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面化学考试小抄纸条

表面化学考试小抄纸条

表面化学考试小抄纸条
表面化学考试小抄纸条

1、表面结构中的晶格缺陷有哪几种?

①表面点缺陷:表面空位、间隙离子、杂质离子

②非化学计量:负离子空缺型、正离子空缺型、间隙正离子型、间隙负离子型

③位错:刃(棱)型位错、螺型位错

2、位错的特性

①位错是由于晶体中部分原子排列“错乱”形成线性缺陷,并非几何学定义的线,是有一定宽度的“管道”。

②位错线只能终止在晶体表面或晶粒间界上,不能终止在晶体的内部。

③在位错线附近的原子的平均能量,较其它区域大。

④位错能形成复杂的电中心,易受腐蚀。

⑤位错线上的原子,共价键不饱和,即存在“悬空键”。

3、表面预处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研磨与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和化学抛光、表面清洁处理。

4、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的原理如何?

化学抛光机理:

(1)抛光时,表面形成氧化膜使金属表面钝化,凸起处溶解速度较快,凹起处溶解速度较慢,由此获得光滑的表面。

(2)抛光中,表面形成多个微观电池,凸起处应力集中、化学活性高,成为微电池的阳极,优先溶解,由此获得光滑的表面.

电化学抛光机理:电化学抛光中,阳极极化出现钝化状态,生成的纯化膜在电解液不断溶解。由于凸起处比凹处钝化程度小,溶解速度大,致使表面平整化

热渗镀

1、热渗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何谓渗镀的控制步骤?

热渗镀的基本过程①介质中发生化学反应,提供界面反应需要的反应物;

②反应物通过扩散输运至金属表面(外扩散);

③反应物中的粒子被金属表面吸附、发生界面反应;

④界面反应产生的活性原子被金属表面层吸收并向纵深迁移(内扩散)

当元素沿深度扩散时,渗层深度x与时间t 满足X=K√T

即内扩散为控制步骤。

2、渗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根据基体和渗入元素的特性如何判定渗层形成的可能性?

渗层的形成条件

?渗入元素须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

?渗入元素可被界面吸附;

?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

?生成活性原子的化学反应须满足热力学条件。

判断:

?原子直径同Fe相差较小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固溶度。

?两种金属化学亲合力越大,越易形成金属化合物,不利于形成固溶体。

?溶质与溶剂金属的点阵类型相同时,容易取得大的固溶度,

3、通过化学反应提供活性原子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①置换反应 lg KP,A-lg KP,M >-2

②还原反应 lg KP,H2-lg KP,M >-2

③热分解反应:形成的金属氯化物稳定,在渗镀温度下不可能热分解,不能靠此反应进行渗镀。

4、简述热镀层形成的基本步骤及热镀锌层和热镀铝层的特点。

热镀锌层的形成步骤:

①铁基表面被锌液溶解,形成铁锌合金相层;

②合金层中的锌原子向基体扩散,形成锌铁固溶体;

③合金层表面包络薄锌层。

热镀锌层的特点:

①大气中,锌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坚固、耐蚀的ZnCO3·3Zn(OH)3保护膜,保护了Zn 和 Fe免于腐蚀;

②对局部损坏处有阴极保护的作用。

热浸铝层的性能:

①抗氧化性能

②耐腐蚀性

③对光和热的反射性

5、举出一种渗镀的工艺,并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气体渗氮

①分解——氨在钢表面被铁催化、分解

②吸收——活性N*原子被钢表面吸收

③扩散——N*向钢的内部扩散,形成铁氮化合物(Fe4N,Fe3N,Fe2N)6、何谓等离子体?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运

动电子和离子与中性粒子碰撞会发生哪些现

象?

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整

体显中性,称物质第四态。

?电子与气体的碰撞激发和电离

?离子引起的激发与电离

?正离子轰击阴极时的二次电子发射

?带电粒子在气体放电中的复合与中和

?带电粒子在气体放电中的运动

7、离子氮化的机理是什么?

※工件接阴极,放在真空室,充稀薄的含氮气

体;

※阴阳极间加直流高压,气体被电离,发生辉

光放电;

※高压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离子冲向阴极,产

生大量的热,加热工件;

※氮离子或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迅速扩散,

形成氮化层。

8、简述甲烷等离子渗碳工艺。

9、简述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渗硼)和

热处理的区别(机理、特点)。

热喷涂

1、什么是热喷涂工艺?其技术特点是什么?

