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有效防止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液态炉渣及其相关设备)事故,保障从事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安全,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管理。

3.术语

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4.管理内容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4.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

4.1.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4.1.2 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

4.1.3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4.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

4.2.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冶金铸造起重机每年应定期检测一次(对外报检)。

4.2.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4.2.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2.4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4.2.5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4.2.6熔融金属吊运线路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

4.3运输熔融金属的车辆安全要求

4.3.1熔融金属地面运输车辆应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的措施,设有完善、可靠的制动措施。

4.3.2装载熔融金属的车辆在厂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在高炉下行驶或倒罐时,不应大于5km/h。

4.3.3装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4.3.4应对熔融金属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检测、维修和保养,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

4.4熔融金属作业现场管理

4.4.1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也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

4.4.2熔融金属运行区域内的设备、电线电缆、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应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4.4.3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鉴定。

4.4.4起重设备进行改造时,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保证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4.5熔融金属泄漏处置

4.5.1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用熔剂或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防止熔融金属大面积流淌或流入积水,尤其是半封闭空间环境中的积水。

4.5.2当熔融金属引起可燃物着火时,应使用干燥沙子或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

4.5.3存在高温辐射及熔融金属喷溅危险岗位的作业人员,应当配备阻燃服及其他防护用品。

5.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6.附件:

《高温熔融金属安全现场检查表》

高温熔融金属安全现场检查表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高温作业是指作业环境热强度高,劳动强度大,对人体易造成危害的作业。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规规定中,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过设计计算温度标准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降温的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1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 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等;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机械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三章保健措施 第十一条对高温岗位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高温禁忌症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第十二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医疗机构诊疗。 第十三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四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第四章组织措施 第十五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 第十六条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4200《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第十七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

高温熔融金属整治检查表

高温熔融金属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表 企业名称: 详细地址: 所属行业: 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商贸 主要生产工艺: 主要产品:高炉(规格m3及数量): 转炉(规格T及数量):电炉(规格T及数量):企业规模:员工总数: 法人代表:手机号码:安全负责人:手机号码: 1.冶金企业的人员密集场所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是否 2.高温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有积水。有无 3.吊运高温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专用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有无 4.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高温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定期探伤检测(是否),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等停止使用(是否)。每年应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做好记录并存档(有无)。 5.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 的净空距离(是否)。吊运的高温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 的距离(是否)。 6.高温熔融金属的地面运输应当采用专用车辆,并保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是否)。高温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防逸散的措施(是否),制动措施完善、可靠(是否)。装运高温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是否)。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7.保温炉每次放熔融金属铸造前,应检查确认流眼砖、流槽完好,并确保流眼与流槽搭接处堵塞严实,控制流眼流量,防止冒槽。 8.倾倒高温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得有非作业人员(是否)。铸造开始前应保证铸造井内安全水位,防止高温熔融金属泄漏爆炸(是否)。 9.铸造机应设置应急水源(是否)。铸造机升降平台或托座等不得有储水的空间(是否)。高温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用熔剂或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尤其是半封闭空间积水(是否)。 10.高温熔融金属引起着火,应使用干燥沙子或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是否)。 检查人员签名: 被检查单位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规范项目特种作业管理,使特种作业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特种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护特种从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特种作业的管理工作,负责项目特种作业的风险辨识、评价审定及特种施工技术方案的审定工作。 3.2项目生产副经理负责组织特种作业指导书及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 3.3 专职安全员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项目特种作业的风险辨识、评价及特种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写工作。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作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3.4架子班班长对本架子队的特种作业全面负责,负责为落实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制订各分项工程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报项目分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 3.5特种作业人员负责提供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并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4规范和标准 4.1特种作业辨识 4.1.1安保科依据国家、地方关于特种作业的强制性规定,对项目特种作业进行辩识和分类。

4.1.2 项目专职安全员根据项目部安全管理台账、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台账(机料科负责),并按照规定向项目部报备。 4.2制定特种作业管理方案 项目专职安全员根据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特种作业管理方案,并编制专项管理方案,经项目部总工程师、主管副经理和项目部经理审批后实施。 4.3 制定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4.3.1项目专职安全员根据管理方案制定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由项目生产副经理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4.3.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必须符合项目特种作业实际需要,不得随意摘抄。 4.4特种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管理 4.4.1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如身体条件、培训经历、工作经历等。 4.4.2特种作业人员需经上级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者,方准从事相应的工种的作业。 4.4.3 特种作业人员取得操作证后,必须定期复审。 4.4.4 特种作业人员实行档案管理,项目在技术档案中保留操作证复印件及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4.4.5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前,作业队技术员或现场质检工程师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4.4.6涉及特种作业的机械、设备必须安全技术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且须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 4.4.7特种作业机械设备检验工作由所在架子班具体负责,项目部专职安全员监督实行。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内员工劳动卫生保护,防止发生高温作业导致的职业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在公司生产作业区内作业的所有员工。 3、高温作业分类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高温作业分为以下几种: 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焦化加热炉、加氢装置反应炉处等; ②高温高湿作业,如:分馏塔内检维修等; ③夏天露天作业,如建筑作业(工艺、设备安装)、露天检维修等。 4、作业保护措施 4.1 技术措施 4.1.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 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 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 4.1.2 采取隔热措施: ①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②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 4.1.3 通风降温措施: ①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根装风帽。

