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文学史(二)

现代文学史(二)

现代文学史(二)
现代文学史(二)

现代文学史(二)

一、选择/填空

1、新月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一文中梁实秋明确提出:“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

2、30年代中期,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阵营外,能够独树一帜并且造成较大影响的是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在他看来,批评首先要能够“自我发现”:“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现和价值的决定”。

3、《少年漂泊者》是蒋光慈“普罗”小说的开篇之作;中篇小说《野寂》是蒋光慈创作的第一部具有“革命+恋爱”特征的小说,出版于1927年。

4、1930年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1934年曾由英国人马丁·劳伦斯编入《中国短篇小说》,美国人斯诺将其收入了《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小说描写了浙东一带农村的“典妻”风俗。

5、《子夜》中出现的人物:①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资本家朱吟秋②地主形象冯云卿③知识分子--动摇,范博文,吴芝生,张素素,某记④a.林佩瑶——吴家三少奶奶 b.周旋于资本家之间的交际花徐曼丽和寡妇刘玉英 c.与都市生活格格不入的吴家四小姐吴蕙芳

6、艾芜是位著名的“漂泊作家”。他曾用“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来形容当初他“由四川到云南,由云南到缅甸”,随手“抒写些见闻和断想”的情景。

7、艾芜的《南行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

8、专注于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并使心理分析小说成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的,是施蛰存。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指的是完成于1933年的《雾》、《雨》、《电》;《家》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最早在1931年上海《时报》上以《激流》为题连载。

10、老舍的小说堪称典型的市民文化小说。

11、大河三部曲是指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出上、中、下三卷,第四卷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完成)。

12、在数量众多且内涵精深博大的鲁迅杂文中,贯穿其始终的是一部活中国人的“人史”。

13、1936年何其芳的《画梦录》与曹禺的剧本《日出》、芦焚的小说《谷》同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

14、丰子恺赞美孩子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15、1933——1942年的十年间,曹禺为中国的现代话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个堪称经典的杰作,谱写了一曲完整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创作《雷雨》时,曹禺以“悲悯的心情”来表现命运的不可捉摸。

16、夏衍的戏剧可按照表现内容分为三类:市民戏剧、历史剧、知识分子题材戏剧。

17、蒲风(1911——1942)是中国诗歌会的代表诗人;1931年,陈梦家编选了《新月诗选》,后期新月诗派的主将是陈梦家。

18、戴望舒出版的诗集有《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灾难的岁月》(1948)等。

19、何其芳的《鱼化石》表现一种深刻的哲理:生生之谓易。(可能出赏析题)

20、在抗战初期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好一记鞭子”(包括《三江好》、《最后一计》、《放

下你的鞭子》三个街头剧)这样有很大影响的作品。

21、1939年发生的“暴露黑暗问题”的论争是由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引起的。

22、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文艺界还发生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要理解其来龙去脉)

23、周扬的评论视角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斗争、发展、工农兵方向。

24、《中国新诗》诗人群(多选):这些诗人1948年集结到在上海创刊的《中国新诗》周围,显示出新诗潮的实力,包括金克木、徐迟、方敬、莫洛、马逢华、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浞、袁可嘉和穆旦等。

25、《淘金记》是沙汀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卞之琳曾说它是“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26、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分上、下两部,规模宏大,曾被人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底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

27、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最早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它一出版就收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史诗似的作品”。

28、出一些诗句,考察其来源:戴望舒的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冯至《十四行集》

二、名词解释

1、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也由思想领域推进到了实践领域。代表作家有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左联五烈士)、蒋光慈、叶紫等。出版了一批期刊杂志,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文学》等杂志,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

2、“社会分析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之一的茅盾(沈雁冰),以及接受他和鲁迅影响的一批文学新人,为维护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为“新兴”的“革命文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几经探索和实践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左翼文学流派。它的出现标志着左翼文学的成熟。

