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6206206

作者简介:石伟芬(19702),女,湖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工程师。

?改革与发展?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石伟芬

(湖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有了其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探讨规范的收费标准,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活力,使这一制度尽快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制度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54(2006)0420011203

E stab lishm en t of the h igher Educati on T u iti on M ode in Ch ina

SH IW ei 2fen

(Of f ice of A cad e m ic A dm in istra tion ,H unan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T echnology ,X iang tan 411201,Ch ina )

Abstract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and estab lishm en t of the m arket econom y ,h igher educati on in Ch ina has

changed from the “elite educati on ”to the “popu larized educati on ”

.T he o ld system can no t m eet the dem and of the un iversity expanding .Based on the dom estic situati on ,the h igher educati on tu iti on system is discu ssed in detail ,w ith the ai m to define the tu iti on standard ,i m p rove the tu iti on system ,eli m 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tu iti on ,m ak ing it understandab le and accep tab le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h igher educati on ;tu iti on ;standard ;system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国家一手包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

1997年,我国高校并轨,收费制度全面付诸实施。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收费管理模式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一、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

教育运行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向收费教育过度的认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教育“投资”说,形成于20世纪50~60年

代的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一种智力投资行为,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教育支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成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道:“教育主要是一种投资行为,将一切教育支出视为消费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种教育投资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投资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即学费。

(2)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

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约翰?斯通把高等教育的成本分为三类: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学生放弃的收入。按照“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受益者分担成本,国家、社会、个人都理应负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3)教育“准公共产品”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分为公共产品配置和私人产品配置。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或称混合产品,它兼有二者的特征。高等教育就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在教育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就部分地排除了他人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个人受教育其受益者既是受教育者本人,也是整个社会。因此它兼顾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个人应为接受高等教育支付一定的费用。

2.教育收费的现实依据

(1)弥补教育资源短缺的需要。在20世纪90

11— 2006年7月 第24卷 第4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 ITAN H IGH ER EDU CA T I ON

Ju l .,2006

V o l .24 N o.4

年代之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免费教育,国家一手包办。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高校规模扩大,高校面临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教育经费仍显得捉襟见肘。自1997年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收费制度以来,高等教育财政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2)个人的教育需求。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

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对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追求。中国景气检测中心对我国老百姓的教育投资欲望的调查表明:八成的城市居民认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看法;六成的人甚至认为为培养孩子举债度日也在所不惜;七成的人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准备了教育基金。投资教育已成为我国多数家长的首选,这为实行教育收费提供了潜在的可行性。

(3)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消费支付能力增

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国家、社会、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条件,高等教育收费就具有了现实可行性。

二、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模式的探讨

影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区域经济的差异、高等教育的半公共性、价格指数。高等教育成本是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既然受以上因素制约,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学费—收入比、学费—成本比、学费—财源比入手,建立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计量模式。

1.

从学费—收入比来看,收费标准=居民年

均收入×学费—收入比。学费—收入比是指高等教育的学费占家庭年均收入的比重。比值越高,说明收费标准越高,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越大,负担越重。

2.

从学费—成本比来看,收费标准=培养成

本×学费—成本比。学费—成本比是指学费在教育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比值越高,说明家庭对教育支出的比例越大,高等教育的公共性程度越低。世界上既有不让家庭负担教育成本的国家,也有让家庭分担成本的国家,但多数国家都实行了成本分担政策。

3.

