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圆

2017圆

2017圆
2017圆

一.填空题(共19小题)

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为△ABC内一动点,且满足∠PAB=∠ACP,则线段PB长度的最小值为.

2.如图,在△ABC中,AB=13cm,AC=12cm,BC=5cm.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过点C 作CE⊥AD于E,连接BE,在点D变化的过程中,线段BE的最小值是cm.

3.如图,Rt△ABC中,AB⊥BC,AB=12,BC=8,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

4.在Rt△ABC中,∠ACB=90°,AC=8,BC=6,点D是以点A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一点,连接BD,点M为BD中点,线段CM长度的最大值为.

5.如图,点P(3,4),⊙P半径为2,A(2.8,0),B(5.6,0),点M是⊙P上的动点,点C是MB 的中点,则AC的最小值是.

6.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2,点B所表示的数为﹣1,⊙A的半径为4,则点B与⊙A的位置关系是.

7.如图,在Rt△ABC中,∠C=90°,AC≠BC,点M是边AC上的动点.过点M作MN∥AB交BC于N,现将△MNC沿MN折叠,得到△MNP.若点P在AB上.则以MN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1,0),⊙P的半径为1,点A的坐标为(﹣3,0),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OB=.若直线1:y=x+m从点B开始沿y轴向下平移,线段AB与线段A′B′关于直线1对称.若线段A′B′与⊙P只有一个公共点,则m的值为.

9.如图,已知∠APB=30°,OP=3cm,⊙O的半径为1cm,若圆心O沿着BP的方向在直线BP上移动.(Ⅰ)当圆心O移动的距离为1cm时,则⊙O与直线PA的位置关系是.

(Ⅱ)若圆心O的移动距离是d,当⊙O与直线PA相交时,则d的取值范围是.

10.Rt△ABC中,∠C=90°,AC=6,BC=8,如果以点C为圆心,r为半径,且⊙C与斜边AB仅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交x轴、y轴于点A(3,0)与B(0,﹣4),现有一半径为1的动圆的圆心位于原点处,动圆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作平移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动圆与直线AB相交时t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O的半径是2,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M是⊙O上的一个动点,若∠AMB=45°,则△AMB面积的最大值是.

13.如图,CA⊥AB,DB⊥AB,已知AC=4,AB=10,点P射线BD上一动点,以CP为直径作⊙O,点P运动时.若⊙O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BP最大值为.

14.如图,⊙I为△ABC的内切圆,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DE为⊙I的切线,若△ABC的周长为19,BC边的长为5,则△ADE的周长为.

15.如图所示,⊙I是Rt△ABC的内切圆,点D、E、F分别是切点,若∠ACB=90°,AB=5cm,BC=4cm,则⊙I的周长为cm.

16.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3,O是△ABC的内心,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r的取值范围是.

17.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且AB=6,AC=5,AD=3,则⊙O的直径AE=.

18.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CD⊥AB于D,若AD=3,BC=10,CD=6,则⊙O的半径为.19.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5,D为AC边上一动点,连接BD,⊙O为△ABD的外接圆,过点A作AE∥BC交⊙O于E,连接DE,则△BDE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二.解答题(共18小题)

20.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半圆O上的一点,AD平分∠BAC交半圆O于点D,过D作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ED是半圆O的切线.

21.在等腰△ABC中,AC=BC,以BC为直径的⊙O分别与AB,AC

相交于点D,E,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

(1)求证:DF是⊙O的切线;

(2)分别延长CB,FD,相交于点G,∠A=60°,⊙O的半径为6,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2.如图,Rt△ABC中,∠ACB=90°,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E、F是⊙O上两点,连接AE、CF、DF,满足EA=CA.

(1)求证:AE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tan∠CFD=,求AD的长.

23.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过O点作OP⊥AB,交弦AC于点D,交⊙O于点E,且使∠PCA=∠ABC.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若∠P=60°,PC=2,求PE的长.

24.如图,AB、CD是⊙O的直径,BE是⊙O的弦,且BE∥CD,过点C

的切线与EB的延长线交于点P,连接BC.

