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1、世界新闻学的萌芽时期

(1)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2、世界新闻学的成熟时期

(1)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2)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

(1)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2)被称为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的是:美国学者施拉姆,他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

二.中国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

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次年4月20年,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至此,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程度。

第二节新闻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社会科学

三.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理论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应用新闻学

管理新闻学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

一、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

信息交往也就是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信息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新闻信息的原始状态

1.新闻信息与历史情报信息处于混一状态之中——“烽火报警”。

2.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

3.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诞生在地中海沿岸,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产生了商业化的报纸——手抄新闻。

三、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1.唯物新闻起源观:新闻现象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过程,发生和发展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2.唯心新闻起源观:两类说法,一是“本能说”二是“意志说”。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

一、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2.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含义有以下几点:

(1)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

(2)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实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3)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称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三、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1.从哲学本体论和现代物理学的高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符号表述出来,就是人工信息,新闻是人工信息的一种。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者说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

3.从通讯立论和传播学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通讯和传播过程的信息兼备受众未知性与需知性的双重性质,就能够消除接受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总之,新闻原本是一种人工信息,它的本源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这样的自然信息。

第三节新闻的特性

一、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1.新闻与信息的差别

(1)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和趋态,而事物的的史态由其他信息去反映。

(2)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其中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

(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方式和手段,新闻这种信息通过大众传媒向整个社会,用于消除社会对时局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2.新闻信息的特性

(1)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2)真实:纪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3)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二、新闻与其他意识形式的区别

1.新闻与文学艺术的区别:新闻与文学艺术有许多严格的区别界限,但最主要是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之伤。

2.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新闻为当代历史的忠实记录,今日新闻便是明日的历史。历史记载同新闻一样,都不是有文必录的。反映内容有别,历史虽然也反映事物的现态,但却以研究史态为主;新闻虽然也是历史为参照系,但总是集中笔墨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

3.新闻与情报的区别:

共同点:

(1)报道内容上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2)都要及时地传向接受者;

(3)二者都同时具有时新性和知新性相统一的新鲜感。

不同点:

(1)新闻的接受者是社会公众;情报的接受者是特定的人和人群。

(2)新闻要想社会公开传播,其模式是“点—面”传播;情报未必公开,其模式是“点—点”传播。

(3)情报带有专业性,可能只有少数人懂,社会公众未必感兴趣;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不只是少数人感兴趣。

第四节新闻的定义

一、我国权威的新闻定义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我国新闻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优点表现为:

(1)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

(2)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

(3)文字简明扼要,易记易传。

2.范长江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它的优点表现为:

(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

(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知新性;

(3)指明新闻不是一般事实,而是重要事实。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

3.西方资产阶级创立的新闻价值理论,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徐宝璜。

二、新闻价值的实质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可以测度。信息对受众的未知程度,或者说传给受众后消除受众认识不定性的程度,都可以量化,用信息量来表示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1.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收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传播主体和接收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

2.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

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收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价值”;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其他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的价值”。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一、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发生与传播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越大。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受众的兴趣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二、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的局限性

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单纯追求利润以资本为根本驱动力的特点。

三、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综合。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第三节新闻价值规律

一、新闻价值规律

新闻价值规律也是新闻价值的形成规律,即新闻价值怎样由其构成要素来形成。

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用什么满足接受者的信息需求呢?

(1)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能够向受众提供的新知识的量,也就是信息量,这包含在新闻价值五要素的时新性、显著性等因素的组合中。

(2)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提供的信息对受众的需求程度,也就是重要程度,这包括在新闻价值五要素的接近性、趣味性等因素的组合中。

二、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事实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要素

一、新闻传播概念的含义

2.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收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新闻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

传播学认为,构成传播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有三个,一是传者,二是受者,三是信息即内容。新闻传播要素设定为“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三、新闻传播要素的辩证关系

1.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并非处于任人宰割和随意摆布的软弱地位,它的决定和影响作用表现为:

(1)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

(2)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对传播行为的反馈制约。

(3)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传播行为的生成。

(4)传播客体即报道对象直接参与新闻传播行为。

2.新闻报道者的主体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闻报道者即传播主体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2)新闻报道者分配接受者的注意力,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

(3)新闻报道者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表达自己的倾向,透露自己的意见,借以影响社会舆论的方向和力度,影响决策行为的进程和质量,进而影响事态和时局的发展,实现对客观世界和报道对象的改造。

3.从辩证的关系来观察,报道者的作为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表现为;

(1)受到事实即报道对象的制约。

(2)受到接受者即受众的制约。

(3)受到新闻报道者角色定位的制约。

4.受众兼有客体和主体双重性质。成了享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的接收主体。接收主体的支配作用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受众的新闻需求,是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

(2)受众的未知和需知,是新闻选择的重要价值尺度和标准。

(3)受众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广泛参与。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流程

一、新闻传播过程的环节

新闻传播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选择事实环节:这一环节的目标是发现和获取有新闻价值的新近事实。

加工制作环节:这一环节的目标是把选中的事实转换成新闻作品,在通信立论中叫做译码和编码。

播报传递环节:这一环节的目标是以高效益和高保真地将新闻作品传到受众这一接受端。

受众接受环节:受众是新闻的接收终端。

信息反馈环节:新闻信息传到受众即信宿,新闻传播并没有走完自己的路。

二、新闻传播的模式

甘惜分教授提出的新闻传播三要素之间的联系图景,也是揭示新闻传播规律的一个经典模式:

大众传播先驱者之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就是表述传播环节之间联系。作为新闻传播的另一种传播模式:

第三节新闻选择

一、新闻选择的含义

1.选择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目标或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认。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2.同其他选择过程一样,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也是两个:择真和择优。

3.同其他选择过程一样,新闻选择也有三个环节,即搜寻、比较和确认。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三、新闻传播的全程选择

1.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中的全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播主体首先要做出总揽全程的宏观选择,二是说新闻选择贯穿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这就是中观和微观选择。

2.新闻策划是实现新闻传播优化的创新工程,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创新为本,新闻策划学也就是新闻选择学。

第四节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一、新闻传播中的内在矛盾

就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受众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反映对象即客观事实的矛盾,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就存在于如上两种矛盾之中。

二、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表述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以下特点:

(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播。

(2)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

(3)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知。

(4)传播者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受众,惟一的实现途径就是在大量事实中加以选择,既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同时又调整受众认识和引导社会舆论。

(5)传播者的倾向性体现在他们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三、研究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意义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新闻手段的核心内容。

2.新闻手段的三重含义

(1)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以及其他编播形式的总称。

(2)泛指所有的新闻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

(3)“用事实说话的同义语”,即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表达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理论意义上的新闻手段概念指第三种。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

1.有了专门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3.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二、铅印新闻纸的出现宣告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1.手抄新闻和新闻书被称为近代新闻事业的雏形。17世纪初,名副其实的印刷新闻纸才问世人间。

2.1609年在德国出版的《报道或新闻报》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印刷新闻纸的问世,是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以传播技术划分的发展阶段

1.报纸: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的机器设备,德国出现了印刷行业;

2.广播: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报,进行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1906年圣诞夜,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费森登教授首次成功地做出了实验广播,将人的声音和音乐播放出去;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台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第一个领取营业执照,并开始播音;1923年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空中之音”由美国记者奥斯本在上海设立;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3.电视: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首次研制出电视传真;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出电视节目,1936年该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新中国首座电视台是1958年9月建立并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称中央电视台;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2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最早用于广播电视的通讯卫星;1982年中国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

4.互联网:20世纪80年代,网络传播技术问世,并立即用于新闻传播过程;1987年世界第一家网上报刊《圣荷塞信使报》在国创刊;1995年中国第一家电子刊物《神州学人》上网。

二、以传媒结构变化划分的发展阶段

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具有如下特征和优势:

1.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能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