从学费—财源比来看,收费标准=学校年

经费收入×学费—财源比 在校生数。学费—财源比是指高等教育的学费在高校年经费收入来源中所占的比重。比值越高,学费占高校年经费收入的比例越大,说明招生规模可能扩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小,学校日常经费的开支更多地依

赖学费收入。

4.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学杂费的高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常发生变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培养成本,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是影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基本因素。同时,物价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当物价普遍偏高时,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就会高;当物价低时,收费标准也低。收费标准与物价呈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国可以建立下面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计量模式:

C =(1+a )2M i I i Ρi

其中:C 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M i 为学费—收入比,学费—成本比,学费—财

源比;

I i 为城乡上年户均收入,生均培养成本,生均

财源量(学校年经费收入 在校生数);

Ρi 分别为M i 的权重(2Ρi =1);

a 为上年通货膨胀率;i =1,2,3

三、实行高等教育收费的配套措施

1.实行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教育法》规定,教育投入的主体是各级财政,因而政府应带头依法行政,明确自身职责,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应实行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各主体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管理方式多样化,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投资模式。还应允许和鼓励国外大学及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正规学校或社会大学,合资办专业培训学校,鼓励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合办世界一流大学、专业、学院。

2.降低高等教育成本

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办学主体扩大招生规模,推广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裁减冗员,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在市场竞争中确定成本的原则,努力降低高等教育成本,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3.实行贷学金制

从世界范围看,这是最主要的教育援助制度。向学生发放贷款,既要保证贷款能合理及时发出,又要确保能按时如数收回。按照国际做法:第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第二,贷款方式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同时,还款时间不能限制得太死,可以延期到毕业后若干年。

4.实行奖学金制

学校每年应从教育收费中拨出专款建立奖学金基金;学校还应积极在学校外为学生争取一些企业集团、个人的赞助,多设奖助学金,扩大助学面。同时,应加大奖助学金的额度。此外,学校还应完善

21— 煤炭高等教育 第24卷

基础学科奖学金制。

5.实行减免学费制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是很大的,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有较大不同。学校应考虑这些情况,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可适当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以减少因收费制度引起的失学情况。同时,对成绩优异者也应实行这一制度,以通过“奖优”进一步体现收费制度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6.完善配套政策

(1)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我国现行的是学年制加学分制,在学年制的基础上拿学分尚未实现国际上通行的、因人而异的,既可延长学习时间,也可缩短学习时间的学分制。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有以下好处:一方面可减少学生的教育支出。如果学生提前拿满学分,就可提前毕业,必然会节俭教育支出;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支付能力和学习能力调节学习期限;第三,可以鼓励竞争,奖励优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行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既可培养能力,又可增收资助学业。目前,我国大学生勤工助学尚有较大困难,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专项基金,援助大学生勤工助学;2)成立类似职业介绍所之类的社会机构,专门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信息服务;3)学校还可成立相应的机构,介绍校内的有关劳务机会;4)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可以是多渠道的、多方式的,但主要是智力输出。

参考文献:

[1]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

版社.

[2] 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收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0,(6).

[3] 赵文波,管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机会均等[M].北

京:高等农业教育,2000.

[4] 鲍凤仙.浅析高等教育收费及收费标准的客观依据[J].华东

经济管理,1997.

[5] 叶连,张珏.教育收费与教育效率教育公平[J].江苏改革,

2000,(12).

[6] 李兰.大学收费多少合适[N].经济日报,1997207201.

(责任编辑 王丽恩)

(上接第3页)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基础上的对大学毕业后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门训练。推进继续工程教育,既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责任,更是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企业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对所有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尽快完成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并使之成为工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的必经阶段;企业也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或者采取摩托罗拉公司、英特尔公司等的做法,创办“企业工程学院”、“知识大学”、“企业大学”等,以此作为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的实体;企业应当设立人力资源开发专项经费,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企业与高校还可以签订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夹心饼干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完成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训练,实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结合,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应当进一步加大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力度,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应当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在学位论文指导与答辩等环节,也应当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成立了校企联合领导小组,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运行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建立并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管理与激励办法,改善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待遇,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稳定并吸引优秀的工科毕业生或工程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工作。这方面,美国企业的做法也可以借鉴。对于优秀技术人才来说,美国企业要做的是如何将他们留住。美国很多企业盛行配股方式,即公司按每工作一年的工龄配给员工一定的股份。为了防止员工将配股卖掉离开公司,公司一般规定,在若干年内不能卖掉。配股方式不仅能留住人才,也能激励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旭辉,刘松青.中外产学合作教育动力的比较[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04,(3):27.28.

