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造森林文化丰富首都生态文明内涵_北京森林文化取得阶段性成果_邹大林

打造森林文化丰富首都生态文明内涵_北京森林文化取得阶段性成果_邹大林

52

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科学的森林文化以尊重森林和自然规律为前提,既强调人类发展和人类创造,也尊重森林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森林文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文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进文化,也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大众文化。

从2010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立足首都森林资源,以满足首都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态服务需求为目标,努力打造森林文化,开展系列森林文化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明确了森林文化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取得前所未有的共识,而森林文化因其生态、绿色的本质特征,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森林文化实践,丰富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内在需求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雾霾中视察了首都工作,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点要求,特别指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确定了首都发展的新目标,为园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森林文化作为“绿色北京”的重要内涵,在首都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发

邹大林

——北京森林文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53

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森林文化天然具有绿色标签,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也是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绿色名片;森林文化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互相尊重、相融共生理念,有利于改进首都发展方式,实现和谐发展;森林文化既倡导市民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方式,也引导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还促进政府规划、建设、管理森林文化服务设施,有利于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可以说,森林文化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内在需求,应给予充分重视。

(二)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美丽北京建设的有力抓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报告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森林文化具有浓重的生态底色,与生态教育、环保宣传等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推动森林文化发

展,是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做好生态文明宣传

教育和美丽北京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可以广泛采取森林体验夏令营、自然观察、森林经营、森林悦读、森林手工、森林艺术创作等森林体验教育活动;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森林文化基地,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特点,使参与者在感受森林文化的同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同时,森林文化倡导森林美学、园艺理念,引导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风气,将助推美丽北京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森林文化是首都园林绿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园林绿化作为首都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增长、发展生态文化、满足市民需求等重大责任。经过多年园林绿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实施,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达到105.42万公顷,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4%,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率达到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

与此同时,首都园林绿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森林资源总量已相对充裕,园林绿化行业正在从大规模造林营林转

摄影:何健勇

54

向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首都市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转型升级,对森林生态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面临这些新课题,首都园林绿化行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从森林文化的实践经验来看,森林休养、森林体验、森林音乐会、森林医疗、森林游憩等森林文化活动,契合了形势需要,在为首都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态服务时,也成为园林绿化行业转型升级、林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推动北京森林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

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因此,森林文化是推动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当前,北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非常重视,但对森林的利用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森林利用方面,森林文化是一个突破口。借助文化的力量来提升林业的含金量,大力发展森林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林业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极,十分必要。

(一)国际合作奠定森林文化发展基础充分开发森林的体验、教育、疗养等功能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林业发达国家森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森林体验、教育、疗养基地,不仅有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010年4月,国家林业局和韩国国际协力团在北京签署了中韩合作“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公众教育”项目,2014年6月项目建成的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开启了北京森林体验教育新时代。该体验中心是北京市第一个森林体验中心,占地面积500公顷,分室内展馆和室外体验径两部分。室内展馆展示了八达岭森林的变迁、林内动植物、林产品、森林艺术等。在室外,体验者可在森林教室、露营地、松鼠之家、冥想区、草药园等节点打开五感体验森林。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自开放以来受到市民欢迎,截止11月底,已开展了44次森林体验活动,共接待北京市中小学生、亲子家庭5000多人,接待国内外代表团考察学习20多次,有效发挥了该项目的示范性。

(二)立足场园,建设森林文化示范基地森林文化建设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在充分挖掘各自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在基地建设中,应把各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进行物化处理,把它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展项来建设,才能使森林文化从理论走向现实。

为了推广中韩合作项目成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开始在不同林场和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文化基地。2014年初,通过申请北京市财政项目,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了自然观察、游憩体验、健康疗养三

个功能区。自然观察区完成了800米长的自然观察径修建任务,游憩体验区修建了橡果滑梯、观察平台、攀爬索道等,健康疗养区修建了露营地、活动平台、饮水处等。

与此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确定了五个森林文化重点建设基地,分别是八达岭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松山自然保护区、密云县东邵渠镇史长峪村。根据这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科普基地的资源特点和区位,分别确定了森林文化建设主导内容,例如八达岭森林公园以森林体验为主,西山森林公园以森林音乐会、自然观察为主。森林文化丰富了这些公园的体验内容,也让失活的村庄重新散发生机。

(三)开展活动,共享森林文化

在森林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森林文化活动。将低碳理念与音乐结合,用五年时间打造“零碳音乐季”品牌,累计开展300次宣传活动,受众累计20余万人,同时开展购碳履责、碳中和等活动,吸引了40余家企事业单位、6300余名社会公众参与,购碳资金达到1300余万元;开展森林音乐会、环湖长走、森林体验夏令营、“悦”读森林、手工制作等活动200余次,受众累计10余万人次。各类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仅满足了广大市民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的需求,还增进了社会公众对首都森林的了解,提高了市民

