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洲和大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⒈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三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识别各地理事物;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课本中出现了较多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是今后学习地理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对于刚入学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培养他们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作为本章的开篇,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章地球知识的运用,又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海陆面积的比例。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地球名称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界奥妙的精神。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因此,我将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确定为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爱因斯坦说过:如果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学法:在课堂上我始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动手绘画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七大洲四大洋?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赏图——析图——思图——悟图这四个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三、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赏图

叶老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授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展示出宇航员登上太空的画面,并配上生动的解说,从听觉、视觉入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整个地貌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广阔的宇宙空间,是教学媒体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情感的工具,生动的画面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她看上去更像一个水球。同学们,你能谈谈对地球名称的想法吗?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地球名称的看法,并让学生说出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

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地球上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接着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通过猜——议——证,体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紧接我用多媒体展示出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激发起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浓浓的学习热情,开始自主学习环节——析图。

活动二:参与尝试——析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在学习课本28页图2.5中的?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这些概念时,我考虑对于刚接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还很生硬,为了使学生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我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概念表格,将重点放在读图识图上,选取了?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岛屿、半岛、海、海峡这些地理事物,由于大陆大洲没有完整体现,我再将地图放大为?世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继续在地图中找到这些地理名词在地图中的体现,这样就既检查了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学生找出七大洲,进入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三:交流合作——思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将探究知识的任务交到学生手里,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世界地图,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图,利用这些地图,让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是一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讨论题,我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来。接着我让学生展示,有的是利用图表来反映七大洲的面积排列;有的是通过自己

画简图来展示;有的是通过地球仪来展示。展示形式多种多样,生动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灵动性,极大限度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同时,学生也通过活动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分布和轮廓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实现了重点的突破。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知识进行小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由于了解一个大洲的位置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而七年级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非常有限,因此我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先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动画显示?亚洲?,教师层层深入的紧紧围绕大洲的概况、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提出问题,在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对于不能直接读到的,教师应相机诱导,适时点拨。通过互动,大部分学生知道了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应从它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来说明。为了巩固学生描述大洲的位置,我选择学生喜欢的竞赛形式,选取非洲为例,比一比谁答得快谁答得准,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深入浅出的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巩固提升——悟图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练。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再现来完成目标的巩固。我设置一组让学生口答的填空题和选择题,然后再通过填图使书本知识还原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我以图为主线,通过赏图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找图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思图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运用讨论、课堂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最后再通过悟图来达到知识的巩固。对于学

生我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从反馈、展示、发言、纪律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收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案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雄踞东方的大洲》。通过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商务星球版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区域特征,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等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雄踞东方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三个子目,这三个小节的内容看似相互独立的,实际均围绕“世界第一大洲”这一主题展开。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3)、了解某区域的位置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了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经济差异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世界第一大洲》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法: 1、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描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实践能力。 3.、迁移运用:通过赌徒分析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学习方法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七上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

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3.7“澳大利亚”说课稿4.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③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三)反馈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 (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活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中学李小琴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2课时。本章主要讲述了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况,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 2、归纳总结 3、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问导新 问题导入:①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比例怎么样?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何特点?③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巩固旧知识,问题导入课题:大洲和大洋。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主体 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的教材P32内容,以及教材P32图2.5,理解几个概念。 教师:在PPT展示图2.5,提问两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及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出示“大洲分布图”示意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观看图2.6、图2.10和图2.11,观察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4人小组合作方式,用5分钟选择1~2个向度写在中卡上,1~2组代表发言, 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最新《大洲和大洋》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最新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大洲和大洋》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教材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其内容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 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前几节已接触过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 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知道海陆面积比例及全球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 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 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但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以前所学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②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这是每次考试的必 考内容。 ②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将七大洲和四大洋 的位置落实到图上一向是学生的弱项,并且七年级的学生还未掌握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以及记忆地图的方法,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已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难点,如何确定事物的地理位置。通过讲授,让学生归纳总结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大洲和大洋》,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的开始,也是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海陆分布、陆地海洋一些基本概念、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这些内容是地理常识性知识,熟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分布对今后学习其它知识十分重要。本课的重点是要充分运用地图和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了解海陆面积比例及全球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学活动、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在合作中、交流中、探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水球”名称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体会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2、通过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五、说教学法、学法 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而同学们采用:自主操作、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增强互助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播放PPT,放一些不同的海陆风景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后,出示地球的自转动画,讲述从2003年神舟五号一人一天的载人航天到2008年神舟七号的多人多天并出舱活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先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强大的祖国支持下,在座的每一位以后都有可能进入太空。假如你在太空时,你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种导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强烈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对这堂课的兴趣。并通过此问题引出本课的题目: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课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地球的海陆分布,此板块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 1学生绘图读书总结活动:请学生参考大屏幕上的地球自转图,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简单的画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并展示一位同学的成果。之后提问学生在画的时候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并请学生读课本内容总结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画读书读图总结,培养他们地理上的读图思考综合的能力。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初中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件稿 政史地组:那晓宇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件的题目是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提取地理信息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3、重点和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地图较迟和运用地图较少,读图能力和空间的定位能力欠缺,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①认识海陆面积比例,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大洲轮廓。难点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及其关系。 二、说教法: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

比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七年级第一课《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第一课, 这课内容既是上一节课《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较系统接触世界地理知识,更是学生进入地理知识殿堂的关键所在。根据课程标准,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 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面积比例。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识,使学生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用图能力,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3、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教学难点: 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认识七大洲轮廓及对其地理位置确定。 5、教材的处理:(1)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利用三个模式,下载相关材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播放,把学生带到一个广博浩瀚的世界里,为学生创设探知情境。(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编排教学顺序,便于学生轻松的掌握新学知识。(3)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说教法 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教学中可采取讨论、比赛、探究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说学法 初一学生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1、本节课属于“新授课”,教师通过谜语猜一猜导入新课教

东南亚说课稿

第一节东南亚说课稿 城阳十中纪光仕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授课教师:何茸霞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班级:七三班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3.借助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线,明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他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而古人在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开始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详见ppt。 2.学生阅读课本30-31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学生活动一”。(详见PPT)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3.阅读课本31-32页图2.3和2.4,完成课件学生活动二,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4.活动三:学生阅读课本33页图文资料识别地图上的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海、洋。 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 5.活动四: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学生阅读课本33-35页及世界地图,小组合作找出,教师结合课件引导、讲解,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小结: 7.巩固检测:见ppt。 8.作业:配练第二章第一节。 2、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完整word版,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 承德市滦平县第八中学段桂香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从复习海陆的分布开始,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流程: 1、引入:大屏幕出示一张地球与月球的图片, 教师问:有哪位同学可以指出图中哪一个是地球?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