[2]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

与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 丁志勇等.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1994,(3).

[4] 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张光斗院士访谈录

[J].高等工程教育,2005,(3).

(责任编辑 周 红)

3

1

第4期 石伟芬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AA大学教育收费管理规定

AA大学教育收费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收费行为,加强收费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主席令1998年第7号),《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等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教育收费的主体为AA大学,教育收费的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办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 第二章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 第四条行政事业性收费依照上海市政府、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核准的AA大学收费许可证严格执行。 第五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费依照《AA大学学分制收费办法(试行)》(AA财[2006]14号)按学分收取。各类研究生、成人教育学生、网络教育学生、自费来华留学生、校际交流生等学费收取按国家及上海市的现行政策执行。 第六条住宿费依照上海市现行收费政策按学年收取。 第七条学生按学年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的学生学费及住宿费,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学费、住宿费(每学年按9个月计算)。 第八条学校根据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组织的入学考试、专项考试等,按照上海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核准后的标准收取考试费。 第九条校内负责代行收取学费和住宿费的学院须定期到财务处办理缴存手续。 第三章代办性收费

第十条代办性收费是学校为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统一为提供服务的单位代收的相关费用。 第十一条代办性收费范围包括教科书费、军训军服费、上海市医疗保险费等。 第十二条代办性收费采取学生自愿原则,不在学生缴纳学费时合并收取。学校不统一代办购置学生宿舍床上用品、日用品等。 第十三条代办性收费及时据实结算、多退少补,不加收任何费用。 第十四条学校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 第四章服务性收费 第十五条服务性收费是学校为在校学生、校外人员和单位提供的,可自愿选择的服务而收取的成本补偿性费用。 第十六条服务性收费范围包括上机、上网服务费,资料复印费及制作费,以及各部门提供的其他服务性收费。 第十七条服务性收费采取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即时发生即时收取。 第十八条服务性收费的立项依照《AA大学规范校内收费管理工作实施办法》(AA财[2004]6号)履行审批手续。 第五章收费管理 第十九条教育收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各类收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第二十条教育收费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生简章、网络、宣传栏等途径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以及投诉电话等,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代办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的项目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教育收费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票据,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办性收费开具财政部门印(监)制的统一票据,服务性收费开具相应的税务发票。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变迁及原因分析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变迁及原因分析 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先后经历了单轨制、双轨制和并轨制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变迁都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及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准公共产品论”的传播、教育投资观念的增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提出等,是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实施的主导性因素,为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利于我国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步伐。 标签: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变迁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是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焦点难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笔者以制度变迁的视角为切入点,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探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刻的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历史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经历从免费到全面收费的制度变迁,大致可分为单轨制(1949—1984 年)、双轨制(1985—2005 年)和并轨制(2006年起)三个阶段。“单轨制”即以单一国家财政模式为基础,通过国家按招生指标下拨培养费建立起的全免费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双轨制”即通过研究生招生机制,将研究生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两大类,“公费生”为全日制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不仅免收学费且给予生活补助金;“自费生”为计划内定向研究生、计划外委托培养研究生及自筹经费研究生,此类研究生由个人或委托单位不同程度地承担培养成本。“并轨制”就是对所有的研究生均收取学费,先后经历了改革试点期(2006—2013年)和正式实施期(2014年秋季学期起)两个阶段。2009年,我国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中央部(委)属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这些试点为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我国印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見》,明确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正式施行。 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变迁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及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其变迁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是理论基础因素。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的变迁与“准公共产品论”密不可分,可以说该理论为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能为国家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仅有部分人才能享有,具有明显的竞争性。故研究生教育无疑具有“准公共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完整)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 贷:应付账款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26 贷:原材料526 2.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40 贷:应付工资40 3.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C.职业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B.培养能力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A.大众化发展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培养专门人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教学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摘要]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制度变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边际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变革中。教育改革的本质是教育体制改革,而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学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反映了高等学校与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有着密切关系。转型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既要服从市场规律,又要服从官方意志和公共利益。