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

内容摘要:“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5篇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5篇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 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 知识越来越丰富 ,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应用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出发,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及如何走出多媒体应用的误区。尤其是阐述了将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复习中,能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让实验教学变的更灵活、更丰富。同时也探讨了应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多媒体形象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具有传递、记录、存储和处理加工信息的功能,多媒体是指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各种媒体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课堂上不断掀起小高潮。学生在思维不断的发展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精神,并得到了“美”的感受,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了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物理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一、多媒体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我们很多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如摩擦起电的教学,电流产生和导体导电教学,一些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或太慢问题的教学,一些微观或肉眼看不见的物理过程的教学,磁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等等。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设备,这给我们带来了施展教学技能的自由空间。对于上述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吃透,要善于去分析教材和挖掘教材,分析概念的讲解应如何自然地引入与得出,如何把概念和规律讲得形象、直观、易懂,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果这步做得不够,即使有了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高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可能上出一堂优秀的、高质量的课来。 其次,尽可能想办法或创造条件把一些物理概念或规律用常规教学讲解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自己对如何教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更深、更透。最后,对于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确实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懂了,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的现象。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么形成的环食,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 二、多媒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模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周南中学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长沙市周南中学蔡灿飞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可见,《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从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供专家同行参考。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李远哲说过:科学家就是充满好奇心的长不大的儿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说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二是说好奇在科学发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丁肇中也说过:对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要感兴趣,要为之而勤奋与不懈地工作。”同样的道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原动力主要应该来自于对物理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功利目标(如为了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将来谋一份工作等)指向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功利目标指向的学习很少会有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感到枯燥。 传统的教学任务是传道、授业与解惑。在今天,传道、授业与解惑仍然是需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至少还应该有激趣、启奇和求疑。探究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过程才可能是激趣、启奇和求疑的过程。 2、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并理解科学知识。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主动建构的。诚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这种知识结构大多是靠教师“灌”、学生“背”形成的,这种机械式的接受式学习建立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暂时的、脆弱的,也是不深刻的,而通过学生主动建构产生的知识结构才是牢固的、持久的与内化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建构起科学的完整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呢?探究性的教学思想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探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设置简化的模型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物理学知识,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与社会背景下运用物理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富阳中学生陆文辉 摘要:本文根据物理思维灵活性的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素材,提出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思维灵活性的观点和方法。如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物理思维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思维的发散能力等。其中对思维的发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灵活性培养策略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五个方面。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主体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物理解题中,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多角度、多方向地考察问题,能运用多种手段求解同一问题,善于将繁难、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能够根据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

从上表可知,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思维的发散性使我 们在解题决策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为我们灵活改变解题思路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吉 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 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的多端性使全体 对一个问题的考察和思维采取开放的方式,从多个开端产生众多的联想,揭示事物之间 众多的联系,获得多种多样的结论,思维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它体现在主体针对 问题所能发生迁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思维的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组合分 析的交叉点越多,迁移就越显著,越顺畅。 一、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 求解物理问题,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根据研究 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以及题给的已知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再选取适用的物理规 律,所以,能否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找准解题的入口, 是顺利求解物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例1 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当球壳在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整个球壳是一个 等势体。试证明:此时球壳的内表面没有净电荷。 证明:假设球壳有一部分电荷分布在内表面,则这些电荷必向 球壳内部发出电场线,而这些电场线在球壳内部空间不会自然 中断,它必将终止于球壳内表面的另一处(那里带有负电荷), 图1 但整个金属球是一个等势体,电场线不可能从等势体的某处出 发而终止于另一处,所以,上述假设不能成立,即带电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不可能有净电 荷。 上述解答中,当我们发现直接肯定正命题比较困难时,及时改变策略,从否定反命 题的角度切入问题,使问题的答案跃然而出。这是解题主体思维的机警性和灵活性的生 动表现。 二、训练思维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 问题转化是物理思维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解题实质上就是将面临的问题 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解题思维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问题发生一系列的转化,如问 题表述的变更,问题情境的转化,动与静、陌生与熟悉、繁与简、变与常、曲与直、一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3466429.html,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文波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之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高的目标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产生过程的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通过总结本人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并结合新时代新的教育要求,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83-01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已存在的知识对新知识的逻辑推理、探究的科学学习能力,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对探究对象有清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1.重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推导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说,学生知识的获取是从初步的感性认识开始,进一步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到知识的理解,这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过程,此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好多学生感觉高中数学学起来较为困难,而困难的原因就在于在做题的推导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的时候,学生思维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也是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这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此类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就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学习原则。如圆柱体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圆柱体。那么我们对于圆柱体的教学可以从认识圆柱体开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体。通过生活实例的支持,可以降低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圆柱体图形的理解难度。然后教师通过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制作圆柱体,让学生清楚理解圆柱体的组成,分解圆柱体的地面和高,进一步分析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的由来。最后教师再利用器材室里专业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义、公式的讲解,利用演示方法进一步讲解圆柱体平行面以及斜面等内容。等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以后,用同样的方法来讲解其他柱体的知识内容。 2.掌握知识规律,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如何制定教学计划。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篇一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