(1)求证:BC平分∠ABP;

(2)求证:PC2=PB?PE;

(3)若BE﹣BP=PC=4,求⊙O的半径.

25.如图,点A,B,C,D是直径为AB的⊙O上的四个点,C是劣弧的中点,AC与BD交于点E.(1)求证:DC2=CE?AC;

(2)若AE=2,EC=1,求证:△AOD是正三角形;

(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H,求

△ACH的面积.

26.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P是斜边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

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

(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O的直径为2,求PC2+PB2的值.

27.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B是直径,点D在⊙O上,OD∥BC,

过点D作DE⊥AB,垂足为E,连接CD交OE边于点F.

(1)求证:△DOE∽△ABC;

(2)求证:∠ODF=∠BDE;

(3)连接OC,设△DOE的面积为S1,四边形BCOD的面积为S2,若=,

求sinA的值.

28.如图,AB为⊙O直径,AC为⊙O的弦,过⊙O外的点D作DE⊥OA于

点E,交AC于点F,连接DC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P,且∠D=2∠A,

作CH⊥AB于点H.

(1)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HB=2,cosD=,请求出AC的长.

29.已知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

∠ABT=50°,BT交⊙O于点C,E是AB上一点,

延长CE交⊙O于点D.

(1)如图①,求∠T和∠CDB的大小;

(2)如图②,当BE=BC时,求∠CDO的大小.

30.一根横截面为圆形的下水管道的直径为1米,管内有少量的污水(如图),

此时的水面宽AB为0.6米.

(1)求此时的水深(即阴影部分的弓形高);

(2)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求水面上升的高度.

31.如图,⊙O中,直径CD⊥弦AB于E,AM⊥BC于M,交CD于N,连接AD.

(1)求证:AD=AN;

(2)若AB=8,ON=1,求⊙O的半径.

32.在Rt△ABC中,∠ACB=90°,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作⊙A交AB

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AB的平行线EF交⊙A于点F,连

接AF、BF,DF.

(1)求证:BF⊥AF;

(2)当∠CAB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ADFE为菱形?请给予证明.

33.如图,AB为⊙O直径,点D为AB下方⊙O上一点,点C为弧ABD中点,连接CD,CA.

(1)求证:∠ABD=2∠BDC;

(2)过点C作CE⊥AB于H,交AD于E,求证:EA=EC;

(3)在(2)的条件下,若OH=5,AD=24,求线段DE的长

3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cm,BD=16cm,动点N从点D出发,沿线段D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A以1cm/s的速度向点A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t>0),以点M为圆心,MB长为半径的⊙M与射线BA,线段BD分别交于点E,F,连接EN.

(1)求BF的长(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

(2)当t为何值时,线段EN与⊙M相切?

(3)若⊙M与线段EN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

35.如图,已知线段AB=2,MN⊥AB于点M,且AM=BM,P是射线MN上一动点,E,D分别是PA,PB的中点,过点A,M,D的圆与BP的另一交点C(点C在线段BD上),连结AC,DE.

(1)当∠APB=28°时,求∠B和的度数;

(2)求证:AC=AB.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

①当MP=4时,取四边形ACDE一边的两端点和线段MP上一点

Q,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Q为锐角顶点,

求所有满足条件的MQ的值;

②记AP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F,将点F绕点D旋转90°得到点G,

当点G恰好落在MN上时,连结AG,CG,DG,EG,直接写出

△ACG和△DEG的面积之比.

3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H,连结AC,过上一点E作EG∥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AE交CD于点F,且EG=FG,连结CE.

(1)求证:△ECF∽△GCE;

(2)求证:EG是⊙O的切线;

(3)延长AB交GE的延长线于点M,若tanG=,AH=3,求EM的

值.

