波毫米波网络分析仪技术 1.1双端口网络分析仪及误差修正技术 在突破扫频测量与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后,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在高效、快速和多参数测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分体式矢网20世纪90年代趋于成熟并一直作为工业标准使用,虽然分体式VNA构成比较繁杂,但频段覆盖很宽,达到0.045~110GHz,测量精度也很高。一体化结构的VNA集成了激励信号源、S参数测试装置和多通道高灵敏度幅相接收机,实现了高性能和超宽带分析。全新的硬件设计方案使测量速度和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具有奔腾芯片的嵌入式计算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引入,使互连性和自动化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在测量速度、测试精度、动态范围、人机界面、智能化程度、稳定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二端口VNA的指标达到:频率范围10MHz~20/40/67/110GHz(可扩到325GHz)、频率分辨率1Hz、动态范围61~122dB、迹线噪声0.006dB/0.1°,具有频域和时域测试能力。67~110GHz还是分体式,但已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 从VNA的设计原理来看,幅相接收机部分仍采用窄带锁相接收和同步检波技术。目前大都采用数字滤波和数字同步检波技术,接收机等效带宽最小达1Hz,测量精度和动态范围都有很大的提高。VNA的频率变换采用传统的取样变频法,虽然有成本低和易于实现的优势,但变频损耗较大,限制了VNA的动态范围。新型VNA采用基波/谐波混频法实现频率变换,它减小了变频损耗,动态范围提高约20dB;没有假响应进入锁相环路,有效地避免了假锁;本振源和激励源具有同样的调谐灵敏度,开环频率跟踪误差降低,加快了锁相捕获速度、扫描速度和跟踪速度。 误差修正技术是VNA的核心技术,通过测量校准和误差修正将校准件的精度转移到VNA 上。误差修正技术包括误差模型的建立、校准件的定标和误差参数的提取。模型是基于将一个非理想的VNA等效为一个理想的VNA与测量参考面之间插入一个两端口的误差适配器,误差适配器的参数将表征所有的系统误差。图1是VNA的12项误差模型[1],模型中下标带A 的S参数为被测(DUT)的实际S参数,下标带M的S参数为VNA测出的S参数。12项误差为:有效方向性误差EDF和EDR,传输跟踪误差ETF和ETR,反向测量跟踪误差ERF和ERR,通道隔离度误差EXF和EXR,等效源失配误差ESF和ESR,等效负载失配误差ELF和ELR。利用模型可以获得DUT网络包括12个误差项在内的测量值的解析表达式,VNA通过对一系列已知S参数的校准件的测量,求解系统的误差系数,从而获得DUT网络的实际S参数。

地震波传播原理

菲涅尔体和透射波 摘要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通常使用基于波动方程高频渐进解的几何射线理论,因此,通常假设地震波沿着空间中一条连接激发点和接受点的无限窄的线传播,称为射线。事实上,地震记录有非常多的频率成分。地震波频率的带限性就表明波的传播应该扩展到几何射线周围的有限空间。这一空间范围就成为菲涅尔体。在这片教案中,我们讲介绍关于菲涅尔体的物理理论,展示适用于带限地震波的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通过敏感核函数精确地描述了带限透射波和反射波的旅行时与振幅和地球介质中慢度扰动之间的线性关系。菲涅尔体和有限频敏感核函数可以通过地震波相长干涉的概念联系起来。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引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在三维几何射线上的点状速度扰动不会不会造成波长的相位扰动。因此,这说明在射线理论下的菲涅尔体理论是波动方程有限频理论在有限频下的一个特例。最后,我们还澄清了关于菲涅尔体宽度限制成像实验分辨率的误解。 引言 在地震成像技术中,射线理论通常在正演和反演中被用有构建正反演波长算子。射线理论之所以收到欢迎部分是由于计算机速度和内存的限制,因为射线理论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对于各种地震成像方法的应用也比较容易。而另一方面,地震成像实验清晰的表明,射线理论,由于他对波场传播的近似描述,对于散射效应严重的波场的成像是不完备的。Cerveny 给出了对于地震波射线理论的一个全面的理解。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记录到的透射波和反射波信号都是由一个主要由低频信号组成的宽带震源激发产生的,因为地震波的高频信号在地层中很容易衰减。但是射线理论是基于高频近似的,这表明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技术和和测量波场这件之能会存在方法上的冲突。这个围绕射线且对带限地震波的传播起主要影响的空间范围就被叫做菲涅尔体。射线理论在地下构造尺度大于记录波场的第一菲涅尔带的介质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低频反射波(频率成分在10-70Hz之间)和透射波(频率成分在300-800Hz之间),第一菲涅尔体的宽度可以分别达到500m和50m的量级。这个宽度要大于我们在陆地和海洋的反射波地震勘探以及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中想要成像的地下地质特征。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将地震分辨率扩展到识别体积小于第一菲涅尔带的不均匀体。我们将展示如把射线理论下的旅行时和振幅公式扩展到更精确的、可以应用与带限反射和透射地震信号波场近似理论。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提出了反射和透射地震波的敏感核函数(也称作Frechet核函数)。这些有限频Frechet核函数将速度扰动和旅行时与振幅的扰动线性的联系起来。有限频波长近似被直接应用到各种地震成

