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硬度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硬度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硬度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硬度

铝合金的硬度

一、分类:展伸材料分非热处理合金及热处理合金

1.1 非热处理合金:纯铝—1000系,铝锰系合金—3000系,铝矽系合金—4000系,铝镁系合金—5000系。

1.2 热处理合金:铝铜镁系合金—2000系,铝镁矽系合金—6000系,铝锌镁系合金—7000系。

二、合金编号:我国目前通用的是美国铝业协会〈Aluminium Association〉的编号。兹举

例说明如下:1070-H14(纯铝)

2017-T4(热处理合金)

3004-H32(非热处理合金)

2.1第一位数:表示主要添加合金元素。

1:纯铝

2: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铜

3: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锰或锰与镁

4: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

5: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镁

6: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与镁

7: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锌与镁

8:不属於上列合金系的新合金

2.2第二位数:表示原合金中主要添加合金元素含量或杂质成分含量经修改的合金。

0:表原合金

1:表原合金经第一次修改

2:表原合金经第二次修改

2.3第三及四位数:

纯铝:表示原合金

合金:表示个别合金的代号

"-″:后面的Hn或Tn表示加工硬化的状态或热处理状态的鍊度符号

-Hn :表示非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Tn :表示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2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一、鍊度符号:若添加合金元素尚不足於完全符合要求,尚须藉冷加工、淬水、时效

处理及软烧等处理,以获取所需要的强度及性能。这些处理的过程称

之为调质,调质的结果便是鍊度。

鍊度符号定义

F 制造状态的鍊度

无特定鍊度下制造的成品,如挤压、热轧、锻造品等。

H112 未刻意控制加工硬化程度的制造状态成品,但须保证机械性质。

O 软烧鍊度

完全再结晶而且最软状态。如系热处理合金,则须从软烧温度缓慢冷却,完全防止淬水效果。

H 加工硬化的鍊度

H1n:施以冷加工而加工硬化者

H2n:经加工硬化后再施以适度的软烧处理

H3n:经加工硬化后再施以安定化处理

n以1~9的数字表示加工硬化的程度

n=2 表示1/4硬质

n=4 表示1/2硬质

n=6 表示3/4硬质

n=8 表示硬质

n=9 表示超硬质

T T1:高温加工冷却后自然时效。挤型从热加工后急速冷却,再经常温十效硬化处理。亦可施以不影响强度的矫正加工,这种调质适合於热加工后冷却便有淬水效果的合金如:6063。

T3:溶体化处理后经冷加工的目的在提高强度、平整度及尺寸精度。

T36:T3经6%冷加工者。

T361:冷加工度较T3大者。

T4:溶体化处理后经自然时效处理。

T5:热加工后急冷再施以人工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的目的在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质及尺寸的安定性适用於热加工冷却便有淬水效

果的合金如:6063。

T6:溶体化处理后施以人工时效处理。

此为热处理合金代表性的热处理,无须施以冷加工便能获得优越的强度。於溶体化处理后为提高尺寸精度或矫正而施以冷加工,如不保证更高的强度时,亦可当作是T6鍊度。

T61:溶体化处理后施以温水淬水再经人工时效处理,温水淬水的目的在防止发生变形。

T7:溶体化处理后施以安定化处理(亦及人工时效处理的温度或时间较T6处理高或长)。

其目的在改善耐硬力腐蚀裂及防止淬水时发生变形。

T7352:溶体化处理后除去残余应力再施以过时效处理(亦及人工时效处理的温度或时间较T6处理高或长)。

目的在改善耐硬力腐蚀裂。於溶体化处理后施以1~5%永久变形的压缩加工,以消除残余应力。

T8:溶体化处理后施以冷加工再施以人工时效处理,冷加工时断面减少率为3%及6% 各为T83 及T86。

T9:溶体化处理后人工时效处理,最后施以冷加工,最后冷加工的目的在增加强度。

二、软烧处理:

2.1目的:

展伸用材料包括压延用材料,挤压用材料及锻造用材料,通常其制造程序为:

铸造→热加工→冷加工→材料成品

在热加工或冷加工的过程中,材料发生加工硬化的情况,使强度变大或导致加工硬化的情况,使强度变大或导致加工性减低。为消除这些加工硬化,於冷加工前,中或后所施的热处理即为软烧处理,其目的在使材料具有使用上所需要的程度。

2.2分类:

由於软烧条件的不同而分:

2.2.1 部分软烧:仅消除部份加工硬化,处理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实际温度则视强度而定,强度愈高则处理温度较低。

2.2.2 完全软烧:处理温度在材料的再结晶温度或稍高使材料发生再结晶而完全消除加工硬化,亦使强度达到最低的状态。

软烧处里就时机而分:

2.2.3 中间软烧:再冷加工开始之前或冷加工过程中,所加的软烧处理,通常为完全软烧,其目的在恢复其加工性,使接下去的加功能较顺利,及控制其组织状态,俾能适合於最终成品的要求。

2.2.4 最终软烧:主要目的再调整成品最后的强度水准亦即调整鍊度。

3 加工常识

一、铝合金成型加工通常出现之缺陷:

缺陷原因改善对策

●胚料有瑕疵

1. 空心壳壁或凸缘之龟裂1. 滚动缺陷(摺叠) 1. 改善品质管制

2. 起耳状物2. 机械性质太过平均2. 退火(如不致生晶粒生长)

工具有瑕疵

1. 引伸一开始,空心壳之

底部即被撕裂。1. 冲头或模之圆角太小。1. 加大冲头或模之圆角。

2. 引伸末了,空心壳之底

部方被撕裂。2. 引伸比太大,冲头未对准模孔中心。2. 增加中间引伸,选用品质较佳之材料;若为方形空心壳则增加转角之冲模间隙。

3. 引伸刮痕。3. 润滑不佳,工具表面之情况不佳(已磨耗)。3. 使用特殊引伸用黄油(材料必须经磷酸盐处理或镀铜),再光制工具表面(镀铬),选用不易产生刮痕之材料。

4. 成品边缘有锯齿形,壳

表面有皱纹。4. 模圆角太大,冲模间隙太大。4. 再轮模或更换引伸模具

●工具或机器之调整不常瑕疵

1.凸缘上有皱纹。1.胚料架压力太小。1. 增加胚料架之压力。

2. 成品之一边有抓伤或其他痕迹,而工具表明面显之痕迹。2. 冲头未对准模孔中心,或倾斜一角度,而造成磨损。2. 再轮磨或重新校准模具

3. 壳壁太粗,尤其是矩形深引伸成型成品为然。3. 胚料架压力太小,或模之圆角太大。3. 增加胚料架之压力,或於模与胚料架间制一加强之隆起。

4. 壳线有压平之皱纹或龟裂。4. 胚料架压力太小,或冲模间隙太大。4. 更换模具。

二、硫酸阳极处理通常出现之缺陷:

缺陷原因改善对策

工作物件局部位置电击烧伤或穿孔1. 工作物和阴极接触发生

短路。1. 放置工作物於处理槽内

时,注意与阴极之距离

,避免发生接触。

2. 工作物彼此之间接触发

生短路。2. 加大工作物间距离。

3. 工作物件和夹具接触不

良。3. 夹具使用前须加以清洗

,与工作物间须夹紧。

氧化膜极疏松,用手就可擦掉1. 电解液温度太高。1. 设法降低温度,例如进行搅拌或开动冷却设备

,并控制温度差在±2℃

内。

2. 氧化处理时间太久。2. 缩短氧化时间。

3. 工作电流密度太高。3. 降低电流密度。

氧化膜带红色斑点或整个表面或局部表面发红1. 导电棒和夹具之间的接

触不好令铜沉积在铝表

面。

1. 改善导电棒与夹具的接

触,材质改用铝材。

2. 接触中断,如导电中断2. 加强氧化过程的检验。

氧化膜暗淡不够光亮或烧焦现象1. 工作物件在槽中长时间

无给电,或断电后又给

电。1. 经常检查纠正与电器维

修严格管制处理时程。

2. 硫酸溶液内溶存的铝业

增加导致氧化膜的透明

性变差,最后发生烧焦

现象。2. 检验处理液中的铝量。

2.1 硫酸液中含铝量以1gm/l

左右为宜。

2.2 新液则添加12~13 gm/l

的硫酸铝。

氧化膜有黑斑或黑条纹1. 电解液中有悬浮的杂质1. 清理表面悬浮杂质。

2. 工作物件表面有油污渍

或其它污染物。2. 彻底纠正除油液成份;

确实执行前处理。

3. 电解液中含铜和铁杂质

太多。3. 分析后除去并定期更新

部份电解液。

4. 电解后工作物未洗乾净

就进行封孔。4. 电解后工作物要立即清

洗乾净,避免处理液或

杂质残留於氧化膜表面

氧化膜局部表面被腐蚀1. 氧化后氧化膜上的电解

液未洗乾净。1. 加强氧化后的洗涤。

2. 深凹处藏有电解无洗乾

净。2. 均加强氧化后的洗涤。

3. 电解液无洗乾净就进行

封孔处理。3. 均加强氧化后的洗涤。

经重铬酸钾填充后氧化膜色淡而发白1. 溶液温度低,填充时间

短。1. 改正不适宜条件。

2. SO4-2含量太高。2. 检查和校正SO4-2成份。

3. 氧化膜太薄。3. 增加氧化处理时间。

氧化膜厚薄不均1. 工作物表面附有污染物

未清理乾净。1. 前处理须彻底将表面洗

净。

2. 处理槽内溶液搅拌不够

2. 加强搅拌作用。

3. 电流密度过高。3. 一般硫酸液阳极处理的

电流密度以1~2A/dm2为

宜。

无色的工作物件经热水填充处理易沾上手印,水印,膜层发白1. 封孔的温度和时间不够1.

