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叙利亚战争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浅析叙利亚战争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浅析叙利亚战争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浅析叙利亚战争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某某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

(浅析叙利亚战争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姓名:林果

院系:教师与音乐学院

年级:12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提交日期:2013年11 月17日

摘要:战火在叙利亚经济中心阿勒颇外围继续燃烧,但城里的生活还要继续。叙利亚议题给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由于投资者仍担心叙利亚局势,8月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部下跌,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500得2012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受利好经济数据推动,这种根据叙利亚动武局势瞬息变化的“震荡市”格局将延续。战时通胀进一步加剧叙利亚战争危机将影响全球经济;那么叙利亚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真的像市场反应得这样大么油价上行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对居民的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影响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美国对叙利亚短期的军事行动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引发连锁反应并冲击到国际油价,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放大。尽管叙利亚并非全球主要产油国,但市场担心美国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影响中东地区石油供给量,国际油价走高。

关键词:叙利亚战争全球经济市场阴霾经济走势

一、叙利亚简介以及战争原因分析

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中东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石油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影响力非常大。因此中东地区也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地区,所以中东地区矛盾冲突不断,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 (叙利亚执政集团主要属于伊斯兰什叶派,叙利亚与伊朗在中东地区一直是联盟关系)

1.政治原因,叙利亚爆发危机的原因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北非国家相继兴

起的“阿拉伯革命”。“阿拉伯革命”具有明显的扩散性特点,从突尼斯总统本.阿

里弃国出逃、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巴林发生流血冲突、也门总统萨利

赫宣布同意以辞职换取免予起诉,之后三次反悔,目前与反对派继续胶着,再

到利比亚爆发了西方主导的又一场地区局部战争。叙利亚爆发的政治动荡完全

效仿了突尼斯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反对派的“经验”。

2.经济原因。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

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对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经垂涎已久,这次叙利亚国内反对派与政

府之间的矛盾给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想

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石油等资源.

3.宗教原因,阿拉伯国家联盟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执政,其中沙特阿拉伯

凭借强大经济实力一直阿盟中扮演老大角色(什叶派、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

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其中逊尼派是人数最多的教

派其次就是什叶派)。伊斯兰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由来已久,在阿拉伯国家眼

里,这是一场教派战争,一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尔政权主导的伊斯兰什叶派,

而另一方则是代表阿拉伯大多数的伊斯兰逊尼派。沙特认为,伊朗企图通过挑起

阿拉伯国家教派冲突来实现其控制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因此,两个国家形成对抗

局面。

西方炮制的叙利亚危机已成为中东动荡的最新火药桶;当前,叙利亚问题是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内外局势渐趋复杂。

二、叙利亚战争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影响

据俄罗斯《报纸报》11月7日消息,阿拉伯媒体报道称,叙利亚战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030亿美元。这一数据援引自联合国中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报告。报道同时指出,叙利亚失业人数约达233万人。与此同时,受战争影响,叙利亚人口缩减了8%。

叙利亚的地缘位置远离主要国际航道、石油输送管道和能源产地,战争如果被控制在叙利亚境内和邻国边境地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叙利亚并非能源输出国,制造业水平低下且规模很小,不会对石油价格造成明显冲击,更不会对一般工业品市场有可察觉的影响,但会对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工业造成一定刺激,这些国家的军工部门是战争的直接受益方,收益来自战争消耗的补充订单和可能出现的战后热门武器销售。

如果战争规模失控,引起海湾局势紧张,对石油产地和海上输送通道安全的担忧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石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是,就目前美国、北约和海合会国家有限的战争意志来看,战争失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

叙利亚冲突的不断升级,导致油价也在不断上涨。更为严重的是,战争外溢效应逐渐显著,邻国伊拉克爆炸和枪击事件频发,甚至有加入反对派作战的“基地”组织破坏石油管道的现象。全球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受到破坏将严重影响石油出口安全,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冲突的加剧只能是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叙利亚战争未来经济影响的走势分析