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篇二 一、开学伊始的思考: 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六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摘要: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民族要强大就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而其中最有效的 方式就是教育。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储备人才。 一、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 物理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缜密性。“物理难学”几乎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事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如:出思考题、提供阅读材料、指导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中不要人为的封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和思考,但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的大忌,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尺度。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为实现创新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首先从教师做起,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创新的教学氛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等方式,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和猜想的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前人在创造、发明过程中的经历,让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道路,得到自己的创造经历。例如,牛顿在其他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其中各种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思维教育,并在这个内容中渗透一些物理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现象进行科学推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研究方法的领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毕传平 在平时的听课学习中发现,有很多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老教师,对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不甚了解,或者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出现科学性错误、结论表述不够严谨、过程分析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学生越听越乱,学习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脱离实际、浮躁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大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提供科学严谨逻辑性强的优化方案,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不利,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作为我们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尤其重大,我们应当担当起这个责任。下面就分别阐述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一、科学性是指表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科学性。无论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描述与表达,还是实验与习题的内容、数据等,都应当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当然,不是说要一次就把某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而是要求不论在内容上和方法中都不应有科学性的错误。关于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典型错误有很多,下面所举的例题都很简单但又是不经意间常犯的错误。 【例1】、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分析下例: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同种正电荷P 、Q ,在PQ 连线上的M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滑块,则滑块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PQ 连线上的N 点时速度为零。关于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 B .滑块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C .PM 间距一定小于QN 间距 D .滑块此后将在MN 间做往复简谐运动 分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在PQ 连线的中点处场强为零,从P 、Q 到中点场强逐渐减小,故选项A 正确;滑块电势能变化由电场力做功决定,可知选项B 错误;由滑块的受力可知:滑块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MN 中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然后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到N 点速度为零、加速度向左最大,再返回做对称的运动,因此可作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与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完全相似,所以滑块也做简谐运动,如取MN 连线中点为平衡位置O 、向右为位移正方向,可作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故选项AD 正确。 【问题提出】 图1 P M Q N 图2 图3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707 (计划范本系列)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详 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三,说明与建议: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二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

2021年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常常可以深入探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加深对物理类型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益。现列举如下: 问题讨论 (1)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盐水放入相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问:哪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大? (2)酒精在大口容器中,若温度升高后,(不考虑液体蒸发)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3)若容器是小口的情况又如何? (4)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煤油放入不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三容器分别为大口、直筒和小口,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如何? 对于以上4道题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液体的质量相等,而讨论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取决于液体的密

度和深度,而同液体的质量无关P=gh.而m=V=sh,注意到面积S 应取中位面,而中位面的大小同容器的形状有关。在底小口大的圆柱体中,体积越大则中位面也越大。(1)题中酒精的密度最小它的体积最大,中位面最大,由m=V=sh,m相等,可知它的h最小,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小。 同理,(2)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质量不变,而密度减小,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减小。 (3)小口容器与大口容器正好相反中位面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m相等,密度小的,体积大而中位面小,h大,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就大。 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自己出题,对于在液体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的大小,于是就有了(4)及解答。 也可以有这样的题目: (5)密度分别为1和2的均匀混合液体,当一段时间后,密度大的液体分离下沉后,则容器底的压强有什么变化?

高中数学学法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学法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由于本身的特性,抽象、概括、逻辑性强又枯燥乏味,因而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左右着我们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灵活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纵观学生的学习习惯,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 一类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课上基本听懂、课下会做、考试过关,课前课后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 另一类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多次催讨不交、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 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纵观这三种学生的学习习惯,显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就不同了。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及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之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要强调并积极落实课前预习,课上使学生养成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勤动笔练、勤动脑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思考后再问等习惯。