按适宜条件进行。

2. PH值不当2. 调整PH值。

3. 溶液氢氧化铝太多。3. 更换用水。

三、铬酸阳极处理通常出现之缺陷:

缺陷原因改善对策

工作物件被烧伤1. 零件和夹具间的接触不良。1. 夹紧改进接触。

2. 零件和阴极接触,零件之间彼此接触。2. 设法消除避免接触。

3. 电压太高。3. 降低电压。

零件被腐蚀成深坑1. 电解液中CrO3 含量低。1. 调整增加之。

2. 铝本身有缺陷,合金成份

不均匀。2. 更换材料。

氧化膜薄,具发白现象1. 夹具和导电棒之接触不良。1. 改善接触条件。

2. 氧化时间短。2. 加强氧化时间。

3. 电流密度小。3. 调整电流密度。

氧化膜上有粉末1. 电解液温度高。1. 调整之。

2. 电流密度大。2. 调整之。

膜层发黑1. 工作物件上的抛光膏无洗乾净。

1. 加强氧化前的洗涤。

2. 原铝材料本身有问题。2. 更换原材料。

氧化膜发红1. 表面准备不好。1. 改善准备工作。

2. 导电棒和零件夹具间接处不良。2. 改善接触条件。

四、硬质阳极处理通常出现之缺陷:

缺陷原因改善对策

氧化膜的厚度不够1. 氧化的时间太短。

1. 增加氧化时间。

2. 电流密度太低。2. 加大电流密度。

3. 氧化的面积计算不正确3. 正确计算零件面积。

氧化膜层硬度不够高1. 溶液温度高。

1. 降低电解液温度。

2. 电流密度太大。2. 降低电流密度。

3. 膜层厚度太厚。3. 缩小氧化时间。

氧化膜被击穿并烧坏工作物

件1. 铝合金中含铜量高。1. 更换原材料。

2. 工作物件散热不好。2. 加强电解液搅动和冷却

3. 工作物件和挂具接触不良。3. 设法使接触良好。

4. 氧化时给电太急。4. 注意改善作业过程。

45号钢等热处理

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 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20钢735-855 (℃) 45钢724-780 (℃) T8钢730 -770(℃) T12钢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700~720℃回火,空冷。 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金属热处理硬度通用检验标准

一、制定目的 明确并统一本公司自制及委外生产产品热处理硬度检验与测试的方法和依据,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本公司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二、适用范围 上海纬泰自制或委外生产的各类产品及金属热处理零件硬度的检验与测试 三、抽样标准 抽样方法及判定标准,按照国标GB/T2828.1-2003规定的抽样程序及计数抽样表中之规定执行。规定如下: 四、检验项目及方法 1.热处理件进厂时要查验供应商附送的相应的热处理检验记录,并确认记录内容是否符合 相关技术要求。 2.硬度测试仪器的选用原则: 1)铸铁类产品(灰铁、球墨铸铁等),应选用布氏硬度计或维氏、里氏硬度计测试,但 不可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 2)各类钢件可依产品特性选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布氏、洛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等。 3)薄壁件(厚度在2mm以下),及有色金属类应选用维氏、里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等, 但不可用布氏硬度计测试。 3.表面打磨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零件的测试部位均应进行表面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度应 达到Ra1.6以上。(成品件或不允许表面打磨的零件测试时,先不进行表面打磨直接在 零件不影响外观表面检测。若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则须进行破坏性打磨检测,若打磨后 检测合格,则判定合格) 4.每一零件原则上应至少检测四点,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零件较小或无法取多点 除外) 5.当热处理零件表面产生脱碳现象时,须将零件表面磨深0.5~2mm后再进行检测。