叙利亚危机发生在世界能源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无疑会对未来的全球石油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全球能源资源中心从中东朝美洲位移(加拿大—美国—拉美一线被视为全球新的能源中心),加之页岩气、页岩油在美国批量性开采,如果叙利亚危机强化人们对中东能源脆弱性的认识,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能源地带势必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将加速美国的经济复苏,而且将进一步强化美国的实力地位。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当前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速度、稳定就业市场、深化结构调整,任何战争都可能扰乱这一进程。尤其对中国、印度等对能源依赖度较高的国家而言,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四、世界各国对叙利亚战争的表态

俄罗斯:反对偏袒叙反对派。俄在叙问题上态度鲜明,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叙危机,反对外部势力偏袒叙反对派并向反对派提供武器。俄认为,不仅应该向叙政府,也应向叙反对派施加压力,迫使双方展开对话。俄反对阿盟中止叙成员国资格的决定,但支持阿盟向叙派遣观察团。作为“前强国“,俄罗斯一直在争取不激怒美国的前提下遏制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这无关正义,而是预防。但俄罗斯的反对是有底线的,正如前南战争,一旦涉及军事对抗美欧,俄罗斯只有退却。即使在冷战时期俄罗斯也很少直接军事干预,充其量运送点武器什么的。美国:推动颠覆叙政权。

美国积极展开外交攻势,联合欧盟、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等,加强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试图动摇巴沙尔政权的根基;另一方面,美国正悄悄向叙反对派提供各种支持。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影响力的理想做法就是让自己成为”道义“的代言人。凭借压倒性的武力优势支撑对外政策,它的根本目的当然是维护国家利益,至于同时是否促进了国际社会”道义“的发展,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一些国家追随美国一方面是跟美国有着同样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冷战的惯性思维,还有就是”民主“确实是在国内说的过去的普遍认识。人吃饱了才会找事做,这些国家经济上过得去就想做点”慈善“事业,济世救人了。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推动叙利亚问题和平解决,促进中东地区局势逐步走向稳定,是中国一贯原则立场。这充分关照了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的高度责任感。中国不支持武力解决,中国希望叙利亚接受与执行安南的六点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双庆.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J]. 现代国际关系. 2012(01)

[2].张新.叙利亚乱局将走向何方[N]. 解放军报. 2012-06-16 (004)

[3] 周新力.叙利亚:行走于和解与内战边缘[N]. 中国民族报. 2012-06-08 (008)

[4]. 李逸达. 叙利亚经济困于动荡和制裁. 人民日报. [N]. 2011-12-02(022)

[5] 姚大学,闫伟.叙利亚危机的根源及未来政治生态[J]. 西亚非洲. 2012(06)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酉阳三中王海波 一、教材分析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第三节,本课主要分两个子目讲述的现代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第一子目惨烈空前的两伊战争中,则主要讲述了,伊拉克和伊朗两大海湾强国,在民族、宗教信仰、国家利益以及领土划分等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在石油问题和两国政府领导人政策上的冲突,加剧了矛盾。两国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同时给中东地区的和平带来的威胁。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都有使用高科技武器,但是真正大规模使用高科技武器并且对海湾影响深远的还是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次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对世界影响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影响至为深远,而海湾战争所体现的高科技对战争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本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学生理解现代海湾地区国际关系复杂化的一个窗口,学习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在美国等大国关注海湾、中东地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中国乃至联合国对于和平和解决海湾国家之间的冲突所作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是:“了解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课标这样明确的要求,将两伊战争划归为地区冲突,而海湾战争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现代战争,是有其道理的。然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归为一课,标题定为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也是出于编者的考虑,其中两伊战争属于海湾地区的地区冲突,而海湾战争是属于海湾地区的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同属一地区的战争,年代相差不大,归为一课,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海湾地区的矛盾、冲突。并且两伊战争也使用过高科技武器,也应属于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一例,知识没有海湾战争那么典型。同时将两伊战争列为《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的第一子目,则更有利于第二节频繁的地区冲突和第三节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衔接。基于上述分析,现将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参与国、结果等等); 分析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了解两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 了解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特点,能分析出现代高科技与现代战争之间 的关系;明白联合国和中国等世界和平力量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大致了解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基本史实;通过学生材料及教材,分析两伊战争及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战争给人类带来 的教训;通过展示大量的有关海湾战争的图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及教师 的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及 教材,让学生明白在海湾危机后,中美的态度、国际不同的关注以及联合国 所做的努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战争给战争双方带来的危害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同时使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各种特点,