政府控制、市场动力、公共需要这三方的博弈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期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呈现一个探索、渐进、滞后、冲突以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总结梳理高等教育在转型期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前景,对于今后正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十分必要。 一、制度变迁次序选择:宪政框架内的阶段式演进 同中国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一样,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也受到了转型期两种体制的摩擦和政治、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由于教育具有较强的外在性,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性,除经济目标外还有其他外溢目标,如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等,因而教育体制改革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改革,它必须在中国的宪政框架内进行。正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都是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 中旬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实践中,生均教育成本仍然是决定或影响学费定价的主要因素。 然而,生均成本究竟是如何界定的?与学费定价有关的生均成本到底是哪个生均成本?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将标准生均成本和实际生均成本混为一谈,笼统地研究教育成本计量,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为此,本文对生均成本核算加以研究, 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提供借鉴。一、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之比较 生均成本属于教育成本的范畴, 简单的说,生均成本是高校在校每生每年的平均教育成本。目前,生均成本从计量和运用上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标准生均成本;二是实际生均成本。尽管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生均成本计量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计量方法、计量依据、计量主体、计量目的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如下所示: 1.计量方法不同。 (1)标准生均成本是与实际生均成本相对应的概念,又称预算生均成本,它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教育机构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学生,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一年)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标准生均成本是以会计、统计为主要方法,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的学生为前提, 通过研究、分析而测算出来的生均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用计算公式表示为:标准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标准人均工资÷国家规定的该专业的标准生师比。 (2)实际生均成本是利用现成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经过适当调整而得到的生均教育成本;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计量基础,对高校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系列会计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也就是教育的财务成本;或是以高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后计算的高校学生年人均培养支出。用计算公式表示为:实际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实际工资总额÷年末在校学生当量人数。 2.计量依据不同。 (1)实际生均成本是根据各高校实际资产占用状况和实际财务支出计算的成本, 它取决于学校收入规模、学生规模、财务支付能力、资产占用规模等因素,并受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各高校的实际生均成本通常差别较大。 (2)标准生均成本不以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依据,它按国家科学统一标准或地区平均水平为取值基础。有些指标可以采用“高等教育本科水平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如师生比按1∶16、生均设备值按4000~6000元、生均图书按70~100册、生均校舍面积按6.5平方米等,然后,按一定的方法测算有关取费定额,如图书单价、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教师工资标准等。它包含了很多可变参数 (如学校类型差异、专业学科差别、地区价格因素等),加入不同的参数,就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成本计算数额。与实际生均成本一样,标准生均成本也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数值,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参数标准,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教育成本。但与实际生均成本不同的是,标准生均成本不受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实际财务支出所影响。它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平均成本”的性质。 3.计量目的和作用不同。 (1)核算实际生均成本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首先,实际生均成本的核算, 可以反映学校的真实消耗。其次,将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教育成本的节约或超支程度,有利于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科学制定教育投入和管理措施。 (2)计量标准生均成本首先是评价、影响和控制实际生均成本。此外,标准生均成本作为“社会平均成本”,它应是大学学费标准和财政拨款定额的数量依据。 4.计量主体不同。 (1)由于实际生均成本是依据学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的,并且其计量是以高校内部管理为需要的,所以实际生均成本由学校自身组织核算比较准确。 (2)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发生额无关,故应由第三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董欢 (516003) 【摘要】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实际生均成本和标准生均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大学学费定价机制中的生均成本只能说明高校对教育资源的真实耗费水平,只有标准生均成本才能作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关键词】标准生均成本实际生均成本高等教育学费定价88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研究 论文通过介绍高校教育成本的含义,提出目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最后提出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规范会计成本核算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the cost of college education,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st accoun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finally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setting of accounting subjects and standardize accounting costs. 标签:高校教育成本;会计核算;会计科目 1 引言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配合财政预算改革和满足高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调整了部分会计核算科目,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对高校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做了规范,但依然没有明确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没有实现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因此,如何通过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反映高校教育经费支出成本,是高校管理者以及每个财务人员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及特征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内为培养本校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是指高校教育的实际支出,不含学生的个人教育成本或机会成本,简而言之与高校教育学生相关的、由高校支付的费用均应计入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1] 高校教育成本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高等学校及其下属单位是成本核算的主体;②学生是其核算对象,学生的在校期间是成本核算的核算周期;③有明确的成本核算范围,只对与学生有关的资源实际耗费进行计算,不包含机会成本。 3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有了较大改变,进一步细化了对支出类的会计科目,区分了资金来源和性质,以及使用范围等,新制度将原来的“事业支出”细化为现在的“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主要的五大类,再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作为经济分类,更加细化了核算管理。新制度虽没有明确提出成本核算的科目,但是完善了会计核算基础,扩大了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范围,这些对完善成本核算科目设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精确性提供了保障。另外高校基建并入学校的“大账”,保

