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答案

2016—2017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

一、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比较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2、重点: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六章、第五章、第四章。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4页,简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第10-13页,选择、简答)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第5-8,简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第19-22页,简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 2】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第40、41页,选择、判断)

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农民)和动力(无产、农民、城市小资、民资)。(第50、47-48页)

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

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

命主力军: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第51页)

1)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3)领导的政党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4)革命的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我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建立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5)革命的彻底性不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其进行的民主革命具有不彻底性。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民主革命。

6)建立了不同的国体。旧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继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第45-46页,选择、判断)和基本纲领(52-55页)。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

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新民主主义社会包含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然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既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更不符合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特征.

与经济成分相对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其中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又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改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总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占据了领导地位,但是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等到三大改造完成),当然更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不断扩大以至于成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而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也在不断地被消灭或者改造.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它只是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内容、特点。

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指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和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路线的特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立,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两翼是游记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3、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原则: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方法步骤:第一步: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原则: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第89-100页,4节的标题内容,简答、选择)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102-105页,6点,简答)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第112-113页,判断、选择)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特征(第113-116页,判断、简答)

科学含义:包括了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是阐明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第119页,第121末段,选择、判断)

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第123页,选择、判断)

基本路线:1、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特点。(第133-134页,判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2]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

1)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生产力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民利益目标: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两对基本矛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关系和上层建筑。

3)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实验共同富裕

解放: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层面和环节。

发展:改革启动了人们的个人利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动力之一。

消灭、消除、最终达到: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在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第135-139页,选择)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140-141页,新三步、老三步,判断)

(1)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

①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

特点与意义: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了发展方向,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4、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第142-145页,选择、简答、分析)

核心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途径: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干才能美梦成真

(1)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4)实干才能美梦成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148-150页,判断、分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键抉择: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的性质及其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第151-152页,改革也是场革命,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意义上讲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选择、判断)

改革的性质:

1、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不是要改变我们的根本性质,而是要改变我们的具体制度.

2、“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

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真能抢我国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155-157页,简答、分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1)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哪些方面的重大关系?(第157页,分析)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58-159,问答)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60-161,问答)

(1)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独立自主并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更不是闭关自守。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

张对外开放,主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从来不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就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第159-161页,简答)

在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改革开放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意义:实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到同时也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9、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163-165,问答)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建成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出口和入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形成国际贸易监管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某种程度上是世界文明的制度化体现,只有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制定的规则才会更公正、合理。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树立开放的安全观,努力实验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含哪些要点?(第168页,3个要点,选择、简答)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168页,3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的长处。

3.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169页,判断、材料分析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2)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3)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4、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第170-172页,简答)

理由: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71页)

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丰义性质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如果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果否定和取消了公有制,实行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就将不复存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174-176页,选择、判断)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原因: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7、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方针政策是什么?(177页末段)

(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治理和效益;(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86-188页)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第180-183页,5个方面,简答)

①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

②人民代表人会制度,政体,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家基本政党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政治制度

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

10、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90-191页,问答)

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基本原则: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11、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191-197页,3个方面,简答、分析)

(1)文化是综和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第192-193页,简答)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93-195页,选择、判断、简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3、什么是文化强国?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95-197页,分析、简答)

文化强国: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其表现在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把握好文化发展规律;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4)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5)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知道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14、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8页,问答)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199-200,页,分析、简答)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6、怎样才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201-202页,问答)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加强法制

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国家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民生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

18、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202-207页,分析、简答)

生态文明建设: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1)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把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

(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依法追究责任。

整理版毛概考题和答案

单选题 1;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的核心(以人为本) 2;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最根本是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3;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一个中国)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跨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阶段完成) 5;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相协调) 6;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 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以实行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市场经济不属于社基本制度范畴) 8;在中国外交要把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 9;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工人阶级) 10;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方针和路线的基本原则) 12;现阶段中国的基本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第三步(21世纪中叶从国名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展水平) 14;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 1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在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国民经济发展控制力上) 17;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8;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9;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 多选题 1;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含义是什么? (改革是解放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原有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变化) 2;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是什么? (民主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本质要求;重要目标;政治的保证) 4;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享有哪些权力? (立法;行政管理;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5;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是什么? (所有制结构上;分配制度上;宏观调控上) 7;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社会文化重要意义?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毛概期末复习简答题标准答案