《两伊战争》教案最全版

《两伊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两伊矛盾及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 2、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3、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4、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知识结构:

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两伊矛盾从何而来? 2、两伊战争的经过如何? 3、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是什么? 一、背景(领土纠纷、教派分歧、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环境。) 1.领土(石油)争端: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 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

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由于两国所处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盛产石油资源,长期以来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2.宗教矛盾: ①宗教观点: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 ②个人恩怨:萨达姆与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 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 3.库尔德人问题: 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5.大国力量介入: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1979年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年初,伊朗爆发了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 和国,霍梅尼成为最高精神领袖,是实际的国家领导者。年中,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开始了长期的铁腕 统治。霍梅尼掌握政权后,提出要建立高于世俗政权的宗教统治,严格按照古兰经教义行事,对外抵制西方 的一切影响。霍梅尼主张对外输出这种“伊斯兰革命”,在中东各国什叶派穆斯林中造成强烈影响,伊拉克的什 叶派穆斯林首次公开要求实行社会革命,改变政治制度,这给伊拉克政府增添了巨大压力。萨达姆上台后, 更是视“伊斯兰革命”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对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利用伊朗革命后政局尚不稳定的时机,先发制人,对伊朗给予打击。 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 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得到美国支持帮助,在领土问题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 二、战争过程:(三个阶段) ①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 ②概况: 战争三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袭船战” 、“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使用化学武器

