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雎

关雎

关雎
关雎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

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

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

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

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

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 [结束语](音乐再次响起)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三、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然而她的曲已经丢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称为西北之魂的“花儿”是活着的诗经,是有词有曲的依然传唱的民歌。

四、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想借助这首《关雎》,引导学生学习《诗经》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重章叠韵的形式和语言上的双声叠韵。所以在介绍《诗经》常识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引导,课堂上要求“读出诗的韵味”时设计了诗歌赏析的问题,也是侧重于其表现手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老师在听课的缘故,学生的反应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想着在学习《蒹葭》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还要有所侧重。这节课,也让自己深深认识到了教学上的欠缺,那就是课堂语言的苍白无力。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讲不出《诗经》里古诗的韵味的。在今后,我应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读书上,多读书,多思考,沉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尽量让自己变得内涵以来。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3、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当堂成诵方法与过程:点拨引导、品味赏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与价值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真挚纯洁的感情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不能理解。3【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重

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关雎》导入语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三百之首的《关雎》。

活动2【讲授】《关雎》教学过程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改称《诗经》。其中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称为“诗经六义”。

关于四书五经:

《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活动3【讲授】《关雎》教学过程二:正音、朗读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标注生字

教师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菜()寤寐()

左右芼之()

学生分男女生组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多媒体展示

再次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随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活动4【讲授】《关雎》教学过程三:理解诗歌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诗歌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明确:写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美丽女子的相思之情

这首爱情诗是怎样抒发相思之情的?

分组讨论

多媒体明确:

首章四句写青年男子的所听、所见、所思、所愿;次章八句写青年男子日夜相思,不能忘怀窈窕女子;第三章八句写了青年男子幻觉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

活动5【讲授】《关雎》教学过程四:探究诗歌艺术

提问:本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全相同,之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痴情,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活动6【作业】《关雎》教学过程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活动7【讲授】《关雎》板书设计

《关雎》

第一章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第二章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

琴瑟友之亲密友爱

钟鼓乐之热闹欢快

活动8【讲授】《关雎》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朗读教学为主,通过多次的朗读,学生体会了诗中的画面美,揣摩透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了解了《诗经》诗歌的复沓手法。不足之处是淡化了字词含义的理解,这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原因是在备课之前对学生的古汉语知识水平的过高估计。由此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水平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不能单纯地凭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怎么教都可以。

《关雎》赏析

关雎 《诗经·周南》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洲:水中陆地。 窈窕:文雅娴静的样子。淑:品德善良。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流:采摘。 寤寐:醒着睡着。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反:翻身。 友:友爱、亲近。 芼:择取。 【赏析】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全诗共五章,写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采荇菜的姑娘,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婉转,富于民歌情味。孔子曾评论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

《关雎》赏析中考试题一网打尽(2006-2018)

《关雎》赏析中考试题一网打尽(2006-201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6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对上面两首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B.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诗经《关雎》赏析

诗经《关雎》赏析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

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

《关雎》赏析

1 01 关雎一、默写二、练习 1.《关雎》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 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 ”、“ ”、“ ”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2.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到,再到。 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6.诗中的“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7.“ ”、“ ”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所咏之词”指。 9.《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10.“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2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01 关雎 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2、求 3、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结合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窈窕淑女辗转反侧 7、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8、雎鸠和荇菜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9、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0、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11、B 《关雎》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作品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章八句,第三章八句。第一章写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

关雎

国风·周南·关雎 百科名片 《诗经》著名诗篇,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名称】《国风·周南·关雎》 【年代】先秦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作品原文 【关雎】 关关雎(jū) 鸠(jiū)⑴,在河之洲⑵。窈(yǎo) 窕(tiǎo)淑女⑶,君子好(hǎo)逑(qiú)⑷。 参差荇(xìng)菜(cài)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wù) 寐(mèi) 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⒁,左右芼(mào)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lè)⒀之。 【注释】 ⑴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 ⑷好逑(hǎoqiú):喜欢追求为对象。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思服:思念。 ⑼悠:忧思的样子。

⑽辗(zhǎn):半转。反侧:翻来覆去。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友,交好。 ⑿芼(mào冒):选择,采摘。 ⒀乐:使淑女快乐。⒁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2] 【结构】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作品鉴赏 关于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鲁诗、韩诗都认为《关雎》是刺诗,讽刺国君内倾于色。也有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我们认为,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私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有人认为雎鸠本是凶猛之鸟,《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解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以喻夫妻和谐。这种解释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关于《关雎》的分章问题毛诗尾题:“《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五章是郑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按照陆德明的说法,《关雎》分五章,是郑玄分的,毛公本来是分三章的。此后,朱熹《诗集传》、陈奂《诗毛氏传疏》都接受了陆德明的说法,分《关雎》为三章。陆德明所言毛公分三章,郑玄分五章,不知何据。究竟最初《关雎》分三章还是分五章,人们已无从考证。因此,《关雎》分章问题就成了诗经学史上的千古悬案。《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

