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

精品文档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诗改文教学随笔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书后第五题让学生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里的景色描写很具代表性,“风啸鹰叫”写出了师徒夜宿荒野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则写出了夜之深,从而衬托出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这篇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很精心,第4小节对古寺之破败描写的也甚为经典,表现了李时珍随遇而安,因繁就简,为修订《本草纲目》而甘愿吃苦。学生们在学习时颇受裨益,课后还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把课文改写为小诗。

李时珍夜宿古寺

皎洁明月罩古寺,山风啸啸树影寒。

两耳不闻窗外事,奋笔疾书苦钻研。

——石欣阳因此,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古诗《登高》的诗改文教学,深化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这一写作方法。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其中前四句诗写了杜甫登高远眺,极目所观。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独的悲哀。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刻画杜甫孤苦残弱的白首翁的形象呢?

1、课上我引领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六种景物,即风、天、猿、渚、沙、鸟,感受作者选取这些景物的典型性,并着力分析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的深意,环境描写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2、我给学生补充了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不定,壮志难酬,垂暮之年更是百病缠身,痛苦之情不可言状。五十六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时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地高台,那萧瑟的江景和深远的意境无不衬托他心境之悲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悲伤

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悲伤 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悲伤 【篇一: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悲伤】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 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 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

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 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 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 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 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 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

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考点综合

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考点综合 一、环境描写考点及作答规律 1.环境特点概括 解答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此类题干中常有显示环境类型的关键词。如“景物描写”显示是自然环境,“古城”显示是社会环境,据此类关键词,可快速确定题目的环境特点。 第二步:抓景物类别,依类概括特点。 (1)社会环境:①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③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2)自然环境:分析写的景物的“形、声、色”,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三步: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 2.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思考角度 从描写技巧角度思考: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从描写角度(主要是写景角度)思考: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3.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3.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社会环境描写,又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5.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练笔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练笔 天色愈发昏暗了。大片的乌云聚拢在一起,越积越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霎时,天空像是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道亮光闪过,把黑幕一劈为 二。"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伴随着轰隆的雷声从天而降,像是一面水势汹涌的瀑布。加上呼呼的大风,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站在家门口,久久地伫立着,任凭风吹雨打。我该怎么办呢?胸前的书包被抱得更紧了。 春天到了,柳树伸展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像在空中跳舞。桃花张开了粉红的笑脸,与我们打招呼。一场春雨过后,春笋像小孩一样拼命向上长。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苦涩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碧绿的江水轻轻地拍打着船舷,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上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风,矗立在江对岸。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多情的伶俐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月中仙子,万般风流。 一直以来都不是很xx那种感觉: 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枝,地上映出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阳光耀着人的眼,随风轻轻移动,间或带着树叶晃动的沙沙声。直到走到了那条溪流,踩着浅浅的软软的水流,心也跟着动了,一起漂到了不知名的远方…… 空气中弥漫着春天来临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合着蟋蟀小队的小提琴,唱起了欢快的歌声。 远处的绿色是一片小竹林,地上冒的小脑袋是竹家的小宝宝--竹笋。竹家小宝宝在努力拔高自己的小身子,想要眺望远方的溪水。 站在浅浅的溪水中,没及脚踝的水流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底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欢快的吐着小泡泡,时而冒出水面,时而撞上脚面??? 1/ 1

(完整版)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2)