4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D)。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 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C)。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A)。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 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D)。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 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B)级。 A.三B.四C.五D.六 6.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7.高等教育主要由地方举办,且不同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这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C)。 A. 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B.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C. 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8.我国教室聘任的主要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及(A)。 A.缓聘B.辞聘C.拒聘D.受聘 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B)年。 A.1 B.2 C.3 D.4 10.法国的(D)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短期技术大学 11.(C)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B)。 A.2年B.3年C.4年D.5年 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A)学生。 A.文科B.神科C.法科D.医科 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B )。 A.建国初期B.民国时期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D)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填空题 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1高等教育学费现状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依据高校年日常运行费用生均值的25%计算出来的。有学者将我国当前的收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及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高等教育收费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高校收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处于新高水平。 社会诸多人士指出,学费标准不能按高校日常运行成本来计算,如离退休人员费用、后勤服务支出等显然与教育成本无关,认为应该按学生的培养成本来计算。而生均培养成本如何算,至今却没有人能说得清,学校和政府在现行制度下不可能提供系统的成本信息。研究表明,核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即便如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仍然要深入探究学费标准,在政府、学校、学生家庭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大学学费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影响学费标准的因素有哪些呢? 2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 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最终效益是外在于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使国家获得了符合社会经济与文化科技发展