②机械式通风: 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时,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4.2 保健措施 4.2.1 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要选用盐汽水、绿豆汤、豆浆或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可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或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4.2.2 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4.2.3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4.3 组织措施 4.3.1 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 4.3.2 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的知识。 4.3.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轮换作业,缩短工作时间。设立休息室,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充分的睡眠休息。 5、企业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职业卫生评价要求,设计时要严格遵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最新整理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基本安全要求.docx

最新整理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及其液态炉渣。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 (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2)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 (3)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 (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3)起重机应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5)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6)熔融金属吊运线路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 3.运输熔融金属的车辆安全要求 (1)熔融金属地面运输车辆应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的措施,设有完善、可靠的制动措施。 (2)装载熔融金属的车辆在厂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在高炉下行驶或倒罐时,不应大于5km/h。 (3)装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4)禁止用非法改装的车辆从事熔融金属运输。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9208

山东德川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审核:批准: 2015年12月10日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对公司内各种作业的安全监管,确保各种作业安全。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动火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抽堵盲板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作业。 3职责与权限 3.1 公司安环科负责各类作业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公司动火、高处、受限空间、抽堵盲板作业的票证办理工作;设备科负责公司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作业的票证办理工作。 3.2 作业负责人对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4程序和基本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 各类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作业许可手续,否则不得进行作业。 4.1.2 当在同一作业点有多种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4.1.3 作业中焊接、电工、登高架设、带压堵漏等人员必须有特种作业资格。 4.2作业管理 4.2.1 动火作业按《动火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2 吊装作业按《吊装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3 高处作业按《高处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4 抽堵盲板作业按《抽堵盲板安全规范》执行。 4.2.5 动土作业按《动土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6 断路作业按《断路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7 受限空间作业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2.8临时用电作业按《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规范》执行。

4.3作业人员管理 4.3.1 作业负责人 作业负责人必须在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作业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作业风险分析、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隐患,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4.3.2作业人 作业人应对作业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有权拒绝作业。作业人必须随身携带安全作业许可证。 4.3.3监护人 监护人应由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的人员担任,必要时,可由作业单位和作业点所在单位共同指派。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 4.3.4分析人员 分析人员应对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作业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亲自到现场取样分析,在安全作业许可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4.3.5安全员 执行作业的单位和作业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应负责对各类作业进行风险分析,负责监督办理作业相关票证,并检查相关作业执行情况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特殊危险作业时,分公司安全员必须到现场。 4.3.6作业的审查批准人 作业的各级审批人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作业部位及周围情况,审查并明确作业等级,检查、完善安全措施;审查安全作业许可证,并通过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判断作业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作业。 5 相关文件 5.1 《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5.2 《吊装作业安全规程》 5.3 《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5.4 《抽堵盲板作业安全规程》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一般规定 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措施 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

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保健措施 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第十三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第十四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五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基本安全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基本安全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973-43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基本安全要求(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及其液态炉渣。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 (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2)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 (3)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 (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查维护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3、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职工的影响。 4、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6、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作业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7、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8、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9、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10、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 11、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 12、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 4200《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13、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有效防止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液态炉渣及其相关设备)事故,保障从事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安全,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管理。 3.术语 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4.管理内容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4.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 4.1.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4.1.2 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

材料干燥无水。 4.1.3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4.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 4.2.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冶金铸造起重机每年应定期检测一次(对外报检)。 4.2.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4.2.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2.4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4.2.5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4.2.6熔融金属吊运线路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一、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公司委托41所开展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有以下几类: a)电工作业; b)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c)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d)单位内部特种车辆驾驶; e)登高架设作业; f)压力容器作业。 1、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特种作业操作规程。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如发现特种设备有异常情况时,必须报告专业维修人员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是指:起重机械、电梯、厂内机动车辆。 2 未取得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的单位不得设计、制造特种设备。 3 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大修、改造的单位应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4 安装、大修、改造的特种设备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验收合格后,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将施工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移交使用单位存放该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 5 单位在购买、使用特种设备时应选择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 6 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安装单位应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安装许可证,经安全检验合格后,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的位置上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7 使用单位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应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资格证后,方可以从事相应工作。 9 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无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人员的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日常的维修保养。 10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夏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夏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夏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对职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职工知道 中暑病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利用宣传单、讲座与示范等 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二、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间作业。(高温 作业是指在高温、高湿或强烈辐射的环境下从事作业)。当 工作需要时,应加强防晒防暑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 处高温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要适当缩短。保证工人有充足 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三、对在容器内和高温条件下的作业场所,要采取通风 和降温措施。 四、对露天作业中的固定场所,应搭设歇凉棚,防止热辐 射,并经常洒水降温。