海湾战争后勤研究1

第一章战争的现实 有人曾把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的规模,比作一声令下马上把阿拉斯加州的全体居民及其个人家当全部运到大洋彼岸,或将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城整个搬家。 部队饮食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也就是在海湾战争的前期、中期、后期,在西南亚的美国陆军后勤工作人员,在第22支援司令部和第1、第2军支援司令部的组织指挥下,制定计划,组织运送,向部队供应了一亿二千二百万餐口粮,这相当于为怀俄明和佛蒙特两州所有居民供应一日三餐达40天之久。 部队运输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上述支援部队提供油料13亿加仑,等于首都华盛顿同期油耗量的七倍,或约等于哥伦比亚特区,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12个月的总耗油量。 同一年内,这些后勤支援部队及其雇用的司机在战区行车近5200万英里,等于到月球往返100多次,环地球行驶2000多次,或等于从洛杉机到纽约往返10000多次。 军队是各种需求的集合体。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种类繁多而复杂,而有时还相互矛盾。军队既需要训练精良、机动灵活的作战部队(军事术语称其为“牙齿”),也需要大量的支援部队(“尾巴”);既需要坦克、飞机、弹药,也需要面包师和官僚(毫无疑问,官僚也是有用的),木工和出纳员,殡葬人员及律师。 除此之外,军队还需要指引交通方向。在战争中,沿沙特公路网新树立了近500个交通标牌,帮助美国士兵及其他第三国人员在缺乏地貌特征的地形条件下找到他们的目的地。 毫无疑问,他们也需要邮政工作人员。从1990年11月到1991年4月,半年内,海湾战争的供应人员和运输人员平均每天运送邮件近500吨。他们总共处理邮件31800多吨,其数量之多足可以用6英尺高的邮件覆盖28个足球场。 这些任务及其他无数的工作,都是由后勤人员完成的。后勤是把运输、补给、仓储、维修、采办、合同、订货、自动化等项工作精心综合成一个紧密有序的整体,确保上述各项工作的最佳化,以保证和促进给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海湾战争中,后勤人员面临的是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他们竭尽全力逐个排除,直到消除了一切因措手不及招致工作严重损失的可能性为止。这就是我们在海湾的所做所为。 1.战争序幕 对许多远离战场,安稳度日的美国人来说,西南亚战争的爆发,来得突然,出人意料。但对伊拉克和科威特来说,这场战争的根源可追溯到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前。科威特的国名起源于“科特”(KUT)一词即“小城堡”,令人想起了这个地区动荡的过去。 在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国家中,长期比较稳定的是科威特,历时两个世纪的统治者阿拉沙巴王朝,赢得了领导温和、宽容不同政见的声誉(至少按中东标准是如此),但科威特从来没有强大到足以独立于其“贪得无厌”的四邻之中的程度。在十九世纪,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着此地区时,科威特仅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半自治区,属巴士拉省(该省现为伊拉克的一个城市)管辖。科威特与巴士拉的这种关系早在1919年就告终结,但后来却成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的依据。在20世纪初期,科威特统治者酋长穆巴拉克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协定,使科威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直到1961年科威特才争得英国同意,宣布完全独立。 与此相反,伊拉克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现代国家形态出现后,始终受到动乱的困扰。从1921年温斯顿·邱吉尔向英国下议院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就可以窥见问题的端倪。邱吉尔在演说中阐明,英国的方针是“以对不列颠及其盟国友好的方式在巴格达古城周围建立一个能够复兴和体现阿拉伯民族古老文化和辉煌的阿拉伯国家”。但这个基础比较薄弱,在以后的37年中,巴格达政府更迭达58次。 1961年6月,科威特脱离英国获得独立6天后,伊拉克卡塞姆上将就声称科威特是伊拉克的领土。英国所显示的武力,使卡塞姆未敢实践其声明,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威胁——有时公开,有时含蓄——后来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例如,1981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告诉科威特一家报纸,两国的边界需要重新划分,他还具体提出伊拉克需要获得易于进入阿拉伯海湾的通路,这就要求科威特必须将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的主权转交给伊拉克。 以后,多次威胁和敌对行动接踵而来。例如,伊拉克的极端分子卷入了一系列的阴谋活动,包括1983年对科威特一连串的炸弹爆炸事件;二年以后,劫持科威特客机事件;以及1985年暗杀科威特统治者的未遂图谋。尽管伊拉克采取了这些好战行动,但科威特的统治者则倾向于对其邻国的侵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从内心讨厌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但更关注的是伊朗原教旨主义穆斯林政权所造成的威胁。当时,伊拉克与伊朗正在交战,正如阿拉伯谚言所说的:“我们敌人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当时伊朗被认为是阿拉伯地区的主要威胁,科威特欣然允许伊拉克利用其港口、公路及其他设施向伊拉克运送军用物资,并为伊拉克作战贡献出80多亿美元。 事实证明,和平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伊拉克的贪婪与不满是根深蒂固的。多亏有了石油收入,八十年代时,科