二、学会一些必要的检验手段,养成求异思维 疏漏是难免的,如果有多种检验手段,那么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那么多种检验手段如何掌握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多维思维(求异思维)。如若数学问题要求解答的不是计算结果,而且寻求解决的方法或途径,可运用的方法不是一种,解决的途径不止一条,而可有多种多条学生解答的方式,则不一定相同而是相异的答案,这种情况则属于求异思维的运用。平时有很多题目,虽然它只有一个答案,但是如果我们使学生用多维假设求解的话,对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历来被看成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一个数学命题的建立、一个题目的解答通常要经过对概念、命题或题目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的过程,还离不开直觉、猜想、实验、探索、美感等非逻辑方法,这就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使其做到以下几点: 1.遵守思维规律,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严格遵守思维规律,推理严谨,言必有据,这就是逻辑思维的核心。这首先要使学生准确地使用概念、定义或定理、公式,能符合逻辑的判断。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严格对待出现的错误,认真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下面,就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探究,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 1、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来说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于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例如,对于《声音的产生》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提出问题;探究摩擦力产生原因则着重于猜想与假设……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不同,教师参与的程度也不同。 2、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7-19T15:32:37.74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作者:吴英男[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51450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运用形成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形成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 1.以新知识为发散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在新概念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学习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确立物理概念的目的。其目的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其二是概念建立后是为了又去研究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建立新的物理概念。通过链锁式的物理概念建立过程,形成了物理概念体系。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我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引入概念。 (1)利用实验现象引入。对于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足够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再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引出物理概念。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入。在学生获得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找出该类现象的共性,从而引出新的概念。如“反冲”的概念,可投影“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节日燃放的礼花、乌贼、章鱼游泳、灌溉喷水器、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现象引入。 (3)抓住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 2.在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思维的发散,找出共同特征,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概念的形成。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概念。 3.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概念来维持探究的欲望,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或者通过辨析概念的变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理规律、定理等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题)——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迁移创新(发展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的状态。使学生进入训练发散思维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设置情境后就进入了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合理设计发散性问题。如在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时,通过实验得出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关系后,可以通过“除此之处还与什么有关”、“你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物体质量发生变化,又会怎么样”等这类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把握问题实质,思考不拘泥于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自然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不断拓宽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得到合理推测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地去尝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此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在此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延迟评价”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集中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在学生回答出了尽可能多的答案后,如果教师已感到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可以进入集体讨论阶段。此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展开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也是激励思维的方法之一。与“延迟评价”相反,集体讨论则是一个反复评价的过程。经过集体讨论,思维活动是在评价的引导和推动下螺旋式上升的。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起来,得出问题的最后结论。 4.迁移创新,发展思维能力。 当学生找到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后,教师可把刚才的问题加以变换、引申,或和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目的。知识迁移后,教师重新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

趣味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

趣味逻辑_思维训练题(答案) 第一组 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 2.你有一桶果冻,其中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闭上眼睛抓取同种颜色的两个。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 3.如果你有无穷多的水,一个3公升的提捅,一个5公升的提捅,两只提捅形状上下都不均匀,问你如何才能准确称出4公升的水? 4.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谎国永远说谎话。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请问应该怎么问? 5.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和其它的重量不同,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13个呢?(注意此题并未说明那个球的重量是轻是重,所以需要仔细考虑) 6.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 7.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都分别是什么时间?你怎样算出来的? 8.怎么样种植4棵树木,使其中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 第二组 1.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2.中国有多少辆汽车? 3.将汽车钥匙插入车门,向哪个方向旋转就可以打开车锁? 4.如果你要去掉中国的3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特区及台湾省)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为什么? 5.多少个加油站才能满足中国的所有汽车? 6.想象你站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象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

倒上下? 7.为什么在任何旅馆里,你打开热水,热水都会瞬间倾泻而出? 8.你怎样将Excel的用法解释给你的奶奶听? 9.你怎样重新改进和设计一个ATM银行自动取款机? 10.如果你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你打算怎样着手来开始? 11.如果你的生涯规划中打算在5年内受到奖励,那获取该项奖励的动机是什么?观众是谁? 12.如果微软告诉你,我们打算投资五百万美元来启动你的投资计划,你将开始什么样商业计划?为什么? 13.如果你能够将全世界的电脑厂商集合在一个办公室里,然后告诉他们将被强迫做一件事,那件事将是什么? 第三组 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回报是一根金条,这个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的时候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允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 2.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北京直奔广州,同时另一辆火车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广州开往北京。如果有一只鸟,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北京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就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去飞,就这样依次在两辆火车之间来回地飞,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鸟共飞行了多长的距离? 3.你有四个装药丸的罐子,每个药丸都有一定的重量,被污染的药丸是没被污染的药丸的重量+1。只称量一次,如何判断哪个罐子的药被污染了? 4.门外三个开关分别对应室内三盏灯,线路良好,在门外控制开关时候不能看到室内灯的情况,现在只允许进门一次,确定开关和灯的对应关系? 5.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2、5、10的面值? 6.你有两个罐子以及50个红色弹球和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

2019年高一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2019年高一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高一物理教师工作计划篇1 一、教学要求 (一)教材处理: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现行普通高中课时计划》和20xx年颁发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一物理上学期讲授高中物理Ⅰ类必修1物理教材,为贯彻新颁大纲精神,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特点,同时满足将来高考“3+X”的实际需要,在不增加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二选修课的开设的前提下,对高二物理的教学作适当的调整。也就是侧重文科类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侧重理科类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和第三册的部分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2课时计算,共34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1课时 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5课时 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7课时 中期复习与练习 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8课时 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3课时 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10课时 期末复习与练习 二、学生现状分析 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教改措施 1.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章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