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 (考试得了一百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得心花怒放。路旁的柳树好像在祝贺我,它微笑着,笑弯了腰。鸟儿也在我头上飞来飞去,好像在给我唱欢乐颂。我觉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畅快。花坛里百花怒放,娇艳多姿,不时闻到醉人的香气。小草生机盎然。我的脚下似乎有风火轮,没过多久,我已经飞到了家门口。、 (考砸了)“哎!真倒霉!”我垂头丧气地走出校门。路上的人们好像在讥笑我,树的叶子被风一吹,纷纷飘落,茂盛的树冠,一下子变得零零散散,像一位秃头老人。百花凋零、枯草一片,我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悲伤:一夜秋风过后,院子已经充满了萧条的气息,落叶满地,竟也无人像黛玉般怜惜它们。南飞的大雁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乐土,去开辟另一片陌生的天地。轻轻地踏上铺满落叶的小径,沙沙声时断时续,哭诉着着它们悲惨的命运。天空不再像春夏那样透露着水的灵性,干燥的季节,无奈的风景。一只乌鸦在头顶的树枝上叫个不停,乱了节奏,扰了人心,此刻,竟也无力理会它的晦气,独自低头,在这悲伤的秋景中越陷越深。 高兴: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路边的小草努力的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花儿朝我微微笑,此刻,就想唱起那首歌:“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那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带着满怀的希望,带着这掩饰不住的微笑,大踏步向前。 无奈遗憾:一颗千年古树,树叶稀疏,枝干粗大,裂痕斑斑,错综复杂的树枝像瘦骨嶙峋的人一样没了活力。它的叶,没有花的陪伴,愈发的苍白;它的枝,没有鸟儿的嬉戏,愈发的落寞;它裸露的根,没有泥土的滋润,愈发的干枯。是否像年老的智者一样,它也经历着孤独与衰亡。又有谁能来拯救它将逝去的生命,或许作为建筑的材料它已经不再合适,徒留叹息在一片篝火之后。 悲伤: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生气)炽热的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就像是在催命,小草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大树也绿得格外耀眼,弄得我心烦意乱。几只麻雀正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声音跟乌鸦没什么两样,又像是在嘲笑我的无能。花儿也在左右摆动,仿佛在对我摇头;一群蝴蝶围着花儿飞着,好像十分赞同花儿的想法。瞧,蜜蜂也在花儿旁转了起来,它也支持花儿哩几朵白云不死不活地游荡在天上,比乌云还要令人心烦。……一切都像在跟我作对。 (愉快)一棵一棵的油菜,连成一片一片的,那油菜花的颜色好象是被精灵的画笔渲染过的一样。黄颜色,使人陶醉其中,有风的时候,更是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在花的清香中似乎夹杂着泥土味。也就是这种味道让我记忆深刻的。 (悲伤)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抬起头,发现乌云密布,没想到雨竟已静悄悄地下了起来。 (悲伤)树叶飘旋着坠落,孤独的归如大地的怀抱. ,天空不再像春夏那样透露着水的灵性,干燥的季节,无奈的风景。一只乌鸦在头顶的树枝上叫个不停,乱了节奏,扰了人心,此刻,竟也无力理会它的晦气,独自低头,在这悲伤的秋景中越陷越深。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 3、阐述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 一、分析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 (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 (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 (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模板一:文章先写......为下文写......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为下文写......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与......相似点,通过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 模板五:把......和......对比,突出事物......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动。 模板七: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模板五: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 象

精品文档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诗改文教学随笔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书后第五题让学生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里的景色描写很具代表性,“风啸鹰叫”写出了师徒夜宿荒野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则写出了夜之深,从而衬托出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这篇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很精心,第4小节对古寺之破败描写的也甚为经典,表现了李时珍随遇而安,因繁就简,为修订《本草纲目》而甘愿吃苦。学生们在学习时颇受裨益,课后还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把课文改写为小诗。 李时珍夜宿古寺 皎洁明月罩古寺,山风啸啸树影寒。 两耳不闻窗外事,奋笔疾书苦钻研。 ——石欣阳因此,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古诗《登高》的诗改文教学,深化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这一写作方法。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其中前四句诗写了杜甫登高远眺,极目所观。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独的悲哀。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刻画杜甫孤苦残弱的白首翁的形象呢? 1、课上我引领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六种景物,即风、天、猿、渚、沙、鸟,感受作者选取这些景物的典型性,并着力分析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的深意,环境描写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2、我给学生补充了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不定,壮志难酬,垂暮之年更是百病缠身,痛苦之情不可言状。五十六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时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地高台,那萧瑟的江景和深远的意境无不衬托他心境之悲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教学内容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 3、阐述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 一、分析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 【常考题型】 (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 (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 (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模板一:文章先写......为下文写......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为下文写......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与......相似点,通过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 模板五:把......和......对比,突出事物......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动。 模板七: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模板五: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模板六:借对......的描写表达了......的道理或情感,把道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的形象。 【例文讲解】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作文专项训练之——景物描写 2008-06-02 20:56:21|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理,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一、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设置背景。 月色很美,月亮洒下淡淡的一片黄晕,树也像喝了惬意的月光酒,将自己的影子映到墙上,在风中微微摇摆着。门前的小河里,萤火虫飞来飞去,时而为芦苇点一盏亮灯,时而为柳树做一个发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蛙鸣。(用景物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个美丽、安静、和谐的氛围) 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俗语云“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窗外,桃花绽开,鸟儿啾啾地叫着,赏心悦目。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友善。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我们都笑了,笑声在河面荡漾着,河水泛起阵阵涟漪,芦苇也不甘寂寞,发出“沙、沙”响声。(以景衬情,写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该段与上段交代了“合作”的经过) 3、借景比喻、作为记叙的线索 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4、展示人物性格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考点综合(实用)