需要的人才资源,社会获得了具有较高劳动效率、工作技能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就需要对高等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产生显著的个人收益,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智能、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预期收入,甚至在择偶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高等教育学费作为受益者应付出的必要代价,它应和个人收益程度相关。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小于其社会效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不全面调查显示,高等教育的平均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24%、17%和1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到10%的个人收益率相比之下显得过低。而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应高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那么就决定了目前大学收费标准不能超过学生培养费用,政府仍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 年生均培养费用 学生培养费用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核算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要科学、合理、准确地测算出教育成本,现阶段可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笔者这里所指的“培养费用”,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6206206 作者简介:石伟芬(19702),女,湖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工程师。 ?改革与发展?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几点思考 石伟芬 (湖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有了其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探讨规范的收费标准,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活力,使这一制度尽快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制度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54(2006)0420011203 E stab lishm en t of the h igher Educati on T u iti on M ode in Ch ina SH IW ei 2fen (Of f ice of A cad e m ic A dm in istra tion ,H unan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T echnology ,X iang tan 411201,Ch ina ) Abstract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and estab lishm en t of the m arket econom y ,h igher educati on in Ch ina has changed from the “elite educati on ”to the “popu larized educati on ” .T he o ld system can no t m eet the dem and of the un iversity expanding .Based on the dom estic situati on ,the h igher educati on tu iti on system is discu ssed in detail ,w ith the ai m to define the tu iti on standard ,i m p rove the tu iti on system ,eli m 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tu iti on ,m ak ing it understandab le and accep tab le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h igher educati on ;tu iti on ;standard ;system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国家一手包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 1997年,我国高校并轨,收费制度全面付诸实施。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收费管理模式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一、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 教育运行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向收费教育过度的认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教育“投资”说,形成于20世纪50~60年 代的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一种智力投资行为,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教育支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成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道:“教育主要是一种投资行为,将一切教育支出视为消费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种教育投资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投资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即学费。 (2)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 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约翰?斯通把高等教育的成本分为三类: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学生放弃的收入。按照“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受益者分担成本,国家、社会、个人都理应负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3)教育“准公共产品”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分为公共产品配置和私人产品配置。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或称混合产品,它兼有二者的特征。高等教育就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在教育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就部分地排除了他人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个人受教育其受益者既是受教育者本人,也是整个社会。因此它兼顾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个人应为接受高等教育支付一定的费用。 2.教育收费的现实依据 (1)弥补教育资源短缺的需要。在20世纪90 — 11— 2006年7月 第24卷 第4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 ITAN H IGH ER EDU CA T I ON Ju l .,2006 V o l .24 N o.4

国际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办法

美佛儿国际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办法 第一章原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收费标准制定,强化学校事业支出控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根据美佛儿国际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办法。第二条本核算办法涵盖美佛儿国际学校所有成本费用,以正确全面衡量学校的成本状况,以及学生培养成本。 第三条本核算办法适用于美佛儿国际学校。 第二章核算原理 第一条根据成本性质的不同,美佛儿学校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指那些不随学生人数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项目,无论学生人数增加或减少,这些成本项目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数额,如学校部分必需人员的工资、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 变动成本,指那些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项目,如学生课本教材费用、服装购置费用、食堂伙食费用等。 第二条根据学校的成本费用性质分类,美佛儿学校的收支平衡状况可以用下图表示: 学生人数 G点是学校盈亏平衡点,该点对应学生人数的学费收入正好等于学校发生的全部费用开支,学校收支相抵。 在单个学生学费不变的情况下,当学生人数超过G,学校收入将大于支出,有利润结余;或者在学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学生学费上升,则学校也将收