2.多种媒体在同行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手段,推进了新闻改革的深化。

3.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

三、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的发展阶段

1.集权主义阶段:在这种制度和体制下,报刊的出版权,新闻发稿权严格控制在政府手里。

2.自由主义阶段: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和新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时期的控制模式。

3.集团垄断阶段:集团垄断传播制度和控制模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新闻体制。

4.社会主义阶段: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是新闻事业的主人,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接受共产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第三节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基本规律的简要表述;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四、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五、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六章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本质

一、事业的定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这一定义的含义有以下要点:

第一,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第二,新闻事业中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第三,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二、事业的深层本质

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新闻事实本质属性必须首先明确下来的初步定位。但新闻事业并不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不是政治法律设施,不是政权机关,不是物质力量,不是武器的批判,

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事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1.新闻事业为什么会具有阶级性?

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体现。

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社会性的客观依据有如下三点:

(1)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

(2)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

(3)新闻事业天然具有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特性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二: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近,政治性更强。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三: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四: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地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功能

一、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二、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1.在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中,有两样功能是基础性的,称为基本功能,那就是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新闻事业引导舆论是目的,报道新闻是手段;通过新闻报道而引起社会舆论,是任何性质的新闻事业所共有的属性;把新闻事业归结为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

2.舆论

舆论既是一种评价结果即意见,也是一种评价过程。舆论行为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舆论的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二是舆论的客体,即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三是舆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

舆论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3.新闻事业在表达和引导舆论的优势

(1)通过及时公开的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主义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2)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3)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展开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

三、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1.报道新闻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靠传播新闻来实现。

2.新闻传媒必须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

3.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有一定的时新性,对新闻宣传起着一定配合作用。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

一、事业运作规律的含义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基本点: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即沟通上下,

也沟通左右,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社会舆论。新闻事业即是社会的信息中心,也是社会的舆论中心。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需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

二、传播事业的主体构成及其作用

1.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双重主体:意识新闻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简称决策者;一是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其从业者,简称传播者或操作者。

2.本位主体即传播者是新闻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能动作用表现为传播功能的形成和发挥;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的调控系统,其能动作用表现为对传播行为的统领和规范。

三、新闻事业运作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1.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事业都要遵循的运作规律,称为普适性规律即普遍规律。

2.常把新闻传播活动独有的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有新近事实说话为核心内容的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新闻事业形成、发展和运作的规律等等,称为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

第七章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和发展

一、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弥尔顿成为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政治家,英国称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对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弥尔顿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是:

(1)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

(2)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3)新闻自由思想的要害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

1.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宣言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将言论出版自由当作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下来。

2.美国总统托马斯·杰裴逊发表了世界新闻史上著名的言论:“民意是我国政府存在的基础,所以文明先于一切的目标就是保持这一权利;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

3.新闻自由的口号主要在17世纪奠定了自己的思想基础,18世纪付诸实践,19世纪达到了顶峰,并从顶峰开始跌落。到了20世纪初,这种新闻自由思想导致媒介权利的放任,已经令人不堪忍受,人们丧失了往日对它的崇拜和信念。至20世纪40年代,取代这一思想的社会责任论的新闻自由观在美国诞生。

第二节新闻自由的内容和实质

一、新闻自由的内容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二是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传播自由是实现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自由是传播自由的行为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是当代在科学的新闻自由观点,它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

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第三节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自由

一、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就是金钱和资本的自由

2.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极力操纵新闻传媒

3.资本主义新闻媒体的自由被限定在不能侵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严格界限之内

在这一自由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并不自由的本质。

(1)这种揭露往往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产物。

(2)新闻传媒批评政府,也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一种策略。

(3)传媒可以对政府官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批评,但不能否定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底线。

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四节新闻控制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施加控制的必要性

1.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利的滥用。

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利的滥用,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新闻报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事实真相,或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了公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2)新闻机构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利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

(3)误用新闻媒介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

二、新闻控制的目标和途径

新闻控制的目标:给予新闻传播一定的自由度,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显然,新闻控制的目标是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对新闻传播行为实行的社会控制,包括如下手段、途径和类型:

(1)经济控制

经济控制亦即经济命脉控制,这通常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对传媒施加的控制手段,用以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

(2)法规控制

法规控制就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3)政策控制

政策控制就是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都是对传播行为的强制性规范,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新闻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由司法部门执行,新闻政策由行政部门和政党制定并执行。

②新闻法规较为稳定,新闻政策则较为灵活,可以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其作用具有阶级性。

③党国家新闻法规不健全时,新闻政策兼有新闻法规的作用;当国家有了较健全的新闻法规时,新闻政策仍然对新闻法规起补充和实施细则的作用。

(4)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就是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的行政管理。

(5)伦理控制

伦理控制就是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

第五节新闻法制

一、新闻法制概念的含义

新闻法制是与新闻立法、新闻法规、新闻法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新闻法制,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新闻立法,指的是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规的程序和过程,它是新闻法制的首要环节。

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新闻法律制度,还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都是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限制,都是对媒介权利的界定与监督。

二、中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1.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共有6章41条。

1908年又颁布了两部新闻法规:《报章应守规则》和《大清报律》。2.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南京临时

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暂行报律》。

2.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颁布了《报纸条例》。

3.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着手制定第一部新闻专门法。随着经营体制、政治体制和传播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我过社会主义新闻法规逐步健全起来。《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新闻法规相继出台后,标志着我国新闻出版业已经进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

三、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新闻伦理的关系

1.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文,新闻法规可以说是法律化的新闻政策。

2.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相同点:

(1)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2)二者的根本目标和使命;

(3)二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3.不同点:

(1)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

(2)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

(3)二者的强制方式不同。

第八章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一、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从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经历了自由竞争和集团垄断两个发展阶段,传媒结构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只能却依然如故,没有任何变化。

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和特征

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是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资本之一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2.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怎样决定了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的呢?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新闻资产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

第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剥削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第三,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运作的彻底商业化。

第四,媒介在利益对立中开展的激烈竞争。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它的前身——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和《真理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解放思想》和《新华日报》,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媒介的光辉典范,其思想和宣传艺术在世界新闻史上也堪称一流。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和特征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怎样决定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及其主要特征的呢?

第一,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新闻事业不能私有化,人民永远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人。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新闻媒体间的良性竞争。

第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实行资产私有,资本家阶级是它的主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实行资产公有,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

(2)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以个人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3)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存在所有者之间的无序竞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存在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由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协作和竞争。

(4)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以市场为取向,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含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共同属性和基本特征;要借鉴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有益经验,但不能私有化,不能“西化”即资本主义化。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目标,是要通过不断深化的新闻改革来实现的。

二、我国新闻事业已经显示出的本土特色

1.坚持和发扬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独特优势。

2.形成了以各级党报和党所领导的其他传媒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新闻事业结构。

3.既上情下达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又下情上达做人民的喉舌,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既满足群众的需求,又引导群众前进。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6.提高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7.讲党性,顾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8.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从传播内容到传播风格都贴近时代和贴近群众。

9.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闻批评。

10.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11.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

第九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而后才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

二、真实是新闻传媒普遍提倡和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新闻真实性的一般含义

一、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二、新闻真实性的一般要求

1.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2)新闻中所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2.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第三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

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阶级意志和阶级本质在新闻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它在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上,对新闻工作有许多具体要求。

从思想路线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2.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

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本质真实”论是从文学领域移植到新闻学中来的。

第四节严防新闻失实,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一、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

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

新闻失实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故意失实,一类是非故意事实。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1.政治原因。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

2.社会原因。新闻失实的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上。

3.思想和工作作风原因。多数报道失实是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政治责任心不强、思想修养差、作风不踏实造成的。

三、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就新闻界自身来说,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3.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第十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党性

一、新闻事业的倾向性、阶级性和党派性。

1.新闻事业的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

政治倾向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和党派性。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是某一阶级或政党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表现。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人所具有的阶级属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它总是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的集中体现。

