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在识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在识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在识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在识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在识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张培艳

基本功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和增强记忆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基本功教学包括节奏、听音、视唱、创作等教学。

说实在的,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来讲,深深懂得和学好音乐知识的艰难,但也深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识谱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效果,我认为既要动口视唱,也要动手写谱,简谱译线谱,写谱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对于发展思维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音乐修养都是有益的。

回顾二十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本人在识谱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我认为忆谱方式进行教学也是行之有效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先唱后忆

1、学生唱、教师记。请学生唱已学过的歌曲中的某一名句或学生自编的乐句、乐段,我在黑板上记谱,这样可使学生了解记谱的全过程,记完了再由学生试唱,检验记谱是否准确,借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2、教师唱、学生记。教师可唱(奏)学生熟悉的歌曲,由学生记谱,然后将新记谱由学生之间交换试唱,并互相补充、改

正,最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所唱歌谱,师生集体视唱,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准确的识谱,又可巩固记忆,从而使课堂气氛热烈,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同时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3、课上唱,课下记。教师引导学生课上学唱与欣赏一首短歌,让学生下课后将曲谱记下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课上认真学唱,课后具体记谱,记谱时可由一人记一份,或几个人共同研究写一份,采用“课上唱、课下记”的方法,一个学期只练习几次,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乐感能力。

二、三步法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多只有词曲吻合的特点,因此听唱歌词记谱也是一种好方法,为降低学习难度,可先记歌词,再记音的长短、高低,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识谱。

第一步:记歌词:教师唱歌词,学生记录歌词后,按歌词的强弱的变化,准确地划出小节线,如听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句词“苏武留胡节不辱”,开始练习时句子要短,唱的次数要多,待能力提高后,逐渐增加难度。

第二步:记长短,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小节线的歌词下面,标出时值的长短,为了帮助学生记准,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几种常用节奏的记法,供学生参考,如:苏武留胡节不辱。

第三步:记高低,记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已不是记个别音的

高低了,学生必须会按照词意的发展,在一定的音乐形象、乐思的感染下去寻找音调的高低,应是顺理成章的阶段了。如1=D2/4 5 1|2 5 4 2|1|。

苏武留胡节不辱

以上是我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一些经验和总结,随着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识谱教学工作还需不断更新改进。自己的业务能力还需继续努力提高,以尽快赶上改革的步伐,向45分钟要效率,将音乐识谱教学工作搞的更好。

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戏曲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相传的。如今记谱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出现了文字普、工尺谱、减字谱等等,但是他们流传时间并不是太长。例如,唐代音乐只有曲名,是没有谱子来记录它们的。这些乐曲只记录弹法,因此导致很多音乐流失掉,并且旋律的高低、具体弹法也是很难分辨的。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基本的识谱和乐理知识还是需要懂得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在识谱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 1.识谱不等于识字。1997年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来中国进行考察,对中国音乐老师进行了三点批评。第一,音乐老师对音乐教育的关注点单一,只关注识谱问题,没有关注音乐,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目前遇见的最常见的问题;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一堂课所讲授的歌曲太少(或听或唱);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老师讲学生听。这是发生在课改之前的事情,课改之后有了很大转变,教学内容增加了、关注点不再单一、学习方式也有所转变(合作、探究)。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把其他教育理论照搬到音乐教学当中,特别是语文,对识谱的"识"字,认为识谱是和识字相等同的,这是音乐教学不允许出现的错误。一般人认为,识字是可以理解文章的感情,可以通过文字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文章中明确的概念和内容,而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是不适用的。例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总谱是不能"阅读"的,如果不听音乐的话,很难在总谱上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于大众来说,一般不具备阅读总谱的能力,阅读总谱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读谱基础、转调乐器、和声、内心听觉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大音乐家才具备的,一般人很难做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声音音乐就不存在了。识字是确定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而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只看乐谱是不能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音乐老师不能把识谱当成识字来看待,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我们加以区分。 2.识谱不是学习音乐的金钥匙。不要认为教会学生识谱的本领,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并成为他们以后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认为学会识谱就会懂得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教育的难点是识谱问题,但人类获得音乐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识谱进行的。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他们终身的学习是不依赖于识谱教学的。每个人都会唱歌曲、欣赏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大量的音乐旋律,但这些音乐旋律并不是通过识谱来记忆的,而是通过听、模仿、弥漫、欣赏、强化、体验等方式进行音乐旋律的记忆。识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可以通过简谱的方式进行教学,简谱会很容易让人接受,而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读谱方式,即使在西方国家这也是一门很难掌握读的读谱方法。因此,识谱对学习音乐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才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要素俗称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表达音乐情感的语言,是与所谓的"识字"相对应的,乐谱记录的是音高、节奏,谱子只是记录音乐的一种符号,像一些韵律、风格是记录不出来的,这些需要演奏者通过弹奏表达出来。 3.音乐的语言就是音乐要素。音乐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表达能力。音乐的表达是通过和声、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进行的,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音乐的情感并不是通过读谱就能体会到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读谱产生这种感觉。课程改革之后,把音乐要素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是有一定原因的。之前,音乐审美与识谱教学是相脱节的,但课改之后做到了两者同一进行教学。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就象学语文一样要会读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识字。学生要会唱简谱,同样先要学识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听觉训练入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

