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 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 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 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 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吗?夏商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下面是有夏商鸣条之战,欢迎参阅。

夏商鸣条之战夏商鸣条之战发生之前,由于夏王朝末期已经几代大王不把心思放在治国执政上,到了夏王桀这一代更是显现出了国家政权的危机,不仅仅内部统治非常混乱,外部的起军和讨伐也成为一种常态。当时的商部落的属地位于夏王朝的东边,为了初步孤立夏王朝,商汤先是找准机会征服了与自己最为临近的夏朝属地葛国,并且首先保障了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东南部的商地都城南亳的安全。

完成了第一步之后,商汤派遣自己的重要大臣伊尹进入夏朝的都城中探测夏朝的虚实,经过探测之后,商汤确立了从打掉夏王朝两翼开始进攻的策略,之后一步步占领了夏朝的属国豕韦、顾国、昆吾等小国家,而这些国家正好就在商地和夏王朝都城之间,商汤的这一次行动,直接导致了夏王都城孤立无援的状态。

绝境之下,夏王朝不得不拼死一战,商汤也根据战事的要求准备了大量的战车并且组织了几千名敢死士兵打响最后一战,被逼无奈的夏王不得不率领王军鸣条和商军决战,夏商鸣条之战就此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夏王大败于商汤,夏王朝就此覆灭。

鸣条之战结果鸣条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鸣条的一场战役,

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运城西边,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南地界之内,鸣条之战是在商朝的开国大王商汤与执政状况已进入垂暮的夏朝军队之间进行的,作为对立双方的一场决战,鸣条之战结果就是实现了朝代的更迭。

鸣条之战的发生或者是商汤讨伐夏朝战役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到了夏朝末期,昏庸的夏王桀已经将夏朝的统治带入了一个非常危险和羸弱的境地,当时远在商地的汤早已不满夏王的统治,在看准时机之后,汤先后联合和收并了许多地区和夏朝的附属小国,最后终于将夏王带进了孤立无援的状况中,时机成熟之后,鸣条之战终于爆发了。

但是鸣条之战结果并没有导致夏王朝的全面覆灭。在夏王朝被商汤推翻之后,当时与商汤实力相当的势力还有一股,那就是著名的伊尹势力。而夏王朝的覆灭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鸣条之战结果也只是完成了推翻夏王朝的第一步,而在鸣条之战之后,夏王朝的封建残余仍然遍布在许多地方,直到两股势力将这些残余彻底消灭。

两股势力在消灭封建残余之后,又分别率领着大军向西边进发,在商汤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之后,夏朝以前的大臣和贵族们终于开始有了臣服之心,这样才使商汤一步步登上了王位。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 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 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周实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实这种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开始了,炎帝,黄帝,大禹,以及夏商两朝帝王子孙的封地在哪里,史书上都有记载,西周是我们封建制度的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在周朝各诸侯国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先废除了做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并且铁腕回击了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的反对(焚书坑儒),自此中国的封建制社会结束,进入了郡县制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也就是主权集中的国家,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成为主权国家,比西方早约两千年,西方是在近代才建立起主权国家的,首先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仿照中国建立了君主主权的政治制度,后来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胖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又效仿路易十四分别在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建立了君主主权的国家制度,但西方的改革并不彻底,封建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削弱,这也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封建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国家主权分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拥有国家主权,真正掌握国家主权的是各地的封建诸侯,当然各封建诸侯也负有勤王的义务,在封建社会里,战争一般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皇帝并没有实际权利,因此也没有人争夺皇帝的地位,因此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夏朝存在了约400年,商朝存在了约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县制社会,国家主权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里,因此皇帝的宝座也就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并且皇帝不再大规模的将自己的儿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这样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击时,也就缺少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并且在冷 兵器时代,武器很落后,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军队,也就是反对皇帝的力量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集 中起来对政府进行攻击,国家很容易灭亡,因此中国自秦朝以来的朝代存在时间都比较短。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实行封建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实行郡县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短,周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实行最彻底的朝代,存在了80 0年,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因此实行郡县制度过于彻底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试想秦始皇如果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秦王朝遇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时,各地诸侯就会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农民起义也就很容易剿灭,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做,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秦朝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封建社会享受“世卿世禄”的封建贵族的命,(自秦以后中国不再有封建贵族这一特殊阶层),秦朝建立后,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因此实行单一郡县制度的秦王朝在遇到农民起义,和封建贵族势力的反扑(项羽就是代表,项羽称霸后实行的就是封建制度)时,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很快灭亡的命运,汉朝建立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以郡县制度为主体,以封建制度为辅助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在保证国家主权集中的同时也有利于王朝建立之初的统治巩固,因此自汉朝到清朝的历朝历代也都采取了这种复合政治制度。 中国的历史观问题 古代中国是主张“仁义”的儒家知识分子把握话语权的时代,儒家知识分子一般将国家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自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即位建国,到赵王嘉被秦俘虏(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前后共经历了十二代十三位国君,共253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从初步发展,欣欣向荣到进入强盛阶段,赵国东控强齐,西屏强秦,扎根在燕赵大地,成为影响战国格局的七雄之一。到赵孝成王与秦的长平之战惨败,使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她的兴旺衰败的历史过程,给人们警示了诸多历史启示。 一、秦王攻赵,势如破竹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离灭亡赵国尚需时日。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