6.表面热处理硬度检测: 1)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但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 0.7mm以下时,就不能用洛氏硬度计检测。 2)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维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05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表面洛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洛氏硬度计硬度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4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当硬化层厚度在 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3)局部热处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 局部热处理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依工程图纸或技术要求)。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参照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检测方式)。 4) 渗氮层等表面硬化层厚度检查方法 a. 渗氮层等表面硬化层厚度检查采用硬度检测评定法,硬化层厚度用维氏硬度计或 表面洛氏硬度计来检测。检测时以逐层打磨检测的方法进行,当表面硬度降到550HV0.1那一层时,量测出打磨深度值即是表面硬化层厚度。 打磨方式:可以采用角向砂轮机手工打磨或采用工具磨床等机械研磨。 * 硬化层厚度在0.5mm以内的,以深度0.1mm/次逐次打磨检测。 * 硬化层厚度在1mm左右的,以深度0.3mm/次到0.6mm深后,再以0.1mm/次逐次打磨检测。 * 硬化层厚度在1.5mm左右的,以深度0.3mm/次到1.2mm深后,再以0.1mm/次逐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硬度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5 ┃正火┃ 880- 930 ┃空冷┃HB≤156 ┃┃20┃Ac3 855 ┃渗碳┃ 920- 950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150 ┃┣━━━╋━━━━╋━━━━╋━━━━━━━╋━━━━╋━━━━━┫┃┃Ac1 724 ┃正火┃ 850- 890 ┃空冷┃HB≤185 ┃┃35┃Ac3 802 ┃退火┃ 840- 890 ┃炉冷┃┃┃┃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0 ┃淬火┃ 850- 890 ┃水冷┃HRC≥47 ┃┃┃┃回火┃ 500- 540 ┃空冷┃HB241-286 ┃┣━━━╋━━━━╋━━━━╋━━━━━━━╋━━━━╋━━━━━┫┃┃Ac1 724 ┃退火┃ 820- 840 ┃炉冷┃HB≤207 ┃┃45┃Ac3 780 ┃正火┃ 830- 870 ┃空冷┃HB≤229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2 ┃淬火┃ 820- 860 ┃水冷┃HRC50-60 ┃┃┃┃回火┃ 520- 560 ┃空冷┃HB228-286 ┃┣━━━╋━━━━╋━━━━╋━━━━━━━╋━━━━╋━━━━━┫┃┃Ac1 735 ┃正火┃ 900- 930 ┃空冷┃HB≤179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冷┃┃┃20Mn ┃Ar3 835 ┃┃┃┃┃┃┃Ar1 682 ┃┃┃┃┃┣━━━╋━━━━╋━━━━╋━━━━━━━╋━━━━╋━━━━━┫┃┃AC1 734 ┃退火┃ 830- 880 ┃炉冷┃┃┃35Mn ┃AC3 81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87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75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回火┃ 400- 500 ┃空冷┃HB302-33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6 ┃退火┃ 820- 850 ┃炉冷┃HB≤217 ┃┃45Mn ┃Ac3 790 ┃正火┃ 830- 860 ┃空冷┃┃┃┃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810- 840 ┃水或油冷┃HRC54-60 ┃┃┃┃回火┃根据需要回火┃水或空冷┃┃┗━━━┻━━━━┻━━━━┻━━━━━━━┻━━━━┻━━━━━┛

各种材料热处理硬度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硬度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 ┃钢号┃┣━━━━┳━━━━━━━┳━━━━┫┃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Ac1 735 ┃正火┃ 880- 930 ┃空冷┃HB≤156┃ ┃20┃Ac3 855 ┃渗碳┃ 920- 950 ┃┃┃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150 ┃ ┣━━━╋━━━━╋━━━━╋━━━━━━━╋━━━━╋━━━━━┫┃┃Ac1 724 ┃正火┃ 850- 890 ┃空冷┃HB≤185┃ ┃35┃Ac3 802 ┃退火┃ 840- 890 ┃炉冷┃┃ ┃┃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 ┃┃Ar1 680 ┃淬火┃ 850- 890 ┃水冷┃HRC≥47┃ ┃┃┃回火┃ 500- 540 ┃空冷┃HB241-286 ┃ ┣━━━╋━━━━╋━━━━╋━━━━━━━╋━━━━╋━━━━━┫┃┃Ac1 724 ┃退火┃ 820- 840 ┃炉冷┃HB≤207┃ ┃45┃Ac3 780 ┃正火┃ 830- 870 ┃空冷┃HB≤229┃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 ┃┃Ar1 682 ┃淬火┃ 820- 860 ┃水冷┃HRC50-60 ┃ ┃┃┃回火┃ 520- 560 ┃空冷┃HB228-286 ┃ ┣━━━╋━━━━╋━━━━╋━━━━━━━╋━━━━╋━━━━━┫┃┃Ac1 735 ┃正火┃ 900- 930 ┃空冷┃HB≤179┃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冷┃┃ ┃20Mn ┃Ar3 835 ┃┃┃┃┃ ┃┃Ar1 682 ┃┃┃┃┃ ┣━━━╋━━━━╋━━━━╋━━━━━━━╋━━━━╋━━━━━┫┃┃AC1 734 ┃退火┃ 830- 880 ┃炉冷┃┃ ┃35Mn ┃AC3 81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87┃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 ┃┃Ar1 675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 ┃┃┃回火┃ 400- 500 ┃空冷┃HB302-332 ┃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 ┃钢号┃┣━━━━┳━━━━━━━┳━━━━┫┃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Ac1 726 ┃退火┃ 820- 850 ┃炉冷┃HB≤217┃ ┃45Mn ┃Ac3 790 ┃正火┃ 830- 860 ┃空冷┃┃ ┃┃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硬度