中国近海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中国近海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本文基于球面坐标系下的二维垂线平均潮波运动方程建立中国近海潮波数学模型,模型区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泰国湾和环台湾岛海域,网格尺寸2′×2′,网格数1175×955。在考虑引潮力情况下,计算模拟了中国近海的复合潮波运动;并对分布于各个海域的281个潮位站的4个主要分潮 (M2、S2、K1、O1)潮位调和常数以及13个海洋预报站的潮流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基本合理。针对计算结果绘制了主要分潮包括浅水分潮(以M4为例)的潮汐同潮图和潮流同潮图,对中国近海潮汐和潮流分布即潮波运动进行了分析,并和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吻合。 整个东中国海的潮波主要是太平洋潮波经台湾和九州之间的水道传入的协振波,南海的潮波主要是太平洋潮波经吕宋海峡传入的协振波。东海和南海主要通过台湾海峡进行水量和潮能交换。在东中国海基本以半日潮为主,尤其是 M2占优,而在南海基本以全日潮为主。 由于受到地形影响、边界的反射、地转偏向力和陆架浅海的摩阻作用,潮波在各海区或以前进波或以无潮点和圆流点为主要特征的旋转潮波系统组成了复杂的潮波系统。在模型计算的基础上对台湾海峡的M2分潮的潮汐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台湾海峡的M2分潮主要是有北部的前进波和南部的前进驻波系统组成,由吕宋海峡进入的太平洋潮波和广东、福建沿海岸线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南端前进驻波现象和北部地形边界的放大效应产生的潮能幅聚现象是台湾海峡M2分潮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海峡内的潮能消耗以南下的前进潮波为主,其传播到台湾浅滩位置。另

引力波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这种弯曲时因为质量的存在而导致。通常而言,在一个给定的体积内,包含的质量越大,那么在这个体积边界处所导致的时空曲率越大。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运动的时候,曲率变化反应了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在某些特定环境之下,加速物体能够对这个曲率产生变化,并且能够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传播。这种传播现象被称之为引力波。 当一个引力波通过一个观测者的时候,因为应变(strain)效应,观测者就会发现时候时空被扭曲。当引力波通过的时候,物体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有节奏的增加和减少,这个频率对于这了引力波的频率。这种效应的强度与产生引力波源之间距离成反比。绕转的双中子星系统被预测,在当它们合并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强的引力波源,由于它们彼此靠近绕转时所产生的巨大加速度。由于通常距离这些源非常远,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时的效应非常小,形变效应小于1.0E-21。科学家们已经利用更为灵敏的探测器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目前最为灵敏的探测是aLIGO,它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1.0E-22。更多的空间天文台(欧洲航天局的eLISA计划,中国的中国科学院太极计划,和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目前正在筹划当中。 引力波应该能够穿透那些电磁波不能穿透的地方。所以猜测引力波能够提供给地球上的观测者有关遥远宇宙中有关黑洞和其它奇异天体的信息。而这些天体不能够为传统的方式,比如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所观测到,所以引力波天文学将给我们有关宇宙运转的新认识。尤其,引力波更为有趣的是,它能够提供一种观测极早期宇宙的方式,而这在传统的天文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在宇宙再合并之前,宇宙对于电磁辐射是不透明的。所以,对于引力波的精确测量能够让科学家们更为全面的验证广义相对论。 (图1) 图1:引力波谱;不同引力波源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注意频率是取了对数后的值),周期。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方式。 通过研究引力波,科学家们能够区分最初宇宙奇点所发生的事情。原则上,引力波在各个频率上都有。不过非常低频的引力波是不可能探测到的,在非常高频的区域,也没有可靠的引力波源。霍金(Stephen Hawking) 和以色列(Werner Israel)认为可能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频率,应该在1.0E-7 Hz 到1E11Hz之间。 引力波在不断的通过地球;然而,即使最强的引力波效应也是非常小的,并且这些源距离我们很远。比如GW150914在最后的剧烈合并阶段所长的引力波,在穿过13亿光年之

二维潮波数值模拟

! 二维潮波数值模拟与预报 ! 计算海域包括渤海和黄海北部(117.50 -126.67 E,34.00 - 41.00 N)! 空间分辨率是10'x10' ! 开边界处的h和g由TMD TOOLBOX求得 !!!!!!!!!!!!!!!!!!!!!!!!!!!!!!!!!!!!!!!!!!!!!!!!!!!!!!!!!!!!!!!!!!!!!!!! program hw4 implicit none interface subroutine h_get(h,dx,dy,dt,u,v,d,cd) integer::i,j real,intent(in)::dt,dy integer,dimension(43,56),intent(in)::cd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d,u,v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out)::h real,dimension(43),intent(in)::dx end subroutine h_get subroutine v_get(v,u,cu,cv,dx,dy,dt,d,h,f) integer::i,j real::kk=1.5e-3,gg=9.8 real,intent(in)::dt,dy integer,dimension(43,56),intent(in)::cu,cv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d,h,u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out)::v real,dimension(43),intent(in)::dx,f real,dimension(43,56)::uu,ss end subroutine v_get subroutine u_get(u,v,cu,cv,dx,dy,dt,d,h,f) integer::i,j real::kk=1.5e-3,gg=9.8 real,intent(in)::dt,dy integer,dimension(43,56),intent(in)::cu,cv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d,h,v real,dimension(43,56),intent(inout)::u real,dimension(43),intent(in)::dx,f real,dimension(43,56)::vv,rr end subroutine u_get end interface