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派王翦、桓齮、杨瑞分两路大军攻赵,攻占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9座城池城,赵国的实力大减。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二、番吾之战,形成相持格局 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死伤数十万,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仅能退守邯郸自保。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分两路进攻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击败,史称番吾之战。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趁赵国发生饥荒,乘胜兵分三路,大举率兵攻赵。北路由李信率领,兵出太原、云中;中路由王翦率领上党之兵,通过井径,进攻赵国中部;南路由端和率领河内军队,从黄河北举进攻邯郸。赵幽缪王派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率军御敌。李牧以太行山为屏障,在秦军通往邯郸的道路上安营扎寨,接连几里不断,王翦不敢贸然前进。 秦赵之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此时赵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加强经济建设,充实军事实力,把强秦拖垮亦有可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练习【word】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 .冒顿单于 B .呼韩邪单于 C .老上单于 D .郅支单于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南宋灭亡④元朝统一全国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3. 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的是() A .岳飞 B .韩世忠 C .文天祥 D .戚继光 4. 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5.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6. 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 .北宋、辽、夏、金 B .南宋、辽、夏金 C .南宋、西夏、金元 D .南宋、西夏、金、蒙古 7.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

8. 《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 .统一蒙古草原 B .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 .建立蒙古国 D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9. 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尚书省 10.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个朝代形成的?()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宋朝 11. 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2. 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古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是在() A .元朝 B .唐朝 C .宋朝 D .隋朝 二、材料分析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浅论元朝灭亡的原因

浅论元朝灭亡的原因 【摘要】127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元朝建立,并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这个铁蹄踏出的强大帝国在中国的统治历史不足百年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谈及帝国灭亡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有荒淫误国说、天灾亡国说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我个人认为:元朝的灭亡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引发的,而是所有的矛盾聚合在一起,膨胀到极致才爆发形成的。 【关键词】蒙古旧制南方与北方社会矛盾自然灾害正文 1271年,忽必烈行汉法建元朝,自然,建国后的一项重要事宜就是推行汉法。但是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相反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在汉法推行工作趋于停滞的同时,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因为牵扯到贵族特权利益,而被保留下来。像投

下、斡脱、怯薛、达鲁花赤等制度。就拿投下来说,投下倚仗权势,向属民横征暴敛,是元代社会一大痼疾,有赵王位下王傅“恃赖投下”、“扰民横科”之例为证。【1】 继平定南宋、统一中国之后,忽必烈开始了频繁的对外战争:侵日战争、两次安南战争以及对爪哇、缅甸、占城之战,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无力休养生息。再加上统治者重用以色目人为主的一批“敛财之臣”,这一系列的统治政策致使统治危机在元朝过早出现。于是,各地反元起义堪称“此伏彼起”,严重影响统治根基。况且,元朝的统治根基本来就不怎么牢固。汉人在历史上虽有好几次经历了外族统治,但此前还没有外族统治整个中国的局面。这种外族政权对汉人来说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元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原长久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统一,这对汉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另一方面,虽然宋的国力不怎么强,但是在文化方面却很受推崇。而元朝在文化上的成就则远逊于其军事上的勇猛。 “蒙古人不能确定在接受非蒙古人作为完全可信赖的士兵和将领时究竟能走多远。在文官范围内,汉人官员们能够担负起主要的日常工作,但是他们未被吸收进参与决策的高层官员圈子之内。至于将汉人融入军队,即使是作为低级官员和士兵,也还是一个尤为敏感的问题。蒙古人不愿意在汉人当中建立任何可能背离军事传统的军事力量,背离军事传统显然有损于蒙古人的优先权。”【2】