铝合金的硬度 一、分类:展伸材料分非热处理合金及热处理合金 1.1 非热处理合金:纯铝—1000系,铝锰系合金—3000系,铝矽系合金—4000系,铝镁系合金—5000系。 1.2 热处理合金:铝铜镁系合金—2000系,铝镁矽系合金—6000系,铝锌镁系合金—7000系。 二、合金编号:我国目前通用的是美国铝业协会〈Aluminium Association〉的编号。兹举 例说明如下:1070-H14(纯铝) 2017-T4(热处理合金) 3004-H32(非热处理合金) 2.1第一位数:表示主要添加合金元素。 1:纯铝 2: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铜 3: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锰或锰与镁 4: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 5: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镁 6: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矽与镁 7:主要添加合金元素为锌与镁 8:不属於上列合金系的新合金 2.2第二位数:表示原合金中主要添加合金元素含量或杂质成分含量经修改的合金。 0:表原合金 1:表原合金经第一次修改 2:表原合金经第二次修改 2.3第三及四位数: 纯铝:表示原合金 合金:表示个别合金的代号 "-″:后面的Hn或Tn表示加工硬化的状态或热处理状态的鍊度符号 -Hn :表示非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Tn :表示热处理合金的鍊度符号

2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一、鍊度符号:若添加合金元素尚不足於完全符合要求,尚须藉冷加工、淬水、时效 处理及软烧等处理,以获取所需要的强度及性能。这些处理的过程称 之为调质,调质的结果便是鍊度。 鍊度符号定义 F 制造状态的鍊度 无特定鍊度下制造的成品,如挤压、热轧、锻造品等。 H112 未刻意控制加工硬化程度的制造状态成品,但须保证机械性质。 O 软烧鍊度 完全再结晶而且最软状态。如系热处理合金,则须从软烧温度缓慢冷却,完全防止淬水效果。 H 加工硬化的鍊度 H1n:施以冷加工而加工硬化者 H2n:经加工硬化后再施以适度的软烧处理 H3n:经加工硬化后再施以安定化处理 n以1~9的数字表示加工硬化的程度 n=2 表示1/4硬质 n=4 表示1/2硬质 n=6 表示3/4硬质 n=8 表示硬质 n=9 表示超硬质 T T1:高温加工冷却后自然时效。挤型从热加工后急速冷却,再经常温十效硬化处理。亦可施以不影响强度的矫正加工,这种调质适合於热加工后冷却便有淬水效果的合金如:6063。 T3:溶体化处理后经冷加工的目的在提高强度、平整度及尺寸精度。 T36:T3经6%冷加工者。 T361:冷加工度较T3大者。 T4:溶体化处理后经自然时效处理。 T5:热加工后急冷再施以人工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的目的在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质及尺寸的安定性适用於热加工冷却便有淬水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判断题 1、非晶体具有各同性的特点。( √) 2、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3、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4、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 5、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7、组成元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各金属晶体,就是同素异构体。 ( √) 8、同素异构转变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 10、非晶体具有各异性的特点。( ×) 11、晶体的原子是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 12、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14、金属是指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

15、金银铜铁锌铝等都属于金属而不是合金。( √)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 17、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 √) 18、金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19、银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0、铜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1、单晶体是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 22、晶粒间交接的地方称为晶界。( √) 23、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性能越好。( √) 24、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 √) 25、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26、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 27、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 28、晶体缺陷有点、线、面缺陷。( √) 29、面缺陷分为晶界和亚晶界两种。( √) 30、纯铁是有许多不规则的晶粒组成。( √) 3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6、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