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级学生唱,《星星和灯光》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编成一些旋律小片断让学生练唱,唱熟这些片断旋律后,把这些片断与歌曲旋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范文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几年的教学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

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低年纪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低年纪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识字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与写作,才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人对如何提高识字教学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就要培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感兴趣。识字教学也如此,需要教师用多种途径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1、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例如:在课堂识字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无味,教师可结合生字,讲解有关的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故事等。以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 2、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喜欢识字。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在课堂识字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识字。例如:“摘苹果”游戏,即在一棵苹果树上挂满了学生要学习的生字、生词,以比赛的形式,看谁摘得多;或设计“抓小鱼”“开火车”“戴头饰”……等等的游戏形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了,积极性高了,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生字也就记得牢固。 3、表演活动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有些词语是可以用肌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所以在教学这词语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动作。例如:在教学挥手中的“挥”字时,我们先让学生想一想“挥”字的动作,然后教师演示一下,也让学生来演示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挥”字是用手挥,所以是提手旁。还有比如教学“踢”“提”“扫”“抱”……等等。都可以用以上的识字方式。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记得也就牢固。 4、教师要学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给学生表扬或微笑都会满足学生自信的心理,都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识记住某个汉字时,教师要适时的用语言或表情对学生进行鼓励;也可用实物(比如一朵小红花或一个小五星红旗……)对学生进行奖励,有时这种做法更能激励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就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识字就会更加乐于参与。 二、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我们汉字的构造来自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特点,学生总会有笼统的意象,就会给学生认识汉字带来困难。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不让学生单独去生字,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复习过程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 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构课堂。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 4.发现正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发表时间:2017-08-07T16:43:38.18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作者:肖爱玲 [导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264300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十年多了,“如何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直是个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新课标》适时提出了淡化识谱的要求、降低识谱难度的新思路,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识读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素质。如果学生没有读谱能力,就失去了进入音乐世界的一个支点,只能徘徊在音乐殿堂之外。 一、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思考 1.音乐课时少。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安排给音乐课的课时非常少,所以初中阶段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识谱训练。因此,大多数学生只会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的发音,稍微好一点的学生能够知道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拍号等知识,但能够看谱即唱的学生人数寥寥。 2.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中,即使设计了识谱教学环节,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无论何种乐谱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这种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操作行为上的机械、单一,不仅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到学生到毕业时,具备熟练唱谱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这让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既遗憾,又惭愧。 3.教学内容繁多。 虽然音乐学科在课程设置上的课时非常少,仅一周一个课时而已,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课程的内容却很多,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按照读谱技能训练的规律来学习识谱,确实有些困难。 二、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聆听先行,激发兴趣。 读谱教学应该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长期的音乐教学让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一些电视网络流行的歌曲掌握得非常熟练,旋律和节奏也掌握得非常准确,这通常是在长期反复的聆听过程中学会的,可见聆听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反复听,听的形式不要枯燥单一,那样容易使学生失去聆听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另外,在歌唱前的发声练习时,也可以教师师弹着琴,学生跟着歌曲旋律用“哼鸣、呜、噜、哩、啦”等来进行练习,随着对歌曲旋律的逐步熟悉,可以大大强化学生脑海中的音高及节奏的概念,为下面的读谱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聆听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引导使用,做到寓教于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读谱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单调乏味,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曲谱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这首作品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第一句的旋律: 03 33 ︱ 1-︱ 02 22 ︱ 7-︱ 7-︱ 这句旋律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命运”的敲门声,这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音响效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演唱兴趣。在学完这一句旋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副部主题旋律。这时可用对比的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副部旋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坎坷命运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很好地进行副部主题的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读谱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记住了音乐主题,提高了读谱能力,更被作品的情绪所感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一举两得! 提高识谱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不能像数学教学中1+1=2那样定义化,只有多听多唱,识谱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课程类型设计不同的识谱方式,将识谱教学融合到每节课之中。如:唱歌课可以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乐段进行识谱学习,然后再贯穿整首歌谱;欣赏课则可以选择主题旋律来识读歌谱……学生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识读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难点,如切分音与附点的演唱、装饰音的效果与运用等等,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提高识谱能力。 3.鼓励评价,增强信心。 营造民主、宽松的评价氛围是识读乐谱的重要前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提到:“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读谱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本来就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如果再过于严苛,那孩子的一生可能都会与音乐无缘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鼓励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识谱的自信心,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理性的知识感性传授,让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委婉地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用积极向上的热情、宽容大度的心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乐谱学习,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迈着愉悦而轻快的脚步,走进美妙生动的音乐殿堂!