夏朝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 C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 A五百B一千 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 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A昏B墨 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 )"。 C A昏B墨 C贼D杀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D A囹圄B夏台 C钧台D圜土 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C) A圜土B钧台 C夏台D囹圄 9、奴隶制五行最早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A A苗族 B汉族 C少数民族 D藏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监狱叫做()。 ABC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BCD A 杀B昏 C墨D贼 3、法和含义是()。ABC A均平、公平 B不偏不倚 C限制和强制 D音律 三、名词解释 1、禹刑 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规定了五种刑罚,共3000条。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炮烙之刑出现于()。D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商朝 2、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C A、商王 B、贵族 C、卜者 D、掌戮 3、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A A、嫡长继承制 B、兄终弟及 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 D、诸子均分 4、商朝刑法的总称是()。D A、九刑 B、禹刑 C、宫刑 D、汤刑 5、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A A、脯 B、醢 C、墨 D、劓 二、多项选择题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周实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实这种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开始了,炎帝,黄帝,大禹,以及夏商两朝帝王子孙的封地在哪里,史书上都有记载,西周是我们封建制度的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在周朝各诸侯国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先废除了做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并且铁腕回击了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的反对(焚书坑儒),自此中国的封建制社会结束,进入了郡县制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也就是主权集中的国家,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成为主权国家,比西方早约两千年,西方是在近代才建立起主权国家的,首先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仿照中国建立了君主主权的政治制度,后来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胖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又效仿路易十四分别在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建立了君主主权的国家制度,但西方的改革并不彻底,封建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削弱,这也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封建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国家主权分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拥有国家主权,真正

掌握国家主权的是各地的封建诸侯,当然各封建诸侯也负有勤王的义务,在封建社会里,战争一般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皇帝并没有实际权利,因此也没有人争夺皇帝的地位,因此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夏朝存在了约400年,商朝存在了约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县制社会,国家主权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里,因此皇帝的宝座也就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并且皇帝不再大规模的将自己的儿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这样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击时,也就缺少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并且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很落后,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军队,也就是反对皇帝的力量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对政府进行攻击,国家很容易灭亡,因此中国自秦朝以来的朝代存在时间都比较短。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实行封建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实行郡县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短,周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实行最彻底的朝代,存在了800年,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因此实行郡县制度过于彻底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试想秦始皇如果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秦王朝遇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时,各地诸侯就会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农民起义也就很容易剿灭,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做,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秦朝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封建社会享受“世卿世