第四章 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本知识(答案)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1、钢的分类:|(1)-碳钢: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合金钢:在钢中特意加入一种或几种其它合金元素组成的钢;-生铁:含碳量高于2%的铁碳合金.,可通过铸造方法制造零件,所以又称铸铁. (2)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钢-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55%;-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55%.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3.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 2、洛氏硬度与布氏硬度值近似关系: HRC≈1/10HB 3、热处理及其常用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定义-利用钢在固态下的组织转变,通过加热和冷却获得不同组织结构,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统称热处理. 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一起缓慢冷却下来,以期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用于消除钢的某些组织缺陷和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等温退火:加热到AC3,以上30~50℃,较快的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等温到奥氏体全部分解为止,然后出炉空冷.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尤其广泛用于合金钢的退火。优点是周期短,组织和硬度均匀。 5、正火-正火和退火加热方法相似,只是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空冷),得到的是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强度、硬度比退火的高,与退火相比,工艺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主要用于低碳钢获得满意的机械性能和切削性能、过共析工具钢消除网状渗碳体、中碳钢代替退火或作为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6、淬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共析钢、过共析钢)或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用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 7、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炉冷、空冷、油冷、水冷等) -目的:1)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消除内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淬火组织趋于稳定,同时也使工件尺寸趋于稳定;2)获得所需的硬度和综合机械性能。 8、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PWHT、ISR):目的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组织、稳定尺寸,避免制造和使用过程产生裂纹; 9、试述T8A的含义:含碳量为8‰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10、怎样区别无螺纹的黑铁管与直径相似的无缝钢管? 答:无缝钢管是用优质碳钢、普通低合金钢、高强耐热钢、不锈钢等制成。不镀锌的瓦斯管习惯上称为黑铁管,从管子内壁有无焊缝和管子直径来判断。 11、何谓钢的热处理? 答: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在规定范围内将钢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这个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速度和方法冷下来的一种生产工艺。 12、试述T7的含义。 答:T7的含义为:含碳量为7‰的碳素工具钢。 13,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由炉中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应用:高碳钢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硬度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1HRC≈1/10HB)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5 ┃正火┃ 880- 930 ┃空冷┃HB≤156 ┃┃20┃Ac3 855 ┃渗碳┃ 920- 950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150 ┃┣━━━╋━━━━╋━━━━╋━━━━━━━╋━━━━╋━━━━━┫┃┃Ac1 724 ┃正火┃ 850- 890 ┃空冷┃HB≤185 ┃┃35┃Ac3 802 ┃退火┃ 840- 890 ┃炉冷┃┃┃┃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0 ┃淬火┃ 850- 890 ┃水冷┃HRC≥47 ┃┃┃┃回火┃ 500- 540 ┃空冷┃HB241-286 ┃┣━━━╋━━━━╋━━━━╋━━━━━━━╋━━━━╋━━━━━┫┃┃Ac1 724 ┃退火┃ 820- 840 ┃炉冷┃HB≤207 ┃┃45┃Ac3 780 ┃正火┃ 830- 870 ┃空冷┃HB≤229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2 ┃淬火┃ 820- 860 ┃水冷┃HRC50-60 ┃┃┃┃回火┃ 520- 560 ┃空冷┃HB228-286 ┃┣━━━╋━━━━╋━━━━╋━━━━━━━╋━━━━╋━━━━━┫┃┃Ac1 735 ┃正火┃ 900- 930 ┃空冷┃HB≤179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冷┃┃┃20Mn ┃Ar3 835 ┃┃┃┃┃┃┃Ar1 682 ┃┃┃┃┃┣━━━╋━━━━╋━━━━╋━━━━━━━╋━━━━╋━━━━━┫┃┃AC1 734 ┃退火┃ 830- 880 ┃炉冷┃┃┃35Mn ┃AC3 81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87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75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回火┃ 400- 500 ┃空冷┃HB302-33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6 ┃退火┃ 820- 850 ┃炉冷┃HB≤217 ┃┃45Mn ┃Ac3 790 ┃正火┃ 830- 860 ┃空冷┃┃┃┃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810- 840 ┃水或油冷┃HRC54-60 ┃┃┃┃回火┃根据需要回火┃水或空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选择题) 1.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弹性与刚度、硬度(布氏 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 3.化学性能:耐蚀性、抗氧化性 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体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钨(W),钼(M),铬(Cr),钒(V), α-铁(α-Fe)等 2.面心立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金(Au),银(Ag),铝(Al),铜(Cu),镍 (Ni),γ-铁(γ-Fe)等 3.密排六方晶格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镁(Mg),锌(Zn),铍(Be),α- 钛(α-Ti) 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点,可分为 1.点缺陷点缺陷是指在晶体中长,宽,高尺寸都很小的一种缺陷,常见的有 晶格空位和间隙原子 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呈线状分布(在一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别 的方向则很小)原子排列不均衡的晶体缺陷,主要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3.面缺陷面缺陷是指在二维方向上吃醋很大,在第三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呈面状分布的缺陷 位错:位错是指晶格中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画图啊亲,三个学期的铁碳相图啊有木有,都是泪啊有木有!!!书P9 共析钢由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愈粗大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 (工艺参数)