小学低年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星乡海兴小学 路英杰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科研成果 申报评审表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星海兴小学路英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引导孩子们感受识字的乐趣,是解决识字难的捷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字形,想办法记住这些字。自主识字,在快乐中识字。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创设识字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汉字,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略谈一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猜谜语,激发情趣,快乐识字。 快乐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识字方法。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段。对他们来说有趣的东西,好奇的东西,他们都很喜欢。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采取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猜谜语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进行识字。结果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比如,在教“愿”字时先给学生出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在一个工厂里,有一名工人叫小白,他对人非常热心,人们都很喜欢他。”让学生打一个字,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被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热情非常高涨,积极动脑筋,很快孩子们猜出来了,是“愿”,这个字还很容易写错,用这种办法学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字还容易写错在哪呢,孩子们又通过讨论,指出“厂”字容易写小,包不住“心”。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这个字印象就加深了。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记生字时,孩子们也都愿意效仿这种方法。比如,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说出“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丸子,放在水里煮(热)”。再比如,“一个人拿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解)”。用这种方法识字,孩子们不但能很快记住生字的写法,同时也理解了字义,而且还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编欲望,在创编过程中,他们又能主动合作,如果一个同学说的不够完整或不太合适,其他同学就能主动给他们进行补充,这样又体现了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我又顺势让孩子们用编儿歌的方法,加减偏旁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孩子们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自主识字的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汉字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平时教学识字时我注重让学生把生字运用到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去,让每个字都有其生命,充满生活情趣,学生们学起来也就有激情。如,我在教识字一的第三课生字,这课主要是学习以“包”字为基本声旁,加换不同偏旁组成的形声字和词语,这些字分别是“胞、苞、饱、怀、抱、泡、跑、炮、刨、坑”。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都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在教学这些生字时,首先让学生发现“形旁”和“声旁”的特点,并发现“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组成了许多新字,启发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现这些字,并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这些字看起来都很相似,不容易一下子都能记住,尤

