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健身步道

一、概念

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二、分类

(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

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

(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

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

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

三、步道及设备要求

(一)步道设计要求

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

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

(二)步道建设要求

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

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

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

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

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

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

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

在树根裸露处。

●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

然材料架设。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碎石坡路多见于防火带。若路线

借用防火带,坡度小于25度、侧倾小

于15度的原始路面可直接利用;若坡

度大于等于25度或侧倾大于等于15

度,可将路面进行修整或在其旁边修建新路。

2、单位距离(500米)内平均坡度不应为0度,应以15度左右为宜,但不应超过25度。坡度超过25度路段部分应设立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

3、尽量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增加土质、草质、腐殖质路面。

四、配套设施

1、休息站采用木、竹、石制材质,选址于景观点附近或长距离地形变化较大处,站与站之间相距不超过两小时路程。

2、露营地选址于山体结构稳定、无塌方洪水危险、干燥平整、靠近水源地的安全地区。相距不应超过八小时路程,露营地应设就寝区、用火区、取水区、就餐区、娱乐区、卫生区。

露营地生态厕所采用木、竹、石等材质,深度应大于30厘米。

清洗用水与食用水应相隔10米以上。

3、接待站可依靠固有建筑物进行设置,提供住宿、补给、垃圾

处理、提供信息、简单医疗等服务。

4、标识系统包括建筑类标识、地形类标识、警示类标识、指示类标识等。

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警示标识可采用金属材质。标识的材质、尺寸、色彩等应醒目。

5、站点设置:应在沿途适宜位置设置小型的庇护站、补给站及露营区。

6、通讯安全:确保登山步道系统内移动电话信号的畅通。

五、登山步道监控维护要求

定期对步道系统进行巡查。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使其维持在良好状态。

六、备案审查

对于进入NTS难度标准4级以上登山步道的攀登活动,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登山备案制度及需审查登山者的资质。未达到标准的登山者将不被允许进入登山步道。

七、步道安全系统要求

(一)预警子系统

1、报警点应设在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相对制高点的易于观测位置。颜色鲜明,点与点之间不应超过1小时(或5千米)路程,上有求助电话、报警点编号、临近路线指示等基本信息。

2、普通报警点采用石质立柱、木质立柱、大岩石、粗大的树木等作为载体。在其高处设立有易于发现的反光标识,具体求援指导信

息应刻于或镶嵌于距地面1.5米位置处。

3、太阳能报警点应采用太阳能定位

救援杆辅助其他标志设施作为标准配

置设施。太阳能报警点之间应以四小时

路程为宜。高6米到8 米,灯杆的底座

为太阳能蓄电池,底座的上方为手机充

电接头,充电接头往上的位置将设立一

个标志牌,上面注明灯杆的编号,灯杆

的最顶端为警示灯,可在夜间频闪发光。

4、登山步道系统应在接待站配备医疗救护器材及药品,建立医疗救护点。

(二)救援子系统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宣传与管理办公室、公安局、消防队、医疗急救中心、救援队等组成。

2、救援队原则上不能少于5人,应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保持救援电话的畅通。

3、救援设备有山地救援技术设备、山地救援队医疗装备、通信及定位救援技术装备,全部采用国家级认证或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

绿道

一、概念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

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

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

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二、绿道的构成

1、绿

2、道

3、配套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三、成功案例

成熟完善案例——美国东海岸绿道

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

该绿道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起到繁荣各类人文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及各民族融合的作用。

四、建设模式

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配备照明、通讯、座椅、厕所等基础设施,设立停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并布设统一的标识系统。

五、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1.宽度标准

步行道宽度为1.5-2m,自行车道宽度为1.5-3m,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2.路面材料

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材料,步行道一般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材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材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

3.路面颜色

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容易辨认;自行车道统一用白线标识,路面颜色选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调。

4.坡度设计

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类绿道坡度参考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