五、对高温、高处作业的人员,需经常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作业不适者,应及时调离高温和高处作业岗位。 六、要保证及时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茶水、清凉含盐饮料、绿豆汤等。 七、及时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的急救药品和劳动保护用品。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加油站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加油站特殊作业安全管 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加油站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防止加油站在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 临时用电、动土作业、断路、设备检修等作业中发生事故而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在站内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作业、断路、设备检修等作业的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安全作业证》的审批管理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站区内进行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 装、临时用电、动土作业、断路、设备检修等作业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 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AQ3021-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AQ3023-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AQ3024-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3025-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AQ3027-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3 职责与基本要求 加油站经理负责对各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票证的填写并严格监督执行。 进行各种特殊作业前,加油站经理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的作业现场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进行各种特殊作业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作业的实际需要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安全措施、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及逃生自救等方便的安全教育培训。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和范围 为确保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有效控制生产作业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侵害,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性有害因素(粉尘、毒物、高温、低温、噪声、放射线等)的控制。 2引用标准\文件 无 3职责 3.1安管部 3.1.1检查有毒有害场所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权停止对人员健康构成一定危害危害的作业。 3.2其他部门 3.2.1负责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及作业人员的管控。 4定义 4.1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危害作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4.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4.3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4.4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高气温合并高气湿或在强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 4.5噪声:物体呈无规律地、无周期性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5管理程序 5.1生产性粉尘预防措施 5.1.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降低粉尘扩散,改善劳动条件。 5.1.2当密闭舱室进行有粉尘产生的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以稀释舱室内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5.1.3为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应给施工人员配备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等各种保护器具。 5.2中毒预防措施 5.2.1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物质,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5.2.2生产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对于在舱室内施工的应有通风排毒措施,降低空气中含毒物的浓度,施工人员应有个体防护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 5.2.3严格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和减少误操作。 5.4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根据生产性质、特点,其工艺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要求,还应有可靠的安全生产措施。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运输相关规定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运输相关规定 (一)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现场相关规定 1.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隐患分级管理的范围和责任; 2.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工具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科学布局,不得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 3.高温熔融金属运行区域内的设备、电线电缆、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应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4.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做好日常巡检和定期进行结构安全鉴定; 5.改造起重设备,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保证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并按规定进行论证; 6.户外料场,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入炉材料严格分选,避免密封件、含水材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冶炼环节; 7.输送高温熔融金属生产、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管道设施、在线监控措施必须可靠运行。 (二)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相关规定 1.高温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2.严格执行原料、辅助材料烘烤制度,确保入炉原料、辅助材料干燥; 3.严格执行盛装、浇注高温熔融金属的设备设施烘烤制度,保持相关设备设施干燥; 4.保持炉坑、渣跨及铁水调运线干燥,防止漏雨积水。 (三)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相关规定 1.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符合冶金起重机的相关要求(额定起重量75吨及以上的冶金起重机必须为铸造起重机,额定起重量75吨以下的冶金起重机定期检验报告检验项目中关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检验结论必须为“合格”),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高温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等均应停止使用。每年应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做好记录并存档; 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职责明确的专职人员指挥,指挥信号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起吊。吊运重罐,起吊时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修订版新版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各类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发生事故,参照《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特殊作业指: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四项作业。 第三条本制度规定了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四项作业的作业分级、作业许可证办理和审批程序以及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检查等具体规范。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公司范围内所有区域进行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相关术语和定义 (一)动火作业: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备以外的禁火区内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电钻、砂轮等进行的作业。 (二)受限空间: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窖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四)临时用电作业:在正式运行的电源接的非永久性用电作业。 (五)高处作业: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二节基本要求 第六条管理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本制度的培训,并负责指导作业许可证的办理以及监督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第七条进行各类作业前,申请作业人员应按本制度要求办理相应作业许可证,同时对作业现场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进行各类作业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审核、审批人员方可签字。审核、审批人员应不定期去现场核实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必要情况下应亲自到场确认后方可签字。 ... 第九条进行各类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按规范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条各类作业应设置至少一名监护人,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监护人应由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消防、急救等知识的人员担任。必要情况下可以增设监护人,必要情况下应全程进行监护。 第十一条各类作业许可证中申请人和初审人不得为同一人,执行人和监护人不得为同一人。第十二条各类特殊作业应严格执行“一证一点”原则。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作业许可证,否则视为无证作业。 第十四条作业许可证一式两份,由作业执行人和终审部门各留存一份。作业许可证保存期限为一年,不得随意扔弃。 第十五条作业完毕后,当班班长应签字确认,作业人员应及时复原相应设备、设施,并做到