入大于支出。 第三条在学生人数既定的情况下,单个学生的培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培养成本=生均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学生总人数 第三章核算办法 第一条根据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美佛儿学校的每年发生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一部分支出可以列入当期成本,如业务招待费等;另一部分支出不能全部列入当 期成本,需要根据受益年限进行摊销,分期列入当期成本,如固定资产支出只 能通过每年折旧计入成本。 第二条美佛儿学校每年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分类如下: 变动成本:学生书本费(在“公杂费”科目中核算)、伙食费(在“业务招待费” 科目中核算)、服装费(在“工具用具使用费”科目中核算)、住宿用品费用(在 “工具用具使用费”科目中核算)、课桌椅购置费(在“工具用具使用费”科目 中核算)、其他变动成本等。 固定成本:工资、奖金及福利、公杂费、差旅费、交通费、电话通讯费、工具 用具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税金、广告费、水电费、房租、维修费、折旧、其 他固定事业支出等。 第三条根据前述核算原理,学校平均每个学生的培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计算时需要将各变动成本分别从固定成本的对应科目中扣除,以防止重复计算费用。 生均培养成本=生均(书本费+伙食费+服装费+住宿用品费用+课桌椅购置费)+ (学校年事业支出总额-学校变动成本总额)/学生总人数 第四条为核算学校各个学部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可以将学校固定成本中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公杂费、差旅费、交通费、电 话通讯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分别列入各个学部;对于学 校其他固定成本,以及行政及后勤发生的固定成本,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在各学 部之间进行分摊。因此,各学部的生均培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XX学部)生均培养成本=生均(书本费+伙食费+服装费+住宿用品费用+课桌 椅购置费)+(XX学部)固定成本/(XX学部)学生人数+(学校年事业支出 总额-学校变动成本总额- XX学部固定成本)/学校学生总人数* (XX学部) 学生人数 第四章附则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确定问题。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学费标准。文中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影响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和学费标准的评价模型。 对于模型一,首先分析出可能对学费产生影响的六个因素,分别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年收入、招生人数、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并对这六个影响因素与学费间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在Matlab环境中得出具体的关联度见表5-1。通过分析,挑选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收入这三个对学费影响显著的因素。考虑到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收费的差异较大,我们将学费的标准分为两类来探讨。并分别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确立两类高校学费的回归方程 度确定区间上限,将学生在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总投资额定义为大学四年的学费与没有工作而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的负价值之和。通过调查分析认定,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四年的净收益能够超过大学教育的总投入资金,则认为可以接受。并将毕业四年中平均每年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产生的负价值之差作为学费上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如果学费低于生均培养成本的0.1倍,则认为教育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故将此临界值作为学费下限。最后我们利用此模型分别对A、B两类高校在2001年至2005年的收费进行检验,得出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学费相比整体较高。但对于两者的发展趋势来说,民办大学收取的实际学费不合理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公立大学却向坏的方向发展。 最后,结合模型一和模型二中的结论,我们对教育部门提出了五条建设性建议,具体条款见后文分析报告。对高校制订高等教育学费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负价值标准区间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精品教育文档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回顾 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发生了巨变。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高等教育免费时期(1977年―1988年);(2)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试行期(1989年―1993年);(3)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形成时期(1994年―1997年);(4)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完善时期(1998年―2002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198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人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自此以后,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提高。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学费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学费标准是根据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学费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学校办学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 1997年,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对各高校的计划内学生和计划外自费生实行并轨,对全部高校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由各省物价部门分别测算和规定,高校将学费用于补充办学经费中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 1999年,国家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下,做出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计划在三年内扩大招生数量一倍。全国高校基本上都加入了扩招行列,至2005年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比1999年增加了3倍。同扩招的急速发展相比,国家对高校拨款的增加不成正比,高校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二、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总体情况 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高校的生均实际学费不断提高,2006年达5935.511元,2003~2006年期间年平均增长9.17%。与此同时,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事业性

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9545215.html, 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考 作者:李爱芬 来源:《会计之友》2012年第35期 【摘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有待完善。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发展与完善,需建立在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成本分担;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必须为其提供经费支持。但是,高等教育是经费需求庞大且成本递增趋势明显的行业。高等教育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政府无法独自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经费,需要由政府及其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缓解了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为高等教育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还不完善。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断趋于完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前提与基础。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原纽约大学校长布鲁斯·D.约翰斯通于1986年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布鲁斯·D. 约翰斯通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完全或几乎完全由政府或纳税人负担转向至少部分依靠家长和学生负担,他们交学费补偿部分教学成本,或支付使用费补偿由政府或大学提供的住宿费和膳食费。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纳税人(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这两个原则具有统一性,缺一不可。但是,毛建青(2004)却认为,一般而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根据各自财力状况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政府除外)根据各自受益高低及支付能力大小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补偿。笔者认为,毛建青的观点有失偏颇,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不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担,主要是指政府与家长和学生的分担。自然,高等教育成本由谁分担即由谁补偿。 高等教育投资具有社会效益及私人效益。按照利益获得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各受益方都必须分担成本,而不能片面强调由某一方单独承担。因此,政府、企业、个人

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15个/ 1.【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2.【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试题】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转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5.【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

家。) 7.【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结构制度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9.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C )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④ B. ④ C. D.④ 11.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B)中提出的 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3月18日颁布的(B)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辨析题4-6个/ 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201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相关文档