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5×2=10分,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

计算题考点:(宏微观各考一题,共10分) 微观: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2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3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计算

宏观:5国内生产总值计

6通货膨胀率计算 7失业率计算 8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 9乘数计算 10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1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

参考复习题(以自测练习与网络课程西方经济学的模拟测试中所见计算题为主要复习范围)

1-1 .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8%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解:已知E d =1.5,,根据需求弹性系

数的一般公式:P

P Q Q E d //??=

得需求量会增加

%

12%85.1.

=?=?=?P

P E Q

Q d

1-2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1)已知P 1=10,P 2=6,Q 1=20,Q 2=40 根据中点法公式计算得:

(2)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1-3 .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25%,则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解:已知

元2000,2%,25,

311==-=?-=Q P P

P E d ,

需求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 Q E d //??=

(1)需求量会增加

%75%)25(3.=-?-=?=?P

P E Q

Q d

(2)降价后的需求量:

%)751(12+=Q Q =2000×175%=3500(瓶) , 价格5.1%)251(12=-=P P (3)降价前的总收益:

111Q P TR ==2×2000=4000(元)

。 降价后的总收益:

222Q P TR ==2(1-25%)×3500=5250(元)

。 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

=-12TR TR 5250-4000=1250(元)

2.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解:(1)已知

%30%,

20=?=?Q

Q Y

Y ,

根据收入弹性系数公式得:

5.1%

20%30//==

??=

Y

Y Q Q E m

(2)从其收入弹性为正值来看,该商品是正常商品;由于其收入弹性大于1,故该商品为奢侈品。

3.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解:(1)已知

%15%,

10=?=?x

x Y

Y Q Q P P ,

根据交叉弹性系数公式得:

5.1%

10%15//==

??=

Y

Y x x cx P P Q Q E

(2)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4-1 某人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

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 (2)厂房租金3万元; (3)原材料支出60万元; (4)设备折旧3万元; (5)工人工资10万元; (6)电力等3万元;

(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存入银

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贷款利息15万元。 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

解:(1)会计成本=各项实际支出之和 =3+60+3+10+3+15=94万元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100-94=6万元 (2)机会成本=2+5=7万元,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94+7=101万元;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100-101=-1万元,即亏损1万元。

4-2.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2万元。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40万元,工人工资为5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万元,厂房租金5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请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解: (1)会计成本为:

40万元+5万元+5万元+5万元=55万元。

(2)机会成本为:

2万元+2万元+2.5(50万元×5%)万元=6.5万元。

5 . 根据如下数据资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

值。

解:个人消费支出C=

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住房租金+其他劳务=318.4+858.3+1165.7=2342.4亿元

私人国内总投资I=厂房与设备支出+居民住房支出+企业存货净变动额=426+154.4+56.8=637.2亿元

政府购买支出G=联邦政府支出+州与地方政府支出=748亿元

净出口NX=出口-进口=363.7-429.9=-66.2 亿元

GDP =C +I +G +NX =2342.4+637.2+748.0-66.2=3661.4(亿元)

6-1.计算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解: GDP 平减指数=(某一年名义GDP ÷某一年实际GDP )×100

6-2 195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300元,200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4000元。以195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2000年的物价指数为2100,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解:1950年的教授平均工资折算成2000年的实际平均工资

=1950年的名义工资×年物价指数

年物价指数

19502000

=300×

6300100

2100=元,

从计算结果看,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是减少了。 7-1 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解: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0+100=1100万人 (2)该国的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1100=0.09=9%

7-2.某个国家共有1亿人,16岁以下儿童20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00万人。在全日制学校学生1400万人,家庭妇女500万人,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人,失业者500万人,其余为就业者。这个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分别是多少? 解:(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10000-2000-1000-1400-500-100=5000(万人)。

该国的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人数÷工作年

龄人口=5000÷(10000-2000-1000)=0.714=71.4%

(2)该国的失业率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500÷5000=0.1=10%

8-1. 如果要使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6%提高到8%,在资本-产量比率为 3 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何变化?

