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文学文本解读》作业考核试题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文学文本解读》作业考核试题

华师18年3月课程考试《文学文本解读》作业考核试题-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中,批评性阅读指的是( )。
A.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B.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由读者与作者一同完成的解读性的阅读过程


2.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 )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
A.五彩缤纷的花朵
B.繁花似锦的大地
C.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
D."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曹雪芹的《红楼梦》采用的是( )叙事语气。
A.局外人叙事语气
B.主人公叙事语气
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
D.傀儡叙事语气


4."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 )在叙事。
A.主人公
B.隐身人
C.局外人
D.作家


5.《上海屋檐下》是( )的戏剧作品。
A.田汉
B.郭沫若
C.夏衍
D.曹禺


6.纯客观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着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有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海明威的( )采用的就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
A.《老人与海》
B.《乞力马扎罗的雪》
C.《杀人者》
D.《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7.诗歌的外形式,是指( )。
A.诗歌所蕴含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
B.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
C.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手法
D.诗歌表达的情感倾向


8.文学文本解读中的批评性阅读要做到( )。
A.理解文本的字面义
B.结合具体语境,细致品味文本语言的引伸义、比喻义,体味文本韵味,深刻理解文本意蕴
C.结合更大的意义解读系统,把握文本社会价值、审

美价值
D.深入理解作者情思,把握脉络


9.诗歌的内形式,是指( )。
A.诗歌所蕴含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
B.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
C.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手法
D.诗歌表达的情感倾向


10.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这是( )的叙事时间。
A.夸张
B.错乱
C.虚幻
D.淡化


11.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这样的小说通常称为( )。
A.象征小说
B.魔幻小说
C.意识流小说
D.元小说


12.“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下列属于“三一律”的戏剧作品是( )。
A.《仲夏夜之梦》
B.《上海屋檐下》
C.《日出》
D.《雷雨》


13.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中,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作者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的视角是( )。
A.全知视点
B.第一人称视角
C.限制视角
D.纯客观叙事


14.那些主要以剖析和展示人物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剧本被称为( )。
A.心理剧
B.实验剧
C.荒诞剧
D.类戏剧


15.戏剧文本的阅读总是从第一幕开始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一部剧作展示的生活事件的起点就是第一幕。第一幕要( )。
A.起说明性的功能并完成戏剧悬念的设置
B.营造冲突和高潮
C.启发观众思考
D.奠定情感基调


16.《游沙湖》是( )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
A.柳宗元
B.刘禹锡
C.辛弃疾
D.苏轼


17.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
A.说理生动,意味深远
B.风格恬淡,语言优美
C.形散而神不散
D.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18.戏剧悬念就是( )。
A.戏剧文本中那些能够唤起读者(观众)某种期待,并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的文本因素
B.互相纠缠的人物设置
C.戏剧文本中的人物语言
D.情节推动中的断层


19.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 )。
A.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B.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包括更多的隐喻
C.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
D.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波动


20.《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篇散文,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语文工作者叶圣陶先生五十多年前所写的一篇名。它写了( ),发表于六月二十八日的《文学周报》第179期。
A.五月雨景的激烈壮阔
B.自己对以往雨景的回忆

与感慨
C.五卅惨案中斗争前列的的青年学生的英勇和普通市民的觉醒
D.暴雨给自己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反讽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其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古典时期,反讽有( )繁重含义。
A.佯装无知
B.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C.柏拉图式反讽
D.罗马式反讽


2.小说情节是一组或几组经过挑选,并按照一定的时、空次序和因果关系精心组合起来的事件。小说情节的主要功能有( )。
A.小说情节是小说的文本骨架
B.小说情节是我们获得某种阅读快感的来源
C.小说情节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
D.小说借助情节展示出来的也就是人物性格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3.唐传奇《虬髯客传》主要写了( )三个人物。
A.虬髯客
B.李靖
C.红拂女
D.柳毅


4.叙述语气的不同类型有( )等。
A.局外人叙事语气
B.主人公叙事语气
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
D.傀儡叙事语气


5.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 )两个层面上发生的。
A.外在的综合
B.内在的综合
C.人物的综合
D.情节的综合


6.以下使用了起兴手法的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7.叙事视点可以分为( )几种不同类型。
A.全知视角叙事
B.限制视角叙事
C.纯客观叙事
D.作者视角叙事