2012年10月15日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1

不同硬度值适合测量的热处理方式及材料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布氏硬度:适用于硬度较低的金属材料,如退火、正火、调质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低; 洛氏硬度:工业生产中最常用,适用于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如淬火钢及调质钢,硬度高; 维氏硬度:由于试验时加载的压力小,压入深度浅,对工件损伤小。特别适用于测量零件的表面,表面处理件; 淬硬层及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硬度,精度比布氏、洛氏硬度精确。但是维氏硬度的试验操作较麻烦,一般在生产上很少使用,多用于实验室及科研方面。 洛氏硬度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的指标,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在洛氏硬度试验中采用不同的压头和不同的试验力,会产生不同的组合,对应于洛氏硬度不同的标尺。常用的有3个标尺,其应用涵盖了几乎所有常用的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HRC)测试,当被测样品过小或者布氏硬度(HB)大于450时,就改用洛氏硬度计量。试验方法是用一个顶角为120度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75mm/3.175mm/ 6.35mm/12.7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最常用的三种标尺为A、B、C,即HRA、HRB、HRC,要根据实验材料硬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硬度范围的标尺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钢材薄板、硬质合金。 HRB 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75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例如:软钢、有色金属、退火钢等。 HRC 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例如:淬火钢、铸铁等。 根据德国标准DIN50150,以下是常用范围的钢材抗拉强度与维氏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肖氏硬度的对照表: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目的

常见材料热处理 1、45(S45C)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也叫油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 ⑴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淬火:淬火温度840±10℃,水冷(55~58HRC,极限62HRC); 回火:回火温度600±10℃,出炉空冷(20~30HRC)。 硬度:20~30HRC 用途:模具中常用来做45号钢管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0Cr(SCr440)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40Cr为优质碳素合金钢。40Cr钢属于低淬透性调质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 ⑴调质处理 淬火:淬火温度850℃±10℃,油冷。(硬度45~52HRC) 回火:回火温度520℃±10℃,水、油冷。 硬度:32~36HRC 用途:用于制造汽车的连杆、螺栓、传动轴及机床的主轴等零件 ⑵不同回火温度 淬火:加热至830~860℃,油淬。(硬度55HRC以上) 回火:150℃——55 HRC 200℃——53 HRC 300℃——51 HRC 400℃——43 HRC 500℃——34 HRC 550℃——32 HRC 600℃——28 HRC 650℃——24 HRC 3、T10(SK4)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T10碳素工具钢,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晶粒细,在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仍能保持细晶粒组织;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所以耐磨性高,用于制造具有锋利刀口和有少许韧性的工具。 ⑴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淬火温度780±10℃,保温50min左右(视工件薄厚而定)或淬透。先淬如20~40℃的水或5%盐水,冷至250~30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温热。(得到硬度62~65HRC) 回火:加热温度160~180℃,保温~2h。(回火后硬度60~62HRC) 用途:适于制造切削条件较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冲击振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及具有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也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⑵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一般不调至处理) 淬火温度780~800℃,油冷至温热。 回火温度(640~680℃),炉冷或空冷。(回火后硬度183~207HBS) 4、9CrWMn (SKS3) 常见热处理 基本资料:9CrWMn钢是油淬硬化的低合金泠作模具钢(俗称油钢)。该钢具有?定的淬透性和耐磨性,淬?变形较?,碳化物分布均匀且颗粒细?。该钢的塑性、韧性较好,耐磨性?CrWMn钢低。 优点:硬度、强度较高;耐磨性较高;淬透性较高;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变形小)。 缺点:韧性、塑性较差;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对过热较敏感;耐腐蚀性能较差。 ⑴淬火+低温回火 退火(预先热处理):加热至750~800℃,,≤30℃/h控温冷却至550℃出炉空冷(约停留1~3h)。 (作用:改善或消除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淬火:先预热至550℃~650℃,再加热至800~850℃,保温,油冷至室温(硬度64~66HRC),组织为高碳片状马氏体。 回火:加热至150℃~200℃,保温2h,炉冷(硬度61~65HRC)。 硬度:HRC60℃以上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定稿版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 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 (工艺参数) 2012年10月15日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 (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习题精选(带答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题 一、判断题(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对的“√”,错的“×”) 1、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能引起零件和工具的外形和尺寸的改变,都是工程技术上所不允许的。(×) 2、碳素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塑性、韧性将升高。(×) 3、硬度愈低,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愈好。(×) 4、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不仅会影响到钢的机械性能,而且会影响到钢的工艺性能。(√) 5、表面热处理都是通过改变钢材表面的化学成分而改变表面性能的。 (×) 6、高速钢由于具有极高的硬度而可以进行高速切削。(×) 7、由于铸铁含碳量比钢高,所以硬度都比钢高。(×) 8、低碳钢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 9、工具钢的硬度、耐磨性高,则红硬性也一定很好。(×) 10、发蓝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其次还能提高抗蚀能力。(×) 二、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个方面。 2、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是按含碳量的高低划分,其含碳量>0.60% 为高碳钢,含碳量为0.25~0.60%为中碳钢,含碳量<0.25%为低碳钢。 3、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4、按用途,合金钢可以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合金钢。 5、调质处理就是将钢淬火后,再经高温回火的一种工艺方法。 6、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7、合金结构钢的编号原则是采用“二位数字+化学元素符号+数字”的方法。 8、金属铸造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流动性和收缩性的大小。 9、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渗碳和氮化。 10、常用的硬质合金分类牌号中“YG”表示钨钴类硬质合金,“YT”表示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11、根据加入元素量的不同。钢合金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三大类。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较广的是中合金钢。 12、铝合金按加入元素的含量多少和工艺特点不同,可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类。 13、以下牌号是表示什么材料: 45表示平均C%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T8表示平均C%≈0.8%的优质碳素工具钢, QT42-1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42N/mm2,最低延伸率为10%的球墨铸铁, H62表示Cu%≈62%的普通黄铜, W18Cr4V表示含W约为18%,含Cr约为4%,含V小于1.5%的高速钢。三、选择题(在每组答案里面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内的空格处) 1、金属的使用性能常包括 b 性能 c 性能和 d 性能等。 a.加工性 b.物理 c.化学 d.机械 2、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较高,而且难以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的机架、箱体等零件,应采用 d 来制造。 a.碳素工具钢 b.碳素结构钢 c.易切削钢 d.工程用铸钢 3、工件在回火时,回火温度愈高,其回火后的硬度 b a.愈高 b.愈低 c.不变 d.不确定 4、9SiCr是合金 b 钢。C%约为 c %