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熔化或软化,以一定

速度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方法。

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1)取材范围广金属、合金、陶瓷、有机

高分子材料均可作为喷涂材料

(2)可用于各种基体

(3)保持基体较低的温度(4)工效高

(5)被喷涂物件不受大小限制

(6)涂层厚度较易控制(7)可赋予普通材料

以特殊的表面性能

2、简述喷涂的基本过程

?喷涂材料被加热熔化阶段线材:当端部进入

高温区域,即被熔化,形成熔滴;粉末:进入

高温区域后,在行进过程中被加热熔化或软

化。

?熔滴雾化阶段

?熔融或软化的颗粒向前喷射飞行阶段

?喷涂过程

3、试述喷涂粒子与基体表面的结果机理

涂层中颗粒与基材表面间,颗粒与颗粒间属

‘物理一化学”结合包括:

[1]机械结合撞成扁平状的颗粒,与凹凸不

平的表面互相嵌合,形成机械的结合

[2]冶金一化学结合涂层和基材表面出现

扩散和合金化时的结合

[3]物理结合颗粒与基材表面由范德华力形

成的结合

4、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基本设

备主要构成及功用

等离子体喷涂原理:阴极和阳极(喷嘴)间

产生直流电弧,把工作气体加热电离成高温等

离子体,从喷嘴喷出形成等离子焰。粉末由气

体送入火焰中熔化加速、喷射到基体材料上形

成膜。

设备及功用:

a.非转移孤

正极:喷嘴,负极:钨极,电弧建立在钨极与

喷嘴内表面间,高温等离子焰流从喷嘴内喷

出。

b.转移型孤工件接正极,钨极接负极,电

弧建立在钨极与工件间。

c.联合弧是非转移弧和转移弧并存的形

式。喷嘴、工件均接正极。

5、超音速火焰喷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何

特点?

超音速火焰喷涂原理:燃料气体和助燃剂按比

例导入燃烧室内混合,爆炸式燃烧,形成高速

的热气流,通过四根倾斜喷嘴进入铜喷管,在

喷管里汇成一束高温射流,将进入射流中的粉

末加热熔化和加速,直接喷在工件上。

超音速喷涂的特点:

a.火焰及喷涂粒子速度极高

b.粉粒在火焰中加热时间长

c.熔粒与周围大气接触时间短

d.喷涂粉末细微,涂层光滑e.涂层致密,结

合强度高

f.气体耗量大

6、热喷涂涂层组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涂层组成

涂层组成与喷涂前的材料不完全相同。

(2)喷涂层的结构

※无数变形粒子互相交错,呈波浪式堆叠在一

起的层状组织结构。※喷涂层由变形颗粒、气

孔和氧化物夹杂组成。

(3)涂层残余应力

●溶融颗粒撞击基材表面,产生变形同时受到

急冷而凝固;

●粒子冷凝收缩产生微观收缩应力;

●应力积聚造成涂层整体残余应力。

(4)涂层的硬度硬度较喷涂前的材料高

(5)热喷涂层的性能

※防锈防蚀性能

※耐磨性能

※耐高温性能

7、热喷涂工艺的基本选取原则是什么?

电镀

1、金属离子电沉积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金

属离子从水溶液中沉积的可能性取决于什

么?

条件:电极电位足后负

取决: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电化学性质,还决

定于金属的还原电位与氢还原电位的相对大

小、

2、电镀液的基本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①主盐沉积金属的盐类,有单盐、络盐等。

②配合剂改变镀液的电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

沉积的电极过程

③导电盐提高镀液的导电能力,提高电流密

度。

④缓冲剂保持pH值稳定。

⑤阳极活化剂维持阳极活性状态,保持正

常溶解反应。

⑥镀液稳定剂

⑦特殊添加剂

光亮剂——提高镀层的光亮度。

晶粒细化剂——改变镀层的结晶状况,细化晶

粒。

整平剂——改善镀液分散能力。

润湿剂——降低金属与溶液的界面张力。

应力消除剂——降低镀层应力

镀层硬化剂——提高镀层硬度

掩蔽剂——消除微量杂质的影响

3、金属电沉积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说明其物

理意义?

(1)传质步骤

①电迁移:液相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电

极运动的过程

②扩散

※稳态扩散-电极表面附近扩散层中各点的浓

度,不再随时间改变,即达到稳定状态。

※非稳态扩散-从电极开始通电的瞬间算起,

达到稳态扩散前的时间间隔内,扩散层内反应

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种扩散称之。

③对流-当阴极移动或搅拌时,溶液产生强烈

对流。

(2)前置化学步骤

?配位数降低,再由低配位离子直接放电,还

原为金属离子。

?一种配位体转换为另一种配位体

(3)电荷转移步骤(电化学步骤)

反应粒子在阴极表面得电子形成吸附原子或

吸附离子的过程

※电场作用下,金属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

※形成中间活化态的粒子

※电子在电极与离子间产生跃迁

※进入金属晶格

(4)结晶步骤

吸附原子通过表面扩散到达生长点,进入晶

格,或吸附原子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晶核,长

大成晶体。

4、单盐和配盐镀液电化学性质的基本区别是

什么?

单盐镀液:主盐浓度较高,一般不会出现浓差

极化,但存在电化学极化。

5、从能量观点分析金属离子放电位置和沉积

途径

离子的放电位置与并入晶格的位置相同

;金属离子直接在生长点放电,进入晶格的几

率较小。而是首先在平面上放电形成吸附原

子,经过扩散移动到棱边或结点处,进入晶格。

6、过电位在电结晶过程中有何意义?

