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商务英语1班张馨月32014130046

【调查主要内容】

关于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的调研报告

【报告正文】

我们小组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其涉及的内容是当前

社会上一大持续热点,和许多人息息相关,亦或许也就是我们今后会要面临的选择。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切实亲身对该问题进行调研、讨论、思考,才不会等到日后真正面临选择的时候不知所措,盲目跟风。本次调研时间持续六周,主要调研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及社会人员以及已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通过整个调查过程,我们发现关于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比较复杂,与报考者所在城市、报考者学历水平、报考者报考动机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并无法准确得出非常准确的一个结论,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对公务员以及公务员考试有了更为清晰具体的了解与理解,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深度剖析,这些对于存在这方面困惑以及备战国考的人们来讲是一份客观的参考资料,让他们可以找到公务员与国考真正的价值以及对于自己的意义,不至于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要想对选题有明确的把握方向,我们首先必须要对其中关键词语进行解读,首先是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其次是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

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10-11月份,简称“国考”。国考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招考条件相对比较苛刻、严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这两个定义是我们调研该课题的重要指向标,因为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设置是:7、您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了解程度____,选项设置为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了解一些 D、不了解,

统计结果见右图:,

该调查结果表明:事实上许多人对于公务员并非了解非常深刻,许多时候只是蜻蜓点水的了解知道一点,这样就会片面理解公务员以及国考的意义所在,因而会使自己的报考动机混杂、评价角度单一,使得报考人数中许多人都是去做分母,真正精英层面的人数单薄。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共有152万人报考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77人竞争,最火岗位考录比达7192:1,但也有72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专家表示,想让"国考"降温,要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消除公务员隐形福利。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

报考公务员的动机事实上是对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原因剖析必须要深刻研究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两个题目设置:

11. 在您看来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的优势在于(可多选)

a. 工作稳定

b.工作规律,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c.工作压力小

d.医保,社保,住房等福利高

e.能解决户口问题

f.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

g.其他(请填写)

统计结果见下表:

12. 在您看来公务员热的原因在于(可多选)

a.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b.就业压力大

c.家庭压力大

d.对于稳定生活的追求

e.社会地位高

f.“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

g.其他(请填写)

统计结果如下:

还有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的抛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您为什么要参加公务员考试?

受访者1的回答:1、公务员福利好 2、工作压力小,工作环境相对轻松 3、升职机会比较大

受访者2的回答:因为现在有很多公司会到我们学校来办一些宣讲会,他们的很多职位招聘员工的要求都是以公务员身份为前提,所以我认为考公务员对以后的发展更好

受访者3的回答:因为我的专业是预防医学专业,所以如果我想

进海关或者药监局的话就必须要有公务员的凭证,所以我必须要

把公务员考下来。

受访者4:我希望多一次尝试的机会,虽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比

较大,录取的几率也比较低,但是我还是想去尝试一下。生活有

很多的不确定性,其实我们也无法决定未来方向,所以不妨多方

尝试一下。

对于上述四位受访者的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

对于受访者1来讲,考公务员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福利比较高,但并不是真心希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受访者2来讲,他认为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都有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并且他们都觉得公务员身份能够让他们的就业多一层保障,也能让他们的事业多一层台阶。而且大多数人多不是真心愿意曾是公务员的行业,他们只是想为自己的未来个保险。

对于受访者3来讲,他是为了进入一个好的公司而去考公务员的,而且他所学的专业可能会与公务员有很大的关系。总之,他考公务员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因为希望能从公务员这个身份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对于受访者4来讲,对于很多外地生来说,考取公务员可以获得北京市户口的机会还是很难得的。

从这些受访者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性,那就是大家都

公务员以及国考当做为自己谋求最大化利益的工具,我们不去评判这

样做是对还是错,因为这种问题本身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是大家比较功力的对待公务员以及国考,这也是我们这个选题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对公务员热进行必要的冷思考。据统计,2014 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今日举行。全国共有152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

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3万急速飙升到2006年的近百万,再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处于“恒温”的百万以上,公务员这个词汇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成为了许多学子孜孜不倦的追求。

而究其原因,除了当前就业难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公务员”

本身所代表着的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等特性,这些特性,尤其对于才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更有甚者,还看到了公务员背后,某些隐藏着的福利甚至是权力。

所以,公务员热有其出现的必然性,而这样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选拔,的确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考生们的趋之若鹜也是对国家公招政策的肯定,其吸引力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招的魅力,而通过公招,也的确让许多人圆了“学而优则仕”的梦。

另一方面,只有竞争才会带来变化,让政府系统形成“鲶鱼效应”,而要想让公务员系统真正能够保持生机和活力,也“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残酷的竞争会给政府输送真正需要的人才,正如唐太宗

李世民在推行以考取士的方法后所讲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公招取“士”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好手段。

但公招系统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有很多瑕疵,如公平问题、如专业对口问题、如热门岗位竞争比达7192:1,而冷门岗位却无人问津或鲜人问津等问题。

而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考生们的动机问题,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奉献性”,也就是说,选择公务员职业最基本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然而,在考生选择时,却往往最先看到的是公务员职位的待遇、权力、发展机遇等,忘记了“奉献”这个根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近年来,才会出现如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副局长、年仅32岁的肖明辉等一系列“腐败年轻化”的情况,引人深思。

二是人才资源的分配问题,正如前段时间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所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公务员热的背后,是其他行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政府也需要创新,但“编制”在很多时候都在束缚着创新,所以,从长远来看,“铁饭碗”其实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一些人才。