【国防教育】海湾战争-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

海湾战争 ——“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 海湾战争发生于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历时42天。它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各种新式武器,对伊拉克实施的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中,新型先进武器投入之多,空地一体协同作战配合之密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它标志着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特点的高技术战争新时期。这场战争不仅对中东乃至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湾战争中的海湾系指中东的波斯湾,又称阿拉伯湾。海湾战争的起因要追溯到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海湾地区包括8个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伊拉克和伊朗。当时,伊拉克军事实力最为强大。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上台后,曾与伊朗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元气大伤,国力下降。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谋取石油出口控制权,同事也为了实现其称霸海湾的野心,伊拉克以领土纠纷和科威特违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规定,大量倾销石油为借口,于1990年8月2日凌晨,以5个师德兵力对科威特发起进攻,仅3个小时即夺取了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当日下午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的严厉谴责。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了海湾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也严重损害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海湾地区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战略地位异常重要。石油藏量占世界的60%,产量占欧佩克的68%,美国19%西欧35%、日本70%的石油进口均来自这一地区。一旦海湾地区为伊拉克所控制,它将直接危及西方额经济命脉,这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做决不能做视不管的。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近30个国家做成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武装干涉,从而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 站前,为了进行紧急军事部署,美国制定了“沙漠盾牌”计划,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球性军事调动。这一计划8月4日制定,8月7日付诸实施。根据“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国在海湾地区共部署了43万兵力,作战飞机1100多架,大型水面舰只60余艘(最多时做成6个航母编队)、M1A1“艾布拉姆斯”式主战坦克1500多辆,大口径火炮2000余门,装甲运兵车2500多辆,流动战地医院120所,海水消毒与淡化厂15座。加上其他参战国的部队,多国部队总兵力达到70多万,坦克约4000辆,飞机2000架,各类舰只245艘。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沙漠环境,美军举行了代号为“恐怖之夜”的大规模空袭演习、“正义铁拳”的地面部队大纵深突破演习、“海湾风暴”多兵种立体突袭演习和代号为“迅雷”的海军陆战队登陆演习。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于1991年1月15日基本结束。美国以1月15日为最后期限,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 1月17日,美国开始实施“沙漠风暴”作战行动。其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以极少代价为前提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最占行动重点包括:1.首先以突然地、大规模的战略空袭一举摧毁伊拉克境内的生物、化学与核武器工厂、导弹基地、指挥通信中心、雷达设施和军民用机场;2.对伊、科境内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实施大规模轰炸,至少歼灭其50%的兵力;3.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

美国逼迫中国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沿阵地

美国逼迫中国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沿阵地! “中新社华盛顿2011年10月13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表示,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且“不排除任何选项”。 奥巴马当天是在白宫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召开联合记者会时说这番话的。他称,这一阴谋不只是伊朗的“一个危险的升级”,它是伊朗政府“危险和鲁莽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奥巴马指出,在这起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中,有一个伊朗裔美国人参与其中,而伊朗政府内部的某些人和他有直接联系,并支付资金给他。 “这些事实有目共睹,除非掌握了支撑这些指控的证据,否则我们不会随便提出这样的指控。”奥巴马说,“我们已经与所有的盟友、国际社会接触,并将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我们相信人们分析之后,对这些事实不会有争议。” 奥巴马指责伊朗的做法远远超越了可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而这只是伊朗长期以来一系列暴力行为的一个例子而已。 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同其他合作伙伴和盟国一起确保伊朗为此付出代价。第一步,美国将起诉那些参与这起阴谋的个人;第二步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继续动员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伊朗。 “现在我们不排除任何选项来对付伊朗,但你可以预期,我们将继续对伊朗政府施加各种压力。”奥巴马说。” 现在美国借沙特的驻美的大使被害,强行说是伊朗所为,奥巴马对世界宣言将会对伊朗最严厉的制裁、和打击。看到中国微笑中解决了朝韩舰艇爆炸事件、低调处理钓鱼岛、南海菲越狂吠的挑衅、容忍了对台大量军购、容忍了强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国民带来的通货膨胀、容忍了即将对巴基斯坦动武的恐吓、现在却把矛头指向了中俄的重要伙伴---伊朗。这真是难以寻味啊,美国你到底要干啥???

第一次海湾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中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第一次海湾战争最终以伊拉克的惨败而告终 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两伊战争几乎破坏了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所有港口设施,摧毁了它的外输能力。伊拉克为了安全起见,所有伊拉克人都认为伊拉克需要占据更多的地区,尤其是在离战场较远的比较安全的地区占据海港。因此科威特就成了一个目标。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证明其合法性。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理由。在这样一些的背景下,也就成就了第一次海湾发生的导火线 发生第一次海湾战争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其一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二是利益上的原因,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

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其三是关系的缓和。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其四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苏联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还有很多原因共同造成了海湾战争的发生, 海湾战争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大量贫铀弹,炸毁了大批炼油厂和化工厂。给当地带来的长期生态环境影响也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 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制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科威特的胜利。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制裁。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理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