解: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C

S G =

。已

知C =3,G 1=6%,G 2=8%,将已知数据代入,则有:S 1=3×6%=18%, S 2=3×8%=24%

因此,储蓄率应从18%提高到24%。(5分)

8-2 .设实际储蓄率为0.4,实际资本—产量比率为3,合意储蓄率为0.5,?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为4,

自然增长率为8%,请计算:

A :(1)实际增长率;(2)有保证的增长率;(3)最适宜的储蓄率。

B :(1)在以上的假设时,短期中经济中会出现累积性扩张,还是累积性收缩,或稳定增长? (2)长期中是长期停滞,还是长期繁荣,或稳定增长?

解:已知 S=0.4,C =3,

A :(1)实际增长率G =S /C =0.4/3=13.3%;

(2)有保证的增长率

%5.12125.04

5.0====

r

d w C S G ,

(3)最适宜的储蓄率

%324%8.0=?==r n C G S

B :(1)在以上的假设时,由于w G G >,因此短期中经济会出现累积性扩张。

(2)在长期中,由于n w G G >,因此会出现长期停滞。

9-1 .社会收入为1500亿元,储蓄为500亿元,收入增加为2000亿元,储蓄为800?亿元,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乘数。 解:已知=1500亿元,

=500亿元,

=2000亿

元,

=800亿元。

(1)MPC =

(2)MPS =1-MPC=1-0.4=0.6。

(3)=1.67。

9-2 .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解: 已知80=?AE 亿元,200=?Y 亿元,乘数公式MPC

AE

Y a

-=

??=

11 (1)乘数5

.280

200==

??=AE

Y a

(2)MPC

a -=

11,边际消费倾向

6.04.0111=-=-

=a

MPC 。

(3) MPC +MPS =1, 边际储蓄倾向 MPS =1-MPC=1-0.6=0.4。

9-3.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至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已知:Y 1=1000亿元,C 1=800亿元,Y 2=1200亿元,C 2=900亿元,△AE =50亿元。

平均消费倾向APC =C /Y =800/1000=0.8; 平均储蓄倾向APS =S /Y =(1000-800)/1000=0.2;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900-800)/(1200-1000)=0.5; 边际储蓄倾向MPS =1-MPC=1-0.5=0.5。

10-1 .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请计算:

(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解:(1)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总额=15÷

100=0.15=15%。

(2)已知R =100,r =15%,根据公式:=100÷15%=667(万元)。

10-2如果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00万元,准备率为0.1,计算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量及简单货币乘数。

解: 已知R =100万元,r =0.1

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量为 D =R/r =100/0.1=1000(万元) 简单货币乘数为

m =D/R =1/r m =D/R =1000/100=10

10-3 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万元,

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解:已知cu =0.2,r =0.1,M =1200,货币乘数计算公式r

cu cu H

M mm ++==

1

(1)货币乘数为41

.02.012.01=++=

++=

r

cu cu mm

(2)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的政府债券数量为3004

1200==

=

mm

M H 万元。

10-4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38,法定准备率是0.18,货币乘数是多少?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 解:货币乘数计算公式r

cu cu H

M mm ++=

=1

(1)货币乘数

46

.256

.038.118

.038.0138.01==++=

++=

r

cu cu mm (2)若基础货币增加H=100亿元,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M=24610046.2=?=?H mm 亿元

11 设债券的收益为20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解: (1)利率为5%时,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20/5%=400元 (2)利率为8%时,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20/8%=250元

《西方经济学》问答题

问答题考点:

微观经济学:

1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2均衡价格的变动

3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7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宏观经济学:

8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9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差别

10如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

11赤字财政政策

12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3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14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15 IS-LM 的含义

16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问答题参考练习题

1-1 .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都会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量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图形说明这三种因素引起的汽车购买量增加有什么不同。(4+5+6=15)

答(1)汽车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增加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由a点移动到b点。

(2)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即从D1移动到D2。(3)本题作图如下。

1-2 .价格下降和收入增加都可以使彩电的市场销售量增加。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要求作图说明)答:(1)某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化可以有两种情况,即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者是不同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2)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在图上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由a点移动到b点。)

(3)收入增加引起整个市场需求增加。在图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1移动到D2)。(见图2)

2-1现在许多企业都要成为“学习型企业”,这使市场上财经管理类图书走俏,分析这种变化对财经管理类图书市场的影响。

答:(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这种变化引起对这类图书的需求变化,但并不直接影响供给。因此引起需求曲线变动,而供给曲线不变。

(3)这种变化引起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方平行移动。

(4)这种变化引起均衡价格(成交价)上升,均衡数量(成交量)增加,这个市场繁荣。

(5)作图如下。

2-2 .作图分析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答:(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左下图)