3、京派:指的是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30年代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其主要的小说作家有废名、凌叔华、沈从文、林徽因、芦焚、萧乾、汪曾祺等。他们先后出版了带有初步流派意识的刊物《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是强调宽大、强调审美、强调民族文化精神重造的纯文学流派。在创作上形成了大体共同的文学思想特征和审美旨趣,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4、“汉园三诗人”:指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4年卞之琳编选了《汉园集》,包括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和他自己的《数行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

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5、文协:全称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它是继戏剧界抗敌协会之后最早出现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起人包括文学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6、七月诗派: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9月由胡风在上海创办)、《希望》(1945年创办)及其他有关杂志上的一群具有相似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等。对诗的战斗性即社会功利价值的极端重视是“七月诗派”诗人及胡风的理论共识。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

三、简答/论述

1、《子夜》的艺术特点(茅盾小说的艺术特点)

答:①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②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茅盾小说的艺术特点)

①在人物刻画上,广泛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象征、夸张的技法亦与传统的写实手法熔于一炉。

②在茅盾小说中,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是两个重要的形象系列。③作为一个具有自觉的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作家,茅盾在技术上对小说结构极为重视,布局宏大而严谨,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又严密完整。

2、分析《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答: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对吴荪甫的形象塑造中,茅盾着重表现了其性格的悲剧性和两面性。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①首先,吴荪甫是一个具有事业心的民族资本家。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但同时他也是易动摇、悲观的。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②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革命充满了恐惧与仇恨;一方面是对统治者的腐败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一方面又要依靠统治者的力量镇压工农运动。两重性使得他时时处在理想与现实、进步性与反革命性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3、分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女士的形象

答:莎菲女士,是一个漂泊在外、孤独求学、对生活抱有美丽幻想却被现实摧残得遍体鳞伤的少女,是一个觉醒而又尚未完全觉醒的灵魂,是一个充满新旧交织的矛盾体,她既善良又任性,既倔强骄傲又脆弱压抑,仿佛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在了她身上。

①孤独。蕴姐是唯一能给她慰藉、给她希望的,可是她却死了,离开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断了她生的念头。这算什么?难道是上天在暗示“我”该死了吗?这世界可真够冷漠残酷的!

②矛盾。一方面,她渴望苇弟能来陪她,另一方面又总给人难堪,让人悻然离去,而后又怅然若失。她厌烦苇弟的哭哭啼啼,却又需要他的陪伴;她迷恋凌吉士的外貌又鄙视他丑陋的灵魂;她想要亲近凌吉士却又碍于礼数故作矜持;她蔑视禁欲主义者,却又害怕舆论;她渴望被了解、渴望倾诉,又害怕被窥伺,不愿意让人太容易看穿自己。

③任性。逗弄苇弟,请朋友出去玩去丢下客人悄悄离开,为接近凌吉士而做的一系列冲动。

④有觉醒意识的新时代女性。大胆追求爱情,不避讳“性”的问题。甚至嘲笑毓芳和云霖的“纯洁”,嘲笑“禁欲主义者”。

⑤走不出封建牢笼的“旧人”。对爱情的追求不够彻底,仍然受封建礼数的束缚,害怕舆论。

⑥性格复杂。时而温情,时而骄横,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冷静,时而狂躁。

4、简析萧红小说的散文化

答:①缺乏统一情节与中心人物,例如《呼兰河传》并没有统一的故情节与中心人物,大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故乡景物及风土人情,第二部分是自我生活及相关人物的回忆;

②语言充满灵性,例如《呼兰河传》采用的是一种回忆性的温馨浪漫的语调,童稚化的烂漫天真的视角,展开了故乡呼兰河城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土人情;

萧红对于“过程”显得漫不经心,而只肯把力气用在一些富于情致的小片断上,这些“碎片”散化了情节,浓化了情致、韵味,对于读者,常常比之“过程”有更久远的生命。她的小说,也的确于散漫处,于似乎漫无目的处有更久远的生命。其意义在于“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文”(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

5、“京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京派小说大都疏离政治,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看重人生,关注平民性,追求静穆的艺术境界。