37.定义:

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

理解:

(1)如图1,已知A、B是⊙O上两点,请在圆上找出满足条件的点C,使△ABC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CD,试判断△AEF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运用: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点Q是直线y=3上的一点,若在⊙O上存在一点P,使得△OPQ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9小题)

1.;2.﹣6;3.4;4.7;5.;6.点在圆内;7.相交;8.或﹣;9.相切;1cm

<d<5cm;10.r=4.8或6<r≤8;11.<t<;12.2+2;13.;14.9;15.2π;16.1≤r≤;17.10;18.;19.;

二.解答题(共18小题)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出现了新的一类习题,就是证明一直线是圆的切线.在我们所学的知识范围内,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方法有: 一、若直线l 过⊙O 上某一点A ,证明l 是⊙O 的切线,只需连OA ,证明OA ⊥l 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 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交AC 于E ,B 为切点的切线交OD 延长线于F. 求证:EF 与⊙O 相切. 证明:连结OE ,AD. ∵AB 是⊙O 的直径, ∴AD ⊥BC. 又∵AB=BC , ∴∠3=∠4. ∴BD=DE ,∠1=∠2. 又∵OB=OE ,OF=OF , ∴△BOF ≌△EOF (SAS ). ∴∠OBF=∠OEF. ∵BF 与⊙O 相切, ∴OB ⊥BF. ∴∠OEF=900. ∴EF 与⊙O 相切. 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垂直的 ⌒ ⌒

例2 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P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 与⊙O 相切. 证明一:作直径AE ,连结EC. ∵AD 是∠BAC 的平分线, ∴∠DAB=∠DAC. ∵PA=PD , ∴∠2=∠1+∠DAC. ∵∠2=∠B+∠DAB , ∴∠1=∠B. 又∵∠B=∠E , ∴∠1=∠E ∵AE 是⊙O 的直径, ∴AC ⊥EC ,∠E+∠EAC=900. ∴∠1+∠EAC=900. 即OA ⊥PA. ∴PA 与⊙O 相切. 证明二:延长AD 交⊙O 于E ,连结OA ,OE. ∵AD 是∠BAC 的平分线, ∴BE=CE , ∴OE ⊥BC. ∴∠E+∠BDE=900. ∵OA=OE , ∴∠E=∠1. ∵PA=PD , ∴∠PAD=∠PDA. 又∵∠PDA=∠ BDE, ⌒ ⌒

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从中考看复习.doc

从中考看复习 从过去五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研究分析来看,主要存在有以下特点: 1、结构相对稳定。整份试卷分为三大题,其中前10小题为选择题共计20 分,11?15小题为填空题共计34分,最后一题为计算题计6分。从试题内容分布来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约16?18分,过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约20?22 分,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约16?18分,化学计算6分。 2、密切联系实际。儿年来试题很好地融合S T S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和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本着来自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理念,挖掘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试题背景,寻找切入点,在试题中注重和现实的联系,从现实生活以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取材,渗透人文情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如:“宣纸生产”、“PM2.5”、“暖宝宝”等。 3、着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五年来的化学试题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来了解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广、减少了考查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试题将化学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的目的。 4、突出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近三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继续加强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如2001年的第14题“探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有无火焰”,要求考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对考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2012年第14题,以生活中“暖宝宝”为背景,学生容易下手,此题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暖宝宝”中的铁粉缓慢氧化为人体提供热量,进一步考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针对中考试题的上述特点,我认为中考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按章节进行复习。这是基础复习阶段,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而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耍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辨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考纲,耍依据考纲的基本耍求,以80%以上学生能掌握为标准,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夏习或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拨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的基本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试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从中考试题看课堂教学改革