(2)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3.用供求图解释下面几种表述:

⑴.寒流袭击了美国重要的柑桔产地弗罗里达,美国超市中桔子汁的价格上升。

答:寒流使柑桔减产导致桔子汁生产原料的供应减少,带来桔子汁产量下降供给减少,这是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减少,使桔子汁的供给曲线向左方向移动。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桔子汁的供给曲线S 0向左方移动为S 1,而需求没变(即需求曲线D 0没变动),使供求均衡点

E 0变为E 1,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由P 0上升为P 1,均衡数

量Q 0减少为Q 1。所以,超市中桔子汁的价格上升了。

⑵.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而凯迪拉克二手车的价格下降。

答: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当中东爆发战争使汽油价格上升,就会使汽车的需求减少,引起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方向移动。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汽车的需求曲线D 0向左方向移动为D 1,而供给不变(即供给曲线S 0没变动),使供求均衡点

E 0变为E 1,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由P 0下降为P 1,均衡数

量由Q 0减少为Q 1。所以,凯迪拉克二手车的价格下降。

⑶.当夏天市区天气变凉时,郊外避署山庄的客

房价格下跌。

答:夏天市区天气变凉,会对郊外避署山庄的客房需求减少,使其需求曲线向左方向移动。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避署山庄客房的需求曲线D 0向左方向移动为D 1,而供给不变(即供给曲线S 0没变动),使供求均衡点E 0变为E 1,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由P 0下降为

P 1,均衡数量由Q 0减少为Q 1。所以,避署山庄客房的

价格下跌。(这是微观经济学均衡价格决定应用的作图分析)

3-1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答:(1)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2)基数效用论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3)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a)

(b)

上述(a)式是限制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 与Y 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

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

1 0

P P

1 0

P P

1 0 P P

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

(b)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1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购买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3-2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4-1 .作图说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答:(1)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的关系:边际产量(MP)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AP)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MP>AP,平均产量(AP)递增;

相交后,MP<AP,平均产量(AP)递减;

相交时,MP=AP,平均产量(AP)最大。

4-2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用图形说明如何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答:(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加而后减少。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图分为三个区域。Ⅰ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Ⅱ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仍在增加。Ⅲ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这时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3)劳动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A-B)为宜。但在Ⅱ区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

4-3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答:(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

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

5-1.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边际成本是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2)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AC>MC)时,平均成本AC一直递减。

(3)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MC=时,平均成本AC一直递增。

(4)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AC=MC)时,平均成本AC最低。

5-2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1)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6-1.用图形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1)假设在短期内整个行业供给小于需求。此时价格高(图1中的P1),企业有超额利润(图1中的ABCP1);

(2)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企业会扩大生产或其他企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到P0,需求曲线移动为,这时既无超额利润又无

亏损(总收益与总成本均为),实现了长期均衡。

(3)作图。

同理可以假设在短期内整个行业供给大于需求。此时价格低(图2中的P1),企业有亏损(图2中的ABCP1);在长期中,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企业会减少生产或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

平上升到P0,需求曲线移动为,这时既无超额

利润又无亏损(总收益与总成本均为),实现了长期均衡。

6-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价格高,存在超额利润;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则存在亏损。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企业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 =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

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企业在长期中要作出两个决策:生产多少,以及退出还是进入这一行业。各个企业的这种决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企业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7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它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答:(1)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

(2)钢铁厂的污染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3)特大企业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垄断的存在。

(4)用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防――由政府提供;

污染――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

经济或市场手段;

垄断――政府可以用价格管制、反垄断法或国

有化来消除垄断。

8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9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1)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制度。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第二、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第三、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10 .说明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差别是什么?答:(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自然失业是长期现象,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现象。

(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摩擦性失业)和一些制度因素(结构性失业)。

引起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11-1.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果中东政治动荡引起石油产量减少,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它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1)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

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

(2)石油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从而生产其他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这会影响短期总供给。

(3)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AS1向上移动至SAS2。(4)当AD和LAS不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GDP减少(从Y1减少到Y2),物价水平上升(从P1上升到P2)。

(5)作图。

11-2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1)石油是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 AS1向上移动至S AS2。

(2)石油价格上升只影响短期总供给,并不影响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决定了价格水平为P2,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是由于成本的增加所引起的。这种由于成本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3)当AD和LAS不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GDP减少由Y1减少到Y2)。

11-3.从投资的角度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用图形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1)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点可以用利率效应来解释。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

(2)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上下移动来表示,即物价上升(从

P2上升到P1),引起沿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b点到a点),总需求减少(从Y2减少到Y1);物价下降(从P1下降到P2),引起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a点到b点),总需求增加(从Y1增加到Y2)。

(3)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从AD1移动到AD2。

11-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说明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有何不同的影响?