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学生情况一年不同于一年,所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得有所调整。下面我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两点做法。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训练 现在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的听课,上课注意的时间相当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甚至干脆不再思维,不再学习;因为平时学习对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定理等掌握欠佳,所以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的思路的乱和怪;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和请教,害怕被别人取笑或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老师上课启而不发。针对此,我在上课时,将课堂分解为“讲—问”、“讲—练”、“讲—讨论”这种形式,使师生之间一直处于“交往”、“对话”的交互状态,尽量提高学生注意力。把大部分的讲授时间交还给学生使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为主线,把节省出的时间用于照顾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把不学习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重视作业布置、书写和批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懒”、“散”的思想,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往往不能落实。但是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平台,作业是学生向老师汇报心得的平台,它是教师一天中全面了解每

一位学生所学情况,检测自己教学得失的重要平台,抓住这个平台,才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因此我比较重视作业: 1、重视批改,我习惯在作业或检测的错误处画圈划杠或简单批语,如不该错的错,“记住它别再错”,格式规范答案正确的作业给予“100”或“优秀”,“进步很大”等批语。 2、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整合在一起,把大量原本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这样做,一来是让大批想借口不会所以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无机可乘,二是使大部分学生做题有据可查,起到良好的复习作用。慢慢地学生感到自己可以完成作业,就不会觉得数学难或枯燥无味,学生就会由“害怕数学”变为“我可以学会,我能学好,我想学”,这样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有收效,但效果不明显。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教和帮助,使我有进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内容摘要: 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且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这一特点,我大胆的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猜字谜、摘果子、开火车、拾贝壳,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的也比较牢固。除此之外,我还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如从电视、大街上的广告牌、家用电器、日常用品、衣服品牌等都是他们识字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游戏兴趣自主提高 正文: 在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段话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猜字谜:我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是积极的,印象深刻的。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的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此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给生字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等多种游戏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现举例加以说明。 1、摘果子:我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拼音、字的水果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要求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按照卡片上的内容读字音并组词,若读正确,就能摘下一个果子;若读错误,就不能摘到果子。然后看男女两组哪组摘得的果子最多。这样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快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2、开火车:一人当火车头,其余学生学火车开动的声音,轻声发出“呜一咔嚓、咔嚓”声,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依次按顺序读字音组词,并分析字形。谁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立即停下来,让后面的学生当“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并分析字形),“修理”好后继续开着火车走,直到学生开完火车到站为止。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把所学的生字轻而易举的记住了,而且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该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应当使学生在有乐趣、有追求的条件下去掌握。这就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识谱音乐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识谱教学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此话题,教师之间常有一些歧见。而这些歧见也正是音乐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但其中有一点,相信大家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那就是中小学识谱教学是普及性还是专业性的问题,答案是普及性。因为普及性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这,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所在。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笔者认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条途径是把探索音乐美、享受音乐美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识谱则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附带着的解决问题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工具是在使用中经过不断的磨砺而日趋锋利,得心应手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以识谱教学为辅的教学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经验。 1、在唱歌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唱歌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唱歌的兴趣浓厚,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负担(如操纵乐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包括识谱上的困难。特别是歌谱的实用价值也能够直接地激发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唱歌活动中接着学生的识谱能力,应该帮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歌曲的旋律线、歌曲的调式特点等,这有助于使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音程固定关系和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格。 节奏是音乐的骨髓,是音乐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时期。

