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显的阻滞。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20世纪50—70年代是美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愿望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究其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任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特点:美国经济空前发展

(2)愿望:欧洲联合(欧洲统一);原因:二战后欧洲力量衰落;美国、苏联的威胁。(3)特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原因:加强了联合(或加强了合作)。

(4)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

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空前发展。

(2)由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希望欧洲联合的愿望。其原因根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可归纳出二战后欧洲力量衰落;根据“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可归纳出欧洲面临美国、苏联的威胁。

(3)由材料三“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

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可知,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加强了联合,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3.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

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都体现了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故D①②符合题意。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属于美洲国家的斗争事例,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故选D。

4.读图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阶段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阶段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阶段三:20世纪90年代后;特点: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

【解析】

【详解】

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来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的状态。把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原因是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原因是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债务增加,成为最大的负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是美国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世界历史》材料二1950-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3)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哪些经验?

【答案】(1)美国的援助和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2)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要善于抓住机遇,注重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等。(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是:美国的援助;政府制定了适当的发展经济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是:美国的扶持;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所以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美国的援助和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2)根据材料二内容“1950-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

8.8%”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要善于抓住机遇,注重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6.史料实证

史料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史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答案】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1991年底,苏联解体。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列强”衰退的两个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图一中“太阳”喻指什么?请准确概括图一和图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大国的所在,这些国家的兴衰有着共同的原因。我们从中需要吸取的教训有哪些?(两点即可)

【答案】(1)两次世界大战的内耗;美国、苏联的夹击世界格局。

(2)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欧盟的成立促进了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加强合作,合作才能共赢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欧洲列强”衰退的两方面主要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内耗;美国、苏联的夹击世界格局。

(2)题干给出的漫画中有欧盟的旗帜,它反映了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统一性的印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

(3)吸取的教训,属于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要加强合作,合作才能共赢等,以此作答即可。

8.识别图表和从图表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请认真阅读表一、表二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一、表二,分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2)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答案】(1)特点: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整体得到提高;②四、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较快③五十至七十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国家。

(2)主要原因

①美国在战时雄厚的资本积累加之政府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

②欧盟各成员国内部之间在战后频繁协调,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③日本在战后有美国经济上的扶持;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坚持“教育先行”,重视人才培养,实行贸易立国,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启示:①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抓住第三科技革命的契机,让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②加强国际间政治和经济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人才,注意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③继续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④长期保持政局和政策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答出其中3点即可,有其他启示,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观察图表,可以看出,图一中1938年—1955年这些国家生产增长指数均有提高,特别是美国增幅最大,由此得出结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整体得到提高,四、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较快。观察图二可以看出,五十至七十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可知其在这一时期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国家。

(2)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有了雄厚的资本积累;二战后政府实施有

效政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内部之间在战后频繁协调,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在战后获得了美国经济上的扶持,再朝鲜战争爆发后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教育先行”,重视人才培养,实行贸易立国,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结合美国、日本、欧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来谈。如,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抓住第三科技革命的契机,让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国际间政治和经济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人才,注意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继续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长期保持政局和政策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等。

【点睛】

数据图表类试题,注意对表中不同时间上数据起伏变化分析以及同类要素之间数据的比较分析。

9.英国脱欧,使欧洲走向联合的态势受到挑战,成为近年的国际时政热点问题。

材料一: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大事年表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与西德和法国的差距拉大,加入欧共体有功于挽救衰败的关国经济。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义政策进行战略收缩,关类同盟关系进入低位,美国也是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才加入欧共体。

材料三:对英国而言,与其与危机重重的欧盟拥绑在一起,不如尽早在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所以,英国现任首相特需莎?梅一再强调,脱欧不等以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全球化关上大门;甚至乐观地认为,摇脱欧盟束缚有于荚国更加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强大最热情的倡导者”。

﹣﹣摘自《世界知识》第1695期(1)材料一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答案】(1)摆脱危机的拖累。

(2)变化:由入欧到脱欧;原因:①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②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③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④脱欧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⑤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⑥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内容“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摆脱危机的拖累。

(2)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可知,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的变化体现在由入欧到脱欧;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由: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脱欧是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等。

10.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成为“冷战”,其目的为遏制共产主义,开始的标志为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发表的“铁幕演说”。()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题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以下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的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表(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对这张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1930年德国受《九国公约》束缚,国防开支较少②德日增长迅猛,美英法增长相对缓慢 ③经济危机刺激了德日国防开支的增长④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 (2017爱知中学一模)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 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莫斯科战役后 B. 诺曼底登陆之战后 C. 拿破仑远征后 D.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 3. “今日共同战斗,明日一起重建”漫画反映的是英国和苏联的结盟。英国手中所拿文件() 英国(左)和苏联(右)的结盟 A. 标志着三国协约集团最终形成 B.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 C.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著名战役,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影响的是()

