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摘要:目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智慧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势,其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促使教学系统能够进一步走向网络化以及广泛化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整个教育发展相互结合,能够进一步对其教学的改革进行目标的达到。其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还能够进一步对整个教育的模式和学生们感知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应

的创新。因此,在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变革创新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创新;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05-2

1 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只是对于其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相关的方法等等进行了一定的

转变,在其转变的过程中利用了相对比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

物力资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创新的速度,但是对于其根本模式的创新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

对于教学的模式来说,其主要说的是在相关的理论基础条件下,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的基础,对各个能够保证其教学过程达到相应的目标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融合,进而促使其能够融合成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的教学

结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主体都是老师,老师通过相应的知识解答并且进行相应的教学等等向学生们传输一

定的知识结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被动,而对于各种教学器材来说都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提高老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能力,但是会促使学生们失去主动的感知能力,进而对学生们自由发挥的能力进行了限制,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就会促使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化,没有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人才的建设。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要求

首先就需要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对教学的主要性质进行

相应的了解,并且还要将相对创新的理论作为主要的基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相应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保证其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就是要对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教师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为学生们引导的作用,并且组织学生们能够积极的融入进学习的气氛中去,学生们并不只是被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信息技术与其创新的方式相互融合。

3 信息化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途径

智慧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是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校园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网络建设为主要基础,能够给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更加促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对各个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以及高效化。对于智慧教育的发展来说,其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主要基础,进一步促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相关的资料源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提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转变。

3.1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理念创新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

本宗旨,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素质教育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理念上,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的互联网,其“精神内核”是“民主、协作、交互、共享、探究和创新”,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并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教学理念朝着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等深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

3.2 对相应的资料源进行建设,并且完善相应的平台

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要积极引用相应的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并且还要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要保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网络资料,还要对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配置和研发。而且还要进一步对老师们的资料源开发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促进整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教学化的发展,保证资料源能够被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享用。

3.3 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网络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

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整个网络管理平台,将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网络管理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工作、学习的快捷高效交流,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效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综合的教育整体。

3.4 构建运维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建立与信息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信息化校园管理”建设的长效保障。同时,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最后,提高体育特色信息化管理水平。香雪小学作为体育项目特色学校,通过信息化管理,做好体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开设体育项目特色网页,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求体育特色效益获得最大化。 3.5 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3.5.1 建设标准化多媒体教室

在目前我国信息化形式教学的模式下,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其多媒体教室都产生了数量相对较少,供应不足的

现象,还会产生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的问题,对于课件的制作效率以及制作的水准都相对比较低下,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相关的学校在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的加大,并且还能够对其曾经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增多,进一步促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相应的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统一的标准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相应的建设,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3.5.2 提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化利用互联网教学资

目前我国网络化发展相对比较发达,进而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不仅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而且也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丰富。不过,网络的发展不单单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懒惰

性的影响。对于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说,不建立相应的学习以及教学的目标,就会产生选择过程中的迷茫性,这不仅会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会进一步耽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因此,相关的老师在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目标以及对象和其自身教学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网络资源选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

大部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还要多方面掌握更重要媒体设备的使用,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其自身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相应的知识。

3.5.3 加强老师对于课件的制作水准

对于老师的教学过程来说,一个品质相对优秀的教学课件是其保证教学水平提升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其自身的条件,对其课件制作的水准不断提升。对于学校来说,还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对老师们进行课件制作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每一个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的方法,进一步为老师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收集。在老师们进行课件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所讲解的内容,并且还要对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多使用相应的图片以及表格等等,促使其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在乐趣中进行其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而且,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对学生们学习的中心思想进行偏离,要利用相应的课件对难题进行相应的简化,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3.5.4 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

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新型的教学方式过程

中,老师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要的引导作用,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中心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方式以及结构进行相应的创新,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丰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选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媒

体工具。不同的媒体工具起到的教学作用不同,因此,其相应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如果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媒体设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且总结相应的经验,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对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规律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的媒体以及网络进行相应的

创新应用,还要对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进而促使教学的创新,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智慧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1-9.

[2] 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70-74.

[3]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

国教育信息化,2014,09:4-8.

[4]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5]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6] 陈琳,陈耀华,张虹,赵苗苗.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论[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12-18.