所以,对于公务员热,不妨冷静看待,我们大可以一方面维持好公务员素质提升的良好势头,另一方面也应多转变思维,尤其是要转变“官本位”思想,触动传统的“封妻荫子”理念,让考生尤其是学生们

多一点创新思维和闯劲,更多地去开创一番事业,让公考降降温、给创新加加油。

通过这些从调研中得出的分析,我么可以进行相对的归纳:

一、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而且高学历的就业者越来越多,在当前就业机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全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者要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每年不失时机的拿出大量职位面向公开招考,使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就业人员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据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政府机关。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职业风险小,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又具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还有房帖、交通补贴等这样那样的补助,个人待遇较好。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其他许多职业的竞争性和风险性越来越大的对比之下,公务员职业这种高稳定性、高福利性和高声望性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在收益大于成本如此之大之下从事这项活动是非常划算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报考公务员热这一问题。国考“热”到这个程度,主要是由其三“低”--门槛低,时间成本低、经济

成本低造成的。

门槛低。虽说精确到每个具体岗位都有特定的要求,但上千个岗位,总有一款适合你。实在不行,还有那些“三不限”的岗位--不限专业,不限工作经验,不限学历(本科即可)。每年都有媒体总结最热位置,面试进线率几千比一,报名门槛低倒是真的。一名学生可以报的岗位,差不多他所在的整个班级都能报。这也解释了新闻报道的“一班XX人,超过一半准备公务员考试”的现象。其实,抛开公务员,同班同学结伴投简历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时间成本低。这主要是指复习时间。国考的考试内容不像考研、司法考试、GRE、CFA……需要有专业的支持储备和三更眠五更起地系统复习才能应答。国考一般分为行测和申论,行测说白了主要是考常识、计算、逻辑和对语言的应用。这样的题型,不会答的题目能靠猜测(俗称蒙),会答的题目还受制于时间。换句话说,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智商,或者,还有人品。至于申论,考的主要是写作水平,除非你真的天生神笔或者目不识丁,不然区分度真的不大。在笔者的朋友圈中,把国考当成一次考试般认真复习的人,不超过三成。总之,“裸考”在这里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注意,我可没说复习不重要。

经济成本低。如果你真想抱着“考过一次就没遗憾了”的酱油心态,你需要支付的只有60块钱的报名费。与GRE、GMAT等动辄几百上千的报名费比起来,60块钱真不算贵,在一线城市只是两三顿饭钱而已,就算交了不考或不认真考也不会心疼。

因此,事实上,报考公务员中的蛮多人没有想那么多。

从五花八门的考公务员原因中,我们似乎嗅到了当代人的某种焦虑心态:公务员国家养老,平时福利又好;公务员找老婆、买房子相对比较容易;考上公务员的话,农村的父母有面子,也没谁敢欺负咱;公务员是个大靠山,在社会上有点“小特权”,不会沦为二等公民……从20世纪90年代的公务员下海潮,到现在的考公务员热,背后的逻辑不一样中透露出一样:一样的是,两种选择都是个人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趋利性选择;不一样的是,一种从商、一种从政,两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完全不同。

细细排查为何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热心考公务员,究其原因不外乎大家向往公务员手中的权力,由于中国法制体系尚不健全、人情社会盛行等原因,进入公务员系统,穿上一件“公家人的外衣”,将使个人处于优越的社会竞争格局上,面对这种公家人身份带来的一系列便利与诱惑,考公务员热在所难免了。

持续的国考热背后也是现实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机制严重不均

衡的表现,相信随着改革的全方位深入推进,公务员热将不可持续,更多的优秀青年将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创业就业,在与公务员热度降低的同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指数也将逐步攀升。

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无非是出于“体面”和“稳定”两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本身就是为步入仕途而准备。于是,大学生

学历越高、成绩越优秀,往往越是将考取公务员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虽然很多大学开始注重就业指导,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也仅限于指导“就业”,而不是“创业”。既然是“就业”,自然是以被动适应为主,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在被动适应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由此而“回炉”读中专或技校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考取公务员则无疑是种“一劳永逸”的选择———与其被动适应一份并不稳定的职业,不如挑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更为稳妥。

青少年无限的想象力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是编织国家未来的原材料及原动力,如果我们的大学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垂垂老矣也将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最终宿命。面对这样的结局,仅仅指责他们“不理智”显然远远不够。

【组员感受摘录】

杨一平:其实每个人对于公务员都有不同意义的解读,它可能是一块求职的敲门砖,可能是一种拥有好工作的资本,也有可能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而我认为,考取公务员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对于充满了青春热血的我们来说,或许公务员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太过于单调,但是对于很多人来是那却是一种安逸生活的象征。而且在这个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多一重身份就多一条出路,因此我并不排斥

公务员考试。而且多参加一些这样的考试并无不益,它也是我们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

刘明昕:通过这次研究,我了解了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所需的基本流程与方法,知道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的重要性。就拿制作与分发调查问卷来看。在这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现在我知道,问卷的设置的题目都是为了后期研究做准备每一道都有研究方向。分发调查问卷也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发给不同的对象,才能保证取样的全面,使得调查更为可靠。通过这项活动,对公务员热这个热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朱可卿:这次调研活动我主要任务是负责设计、一部分发放、录入与统计调查问卷,在此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与最后想得出的结论之间与什么关联,每一个问题所统计出的数据对最后的研究成果有什么作用,这都是需要在调查问卷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但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有时却与实际过程出现一定差距,人群年龄段比较集中这便是我当时设计之初未考虑到的问题,此问题也使统计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而这是我下次应该注意并改正的地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