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020 View 本期视点 1. 序言 自从1945年Clarke提出卫星通信的想法后,卫星通信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最近二十年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迅猛,但其发展道路也充满了曲折。本文通过研究梳理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历程,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2. 卫星通信发展概述 如果以1945年Clarke提出卫星通信的设想作为卫星通信的开端,20年后1965年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Early Bird成功发射;约20年之后在1984年第一个商用 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 郑晓天 李集林 刘海客 于雪晖 林墨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VSAT系统在沃尔玛成功投入使用;再过20年到2004年DVB-S2标准正式推出。回顾卫星通信发展历史,每隔20年卫星通信必然会发生重大变革。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I。虽然Sputnik I只能发射信标信号,但它证明通过卫星进行通信是可行的。随后Echo I和Echo II采用无源反射的方式进行了卫星通信实验。紧接着分别在1962年和1963年Telstar I 和Telstar II发射成功,上述卫星都携带了一个带宽50MHz的C频段转发器,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进行了跨大西洋电视直播和电话通信演示。在1965年之前,美苏发射了大量的的通信卫星进行实验,但都集中于中低轨道。直到1965年 关键词:Ka频段 星座 静止轨道 Anik F2 摘要: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有星座组网、全球覆盖、星上交换等实现方式;也有静止轨道、区域覆盖、透明转发等实现方式。前一种方式波束覆盖灵活可调,通信质量高,技术复杂,容量受限;后一种方式技术简单可靠,容量大,波束覆盖相对固定。本文通过对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的梳理,以及射频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发展对卫星通信发展影响的分析,指出就将来一段时间而言,后一种方式是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说说重力波测量

说说引力波测量 苹果落地真的是重力作用吗? 或只是假象, 科学家的发现或颠覆认知 大鱼号小白谈百态 2018-2-20 宇宙的未解之谜,重力为何使一切物质具有吸引力?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不致飞出太空中,地球的重力使我们稳固地站在地面上,这一切似乎都很真实。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基本力, 纳基斯工作点是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雷射光束射进两条安置成L形的真空管里,每一根真空管都有四公里长,雷射光束能测量真空管的长度,精确度可超过原子宽度的百万分之一,宇宙重力波在五百兆兆英里范围之内,重力波传送到地球,管内的空间就会有涟漪,雷射就会侦测到变化,警报就会响起。 倾听了天空将近十年之后,LIGO曾侦测到的声音来自于蟋蟀,2014年3月,一群天文学家宣称已经侦测到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重力波。有些科学家认为LIGO完全无法侦测到重力波,因为重力也许不是基本力,苹果掉落到地面时,可能是别的力将它往下拉。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即使是我们称为力的能量脉冲也是由粒子构成的,重力应该也不例外。 引力波是低频电磁波 LIGO 使用的是迈克耳孙干涉仪,用激光光束测量两条互相垂直的干涉臂长度差变化,不同长度的干涉臂对同样的引力波有不同的响应,用激光光束测量引力波的变化。 假设激光器发射出的光束,传播距离L后,反射镜反射回原点,这个过程受到引力波影响,时间发生改变。测量出时间差就能测量反射镜位置变化。 光束是电磁波,两根测量管道互相垂直,中间是真空的,真空不是真的空,是有电磁场物质。测量管道的管壁是一个圆型的电磁场,光束在测量管道中传播,在管壁、地球变化

电磁场和空间变化电磁场共同作用下,使光束分散。经过来回路线后,光束边缘出现暗、亮变化。 空间中都有变化、波动的电磁波,在低频部分。 减噪原理 影响激光干涉仪的噪声分为:“位移噪声”与“传感噪声”。 1、位移噪声是实验器具移动形成的噪声,如,地噪声、 热噪声。 2、传感噪声是实验器具的微小位移,进行量度产生的 噪声,例如,散粒噪声。 3、光束电磁场变化,空间电磁场的变化,热运动电磁场的变化,反射镜的电磁场的变化,都是噪音,粒子热运动,使各种各样的电磁场变化增大,电磁力变化增大,噪音增大,新物质增多。 4、任何原子、分子都是带电的,任何原子、分子是一个 电磁场,物质、物体也都是电磁场,光束是电磁波,电磁场的变化都会影响其测量。 5、大地是抖动的,空间是波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