①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世界的人物;京派作家注重人性美、人情美还表现在他们特别喜欢用儿童的视角来写成人的世界,既说明他们对美好童年的深情眷恋,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人类社会、人性完美的无限向往。

②京派小说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述之中,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桥》,沈从文的《萧萧》、《三三》、《边城》就是这种乡土抒情小说的典范之作。

③京派作家在语言上用力最勤,形成了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特色。京派作家大都不同程度地受过欧美文学语言的影响,又有一定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因此他们的创作,既能吸收欧美文学语言的长处,又能吸收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出色地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6、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答:①世俗化、商品化倾向。初期海派小说注重商业化,以赚钱为目的。他们往往以迎合市民的口味而拉开与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文学的距离,单纯地描写市民的衣食住行,平庸世俗。

②性爱小说成为初期海派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海派作家更多的情爱小说格调不高,往往在他们所追求的爱情幸福之中,夹杂着旧的贞操观念及卑琐的占有欲等陈腐意识,有的甚至粗制滥造,低级庸俗。

③注重小说形式的创新。初期海派作家能够熟练地运用晓畅流利的白话语言,注重性心理的

描写,有的还尝试运用心理分析手法,变换叙事切入的角度,这都表现出初期海派作家的探索精神和先锋性。它为第二代海派作家的登场准备了条件。

7、沈从文小说的特点(这些只是要点,估计会结合具体的作品出论述题)

答:①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

②熔写实、纪梦、象征于一炉,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是沈从文小说的另一重要特色。

③沈从文曾被称为“文字的魔术师”。它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风貌: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

④沈从文小说语言更得力于他丰富的湘西生活经验,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又一重要特色。

8、请说说《家》的艺术特点

答:①人物形象的描写。作品描写的人物,大都性格鲜明,面目殊异,有的仅仅三言两语,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巴金笔下的人物性格大都比较单纯,但内心世界却极为丰富,因此能够给读者以丰满的印象。另外,他在塑造人物时,一方面以人物美的外形来打动读者,另一方面以美的心灵来吸引读者。小说对人物细腻情感的描绘写得很有层次,人物的爱与心灵的美表现得非常丰满。

②结构的组织。作品以事件为主要线索,通过一个一个的场面组织故事。

③强烈的情感抒发。《家》通篇荡漾着作者真诚激烈的情感,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沸腾着不息的热血;不仅如此,作者还经常越出故事,用或同情或讴歌或愤慨的语言对人物及其经历加以评述,以深化对人物心灵的揭示,增强形象的美学效果。

④语言真诚热烈,自然流畅。巴金的语言富有激情,《家》里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相当地情绪化、诗意化,都是为作家想要传达的主观情感服务的。

9、《家》中觉新的艺术形象

答: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①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

②觉新对长辈们进则事之以“孝悌”,退则求“忍”以自慰,但这还不够,它还需要有自我调节的机制,这在觉新身上就是健忘,这是觉新性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因为健忘,觉新才能在极度痛苦的折磨中苟且偷生,在付出一次又一次惨痛代价后,总不能长进。

觉新是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分裂的人物,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小说通过这一悲剧典型,挖掘出了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揭示出中国宗法文化是如何摧残一个卓有才华的优秀青年的。

10、《寒夜》的艺术特点

答:《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①首先在于描写的真实。作者对人物的关系写得自然真切,对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得细腻精微,对人物的语言写得富有个性,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②其次,精巧的艺术构思。整个小说紧扣“寒夜”的命题,开始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其中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也大都在寒夜,首尾贯串,意境悲凉,以点染烘托的手法,使平淡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富有魅力。

③出色的心理描写。《寒夜》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透彻地显示了那些隐秘的心理过程,并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在对立的情势下运动的。

11、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分析(原因)

答:①从客观上来说: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除此之外,祥子的悲剧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伴随着祥子的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