毛概期末复习简答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2013毛概复习材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坚持及其意义2 4、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2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要求?2 6、我国有哪些基本外交政策及主张3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 8、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 9、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3 10、怎样正确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4 1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4 13、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5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依据?5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意义?5 16、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 17、法律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什么作用?6 18、市场经济下,为什么要注重加强到的建设?6 19、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名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6 20、如何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6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坚持及其意义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②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 3、谈谈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

毛概提纲完整版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内涵: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军队战略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建设和文化工作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1、两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2、关系: 1、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实力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毛概复习资料(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书P4—5)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书P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书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P26-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书P35—37)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书P45—46)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书P56-57)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革命的

毛概实践调查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调查报告提纲 专业班级:机械1301 成员姓名学号:王雄海3130701044 邝德福3130301011 蒋欣3130301016 杨忍3130706023 陈俊成3130307042 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公务员生活情况调查 实践调研对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实践调研时间、地点:2015年4月某机关事业单位 实践调研活动方案设计构思:

尊敬的公务员同志: 您好! 我们是江苏大学的学生,为了研究我国公务员生活质量的现况及改进策略,特开展此次调查。本问卷匿名填写,您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对所有调查信息保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 B.已婚 C.离婚 D.丧偶 2.您的行政级别: A.部级及以上 B.厅级 C.处级 D.科级 E.无行政级别 3.您的车房情况如何 A.无车无房 B.有车无房 C.有房无车 D.有车有房 4.睡眠质量不好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5.经常感到疲倦,浑身乏力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6.胃口不好,无缘无故地不想吃饭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7.不再热衷于朋友间的聚会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8.很少有什么事能让我高兴起来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9.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0.工作之余,我还有一定的时间照看家里的事情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1.工作之余,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娱乐活动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2.我定期地、有规律地参加健身活动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3.我有机会经常和朋友们聚会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4.考虑到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况,您认为您目前的收入是否满意? A.同意 B.一般 C.不同意 15.您对单位为您提供的各项补贴和福利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6.您对自己日常的生活环境满意吗 A.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7.您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满意吗? A.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8.您的家人对您的工作满意吗? A.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P36 科学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 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党章》 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 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 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 是( 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 是由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和坚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 联系、互相贯通、 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 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 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 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 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 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 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 义新境界; (1) (2) (3) (4) (5)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之间的关系: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 法。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 篇一:20XX年版毛概自主学习计划提纲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 年版自主学习提纲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具体而言: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历史地位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1 页共 1 页

毛概重点整理附答案版(7~14章)

毛概资料整理 第七章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控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作用? 一是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 二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第九章 1、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重要作用。 2、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看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不同时期参与国家政权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者,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哪些根本不同? (1)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的不同。 (2)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第十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年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毛概(从第八章开始)复习大纲及答案(更完善)

2012-2013(2)学期“概论”课复习大纲 (一)1.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答: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4)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制,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1)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6.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答:1)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分配问题,首先要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收入,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匹配。 2)规范分配秩序。限制垄断行业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 3)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提升劳动者技能、鼓励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毛概复习提纲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P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P5-P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P13-P16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P22-2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29-3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毛概大纲整理答案(下)

(第八章)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客观必然性: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不然出现差距。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烧、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第九章)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个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实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毛概自主学习题(附答案)

毛概自主学习题答案(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具体而言: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1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

毛概复习(含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的提出(p2)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而就全党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经过延安整风,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比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重要思想。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所取得的成就仍是巨大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列宁主

毛概整理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过程中的几个标志性事件 a.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b.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d.1942年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e.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 f.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科学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a.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b.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c.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6.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评价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本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重要意义: a.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017-2018毛概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附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概论”课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原因及最新理论成果 答:a.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P4 b.原因及意义:(1)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a.民族 危机的出现;b.救亡图存运动的出现;c.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的反思,对器物层面的追求等。)(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追求。P3 c.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P5-6 2、十九大:我国当前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答:最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答:实事求是(精髓(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农民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P50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P46 关系:二者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P51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9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答: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8、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利润分配政策 在利润上实行“四马分肥”的政策,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各占1/4。 9、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105 答:a.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立相适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