3.新闻事业的党派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是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意志和思想、感情通过新闻手段的集中表达和体现。它是指传播者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标准,以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

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的根本区别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新闻事业。

1.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是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又打着“超党派”的幌子,这是其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的突出特点。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它总是公开声言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表达自己要真正反映和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要为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目标而奋斗,体现鲜明的党性立场。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形成

一、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提出和确立

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并对其内容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列宁。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新要求

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观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检验一家新闻机构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标志。

第三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自觉坚持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

1.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

(2)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新报道。

(3)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驳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

二、政治上解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1)旗帜鲜明,积极主动。

(2)准确全面,防止片面。

(3)联系实际,注重时效。

三、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第四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

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三、纪律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第五节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针

一、“政治家办报”的含义

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是党的思想武器和舆论工具,因此,应当成为政党性机关报,应当由具有一定政治修养和政治水平的人来办。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的是毛泽东。

二、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理由

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

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三、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

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

2.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一、指导性是新闻事业的固有属性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的通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有意识地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与作用。

二、新闻传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1.新闻传播的目的性

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是指所传新闻有所为。新闻传播的目的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代表和维护新闻传播者的利益和意志,表达和反映传播者的意志和愿望。总之,要为传播者的利益服务。

2.新闻传播的针对性

新闻传播的针对性是指新闻传播有所指

要使新闻传播具有针对性,关键在于要确立“受众为本”的思想,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确定传播的指向,包括恰当地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时机,以使传播活动能同受众的接受需要合拍。

3.新闻传播的指导性

新闻传播的指导性是指所传新闻有计划地把公众引向预期的目标。

三、新闻传播指导性的特点

1.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

2.指导着与被指导着处于平等地位;

3.指导领域的多样性;

新闻传播对社会的指导领域非常广泛,具有多样性。

4.指导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新闻传播对受众的指导性作用是与每日更新的新闻报道同步进行并得以体现的,因而具有及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一、坚持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传统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历来公开承认并高度重视新闻是指导性。它们总是自觉地把新闻事业作为教育和引导群众、干预和指导斗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1.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3.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和方式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指导舆论;新闻事业作为舆论机关,是社会舆论的反应者和代表者,也是社会舆论的影响者和指导者。

(2)指导工作;新闻传播的特有优势,使得新闻媒介成为指导工作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指导学习;

(4)指导生活。通过及时提供各种有效信息来指导群众的生活,也是新闻媒介发挥指导作用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方式

(1)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是针对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某些思想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等方式进行劝服和引导的一种指导方式。

(2)政策指导;实质新闻媒介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的解释和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这些政策的一种指导方式。

(3)信息指导;是指新闻媒介借助一般信息的传播来达到指导群众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指导方式。

(4)典型指导;是指新闻媒介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物的宣传报道为干部群众提供学习的范例和榜样,从而达到指导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的目的的一种指导方式。

(5)鼓舞指导;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正面宣传报道的方法,用成就、经验以及典型人物的思想和事迹等等来激励和鼓舞群众的一种指导方式。

(6)警戒指导。是指在新闻媒介通过揭露和批评的方法,用反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来警示人们从中汲取教训,接受教育的一种指导方式。

第三节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1.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

2.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机关、舆论工具,在反映、传播和表达社会舆论的同时,还担负着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因此,舆论导向是新闻传媒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3.所谓“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二、适时、有效地传播正确的新闻舆论

所谓“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表达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法。新闻媒介在传播舆论方面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

其次,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

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舆论的形成要经过四个阶段:意见酝酿、意见表达、意见交流、形成多数。

三、批驳错误舆论,扶持正确舆论

1.正确的舆论是指那些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反映可时代主流与本质,真正代表民心民意的舆论。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建设的、正义的舆论。

2.错误的舆论是指那些背离社会发展方向,逆时代潮流而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里的舆论。

错误的舆论大致可以分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三种。

第四节提高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水平

一、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方法

1.善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舆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风”和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和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及由来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坚持群众性原则的优良传统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