②从主观上来说:祥子的悲剧还是一个性格的悲剧,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在虎妞骗说她已怀孕的情况下,祥子的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利害胁迫,使他无法摆脱这一婚姻的锁链,祥子性格的软弱无力的一面决定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他对个人的力量、年龄及勤劳忍苦品质的自信,使他无法发现凭着个人的奋斗无法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这一生活真理。

12、何其芳散文的特点

答:①何其芳醉心于散文形式美的追求,刻意追求散文小品的独立地位,并力求散文的纯粹与完美。例如,《画梦录》和《刻意集》的散文篇篇都是那么精致、典雅,玲珑多姿,有着幽深含蓄、柔和美丽的艺术风格。

②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以表达自己在“寂寞”、“苦闷”中的独特感受。其散文总是将浸渍着感觉汁液的朦胧意象拼贴、组合,或交叉、叠加,来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心灵感应世界。

③刻意追求一种诗意。如《画梦录》中许多篇章是分行的诗歌的延续,整个集子透出一种朦胧、梦幻的诗意美。

④语言生动形象,精致典雅。为了将读者推入他想象的楼阁,他运用巧妙奇特的比喻,形象的比拟,以及采用繁复的造句与倒装等某些外来语法。多种修辞使他的散文文字精致、工巧,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⑤缺点:虽拓展了散文的表现手法,使抒情散文更加精致和纯粹,却也失之于过分的精雕细刻,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加上过多的象征手法与痛感的运用,又使文章有朦胧、晦涩之感。

13、几位大家的幽默对比

答:①鲁迅:鲁迅的幽默是先觉者的幽默,他是如上帝那样以悲悯的态度看着这个世界,发出心酸和无奈的笑。他的侧重点在于讽刺,幽默也是讽刺性的幽默。

②老舍:老舍的幽默是平民式的幽默。如果说鲁迅和钱钟书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居高临下的启蒙体的味道,那么老舍的作品则更是亲民一点娓谈体,他是平民式的幽默,平民式的视角,平民式的语言。甚至他的幽默还带有一点点平民式的狡猾,所以他的作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③钱钟书:钱钟书是学者的幽默,他是以一个智者的身份看着这个世界,他虽然没有腐儒式的刻薄,但是他的那种渊博的厚度,加上钱氏那种特有的调侃,难免教人产生自卑,继而反感。

④林语堂:他散文中的幽默大多含有对现实的讽刺和针砭,是以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身份出现,是一种自然的、温厚的、趋脱的幽默。

14、《雷雨》的艺术特点

答:①《雷雨》严格遵守了“三一律”的创作原则,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

②为了加强情节的戏剧性效果,《雷雨》采用了“回溯法”的戏剧结构,运用悬念、巧合、发现、延宕、突转等技巧,使矛盾冲突细密激烈富有韧性。

③《雷雨》中表现为自然力的雷雨与整个戏剧情节融为一体,是作品中的若隐若现的“第九

人物”,是一种艺术性的象征,象征的正是作品中每一个人都惊呼过的“天”——是“上帝”威严的化身。

④《雷雨》剧本的言语既宜于舞台表演,又具有浓郁的可供阅读品味的诗韵。适于舞台表演,其人物台词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所处环境等十分契合,甚至话语的长短、快慢、强调都是细致微妙的。另外,作者还以一种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言,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为剧中每个人作“人物提示”,更增加了全剧“诗”的成分。

15、《雷雨》中蘩漪的人物形象

答: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是《雷雨》中最令人难以把握但又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

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

典型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16、《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

答:①修辞手法:采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诗句长短无定,但用重叠的诗句或诗节反复咏叹,造成一种回荡和谐的节奏,有着内在的韵律,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与感人的效果。

②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大堰河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这首诗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赞美了她勤劳善良的崇高品质。诗人把对大堰河的赞美与对她苦难生活的描写结合在一起,为她受尽人间凌辱的悲苦命运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沉郁与悲愤。诗人把爱和恨、赞美与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市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