海湾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海湾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海湾,即波斯湾,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的启示。这场战争被称为史无前例的高科技战争。 记得也就是这场战争结束五年后,全军上下掀起了培养跨世纪人才、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的热潮。也就是在这期间,老公带职去读了学位。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式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一时,在经过周密准备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老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订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采取“以时间换空间”战略,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战略运输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医疗队。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作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

海湾战争与伊拉克问题

海湾战争引发伊拉克问题 伊拉克问题是指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一)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10万伊拉克部队越过科威特边界,迅速占领科全境,从而引发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科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1、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2、领土纠纷。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划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朗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的约150亿美元的债务。科、阿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反应强烈,纷纷谴责伊侵吞科,要求伊立即撤军。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国际社会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2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遂宣告结束。 (二)海湾战争遗留问题 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安理会通过661号决议,决定对伊进行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1991年4月,安理会又通过海湾战争正式停火的687号决议,要求正式划定科、伊边界,并就战争赔偿、武器销毁和对伊武器生产进行长期监督等问题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安理会每60天审议一次对伊制裁情况,视伊执行决议条款情况决定是否放松对伊制裁。 1、对伊武器核查问题 根据安理会687号决议规定,联合国成立了旨在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一道于1991年起分别对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长达8年的核查、销毁工作。在核查过程中,双方龃龉不断,多次引发武器核查危机,最终导致了98年12月美、英对伊发动的"沙漠之狐"军事行动。伊随即宣布中止与特委会的合作,伊问题陷入僵局。安理会经过近1年的反复磋商,于1999年12月17日通过了1284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监督、核查及视察委员会(简称监核会)取代特委会;规定如伊在120天内予以合作,安理会打算中止对伊进出口的限制,每期120天,取消伊石油出口上下限,简化审批合同程序;但在如何启动中止对伊制裁方面则无明确规定。2000年1月26日,安理会任命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为监核会主席。目前正在酝酿监核会的人员组成及运作方式。 2、“石油换食品”计划。 为缓解伊日益恶化的人道主义灾难,安理会于1995年4月通过986号决议,允伊在联合国监督下每6个月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协议于96年12月正式启动。1998年

第一次海湾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 摘要: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而他的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总的来

说,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因此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美军可以直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布什宣布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主要出于以下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为战后海湾格局计,只打算通过海湾战争严重削弱伊拉克的军事进攻能力,阻止其东山再起,威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并不希望打垮甚至肢解伊拉克,为伊朗的崛起和填补势力真空创造条件。而且,美国领导人看到,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活动频繁,大有倾覆萨达姆政权之势。美国这时收兵,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如果能假伊拉克内部反对派势力之手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就可以既不冒政治上的风险,又坐收渔利之利。 其次,从军事上讲,美军在沙漠气候条件下深入伊拉克的腹地与伊军决战,必将陷入消耗战的泥潭。这不但会使美军伤亡巨大,