元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利弊问题

元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利弊问题 摘要:本篇文章会先简介一下元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讨论了一下大众教育普及的原因,接下来会简介元代教育的优点以及对以后教育的有利处,最后讨论了一下因为民族上的歧视导致的教育的失衡,导致的结果,以及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 关键词:元代;教育;发展;利弊。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YUAN dynasty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201208010211, 980233370@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4306193.html,) Summary: First of all, This passag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Yuan dynasty. The reason mainly discussed about the popularity of public education. Then I will tell you that the benefit of the education of Yuan dynasty and of the future education .At last,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imbalance in education because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on the cause, the result, so what happens if you do not, and why? Keyword: Yuan dynas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全国性政权。在这么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中等级森严,民族众多,所以元朝的教育也一定和其他的朝代的存在很大的不同朝代的教育存在很大区别。现在就简单研究一下元代的教育。 元代的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他不及战国时期那种奔放,不拘于传统的约束,百家争鸣,互相进步,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也不及唐代哪种万国来朝,争相学习中国文化,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但元朝教育依然有其自己不同于其他朝代文化的特点,因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庞大的帝国,幅员空前辽阔,民族众多,为教育的全面均衡的发展提供了大前提,所以元代的教育也确实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以前朝代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好有坏,下面会专门设计特点的好坏,接下来先说一下影响元代教育的因素。教育其实是受很多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所以想要了解元代教育就必须对元朝这个非常特殊的王朝友详细的了解。 元朝西到吐鲁番,南至南疆,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东到日本海,且为国四大汗国的宗主国。 元朝等级森严,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蒙古统治着十分残暴,过度剥削异族民众。元朝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王朝为了提高自身文化而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元朝提倡蒙古至上主义,十分维护蒙古文欢与蒙古贵族的特权,但也没有过分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算兼收并用,一视同仁,甚至接纳一些欧洲文化同时元朝官员一般都是蒙古贵族世袭,汉人没有太多机会。虽然中期科举恢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但依然没有根本解决这种现象,这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封建王朝士子读书的大多为考取功名,如今致仕无门,大多心灰意冷,专做一些其他文学方面,所以元曲才如此的兴盛,现在改说说元朝的教育了。 首先还是说说元代教育的发展状况,元代统治者一统全国后,大力发展教育,元代教育形式多样有学校教育,学苑教育,家学,官学,民办,官民合办都有,内容和培养目标也都不尽相同,甚至还有以前教育从未涉足的边疆和军队驻地、盐场等地区,这是元代教育的创新,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在空前大一统的条件下,元代教育拓展到地方某些基层社会,以往朝代的教育都把重心放在某些“社会精英”上,更多以贵族为主,平常人无法接受很好的教育,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代文学 概说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原是北方的一个蒙古族政权,后来不断壮大,统一了北方,并进而统一了南方,结束了晚唐以来长期几个民族政权同时并立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人)四等,实行民族歧视,蒙古族居于统治地位,汉人则处于社会的底层。又由于元代科举废立无常,特别是元初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断绝了文人进入上层的道路,使得长期以来处于社会上层的文人,也被打入底层,所以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这种厄运,却正是元代戏曲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中去,这无疑提高了戏曲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使戏曲这种民间文学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文人为了发泄心中的痛苦,往往借助于戏曲这种形式。正如明人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真珠船》)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第一章杂剧 杂剧主要存在于元代,可以说,它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的杂剧从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宋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它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第一节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他生而倜傥,博学能事,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当时的“玉京书会”及表演场所非常活跃。可惜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却寥寥无几,由此也可见杂剧作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几种。尽管如此,仅凭这些作品,关汉卿也足以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了。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其主旨是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作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突出这一主题的:一方面强调窦娥的弱小、善良、无过失,另一方面突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她造成的种种不幸,这两种相反的情况构成了作品的悲剧特征,也构成了窦娥的冤屈。《窦娥冤》实际上也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善与恶的斗争。例如:【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

第4课夏朝和商朝

导入: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把。据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后羿的人,他力大无穷,非常擅长射箭,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上寸草不生,人民苦不堪言,后羿就用弓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地上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后羿有个很漂亮的老婆,叫嫦娥,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外出时交给嫦娥保管,后羿手下听说了这件事后,趁后羿不在,去他家里偷药,嫦娥情急之下就吃掉了长生不老药,飘到了月宫。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只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历史上确实有这两个人,尤其是后羿,他还是夏朝时的十分著名的人物。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以后又是哪一个朝代,他们的先后发展各有哪些特点?当我们学完本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师: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阅读一下第一段,思考是谁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夏朝? 生: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 师:很好,上节课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用领导人民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制服了洪水。由于禹治水有功,在人民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舜就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就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在位时期,又通过一系列的征伐战争,使众多部落首领都臣服于他,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请同学们把这个约公元前2070年划下来,注意一下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并证据证明夏朝建立的具体年代,这个公元前2070年只是估定的年代,所以前面加上了一个“约”字,同学们把这个约字圈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公元前吗?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怎么来区分的?生:。。。。。。。 师:为了记载历史现象的发生,人们创造了很多纪年法,而公元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被广为采用的纪年法。关于公元纪年法大家要了解三个问题,第一什么叫公元前什么叫公元后。第二,什么叫世纪。第三,什么叫年代。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年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凡是发生在公元1年以前的历史现象的时间,都用公元前表示,比如说夏朝是在公元1年之前约第2070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发生在公元1年以后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来表示,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公元1年之后的第1949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我们可以用年代轴表示这个公元纪年法。(注意一下公元纪年法他的年代轴是没有0的,也就是没有公元0年)。 那什么叫世纪呢?我们经常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怎么怎么样?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21世纪指的是多少年到多少年呢?公元纪年法以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说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1世纪,从公园101年到公元200年是2世纪,我们说的21世纪就是从公元2001年到公元2100年。公元前也是一个道理。那什么叫年代呢?公元纪年法以10年为一个年代,比如说从1980年到1989年就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

