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 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 (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

的C

7H

5

O

2

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

7

H

5

O

2

Na不得少于

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Pk

b

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 [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溶出度

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2000

年药典二部附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 为溶剂,转蓝转速为每分钟100±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 置5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液5mL ,置水浴中煮沸5分钟,放冷,加硫酸液2.5mL ;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 7H 6O 3的

吸收系数E 1%1cm

)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80%。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00年中国药典二部)。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 ,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有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 9H 8O 4。

本品含阿司匹林(C 9H 8O 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三、说明

1.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

Fe

Fe

3+

3

3

O

O H

+H 3+

O

OH

OH

3

O

C

2.检查溶出度是利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使阿司匹林水解,测定水解产物水杨酸的吸收度,按E 1%1cm 为265计算水杨酸的含量,故用阿司匹林的含量表示溶出度时应乘以换算因数。 换算因数=M ASP /M SA =1.304

3.为消除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及稳定剂枸椽酸、酒石酸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故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次滴定:CH 3COOH +NaOH →CH 3COONa +H 2O

COOH

OH

+

NaOH

COONa

OH

+

H 2O

COOH

OCOCH 3

+

NaOH

COONa

OCOCH 3

+

H 2O

C CH 2COOH 2COOH

HO COOH

+3NaOH

C CH 2COONa

2COONa

HO COONa

+3H 2

O

第二次滴定:

COONa

OCOCH 3

+N aOH

COONa

OH

+

C H 3C OON a

四、思考题

1.简述鉴别试验的原理。

2.检查游离的水杨酸时,为防止阿司匹林水解,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供试品中阿司匹林的限量。

3.含量测定时,为什么要作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操作如何进行? 为什么加中性乙醇溶解供试品?如何制备中性乙醇?

4.你认为含量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才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实验九维生素B1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维B

鉴别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1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

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鉴别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水搅拌,滤过,滤液蒸干。

(1)取残渣约5mg,加氢氧化钠试液 2.5mL

溶解后,加铁氰化钾试液0.5mL与正丁醇5mL,

强力振摇2分钟,放置使分层,上面的醇层显强烈的蓝色荧光;加酸使成酸性,荧光即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荧光又显出。

(2)取残渣少许,加水溶解,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3)取残渣少许,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二)含量测定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B

1

2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mL)约70mL,振摇15

分钟使维生素B

1

溶解,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

C

12H

17

ClN

4

OS·HCl的吸收系数(E1%1cm)为421计算,

即得。

本品含维生素B

1(C

12

H

17

ClN

4

OS·HCl)应为标

示量的90.0~110.0%。

三、思考题

1.试简述以上维生素B

1

鉴别反应的原理。

2.试简述吸收系数测定药物含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

3.如何计算供试品中维生素B

1

的含量。

实验十二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含量测定

一、目的

1.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原理及操作;

2.熟悉非水滴定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二、操作

1.诺氟沙星的鉴别

(1)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诺氟沙星0.15g)置干燥试管中,加丙二酸0.1g与醋酐2mL,振摇,并在80-90℃水浴中加热10-15mm,显红棕色。

(2)取本品内容物适量,加0.4%氢氧化物溶液适量,振摇使诺氧沙星溶解,稀释成每1mL 中含诺氟沙星5μg,滤过,充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在273,325与336nm波长处测定有最大吸收。

2.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诺氟沙星0.25g),加冰醋酸30mL,振摇使诺氟沙星溶解,加橙黄Ⅳ指示液10滴,用高氯酸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三、说明

1.ChP1995版规定本品含诺氟沙星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滴定时,每1mL0.1mol/L的

高氯酸液相当于31.93mg的C

16H

18

FN

3

O

3

2. 0.1mol/L的高氯酸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参见ChP1995版附录。高氯酸不稳定,注意避光保存。

3.水的体膨胀系数较小(0.21×10-3/C 0

),一般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受室温改变的影响不大。而多数有机溶剂的体膨胀系数较大,例如,冰醋酸的体膨胀系数为(1.1×10-3/C 0

)其体积随温度改变较大。所以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样品时和标定时温度若有差别,则应重新标定或按下式将标准溶液的浓度加以校正: ()

010

1T T 0011.01C C

-+=

式中:0.0011为冰醋酸的体膨胀系数,t 0为标定时的温度,t 1为测定时的温度,C 0为标定时的浓度,C 1为测定时的浓度。

4.现行药典对本品含量测定的方法为HPLC 法。

四、思考题

非水滴定应用于药物分析有何特点? 哪几类药物适合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