《诗经_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doc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是研究《诗经》学者关注最 多的,但各个阶段对它的解读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一阶段也存在差异。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期,随着儒术独尊而被尊称为《诗经》。《关雎》因其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备受关注。从它产生的西周时期到现在,对它真正内涵的解读传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传统“诗学”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现实性,使得历代“诗学”对《关雎》的解读有着多种不同的版本。《关雎》在历代的解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文以对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解读来进行梳理探析。 诗人 : 诗经朝代 : 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诗经》的“礼乐”功用

最早对诗歌下断语的是《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它从“诗”的作用方面着手,显然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西周时期,《诗经》是“礼乐”治国的宗法制度的外部体现,主要用于诸侯贵族的祭祀、宴飨、朝聘、庆典等各种重要场合。按照当时礼法规定,具体场合演奏相应的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诸侯朝聘时弦《诗》、歌《诗》的场景。据《仪礼》记载,《清庙》用于周王朝的宫廷宗庙祭祀,《关雎》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诗经》是几经礼化整合传承礼义的载体。孔子不但以《诗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弟子,而且从多方面评价《诗经》。《论语 ?阳货》篇从《诗经》的功用角度,以“兴”、“观”、“群”、“怨”说明“事君”、“事父”四种方式,《泰伯》篇则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把《诗经》推崇到至上的地位。《礼记 ? 仲尼燕居》所载孔子对其论断与《论语》文异而义同。这些美誉既着 眼于个人内在的修身养性,也放眼于事父、事君的宗法制下“齐家” 和“治国”,更反映出当时诗、礼、乐之间的关系及其遍及宗法制度 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作用。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是研究评价《诗经》的各家都 不能避开的,而且常把《关雎》作为整部《诗经》的纲领来研究。 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关雎》虽有快 乐之音而不过分,虽有悲哀之情而不凄伤。“不淫”、“不伤”都处 于温柔敦厚的中正平和的程度。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也有对《关雎》中君子从“好色”到“礼”的转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这正好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关雎 赏析 解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雎鸠和鸣声。雎鸠(居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鱼鹰。 2、河:黄河。洲:水中央的陆地。一二句是诗人就所见以起兴(起头儿)。 3、窈窕:容貌美好。淑:善,品德贤良。淑女:好姑娘。 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好:男女相悦。逑:同“仇”,配偶。“好”、“逑”在这里是动词(和《尚书大传》所载《微子歌》“不我好仇”句同例),就是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的意思。 5、参差:不齐。荇(杏xìng)菜: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叶心脏形,浮在水上,可以吃。 6、流:通“摎(究jiū)”,就是求或者捋取。和下文“采”、“芼”义相近。以上两句言彼女左右采荇。她采荇时的美好姿态使那“君子”时刻不忘,见于梦寐。 7、睡醒为“寤”,睡着为“寐”。“寤寐”在这里犹言“日夜”。 8、服(古读如愎bì):思念。“思”、“服”两字同义。 9、悠哉悠哉:犹“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辗”就是转。“反”是覆身而卧。“侧” 是侧身而卧。“辗转反侧”是说不能安睡。第二、三章写“思服”之苦。 11、友:亲爱。“友”字古读如“以”,和上文“采(古音cǐ)”相韵。 12、芼(茂mào):“覒(茂mào)”的借字,就是择、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为分章换韵所以变换文字。 13、乐:娱悦。“友”、“乐”的对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两章是设想和彼女结婚。琴瑟钟鼓的热闹是结婚时应有的事。 【题解及原文】 这诗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余冠英今译】 鱼鹰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关雎》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关雎》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想内容】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之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6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鉴赏讲解学习

诗经《关雎》鉴赏

关雎鉴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

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

关雎注音及释义

关雎 《诗经》(先秦) guān guān jū jiū关关雎鸠,zài hé zhī zhōu 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窈窕淑女,jūn zǐ hǎo qiú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 参差荇菜,zuǒ yòu liú zhī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窈窕淑女,wù mèi qiú zhī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求之不得,wù mèi sī fú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 悠哉悠哉,zhǎn zhuǎn fǎn cè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 参差荇菜,zuǒ yòu cǎi zhī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窈窕淑女,qín sè yǒu zhī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 参差荇菜,zuǒ yòu mào zhī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窈窕淑女,zhōng gǔ yào zhī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 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 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 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 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 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 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 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赏析习题及答案

《关雎》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 《关雎》 【原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出) 【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主题思想】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赏析】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

《诗经·关雎》解读(1)