17、《中国新诗》诗人群的特点

答:这派诗人总的特色与成就是不仅从技巧理论上,而且从思维方式上甚至于精神上,倾心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他们带着强烈的批判精神深入现实,把握住时代生活的本质,在创作中表现出以暴露都市文明为主的“荒原”主题;另一方面深切体验自我,挖掘内心世界,探讨生命的价值,形成追寻自我与生命沉思的主题。

18、抗日救亡小说的特点

答:①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②民族意识的张扬。

③赞美英雄。

19、七月派小说的基本特征(简答)

答:①审美内容的异常复杂性

②心理描写的丰富性与独到的深刻性

③富有热情和重视体验的现实主义特色

20、钱钟书《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①对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主要体现在对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症的讽刺。崇洋媚外是《围城》讽刺形象在精神上最为突出的病态,如方鸿渐的假文凭,作者对病态知识分子的讽刺采取了两种态度。一是无情的冷嘲,如对李梅亭、高松年、韩学愈、汪处厚之类的伪君子、欺世盗名之徒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揭露和讽刺。二是有情的讽刺,如对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等,对他们人性中的弱质进行嘲讽之后,往往透露出“含泪的微笑”,体现出作者“优世伤生”的深沉情感。

②细腻高超的心理描写。作者很善于从心理角度审视讽刺对象,对人物的隐秘心理有着深入的发掘,对世态人情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表现。

③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如将苏小姐的作风比喻成“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等。

21、张爱玲独特的艺术特色

①细腻深刻的两性心理描写。例如《金锁记》中既写表层意识,又写潜意识,不漏痕迹地把动作、言语、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在艺术结构形式上,张爱玲的小说没有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既有我国传统小说的纵式结构,也有西方截取生活横断面的结构形式,但她更多的是“中西合璧”,兼收“情节小说”和“性格心理小说”两者之长。

③张爱玲描写了大量丰富新奇的意象。小说中的许多意象具有双重含义,既是特定情境中的动作,又是人物处境或人物之间关系的隐喻和象征,蕴含着人物身世悲哀,是对人生悲剧的推演和对人性未来的启示。例如小说中的“月亮”这一意象。

④她的创作是在传统风韵中突出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出现代气息,她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派作家。

全国200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 本试题答案由华夏自考社区会员提供,不保证答案的完全准确,如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请联系我们纠正,不胜感激! 联系邮箱:hyywxbwh@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8236535.html,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 A、黑幕小说 B、言情小说 C、影射小说 D、讽刺小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A、创造社 B、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 是() A、沈从文 B、梁实秋 C、朱光潜 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实主义 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A、静女士 B、方罗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 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阿Q 正传》 C.《祝福》 D.《社戏》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2010-04-15 21:59:10) 转载 分类:自学考试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自考 答案 历年真题 教育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陈子褒 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郁达夫 C.郭沫若 D.茅盾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1930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42年 4.论语派是( A ) A.散文流派 B.诗歌流派 C.小说流派 D.研究《论语》的学派 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 A.学衡派 B.战国策派 C.“自由人” D.“第三种人” 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 A.6篇 B.8篇 C.11篇 D.15篇 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 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 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恢复》 C.蒋光慈的《哀中国》 D.殷夫的《孩儿塔》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 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 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 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 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 小说赵树理《登记》 话剧老舍《龙须沟》 2主旋律 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 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 梁上泉《喧腾的草原》 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 李若冰《柴达木手记.

小说赵树理《三里湾》 康濯《春种秋收》 马烽《结婚》 谷峪《新事新办》 萧军《五月的矿山》 周立波《铁水奔流》 3变奏 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 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 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 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 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 陈其通《万水千山》 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 1 成熟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胡正《汾水长流》 陈残云《香飘四季》 陈登科《风雷》 浩然《艳阳天》

梁斌《红旗谱》 吴强《红日》 罗广斌杨溢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苦斗》 冯德英《苦菜花》 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 刘澎德《桥》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 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罗宾基《山区收购站》 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 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 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闻捷《复仇的火焰》 李季《杨高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