产品常用钢材热处理硬度的一般要求

产品常用钢材热处理硬度的一般要求 1.本资料适用于产品中一般用途的钢制零件经热处理后的硬度要求,对特殊用途的钢制零件,应另作规定。 2.产品常用钢材热处理硬度一般要求规定于表1。 3.对用户供图的产品,在下列情况下,均按表1的硬度要求标注: 1)原图未提出热处理的要求,但根据零件的作用,经热处理后可提高使用质量,因而需要补充热处理要 求时。 2)来图所提的要求与表1中相应的要求相似,但其硬度上、下限偏差在20个HB或2个HRC以内时。 表1 热处理后的硬度 钢号正火 HB 调质 HB 淬火 HRC 渗碳 HRC 附注 1Cr13 217~255 1Cr18Ni9 HB143~170 1Cr18Ni9Ti HB143~170 2Cr13 229~269 3Cr13 241~285 48~55 4Cr13 241~285 50~58 5CrMnMo 241~285 ≥50 9Cr2 229~269 ≥62 9SiCr 241~285 ≥62 10、15、20、15Mn、20Mn 55~62 15CrMnMo 156~207 58~62 20CrMnMo 179~229 58~62 20CrMnSi 179~229 58~62 20CrMo 156~207 56~62 20Mn2、20MoV、15Cr、20Cr 56~62 20MnMo 200~230 30CrMnSi 197~241 207~255 35~42 30Mn2 163~217 197~241 32~40 35 143~187 179~229 32~40 35CrMn2 197~241 207~255 35~42 35CrMo 207~255 229~269 38~45 35Mn 170~217 197~241 35~42 35Mn2 170~217 207~241 35~42 35SiMn 187~229 217~255 35~42 40Cr 179~229 217~255 40~48 40CrMn 207~241 217~255 40~48 40CrMnB 207~255 229~269 45~52 40CrMnMo 207~255 229~269 45~52 40CrMoTi 207~255 229~269 45~52 40Cr2MoV 229~285 241~285 42~52 40CrSi 229~269 241~285 45~52 40CrV 207~255 229~269 42~50

最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习题-有答案

第1章钢的热处理 一、填空题 1.热处理根据目的和工序位置不同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3.珠光体根据层片的厚薄可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4.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其转变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强度、硬度越高。5.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6.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淬火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7.钢的回火脆性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采用回火后快冷不易发生的是第二类回火脆性。 8.化学热处理是有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9.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三种。 10.除Co外,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变小,淬透性提高。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致包括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转变,碳化物的集聚长大和a相的再结晶等四个阶段。 12.碳钢马氏体形态主要有板条和片状两种,其中以板条强韧性较好。 13、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 二、选择题 1.过冷奥氏体是C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 B.M f C.A1 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C。 A.Ac1+30~50C B.Ac cm以上C.Ac3+30~50C 3.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 4.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5.渗氮零件在渗氮后应采取(A )工艺。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D.不需热处理 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C ) A.组织形态 B.合金成分 C.含碳量 7.直径为10mm的40钢其整体淬火温度大约为(B ) A.750℃ B.850℃ C.920℃ 8.钢在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B() A.起始晶粒度 B.实际晶粒度 C.理论晶粒度 D.本质晶粒度 9.钢渗碳的温度通常是(D )。 A.600~650℃ B.700~750℃ C.800~850℃ D.900~950℃ 10.贝氏体转变属于(C )。 A扩散型相变 B.无扩散型相变 C.半扩散型相变 D.其它 11.T12钢消除网状渗碳体应采用(A ),改善切削加工性应采用(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