文献信息检索作业 ——《诗经·关雎》解读一、注释方法 汉代:采用“传”和“笺”的注释方法。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正义”的注释方法。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宋代:《诗集传》采用“传”的注释方法。朱熹《诗集传》,以自作解说为主,兼采他人之说,是对传这种注释形式的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采用“集解”的注释方法。集解,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清代:《诗经原始》主要采用“疏”的注解方法,在对原文进行考据的基础上也注重兼释前人的注释。侧面采用“章句”的注释方法,但主要侧重于辨明章句结构(对单句分章来分析结构),而非全篇逐字解释,而是分句进行总结。 《诗三家义集疏》采用“集疏”的注释方法。对于字词的考证,参考了众多古典著作,如《文选》、《释文》、《广雅》、《说文解字》等,同时引用其他许多学者的观点,归纳出大量例证来解释说明,此外还结合方言的含义来作参考。由对字词的解释阐发出来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对于字词含义的考证,会结合比较不同学者、不同著作,最后整合归纳,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一)联系 1.汉代与宋代都有采用“传”的注释方法,同时宋代的“传”是在汉代的基础增加兼采他人之说的形式。 2.唐代的《毛诗正义》和清代的《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都有采用“疏”的注释方法。但是,《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方法更

加精确,对于注释的考据更为合理。 (二)区别 1.汉代在使用“传”的注释方法之外,也采用“笺”的注释方法。从而对于原著中隐略不详的部分加以申发,或者记下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自己的阅读心得。 而宋代并没有使用“笺”的注释方法。 2.唐代和清代的注释方法都属于“疏”,但是在表现形式各有侧重点。唐代《毛诗正义》采用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诗经原始》的注释大多只是为了“扬弃”,主要的注释是名物考证。依靠原始文献本身的注释来进行合理推论。《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部分引用的例证更加充分。 二、注释重心 他将自己对具体经义和语境的理解与前人视野和自己视野融合,以追本溯源、以经解经与解喻三种方法为主,注重音、义方面的解释。 《诗集传》的注释重心在:①句子的比兴;②用反切法注音;③字、句的解释;④自己的评述;⑤表达的思想等。 《诗经原始》强调逐字句对于“比兴”手法运用,同时受到清代对于义训诂和名物考据的影响关注名物考据,由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侧面推测诗歌描绘的主体。文中也表达自身的思想,但是在[眉评][附录]部分也大篇幅记叙他人的思想观点。 “君子”与“淑女”在先秦时代里,是具有重大道德意义的称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为匹配之意,即为结合。在道德意义上,地位相当的淑女与君子通过婚姻结合,以此来反应诗人心中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在古代君主不仅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者,同时也是天下人的道德楷模。虽然关雎篇中的淑女与君子并未明确指出是君主与后妃,但他们作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其婚配情况

李华平 关雎解读

古代“君子”“淑女”的标准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 李华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一诗,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除了个别词语的理解以外,该诗似乎浅显到不需要解读,但却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去解读,大多在一番陈词滥调的赞美之后,消于无形。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都照本宣科,按照《教师用书》的解说,把结论贩卖给学生。这既糟蹋了这首美丽的诗歌,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诗教”机会。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该诗进行一次有别于社会消遣性解读和文艺理论研究式的教学解读。 一、文本误读:止于不当止之处 对《关雎》文本的误读,主要发生在对内容的误解上。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歌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辨识误读的开始。 答案一:写爱情。这个答案,从一般社会消遣性解读来说,也就可以了。作为一般社会性读者,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往更深处探究。读一读,打发一下空余的时间,也就可以了。而文艺研究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都不应该止步于此。 答案二:写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这个答案,是对前一答案的具体化。人教版《教师用书》说,“《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经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和《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中关于《关雎》的解读鉴赏文章也大体持此种观点。 当严肃的《教师用书》和权威的鉴赏辞典都止步于此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真正的文艺研究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不得不面临一个严肃的问

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 雎鸠: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鴡=雎)。”郭璞(pú)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禽经》:“王雎,雎鸠,鱼鹰也。”《现代汉语词典》:“鹗,鸟名,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 洲:水中陆地,小者,亦称之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中的沙渚上。” 窈窕:幽静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娴貌美体裁好,亦用以形容男子深沉而潇洒或风景之幽深而秀丽。如《孔雀东南

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淑女:指温柔娴静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处指配偶。如《诗·大雅·民劳》:“民以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休,定也。逑,合也。”郑玄笺:“休,止息也。合,聚也。” 参差:高低不等,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莕菜”。孔颖达疏:“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寻找。流,转动眼球寻视,即口语中的“旋(xuě)目”,山东方言中仍有此说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长得很俊。” 窹(wù务)寐:睡觉醒来谓之窹,在睡中谓之寐。窹寐求之,意思是不管醒着还是睡梦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复不断地思念。服,通复,反复不断、熟练之意,如《管子·七法》:“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服习,意即复习。 悠哉:忧思之意。古,悠通忧。 琴瑟友之: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如《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友,动词,对之友善之意。

《关雎》选择、简答及解析

《关雎》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

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分析:C、君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淑女是指善良、品德好的女子。“琴瑟、钟鼓”是指乐器。 4、对《关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