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支架式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7701931.html,

支架式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晗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7期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传统的“讲解—演示—练习”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本文从支架式教学策略入手,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总结出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步骤。

●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锻炼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依然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策略同样源自建构主义,强调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责任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移,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可迁移应用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以优化目前已有的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除基本操作技能(键盘、鼠标操作等)外,其余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而动态地发展变化,且“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保证高效率。支架式教学策略原有的组织环节与步骤较适用于教学时间与空间跨度较大的学习活动,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要迁移应用就需要做出调整。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支架式教学策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环节,如下图所示。

①搭建支架: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好体现梯度的学习支架。支架的形式包括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为任务作参照的范例、引导思路的图表等。

②进入情境,引出任务: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而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即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找准“最近发展区”。

③支架支持,协作学习:面对难度较大的任务,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这一环节需要为学生提供建议、暗示或学习工具等,即提供学习支架,将复杂的任务分解,鼓励学生继续挑战。

④用作工具,独立探索:学生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已基本了解了任务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完成任务的基本流程。此时,学生可以将上一环节协作学习的成果作为工具——新的支架——完成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