1、赵高-加速大秦王朝灭亡的最魁祸首

赵高 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了一个指鹿为马的典故,现在通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事非颠倒,黑白不分。成语的主人公正在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角-赵高。

赵高其人 赵高大约生于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赵国人。生于秦国。 当时的赵姓,为赵国的国姓。传说赵高的父亲是赵国国君的远房亲戚。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时间的分裂时期。中国分裂成上百个小国家,各国开始战争不断,因此称“战国”。 这期间,苏秦、张仪发起了合纵、连横的结盟换约政策,结盟国之间一般需要派出王室公子作为人质。 这些人质,多是由国君的众多妃子里那些个不受宠的姬妾所生。当时,国与国的关系变化非常快。因此人质很容易被君主遗忘,滞留他乡不能回去。不少人在贫困潦倒中客死异乡。 赵高的父亲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赵家不亲,秦家不爱,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幸运的是,赵高的父亲颇有些谋生的手段。会在竹简上刻字,通晓法律文书,因此在隐宫做了个刀笔小隶。秦国刑法严苛,隐宫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收容那些被割了身体部位而造成残疾后,

不愿意再到社会上露面的刑满释放的犯人。 赵高的母亲,因为犯错,受了刑罚。出狱后就申请到隐宫里工作。期间,和赵高的父亲结识,组成了家庭,生下了赵高兄弟。他们都在隐宫里长大。 秦国是注重世业的国家。当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是秦帝国的国策。也正是利益于这项规定,赵高才打下了很好的法律、书法基础,长大后,凭着文法步入政坛,离不开父亲的影响和教育。 说来也巧,秦赢政与赵高大三岁,历史上扮演着互相毁灭的角色。他的父亲是秦国皇子,当时在赵国做人质。娶赵国人为妻,出生于邯郸,后来灭了赵国。而赵高的父亲在秦国做人质,娶了秦人,赵高出生于咸阳,后来毁灭了泰国。 还有一位大人物刘邦,在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楚国的沛县,四十年后,和赵高联手,灭了秦国。 赵高的父亲,应该说还是有些志向的。他严格教育子女,尤其注重书法和法律的培养,为赵高日后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课标内容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着辉煌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被人欺凌。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成了世界的鱼腩,成了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弹丸小国启灵的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表面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专制统治可以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到1912年清帝溥仪被迫退位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他决定了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走向。所以,导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漫长的社会文化原因才是近代中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具体分析文化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君位世袭。这种基本特征是国家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主个人的品质,即贤明与昏庸。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国家的前途则是一片光明;相反,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昏君,那么,国家的命运可以想象。贤明的君主上任自然会选拔贤臣,变革制度, 于是一时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君主昏庸的,就往往奸臣当道、朝纲颓废,社会一片乌烟瘴气,甚至于刀兵四起,国破家亡。这就是所谓的人治——"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然而就是由君主个人品质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情况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之久。如果没有外界的入侵,或许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由此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每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灭亡。可悲的是这种兴衰更替在中国重复了4000多年,中国人就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弊端,不能摆脱他走上别的道路,而这就与中国人受到的思想教育脱不了关系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 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 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 一统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四、课后反思