从中考试题的变化看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是以英语为主要的传媒工具,外语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成为了外语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由此带来了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本文就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一、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突出表现在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地学习。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注重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面对班容量高达 60 多人的特点,要使每个人在 45 分钟内都能有参与语言实践机会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首先对难度进行了分解,做出如下安排:每节课前五分钟有一两个学生做 Duty ,有三至五人 Retell 引入新课。新课进行中全班进行 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达到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目的。课后小结的三四分钟仍可让全班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由一两个学生做代表发言。学生不是被动地学,学习也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学习探索知识的规律,认识其本质特征,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上的充实――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体系,强调学生学会用英语交际 1. 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探索、研究:仪器箱按如图方式堆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受堆放条件限制,堆放时应符合下列条件: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 n 与层数n 之间满足关系式a n =n2?32n+247,1?n<16,n 为整数。 (1)例如,当n=2时,a 2=22?32×2+247=187,则a 5=___,a 6=___; (2)第n 层比第(n+1)层多堆放多少个仪器箱;(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3)假设堆放时上层仪器箱的总重量会对下一层仪器箱产生同样大小的压力,压力单位是牛顿,设每个仪器箱重54 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①若仪器箱仅堆放第1、2两层,求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 ②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几层?为什么? 2.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 (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 的代数式表示); (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 的值。(写出具体求解过程) 3.(阅读理解)如果点M ,N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 ,n ,在数轴上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N m n(m n)=->或MN n m(n m)=->或m n -.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 问题提出 ] 一个边长为 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 [ 问题探究 ] 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 (1)当n=3时,如图(1)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 (2)当n=4时,如图(2)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个… [ 问题解决 ] 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____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____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_____个。 [ 问题应用 ] 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2.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 (1)则m=,n=; (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

证明圆的切线的两种常用方法教案

证明圆的切线的两种常用方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的: (1)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 (2)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掌握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2.能力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总结、推理论证等能力. 3.情感目的: 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 2.难点: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答下列问题:(口述) 1.直线和圆有哪三种位置关系?这三种位置关系是如何定义?如何判定的? 2.什么叫做圆的切线?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怎样来判定一条直

线是不是一个圆的切线? ①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③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用教具演示) (二)新课讲解 证明直线与圆相切是一类常见题目,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连接半径,证明垂直 若图形中已给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但未给出过点的半径,则可先连结过此点的半径,再证其与直线垂直。 例1 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圆交于BC于D,作DE⊥AC于E。求证:DE为⊙O的切线。 证明:连结OD ∵OB=OD ∴∠B=∠ODB ∵AB=AC ∴∠B=∠C ∴∠ODB=∠C ∵DE⊥AC ∴∠C+∠CDE=90° ∴∠ODB+∠CDE=90°

∴∠ODE=90°,即DE⊥OD ∴DE是⊙O的切线。 例2 如图(2)所示,AB是⊙O的直径,过A点作⊙O的切线,在切线上任取一点C,连结OC交⊙O于D,连结BD并延长交AC 于E,求证:CD是△ADE外接圆的切线。 证明:取AE的中点F,连结FD。 ∵AB为直径, ∴AD⊥BD ∵FD=FE(=FA) ∴∠FED=∠FDE ∵∠CDE=∠BDO=∠B ∠FEB+∠B=90° ∴∠FDE+∠CDE=90° 即FD⊥CD ∴CD是△ADE的外接圆的切线。 方法二、作垂线,证明半径 若图形中未给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则需先过圆心作该直线的垂线,再证垂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例3 如图(3)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AC⊥L于C,BD ⊥L于D,且AC+BD=AB。求证:直线L与⊙O相切。 证明:过O作OE⊥L于E。 ∵AC⊥L,BD⊥L,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散文的特点与命题意图】“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海湾,是帆,是缆绳忠实的两端。”用北岛《一束》中的这句诗来描述散文之于生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散文作为一种最业余的文学样式,因其规矩较少,因而有着水一样的自由和灵动,“无拘”“无束”亦“无限”。有人说,散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直抒胸臆,可以无限贴近人生。因此,优质的散文注定会作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首选。《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品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思想的“外衣”——散文的语言在表情达意上有无限的魅力,学会鉴赏优质散文的语言是抵达《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最有力的路径。纵观2020年各地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对散文语言的鉴赏占比很大,常考题型如下:①炼字、遣词的精妙(如广东省: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赏析深刻、含蓄的句子(如河北省: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考点分析】散文,美在语言描述的意境,它蕴藏着独到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从感性进入智性的思考,也可以让读者智性的思考带上感性的灵动,而这往往取决于捕捉到的那些关键的、有着独特内涵的字、词、句。具体阐释如下:

1.看“字”。唐人贾岛有“僧‘敲’月下门”,宋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炼“字”可以更好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字”用得好,可以尽显描写对象的特点和主题。 2.看“词”。散文中那些特殊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等,往往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和主体的特点,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 3.看“句”。抓住关键句的表达,是否使用特殊的句式?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品的主题与作者的思想往往就蕴含在这些特殊的句子里。 【方法指津】 1.把握整篇的语言风格了解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自然清新、幽默风趣、明亮简洁、含蓄深沉、口语化、有地方特色等,不管哪一种特色,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整体的语言风格,决定了字、词、句的特色及用意,了解散文全篇的语言特色,有助于理解字、词、句。 2.明确“炼字、遣词”的角度作为被赏析的“重要字词”,往往都是比较生动准确,且具有一定深义的,除了准确、恰切之外,往往与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①看词性:判断词性,比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根据词性的特点,判断其修饰的对象和表现对象的特征。②看含义:“字、词”除了本身固有的含义外,往往还有比喻义、引申义、临时义等,要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③看感情色彩: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 .我们可以得到 AB a b =-: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 对应的数为c . 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运动时AC BC +的值,请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 ,c 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 的最小值是 . 2.一般情况下 2323 a b a b ++=+是不成立的,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0a b .我们称使得2323 a b a b ++= +成立的一对数,a b 为“相伴数对”,记为(),a b . (1)若()1,b 为“相伴数对”,试求b 的值; (2)请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 b ,其中0a ≠,且1a ≠,并说明理由; (3)已知(),m n 是“相伴数对”,试说明91,4 m n ?? ?? +? -也是“相伴数对”. 3.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 (1)求线段AB 长度 (2)若点D 在数轴上,且3DA DB =,求点D 对应的数 (3)若点A 的速度为7个单位长度/秒,点B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A ,B ,O 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3?OA OB = 4.(理解新知)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角,分别为 AOC ∠,BOC ∠,AOB ∠,若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另外一个角的两倍,则称射线OC 为AOB ∠的“二倍角线”. (1)一个角的角平分线______这个角的“二倍角线”(填“是”或“不是”)

圆证明切线的练习题

圆证明切线的练习题 1. 如图,AB是⊙O的直径,⊙O交BC的中点 于D,DE⊥AC,E是垂足. 求证:DE是⊙O的切线;如果AB=5,tan∠B=的长. 2.如图,△ABC中,AB=AE,以AB为直径作⊙O交BE 于C,过C作CD⊥AE于D, 1C ,求CE B DC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 . 求证:PD是⊙O的切线;若AE=5,BE=6,求DC的长. 3.在Rt△ABC 中,∠C=90 ? , BC=9, CA=12,∠ABC的平分线 BD交AC于点D, DE⊥DB交AB于点E,⊙O是△BDE的外接圆, 交BC于点F 求证:AC是⊙O的切线; 联结EF,求 4.已知:如图,△ABC中,AB=AC=5,BC=6,以AB为直径作⊙O交AC于点D,交BC于点E,EF⊥AC于F交AB的延长线于G. 求证:FG是⊙O的切线;求AD的长.

