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检测

【精品】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检测

【精品】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检测
【精品】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检测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2011·武汉高一检测)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防海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据此回答1~2题。

1.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

2.图中()

A.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2千米

B.①区与③区的最小高差约为2米

C.城市地势北高南低

D.防海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台风袭击

解析:第1题,①位于城市内部,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因此为商业区;②占地面积较大,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即住宅区;③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低,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避免对城区污染,因此为工业区.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推测①与③区的高差范围应大于等于2米,小于6米。

答案:1。C 2.B

下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4.丙、丁两地相比,丙地地租较高,原因是()

A.环境优美B.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D.建筑质量好

5.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A.远离居民区B.人口稀疏

C.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

解析:第3题,图中乙地距市中心最近,交通通达度最高,宜布局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甲地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且靠近湖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布局高级住宅区;丙地位于环线与放射线的相交处,交通便利,宜布局仓储批发区。第4题,丙地因交通条件较好,地租较高。第5题,戊地建设大型疗养中心的最大缺点是距城区远、交通不便。

答案:3。D4。C5。D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6~7题。

6.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解析:由市区延伸出来的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地租较高。

答案: B

7.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接近公路线,商贸活动便利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解析:高级住宅区往往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答案: A

下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城镇欲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

C.冶炼厂D.电镀厂

解析:根据当地实际状况,该城镇建筑材料的原料丰富,宜发展建筑材料厂。

答案: A

9.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②地属未利用土地,不会占用耕地,受到的大气污染轻,并且靠近公路,交通方便。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重点

地理第一次默写内容 1.河流的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流以哪一种侵蚀方式为主,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地势落差 3.一条河流上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中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下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 侵蚀;搬运;堆积。 4.冲积扇的位置及成因?冲积扇从扇顶到扇沿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 出山口。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颗粒由大变小。 5.三角洲发育的条件? 丰富的泥沙来源; 河口水流缓慢。 6.每一个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分异的基础?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热量;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水分;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7.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向阳坡、迎风坡水热充足。8.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9.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迎风坡,背风坡;坡度陡缓。 10.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哪些要素大致可以纬度的高低?哪些可以判断半球信息? 同海拔山地,自然带带谱简单复杂;基带;不同山体雪线的高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 11.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哪些方面?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要素?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方面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各自会产生哪些问题?各自的解决办法?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的转变,出生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增长很快。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生率高;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1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般各自属于哪个类型? 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中土地的利用形式: 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实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3.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分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分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4.功能区的主要类型: (1)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空间的40%~60% ①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要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②低级住宅区:多建在内城或工业区附近,条件较差 (2)商业区: ①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②中心商务区(CBD): 它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 ——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较易)