A. 是苏德战场转折的开始 B. 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 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D.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 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我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所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 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 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推动了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 促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7. 下列两图反映了两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场景,以下关于这两次会议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谈论了处置德国的问题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和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④都做出了成立国际组织的决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 (13分)集体安全政策又称集体安全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某校九年级五班同学以“集体安全的构筑”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争夺霸权】 材料一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习题详解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006年武汉市中考思想历史卷及答案(大纲卷) 28.学习历史需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 林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B. 拿破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C.杜鲁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代言人 ?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实验区) 2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多极化??? B.“一超多强”? C.“五强并立”??? D.单极世界??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从下图中你所能得到的信息是 美苏争霸B、日本成为经济强国C、出现了众多跨国公司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2006年泰州市二〇〇六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24、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显著表现是()A、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过渡 B、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由美国称霸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24.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D、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史地试卷 23.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独霸世界 B.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20.某班开展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20.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A.两极对峙 B 多极化形成 C “一超多强” D 和平共处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 1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 1 希特勒秘史〈美〉罗伯特·佩恩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德国经济史〈法〉夏尔·贝特兰商务印书馆1990年 3、苏芬战争(译文汇编)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1982年 4、“最后一个**分子”—约瑟夫·门格尔医生的一生及其时代 〈美〉杰拉尔德·阿斯特华夏出版社1988年 5、我是希特勒的译员〈德〉保尔·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6、**秘书博尔曼—一个能左右希特勒的人〈德〉约亨·冯·朗格群众出版社1986年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英〉A·J·P·泰勒商务印书馆1992年 8、希特勒与斯大林上下〈英〉Alan Bullock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战争是这样开始的〈苏〉巴格拉米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 10、外交史第四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的外交活动)上下〈苏〉戈尼昂斯基等 三联书店1980年 11、盖世太保秘史〈加〉安德烈·布里索新华出版社1988年 12、图说盖世太保史〈英〉鲁伯特·巴特勒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秘密警察头子的末日—加里保迪大街的房子〈以色列〉伊森·哈雷尔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 14、法西斯专政时期的德国(1933—1945)〈德〉瓦尔特·巴特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15、绥靖战略上下〈英〉基思·米德尔马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16、美国英国与绥靖1936—1939 〈英〉麦克唐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 17、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神秘的使者武官〈日〉铃木健二军事译文出版社1983年 19、**元帅沉浮记〈德〉莫勒编军事译文出版社1984年 20、日出行动〈美〉史密斯〈意〉阿加罗西国际文化出版社1987年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再思考〈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 22、结局(一九四五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历史回忆录)〈苏〉马·瓦·扎哈罗夫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9年 23、希特勒青年团骨干忏悔录〈美〉阿尔方斯·黑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 24、侵华日军序列沿革〈中〉李惠李昌华岳恩平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25、梵蒂冈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舍英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26、苏军坦克兵(1941—1945年战史回忆录)〈苏〉依·耶·克鲁雷钦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9年 27、特使与邱吉尔斯大林周旋记(1941—1946)〈美〉哈里曼三联书店1978年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三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自学要求】 先用8-12分钟通读课本,再结合资料在教材上勾划重点、标注课本,思考完成问题导 思并构建知识树,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探究案,并写下我的疑问,为课堂合作探究做准备。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重点难点】二战爆发的背景 预习案 阅读教材44页--57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分析比较德日法西斯建立的异同点 3.了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概况,分析西班牙内战的原因及性质, 4.分析西方绥靖政策的原因及表现,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及影响。 探究案 【探究一:绥靖政策】 [2014·天津卷]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

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附参考答案 (2013·衡阳市)1.(13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材料二:l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1分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2.美国虽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独创性地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探究一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美国发展 (1)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1分)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1分)