[7]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01:4-7.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工作会议综述 作者:李丹董少校张晨出自: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5日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12月2日至3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总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经验,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会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关于教学工作的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了本届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抓住当前关键战略机遇期,切实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两个“前所未有”,强调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 袁贵仁指出,一定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是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人,在校生近2200万人,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总结说。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袁贵仁部长的讲话和鲁昕副部长的总结引起了与会600多名代表的强烈共鸣。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近20年来,上海中职教育走过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精”的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理念,上海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做精、做特、做强”,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云南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杨伟介绍说,2010年,云南职教招生人数第一次突破了30万人,高中阶段职教首次超过了普教。“职业教育发展正从注重规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变革(1)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单位: 姓名: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明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师生关系转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从近些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因此“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又存在这怎样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会对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依次看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简介 1、改革的背景 光华教育集团作为一个老牌的民办教育机构,有十多年的办 学历史,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走在教改的前沿。早在1997年集 团就在无锡光华学校就率先进行了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学中使 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组织开展学习 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进行了“分层分类,跑班上课”,在教育 上开展了“导师制”,“自主德育模式”“个案教育”等教育模式。 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理论及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是未来 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已是教育界的共识,适应信息化社会也 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光华集团董事长何光华先生敏锐的感觉到,光华集团升级改造, 第二次创业的机会到了,高瞻远瞩地提出"44321光华教育模式",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学中,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他一边 对校园硬件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了网络化教室,添置了大量设备;一边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教师全面进行改革实践,结合网 络化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和教育模式创新。恰在此时,教育部 发布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的决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创新活动。 2、信息化课改情况简介 (1)、信息化教学是指依托网络,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设 计为手段,储存、传递学习资源,管理、评估教学信息的交互活动。广义上讲,是指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

是指网络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 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改革,目 前我们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 (2)主要特点: 课堂特点: 学生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 每个教室有六个长条形网络学习用桌,学生方阵式排位,根据教 室人数按照异质分组原则4—6人一组,每个小组在不同课堂都有 学科委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集体探究。学生在这节 课是“兵”,下节课可能就是“将”,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事做,教室前后两块黑板是学生表演的阵地,学校的腾讯通通讯平 台也是交流、创造和展示的舞台,力求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做“活”教学。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点燃学 生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激情和主动的精神。 角色的转变: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专家和权威转变为“领航员”。教师是教 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是乐于协作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拥有大量经过教师选择设计的学习资源,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 校也将变得更像寓教于乐的天地,在这里可以了解社会的功能,学 习解决处理小组协作所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更为 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有个性化……,学校不再枯燥,而变得更为 有趣,人人向往! B-learning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日期: 2

浅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赵忠云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人才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4)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

谈创新性教育 一、创新教育--时代对教育的必然选择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同时又充满机遇的新时代。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当令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这实际上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内涵与取向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调整。 2000年1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 我国的教育曾经历过两次重要的大调整。一次是进入封建社后,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形成的以科举考试为基本形式,以经史之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另一次是近代以后形成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大大加强了现代科学知识内容的"新式教育"--学科教育。今天,我们实际上正面临着第三次教育大调整。因为植根于农业经济社会、后来在工业经济社会日趋成熟的当代教育,已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实现强国梦,首先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能否根本上作出变革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也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事实上,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出积极的调整,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性的问题。1999年,世界银行发表了《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其主题就是:"有利于发展的知识"。(Knowlege forDevelopment)这份报告呼吁各国利用知识积累的增长来实现增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并充分肯定了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知识战略。该报告着重强调,知识经济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新机遇,发展中国家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知识更快地生产、传播与使用,当然,关键的问题是形成有效使用知识的能力,跻身全球知识经济的分工体系。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履行其特殊的历史责任,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竞争力方面,在国家形成有效使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在21世纪更有力地脐身全球知识经济分工体系作出贡献。--以上是我们对创新教育必要性的一点认识。 二、浙江省推进创新教育的认识框架与研究方案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教育文档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环 节备受人们关注,由此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学 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推进新一轮的小学教学改 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一些推进小学教 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一、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将问题归结为一 些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1. 教学形式单一,?W 生处于被动状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的诱导,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不注重这一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像过去传统的方式一样,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专心的听取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师生之间所不可缺少的互动,这显然忽视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长期如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必然造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难以促进各项能力的培养。 2. 师资队伍有待提高,对改革认识不足 小学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师是终身制的职业,工作稳定而安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普遍思想懈怠,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教学设置相对于中学来说内容简单,只要按照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表进行授课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进行改革,就会使他们失去当前安逸的生活,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这显然会造成他们当前的利益的丧失,这种对改革的片面认识直接制约了小学教学的发展,更没有改革和创新之言。 3. 教材设置随意,脱离现实需要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的研究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的研究 摘要:笔者从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出发,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对搭建信息 化教改平台中的技术参数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打造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 习环境的“移动数字化课堂”,深刻改变学校教与学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改革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求深入落实《教育信息 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 的学习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 步深入,新型教学应用信息化形式,为实现学生“减负”、助力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利用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已成为 我国教育界全行业关注的热点。 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是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工作重点 是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变革,需要对教学方式整体设计,是软硬件、资源与教学过 程的重新整合。随着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应用尝试,承载应用的方式逐 渐从笨重的PC和笔记本电脑演变到轻巧便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数字化教学改革相关应用的内容也从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为主,变成了将数 字终端、软件、资源、平台等集成为一体的整体性解决方案的全面部署。信息化 教学改革平台建设应遵循如下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结构体系 数字化教学改革平台现阶段由多个应用系统和两项服务构成: “服务系统”是整个数字化教学改革平台的基础部分,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部分,平台运行涉及到的学校、院系、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信息、报表等要 素都在服务系统中才能建立、编辑或删除,其他应用系统的信息和业务处理,都 要通过“服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统计查询。 “课程开发系统”和“教学系统” 是用数字化手段承载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材 准备、备课、授课、作业管理等日常教学工作的应用部分,是改变教学模式的有 益探索,是引导教师“易教乐教”的现代化工具,是落实教改任务中“教”这方面工 作的重要系统模块。 “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系统”是用新颖的数字化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转变学习习惯的应用部分,是引导学生“易学乐学”“终生学习”的现代化工具,是落实教改任务中“学”这方面工作的重要系统模块。 “能力测试系统”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多终端上使用随 堂快测、网络练习、网络考试等功能,有效地检验授课与学习的效果,提升教师 授课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习跟踪系统”用于管理学生实习环节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 的实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实习作业和实习日志等情况;学生可以 随时汇报实习情况,及时完成实习作业,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便于学校对实习