识谱教学心得

小学高年级识谱教学的一点体会 大家都知道,旋律是由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音乐基本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音乐的美就是在旋律的进行中流淌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教学识谱的目标要求是“能识读简单乐谱”。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识谱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存在为难情绪,许多老师也对识谱教学“敬而远之”,识谱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怎么样才能降低识谱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兴趣呢?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1、完整、生动地范唱,激发起学生学唱曲谱的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而过早地提出识谱的要求,那么再好的音乐学生也没兴致学习了。所以演唱曲谱之前,我会采用播放范唱、教师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熟悉曲调之后,允许学生轻声地哼唱,这样一来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学起来会容易得多。 2、从歌曲的高潮处学起。因为歌曲的高潮往往给人印象最深也最好听。或从学生最有兴趣的乐句学起。比如歌曲《踩雨》,第一次听范唱学生就对歌中“沙里格沙”的像声词很感兴趣,忍不住随着我唱。但是歌曲多次出现“沙里格沙”曲调却有变化。趁着学生兴趣浓厚,我就引导他们视唱曲谱,找出相同和不同。学生反应很积极。 3、对比中学唱乐谱。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比相似乐句,找出不同。二是发现相同乐句,化繁为简。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五年级歌曲《雨花石》。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富于变化很不容易唱好。但有些乐句是重复出现的。《雨花石》共八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一样,第六句和第八句一样。如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曲谱就变得简单了。同时歌曲第五句和第七句旋律只有开头两个音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后,让他们对比着学唱,学生印象深刻,就能唱准了。 4、听琴声模唱复杂乐句。比如第十一册的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曲调是这样的(略)。曲调音域宽,音程跨度大,66八度32七

差异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

差异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 我校实施“分层走班差异教学”已有9个年头了,在一线教学中我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下面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在知识的传授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量体裁衣 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言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三类学生:学得好又学得快的;预设的内容正好能学会的;学得慢又吃力的。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如果一刀切,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慢的学生对数学知识越拉越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一直把握以下几点: 1、课堂上备学情: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的,就大胆放手,在疑难问题上老师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充分的展示自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在备课时多预设一些有提升能力的题目;中间部分的学生进行正常内容的学习;“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直是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教学理念之一。有小部分学生是基础薄弱的、理解慢的,在教学时就降低难度和要求,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再多关注他们,适当的多讲解。 2、对课堂要重“头”和“尾”。 “头”:在每节数学课之前我总会叫一些数学学习被动或不太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检查他们整理的数学错题集,以督促这些学生学好数学。 “尾”:每节课我都只进行40分钟,那么剩余的5分钟干什么了?我校一直提倡教师每节课预留5分钟给学生,用来回顾整理本节所学,同时再将“班内分组教学”结合进来,可以互相交流,而我会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以适当的指导和督促。 二、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日新月异 以往的评价模式主要集中在检测上:课堂测、单元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人为本越来越提上日程,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本人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的评价,可以自评、互评,也可以家长参与评价。评价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检测上,还可以评价过程,也可以加入课外作业的评价。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多关注过程。以前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只以学生的题做对了与否来评价学生。新课改后,我开始慢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积极性、参与解答问题的程度,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识谱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毕刚【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心理特点;音程感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

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课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①《什么动物出来玩》: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游戏②《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让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2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课堂中我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学生又回生快这一特点,我大胆的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猜字谜、摘果子、开火车、拾贝壳,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的也比较牢固。除此之外,我还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如从电视、大街上的广告牌、家用电器、日常用品、衣服品牌等都是他们识字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段话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识字