浅析海湾战争

浅析海湾战争 信息学院网络092 宋全亮摘要海湾战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关键字海湾战争美国军事进攻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10万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侵入面积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并迅速占领科威特全境。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在这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并对伊实行贸易禁运。8月60日,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开始想海湾调兵谴将。11月29日,安理会又通过第678号决议,限定伊拉克在1991年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1月15日后可以使用武力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由于伊拉克拒不履行安理会决议,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突然发起“沙漠风暴”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拉开帷幕。到2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晚9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科威特全境JF,从28日零时起,多国部队暂停一切军事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 刚刚从两伊战争泥潭中出来的伊拉克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出兵侵占一个弹丸小国伊拉克呢?为什么在两伊战争中暗中支持伊拉克的美国迅速做出反应攻打伊拉克呢?为什么号称百万大军的伊拉克军队在一个月内就土崩瓦解了呢?第一次海湾战争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呢?下面我就上述问题做简单分析: 一战争起因 1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蒙受了巨大损失,经济倒退,石油产量严重下降。为了维持对伊朗作战的庞大费用,伊拉克欠下了巨额外债,其中科威特就是其主要债权人之一。两伊战争后,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减免其债务,遭科威特拒绝。之后,伊拉克又指控科威特超产石油和偷采边境石油,导致伊拉克石油石油收入减少,要求科威特赔偿并道歉;同时要求重划边界和租用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99年,这些要求理所当然也遭到科威特的拒绝。伊拉克的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伊拉克自己又急需摆脱日益恶化的经济困境,自然就把目标首先对准了富庶的邻居-科威特这个弹丸小国。 2.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束,国际上长达40年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过了两伊战争的伊拉克虽然损失较大,但其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石油大国,其经济复苏能力还是很强,尤其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发展了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使之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旧格局瓦解引起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此时作为地区性强国的伊拉克自然会跃跃欲试,谋求中东地区的霸权。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石油和边界问题,伊拉克出兵一来是为了用武力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同时也是为了谋求地区霸权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 二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空中打击。早在1990年8月,美国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方案“霹雳”计划就已正式出笼,所以战争一开始,多国部队首先对伊拉克实行了大规模的突然空中打击随后数百架飞机组成的混合机群对巴格达市内的各种战略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整个巴格达陷入瘫痪。与此同时,伊拉克境内的其他战略目标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美军空中打击的突然性,战斗打响90分钟后伊军防空部队才做出反应。多国部队猛

海湾战争的性质分析

海湾战争的性质分析 谈论任意一场战争的性质,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即战争的起因,交战双方追求的政治目的,以及战争产生的客观影响。海湾战争自然也不能例外, 1,战争的起因 要想明确海湾战争的起因,就先要了解这场战争的经过。海湾战争的“海湾”一词指的是夹在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波斯湾,这场战争也主要发生在波斯湾和沿岸的国家中。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战争的经过综合的讲可以这样说: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至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海湾战争的起因。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将拥有全球1/5的石油储量,通过提高油价偿还两伊战争所欠下的债务;二,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 2,交战双方追求的政治目的 所谓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所以讨论交战双方追求的政治目的,也即是讨论其追求的利益为何? 在海湾战争中,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美军中央总部司令就准备好了两套作战方案,同时有两个航母编队向海湾开进,7个陆军旅、3个航母编队、14个战斗机中队和1个战略轰炸机中队在3周内部署完毕。美国从未积极介入过同时代非洲部族间的战争,因为那无关其国家利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则触动了美国的利益,赢得战争至少可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基本控制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保证其能源安全;二是基本排除前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势力继续向东渗透。 而对于伊军方面,其目的就是这场战争的起因。 3,战争产生的客观影响 海湾战争产生的客观影响可以分为:对世界的影响,对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发生转变;对伊拉克的影响,给伊拉克的经济和人民带来打击,战后又接连面对伊拉克战争被长期制裁;对科威特的影响,保全主权但是保守战争损失;对中东地区的影响,阿拉伯世界发生分裂;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摘要:众所周知,海湾战争,即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原因是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减少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这样它可以偿还这笔债务。相反地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此外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既然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战争,为什么美国又有极大的兴趣呢?纵然,发动一场战争有许多原因,美国来干涉也有许多原因,其中关于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能源,这也是美国干涉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以能源为话题来谈这场海湾战争。关键词:美国中东科威特以色列能源 首先我们看看中东地区的战略资源,中东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特别是海湾地区,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万桶)的43%。且该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有近30%的石油来自该地区。

海湾战争背景与起因

海湾战争背景与起因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 8月7日,美国军队开赴沙特阿拉伯。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起因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 年8 月2 日凌晨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5 时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 月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 月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 万人,坦克2,000 余辆。8 月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20,000 人的科军,只有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 公里延展至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课堂引导性问题: 1.这场战争的主要诱因是什么? 2.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的时候,国内的经济情况如何?国民的支持度如何? 3.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