(2)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的名字和哪部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分) (3)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 探究二二战中和战后的美国 (1)1942年,美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分) (2)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通过哪次战役实现的?(1分) (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为称霸世界,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感悟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答案: 探究一:(1)华盛顿;(1分)独立战争;(1分)(2)林肯;(1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罗斯福;(1分) 探究二:(1)《联合国家宣言》;(1分)(2)诺曼底登陆;(1分)(3)冷战政策;(1分) 感悟: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 (2013·贵阳市)3.漫画中的历史知识(1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读后感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陈颖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为了报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严厉惩罚”、“希特勒”、“纳粹主义”、“法西斯”这些字眼上。而且我也并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完全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主义的错,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被强行剥削,损失惨重,激起了德国国内的名族复仇情绪,再加上希特勒上台后的极力鼓吹,以及一系列军事活动,就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书中,对的起因,泰勒用极为简洁的一句话就概括了——“1939年的战争不是预谋的,它是一个错误,是交战双方外交上失策的结果”,而对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起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以及运用这些胜利果实的方法。”如此精辟简练的论述让那些冗长繁复的从所谓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种种方面加以论述的历史着作黯然失色。 当看到作者对于凡尔赛和平的评论“凡尔赛和平从一开始就缺少道义上的效力”,激起了我的共鸣。我认为所谓的凡尔赛和平只不过是美、英、法这三个“同盟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对战败国无情地剥削,而丝毫不顾协约国的感受,尤其是法国,一心只想着眼前的无限削弱德国的力量,为了使德国永无翻身之日,再也不能对其造成威胁,而没有放眼更远的利益。他们忽略了德国这个民族强大的力量,终有一天他们会卷土重来。 然而对于希特勒,世人对其的评价往往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棍”、“万恶的法西斯”、“极端名族主义”。而我却认为希特勒这个有着常人少有的智慧和才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损失惨重,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上台了,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复兴德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听他的?我只能说希特勒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德国人,他们愤怒却又无奈,所以面对希特勒具有诱惑性的煽动的时候才会乖乖听从。再反观“绥靖政策”,不也正是能说明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开始惧怕德国的实力并且考虑到一旦战争爆发德国失败俄国又会控制欧洲许多地方,想要委曲求全,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这不也正说明了希特勒的能力嘛? 就像泰勒说的“与其说他要战争,不如说他预料到要发生战争,除非他能用某种独创的手段避免它,就像他在国内避免了内战一样。心怀不良的人不难把这种动机归于别人,希特勒预料到别人会做他处在他们的位置上本来也会做的事、他想让德国也变成大国。”我认为只是因为希特勒发起了这场战争,但如果换做是别人,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确实是一个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的人——极端名族主义,残忍地杀害犹太人,不人道的法西斯主义,纳粹党……但他对德国作出的贡献也确实不可磨灭。 泰勒也对定希特勒以及德国的罪行所依据的文件的客观性。“……证据太多,和证据太少……这些文件被挑选出来,不仅仅是为了证实受审人的战争罪责,还为了掩盖起诉的大国的罪责。用如严密的逻辑来揭示当时各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绝,同时也告诉世人,对于希特勒,不应该只是按照传统世人的观点来看待,这样永远也不可能接近历史本身。 确实,每一件事物的背后都有其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去好好的解读。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或: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 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素材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1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影响: 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矛盾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 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 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 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内战 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1936年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四、走向世界大战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事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中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附参考资料【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34.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15.“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2009年·湖南省岳阳市)27、“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遭遇同样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是指下列哪个国家 A.捷克斯洛伐克 B.英国 C.波兰 D.法国 (2009年·四川省南充市)19.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B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突袭波兰 D.德国进攻苏联 (2009年·新疆自治区)11.把绥靖政策推向高峰的是() A.德国进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2009年·湖北省长春市)13.“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09年·四川省甘孜州)35.在1938年9月底的慕尼黑会议后,丘吉尔曾说:“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丘吉尔所说的“你”指的是 ( ) A.张伯伦 B.达拉第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揭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8月,中国抗日军民发动全国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日本关东军。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在中国、苏联和美国的全面攻击下,日本被迫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并在同年9月2日投降,战争最后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欧洲西线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共160万人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集结268万人,成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完全解放德占西欧国家。 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撕毁1938年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而苏联则仓促准备了2000万士兵和4000余辆坦克迎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开始了卫国战争。在战争初期,苏联处于防御阶段,因对德国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加之党内高级军官此前被斯大林以叛党名义迫害,导致苏军前期作战严重失利,损失了60~90个师。至7月中旬,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苏军在1941年9月—1942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专项训练试题(无答案)知识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专项训练试题(无答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专项训练题 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下列对右图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英国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漫画作者站在反法西斯的正义立场 D.世界进步力量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 3.1941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同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雅尔塔会议召开 4.在宣言上签字时,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C.美国开始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6.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①处填()

A.诺曼底登陆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投降 7.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贺信中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柏林战役 8.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入侵波兰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诺曼底登陆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年代尺反映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全面冷战 10.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11.1942年1月,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什么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A.《凡尔赛条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宪章》 D.《联合国家宣言》 12.1944年6月,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国。此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中途岛海战 13.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打败法西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14.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张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 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91080075 颜廷飞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 前言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