2013年高一地理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必一必二;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3题。 1.当太阳直射D 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当太阳直射B 点时 A.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B.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全球昼夜平分 3.在太阳直射C 点之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一直向北 B.先向北,再向南 C.一直向南 D.先向南,再向北 读“气压带与风带的变化”完成(4)~(5)题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图表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 B .B 图表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C .C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D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5.受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且只分布在纬度30-40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没有这种气候类型 6.下列水体,按其储量多少的顺序依次为: A.冰川水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水 B.冰川水 地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C.地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湖泊水 D.地下水 冰川水 湖泊水 河流水 7.夏季,北印度洋海水的流向是: A.呈顺时针方向向东流 B.呈逆时针方向向西流 C.呈顺时针方向向西流 D.呈逆时针方向向东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1~3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B.天空中的白云 C.地球上的陨石 D.安全回家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这首童谣,完成4~6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全部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分别表示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页 1 第 8.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9.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读下表中的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0~12题。 行星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球为1)(地球为1)地球分时56 23°26' 1.00 1.00 231年 0.15 ' 24时37分 0.11 年1.9 火星°23590.06 0.06 日58.6 88日<28°水星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太阳系 银河系 (课本P3 图 1.2)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1.5)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特点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P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 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P11) P11 活动);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查看,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4、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8、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练习题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自古以来如此,将来也不会发生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实体。 B 距我们最近的天体约150亿一一200亿光年,因此,宇宙的范围是有限的 C 宇宙是物质世界,各类天体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D 由“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过程表明,宇宙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 陨星 C 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 宇宙中的气体 3、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 0° B.23.5 ° N C.66.5 ° N D.23.5° S 4、 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 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5、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岀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 11年, 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 就出现在光球层 9、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一总星系 B. 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总星系6、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 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7、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 B. 强烈的太阳风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8、北京、武汉、广州三地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 > 武汉〉广州 C.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武汉〉北京 C. 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B. 夏至日时白昼时间长度:北京 >武汉〉广州 D. 三地的地转偏向力都是向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 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 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 ⑵国家政策⑶社会福利⑷文化观念⑸宗教信仰⑹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 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 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于殖民扩张,人口从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⑴欧洲经济发展快,变为人口迁入地⑵拉丁美 洲人口迁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⑶西亚和北非 由于石油开采,招募大批外籍工人 国内人口迁移20世纪80 年代中期 前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后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 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频率高 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工矿区迁 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2、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知识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气压带和风带气 压 带 风 带 的 分 布 及 移 动 规 律 三圈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气压带及风带 七个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六个风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移动规律 北移?夏季 南移?冬季 北半球 北半球气压中心及 季风环流 1月份气压 中心及冬季风 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冰岛低压 切断了南移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风:亚欧大陆→太平洋和大西洋 7月份气压 中心及夏季风 亚欧大陆:印度低压 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切断了北移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欧大陆 季风环流 东亚 冬季风:西北季风 夏季风: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冬季风: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 图示 热力环流及 等压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 热力环流及 等温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温大小:) 温压关系 近地面高温→大气上升→ 近地面热低压 对应高空热高压 近地面低温→大气下沉→ 近地面冷高压 对应高空冷低压 风压关系:水平面上风总是:高压?低压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向关系:凸向相反 同一水平面等压面与等温面凸向关系 近地面:凸向相反 高空:凸向相同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海陆风:夏天(白天)海风,冬天(夜晚)陆风 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城郊热力环流 近地面:郊区→城市 高空:城市→郊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二章知识结构 2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课本P4~5) 1、人口发展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课本P5~7):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概念指某地在一个时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 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 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 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 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 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2、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 构成类型特征判断方法 类型及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0‰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0‰ 特点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10﹤‰ 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I) 高增长阶段(II) 增长下降阶段(III) 低增长阶段(IV) 模式 高高低高低高(过度)高低高(过渡)低低低(三低) 原始型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 出现 时间 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大 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 初已经进入。经济不发展 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该阶段 发达国家20世纪50 年代进入。现在许多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处于 该阶段。 70年代中期欧洲和 北美发达国家。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丰收 和平年,人口增加; 灾荒、战争以及瘟疫 流行年,人口减少 生产力极大提高,生活水 平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进 步,死亡率下降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 社会保险、福利事业的 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等 社会经济、文化、教 育发达。 典型 分布 地区 少数生产方式落后 的原始群体,如热带 原始森林的土著居 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 尼亚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发 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这 个阶段。 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 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德、英、法等发达国 家 中国---计划生育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95%来自发展中国家,世 界人口增长处于增长下降阶段。 非洲:高增长阶段---过度模式 亚洲、拉丁美洲:增长下降阶段---过度模式 欧洲、北美、大洋洲:低增长阶段---三低模式 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特点 时间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步入现代型20世纪70年代以前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快趋于缓慢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 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 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很多国家采取了控 制人口的措施 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影响 劳动力不足, 青壮年和社会负担过重。 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 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1、定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获取食物、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 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 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 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 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 速度更加迅猛 科学技术发展快,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强,人们能获得 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

2013年同步教学测试试卷 地理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必一必二;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一2题。 1.自B至C,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上海昼长于夜,且昼长渐短 B海口市的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C 南极圈内的极夜区域逐渐扩大 D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2.地球由D公转至A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一直加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回答3--5题 3.资料日期中的31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A. 1月31日 B. 5月31日 C. 8月31日 D. 10月31日 4.资料中反映的天气系统为()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5.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1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高 B. 1日白天气温低是因为云层大量吸收了太阳辐射 C. 1日、2日夜间气温低,因为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 2日受气旋控制,白天气温较高 6.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不再存在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7.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下图为某区域大洋环流简图,箭头为相应的盛行风带。据此回 答8~9题。 8.若图示区域为大西洋,则a处洋流的名称为() A.加那利寒流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秘鲁寒流 9.图示洋流流向与下列地理事物运动方向相同的是() A.北半球地球俯视图的自转方向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D.北太平洋台风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0--11题。 10. 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 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B.③C.④D.⑤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13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 (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10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10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答案: 3.D 4.B 5.(2011·安庆联考)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能量大且集中,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发电 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其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该反应通过消耗质量来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其能量分散,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较小。 答案: B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