8.海森毕特尔的诗《一九六五年德国制造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在( )三个层面上使用了反讽手法。
A.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而诗中却没有出现妈妈(mother)这个词眼,映入眼帘的满是"爸爸"这个词眼。
B.爸爸希特勒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可残余仍在。阴影依旧在,我们要求祛除一切希特勒的阴影,可原纳粹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现在却要掌权。
C.希特勒是个疯子,"屠夫",他的宣传部长也是一样,可现在他却要以"理智者"的身份掌权。
D.俄狄浦斯情节体现为对妈妈的背叛


9.散文的美学特征指的是( )。
A.散文的“真”。散文的“真”首先是指它表现的作家感情的真,性情的真。散文的真,还在于它表达上不假雕饰、无所依凭、全凭本色的"真"。
B.散文的“线”。散文的“线”指的是散文一定要有内在脉络,要沿主线进行抒写。
C.散文的“美”。散文的美,首先是指它的情味韵致的美,通俗一点说,就是散文的美雅之“趣”。散文的美,也指它的文辞的美。
D.散文的“散”。散文的“散”,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局限和它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规。从作家主体来看,散文的“散”即“自由”,更体现为作家无所拘束的心灵的自由




10.人物的重要性体现在( )。
A.小说的叙事总是围绕着人物展开
B.成功的人物塑造是大多数伟大的小说家们卓越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C.对于人物的解读成为了小说文本解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层面
D.人物寄托着作者全部的思想倾向


11.戏剧人物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
A.它必须能够充分显示人物意愿、意图或意志,必须能够揭示出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隐秘的欲望、意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它必须承担其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
B.它必须能够使用各种意象,通过意象来实现审美传达
C.戏剧人物语言必须能够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即承担起显示人物个性、塑造人物的功能。
D.它必须精美巧丽,体现对于语言常规的偏离。


12.下列使用主人公叙述语气的有( )。
A.《狂人日记》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疯人日记》
D.《阿Q正传》


13.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有( )。
A.直接内心独白
B.间接内心独白
C.无所不知的描写
D.戏剧性独白


14.所谓“叙事视点”,也称叙事视角、叙事角度、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可以分为( )。
A.全知视角
B.限知视角
C.纯客观视角
D.纯主观视角


15.一部作品具体展示的背景,可能只包含上面提到的部分内容,但不管怎么背景总是( )和( )的统一。
A.具体生活环境
B.人物经历
C.社会环境
D.人物性格魅力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小说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加以扭曲,从而使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拉开距离的形象变形。莫言的《生死疲劳》也体现了这种形象变形。
A.错误
B.正确


2.鲁迅的《祝福》就是使用的全知叙事视角。
A.错误
B.正确


3.元小说的特点是全部事件都是作为客体对象加以表现的,主人公也都是客体性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意识的客体。虽然这些主人公也在说话,也有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声音都是经由作者意志的"过滤"之后得以放送的,只具有有限地普遍性地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而不能塑造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因而并不形成自己的独立"声部",听起来就象是一个声部的合唱。( )
A.错误
B.正确


4."意思"即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所"认定"的文本意义。而"意味"则是作者写进文本要借助文本加以传达的原意。
A.错误
B.正确


5."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杨万里《又和二绝句》其二)这首诗使用了通感的手法。

A.错误
B.正确


6.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A.错误
B.正确


7.语词的错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称为“拗救”。
A.错误
B.正确


8.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人物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A.错误
B.正确


9.小说的叙事时间中,连贯的叙事时间以以时空的三维性为基本单位。
A.错误
B.正确


10.小说的叙事时间形态有连贯、错乱、虚幻、夸张、淡化等等,时下流行的架空小说属于虚幻的叙事时间形态。
A.错误
B.正确


11.在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概念中,"戏剧文学"一直是作为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而被人重视的。
A.错误
B.正确


12.万方的《风景》和司汤达的《红与黑》体现了文本互涉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13.所谓文本互涉,主要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结构、故事等的相互模仿(包括具有反讽意味的滑稽模仿或正面的艺术模仿)、主题的相互关联或暗合等情况,当然也包括一个文本对另一个文本的直接引用。( )
A.错误
B.正确


14.《尤利西斯》是以人物意识的流程为序统领无序的时间。这种叙事时间安排,仍然是错乱而有章法的,只不过不是按照物理时间或者现实时间的秩序,而是按照别的秩序的时间排列。( )
A.错误
B.正确


15.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主要体现为诗歌对于前人经典文本的再现和升华解读。
A.错误
B.正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