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考点综合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2.人物形象的作用 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作用①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②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 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二、环境描写 1.环境特点概括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学习目标] 1、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2、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 1、环境描写与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相配合。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教材分析] 本册第一、二单元学习了《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芦花荡》用了多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渲染战争紧张气氛和人物愉快心情,《背影》描写了家中祸不单行的惨淡光景,为后文浓浓的父子之情铺垫了感人至深的背景。 3、[学情分析] 《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都是学习环境描写的好材料。对自然环境描写七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过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社会环境描写,却要复杂得多,因此,应该作为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到两文所涉及的历史内容的文章并不多,领会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是不足的;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优越,不容易理解两文所涉及内容,应多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理解。 [学法指导]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2、.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学习安排: 分为二个独立教学片段(可分别穿插在《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中),也可合为1个课时 穿插方式:1、提问式2、拓展式 [学习过程] 片段一:以课文《芦花荡》教学为主线穿插 一、阅读课文《芦花荡》最后一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该段所用描写方法以及表达作用? 2、该段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二、讨论小结: 1、该段使用了景物描写方法,烘托出老头子痛打鬼子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愉快的心情主要表现在: 三、写作规律总结: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当时情景等进行有目的的描绘,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人物心情、性格,环境气氛的词语积累

人物心情、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的词语积累 一、常见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1、喜、乐 高兴开心快乐欢乐愉悦愉快欢快欢欣欢喜大喜狂喜喜悦惊喜幸福期待 乐悠悠乐滋滋喜洋洋笑嘻嘻笑眯眯笑呵呵 神采奕奕神采飞扬洋洋得意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大喜过望喜得流泪喜眉笑目喜颜悦色喜逐颜开欣喜若狂笑容可掬哄堂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笑容可掬喜笑颜开欢声笑语眉开眼笑大喜过望欢喜若狂欢天喜地欢喜若狂惊喜交集惊喜交加惊喜若狂惊喜欲狂喜不自胜喜从天降喜出望外喜见于色眉飞眼笑喜气洋洋忍俊不禁怡然自乐喜上眉梢喜闻乐见欣喜若狂喜溢眉梢喜逐颜开沾沾自喜欢天喜地惊喜若狂喜不自胜喜出望外欢呼雀跃欢呼雀跃欢聚一堂欢声雷动欢天喜地欢欣鼓舞兴高采烈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花怒放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眉飞色舞捧腹大笑手舞足蹈前仰后合开怀大笑欢蹦乱跳笑容可掬相视而笑谈笑风生兴高采烈喜从天降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嘻嘻哈哈满怀喜悦满心欢喜神采飞扬神采奕奕心旷神怡满面春风笑不可抑春风得意喜不自禁自得其乐称心如意低眉含笑 2、悲、愁 伤心难过悲痛悲伤悲哀悲凉哀痛哀伤沉痛凄凉痛苦难受心酸痛心忧愁哀愁忧郁忧伤愧疚怨恨悔恨孤独孤寂寂寞苦闷失落彷徨绝望

抱头痛哭悲痛欲绝哀痛欲绝大放悲声肝肠寸断泪干肠断 泣不成声如丧考妣泣下如雨痛心入骨痛哭流涕透骨酸心 痛心疾首泪如泉滴若丧考妣唉声叹气悲天悯人苦不堪言 酸甜苦辣水深火热痛定思痛同病相怜心如刀割心如刀绞 饮泣吞声呼天号地咬紧牙关油煎火燎摘胆剜心百般折磨 痛心切骨心如刀锉黯然伤神郁郁不得志泣涕如雨愁眉不展 愁肠百结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忧心如焚郁郁寡欢愁肠寸断 愁云惨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愁绪如麻千愁万绪郁郁不乐 悲从中来愁眉泪眼哀而不伤哀毁骨立泪下如雨泪流满面 老泪纵横泣不可仰涕泗横流吞声忍泪凄然泪下穷途之哭 黯然销魂悲欢离合悲喜交集触目恸心怆地呼天摧心剖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灰心丧气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3、怒 生气恼怒愤怒盛怒大怒震怒发怒气愤不满 不悦不高兴烦躁 横眉冷眼义愤填膺怫然不悦敢怒敢言敢怒而不敢言火上浇油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怒发冲冠怒气冲天 怒不可遏雷霆之怒怒火冲天怒气冲冲恼羞成怒三尸暴跳 勃然变色愤愤不平肝胆欲碎拂袖而去吹胡子瞪眼哭丧着脸 大发雷霆天怒人怨大动肝火愤愤不平七窍生烟 4、恐惧 害怕恐慌惊恐恐惧畏惧胆寒胆怯惧怕 胆战心寒惊恐万状惊惶万状战战兢兢三魂出窍丧胆亡魂 胆裂魂飞心惊肉跳失魂丧胆惶惶不安惊魂动魄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怛然失色呆若木鸡胆破心惊动心怵目魂飞天外 面无血色丧魂落魄六神无主闻风丧胆惴惴不安坐卧不安 二、常见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1、父母类:善良伟大慈祥慈爱无私美丽坚强贤惠随和 勤劳朴实温柔体贴严厉刚烈开朗健谈高大 威武孝顺勇敢博爱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父爱如山 教子有方深明大义历尽沧桑风趣幽默成熟稳重 关爱和爱护儿女少言寡语脾气暴燥蛮不讲理苍老贫困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人物的鉴赏 鉴赏方法: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 ①《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二.情节的鉴赏 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技巧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 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题的鉴赏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