55

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森林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拓展了首都园林绿化行业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

(四)加强培训,提高森林文化从业人员能力

在国外森林文化活动中,自然讲解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北京自然讲解员培训体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方面组织专家编写自然讲解员培训教材,另一方面开展了首届自然讲解员试点培训。

自然讲解员培训教材拟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教育与宣传专业委员会(IUCN CEC)合作,由中外专家共同完成编写任务,目前已完成教材编写框架。首届自然讲解员试点培训于2013年9月启动,首批学员有37名,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林场、森林公园、苗圃、城市公园、科普基地等单位,学员通过理论、实践、考核三个阶段,才能获得资质,培训内容包括环境教育理论、无痕山林理念、环境教育及讲解基本技能、生态美学等,并进行了户外实操演练。经过一年的不断学习与交流,学员的自然讲解能力有显著地提升,对自然讲解的理解更加深入,经过考核,学员均获得“首届自然讲解员”称号,其中6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自然讲解员培训不仅有效地传播了森林文化的理念,更为进一步开展自然讲解工作奠定人力基础。

三、全面推进北京森林文化发展的建议

就北京市森林文化发展来说,目前已经圆满实现了探索和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一项惠民生、促发展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多方努力,全面推进森林文化发展。

(一)制定总体规划,引领森林文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从国际经验看,韩国、日本等国在全国的森林休养基地建设上都有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并制定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同样,全面深化推进森林文化发展,必须制定全市森林文化总体规划,对森林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实施路线、保障措施予以明确,将森林文化纳入刚性发展道路。

森林文化总体规划要立足全市森林资源分布,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区域植被特点、交通状况等情况,因地制宜建设森林文化服务设施;要充分考虑森林文化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如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森林课堂、森林体验夏令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森林疗养、森林浴,满足户外爱好者需求的森林探险,满足艺术爱好者需求的森林音乐会、森林手工创作等;要统筹安排森林文化配套服务设施,使森林文化活动、森林资源管理、市政交通设施、公众健康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内容深度融合;要确定近期和远期建设目标,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引领森林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示范基地,展示森林文化魅力森林文化互动体验特征突出,森林文化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所,森林文化传播需要依托参与者的亲身感受。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文化活动,在市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和评

价。但与全面推动森林文化发展的需求相比,这些

56

活动仍然相对零散和缺乏系统性,还需要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全面展示森林文化魅力。

据统计,北京市已建有31个森林公园、81个郊野公园、20个自然保护区,还有30多个林场。这些场园森林资源丰富、管理机构健全,有的已经在前期开展过相应的森林文化活动。应依托这些场园,借鉴国内外森林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精心打造森林文化示范基地,力求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发森林文化产品,使森林真正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使老百姓感受到森林文化的魅力。通

过打造示范基地,总结归纳基础建设、软件支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逐步探索出一套森林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确保森林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通过试点示范,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森林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森林文化品牌森林文化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理念,是首都园林绿化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发挥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统一。然而,无论是政府、社会服务机构,还是普通百姓,对森林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森林文化的参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要在森林文化实践中进行广泛总结、宣传,树立森林文化品牌,注重森林文化的开发和内涵的拓展,培育森林文化精品活动;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全社会更新理念,了解森林文化对建设生态文明、培育绿色产业、促进公众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支持和参与森林文化发展。要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特别是移动平台和微博、微信等媒体,多途径、多层次宣传宣传森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要多依托学校、公园、剧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森林文化教育,普及森林科普知识、生态文明观念,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要借助竞赛活动、森林体验、主题展会等活动,向每一个参与者清晰、准确的传达森林文化;还要多方合作,通过共同开展活动、互动宣传等方式,借助公益平台、NGO组织的力量宣传森林文化。

(四)加强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一项既利于当代、又利于千秋的公益性事业,其文化载体和文化成果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效益。继续深入推进森林文化发展繁荣,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要加强政策引导,使全社会共建共享森林文化。

应根据首都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一套促进森林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将森林文化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柏林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生每学期必须有一周的时间在森林中体验自然。北京市可以从森林课堂切入,逐步引导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与森林文化的融合。要完善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引导园林绿化行业从资源管理向提供生态服务转变。要制定有利于森林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升森林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要优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森林文化产业发展,鼓励非营利性机构参与森林文化建设。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创造捐资碳汇造林、认建认养树木、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等参与方式,使社会各界能够便捷的支持森林文化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