证明: 1 A EF 的值. AC 5.如图,点A、B、F在?O上,?AFB?30?,OB的延长线交直线AD于点D,过点 B作BC?AD于C,?CBD?60?,连接AB. 求证:AD是?O 的切线; 若AB?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D是⊙O上的一点,且AD平分∠FAE,ED⊥AF交AF 的延长线于点C.判断直线C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若AF∶FC=5∶3,AE=16,求⊙O的直径AB的长. 7.如图,以等腰?ABC中的腰AB为直径作⊙O,交底边BC于点D.过点D作DE?AC,垂足为E.求证:DE为⊙O的切线; 8.如图,已知R t△ABC,∠ABC=90°,以直角边 AB为直径作O,交斜边AC于点D,连结BD.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 之间的距离. (1)求AB的值;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 2.如图,已知∠AOB=120°,射线OP从OA位置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向射线OB 旋转;与此同时,射线OQ以每秒6°的速度,从OB位置出发逆时针向射线OA旋转,到达射线OA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顺时针返回,当射线OQ返回并与射线OP重合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设旋转时间为t秒. (1)当t=2时,求∠POQ的度数; (2)当∠POQ=40°时,求t的值; (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POQ=1 2 ∠AOQ?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 (1)求k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6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BC=kAC,若点D 是AC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从点A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B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2QD? 4.已知线段AD=80,点B、点C都是线段AD上的点. (1)如图1,若点M为AB的中点,点N为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如图2,若BC=10,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BD的中点,求EF的长;(3)如图3,若AB=5,BC=10,点P、Q分别从B、C出发向点D运动,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移动1个单位和每秒移动4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点E为AQ的中点,点F为PD的中点,若PE=QF,求t的值.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3内能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山东枣庄,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2.(2017江苏无锡,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A.分子非常小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贵州遵义,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4.(2017湖北武汉,3,3分)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A 【解析】解: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故A正确;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 能,故B错误; 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 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 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5.(2017江苏无锡,9,2)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

圆的切线的证明复习(教案)

专题复习----圆的切线证明教案 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秦明礼 一、温习梳理 1、切线的定义: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的判定:⑴和圆只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⑵到圆心距离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证明直线与圆相切,一般有两种情况: ⑴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连,证明。 ⑵不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作,证明垂线段的长等于。

二、课前检测: 1.如图,AC为⊙O直径,B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BD交⊙O于点D, ∠BAD=∠B=30°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请问:BC与BA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 由。 三、活动于探究: 1.如图,已知CD是△ABC中AB边上的高,以CD为直径的⊙O分别交CA、CB于点E、F,点G是AD的中点.求证:GE是⊙O的切线.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D , DE ⊥AC 于E .求证:DE 是⊙O 的切线. 3.如图,点O 在∠APB 的平分线上,⊙O 与PA 相切于点C . (1) 求证:直线PB 与⊙O 相切; (2) PO 的延长线与⊙O 交于点E .若⊙O 的半径为3,PC=4.求弦CE 的长.

4.如图,RT ?ABC 中,∠ABC=90O ,以 AB 为直径作⊙O 交边于点D ,E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E . (1)求证:直线DE 是⊙O 的切线; (2)连接OC 交DE 于点F ,若OF=CF , 求tan ∠ACO 的值. 四、反馈检测: 如图,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的中点于D ,DE ⊥AC . 求证:DE 是⊙O 的切线. 五、小结回顾: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切线的判定。 2、证明圆的切线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切点已知,需连接圆心做半径,证明半径和要证的切线垂直即可。而要证明垂直则需三种方法——平行、互余、全等。 B C E B A O F D

七年级数学压轴题专题

压轴题专题 1.(1)如图,点E 是AB 上方一点,MF 平分∠AME ,若点G 恰好在MF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 平分∠CNG ,2∠E 与∠G 互余,求∠AME 的大小。 A B C E D N M F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点P 是EM 上一动点,PQ 平分∠MPN ,NH 平分∠PNC ,交AB 于点H ,PJ//NH ,当点P 在线段EM 上运动时,∠JPQ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H A B C E D N M P J Q 2.如图,已知MA//NB ,CA 平分∠BAE ,CB 平分∠ABN ,点D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连DC ,当D 点在射线AM (不包括A 点)上滑动时,∠ADC+∠ACD+∠AB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出度数。 C B E N A M D

3.如图,AB//CD ,PA 平分∠BAC ,PC 平分∠ACD ,过点P 作PM 、PE 交CD 于M ,交AB 于E ,则(1)∠1+∠2+∠3+∠4不变;(2)∠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 4 3 2 1 P C B E A D M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5,0),B ( 5.0),D (2,7), (1)求C 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从C 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当P 点运动到A 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 秒。 ①请用含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P,Q 两点的坐标; ②当x=2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QE 的面积与△AP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y C D A o x y B C A o Q 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