信息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基础 (一)背景 交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教学理念,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优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做人才准备。 经过一年的建设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与条件建设等6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共完成37项具体任务,任务完成率在95%以上。 二、思路与目标 (一)预定目标 1.信息化课程: ①微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立体化教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信息化资源: ①核心课程的无纸化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②教学软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③信息化试题库《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4.信息化考试: 《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驾驶技术》 5.信息化教学大赛 参加集团信息化教学大赛、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基本思路 1.信息化课程: ①微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立体化教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信息化资源: ①核心课程的无纸化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②教学软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③信息化试题库《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4.信息化考试: 《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驾驶技术》 5.信息化教学大赛 参加集团信息化教学大赛、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 三、实施内容 1.信息化课程: ①微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立体化教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信息化资源: ①核心课程的无纸化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②教学软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③信息化试题库《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4.信息化考试: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着眼与课外复杂的教育工作: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培训,做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做好学生课堂外自学时刻安排,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重抓;课外;教育 自2001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宽敞教师的极积参与,全国各地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或方法。同时,涌现出象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新的课堂教学典范,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成果的同时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以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一、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沉睡的善意与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正义感和健康的社会公民。必须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

1、抓好“奉献和宽容”教育 学生都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本性,因此我们安排他做情况时喜爱事事求平均,实际上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公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和进展,必定需要一些人作出自我牺牲,必定有一些走在社会进展前面的道德先行者。一个集体要想和平和谐的进展,必定有一些人要多付出一些,要多牺牲一些。要善于从学校、班级、小组当中找到一些乐于奉献、心胸宽敞的实例来引导和教育其他学生,要善于从周围的人和事当中去体验和感悟。假如人人都具备了乐于奉献,甘于吃亏、宽容的品质,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抓好“律己、宽人”教育 中学生总喜爱拿不人的错误为自己开脱,用不人的失误来原谅自己的错误!“严于他人,宽以待己”成为他们不知不觉的处世适应。我们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进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想成功,想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的关心同学,尽可能少地苦恼不人;我们能够借钞票给不人,但尽量不要向不人借钞票;当我们做了对不起不人的事时,我们一定要讲一声“对不起”,而当不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时,我们应该讲一声“没关系”。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崇敬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3、抓好“生活、生命、生存”教育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应用