论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论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绪论 环境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总和。人永远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如果离开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地描写人物,则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必然不是真实的,是不可理解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烘托出当时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活动着的,不认识人所活动的环境,就不可能认识人,所以作家对于环境描写也是随着对于人物的刻画而进行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环境不仅是为了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而且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运的烘托和影射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都不是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1]作为“社会人”,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具有社会性。而文学家们则利用并扩展了这一社会性,将所塑造的人物安放在一些极富特色的场面中,以此达到展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和谐统一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注意环境气氛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协调一致,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不同的环境能引起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反过来说,不同的心理状态能给环境涂上不同的主观色彩,这就是常说的情生景,景生情,情景交融。 (一)环境引发人物心理共鸣 由环境引出人物心理即由景物引出人物心理的情况,可以叫触景生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种写法可以为人物形象刻画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的作用。 “为了表现悲凉的主题,而将人物设定在一个凄冷场景中,人物因为看到或听到了引起内心共鸣的景物而引发了内心的悲凉,从而达到二者相映成辉的效果。”[2]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蓝天在萧瑟的秋风中显得多么高远,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洲边江水清清白沙闪闪,只有沙鸥不时地回

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徐建芬 教学目标: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会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教学重点:培养侧面描写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在文章中恰当、熟练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引出侧面描写。 二、新授 1、了解概念 所谓侧面描写,就是不正面描写所写的人和物,而是通过描写与之相关的他人和他物,使所写的人和物鲜明突出。也就是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又叫间接描写、衬托法。2、温故知新(一) 找出下面句中的侧面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社戏》 作用:通过描写渔夫的喝彩,表现小伙伴驾船技术的娴熟,烘托出“我们”归航时欢快的心情。得出:方法:以人衬人(通过对描写其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突出主要人物,使其形象更鲜明。) 3、小试牛刀(一)以人衬人 写一位嘉宾精彩朗诵的情景,通过侧面描写观众的反应来展示他的成功。如:他用富有磁性的嗓音读着,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随着感情起伏的双肩,闪烁着亮光的双眸,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地每一个人。不信,你看…… 4、温故知新(二) 找出下面句中的侧面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绺(liǔ )一小束〕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地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三颗枸杞豆》 作用:小树林的美丽有趣和生机盎然,使我充满了活力,表达了我的喜悦心情,烘托出“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得出:以景、物衬人(通过写与人相关的景、物使人物形象更突出)5、小试牛刀(二)以景、物衬人 写我语文测试失败后走在回家路上的情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我失落焦虑的心情。如: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6、侧面描写注意的原则: ①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技巧汇总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巧设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眼球,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可读性增强.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7、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8、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9、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0、开宗明义:宗:主旨指文章的主题,行动的目的等。揭示主题或目的,讲明全部意义。本来是《孝经》第一章名,现在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使读者在开篇便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 11、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主要作用: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问法:赏析方法: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 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的《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羚羊木雕》 ?“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衬托出“我”的心情。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环境描写。在我们平时写作中,最常见、 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自然环境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目标是: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 理; 景物描写训练: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 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是爷爷的汗水,那柔和的微风,是爷爷的笑容!……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 ——《向爷爷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如何表现轻松愉快的人物心情?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行走在风雨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如何表现主人公失落伤心的情怀? 目标:情景交融 ?要根据不同的心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恰当地运用修辞 (主要是拟人、比喻)和联想。 ?在景物前面加上暗示人物感情的修饰词。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景物(色彩的明暗、形态情态、动静)。 ?点出心情。 练一练: 试选用下列一两种事物表现指定的心情或感受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蝉、蝴蝶、蜜蜂、(虫子)、猫…… ?心情或感受——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理,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一、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设置背景。 月色很美,月亮洒下淡淡的一片黄晕,树也像喝了惬意的月光酒,将自己的影子映到墙上,在风中微微摇摆着。门前的小河里,萤火虫飞来飞去,时而为芦苇点一盏亮灯,时而为柳树做一个发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蛙鸣。(用景物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个美丽、安静、和谐的氛围) 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俗语云“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

注视着我们。窗外,桃花绽开,鸟儿啾啾地叫着,赏心悦目。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友善。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我们都笑了,笑声在河面荡漾着,河水泛起阵阵涟漪,芦苇也不甘寂寞,发出“沙、沙”响声。(以景衬情,写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该段与上段交代了“合作”的经过) 3、借景比喻、作为记叙的线索 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4、展示人物性格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