电结晶是一个电化学过程,金属离子能否还

原,决定于阴极电位。若外电场使阴极电位偏

离平衡并向负方向移动,即产生一定得过电

位,还原速度将大于氧化速度,金属离子便会

在阴极上沉积。所以金属离子的电结晶需要有

一定得过电位它的作用可比拟为盐溶液结晶

时的过饱和度。

7、合金共沉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可采用什

么途径来实现?

合金共沉积的条件:

①两种金属中至少一种金属能从其盐溶液中

析出

②共沉积的两种金属的析出电位须十分接近

实现共沉积的方法

①改变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比

②采用适当的配合剂

③采用特定的添加剂

8、复合镀的原理是什么?简述复合镀的条件。

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

①电场作用下,悬浮于镀液中带正电荷的微粒

由镀液深处向阴极表面输送。

②在搅拌作用下,微粒被带到阴极表面,与表

面碰撞并被阴极表面俘获

③电场作用下,微粒吸附在阴极表面。

④被微粒吸附及未被吸附的金属离子在阴极

放电沉积进入晶格,固体微粒子被沉积金属埋

没,镶嵌在镀层中,形成金属/固体微粒复合

镀层。

复合镀的条件:

①粒子在镀液中充分稳定。

②粒子在镀液中完全润湿,形成分散均匀的悬

浮液。

③镀液的性质要有利于固体粒子带正电。

④粒子的粒度适当。

⑤有适当的搅拌。

9、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原理:镀笔接正极,工件接负极,刷镀时,浸

满镀液的镀笔以一定的速度在工件表面上移

动,并保持适当的压力。镀笔与工件接触部位,

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扩散到

工件表面,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沉积在工件

表面。

(1)设备特点:

多为便携式或可移动式,体积小、重量轻,便

于拿到现场使用或野外抢修。既不需镀槽,也

不需挂具。镀笔(阳极)材料:高纯细石

墨,金属材料。

(2)镀液特点:①刷镀溶液多为金属有机络

合物水溶液,镀液中金属离子含量高②电流密

度和温度范围内使用较宽,使用过程中不必调

整金属离子浓度③不燃、不爆、无毒性,多数

镀液接近中性,腐蚀性小,手工操作的安全,

便于运输和储存。

(3)工艺特点:①镀笔与工件须保持一定运

动速度。②镀笔与工件相对运动,散热条件好,

大电流密度刷镀时,工件不易过热③镀层中存

在大量超细晶粒和高密度的位错,是镀层强化

的重要原因。④镀液随镀笔及时送到工件表

面,镀液中金属离子含量高,电流密度高,镀

层沉积速度快。⑤手工操作,方便灵活,非常

适用于大设备的不解体现场修理。

化学镀

1、什么叫做化学镀?实现化学镀的条件有什

么方式?

化学镀指不外加电流,在金属表面的催化作用

下,经控制化学还原法进行的金属沉积过程

实现化学镀过程。

有三种方式:(1)通过电荷交换进行沉积(2)

接触沉积(3)还原沉积

2、自催化还原化学镀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镀液中还原剂的还原电位比沉积金属的

电位低。

(2)镀液不自发分解,只有与催化表面接触

时,才发生金属沉积过程。

(3)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可控制金属的

还原速率。

(4)析出的金属具有催化活性,使氧化还原

沉积过程持续进行。

(5)溶液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3、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

(1)工艺设备简单,不需电源、输电系统及

辅助电极;

(2)镀层厚度非常均匀;

(3)结合力一般均优于电镀;

(4)可在金属、非金属以及有机物上沉积镀

层。

4、试用原子氢态理论说明化学镀镍的原理

①靠镀件表面的催化作用,使次磷酸根H2PO2-分解析出初生态原子氢:

②原子态氢H0abs在镀件表面使Ni2+还原成金属镍:同时原子态氢与次磷酸根H2PO2-作用析出磷:部分原子态氢复合生成氢气逸出:5、化学镀镍镀液的组成有哪些组分?各有什么作用?

①镍液:是镀液的主盐,是镀层金属的供体

②还原剂:维持镀速和镀层的成份稳定

③配合剂:防止镀层析出沉淀,增加镀液稳定性,提高沉积速度,,提高镀浴工作地PH范围和改善镀层质量

④加速剂:提高镍的沉积速率

⑤稳定剂:控制镍离子的还原和使还原反应只在镀件表面进行,并使镀液不会自动分解

⑥光亮剂和润湿剂:满足装饰性要求

⑦PH调整剂

6、试用原子氢态理论。说明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原理和反应过程

7、化学镀铜镀液主要作用及其作用是什么?