答: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如图所示:

P

SAS

AD6

图中表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分为两部分,因此,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不同。在

SAS 向右上方倾斜段,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由AD 2向右方向移动为AD 3时,国民收入Y 增加,价格水

平P 上升;总需求减少,即总需求曲线由AD 2向左方向移动为AD 1时,国民收入Y 减少,价格水平P 下降。表明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倾斜部分,总需求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在SAS 垂直段,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由AD 5向右方向移动为AD 6时,国民收入Y 不变,价格水平P 上升;总需求减少,即总需求曲线由AD 5向左方向移动为AD 4时,国民收入Y 也不变,价格水平P 下降。表明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垂部分,总需求变动不影响国民收入,只影响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长期总供给曲线LAS 是一条垂直线,因此,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如下: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由AD 2向右方向移动为AD 3时,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P 上升;总需求减少,即总需求曲线由AD 2向左方向移动为AD 1时,国民收入Y 不变,价格水平P 下降。表明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不影响国民收入,只影响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的作图分析)

12.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总支出是如何决定的?又是如何变动的?

答:(1)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短期中总供给是不变的,只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2)在不考虑总供给时,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3)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

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这一点。

13.当经济过热时应该采取什么货币政策?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3+4+6+2=15分)

答:(1)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货币量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

(2)当经济过热时,经济中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3)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

(4)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引起经济短期内衰退。

14.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采用过赤字财政政策,分析赤字财政政策的筹资方式及对经济的影响。 (1)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即政府收入小于支出。

(2)赤字财政用货币筹资与债务筹资来筹资。

货币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

债务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3)赤字财政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尤其是可以较快使经济走出衰退。

(4)赤字财政会加重财政负担,并引起通货膨胀,减少储蓄。

P

15.画图并说明:同时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答:同时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是运用IS -LM 模型来说明双扩张性政策的政策效果。当没实施双扩张性政策时,IS 0曲线与

LM 0曲线相交于E 0,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0,均

衡的利率为i 0。当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增加政府支出,会使IS 0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为IS 1曲线,与LM 0曲线相交于E 1,这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1,均衡的利率为i 1。这表明,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削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剌激经济的作用,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 加。

因此,同时配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会使LM 0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为LM 1曲线,与

IS 1曲线相交于E 2,这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2,

均衡的利率为i 2。这表明,同时实施双扩张性政策,能保持利率不提高甚至会下降,而国民收入却有较大幅度增加,从而有效剌激经济。

这种双扩张性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在运用时应慎重,如果配合不妥当,则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这是宏观经济学“IS -LM 模型”应用的作图分析)

16.位于亚洲中部的Z 国拟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试用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其政策动机和效果。

答:Z 国拟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其政策动机是剌激总需求,进而剌激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可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

图中表明,Z 国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会使总需曲线

AD 0向右移动为AD 1。当总需曲线AD 1与短期供绐曲线SAS 、长期供给曲线LAS 相交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

值Y 1就是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 f ;但物价水平也会由P 0上升到P 1。这说明其政策效果不仅了剌激总需求和实现了充分就业,还会引起物价上涨。

此外,增加政府支出还会产生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政府开支增加会引起私人支出的减少,即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进而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用IS -LM 模型说明:

图中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即自发总需求增加,IS 曲线由IS 0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为IS 1,IS 1与LM 相交于

E 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为Y 1,利率上升为i 1。由于货

币供给没变(即LM 曲线没变动),而货币需求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故引起利率上升,就会减少私人的投资与消费,即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增加,实际上只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剌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了,使其政策效果降低。(这是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IS -LM 模型”应用的作图分析)

17.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与由于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对宏观经济均衡有什么不同影响?

(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2)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i i i i P

SAS

AD 1 LAS i Y

IS 0

i 1 i 0

LM IS 1 Y

Y

Y

E

E

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3)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因为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一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