所谓群众性内容,是指新闻传播要提供群众所需要的各种新闻与社会信息,反映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劳动业绩,满足群众的获知信息服务及舆论表达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在新闻传播中的基本要求。

(1)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其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2)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3)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业绩。

2.提倡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

所谓群众性的形式,是指新闻报道要充分考虑群众接受新闻的心理习惯和能力、水平,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和思想宣传,力求做到通俗化、大众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1)形式的多样化;

(2)语言通俗易懂大众化;

(3)风格鲜明泼辣个性化。

3.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

所谓群众性方式,是指新闻工作要贯彻实行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办好新闻事业。

(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

(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

(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第二节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一、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于做好新闻工作,对于加强人民群众同新闻事业以及同党和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概论复习13824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2.新闻法制: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5.出版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民提供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态。

7.新闻事业管理: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8.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9.新闻倾向性: 指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10.隐私权: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关系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 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 2.“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新闻学复习资料2

第一编新闻基本原理 一、新闻概述 1、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从词源角度,“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出现“新闻”一词是在《新唐书》;我国最早的报纸应该是唐代的邸报,宋代产生了一种不同于“邸报”的小报。 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流行手抄小报,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早期新闻以书面文字的方式传播,以报纸为主要载体;1919年,英国开办了第一家广播电台;20世纪20年代,出现图片新闻和电影新闻;20世纪30年代,电视开始成为新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电脑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闻文体: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戏剧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报道、散文式报道、口述实录、纪实文学。 2、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3、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加下划线要素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4、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 二、新闻的作者 1、新闻作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就是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事物的本领。 怎样提高新闻敏感性: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有灵感;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砺敏感性;要用丰富的积累滋养敏感。 (2)调查采访能力:真诚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甘当小学生的不耻下问的精神;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3)广博的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 2、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 特征:它是一种以尊重现象的物化思维为基础,以发现本质的创造思维为高标的立体思维。方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凝聚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三、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2、新闻写作的要求——真实、精炼、快速、鲜活 四、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白描性、大众性。 2、新闻语言六忌:忌空洞、忌混乱、忌语病、忌含糊、忌堆砌、忌矫饰。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1. 新闻学的研究范围: 新闻理论(本质与核心)、新闻史(基础与出发点)、新闻学应用(归宿与落脚点) 新闻应用包括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与管理 2. 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质: (1)批量化节目生产;(2)“点对面”的单向度视听信息传输;(3)受众数量巨大,处于匿名状态;(4)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可共享信息。 4.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 (1)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 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它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机构。 (2)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进行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 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5.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联式社会主义理论 6.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2)新鲜。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7. 新闻的生命是?是真实 8.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 (1)材料真实;(2)整体、本质真实;(3)评价客观;(4)不随意发挥;(5)语言准确 9. 新闻不真实(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失实; (2)体制性失实,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失实或虚张声势的夸大事实; (6)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10.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 “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 区别:(1)含义不同。 (2)运作不同。 A“新闻策划”在运作上,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在这里,新闻事实是客 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自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 闻报道的规律; B“策划新闻”在运作上,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在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 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被歪曲、造假,丧失了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违背 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3)性质不同。 “新闻策划”是真实的,是真新闻;“策划新闻”是虚假的,是假新闻。 (3)目的不同。 A“新闻策划”目的在于通过报道活动的策划使新闻报道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如传递信息、教育、娱乐等; B“策划新闻”目的在于通过策划活动,如新闻炒作等,人为制造“卖点”,赚人眼 球,片面追求点击率、收视率、阅读率等。 (4)意义不同。 A“新闻策划”重在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公益性; B“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表现为功利性。 11. 如何评价“新闻炒作”? (1)商业利益驱动;(2)教育产业化,专业设置市场化;(3)炒“俗物”;(4)损害媒体公信力 12. 如何规避新闻策划误区? (1)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符合新闻价值规律; (2)注意策划报道活动的“度”;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最新整理《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 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