特殊天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特殊天气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特殊天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冬季、雨季、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施工面临着很 多不利的环境因素,并能直接危及生产安全,给企业带来 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采取安全技术 措施,积极应对特殊天气施工面临的各种危险状况,对提 高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确保信息畅通。由于特殊天气的不确定性和突发 性,对破坏程度难以进行预测,需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控 制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防范。 二、科学组织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到特殊天气施工的特点,将不宜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 排,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较大的暴 风雨天气应停止施工,所有的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方。

三、编制好特殊天气应急救援预案和救灾应急准备,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到位,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雨季和大风雷电天气: (1)雨季施工现场应处理好危石防止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 (2)保证道路畅通,路面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硬化或加铺沙砾加高起拱,对现场临设全面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四周排水良好,墙基坚固,不漏雨渗水。 (3)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设施,储备好应急物资,如水泵及相关的器材、塑料布、铁油毡等材料。 (4)雨期重点注意基槽(坑)边坡稳定,要有挡水和排水措施。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控制;对于已开挖好的基槽(坑)或管沟要设置支撑;正在开挖的以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减少意外伤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30871-201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59号令)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单位检维修作业、高处作业、临时起重作业、拆除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临时动火作业规定,并实行作业票制度。 一、一般要求 1.凡进行现场特殊作业的,必须制定由企业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措施,作业前落实好各项措施。 2.作业票现场确认、批准、签发人:企业负责人() 3.已签发的作业票制度需存档,保存二年。 4.对超过一天的现场特殊作业,将作业内容、作业地点、安全措施提前3天报备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区属公司安监部门(以下统称镇级安监部门)。 二、特殊作业基本要求 (一)检维修作业基本要求 定义:检维修指机械设备、设施、生产场所的保养、检修等工作。 1.检维修作业实行作业票制度,有单位负责人签发、批准。 2.重大检维修要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由单位负责人批准,并有专人监护。

3.检维修作业必须2人以上作业。 4.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必须停止机械设备的运行,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牌显示设备在保养检修中。 5.检维修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6.检维修的对象有坍塌、坠落等风险的,要有防范措施,保证风险受到控制后,方可作业。对已经有危险状态的检维修对象,要采取加固等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检维修作业。 7.作业中涉及其他特殊作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二)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定义:凡距坠落基准面2米以上,无平台、护栏,有坠落风险的作业均为高处作业。 1.高处作业实行作业票制度,由单位负责人签发、批准。 2.高处作业人员(包含搭设脚手架)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高挂低用。 3.无挂扣安全带的现场,设置生命线,生命线拉设垂度小于长度的5%。 4.阵风6级以上和雨雪天气禁止室外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必须2人以上,1人保防。 6.单梯不得垫高使用,使用必须有人护梯。梯子与水平面成75°的夹角,梯脚要有防滑措施。 7.使用移动脚手架,移动脚手架必须符合要求,必须安装护栏,紧锁滑轮。5米以上禁止使用移动脚手架。 8.作业人员禁止踩在彩钢板、瓦棱板等不承重的物体上进行作业。 9.临边、洞口作业必须加设护围措施。 10.使用座板式单人吊具必须按照《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

高温作业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健康,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术语: (一)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25℃的作业。 (二)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三)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四)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 1.室外WBGT =温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 2.室内WBGT =温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公司安全部负责对高温作业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公司机械动力部是防暑降温设备设施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暑降温设备设施检查、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中心负责本单位高温作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对本中

心区域内高温作业的类型和岗位进行核定。 第六条公司工会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章作业环境要求 第七条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应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八条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机械化、自动化等综合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劳动者接触高温危害。 第九条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毒气体、粉尘的高温作业场所,应采用隔热、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等措施,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职工的影响。 第十一条高温作业场所应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包括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和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二条在不影响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室内热源可采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蒸汽设备等)影响职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十三条特殊高温作业区域,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十四条高温作业场所的监控室、操作室和休息室等应隔绝高温和辐射,并有良好的通风,室内气温要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监控室、操作室和休息室,其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至28℃之间。 第十五条生产中心对投用后的防暑降温设备应设专人管理,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