①铜盐:渡液的主盐,是镀层金属的供体

②配合剂:与铜离子形成配合物,防止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氢氧化铜的析出

③还原剂:放出原子氢H

④PH值调整剂:保持镀液的稳定性,提供甲醛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碱性条件

⑤稳定剂:抑制氧化亚铜的生成,即较小的副反应

⑥其它添加剂:利于化学镀及镀层

8、化学镀镍、镀铜液的使用、维护要点是什么?

9、塑料表面化学镀铜的步骤及使用如何?

①机械处理、除油:提高基体表面平整度和清洁度

②粗化:是表面形成微观粗糙、增加镀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结合强度

③敏化和活化:使其表面活化有催化作用,保证化学镀的顺利进行

④还原:将未洗净的活化剂还原掉

⑤化学沉积镀铜:在塑料表面镀上铜镀层

化学转化膜

1、用现代观点简述锰锌系及铁系磷酸盐膜的形成机理

(1)锰锌系磷酸盐膜的形成机理

①酸液浸蚀,基体金属氧化溶解,表面H+浓度↓

②氧化促进剂氧化[H],将Fe2+氧化成Fe3+,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

③Me(H2PO4)2电离,金属表面的H+浓度↓↓,导致磷酸各级电离平衡右移,最终为PO43-

④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形成磷化晶核,晶核长大为磷化晶粒,无数晶粒紧密堆积组成磷化膜.

(2)铁系磷酸盐膜的形成机理:

①磷酸二氢钠加热到50℃时轻微解离

②磷酸二氢钠喷涂在钢铁表面,生成水溶性的磷酸二氢亚铁

③部分Fe(H2PO)2与NaOH反应形成不溶性磷酸铁

④部分NaOH在氧存在下,与残余的Fe(H2PO)2反应,生成不溶性氢氧化铁:

⑤氢氧化铁经干燥后转换为氧化铁

2、磷酸盐膜的形成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加速剂

①加速成膜反应的腐蚀微电池形成,对阴级产生去极化作用,促使阳极溶解,增加了磷化初期的晶核数;

②减低磷化过程中产生的H+,避免氢气在金属表面滞留,增加工件与溶液接触的有效面积③使溶液中Fe2+氧化成Fe3+,防止Fe2+的积累

3、简述鉻酸盐膜的成膜步骤和防腐机理,用作有机涂层的络酸钝化膜的特点

(1)成膜步骤:

①金属表面被氧化,同时产生原子氢

②原子氢使Cr(Ⅵ)还原成Cr(Ⅲ),表面的H +被消耗,pH↑,Cr(Ⅲ)以胶体的氢氧化铬形式沉淀表面;

③氢氧化铬沉淀的同时,吸附Cr(Ⅵ) ,构成

一定组成的铬酸盐膜

(2)防腐机理:

?伯恩斯和布拉德利等认为:

由于膜层致密,使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

高度隔离。

铬酸盐钝化膜被擦伤暴露出金属表面

时,释放出铬酸盐防止基体金属的腐蚀

?巴布西的观点:

钝化膜从铬酸盐溶液中吸附极性分子;

分子或离子在金属表面形成带有正电荷

的偶极膜,金属的电化学电位正移,同时伴有

金属反应活性下降。

(3)用作有机涂层的特点:

▲钝化膜通过分子间力与基体金属结合,有机

涂层与钝化膜的表面结合相当牢固;

▲钝化膜孔隙低,对油漆或有机材料吸收少。

▲抑制基体金属的腐蚀,延长了有机涂层的使

用期限;

▲可防止油漆膜组分与基体金属间发生反应

4、结合电位—时间曲线说明铬阳极氧化的原

理及膜的产生和生长过程

①电极通电数秒后,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

薄膜。由于随膜厚度增加,电阻也增加,因为

电压也急剧上升,相当于曲线的OA段

②膜一形成,电解液对膜产生溶解作用,膜层

的某些局部由于溶解较多,被电压击穿,形成

空隙,使电阻减小,电压复又下降,相当于AB

③电压下降到B点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氧化膜

生成与溶解速率之比为常数,电压较为稳定,

相当于BC段

④过了C点由于氧化膜厚度增加,阻挡层的化

学溶解作用减缓,电阻增加,电压升高,如果

不增加电压,即电压不足以击穿阻挡层,氧化

膜生长会停止

5、画出铝的阳极氧化膜构造示意图

6、磷化膜有何特点?如何提高磷化膜的抗蚀

性?

●不良导体,可用做绝缘层,用油或漆覆盖可

提高绝缘性。

●易吸收油、脂等物质。如用于钢的冷成型可

起润滑作用。

●能明显改善油漆的结合力,增强油漆的抗蚀

性。

根据部件的实际要求,用油、油漆和清漆涂层

之后可以提高磷化膜的防护能力,实践证明高

温磷化达到锰磷化膜的抗蚀性能最高,渗入亚

铁离子和锰离子也能提高磷化膜的抗蚀性

7、试述发蓝的原理及应用

强碱溶液里添加氧化剂(如硝酸钠或亚硝酸

钠),在100-130℃溶液中处理,生成Fe3O4

氧化膜。

反应式:

8、叙述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

原理:从金属溶液出发,通过化合物的加水分

解、聚合,吧溶液制成溶有金属氧化物或氢氧

化物微粒子的溶胶液,进一步反应使发生凝胶

化,在加热凝胶,制成非晶体玻璃,通过处理

转变成多晶体陶瓷

9铝氧化膜为什么要进行封闭处理,有哪几种

方法?原理如何?