辛业与科妆iM云2019年第18卷第5期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应用□刘辉周艳玲李浪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传统行业融入互联网创造出新的经济生态,充分优化和集中社会资源配置,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教育结合“互联网+”是时代发展趋势,在线课程符合“互联网+”教育,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以及访谈了解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发展现状,分析高校信息化改革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策略,以期帮助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在线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帮助高校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8]436号No:538)和2017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701048037,201702071007)与衡阳师范,学院优质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编号:校教字[2017]41号)及2017年度南华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编号:2017XYB19)和2018年度南华大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 (编号:2018XSZ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辉(1980~),男,湖南长沙人;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周艳玲,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浪,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现状 (一)在线课程对传统课堂教学造成一定冲击。"互联网+”教育时代,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线课程教学的高校数量不多。大部分高校没有组建专门的线上课程开发团队,线上课程建设资金不足,开发线上课程人力资源有限。就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建设开展在线课程会对传统教学造成一定冲击,存在学生更喜欢线上课程学习,不重视传统教学,导致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时学习态度散漫,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不符合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大部分高校仅开设了部分公共选修课试水线上课程,高校需要一定时间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深化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助力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高校现行管理制度不适用于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差异巨大,高校传统教学以学分制作为课程学习考核方式,学生学习必须从头开始直至全部完成学习课程才能得到相应学分,在线课程可随时加入,如遇突发情况需要退出课程学习不会对学生造成实质性损失。传统教学的考核与管理模式不适用于线上课程与传统课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线上课程考核主要以线上课堂作业和开放性习题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有限。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如何处理学生线上课程学习产生的学习数据成为亟待解决问题。高校需要获得企业资金和渠道上的支持,合作开发线上课程,教育企业开发课程趋于形式化,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以营利为主的商业化课程开发模式不能有效结合高校实际教学情况,不利于高校开展个性化特色教学,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对信息化教学改革收效甚微。 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 (一)引进资源同时注重自主开发线上课程。高校在线上课程建设初期,自身线上课程开发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大量甄选引入优秀的线上教育资源,教师对较为成熟的线上课程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分析课程结构,探索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高校应积极组建线上课程开发团队,结合已有线上课程资源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特色线上课程。不同高校之间应积极交流合作,共同发起线上课程项目。协同开发线上课程,有利于院校在合作实践中发现本身线上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深化线上课程开发理论,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为奠定校园网上在线课程的建设基础与技术,可实现校企合作,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针对人才培养计划,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在线网络课程,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根据高校教师设计的在线网络课程设置计划,进行技术重组与设备配置,共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减轻学校资金与技术负担的同时,深化校企合作,也为企业提供线上员工培训途径。 (二)建设与应用并重,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公选课程以及课外拓展课程等,都是以共享、开放、协作为主,在线开放课程设置中要拓展协作渠道,除却一般的师生交流的论坛、在线答疑等,还要加入测试以及作业互评等环节。根据高校教育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优化拓展线上课程的建设功能与教学环节,注重引入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产生的海量数据,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信息价值,以此构建课程反馈体系,持续促进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优化以及教学管理方式革新。 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信息化改革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形成教学管理新格局。在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需依据在线开放课程的操作与课程资源挖掘等,注重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在线网络培训以及信息技术考核等,依托于系统化的培训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使得教师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强化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学校倡导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19(18)5-183?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时代的挑战和教育中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品格。这种考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的对于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的诉求,又有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现行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考验的方案,从教育规模的扩充,到教育体制的变革,乃至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理当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这场着眼于质变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 在假期间,我有幸读了孙亚玲范蔚两位老师主编的《课堂的变革与创新》一书,从经典感言到感言品悟,从典型案例到深刻启示,这本书带领读者分析了教师观各方面涉及到的细节。读完之后,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作为汽修专业课教师,在此,针对汽修的课堂说几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让汽车的生产维修中不断地应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工艺,为适应时代的进步,汽修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新时期下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有许多明显的弊端存在,就一定程度而言对汽修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于创新改革.本文就新时期下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途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课堂教学现状还是围绕“教师上台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独操作,学生众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永远的被动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仍然拘泥在“讲理论在教室,操作在实训室”,导致理论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脱节,这样的实训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有效拓展,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实训课堂应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教”而缺失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一、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好处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二、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校园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校园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资料”。