六国之灭亡

秦国经七代努力,终有扫六和而并天下的结果。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苏洵以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六国岂乏精兵良将。就赵国而言,灭国前期尚有李牧、庞煖两位名将,而且能数次大败秦军。但六国之弊却不在“赂秦”,秦与六国的根本区别在于“务实”。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唯才是用,是故商鞅法家、张仪纵横蔡泽计然家、吕不韦杂家、尉缭兵家都能在秦国成就一番大业。秦国用人之道不在于学派出身,有才利国则用之。而六国对人才却是敬之而不用之,徒取“敬贤”的虚名罢了。譬如当时的战国四大公子门客动辄就是数千人,得势之时则人聚,失势之时则人散,究竟是“养贤”还是“养闲”?齐国大兴学宫论学,却不用士子治国,一切“治国长策”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秦非人杰地灵之地,历代的大才绝大部分都来自六国,若非秦国用人之务实,岂能吸引这些人才?相反六国人才济济,却置之而不顾。譬如魏惠王时期,先后放走商鞅,迫害孙膑,鞭笞张仪,无视乐毅。这些都可谓是治国之大才,每一个人之后都曾改变过战国的格局,魏惠王不用治国之实才,却只是礼待像孟子这种所谓的圣人。圣人的大道永远是摸不着边际的,讲了几千年的“大同”至今尚未实现。治国在于务实,所以孟子之道永远解不了魏惠王之困,也终导致魏国的衰败。秦国用人之务实还在于“用人

不疑,疑人不用”,正因为孝公与商鞅的青山松柏之情,所以才会有商鞅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相反六国之才大多是怀才不遇,屈原忠心为国却始终不能得到大用;“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何其的荒诞,也致使一代名将客死他乡;更有荒诞的是韩国派水工郑国去秦国大兴水利工程,名为“疲秦计”,最终导致秦国的国力昌盛,为之后的灭六国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战国的最后一位战神李牧也因“叛国”的罪名被杀,用人之不信,自毁其长城,赵国最终也将自己送进了坟墓。 秦国地处于山西,远离中原文明,所以春秋战国之时,那些儒家大师们都视之为荒蛮之地,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却唯独没去过秦国。及后商鞅变法,以法治国,六国以及后世之许多名士又以暴秦呼之。其真为“荒蛮”,其真为“暴”吗?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小盗只不过是偷偷钱财,而大盗偷的却是人之本性。圣人废置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喜欢用喋喋不休的说教来“感化”人民,最终也致使天下大乱。文明中充满了虚浮与奢靡,人性之美在于淳朴自然,刻意的雕饰,虚伪的礼仪华饰才是真正的粗俗,才会有“邯郸学步”的笑话。老秦人民风淳朴务实,所以现在陕西那边的人还保持这种淳朴豪放的风气。民风之务实也为之后一统天下奠定基础。所以秦之能统一天下并非运气,六国破灭也并非简简单单的“赂秦”二字。六国不务实最终导致灭亡,今人不思之戒之,终会走上六国的道路。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 课夏商周的更替 知识能力 1.(2020 北京西城期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与①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建立 D.西周建立 2.(2019 广东湛江二十七中期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3.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行为,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16 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6.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7.(2015 广东中考)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三年模拟 1.(2019 山东济南历城期中,11,★☆☆)能反映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历史故事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楚汉之争 D.烽火戏诸侯 2.(2019 山东潍坊安丘东埠中学一模,1,★★☆)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受封的同时必须向周王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 湖南怀化溆浦一中期中改编,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灭亡商朝的是周武王 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 C.商朝因暴政而亡 D.周朝的建立者是武王姬发 4.(2018 吉林长春德惠期末,4,★☆☆)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后灭亡,那么夏朝是如何灭亡的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希望你喜欢。 夏朝灭亡的原因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问题),400多年,后为商朝所灭。 夏朝延续了400多年,到夏桀姒履癸统治时,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易丧,予偕女皆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并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计划。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伐夏,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尚书;序》记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商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夏朝曾在开封建都中国古都学会日前认定河南开封市曾经是夏朝的都城,使这座有着“七朝都会”之称的古城荣升“八朝古都”,而其最早建城的时间也被大大提前。 中国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显示,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朝的第七位王杼将都城迁至老丘,定都200余年,而老丘经考证为今开封市区东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开封古都学会常务副会长郭书学表示,随着老丘就是今天的国都里村一带这一史实的确认,开封的古都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此前被认定曾在开封建都的朝代及古国共有7个,为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而这次新的学术发现,将把开封最早的建都时间由公元前364年提前至公元前2020年前后,而最初的建城时间也由公元前8世纪提前至约4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