因为铝氧化膜是多孔的膜,经过封闭处理,多

孔的膜变成了光滑透明的膜,提高了基体金属

的耐蚀性能。

封闭处理有热水封闭和常温封闭两种方法

热水封闭原理:将氧化膜表面和孔壁的三氧化

二铝在热水中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含水氧化

铝,氧化膜的体积增加,使膜孔显著缩小,达

到封孔的目的

常温封闭原理:封闭液中主要含有F离子和Ni

离子,溶液中F离子吸附在氧化膜的微孔中,

改变膜层的电荷分布,促使Ni离子和Al离子

生成水解产物氢氧化镍、氢氧化铝和碱式氟化

铝混合物共同封住微孔

金属表面彩色化

1、有机染料浸渍着色原理有哪三种解释?燃

料着色后为什么一定要封闭?

原理解释:◎染料与膜内铝的化合物发生化学

结合;

◎膜的主要成分氧化铝物理吸附;

◎机械填充于膜的微孔之中。

因为染料着色后,有色物质主要集中在微孔的

上部,因为着色部分容易被磨损,并且经不起

日晒等作用。封闭后可以提高膜的耐蚀性,使

得着色物质更为持久。

2、电解着色法(二步法)的机理是什么?

l)试样为阴极时:

扩散至氧化膜微孔中的M2+、H+在微孔中部

发生阴极还原。

M2++ 2e= M

H++ e= H

2)试样为阳极时:

2Al+3H2O-6e=Al2O3十6H+

Al阳极氧化使氧化膜阻挡层不断得到修

补,析出的金属不会与基体铝直接接触,避免

了着色产品的电化学腐蚀。

3、用图解法说明电解发色、染色及电解着色

法的区别

电解发色、发色体在多孔层的夹壁中或者发色

体的胶体粒子分布在多孔层的夹壁中

染料浸渍法发色体沉积在氧化膜空隙的上部

电解着色时,发色体沉积在多孔层的孔隙底部

4、不锈钢表面上的透明膜为什么能着各种色

彩?电解发色之后为什么要进行硬处理?

因为透明膜对光具有干涉作用。入射光从空气

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到氧化膜上,一部分成为反

射光,一部分成为折射光,反射光与反射光存

在相位差和光程差,当两束光相遇时,发生光

的干涉,呈现不同的颜色

着色处理之后,氧化层疏松,不耐磨,易被污

染物沾染,因而须进行硬化处理

涂料和涂装

1、涂料的基本作用是什么?主要组成是什

么?

基本作用:(1)保护作用(2)装饰作用(3)

标志作用(4)其它作用

主要组成: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

2、防锈颜料有几种防锈机理?

(1)碱性颜料起中和作用,使涂膜和

金属界面保持微碱性,发挥防蚀作用。

(2)可溶性颜料以铬酸盐颜料最多。颜

料与水分接触,有铬酸根离子溶出,靠强氧化

作用将金属表面钝化,起防蚀作用。

(3)金属粉末颜料主要是锌粉。利用其片

状颜料在涂膜上平行排列的性质,提高涂膜的

屏蔽性能与耐候性。

3、涂膜有几种破坏方式?其机理是什么?

①涂膜起泡

涂膜吸水膨胀,涂膜吸水后,体积胀大,在涂

膜-基体界面处产生的应力大于附着力,有气

泡生成。

②环境介质对涂膜腐蚀和涂膜老化的影响

机理:涂吸水受渗透压的影响,溶液中溶质浓

度越低吸水越大;溶质浓度越大,电导率增大,

使腐蚀电池反应加快,腐蚀速率会提高;溶液

中如有氯离子存在,对涂膜的影响更大

③特殊形态下的膜下腐蚀——丝状腐蚀

机理:外部水分考渗透压从外部向头部渗入溶

液引起的在涂层和镀层下发生的一种特殊形

态的膜下腐蚀

4、简述电泳涂料的原理,阴极电泳涂装的特

原理:(1)电泳

直流电场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带电的

胶体粒子向对极定向移动。不带电的颜料粒子

吸附在带电的树脂粒子上,随之移动。

(2)电解

电流通过电泳漆时,水发生电解,阴、阳

极上分别析出H2和O2,导致电耗增加,漆膜

质量下降,应尽量避免。

(3)电沉积

荷电胶粒到达相反电极后,失去电荷,生

成不溶于水的漆膜。

(4)电渗

湿膜中的水分借助电场的作用从漆膜中

渗出移向溶液

特点:

(1)被涂物处在阴极,不产生阳极溶解,涂

膜与底材的附着力和防腐蚀性能均有所提高;

(2)阴极电泳涂料的漆基中含有防止基材腐

蚀的基团(如含氮基团),阴极电泳涂膜的耐

磨蚀性高于阳极电泳涂膜;

(3)阴极电泳涂料的泳透力高于阳极电泳涂

料。

5、简述静电粉末喷涂的基本原理。

应用静电感应物理现象,使粉末喷涂在工件

表面

?粉末在供粉器中与空气流混合,进入喷枪;

?喷枪前端加有高压静电发生器,使枪口附近

的空气发生电离;

?粉末喷出后,捕集大量电子,成为带负电荷

的微粒,在静电场作用下,飞向接地工件;?

加热工件,使粉末熔融,工件表面形成具有光

泽的均匀涂层。

气相沉积

1、气相沉积的基本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

①气相物质的产生

使镀料加热蒸发,称蒸发镀膜;

用一定能量的离子轰击靶材(镀料),击出镀

料原子,称溅射镀膜。

②气相物质的输送

要求在真空中进行,避免气体碰撞妨碍气相镀

料到达基片。

③气相物质的沉积

根据凝聚条件的不同,可形成非晶态膜、多晶

膜或单晶膜。2、物理气相沉积的基本镀膜技

术有哪几种?

(1)蒸发镀膜

①电阻加热蒸镀②电子束加热蒸镀③合金膜

的镀制④化合物的镀制⑤分子束外延

(2)溅射镀膜

①直流二极溅射②四极溅射③射频溅射④磁

控溅射

(3)离子镀膜

①空心阴极离子镀(HCD)②多弧离子镀

3、简述射频溅射的特点。

射频溅射的两个电极并不是对称的。放置基片

的电极与机壳相连并且接地,这个电极相对安

装靶材的电极而言,是一个大面积的电极。它

的电位与等离子相近,几乎不受离子轰击。另

一电极对于等离子处于负电位,是阴极,受到

离子轰击,用于装置靶材。

4、简述在离子镀膜中,离子轰击在离子镀过

程中的作用,多弧离子镀有何特点?

离子轰击在离子镀过程中的作用

①对衬底表面溅射清洗轰击:消除基片表面氧

化物污染层

②引起衬底表面晶格原子移位。

③破坏表面结晶结构

④改变表面形貌

⑤气体掺入

⑥升高温度:轰击粒子能量的大部分变成表面

热⑦对生长薄膜的轰击效应

弧离子镀的特点

①从阴极直接产生等离子体,不用熔池,阴极

靶可任意布置;

②入射粒子能量高,结合强度高,蒸镀速率快。

③弧斑喷射的液滴飞溅射到膜层,使膜层粗

糙,孔隙很多。

5、简述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的区别

①工艺温度高低是CVD和PVD之间的根本区

别。CVD的工艺温度超过了高速钢的回火温度;

②CVD工艺对反应器工件的清洁要求比PVD工

艺第一些;

③CVD镀层往往比各种PVD镀层略厚一些;

④CVD比PVD有较好的绕镀性;

⑤PVD是一种没有污染的工序,而CVD会在反

应中产生一些反应气体和反应尾气,对设备、

环境、操作人员都有一定得要求。

高能束表面改性

1、高能束表面改性主要包括哪三种?

为激光束、离子束和电子束表面改性。

2、什么叫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表面熔覆?

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激光表面合金化:把合金元素、陶瓷等粉末添

加到基体金属表面上,通过激光加热使其与基

体表面共熔混合,形成表面特种合金层。

激光表面熔覆:采用激光加热将预先涂覆在材

料表面的涂层与基体表面一起熔化后迅速凝

固,得到成分与涂层基本一致的熔覆层。

激光表面熔覆与激光表面合金化的区别:

◆激光表面合金化:使添加的合金元素和基材

表面全部混合,得到新的合金层;

◆而激光表面熔覆:预覆层全部熔化而基体表

面微熔,预覆合金层的成分基本不变,只是与

基材结合处受到稀释。

联系:

3、电子束和激光用于表面改性的特点

①电子束功率比激光大一个数量级。

②激光为表面型热源,电子束为次表面热源。

③激光是在大气条件下进行,方便;电子束是

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工件尺寸受限,但可防止

氧化。

④对焦激光的焦点是固定的,对焦必须移动工

件;电子束对焦通过调节聚束透镜的电流即

可,很方便。

⑤偏转激光必须更换反射镜;电子束可通过

电流任意控制。

⑥设备运转成本激光比电子束高10倍左右。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化总结 1。蛋白质的pI:在某一pH溶液中,蛋白质解离为正离子和解离为负离子的过程和趋势相等,处于兼性离子状态,该溶液的pH值称蛋白质的pI。 2。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二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现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4。试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四种类型,以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 (2)α-螺旋结构特点:a、单链、右手螺旋;b、氨基酸残基侧链位于螺旋的外侧;c、每一个螺旋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螺距0.54nm;d、每个残基的-NH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的-CO之间形成氢键;e、氢键方向与螺距长轴平行,链内氢键是α-螺旋的主要因素。 (3)β-折叠结构特点:a、肽键平面充分伸展,折叠成锯齿状;b、氨基酸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c、维系依靠肽键间的氢键,氢键方向与肽链长轴垂直;d、肽键的N末端在同一侧---顺向平行,反之为反向平行。 (4)β-转角结构特点:a、肽链出现180转回折的“U”结构;b、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常为脯氨酸,由第1个氨基酸的C=O与第4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维持其稳定性。 (5)无规则卷曲:肽链中没有确定的结构。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两性解离;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6。核小体(nucleosome):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DNA和5种组蛋白共同组成。A、B、和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150bp的DNA双链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盘绕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之间通过组蛋白和DNA连接形成的串珠状结构称核小体。 7。解链温度/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在DNA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熔融温度(Tm值)。 8。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的作用下,DNA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DNA解离为单链,从而导致DNA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DNA的变性作用。9。试述细胞内主要的RNA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1)核糖体RNA(rRNA),功能: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它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为mRNA,tRNA 及多种蛋白质因子提供相互结合的位点和相互作用的空间环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信使RNA(mRNA),功能:转录核内DNA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至细胞质,指导蛋白质合成。是蛋白质合成模板。成熟mRNA的前体是核内不均一RNA(hnRNA),经剪切和编辑就成为mRNA。 (3)转运RNA(tRNA),功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转运氨基酸。 (4)不均一核RNA(hnRNA),功能:成熟mRNA的前体。 (5)小核RNA(SnRNA),功能: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6)小核仁RNA(SnoRNA),功能:rRNA的加工和修饰。 (7)小胞质RNA(ScRNA/7Sh-RNA),功能: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10。试述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DNA是一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链在空间上的走向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5’→3’方向从上向下,而另一条链的5’→3’是从下向上;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A与T通过两个氢键配对,C与G通过三个氢键配对,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5碱基对,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小沟。(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碱基堆积力维持。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2。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13。何为酶的Km值?简述Km和Vm意义。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完整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W 、ΔU 及ΔH 是相等 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ΔU>0。 (×)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 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 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2 1T T p dT C Q ,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壁有电炉丝,将电阻 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 × )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

一、糖类化学 1、糖的概念与分类 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寡糖是由2~1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低聚糖通常是指20以下的单糖缩合的聚合物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 多糖中由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同多糖,不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杂多糖。 按其分子中有无支链,则有直链、支链多糖之分 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结构多糖、贮存多糖、抗原多糖等 按其分布来说,则又有胞外多糖、胞多糖、胞壁多糖之别 如果糖类化合物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糖缀合物或复合糖类,例如糖肽、糖脂、糖蛋白等。 2、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 1)构型是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中各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当某一物质由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2)单糖的D-、L-型:以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准,羟基在左面的为L构型,羟基在右面为D构型。 3)环状结构——葡萄糖的某些性质不能用链式结构来解释: 葡萄糖不似醛发生NaHSO3和Schiff试剂的加成反应;葡萄糖不能和醛一样与两分子醇形成缩醛,只能与一分子醇反应;葡萄糖溶液有变旋现象。 4)一般规定半缩醛碳原子上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碳原子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称为α-葡萄糖,不在同一侧的称为β-葡萄糖。 5) 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3、寡糖 寡糖是少数单糖(2-10个)缩合的聚合物。 低聚糖通常是指20以下的单糖缩合的聚合物。 4、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 多糖完全水解时,糖苷键裂断而成单糖。 4.1 淀粉 1)直链淀粉: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多糖链。可溶于热水、250~300个糖分子、遇碘呈紫蓝色 2)支链淀粉:由多个较短的1、4-苷键直链结合而成,不可溶于热水、可溶于冷水、>6000个糖分子、遇碘呈紫红色 3)淀粉的降解:在酸或淀粉酶作用下被降解,终产物为葡萄糖: 淀粉→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4.2 糖原:α-D-葡萄糖多聚物 1)结构:同支链淀粉;区别在于分支频率及分子量为其二倍。 2)分布: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肌肉中。 3)特点:遇碘呈红色。 4)功能:同淀粉,亦称动物淀粉。其合成与分解取决于血糖水平 4.3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结构多糖 1)结构: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无分支线形聚合物。