教师自己能够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潜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场地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在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应用,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的质量,为我国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伴随这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教育体质改革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无局限性的教学空间限制,致使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和转变,开始大规模的被我国高校接受和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将信息化应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课堂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的解决高校课堂的效率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将学生转变为技术人才从而送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明确的目的下,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随时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态度。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1] 首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在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中,每节课都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表现为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到什么,而课堂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更好完成这一目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节课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相应的知识。将整个课堂定义为学会,学生就存在一个很强的被动性,同时也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将课堂看作是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场所。 其次,课堂以老师和学生共同为主体。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与老师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主要利用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在经过单位对创新教育的解读报告会后,我谈谈感触相对深的两点,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重点我认为放在“育”上更为契合,先有教而后育,教并不是死板教条,人类发展至今,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创造文明,文明的延续依靠语言,我们传播的唯一性是诉说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因为我们的延续,后代得以依托语言创造出许多没有的东西,这是除智人外的生物做不到的,这无疑揭橥了“育”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的创造更新,而且是反复更新交叠,螺旋式上升,在这个庞大的发展规律中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以个体为单位的创新工兵,眼下这个三年行动就是其中一份子。 基本原则是任何事物的法则,创新教育也一定有,抛开一尘不变的内容,我格外的注意到了第四点,即“课堂内外联动、线上线下链接,让创新教育时时处处泛在、学习时空重构”。现在我们讲大数据时代,作为培养这个时代的工程师的学校,我们必然是要和时代环境密切联系,旧时讲生活本身是本书,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校里校外都是学习的场所,可能现在多了沉浸式体验,我们得走出去。毕竟灵感不只是在学校里。 第二个是重点任务里第二条第五点,即“职业教育:显一技之能、重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我们的教育中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投入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只不过大家的形式不同,有些人作为员工,有些作为老板,有些二合一身份,自从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大家就没有停下来“叮叮叮”的脚步,我们可以和熟人或者陌生人一起通过某种契约同为了人类的延续建设着,我们从小在学校学习了知识,修炼了技能,最后在社会大舞台彰显自己的风采,人类文明光靠延续是不能走出今天这样的灿烂多彩,几个大的时代革命无一不是重要的转折点,而转折的动力正来自创造,所以说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将来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就是不存在的,既然立足你就要拿出立足的本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投身于应用当中,说到这还不是特别重要。现在讲究高效率,我认为效率从根本上讲就是因材施教,鼓励激发学生的天赋,一旦一个人的潜能被挖掘见天日,之后便会开始高效运行他的一生。 虽然是三年行动计划,但是绝不单单是停留在数字上,我其实非常高兴看到并且参与到我们黄浦区教育局的这个计划当中,比起拟定,我更喜欢富有挑战的行动。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最近我校举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课程的培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几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只就自己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 “人格养成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所以我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力求把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却有所忽略。我认为一些基本的素养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也不用我们这些大学专业课老师再浪费时间去说了。而培训课教授给我们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切的把一些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教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在备课时,结合所授内容,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自己的教案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采用学生能接受或是喜欢的方式把人生道理灌输给学生。 (二)高校教师要具备营造课堂幸福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众所周知,在高校讲大四专业课可以说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学生们面对的多方面的原因不来上课,有考研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学分不够干脆不来上课的。彭林教授在讲他是如何开设《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这门选修课的时候,他特别提到第一次开这门课的时候,偌大的教室,只坐了区区18个学生。他说当时他也心凉,但是他依然认真的备课、授课。这18个学生上到最后,没有一个学生逃课的。几轮课开下来,现在清华的学生每学期报选修课,因为选彭教授课的学生很多,所以,如果想选彭教授的课,需早早守候在电脑旁,选课开始后,学生要抢着报名才能报上。我想,如果这些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修学分,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正因为,上彭教授的课,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十年磨一剑,以治学为乐,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乐,快乐互相传递。彭教授的讲授,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样的课堂是让人有幸福感的课堂。因此,我觉得应该在教授学生知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最新范文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观念创新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1.1.1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 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这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是创造性发展的依据,没有个性难以培养创造性。因此,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性教育。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差异入手,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1.1.2创新教育观念 所谓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从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

创新教育改革论文以创新教育引领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改革论文以创 新教育引领教学改革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教育改革创新论文:以创新教育引领教学改革 摘要: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因素,并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提出了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希望能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概述 1.创新教育。进入21世纪,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加强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素质教育。为适应这一价值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展开。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阵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更侧重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

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 3.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是以创新教育为理念,素质教育为实现形式的,所以处理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教育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明晰二者关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二是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大到教育目的、教育理念的创新,小至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改革正是实现这一价值取向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当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法研究。长期以来,教师重视的是传授知识,强调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和理解,即所谓“填鸭式”教学法[1]。这种忽视对知识技能获取过程指导的教法,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