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识字方法一 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猜字谜:我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是积极的,印象深刻的。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的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此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给生字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等多种游戏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现举例加以说明。 1、摘果子:准备一些教学卡片,一面画有“苹果、桃子、李子、草莓、香蕉”等图形,另一面标有这些水果的拼音及词语。游戏中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要求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按照图案读出背面的词语。若读正确,可将卡片送给同组其他同学;若读错误,则把卡片还给老师。然后看男女两组哪组得的果子最多。这样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快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王良英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行的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之后,虽然有一定改观,但仍然仍存在“老、大、难”的问题,“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困难,长久未得到根本解决。 现状一:在新一轮的音乐课改后,曾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在人文性主题的统领下,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导致了老师们对识谱教学有了一个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老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 现状二: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 “视唱练习”,有时甚至整整一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搞所谓的“集中识谱法”,而我们小学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两节,这个间断的集中其实达不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低效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它把教学的手段当成目的,把对音乐技能训练为音乐素养培养,它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我们的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寻求适当的、有效的识读乐谱的教学策略,让识谱教学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1.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的识谱能力获得进步和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本年级段学生已有的识谱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可操作性:制定的策略便于操作,利于评价,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2.教学策略:邓佑建在著作《教学策略》中对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它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教会孩子们识谱的方法,运用各种策略让孩子能不机械地识谱,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表现,才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更好的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识谱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识谱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

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音乐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着先唱歌后识谱的尝试,尽管这种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学唱歌的过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我认为音乐教学应该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识谱后唱歌不仅具有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仍不能跨越这一教学过程,因为识谱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教学的目标,先识谱后唱歌依然相当重要。 一、识谱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识谱不是审美,但它是能力的一部分,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不会识谱将会大大影响到今后的音乐学习,尽管先识谱后唱歌有一段艰苦的练习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因为先识谱后唱歌艰苦,或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就忽视或否认它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应该看到问题的多面性以及各种因素的转化。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学数学枯燥、难学,却不能因为数学的难学就忽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经过学习发现数学也有它内在的逻辑美、简洁美、巧妙美和结构美,学到一定的程度同样会感觉到像做智力游戏一般,同样会产生一种特有的快乐感。先识谱后唱歌刚开始不感兴趣也是因为它本身有些枯燥,有难度,但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制作各种道具或CAI课件进行教学,使识谱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趣,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从主观上降低了对识谱学习的难度。况且,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兴趣上,学习识谱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当一个人在克服困难之后,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一定能驾驭音乐技巧的能力而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自豪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无论学习的路径如何,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学会识谱唱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二、先识谱后唱歌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来源的前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等等。如何使学生对识谱的学习产生兴趣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要求,在这方面,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有的教师以走迷宫、讲故事的形式达到教授乐理知识的目的,学生可以在走迷宫、讲故事时轻轻松松地学习识谱、唱歌,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致很高,并未感到乏味,始终在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体验、享受着音乐的乐趣。又比如,有的教师把音乐课堂“搬”到室外进行教学,制作音乐卡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先识谱后唱歌不仅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而且通过努力,同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先唱歌后识谱会产生负面效应 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审美特点和情感教育,突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其中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应该包括学生的识谱能力。先唱歌后识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方可进行,那就是必须有老师带唱、跟琴学唱或反复地听录音,这样,学生虽然似乎感到容易学,也很感兴趣,其实效果不是很好。表现在:第一,由于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唱,先唱歌后识谱会使学生对于所唱的歌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先唱歌后识谱会降低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难度;第三,先唱歌后识谱回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习惯,不能独立学好一首歌。一首歌曲为什么要这么唱,是因为这么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和体会到这种因果关系,而先唱歌后识谱就会迫使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并不理解的东西。比如,某个音符要唱长一些,某个音要唱高一些,但到底长多少?高多少?学生仅仅凭着自身的感觉跟着唱,是很难把握准确的,唱出来的歌曲甚至会走样。同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具备先识谱的能力,那么,每唱一首新歌都必须有人带唱或多次反复地听录音,有些歌曲找不到音响资料则没办法学,或者所唱的歌曲在音准、节奏等方面出现过多的误差,也就不能将一首歌曲唱准,今后也不能看谱唱歌、演奏或看谱欣赏音乐作品,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被大大地打了折扣。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等待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会所有的歌曲,然后应付似地把谱子背下来,这种背谱恰恰是“先唱歌”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结果。况且,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应该建立在具备识谱能力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连识谱都感到困难,有如何进行音乐学习,如何有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