物理化学下册考试题

第八章 电化学 选择题 1.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答案:C 3.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 (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答案:D 4. CaCl 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B))(2)()(22-∞ + ∞∞Λ+Λ=ΛCl Ca CaCl m m m (C))()(2 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D))}()({2 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答案:B 5.电池Cu ∣Cu +‖Cu 2+,Cu +∣Pt 和Cu ∣Cu 2+‖Cu +,Cu 2+∣Pt 的反应均可简写作Cu+Cu 2+=2Cu +此电池的 (A) θm r G ?、θE 相同 (B)θm r G ?相同、θE 不同 (C)θm r G ?不同、θE 相同 (D)θm r G ?、θ E 均不同 答案:B 6.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A) ΔH=Q (B)ΔHQ (D)ΔH 、Q 关系不定 答案:B 7.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 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 (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Λm 减小 答案:D 8.下列电解质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0.01 mol/kg NaCl B. 0.01 mol/kg CaCl 2 C .0.01 mol/kg LaCl 3 D. 0.01 mol/kg CuSO 4 答案:A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期末考试试题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细胞;几乎一切生活着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第一章生物化学与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及区别 a原核细胞没有清楚界定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一双层膜将核与细胞其他部分分开。 b原核细胞仅有一层(细胞)膜,真核细胞内有一完善的膜系统。 c真核细胞含有膜包被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d真核细胞通常比原核细胞大 f原核生物是单细胞有机体,真核生物可能是单细胞,也可能是多细胞。 第二章到第四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1、α-氨基酸概念 α-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分子中的第二个碳)结合着一个氨基和一个酸性的羧基,,α-碳还结合着一个H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2、确定氨基酸的构型L-型D-型规则 a-COO-画在顶端,垂直画一个氨基酸,然后与立体化学参照化合物甘油醛比较,a-氨基位于a-C左边的是L-异构体,位于右边的为D-异构体,氨基酸的一对镜像异构体分别为L-型D-型异构体。 3、酸碱性氨基酸的名称及总体特点 4、含有的巯基的氨基酸 (含S基团的氨基酸)半胱氨酸(α-氨基-β-巯基丙酸)侧链上含有一个(-SH)巯基,又称巯基丙氨酸。-SH是一个高反应性集团。因为S原子时可极化原子,巯基能与O和N形成弱的氢键。 5、氨基酸在酸碱中的两性电离,等电点 所有氨基酸都处于电离状态。 在任意ph下,[共轭碱]/ [共轭酸]([A-]/ [HA] )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ph=pk+lg([A-]/ [HA] ) 等电点:氨基酸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对外表现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 6、氨基酸的几个特征化学反应及用途 由a-氨基参加的反应 (1)与亚硝酸反应用途:Van Slyke法定量测定氨基酸的基本反应。 (2)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用途:可以用来直接测定氨基酸的浓度。 (3)和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4)和丹磺酰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5)和苯异硫氰酸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由a-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反应 (1)与茚三酮反应用途:常用于氨基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成肽反应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份子水形成的酰胺键。肽: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肽平面的定义 肽平面又称肽单位,使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与肽键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们的四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9、蛋白质二级结构概念及三种二级结构的特点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 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 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1、主要有C、H、O、N和S,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 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 2、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3、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 就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一)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9):甘氨酸(Gly)丙氨酸( Ala)缬氨酸(Val)亮 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色氨酸(Try) 蛋氨酸(Met) 2、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6):丝氨酸(Ser)酪氨酸(Try) 半胱氨 酸 (Cys) 天冬酰胺 (Asn) 谷氨酰胺(Gln ) 苏氨酸(Thr ) 3、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 天冬氨酸(Asp ) 谷氨酸(Glu) 4、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赖氨酸(Lys) 精氨酸(Arg) 组氨酸( His)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 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 紫外吸收 (1)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 280 nm 附近。 (2)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 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3. 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一)肽 1、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 化学键。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石油大学 环境化学 在线考试附答案..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 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的溶度积为 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pE为。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5)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 (A) Φ=2 (B) Φ=3 (C) Φ=4 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 ) 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 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 (A) 0 (B) 1 (C) 2 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 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 (A) 0 (B) 1 (C) 2 (D) 3 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 (A) 1 (B) 2 (C) 3 (D) 4 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 ( ) (A) 0 (B) 1 (C) 2 (D) 3 7. NH 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 ) (A) K =3, Φ=2, f =2 (B) K =2, Φ=2, f =1 (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 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 ) (A)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 (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 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 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 ( )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 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 苯与5 mol 甲苯混合形成溶液, 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 ) (A) y A = 0.5 (B) y A < 0.5

最新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要点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和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反应。 ≤2.5μm。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PM2.5,其中PM2.5是指D p 对于碳酸平衡,pH=8.5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3-。 在高pE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①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②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④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①研究的综合性;②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③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①.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 对流运动,②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③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④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 解;②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③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 平流层中危害:①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②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 HO hv O H 222?→?+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①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②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③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79 PAN 的生成 9、列出乙烯在大气中的可能反应路径。解:①与HO 反应;②与臭氧反应;③ 与NO 3反应。 10、列出乙烯与臭氧在大气中可能的反应及产物。 解: 22322CH CH O H CO H COO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